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奇遇记有木有!我在《天堂梦》里做了一场梦《爱丽丝梦游仙境》与《天堂梦》,一个是奇幻的童话故事,一个是超炫的冒险网游,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小编要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但是玩过《天堂梦》的玩家一定明白其中的意义。这两部作品无论是人设还是场景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说,兔子先生给爱丽丝编织了世界上最美妙的梦境,那么《天堂梦》里的小萝莉苹果则带领玩家集体做了一个奇幻的冒险之梦。
图一:广场上浪漫的喷泉
奇妙绚烂的梦幻场景
《爱丽丝梦游仙境》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由于在那里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觉得神奇。比人还大的玫瑰花,像参天大树一般的蘑菇伞,还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的雄伟庄园。就算是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曲折离奇的事情发生,但就在这里走一遭也算是此生无憾。
图二:梦幻的雪域
而在《天堂梦》中,虽然没有拥有特殊魔力的神奇玫瑰和大树,但是这里却有随时可以变幻主题的魔法广场以及座落在雪山脚下的七彩村庄。而这些仅仅只是冒险旅程的开始。下一个村庄就如同盒子中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什么主题,在这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图三:小心萌怪出没
会忽略其攻击力的萌系怪物
除了梦境般的场景之外,玩家在《天堂梦》中还会遇到很多奇特的怪物和NPC。这里虽然没有会说话的兔子,但是却有戴着拳击手套,会连击的兔子。这里虽然没有会喷火的飞龙,但是却有会分身的冰龙。这里甚至还有很多诸如史莱姆、咕咕鸡、香菇怪这样的萌系怪物,让你不忍心伤害它们。因为一切看上去都太过梦幻与奇妙了。
在《天堂梦》里,你需要做的就是抛开你在现实世界中一切合理的、不合理的常规,带着所有的想象来,来到游戏里做一个孩子时代才会有的梦。虽然如今游戏已经结束二测,但是相信下个梦将会在不久之后开始。
1礼品店的背景音乐
Numar
pan
la
unu
2万圣节时哈根农庄的背景音乐
克罗地亚幻想曲
3家具店的背景音乐
天空之城
4花云的背景音乐
卡农
5奥比动画的背景音乐
spring
in
pink
6服装店的背景音乐
致爱丽丝
7港口的背景音乐
he's
a
Pirate
8餐厅的背景音乐
降E大调夜曲9交易的背景音乐
summer
10万圣节奥比的背景音乐
this
is
halloween
11大剧院的背景音乐
梦中的婚礼
12中秋节背景音乐
故乡的原风景
很悲伤的说、
13奇乐园等以前的背景音乐
啤酒桶波尔卡
14图书馆2L的背景音乐
小夜曲
15穿越剧时哈根农庄的背景音乐
月光水岸
16绿荫大道的背景音乐
那不勒斯舞曲
17大剧院的背景音乐
天鹅湖
爱丽丝的花语:爱丽丝的花语是优美、爱的留言、我的问候以及勇于追求爱情,紫蓝色爱丽丝的花语是好消息,想念你;白色爱丽丝是纯真;**爱丽丝是友谊常存、热情活波;蓝色的爱丽丝花语是暗恋。
彼岸花的花语:彼岸花的花语在各国不同。在中国的花语:优美纯洁。在朝鲜的花语:相互思念。在日本的花语:悲伤回忆。不同颜色也有不同花语,其中白色彼岸花花语是“无尽的思念,绝望的爱情,天堂的来信”,而红色彼岸花的花语是“无尽的爱情,死亡的预兆,地狱的召唤”。
蔷薇花的花语:红蔷薇的花语是热恋;粉蔷薇是爱的誓言;白蔷薇是纯洁的爱情;黄蔷薇是永恒的微笑;深红蔷薇是只想与你在一起;野蔷薇是浪漫的爱情、悔过;圣诞蔷薇是追忆的爱情;黑色蔷薇是华丽的爱情;岩蔷薇是拒绝;蓝蔷薇是绝望。
听了致爱丽丝想到了什么
作为—首最为世人喜爱经典钢琴小品。在这首《致爱丽丝》中,贝多芬基于了一个淳朴而亲切的主题,把爱丽斯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述。旋律清新流畅,使人联想起少女的天真和纯洁。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在向爱丽斯诉说,后半部分听起来好象二人在亲切地交谈。
在本曲的原稿上,有作者的手迹:“为爱丽丝而作,1810年四月二十七日,贝多芬”。“爱丽丝”是谁?已无从考证。因为这一作品的原稿问世之时,作者已经去世整整四十年了。
此曲虽是一首普通的钢琴独奏小曲,但旋律非常优美动听,节奏轻快而舒坦,技巧也十分容易掌握,所以很受大众欢迎。在音乐结构上,乐曲为小快板,3/8拍子,由小回旋曲形式“ABACA”所构成。轻快的A段主题(片段1)是以a小调出现的,反复过后,如歌似的B段插入部(片段2)以 F大调出现,情绪欢快、色彩明朗。乐曲再度回到A段主题之后,以a音上的九和弦开始的 C段主题带有一丝哀怨,与B段形成对比。当A段主题第三次重复出现之后,全曲结束。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巴加泰勒”(Bagatelle)意思是小玩意儿。贝多芬还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这样几个字。以后,这份乐谱一直留在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以后,在他的作品目录里也没有这支曲子。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处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了。
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下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的交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