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第1张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1

 《男生贾里》,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觉得妙趣横生,字里行间隐藏着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文笔刻画着一颗敏感可贵的童心,秦文君笔下的男生贾里聪颖机智、热情狭义,经常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男生贾里这本小说书像串糖葫芦一样,将一个个真实可信的小故事展现在我眼前。

 贾里是一个初一学生,书中讲述了他在学校和家中发生的事。在家里,他原是一个令爸爸头疼、常被妹妹笑话的男孩;在学校里,他也曾是一个让同学小看、冷落,常令老师难堪的学生。

 但是,在我读完了这本书后,却发现男生贾里可不是个平平常常的人物,这个小男孩聪颖机智,热情侠义,总认为自己前世是一个伟人或大侠出身,他给爸爸的作品提建议;帮助妹妹解决困难;为同学打抱不平……他活泼可爱而又淘气的个性、助人为乐的品行,最终赢得了爸爸的信任、同学的喜爱和老师的表扬,甚至连常常取笑他的妹妹也对他刮目相看,敬佩有加。

 贾里周围的同学,也是个个不同凡响,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叫人刮目相看,跌破眼镜的事情。

 总之,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奇特的的偶然性和无法言愉的必然性。我想,一本小说的产生大抵就是如此吧,他们有滋有味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一个个真实的感动,联想到了90年代的我们的成长经历,我想说:我们,应该快乐的生活,勇敢的生活,我们要学会助人为乐,心怀感恩。也许,我们经常会犯错,但是,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生活的表现。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2

 今年暑假,我读了秦文君的作品《男生贾里》。这本书,大部分讲的是小主人公贾里在学校和生活中和家庭里发生的种种趣事。

 贾里是一个爱出风头的孩子,也是一个热情侠义又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经常和他的伙伴们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贾里还善于恶作剧。比如他曾经给一个叫“洪裳”的女生,起了个“卡门”的外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个名字很洋气呢,谁知道这个捣蛋鬼是因为觉得她胖,会卡在门里,你说他缺德不!

 不过呢,在恶作剧之外,他还是有正义感的。虽然他总是“自以为是”,老是“看不起”自己的妹妹,可是当妹妹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能发挥一把噢。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和爸爸之间的深厚感情。贾里在家里总是感觉爸爸对妹妹太好,而冷落了自己,爸爸平时也很少表扬自己,所以在家里总是不开心,直到后来因为妹妹的事,他才知道了爸爸其实是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只是想让他早些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的爸爸对我的各种严格要求只是想让我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小男子汉。

 虽然贾里有许许多多小毛病,他就像是一面镜子,从他那里,可以看到我自身存在的不足,仍需改进的地方,也有一些闪亮的发光点值得学习。总之这是一个鲜活的形象,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3

 最近,我看了《男生贾里全传》,这本书是秦文君写的,内容生动有趣,快和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本书的主人翁是贾里,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小男孩儿,他有时候很机灵,但有时侯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活泼可爱又带点小淘气,还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行。

 书中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就拿这个故事来说吧。文中的主人翁是陈应达,他在书店看书后,竟不经意把书本带走了,忘了付钱,结果被人将学生证扣下来了。好心的贾里和鲁智胜想帮他要回学生证,然后,他们想了一系列的主意。鲁智胜的歪脑筋又发作了,说不如把那辆自行车藏了,用车换证。当然,这样的坏主意很快就被宣布“淘汰”了。灵光一闪,有这样一个法子涌现在贾里的脑子里,让鲁智胜把学校的杂志发在书架上,之后,把杂志偷偷再带出去,让纠察见了认为自己抓错了人,而感到不好意思,然后用这件事情逼纠察主动认错,好趁机要回学生证还给陈应达。最后,贾里的计划成功了。

 我心想:贾里帮助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但他们用的方法我不太认可。犯了错就应该主动承认并改正,一定要选用正确的方法,不能投机取巧。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去完成,一定要做到问心无愧。

 这本书虽然我只看了半本,但我已近被它迷住了。作者的人物描写得很细致,语言生动活泼,情节引人入胜。这可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看哦!相信从中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4

 你知道贾里吗?他是著名儿童作家——秦文君的小说《男生贾里》中的主人公。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多多。这本书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初中生的性格,以及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与父母或同学相处中的矛盾、妹妹生病了、帮同学戒烟等等。

 《男生贾里》这本书中不仅有可爱的马大哈——鲁智胜,还有胆小的天才陈应达……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贾里。一次,贾里在公园里春游。忽然,贾里听见一个女子的呼叫:“快停下!停下……喂,快抓住他!”只见一个女子一边跑着,一边气急败坏地用手指着前方。在她前面几十步远的地方,有个小伙子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女式提包正拼命往前跑着。看到这些,贾里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二话没说,就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将那小伙2子死死地抱住……虽然,贾里后来才明白那是一场误会,可贾里的见义勇为的品格,不正是英雄的品格吗?

 在贾里身上我们都能发先自己的影子:时而冲动,时而愤怒,时而鲁莽,时而聪颖,时而悲伤,时而委屈……生活中,我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会想:我能不能帮助他呢?要不要帮助他呢?但是当我阅读完《男生贾里》后才明白,我应该像贾里一样毫不犹豫的帮助他。如果这件事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但至少我也试过了。

 虽然贾里只是书里的人物,但是他那见义勇为的品格在我的人生中点燃了一盏明灯。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5

 今天妈妈带我到书店逛了逛,选了几本我心仪已久的书籍。回到家我就一头扎在书堆里拔不出来了。秦文君老师的《男生贾里》不愧是我们时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啊!书中的每个人物我都喜欢,有可爱的马大哈——鲁智胜、有胆小的天才——陈应达,还有贾里的妹妹——贾梅。这些人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主人公——贾里。

 贾里聪明机智,热情仗义,但也是很调皮,经常会做出点搞怪的事情,难免伤了同学的心。比如,他就让班里一个叫“洪裳”的女生哭了。因为他给“洪裳”起了个叫“卡门”的外号。初一听还以为洋气的名字,没想到贾里起名的意思是:“洪裳”很胖,在走过门时会被卡住……你说哪个女生听了不会伤心呢?

 贾里的恶作剧在班里可是出了名的,但他还有勇敢善良的一面。一次,贾里扮演一位住在山区,意外遇到龙卷风的小男孩。没想到,龙卷风还真来了。但贾里却表现得相当镇定,他执意让林晓梅抱住他的腰,而自己却被龙卷风刮来的麦克风撞了个大包。这样的举动,谁知道了不夸赞他善良勇敢呀?

 在贾里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时而调皮,时而冲动,时而兴奋,时而莽撞……当然,这些可是同学们并不知道的现实版里的另外一个我。

 《男生贾里》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小伙伴们可不要错过哦!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6

 《男生贾里》给我们带来一种浪漫式的儿童文学,它也是所有人的文学。

 也许世上有不少人听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自从我读了《男生贾里》中的《口吃患者》后,我才对这句有了更深的了解。书页从我眼前一张张翻过去,我低头看着,完全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了。文中的主人公阿伦,是一个患有口吃,四肢粗壮,为人并不凶恶的胖男孩。可是,有些平时像兔子一样温和的人,发起怒来会变成一头猛兽。阿伦就是这样的人。

 一天,贾里在气头上自言自语了一句“笨瓜”,因为阿伦小时候的绰号就叫“笨瓜",他痛恨这一切,当贾里再次骂时,他便用发火来保护自尊心。就这样,好朋友吵了起来。我掩卷深思,难道人们为一件小事而吵架时就不能忍耐一下吗?也许,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倒比瞪着眼,插着腰来得实际。慢慢的,我从书页中抬起头来,心中的激情仍在荡漾,我的脑海中产生了许多问号:为什么人们这样不珍惜友谊?我们这些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人为什么遇事总爱用武力来解决?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人们不珍惜友谊是因为城市里更多的人没有用真诚赤热的心去对待他人。

 爱用武力是因为每个人都坚决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无理论可谈。若遇事能先冷静一下,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世界将更加美好!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7

 他,是一个平凡的男生,他乐于助人,善良,勇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为了一个并不熟悉的人可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他,对妹妹关爱有加。

 他,就是我寒假中认识的一个新朋友——贾里。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学生贾里的初中生活。贾里有个双胞胎妹妹叫贾梅,他们两个在同一个学校。这使哥哥贾里十分苦恼,他总是因为有个同校同级的娇滴滴的妹妹而苦恼,但是有一天情况转变了,竟然妹妹即将有个机会成为舞台明星,这让贾里感到意外,他每天回家都认真训练妹妹的基本功,可是为了出风头,哥哥贾里的一个歪主意使妹妹在舞台上出了丑。一个好机会就这样没了,贾里觉得很对不起妹妹,但妹妹并没有责怪哥哥,她觉得这件事自己也有一半的责任。

 就像这样,贾里的每一天都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比如贾里突然与自己最好的朋友绝交了,莫名其妙的与大盗搏斗之后负伤了,忽然得到了以前一个最讨厌他的女同学的信……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的意外,贾里就在这样一个特别的环境中渐渐长大了,渐渐成熟了,并不像以前一样任性、天真,处理事情也变得更有自己的想法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书中的每个地方都令我回味无穷,有的地方让你可以笑的喷饭,还有的地方蕴涵着人生的苦涩和少年内心特有的那种尴尬。

 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这一定会让你认为是一本好书的。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8

 暑假里奉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一本秦文君的作品,我虽不太愿意读书但是师命难违,我还是硬着头皮买了本《男生贾里全传》。

 还别说,这书我一看就着了迷。妈妈让我每天读一个故事说是要好好体会人家的遣辞造句谋篇,我却迫不及待地两天就读完了。

 这书最吸引我的就是我觉得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一样,而且每个冲突或矛盾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让我悬着的心可以放下并长出一口气。

 这本书的主人公贾里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聪颖机智、热情侠义但也很调皮的初一男生,他经常和他的伙伴们做出点儿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或是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例如:公园里春游时误打误撞的抓贼、为了逃演唱会的票却聪明反被聪明误——被罚扫厕所、生日聚会又找回三剑客组合、给妹妹支招却弄巧成拙……虽然贾里有许多小毛病,但他仍是一个诚实、勇敢、幽默、知错就改的人,我非常喜欢。

 小说中的其它人物还有可爱的马大哈鲁智胜;有胆小的天才陈应达;还有贾里的双胞胎妹妹贾梅;以打扮为自豪的林晓梅;喜欢用眼泪来打官司的王小明等等。他们就像我的同学,让我感到可亲、可爱、可信,读着这本书就感到写的就是自己的学校生活,有时读完后真搞不清楚,哪些是书上的事,哪些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事。

 在这我要由衷地向作者说声:“谢谢!谢谢您这么关心孩子;谢谢您为我们写了这么精彩的小说;谢谢您教给我们怎样笑对学习和生活。”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9

 《男生贾里》这本书主要描写了男生贾里从初一到初二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善良、富有正义感、爱出风头的小男孩。

 但我最喜欢的是贾里的善良。正因如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神圣的情感”。主要描写了在6月1日晚上,当家里全家人都在为6月2日他父亲的生日而忙碌时,一个电话打来了,是贾里父亲的朋友李时光叔叔的女儿圆圆,哭哭啼啼的对贾里问爸爸的情况,希望爸爸回来陪她过“六一”,在这一天别的孩子都在家里开心的庆祝“六一”,而圆圆却还在苦苦等待。其实他爸爸永远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工作时不慎被石头砸中,因公殉职了。

 直到第二天晚上,是贾里爸爸的生日,圆圆又打来了电话,因为圆圆还小,贾里不想让她知道,为了安慰圆圆,他想尽办法,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对圆圆说:“我,我……”贾里咬住下唇,语无伦次,“你爸爸让我,陪你,陪你过‘六一’。‘六一’过,过去了,我们可以补。”在贾里的帮助下,圆圆也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六一节。

 《男生贾里》是一本好书,在贾里的身上,我们都能发现一点自己的影子:时而冲动,时而愤怒,时而鲁莽,时而兴奋。从文字感到身临其境,而且情节引人,语言幽默,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时代气息和艺术魅力。

男生贾里读后感500字10

 《男生贾里》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小说用生动活泼、轻松幽默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家庭、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贾里可不是个平平常常的人物,他聪颖机智,热情侠义。但也很调皮,他经常和他的伙伴们做出点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贾里在班级里名声不怎么好,女生们都传他善于恶作剧。闲着没事时,他就给同学起外号,班里有个叫做“洪裳”的女生,因为很胖,贾里就偷偷叫她“卡门”。别人听了都觉得蛮好,像个外国名字,挺好听。但贾里的意思:因为很胖,在走过门时会被卡住。惹得洪裳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你看这个贾里多调皮。

 别以为贾里只会这种恶作剧,关键时刻他还是很勇敢的。一次在公园里春游,忽然听见一个女人的呼叫:“快停下!快停下……喂,快抓住他!”然后就见一个男青年拿着一个红提包在前面跑,一个年轻妇女在后面边跑边追,贾里二话没说,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将男青年死命抱住……虽然事后搞清楚是一场误会,可贾里的表现是不是够英雄?

 虽然贾里有许多小毛病,但他仍是一个诚实、勇敢、聪明、幽默、知错就改的人。他就像我的同学,让我感到可亲、可爱、可信。

;

浪漫主义的根源》([英] 以赛亚·伯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dXIbdUgulcBVRYefvaGdg

密码:9uno    

书名:浪漫主义的根源

作者:[英] 以赛亚·伯林

译者:吕梁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03

页数:183

内容简介:

编 者 序

万物有本然,终不为他者。

——约瑟夫·巴特勒

万物有本然……

——以赛亚·伯林

巴特勒这句话是以赛亚·伯林最喜欢的引语之一。在他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中,伯林一再引用。我以此开头是为了消除任何可能的误会,因为这部集子无论如何不能算做伯林关于浪漫主义的新书。自伯林于1965年三四月间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A W 梅隆系列讲座上做了关于浪漫主义的脱稿演讲之后,他曾试图将其变成文字的著述。在其后的那些年里,特别是他于1975年卸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一职之后,他不断扩展自己的阅读,积累了一堆笔记,以期完成一本浪漫主义的专著。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把所有笔记存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重新开始整理他的资料:他列出一些标题,并把筛选出来的笔记口述录制到磁带上,归纳到预设的标题之下。他甚至考虑利用已有的材料为E T A 霍夫曼的著作写一个长长的序言,而不是独立成篇,作为他的一个专题研究。但这个计划屡屡搁浅,部分原因可能是资料准备的过程太长,致使写作的兴味阑珊。据我所知,到后来他对这本计划过的专著未著一字。

显然,对于伯林的读者来说,他未将演讲修订成书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对他本人来说亦是如此。但未及付梓也不是件坏事。如果当初就完成此书的写作,那如今这本充其量只算是编辑过的讲稿就永远不会出版。一旦经过精心修改和扩充,伯林演讲所特有的那种清新、直接、强烈和令人心潮澎湃的文风难免会变得晦暗。伯林还有一些脱稿演讲最终都是以录音或抄本的形式保留下来,我们不妨拿这些演讲与那些终于修订成文的稿本,或者演讲参照过的文字稿本做个比较,就会看出伯林为了出版曾经三番五次修改过他的内容。显然,这些修改使其更具知性和精炼,但有时不免减弱了口头表述本有的魅力。或者,反过来说,根据一篇尚未斧削的长篇底稿——伯林称之为“残篇”——来做演讲,而非照本宣科,演讲内容就会显得酣畅淋漓。或许,以多元论的术语衡量,这二者之间的优劣根本不可比较。在这种情况下,优也罢,劣也罢,伯林的主要思想成就之一也只能以前一种形式存在了。

我所用的标题是伯林自己早年计划写作该书时拟用的。在演讲时,他将标题换成了“浪漫主义思想的来源”(Sources of Romantic Thoughts)。因为在索尔·贝娄1964年出版的小说《赫索格》的开篇几页里,书中的主人公,那位名叫摩西·赫索格的犹太学者,正在经历一场自信的危机。他在纽约的一间夜校里试图讲授一门成人教育的课程,却未能成功。这门课程的名称恰好就是“浪漫主义的根源”(The Roots of Romanticism)。据我所知,这完全是个巧合。伯林自己明确否认它们之间有任何直接联系。不过,无论如何,先前的标题显然更加响亮。如果伯林当时确实因为某些理由放弃使用一个更好的标题,这些理由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即使伯林正式演讲之前所做的导引性评论有些随意,不适宜出现在正式出版的文本中,但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序言价值。在此,我们不妨摘录其中的主要部分:

这些演讲主要是面向真正的艺术专家——艺术史和美学专家,我自己可能无法跻身其中。选择这个论题唯一充分的理由是,浪漫主义运动一诞生便与艺术息息相关:虽然本人对艺术知之甚少,但不能因此将艺术逐出我的研究范围之外。我起码得兼顾一下。

在某种意义上,浪漫主义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较之它与其他领域的关系要紧密得多。假使我有资格来谈论浪漫主义,那是因为我打算涉及社会政治生活以及道德生活;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浪漫主义运动不仅是一个有关艺术的运动,或一次艺术运动,而且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个艺术支配生活其他方面的运动,艺术君临一切的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浪漫主义运动的本质。至少,我将力图证明这就是浪漫主义的本质。

需要补充的是,浪漫主义并非单单具有历史学的意义。今天的很多现象——民族主义、存在主义、仰慕伟人、推崇非人体制、民主、极权主义——都深受浪漫主义潮流的影响,这种潮流流布甚广。就此而论,它并非一个与我们时代毫无干系的主题。

下面这个片段也很有意思,它显然是伯林演讲之前草拟的开场白。我发现这是伯林为这个课题所做的笔记中唯一一段出自他本人的表述:

我从未想过给浪漫主义的性质和目的下个定义,因为,诺斯洛普·弗莱明智地告诫过我们,如果有人试图证明某些特征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显著特征,比如说,对自然和个体的全新态度,试图证明这些特征只有在1770年到1820年之间的那些作家才具备——并将这些作家的态度与蒲柏或拉辛的态度做个对比,那么必定会有别人从柏拉图或迦梨陀娑那里找到反证;从哈德良皇帝那里找到反证——肯尼斯·克拉克就是这么做的;从赫利奥多罗斯那里找到反证——塞埃就是这么做的;从一个中世纪西班牙诗人或前伊斯兰阿拉伯诗人那里找到反证;最终还会从拉辛和蒲柏那里找到反证。

我也不想暗示尚有一些纯粹的界定——借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我们可以说任何艺术家、思想家或任何人都是彻底浪漫的,而非其他:比如说人是一个绝对的个体,这就是说他拥有别于世界上其他事物的特性;或者说人具有绝对的社会性,也就是说他自身完全没有特性。然而,诸如此类的界定并非毫无意义,相反,没有这类界定我们寸步难行:它们标明了一些属性、倾向或理想的类型,我们用来发现、确认,或者说强调(如果先前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的话),对,就是强调(因为我想不起比它更合宜的动词)那些通常称之为人的特点、行为、观点、运动或学说的方方面面。

说一个人是浪漫的思想家或浪漫的英雄,并非泛泛之言。有时这是指他或他所做的事情可以得到一些解释,解释的依据是一个目的,或者说一连串目的(它们之间也许互相抵牾);或者是一种视见,兴许就是一瞥或揣度——这些解释可能指向某种基本无法感觉的状态或行为——诸如生活中一些事物、一次运动或作为生活本质一部分却未得到解释(也许是难以解释)的艺术作品。对多数研究浪漫主义不可尽数之方方面面的严肃作家来说,这些正好就是他们意欲穷究的目标了。

我的意图更加有限。在我看来,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我们明确地称之为浪漫主义运动之前,发生了一次价值观的根本转变,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这一转变最生动的表述见于浪漫派最典型的浪漫形式中,而非他们表现出来的所有浪漫形式,也非那些属于他们所有人的浪漫形式;而是见于浪漫派所具有的最典范的东西中。没有这些典范,则我意欲言及的革命以及那些被认为革命的后果和现象(浪漫主义艺术,浪漫主义思想)便不可能产生。如果大家说我还未论及深藏在浪漫主义之内或哪条宣言核心中的特征的话,我欣然承认。我并不想定义浪漫主义,只想研究隐匿在重重伪装之下的这场革命能够暴露出来的那些最明显的形式和症状。此外无他:但这也足够了。因为我希望说明的是这次革命是西方生活中最深刻、最持久的变化,比起影响力不曾受到质疑的那三次大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政治革命、俄国的社会和经济革命——一点都不逊色。确实,我所关心的这次运动已关联到各个层面。

在编写这些讲稿时(根据BBC的录音),我尽量克制自己。总的来说,尽量不做改动,以保证文本的流畅上口;我注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演讲本身所具有的随意风格和偶尔出现的不怎么规范的表述——对于演讲来说,这种随意和不规范其实是很自然的。即便有时候需要在句法上做大量的润饰工作(多数即兴所说的句子是需要这种整理的),也不会妨碍人们理解伯林的原意。伯林本人从前对讲稿所做的轻微修改也包含在整理过的文本之中,那些能够听到讲座录音的读者,如果将此书和录音进行对照,便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我总是尽力追踪伯林文中的引语。大凡那些引自英语原文,或直接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句段,我都作了必要的更正。至于他化用或意译的材料,我则保留未动。其实,化用和意译是伯林的一个演讲策略,我们不妨将其称为“不完全引用”。“不完全引用”有时会带引号,但不是原来引语的直接重复。它们看上去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或就是他已经表达的。他不必特意声明引语出自他的翻译或他本人发表过的那些文字。这种“不完全引用”的现象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是很常见的,但在当代学术氛围里大概已不受欢迎了。伯林在世时我所负责编辑出版的伯林散文集里,我一般只关注他的直接引用,对那些直接引语和明显是意译的引语逐一核查。但涉及到本书,如果坚持只给那些确凿无疑的直接引语标注上引号以便掩饰他的不完全引用(其实它们本来很自然而且富有修饰效果),未免显得做作和节外生枝。我特别提及这一点,以免误导读者。为此,我在伯林的引文目录前标出不完全引用的出处,以使读者获得一个背景性的了解。

这次讲座曾于1966年8月、9月在BBC的第三套节目播出,10月、11月重播,又于1975年在澳大利亚、1989年(也就是伯林八十岁的那一年)在英国BBC第三台重播。过后,一些摘要也已被收入有关伯林的节目之中了。

伯林本人坚决反对自己在世时出版这个讲稿,不只因为他在晚年还想完成一本浪漫主义的专著,或许还因为他觉得不经任何修改和扩充就出版一些即兴演讲是一种虚荣的行为。他很清楚自己说过的一些话很可能太笼统、太含混、太粗糙——作为演讲大概还可以接受,一旦成书便经不起推敲。确实,在致BBC电台第三套节目的负责人P H 纽拜的一封感谢信中,他描述自己“倾泻出巨大的语言洪流:六个多小时的狂热的、不时短路的、焦灼的、气喘吁吁的——在我听来,有时是歇斯底里的——讲话”。

有人认为即便是现在也不应该出版讲稿——虽然其优点不可否认,但它仍然有损伯林作品的流传。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的观点得到了一些我所尊敬的学者的支持,特别是已故的帕特里克·加德纳,一位特别苛刻的批评家的支持。几年前他读到我编辑的这部讲稿,就竭力主张依照原样出版,哪怕在作者尚在世时出版这类演讲稿是个错误(我对此持矛盾态度)。我认为在作者已经很功成名就,讲座也很激动人心的情况下,出版他的演讲稿不仅可行而且符合读者的需要。此外,伯林明确表示同意死后出版讲稿。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并未暗示说要做个严格的限定。他认为作者死后出版与生前出版的规则是不一样的。他肯定也知道——虽然他从未承认过——他的梅隆讲座展现了即兴演说艺术的绝技,完全值得原汁原味地记载下来,永久留传。现在是时候——借用他本人在那本最富有争议的关于J G 哈曼的书中的话来说,该是被“有鉴别能力的读者接受或反驳”的时候了。

我应该在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当然,值得感谢的人远远超过我现在所提及的这些,其中包括我在第150页中提到的书目提供者。此外,最真挚的谢意致予(一如我在以往的书中提到的)那些慷慨的赞助者,他们提供了沃尔夫森学院奖学金的赞助;致予布洛克勋爵,他帮助我获得了宝贵的资助;致予沃尔夫森学院,提供给我住宿和工作的环境;致予帕特·尤特辛,作者的秘书,他已经成为我二十五年来耐心的朋友和支持者;致予罗杰·郝舍尔和已故的帕特里克·加德纳,他们阅读了讲稿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还有其他很多不可或缺的帮助;致予容尼·斯坦伯格,他对编辑此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建议;致予出版者们,尤其是查托和温达斯出版社的威尔·萨金和罗伊纳·斯凯尔顿—华莱士,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德伯拉·特加顿,他们耐心地忍受我很多苛刻的要求;致予塞缪尔·格滕普兰,他为我提供了道德的支持和有效的建议;致予我的家庭(虽然此前我很少想到提起他们),他们得忍受我心无旁骛的职业怪癖。最后的致谢也许有些多余,但我依然要说:感谢以赛亚·伯林信托我来编辑他的讲稿,对于一个编辑来说,这是一件求之不得的重任;感谢他允许我在做此事时拥有完全的自主权。

亨利·哈代于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

1998年5月

校 后 记

1965年,以赛亚·伯林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做了一系列后来定名为《浪漫主义的根源》的脱稿演讲。1999年,经过伯林文稿的主要信托人和编辑亨利·哈代的“尽量不作改动”的整理以及适当的句法上的润饰,这些当初令听众魂销神醉的思想咏叹调转换为文字的华彩乐章,依旧保持了伯林特有的雄浑而酣畅的即兴风格。一连三届,我选用这本演讲集作为我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浪漫主义批评文献导读》的基础读物。每当念到一个个密集重复、内嵌层层悠长而澄澈的定语从句的排比句段时,我不禁要说:“这是天神眷顾天才的时刻:思想以急板的方式奔向伯林。”

如此富有音乐性的美文是很难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在近一年的翻译过程中,三位译者时时有言不从心之感;在一年又半的校对过程中,我不时有词不尽意之叹。使我们敬慕不已的伯林式的表达居然成了难以穿越的魔沼。如果说,原文的编辑为了保留伯林那种“令人心潮澎湃的文风”而刻意避免“精心修改”的话,那么,我们则需要特别的精心移译那些“近乎于飞扬和舞蹈”(尼采语)的句子。但是,无论多么精心,我们依然难以追摄伯林的神韵。如果说,在翻译大家那里,翻译是“殊语传深意,终然是夏声”的话,那么到了我们这里,翻译也许是此间有真义,执筌而失语了。

本书的翻译不尽人意,但整个翻译和校对的过程却是一个磨砺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的反复合奏。我们四人相当于一个四重奏小组,每人各扬其长,却又能彼此应和。我曾是三位译者的老师。2000年,我有幸得到哈佛燕京的资助,前往哈佛访学一年。期间,除了进修与研究计划有关的课程之外,我还旁听了数门本科生的小型讨论课。在亲历了一番西文经典的炙熏,领略过多次师生间追问与辩难的精彩之后,我想与其临渊羡鱼,不如见贤——“效颦”吧。个人之力,虽无法撼动大的格局,但还是能够做点微小的改变的。回国后,我给本科生开了一门《英语小说杰作细读》,挑选了十篇具有诗性叙事特点的英语小说经典,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一字一句地细读。也许是教学方式未循宏大叙事的惯例,也许是文本内容超过一般中文系学生的英语程度,上课的人渐渐少起来,最终剩下包括三位译者在内的五位学生,结果却成全了我的实验目的。五位学生好学敏问,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从游关系。当我第一次给研究生导读伯林的《浪漫主义的根源》时,我邀请三位译者旁听。后来,她们分别(先后)进入国内外名校读研或攻博。借助互联网,我们保持密切的互动,共享学术资源,交流读书心得。讨论最多的,也许就是伯林了。当得知刘东先生正约人翻译《浪漫主义的根源》,我便不揣浅陋,推荐吕梁、洪丽娟和孙易担当主译,自荐充当校对。坦率地讲,如果当时能够预知后来所要经历的那种踟蹰旬月、一词难求的窘况,我是断然不会有此冒昧之荐的。我未高估三位译者的能力,但的确低估了伯林文体的难度——它听起来平易(否则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听众也不会准时打开收音机,一连数小时收听他在BBC做的广及哲学、历史、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即兴演说了),实则宏奥:长句的洪流,裹挟着巨量的观念、暗示、警句、引典、逸闻、考释、推断倾泄而出,从一个论题奔向另一个论题,情绪不断上升,观点不断加强,形成一个个兴奋的渐强音,最后涌向宏伟的高潮。如此豪宕的思想音乐,是听众跃上智慧星空的天梯,却是译者莫可奈何的天堑。

所幸,校对本书的时候,我得到了数位好友的外援。布朗大学比较文学系的陈陆鹰博士德英俱精、复旦大学哲学系的王金林教授专治德国哲学,一有疑难,我便求助于他们,总是得到积极的回应,而且往往引出他们的妙论。正是他们的质疑或修正,我对伯林的解读从文体的层面下潜到稍深一点的深度。在此,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我要真诚地感谢余婉卉同学:她帮助我统一了索引与正文的人名。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主编刘东先生的信任:在读过我的一篇海外汉学的书评之后,他把一本影响甚巨的“小书”的翻译托付给一个他不曾谋面的末学。他的信任成为我前后校对四遍的动力。

翻译是遗憾的艺术。虽然我们竭尽全力,但囿于学识疏浅,不免舛误,多有不逮,祈望读者恕谅,方家惠正。

张箭飞

2006年7月于东湖放鹰台寓所

作者简介:

以赛亚·伯林(1909—1997)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丁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罗斯思想家》(1978)、《概念与范畴》(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7)等。

《浪漫主义》((美国)迈克尔•费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z4qGPgGxlg-WaqW7t-6xA

提取码:2egb    

书名:浪漫主义

作者:(美国)迈克尔•费伯

译者:翟红梅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

页数:344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浪漫主义和我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浪漫”并无多少关联,它是艺术和哲学领域的一场运动,重新定义了西方文化思考自身和世界的方式。迈克尔•费伯在书中对“浪漫主义”进行了界定和探讨,探究了谁是浪漫主义者,以及他们在观念、信仰和志向等方面的共同之处。全书涵盖了文学、 音乐、绘画领域广泛的艺术形式,以及宗教、哲学和科学等主题,考察了浪漫主义在整个欧洲的诞生和发展,并通过举例和引证,对这一纷繁多样的思潮给出了清晰洞见。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这本《浪漫主义》视野宽阔,作者不仅将普希金、歌德、席勒、雨果以及大西洋彼岸的爱默生、爱伦•坡一并纳入评述的范围,还探讨了“艺术的浪漫主义体系”。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书中关于音乐(包括歌剧、宗教剧、芭蕾舞剧和歌曲)和绘画的内容是特别有帮助的。……我相信,这本《浪漫主义》能让广大文学爱好者感受到新观念的吹拂和阅读的乐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英语文学研究学者 陆建德

作者简介:

迈克尔•费伯 1966年获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学士学位,1975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新罕布什尔大学英语教授,研究生教育主管。学术兴趣包括浪漫主义、诗歌、希腊文学、莎士比亚、诗学、象征主义、语言学、翻译以及战争文学等。著有多部关于布莱克和雪莱的作品,另著有《文学象征辞典》(2007)、《欧洲浪漫主义指南》(2005)等。

何时是读书天日式克制的浪漫

何时是读书天,是你需要填充答卷的日子?是你偶然有空的日子?还是你抵抗孤独的日子?在**的最后一句台词里,呼应了**的名字!现在?回家读书!

一直以为女主的热爱读书只是为了抵抗单身的孤独,她在沉默克制的暗恋里悄然幸福,在书里看到感同身受的情感阻碍共情到潸然泪下,因此读书成为她无处安放的情感寄托。但看到结局,也许她对读书的热爱更像是对平淡生活的坚定热爱!

女主在15岁时就决心要留在熟悉的地方,慢慢感受生活与成长!在20岁时就决心没有相爱的感觉就单身到底。在如此早的年纪就有了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和对所理解的幸福的坚定追求,这种坚韧自足才是比读书更能支撑的信念,而读书只是成为了她所热爱的一部分!

也许生活也并不总是平淡的,就像男主妻子的一封信,戳穿了女主隐秘的暗恋,让她开始直面不愿提起的过去和犹豫不决的现在,但好在女主终于能真正地直面生活中的不平淡并拿出勇气,最喜欢**中女主推车在前,男主在后的一段对话!女主引领着打开了30多年不曾解开的心结,50岁的年纪大声告白初恋。她还仍然年轻!仍然有勇气!一切都还来得及!

结局的男主离世简直是对刚和好的中年恋致命一击,女主会消沉苍老吗?不!她仍然像从前小跑在送牛奶的长长阶梯上,仍然微笑着说:回家看书!所有的岁月和伤痛仿佛没停留在她的面目上,更没影响到她的内心!她深切地爱过他人,也不停歇地爱着生活!

何时是读书天?

热爱生活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读书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8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