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筝的步骤

学古筝的步骤,第1张

古筝三十问

1问:如何将D调调到F调,或C调?需要移动哪几个琴码?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答:如想将D调调到C调,中间可先把D调转换为G调,方法是将筝码的4,9,14,19号弦(弦上的音为D调的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的3)向右移动小二度为4音,这也等于G调的1音,这时音阶全部为G调;在此基础上,可将筝码的2,7,12,17号弦(弦上的音为G调的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的3)向右移动小二度为4音,这也等于C调的1音,这时音阶全部为C调;如想再将调调到F调,则在C调的基础上可将筝码的5,10,15,20号弦(弦上的音为C调的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的3)向右移动小二度为4音,这也等于F调的1音,这时音阶全部为F调。由上可见,他的规律为D-G-C-F按此顺序具有连贯性,各调之间均相差一个小二度,也就是固定把前一个调的3音调为4音,此音等于下一调1音,反之亦然。

2问:学古筝,颤音用大臂的力量,如何改正

答:颤音时用大臂,这和古筝的演奏姿势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在弹琴时左右手的大臂和小臂呈90度自然放松,有时由于诸如琴弦太硬等个别情况,也加上小臂来完成,但大臂的姿势还是应该保持的,因此,放松大小臂,调整好演奏姿势是改正的关键。

3:什么样的人可以学习古筝?

答:筝在初学阶段非常容易上手,只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即一定的音准,节奏概念的人都可以学习它。通常,学习二,三个月以后就可以弹奏乐曲了。筝的学习也没有年龄限制,从三,四岁到六,七十岁都可以学习。小孩学古筝可以起到增强智利,培养耐心,开拓思维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能提供有利的帮助。成年人学习古筝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增加修养,缓解压力等作用。因此,古筝是一件老少皆宜的乐器。

4:初学者,应该购买什么样的古筝?

答:初学者有三种投资方案:

一、首先我们建议您购买尽可能便宜的普及琴,主要原因是防止学习者半途而废,造成投资学浪费,如果能学下去再根据要求换更高档次的琴

二、如果您认为肯定能学下去,想做一次性投资,那我们建议购买至少专业演奏级及以上的等级的琴,业余学习可以终身受用,专业学习可以完成十级水平的学习,如果选择高级演奏筝专业学习者也可以终身受用了

三、如果您希望投资保值,我们建议您购买楠木藏品筝

第一种投资比较安全但有可能造成浪费

第二种一次性投资更加省钱但风险也大一些

第三种投资具有保值性,但一次投入较大

注:成年人学筝,因为对自己有较强的意志力,所以本厂不建议购买普及筝,而主要根据自己准备投资的金额来决定。建议经济条件好的中老年人购买楠木古筝,因为楠木系列古筝外观典雅大方、音质古朴厚重,加上楠木材料的珍稀,亦具有收藏投资价值,也是传世佳品。

5:如何选择合适的老师

答: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考入音乐院校,建议您尽可能地选择音乐院校的在职专业教师或音乐团体中具有一定名望的演奏家为师。

因为这些教师或演奏家始终处于某一专业领域发展的最前沿,尤其是院校中的专业教师,受过系统、全面的音乐教育,思想活跃,观念新,不保守,具有相当的专业演奏水平、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6:古筝该如何养护?

答:1)乐器应尽可能避免在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的环境中使用或放置,更不能在阳光下暴晒或雨淋,以免琴体开胶及声学品质受影响。

(2)在运输或携带过程中,严防琴体过度额簸、震动和碰撞,以免造成外伤,甚至结构发生破损。

(3)演奏前后应用干布擦拭琴弦,保持琴弦清洁,避免琴弦生锈。

(4)乐器需经常使用,以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声学状态。如此,音质会曰趋完美。

7:使用前有哪些调理?

答:(1)古筝的雁柱(俗称码子)是按高低顺序排列的,最高的雁柱支撑最低音弦,其有效发音弦长(雁柱与前岳山之距离)大体为85—90厘米;最低的雁柱支撑最高音弦,其有效弦长大体为12—15厘米。所有的雁柱应错落有序,犹如一字排开的大雁在飞行。乐器在使用前,要依上述要求把雁柱排好。还要注意,雁柱脚必须与面板相互吻合,否则雁柱会七歪八斜,致使弦槽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弹奏时雁柱会发生晃动,夏至出现倾倒的现象。

(2)雁柱安排处理好以后,将色弦(红色或绿色的弦)分别凋成不同八度的“la”音(A、A、a、a1),再按所需的调(古筝常用调为D调和G调)把其它各弦按音阶关系调准。至此,古筝就可以弹奏了。需要说明一点,一般来说,新的乐器都要经历一个应力平衡阶段,初时音高不会一下子稳定下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使用者不断地把琴弦调到应有的高度。

8:我刚刚学古筝,不会调音怎么办?

答:由于古筝具有经常要调音的特点,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调音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即使有人帮你调好音,也不能解决需要经常微调的问题,所以,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们认为不会调音有以下两种解决办法:

一、请老师或朋友帮忙,最好是感情较好、家的距离相对比较近的朋友;这样可以帮助您经常调琴。

二、购买调音器,因为调音器是电子机械校音,使用简单,随时可用,这样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调音的问题。

9:如何调音?

答:要把音调准,除了具备良好的乐感外,还要掌握调音的技术,在训练中逐步做到调得准,快和音质好。

调音方法:A.先定出第一个音:一般以先定第十四弦的标准音a''为好。用标准音或定音器定弦,并通过调音扳手将音调准。 B.再调出八度音:a''音调好后,再调的八度音是a音(第九弦),;A音(第四弦)和a"音(第十九弦)。C.根据要定的调,运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调也其它音——如果定D调(这是一般用得较多的一个调),可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调也其它音来。

方法是:用a''音定出上五度的e"音(第十六弦),用听纯五度和音的方法来定;a音定出e'';音(第十二弦),并用e''和e"的八度和音来校音;A音定出e音(第七弦),并用e和e''的八度和音来校音;e音定出E音(第二弦)。依此类推,再定也e";上五度的B、b、b''各音以及其他音;除了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外,有时也加入四度调音的方法,如a''调e"后也可用a''来调e''(四度关系)。另外也可按定调各弦音的弦序,先调出第一弦的音高,逐弦依次粗略调出各弦的音高,再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进行细致的调音。

10:哪些部位容易导致古筝音色不纯?

答:1、筝码搁弦槽。2、琴码和面板接触点。3、琴弦本身。4、岳山搁弦点。5、校音翻盖。6、校音翻盖卡口。7、校音翻盖铰链。8、胶合部件。9、筝体、筝架结合处。

11:如何克服杂音?

答:1.支撑筝弦的码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时发出嘶哑之声。应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发出沙沙的噪音。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

3.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暂时克服的办法: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4.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拨弦后,引起此部位的杂音。克服的办法有二:第一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栓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用此办法增加弦对的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第二是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避免杂音。

5.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应修理或调换假指甲。

6.拨弦后,码外弦段(即码子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这时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码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筝接触琴桌的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因定筝的两个角于琴桌上,亦可用螺丝拧上,消除筝的晃动。

8.琴桌接触地面的四个角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在琴桌右侧的两条腿底部做一横条,并在近身体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时用脚踏横条或踏板,以求平稳。

在筝上还会出现其它杂音,应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加以消除。

12:如何上弦?

答:筝的上弦,有用肖钉(肖子)的,也有用木轴的。上弦的部位,有的在筝头,有的在筝尾。固定另一端琴弦的方法,有的挂在挂弦钉上,有的穿在穿弦孔中。这里介绍筝尾用肖钉上弦,筝头用穿弦孔固定琴弦的上弦方法。上弦的顺序一般从第一弦开始,依次上到第二十一弦。这种按弦序由低至高的上弦方法,安放码子比较方便。

具体步骤如下:装弦的码子——将筝弦带小疙瘩的一端穿在穿弦孔中,并拉直挂在筝首,然后将弦拉至琴钉处,留出够在琴钉上绕五六周的一段弦,其后把弦截断。将弦的这一端穿入琴钉的小孔中,用调音搬手将弦绕在琴钉上,上紧即成。然后,将码子按合适的位置安放在筝弦下。上弦时应注意弦的两端要恰如其分地放在两岳山所指定的位置上,以保持弦与弦之间距离的均等。码子在筝上的排列犹如一字形大雁的排列飞翔,被称为"筝排雁柱"。码子间的距离,低音间距宽,高音间距窄,整个雁柱间距是从低音至高音由宽到窄的过渡。在113公分长的筝面上,一般第一弦的码子距后岳山17公分左右;第二十一弦的码子距前岳山18公分左右。码子排列合适有助于弦的振动和方便按弦。码子应尽量放在两岳山置弦的两点所构成的"直线"上。否则,码子容易移动,弹奏低音区会也现码子碰撞筝面板的噪音。

还要注意码子的角度。调整好码子在弦下的角度有助于发音,使音质好,杂音少。码子调整后。继续上弦,上到每根在岳山和码子上不松动,就算完成上弦的工序了。筝的琴弦比较长,因此弦的张力小,比较松,因而筝的调音较为困难。在调音时,必须反复校正弦的音高,才能取得音的准确和稳定。即使调好的音,在演奏中也常常会发生变化,仍需移动码子进行校音和微调。影响弦的音高还有其它因素。如琴钉松动形成慢性跑弦,码子与岳山高度比差过小,码子容易移位形成弦音不准等。这些就需要在乐器制作和维修时加以克服了。

13:如何消除古筝弹奏过程中雁柱滑动?

答:一、雁柱按序排列

以21弦古筝为例。正规乐器厂家制造的古筝,雁柱从高音开始依次排列,均有各自的编号(即1--21)。新古筝在开箱装码或更换琴弦时,必须按其编号顺序,在规定的位置范围内安装雁柱,不要随意调换。古筝的面板(隐间)是个曲面体,因此每个雁柱支脚曲面的弧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雁柱是不宜互换的,否则两者的接触面就会不吻合,使雁柱的稳定性降低,导致雁柱滑动现象出现。这是首先要避免的问题。

二、修复雁柱支脚的曲面

古筝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再加上气候、干湿度变化及摆放位置等诸多因素,古筝面板和雁柱在不同程度会产生型变,使两者的接触面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使雁柱的稳定性降低,这是造成雁柱滑动的主要原因。消除的方法是修复雁柱支脚的曲面。

其方法及步骤是:松开琴弦,在雁柱与面板之间铺一张粒度为NO300#砂布(不要用砂纸,因砂布比砂纸柔韧,容易与面板曲面吻合),并将砂面朝上,双手握紧雁柱,略加用力压稳,在其支点位置范围内沿琴弦安装方向,来回推拉移动打磨,磨削至雁柱曲面与面板接触吻合,手感稳定为止,便可定弦使用。

三、用松香粉

把松香碾成细粉(呈食用面粉状),在面板与雁柱支脚曲面之间均匀的撒上薄薄一层,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涩”度,就能控制雁柱的滑动。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最好是有机结合使用,即:雁柱正确按序排列安装;保证雁柱与面板接触稳定;使用松香粉加大两者之间的磨擦力。实践证明,这是最为理想的效果。

14:古筝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答: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位组成。

15:古筝面板上有节疤就一定不是好琴么?

答:否!天然的木材,有各种的疤痕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要区分好节疤的性质,节疤分死节疤和活节疤。

死节疤的特征:边际和周围组织脱离,或部分脱离,那么一般情况只考虑做底版,如果这块面板质地非常优良,且修补技术无痕迹可见,那么用于面板也无可非议。

活节疤的特征:虽然其“节”的轮廓明显,但和周围组织却紧密相连,中心与周边质地差异不是很大,只要“活节疤”直径不超过2010CM,就完全符合行业标准,合理的使用也不影响古筝的音色。

越是质量高的泡桐音板、越是松透的材质,越容易产生“节疤”,条状的外形酷似“节疤”的物质,实际上是一种囊状的俗称“石灰性”的变异组织,,和常规的节疤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疤痕不影响音板的传导和振动性能。

16:面板被异物碰伤凹陷怎么办?

答:用少许清水滴入凹坑中,一般吸收了水分后,凹陷的部位就会反弹上来,如恢复不到原来的位置,可用动物性胶水拌泡桐粉抹平,磨光后用虫胶片液修色。

如果不太看重外表的小缺陷,一般无需修补,对音色无碍。切忌用化学胶水拌木粉贴平凹坑!!

17:面板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左手按弦处下面板产生磨损怎么办?

答:在演奏上、下小滑音或小三度按音时,左手的指甲,特别是左手佩带的义甲,顶尖处极易触及面板。初练者可以在左手按弦下方的面板上垫一块软塑片。如果已经出现了斑斑点点的磨损状,也不用砂纸打磨掉,否则面板就会减薄,音色也会随之变化。

18:面板有小的开裂怎么办?

答:面板开裂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气候干燥,环境湿度小于40%时(往往是人为的),面板收缩,应力弱点处就会开裂。二是原面板本身就有内损(往往是天然的),表面上看不出来,一旦环境湿度变化较大时,就会显出原形。三是加工不到位,上面板时,预应力太大。就会出现上述问题,一般用502快干胶水向细缝中慢慢渗入即可。

19:琴弦是否到了断损以后才换新弦?

答:所有乐器的弦均有最佳音质期,过了这一时期,由于金属的疲劳程度日益加剧,音质会逐渐逊色,另演奏者的手汗渗入尼龙丝内层,弦中的丝弦层会发生质变,都会影响古筝的音色,建议累积使用100小时之后,根据琴弦的实际情况换上新弦。

20:安装更换琴弦需要注意什么?

答:1、首先把缠在琴钉上的断弦去掉,再将琴钉往后倒转相应圈数(以新弦实际缠绕圈数为参考)。

2、弦尾穿过琴钉后向里折弯,再逆时针旋转琴弦180度转圈将琴尾扣压。

3、调音时先将琴弦紧至适当位置,再将琴弦提起搁在琴码槽内,有效保护了琴弦,的同时也使琴弦张力均衡。

21:如何挑选假指甲?

答:古筝是需要用戴假指甲来演奏的乐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假指甲的好坏对筝的演奏至关重要。假指甲多由赛璐珞,玳瑁,牛角,象牙等制成,最为常用的是玳瑁指甲。玳瑁指甲发出的声音亮而不燥,较有弹性。指甲在手上要用胶布来固定,胶布分为纸胶布,布胶布,防过敏胶布等几种,一般多选用布胶布,因为它固定性强,不易脱落。

22:通常弹古筝的指甲多少毫米厚为好呢?

答:指甲多少毫米厚为好并未有一个精确的标准,一般来说是按照个人的演奏习惯和喜好而定的,当然太薄了会使声音发劈发尖,太厚了声音发闷也不太好,一般适中就可以了,当然练习的时间长了你就会对指甲有一种感觉了,这是因人而异的。

23:演奏姿势的重要性

答:演奏姿势的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初学者往往容易忽略它。然而错误的演奏姿势和方法,一旦成为习惯,会严重地影响技术训练和表演艺术的提高。因此初学者应时时刻刻注意演奏姿势和弹奏方法地正确性。坐式是现代普遍采用的演奏姿势,一般坐凳的位置应在琴的右侧,与前梁延长线对齐,演奏者的身体应与筝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使身体上部能有前,后,左,右活动的余地。筝架的高度大约为60厘米但是由于演奏者的身高不等,手臂长短不一,筝的厚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正确的位置是:筝的第一个码子头与演奏者的腰部成平型面,这时演奏者的手放在筝弦上的状态是最松弛的,反之,筝架过高或过低都易造成紧张。演奏时注意身体放松,凡身体过分前曲,板直,端肩,头部过低等都会使身体有关部位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演奏的正常发挥。

24:怎么样将古筝放入轿车?

答:首先将副驾驶位置背椅摇倒,先将古筝尾端从前门斜入至正驾驶座后面,然后将筝头放在副驾驶伸脚的位置,最后摇高副驾驶座椅至车顶即可。

25:学古筝几个月,还弹不出优美有韵味的曲子,到底哪方面做得不好?

答:关于这个问题一方面可能是演奏曲子还不够熟练。首先在技巧上没有负担,才能谈音乐。另外如果已经很熟练了还是弹不出韵味,就需要多学习欣赏名家的演奏与教学,提高自己对曲子乃至古筝音乐的认识与感悟。

26:考前练琴应注意什么

答:1、考前练琴要比平时更努力一些。不要到考场上才后悔琴练少了。

2、练琴时一开始要把自己想象是在考场上弹奏,克服心理上的压力。同时注意节奏、读谱的正确,放慢演奏的速度,使音乐的每个音都清晰地奏出来。最后在以上的基础上达到要求的速度,并把自己想象在舞台上演奏,注意使音乐的表情与演奏的表情统一起来。

3、考前练琴尤其要注意不能像流水帐似的练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进步却很少。所以练琴要注意有重点的练习。只有到最后一阶段才能有感情地练习全曲,同时要把每次通练时出现问题的一段、一句甚至一小节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没有问题为止。

27:古筝之乡

答:扬州的古筝演奏活动,在明末清初相当活跃。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中“扬州清明”一章就有记载:“茂林清木越,劈弹筝”,说明在盛大的清明踏清活动中,“弹筝”是一个重要内容。清代中期,扬州筝乐演奏有更大的发展,《扬州画舫录》中有许多记述。20世纪30年代,民族音乐家史荫美回扬州后,将古筝艺术带进广陵琴社,与古琴同为该社经常演奏的音乐活动,40年代中期,琴筝艺术家赵学诗由扬州回仪征定居,以古筝技艺传教学生。60年代,广陵琴派古琴家刘少椿回到扬州,在地,市宣传,文化,教育部门支持下,琴筝古乐在名城扬州日益普及。为培养古筝演奏的后继者,扬州市室教育部门贯彻“从娃娃抓起”的施教方针,从1982年起,扬州市少年宫开办了国内第一个少年儿童古筝训练班,聘请扬州市文工团张弓先生任教,先后培训了100多人。1986年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首次在扬州召开。1988年7月,由北京古筝研究会,中国儿童音乐协会,上海电视台,扬州电视台,扬州少年宫联合举办了“龙凤杯”全国少年儿童古筝邀请赛在扬州举行,在闭幕式上,扬州小古筝手表演了《金蛇狂舞》,《渔舟唱晚》等曲目,江苏,上海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了录象。扬州老年大学从1990年开社了老年人古筝班,原扬州师院(现为扬州大学)于1991年11月举办了为期1年的古筝训练班,培训学员120人,扬州教育学院等学位也经常在寒暑假开办古筝短期训练班。

28:筝的流派

答: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29:体会古筝教学

答:近年来,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多的儿童加入乐器学习的行列。那如何才能使学生尽快步入音乐的殿堂,在音乐的天地里展翅翱翔呢?

一、积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二、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像力;三、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领悟能力。

30:筝人道德自律准则

答:筝乃仁智之器;弹筝当行仁智;继承开拓创新;重道敬师爱生;尊护知识权法;善待同仁同行;警戒拜金趋利;倾心素质美育;自强自爱自重;崇尚德艺双馨。

  古筝的左手技法主要介绍左手按弦技法,左手按弦是其主要技法之一。左手弹弦技法与右手一样,指法符号左右 手相 同,技术要求也相同。那么古筝左手演奏技巧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古筝左手演奏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古筝左手演奏技巧

 颤弦类

 右手弹弦后,左手颤动筝弦,以美化余音。颤弦是在基准音高上的轻微上下颤动(基准音高是指筝五声音阶定弦后的弦序音高),这个颤动不改变弦的音高。颤弦分慢颤(吟弦)、颤弦(一般颤弦)、快颤(小颤、大颤)三种。慢颤,颤动的频率较缓,余音悠扬有韵。颤弦,中等频率的颤动,这是基础训练中应重视的基本颤弦。快颤,较快频率的颤动,余音紧张,常表现激动的情绪。

 滑弦类

 右手弹弦,左手下按筝弦,改变弦的张力,产生滑音的音响。滑弦分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又可细分为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上下滑音等等。

 上滑音是先弹后按,按弦滑至上方弦的音高,上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上滑后的音高要保持住。

 下滑音则是先按后弹,先按弦至上方弦的音高,弹弦后保持一半的时值,再下滑至本音,下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 其它 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上下滑音都是在滑音的时值上作不同的变化。

 揉弦类

 右手弹弦后,左手下按筝弦,在基准音上作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个波动实为上下滑音结合的波动。这个波动有音高的变化,从小二度到小三度内的变化。这个波动是有节奏的波动,也有随意性的波动。

 揉弦可分为上揉和下揉两种。上揉是先上滑后下滑;也可先上滑后下滑再上滑。下揉是先下滑后上滑,也可先下滑后上滑再下滑。两者的区别在于开始时是先上滑还是先下滑。

 按弦类

 右手弹弦时,左手下按下方筝弦,改变弦的张力,发出上方弦的音高。按弦的变化一般是升高小二度、大二度或小三度。

 按弦又分轻按音和重按音两种。轻按音一般指七声音阶的4、7(fa、si),在五声音阶里通过按3、6(mi、la)取得4、7(fa,si)两音,在符号上不作标记。重按音是在下方弦上取上方弦的音高,如3(mi)弦取5(sol)音,6(la)弦取1(do)音,以此类推。按弦技巧要求动作干净准确,不带滑音的音响,音准要准确到位。

古筝演奏中左手的运用

 1、保持演奏上的平衡

 人有双手,身体才得以平衡协调,人从事的任何劳动,都是双手配合的结果。尽管双手分工不同,各有独立性,但又密切配合,保持统一性。忽略了独立性,动辄会使人“力不从心”,技术过不了关;忽略了统一性,会使人感到生硬,不协调,表现不好音乐。所谓弹筝技术的全部,也就是这个问题。搞古筝教学,也不过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举一个不注意独立性的例子。  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学生在学习颤音时,右手弹一下,左手颤动一下。短促的颤音,还勉强过得去,长音符的颤音,就远远不能完成。就象二胡上的打音,左手指没有独立的快速打弦能力,靠右手用力时的身躯紧张一刹那,促使左手指打弦,这样发出的音难免生硬不适。一句话,还是因为缺乏独立活动能力,不注意独立性训练的原因。只注意独立性训练而忽略统一性,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有的学生认为左手仅仅是用于按弦,如果不按弦,就呆停在一个地方,不知道左手必须与右手的拨弹相呼应,轻捺筝弦,时动时静,造成艺术表现的完整效果,保持演奏双手的统一性。至于右手拨弹技术娴熟,而韵味风格掌握上总使人觉得“不到家”,欠缺些什么,都是忽略了或者不明确弹奏统一性训练的原因。

 2、以形传神,完整艺术表现

 “以韵补声”是筝的特点,是指左手技巧的发挥,充分弥补筝弦五声的不足,左手按弦产生的韵味,胜似右手拨弹的实音效果。“以韵补声”实际是左手技巧发挥的必然。“以形传神”则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就是随着音乐的要求,左手按弦动作时起时伏的变化,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使筝声更逼真(音乐形象准确)地传达给听众,感染听众。右手拨弹技术和左手的按弦都有具体要求,那么左手(臂)的动作,也应有大致规律,结合乐曲内容甚至有特殊要求。通常在演奏长音符和有泛音的乐音时(在乐曲、乐句结束时)左手往往随着节奏而缓慢高抬,就是以形传神,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  在表现音乐内容、深化乐曲内容方面,左手也起着绝妙的作用。老一辈演奏家的左手运用,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好好的继承和发扬,他们致毕生心血于筝的演奏,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风格不仅是声调音韵的差异,就是左手使用的风貌也各有特点。有的朴实无华,手动音生;有的动作轻巧,起伏得当;有的超然洒脱,舒展大方;有的坚实有力,动静敏捷。这些都是与右手密切配合淋漓尽致表现音乐的效果。

古筝左手常见弹奏配合练习 方法

 首先申明,这里所说的左手配合,就是左手的弹奏,不涉及按、滑、颤等作韵。

 伴奏类音型

 1、此类通常是右手十六分音符小快板,左手是8分音符伴奏,类似的曲子有浏阳河、雪山春晓、紫竹调,草原英雄**妹等。通常左手和右手的音的位置对应是很明确,很有规则的。该类配合的训练,左手通常是节拍固定,左手通常是小指或无名指和小撮配合。练习的前提是要先把右手的旋律弹得很熟练后,先不要马上和左手结合弹奏,而是,嘴巴在唱右手的旋律,左手配合着弹,如果左手能够正确的配上,那再左右手一起结合。练习的时候可以按乐句为单位进行,而不要整个旋律段落进行练习。慢速弹奏可以配上左手了,慢慢加速,同时考虑某个手“盲弹”,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我是左手盲弹的。

 关键点是,左手的伴奏音型,小撮的两指力度要统一,建议用小指,可以起到止音的作用,节奏感很强。

 2、右手旋律不固定,左手切分音型。如瑶族舞曲快板,雪山春晓快板等。练习该类配合,要根据乐句来,即左手的一个旋律乐句来。可以先,练习左手的切分音型的手感。要很清楚的知道,左手的某个弹奏时结合右手的哪个音。这是关键,如果这一步达不到,出来的效果,就很差了,会让人感觉节奏感错位。初学者,练习的时候,往往会对前一个切分音型,比较容易掌握,后一个往往是要么快了,要么慢了。我觉得要独立练习左手的切分音型组合,把这中切分组合练的很熟了,才不易出错。左手音型熟悉后,马上结合右手慢练,慢慢的组合起来练习,形成条件反射。就可以了。

 3、左手分解和弦,右手弹奏。如瑶族舞曲,中段抒情慢板。首先该旋律段,左手要弹奏的分解和弦要背熟并弹熟悉。因为通常都是以分解和弦为乐句的,所以如果左手不弹熟,按小节来练习,会事倍功半!练习的方式是,唱右手旋律,左手弹奏,如果左手能正确配合了,再右手弹奏,同样也是按乐句为单位练习。

 4、左手分解和弦,右手摇指。如雪山春晓、井冈山等抒情性段落中。这类就比上面这类要难很多,那就难在右手的摇指旋律切换。会悬腕摇的人就占便宜了,切换旋律会很快。初学者,摇指的切换回拖延节拍。练习的方式是,右手摇指段落要练习的非常熟悉,基本可以达到盲弹。因为左手的分解和弦变化通常很多,左手盲弹的可能性不如右手。我是余光看右手的。同样,也是唱右手旋律,左手弹奏,如果左手能正确配合了,再右手弹奏,同样也是按乐句为单位练习。这个练习,可以每天练练,可以训练右手的长摇指和左手的分解和弦,一举两得的。

 5、左手复调旋律,右手弹奏。这可是最难的一种了。井冈山、春到湘江等都有类似的旋律段。该类旋律段的特点,是左右手速度快,右手弹、摇切换多。左手指法不定有时候是快速指序的,有时候是各类指法组合,都有可能。该类左手的技法,已经突破常见的伴奏范畴。确切的说左手是弹奏旋律!该类曲子通常都出现在中高级别以上的曲子。弹这些旋律,左手的常见指法组合要有一定功底了,并且左手能弹奏有快速指序的旋律段。只有左手具备了这些技能,才能胜任。练习的方法是,左、右手独立练习旋律段,必须是练的能被谱弹奏且出错率少于5%。再采用左手弹,嘴唱右手旋律,再交换唱左手旋律,右手弹,经过这么一折腾,才能OK。弹奏的时候,您的脑子,确实得有两种旋律的感觉,才能弹下来。哈哈!

  总结 左手配合的练习技法特点:

 1、左手需要一定的弹奏功底,如快速指序、大小撮、琶音,分解和弦等;

 2、刚开始无法配合,嘴巴唱旋律,左手弹奏,为了使左手尽早形成习惯,毕竟嘴巴离右手有点距离,干扰性也比较小吧,哈哈;

 3、耐心,绝对是锻炼你耐心的练习;

 4、感谢“巴浦洛夫”,这个练习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又一体现!

1 古筝左手技法详解

2 弹古筝的左手手法

3 古筝左手按弦技巧

4 古筝颤音左手技巧

5 古筝双手弹奏技巧

6 古筝双手弹奏如何练习

古筝基础教学指法教学之托的夹弹法,方法是:大指向身体的正前方拨弦,弹完后自然落在前面一根琴弦上。托指法有两种弹奏方法:一种是夹弹法,夹弹法一般用于传统曲目的弹奏;另一种是提弹法,提弹法一般用于现代筝曲的弹奏。(这里所说的支撑就是传统演奏方法的扎桩)大家在练习放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沉肩垂臂,肩膀放松,不要耸肩;(2)手腕放平,手臂打开呈45度角左右以放松舒服为宜,不要过于打开,或者夹紧手臂;(3)半握拳时手指放松,不要过于紧张;(4)掌关节微微突出,不要塌陷;(5)大指用义甲尖放在弦上,距离前岳山一寸左右,注意指甲入弦不要太深;(6)无名指的放弦位置根据手大小而定,在保持半握拳手型的前提下,手大些的学生无名指离大指稍远些,手小的则近些;(7)养成左右手放弦的弹奏习惯;不要因为右手的弹奏而忽略左手的摆放。2、托指法弹奏(第二步托指法弹奏):首先正确放弦,将大指的义甲尖放在中音5上,轻轻地向身体正前方拨弦,弹完后自然落在前面一根琴弦上。大家在练习弹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放弦手型正确,放松;(2)大指用义甲尖正面触弦;(3)大指向身体正前方弹奏,弹完后落在前面一根琴弦上;(4)轻轻地弹奏,不要太强;太强的话容易造成手指紧张。颤音指法教学勾指法教学-提弹法勾指法教学-夹弹法抹指法教学  托指法教学-夹弹法托指法教学-提弹法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快”的时代?在本人看来呢这是“快”的时代是一种新时代的象征。都市的生活节奏快而急,像链条一样一环扣着一环,在这种情况之下,想要稍微偷个懒、放慢脚步都有可能被生活搞的喘不过气来。你也许会说:现在的有识之士不都追求宁静悠闲的生活嘛,他们不也过得挺好!但我想说这毕竟不是主流群体,在这都市中,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争分夺秒、不愿输了人生岁月,不是吗?所以,生活需要快节奏。而随着“快”时代的到来那么我们的古筝教育该如何去做呢?

古筝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同审美教育紧密相连。从启蒙阶段起,就必须将审美教育同勾、挑、托、劈、按、滑、吟、揉的技巧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做到寓审美教育于技能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演奏技法不断提高的同时,审美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加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筝乐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从而唤起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1基本构造: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

2音组:

古筝分四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do re mi sol la),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

3演奏手法:

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

扩展资料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学习古筝演奏,音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做到能自己调音并且准确。

在各种古筝音乐的创作中,作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见解和价值判断,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感知到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价值判断、伦理态度等。

-古筝

王昌元简介:

王昌元 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著名筝演奏家、浙派筝传人王巽之教授之女,浙江杭州人。王昌元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知名教授王巽之之女。在父亲精心教授与熏陶下,她展示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在近60年的演艺生涯中,她成为把中国古筝艺术带到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殿堂的第一人,并在伦敦皇家歌剧院、香港文化中心以及哈佛大学等多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和讲学。9岁起学古筝,12岁登台独奏。师从王巽之及潮州派筝家郭鹰,196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国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的古筝演奏员。1984年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研究世界音乐并教授古筝到美国后参与古筝有关的演讲、演奏。1995年在纽约成立“纽约海外中乐团”和“王昌元筝艺术中心”,曾有华裔学生与从事音乐专业的美国人、日本人、越南人修习古筝。古筝演奏家王昌元——一位将生命融入音乐的艺术家,浙江杭州人。出身音乐世家,其父为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浙江筝派创始人王巽之。王昌元的父亲是有名的古筝教育家、当代浙派筝的传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巽之。王昌元九岁即随其父习浙派筝。十二岁登台独奏,1960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升入本科学习,师从王巽之教授和潮州筝派古筝演奏家郭鹰,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上海舞剧团、中国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的古筝独奏演员。学生时代即协助其父为《林冲夜奔》《海青》等筝曲编订指法。毕业后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中国艺术团、上海舞剧院、上海民族乐团古筝独奏演员。

王昌元的演奏音色淳美,气魄雄浑,韵味浓郁,意境深刻。她不仅在演奏艺术上造诣很深,而且擅长创作,著名筝曲《战台风》即由她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此曲大大拓展了筝的表演技法与表现能力。此外,她还创作了声乐作品《琵琶行》、筝曲《洞庭新歌》等10余首作品。还在学习期间,就协助其父订正了筝曲《林冲夜奔》《海青拿天鹅》的指法,并用双筝演奏。在1962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初露锋芒。

项斯华简介:

项斯华的筝乐成就,在海内外均享有高度评价:“她的演奏细致朴实,音色醇美纯净,格调清新”;“有气质、有技巧、有音乐、有特色”;“她在古筝表现手法上没有派别门户之见,而是在演奏手法上对各路筝派采用博采众家之长以揉成自己的演奏特点。既保持古筝的特色,又表现现代乐曲的风貌,有乐思、有形象、有意境、有新意。饮誉中国乐坛、蜚声海内外的当代中国筝乐大师项斯华,1940年生于上海,早年专修钢琴,後师承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又从曹正、郭鹰学习其它流派筝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在校期间,首次尝试双筝演奏,初露锋芒,深获好评。毕业後,项斯华先後在北京**乐团、上海乐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任古筝独奏演员,并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筝研究会理事。一九八一年,项斯华移居香港,为香港民族音乐学会理事及永久会员、香港艺术家联盟成员,东方乐舞交流学会理事,上海中国古乐团特约演奏家,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演艺学院,并获吉林艺术学院名誉教授荣衔。著有《中国筝乐的源流及风格》和《项斯华演奏中国筝谱》两集。2008年又编写了《项斯华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一本。八十年代初,中国唱片社、日本东芝EMI株式会社分别出版了项斯华演奏的古筝专集《渔舟唱晚》和《项斯华中国筝名演集》,此系首次出版中国民族器乐的个人演奏专集。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岸边成雄博士所监制的《项斯华中国筝名演集》亦荣获日本文部省艺术祭大奖。此款录音,於香港发行,早已逾金唱片销量,也成为中国筝曲的经典录音之後,香港及台湾的唱片制作公司等又出版项斯华的专集·《出水莲》《灯月交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梁祝》及《望乡吟》等多集。她在改革筝上成功地演奏了转调筝曲《东海渔歌》《思想起》和京剧唱腔音乐《文姬归汉》等。其演奏风格朴实,深刻细腻,富有韵味。

苏宇虹简介:

苏宇虹,著名古筝演奏家,北京出生。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古筝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学会名誉理事,惠州市古筝协会名誉会长,全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东京楼兰音乐企画主创,东京·千叶等文化中心专任古筝讲师,在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日中国古筝艺术家学会会长。 曾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和古筝,分院后转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曹正、王莉、范上娥等各流派古筝名师,毕业后进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任首席古筝演奏家。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期间,与二胡名家王国潼的重奏组合节目经常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直播演出及全国优秀节目调演、多次在人民大会堂为国家重要外事任务演出、屡次被中国广播电视部派遣出访欧亚诸国及国内巡回公演,受到国内民乐界及港澳国乐界高度关注。 1988年考入日本东京桐朋学园大学音乐学部作曲系攻读现代作曲法,受教于著名音乐教育学家末吉保雄教授。赴日以来,在日本国内及海外参加大量重要演出活动:中韩尚未建交之际受“中国广电部”海外直接派遣,作为中国音乐家代表首次出访韩国,参加首尔“国立国乐院”音乐厅落成典礼音乐会,中国古筝在韩首演,韩国官方媒体高度重视,现场采访,以重大新闻题材进行详细报道。 90年以来,曾参加朝日新闻主办“筝曲创作比赛”,自作自演现代筝曲荣获前卫派作品奖。每年定期在“东京艺术剧场”等音乐厅举办“苏宇虹中国古筝的世界”·“中国古筝的魅力”为主题系列的独奏音乐会。曾多次受日本NHK等电视台邀请出演独奏、重奏等节目。曾被东京桐朋学园音乐大学及全日本多所音乐大学邀请出演古筝独奏及讲学。并曾先后受邀参加由日本及香港爱乐乐团协奏演出的古筝现代作品音乐会。曾长年被日本最具人气“太鼓座”音乐总监邀聘为“特约外国人客席演奏家”,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日本各都市及中国、加拿大一流音乐厅巡回公演几百余场。 2002年至2003年间陆续在中国、日本录制古筝CD。2004年,南京音像出版社将演奏录制的部分CD曲目与陆春龄、刘德海、朱昌耀等著名民乐演奏家的演奏作品一同被收录在《中国民乐三百首》系列专辑中出版发行。2005年在东京“歌剧城”、仙台、大阪与二胡名家闵惠芬共演“渔舟唱晚”等曲。2006年编写日文版古筝教材曲集,并在日本出版。2009年应邀参加冲绳传统音乐节演出。2010年应邀再度赴韩国首尔,再度在“国立国乐院”音乐厅参加中·日·韩·蒙民族器乐竟演音乐会。几十年来多次与吉他、爵士乐、演剧、演歌、等著名演奏家、演剧家、歌手、艺能人及超级歌舞伎名流共演、录音,出国前后创作改编了大量中国民族器乐曲,为宣传中国古筝的魅力,始终活跃在中·日及海外音乐舞台第一线。受到华人媒体及日本各大报界的关注并多次专题采访,连续报道。 2009年至2013年间,应邀先后赴香港、韩国多次担任古筝国际大赛评委;2014年担任在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2016年担任在日中国古筝艺术家学会会长;2017年邀聘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学会名誉理事;2018年获邀担任惠州市古筝协会名誉会长。2015年至2019年多次与国内“青乐杯”组委会共同策划主办中日音乐交流&中·日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工作。2022年应邀担任“青乐杯”第六届国际古筝比赛评委会首席。

李炜简介:

李炜,生于中国广东汕头,当代著名中国古筝演奏家、作曲家。他以“细腻”、“新颖”、“潇洒”的现代浪漫派演奏风格著称,是一们集古典南北派,现代创新派和流行音乐于一身的古筝全面专业人才。李炜原为广东省民族乐团古筝专业演奏员,现居住温哥华,继续从事古筝的创作、演奏和教育,客席兼教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任加拿大中乐精英集团艺术总监。2001年被选为温哥华华人杰出人士;2002年获“香港A Udio Land”最杰出演奏奖。荣誉记录:2001年被选为温哥华华人杰出人士 2002年获“香港A Udio Land”最杰出演奏奖

范上娥简介:

范上娥,1942年生,上海人。古筝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家协会会员。1954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她在1958年改学古筝,196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1992年7月,她移民加拿大,并创立“范上娥古筝学院”。1954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当时政府号召音乐“民族化”,她在1958年改学古筝,196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她师从著名的“浙江派”代表人物王巽之,曹正和郭鹰等古筝大师,刻苦努力,系统地学习了各流派的筝曲。1966年毕业,被分配到北京**乐团担任古筝演奏员。后遭遇文革,随乐团下放改造,直到1973年才在周恩来的关照下被召回北京,开始为一些**配乐。1981年她出席了在香港举办的“亚洲作曲家大会及音乐节”,在开幕仪式中与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奏了中国第一部古筝协奏曲《汩罗江幻想曲》,她的完美演绎受到了在场亚洲各国音乐家的赞赏。1986年在《中国音乐》杂志上发表论文《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1987年她作为香港音乐事务统筹处特邀的音乐大师,参加了“青年中国音乐周”讲学及表演。1989年担任“ART中国乐器国际比赛”评判兼艺术委员会委员,1990年移居海外,在美国东北伊利诺依大学任访问学者至1992年,期间举办了多场独奏音乐会。1993、1994、1999及2002年分别举办了四场古筝独奏音乐会,盛况空前,好评如潮。1992年7月,她移民加拿大,并创立“范上娥古筝学院”。现居多伦多市士嘉堡(Scarborough)。1996年应邀赴台湾,参加台北市艺术节的“中、日、韩筝艺汇演”,她是中国筝的代表,受到热烈欢迎。2006年亦参加了香港的古筝节,作为“大漠武林情”项目表演嘉宾,反应热烈。旅居加拿大多年的范上娥老师是当代资深古筝艺术家,称她为“艺术家”,实至名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8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