读懂恋人心的书摘

读懂恋人心的书摘,第1张

第一章 依恋理论,带你走出恋爱谜局
··恋爱时你总在讨好他吗?你担心自己不够魅力、不能留住他的心?
··他怎么总是心不在焉?为什么不主动打来电话?
··我条件优秀,要求不高,为什么还没遇到合适的那个TA·
··为什么夫妻感情越过越淡,几乎无话可谈?
那些有伤的爱情
··才恋爱两个星期,我已经身心疲惫。我总在担心男朋友认为我没有魅力,每天都焦虑盯着手机,猜测他会不会打电话过来。我知道,我的自卑、焦虑、不安以及对于感情的悲观预期,会再一次毁掉这一段感情。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头脑灵活、相貌英俊、事业有成。作为男人,我可以为女人提供很多东西。我谈过几个相当优秀的女朋友,可是每回恋爱,不出几个星期,我就对她们兴趣尽失,感觉自己受到了束缚,失去了自由。找个合得来的女朋友有这么难吗?
··我已结婚多年,却深深感到孤独。我丈夫从来不和我谈心,也不谈我们的关系。最近,事情变得更糟。几乎每个工作日,他都加班到很晚,到了周末,他不是和朋友去打高尔夫,就是闷坐在屋里,打开电视,看体育节目。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善目前的状况,拉近我们的距离。也许我一个人过会更好。
上述每个案例都包含着当事人内心深处的隐秘痛苦,触及他们不可言说的伤痕。关于感情,从来没有哪种理论能够解释所有问题,也没有哪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遇到了感情问题,有无数可能的深层原因。要理解一个人的感情世界,就意味着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人:他的成长经历、恋爱经历、性格类型,还有生活的其他方面……心理学家了解这些情况,才能针对他的感情问题提出真正有用的意见。
作为心理专家,我们也曾经用这种传统的方法,理解人们的情感问题。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理论。它像一阵风,吹散了爱情的迷雾。上面三个案例乍看起来毫无头绪,这种新理论却能够给出清晰明了的解释。同时,这个理论还能解释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的情感纠葛。
启发我们的,是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我们的朋友塔玛拉经历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最后落得伤痕累累。她故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 【恋人之间】
痴情女遇上无心男?
故事始于一场浪漫的邂逅。那一天,我行色匆匆地路过格林尼治大道,无意间看见一个男人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他外貌英俊,眼神清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就是格雷格,我不会想到我们的生活会有那么多的纠缠。
几天之后,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当时还有其他几个朋友。当我们的目光相遇时,我能感觉到他眼神里的爱意,这让我心跳加速。他的话里流露出想和我在一起的意思,我因此心醉神迷。他让我觉得我的人生将不再孤单。他是这么说的:“塔玛拉,你不要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你可以到我这儿来。”“你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这些话让我得到抚慰,感到心有所属,不用再一个人面对世界。如果我再细心一点,不难听出他话里的弦外之音。实际上,他不想和我太亲近,而且害怕做出承诺。好几次,他提到自己从没有过稳定的恋爱——不知为何,他轻易厌倦身边的女人,感情上总也不能安定下来。
我隐约感到哪里出了问题。但当时被热恋冲昏头脑,我看不清他的性格倾向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一个强烈的信念控制了我:爱情能够战胜一切,正如大家从小都相信的一样。就这样,爱情的冲动战胜了理智的防线。对我来说,只有和他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事。就在这时,他性格中不安定的因素浮出水面。我没有重视他的变化,并且坚信自己能让他安定下来。结果证明,我错了。我离他越近,他就越若即若离,越不像原来的他。他开始这样说话:他太忙了,晚上不能见我;他整个星期都很忙,周末才能和我见面。我虽然表面不说,但是心里感觉出了问题。这问题具体是什么呢?
我忐忑不安,开始感到焦虑。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去向,对他的一举一动都敏感不已,生怕他忽然提出分手。然而,格雷格一面用明显的行动表达他的不耐烦,一面又对我表示爱意,向我道歉。事情一直没有闹到分手的地步。
我们之间的感情起起伏伏,终于,我崩溃了。我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每天魂不守舍。为了等他的电话和约会,我不再和其他朋友见面。我以前热衷的事情,现在丝毫提不起兴趣。不久之后,这段感情如同绷紧的橡皮筋,难以承受巨大的张力,便痛苦地戛然而止。
我们是塔玛拉的朋友。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塔玛拉遇到心仪的对象,真心为她高兴。然而,随着他们感情的发展,塔玛拉越来越失去自我,这让我们非常担忧。她以前充满活力,现在却焦虑不安。她一颗心放在格雷格那里,大多数时间都在等他的电话,要么就忧心忡忡地幻想他们的未来。塔玛拉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和我们愉快地相处。不仅如此,她的工作表现也受到了影响,变得不尽如人意,她自己都觉得,再这么下去可能会失业。
在我们的看来,塔玛拉一向性格坚韧,能够从容地应付生活中的变化。看到她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不禁怀疑她是否真有那么坚强。她自己也清楚格雷格过去的每段感情都不长久,也知道他的性格变幻无常,她甚至说分手之后她可能过得更开心。不过,她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离开他。
塔玛拉原本是一位成熟聪慧的女性。她如此一反常态,性格大变,让我们这些心理学专家也感到费解。塔玛拉在其他方面都很成功,怎么在恋爱中如此绝望、被动?她能够顺利应对生活的其他挑战,怎么遇到格雷格就方寸大乱?还有一件事,也令人困惑不已。格雷格明明是爱塔玛拉的,这一点甚至连我们这些旁观者都看得很清楚。可他为什么对塔玛拉若即若离,忽冷忽热?所有这些问题,能够用很多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进行解释。出人意料的是,真正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却也透彻深刻,直指纷扰表象背后的本质。
依恋,从孩童到成人
塔玛拉与格雷格谈恋爱的时候,本书作者之一阿米尔(Amir)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儿童治疗护理中心兼职。在儿童治疗护理中心,阿米尔以儿童依恋理论为依据,帮助亲子之间建立更有安全感的关系。他发现,依恋治疗可以改善亲子关系。随后,他对依恋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阅读了著名依恋理论学者辛迪·豪赞(Cindy Hazan)和菲利普·谢弗(Phillip Shaver)见解独到的研究成果。二人的研究表明,成人依恋与亲子依恋有诸多相似之处。阿米尔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后,发现成年人在恋爱中的表现,多数情况下都符合依恋理论的描述。他意识到,依恋理论绝非空谈,它对日常生活很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许多人改善感情现状。
这个惊喜的发现,让阿米尔激动不已。他立刻给本书的合著作者雷切尔(Rachel)打电话。他说,尽管成人恋爱时候的表现看起来纷繁复杂、无章可循,其实都能用依恋理论解释。鉴于依恋理论的潜在作用,应该把学术研究和现实案例结合起来,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恋爱关系指南,方便人们了解依恋理论,并真正地改善爱情生活。阿米尔的看法得到了雷切尔的积极回应,两人决定一同研究成人依恋理论,探索它在现实中的应用。
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与儿童依恋相似,成人依恋主要包括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三种,反映了不同的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他们与恋人的互动方式。一般来说,安全型群体在恋爱中的表现,具有温和亲切的特质,最能享受亲密关系。焦虑型群体虽然也渴望亲密关系,却常常忧心忡忡,害怕恋人的爱不能持久。回避型群体则逃避亲密关系,认为亲密关系使他们失去自由,因而总在避免与恋人过于亲密。概括起来,三种群体主要有以下差别:
··对亲密关系和相依相伴的看法不同
··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同
··对性的态度不同
··表达自身愿望和需求的能力不同
··对恋爱关系的期望值不同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不管是情窦初开的少年,还是白头偕老的夫妻,都可以从这三种依恋类型中找到自己的风格。也有很少一部分人属于后两种类型的结合,即焦虑回避型。在所有人的依恋类型中,有超过50%的人属于安全型,大约20%的人属于焦虑型,25%属于回避型,剩下3%~5%可以归结于第四种类型,即焦虑回避型。
在恋爱中,成人纠葛不清的行为方式确实令人费解。然而依恋理论开辟了全新的视角。成人依恋研究成果卓著,已经有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和数十部专著。这些成果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成人依恋不仅存在,而且超越了国家和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恋人们身上,显示出惊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恋人的表现有时让我们感到困惑。现在,只要了解他的依恋风格,就很容易理解那些失常的行为。实际上,人们在恋爱中的言行,无论多么不可思议,都是受其依恋风格的影响。
☆【延伸阅读】
不同的依恋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最初,人们认为成人依恋风格主要受幼时环境的影响。幼儿受到父母照顾的状况,直接决定了他以后的依恋类型。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关心幼儿,敏感于孩子的情绪,明白孩子的需求,并积极地满足他们,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就是安全型依恋风格。
如果父母心不在焉,对幼儿突然疼爱有加、突然冷落不理,那么孩子以后就会发展成焦虑型依恋风格。
如果父母完全漠视孩子,对幼儿的需求不闻不问,那么儿童成年后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风格。
这些假设看似有理,却并不准确,也不全面。如今,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成人依恋风格的形成有多种影响因素,幼时环境只是其中之一。许多其他方面,包括我们的生活经历,也是关键性影响因素。相关内容在本书第七章有详细讲述。
用依恋理论解读塔玛拉和格雷格的感情问题
了解依恋理论之后,我们再来回顾塔玛拉的故事。她和格雷格的纠葛,像乱麻一样缠成一团,似乎相当复杂,让人找不着头绪。然而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格雷格的回避
格雷格的种种行为表明,他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风格。他的想法、行为、交流方式都受到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制约。其实,格雷格也不想疏远塔玛拉,但他总是忍不住挑她的毛病,惹起争端,使得两人关系陷入消极的循环。正是因为他无法摆脱自己的依恋风格,才不由自主地犯下上述错误,一步步疏远塔玛拉。他爱塔玛拉,却从不在言语间表达。他想接近塔玛拉,同时又感到矛盾,本能地排斥她。他们的恋爱一波三折,并不是因为“他不爱她”,也不是由于塔玛拉暗自担心的“她配不上他”。归根结底,格雷格之所以竭力疏远塔玛拉,只是因为塔玛拉太过依恋他,二人之间的亲密程度,逾越了回避型依恋风格的防线。
塔玛拉的焦虑
同样,塔玛拉在恋爱时的神经质表现,也可以用依恋风格解释。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回应方式属于典型的焦虑型依恋风格。由于不了解依恋风格,她既无法理解格雷格的言行态度,也无法控制自己焦虑的心情。于是,面对格雷格的疏远,她如坐针毡,不能安心工作。她陷入无止境的担心,敏感于格雷格的一举一动。她虽然理性上觉得分手是必然的结果,却鼓不起勇气迈出这一步。她明知自己对格雷格的爱是飞蛾扑火,也清楚朋友们提建议是为她好,却仍然义无反顾地和格雷格在一起。这都焦虑型依恋风格在作祟。
两人的依恋风格不同,又都不是安全型的,所以,塔玛拉和格雷格爱得很辛苦,而且不能相守。他们的根本分歧正在于依恋风格。彼此的言语和行为都在刺激对方朝更糟的方向发展。塔玛拉越是渴求身体和心灵的亲近,格雷格就越想摆脱她的温柔网罗,去寻找独立自由。几经反复,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在他们恋爱过程中,依恋理论像两人的知音,亲眼见证了他们的亲密时刻,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依恋理论能够天衣无缝地解释他们的恋爱困境。对于这种问题,其它类型的心理学解释往往语焉不详,言辞模糊,解读时也留有很大的余地。相比之下,依恋理论异常精确,拨开恋爱的重重迷雾,直接指出问题的根源。
依恋理论,照亮爱情途航
依恋风格一旦确定,是否会伴随人的一生?实则不然。平均起来,四分之一的人每隔四年就会转变一次依恋风格。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人不了解依恋理论,对自身依恋风格也是懵懂,更谈不上意识到它的转变了。所以,如果大家可以在生命漫长的进程中,把握依恋风格奇妙的转变,该有多好呢?如果大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依恋风格朝安全型发展,那么我们的爱情生活将会迎来崭新的明天,而不再像大海里的孤舟那样风雨飘摇。
依恋理论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以全新的方式理解生活中的爱情难题。我们发现,大家的恋爱不管表面如何复杂,总是脱离不了依恋类型这一核心。对照依恋类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遇见的感情问题,我们的病人、同事、朋友,他们何以为情所困,应当怎么解决。一切感情问题,不再是神秘的谜团,通过依恋理论都能找到清晰的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14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