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资料

急需资料,第1张

月食的原理。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月食的过程

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早在1881年前,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和公元前2世纪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一地球一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月食

lunar eclips

月球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月食一般都发生在望日,即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这时地球运动至太阳和月球之间,但并不是每个望日都可能发生月食,因为黄道和白道之间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月球又走月食的连续照片,可见到地球影到黄道和白道交点附近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才能观看到月食。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当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就发生月偏食。而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但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然而事实上半影月食是经常发生的,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食

月全蚀月蚀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像,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份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在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蚀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全蚀七步曲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初亏: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

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

生光: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

复圆: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你知道吗?

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著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月食每年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年也不发生一次。

■月食与科学研究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中国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过通过月食来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

看月食变“颜色戏法” 与彗星作“浪漫约会”

7·16天象“汇演”有戏看

精彩纷呈的2000年天象“汇演”本月达到高潮。7月16日晚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将有幸同时看到两大天文奇观———南面天空是古铜色的月全食,北面天空有淡淡的彗星划过。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介绍,此次月全食的时间长达近4小时,将创下百年纪录。它初亏在19时57分,21时02分月全食开始,食甚为21时55分,复圆23时54分。我国恰巧处于最佳观测带,包括上海在内的广大东、南、中部地区,都将目睹月全食的“全场表演”,西部各省则可欣赏月亮“带食而出”的奇特景观。

更有趣的是,当晚的月亮还会“变颜色戏法”。起先它把如水的银光洒向大地,随着月食开始,它变得“一半脸儿白,一半脸儿红”;最后将成为一轮名副其实的红月亮。王思潮解释说,月全食时,地球大气会把一部分太阳的红色光线折射到月球上,因此呈现神秘的古铜色,但光线十分暗淡。

与此同时,一颗名叫“林尼儿”的千年彗星正拖着长长尾巴,日夜兼程地向我们飞来,预计本月下旬与地球最近距离只有5600万公里。7月16日,它的亮度将为44等,暗于北极星;但由于当晚没有月光干扰,因此成为天文爱好者的最佳“约会”时间。

据悉,“林尼儿”是本世纪最后一颗肉眼可见的彗星,这两天凌晨时分出现在东偏北方向天空,7月下旬更是彻夜挂于天幕。上海地区的天文爱好者可凭借普通双筒望远镜,或放大倍率较小的天文望远镜一睹其风采。(张咏晴)

《文汇报》 2000年07月06日

这颗彗星是一颗长周期彗星,运行轨道一周的时间在七八十年到几百年之间。因此天文爱好者观测到的这次“林尼儿”彗星很可能是一生中观测到的唯一一次。目前该彗星正从鹿豹座向大熊座前进,7月21日时离地球最近,届时彗星最亮。(

有的月份在天文上平静如水,而有的月份则会充满各种各样有趣的事件,你可以尝试去看看,记得不要忘了关注月相和天气。年7月就是后面这种情况。在这个月,你可以看到月食,一颗彗星和一颗小行星,四次与可见行星的接触,以及三次流星雨!七月的夜空将充满奇迹,希望不会有云遮挡我们的探索。

7月3号——近日点的C/F3(NEOWISE彗星

在这个繁忙的天文月一开始,我们有机会看到一颗彗星,因为它会经过太阳系中靠近我们这边的空间。彗星C/F3(NEOWISE是在年的三月27号被发现的,它有一个近抛物线的运行轨道。这也意味着在它穿越宇宙的漫长旅程中,这是我们一次难得的观看机会。

不幸的是,对于北半球的大多数人来说看到彗星C/F3(NEOWISE很难;南半球的人可以尝试看看。

7月4日——半影月食

目前的三次月食中的第三次,一次半影月食将出现在7月4日晚上。它发生在6月21日日环食之后,当时东半球天空出现了一个火环。

这次月食在美洲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尤其是南美洲。提醒一下,半影月食不会造成“血”月;相反,当月球穿过地球的半影时,你会看到一个比平常更暗的月亮。

7月5日

在7月5日晚上,月亮将在夜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我们地球的角度来看,它将开始几次行星“接近”中的第一次

首先,卫星将近距离接近木星,最近的时刻将是在协调世界时21:56,彼此出现在151′之内。接下来,卫星将继续靠近土星。在协调世界时09:13,他们将出现在彼此227′之内。虽然这两种方法在夜晚的两端相反,但大多数人都可以享受其中一种或两种近距离接近的方法。

7月8日

金星已经从黄昏时的行星,转变为在早晨的天空中升起的明亮。7月8日早上,金星将在一年中最亮的星星在太阳变得太亮以至于看不到我们的邻星之前,会升到地平线以上10度的高度。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金星将继续在天空中升得更高,在9月初达到地平线以上42度的高峰。

7月11日

最近,我们很少见到火星,但在7月份,从我们地球的角度看,月球和火星离我们很近。7月11日晚21时20分,月球将在距离火星1度46分的天空中经过。虽然20天大的时候光线很亮,你仍然可以在这个时候在月球附近发现生锈的橙色火星。

7月15日

想找个晚上拿出你的望远镜来深入地观察太阳系吗7月15日晚上是个好机会。在这个夜晚,两个需要望远镜的物体将处于相对位置,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它们是最亮的,并且与太阳对齐。

第一个是小行星2帕拉斯。帕拉斯是第二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因此得名,也是小行星带的第三大小行星。天文学家甚至认为它可能是太阳系早期一颗原行星的遗迹。2Pallas将位于矢状星座,在东方天空的高处。

冥王星在7月15日也将处于对位,在人马座可以看到。它将位于天空的东南方,在视觉上接近木星和土星。冥王星也将接近近地点,这是这颗矮行星长达248年的运行轨道上离地球最近的点。

7月16日

7月16日清晨,月亮与金星最后一次擦肩而过。在协调世界时的06:06,最接近的时候——当两者在3度03分之间经过时。这意味着那些在半球更西的人将有更好的机会近距离看到月球和金星。

啊,小水星,很难发现!一年中,水星有好几次出现在太阳出现之前或之后的地平线上。下一次机会是在7月24日左右,那时水星将在早晨的天空中达到最高点。

为了发现水星,你需要在东方地平线上清晰、无遮挡的视野。今天早上,水星的最高温度将达到地平线以上17度,太阳将紧随其后。你不需要望远镜来观测水星,但记住要保护你的眼睛;即使是在日出时,如果你直视太阳,太阳也会在几秒钟内造成损害。

7月28号——南鱼座流星雨的高峰期

这个月有三场流星雨;第一场是南鱼座流星雨,将在7月28号的晚上到达顶峰。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在南半球偏东南方向的低空可以观看到这场流星雨。

为了看到南鱼座流星雨,你需要熬夜:这场流星雨将在当地时间的凌晨3点攀顶,其辐射点在南鱼座。每个小时你可以看到的流星数最多是5。

7月29日-宝瓶座δ南流星雨和摩羯座α流星雨达到高峰

另外两场流星雨是7月最后一次观察流星的机会,而这两场流星雨的高峰都在7月29日晚上。

第一场是宝瓶座δ南流星雨。如果从南半球(或北半球更南边的地方看的话,每小时最多能看到约25颗流星。在东南方的天空中寻找宝瓶座,试着确定流星雨辐射点。

这天晚上的第二场流星雨是摩羯座α流星雨,这是一场不那么活跃的流星雨,预计最大流星雨速度为每小时5颗。摩羯座将在天空的东南偏南位置,离宝瓶座不远——很难分辨哪颗流星“属于”哪个流星雨,但它们一起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夜晚。

     因为月球在天空中不断地移动,如果用长焦来特写,在没有赤道仪的帮助下,就需要不时地调整镜头的朝向,以确保月亮不会离开画面。观测和拍摄月食要比日食容易得多。月食亮度不高,持续时间较长,并且覆盖范围很大,观测时只需在能看见月亮的地方就可以了;至于拍摄时,要带手机、照相机等摄影器材,注意视野开阔。这次的月偏食是600年来最长的一次月偏食,大约持续了将近35个小时,月亮部分呈现出从白到白黄的部分黑色到古铜色的美丽模样,此时月亮好像被天狗"吃了一口"。在傍晚时分,月儿刚刚离开地平线,透着橘色的美丽,看起来很浪漫。

     透过古代月蚀的文献资料,我们得以一窥古代文明中各种天文现象的描述与理解。例如,在《元史》中就有一次发生于1277年5月19日的月食,其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公元前五百年,古人就正确掌握了各种月相和月食发生的原理。特别是在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时候,他们留下了许多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录。远古时代的人们认为日蚀和月蚀都是不祥的征兆,任何一次的出现都会被视为可怕的现象。

    日全食范围很小,只有在月影扫过地面的部分区域才能看到日食,尤其因为全食带较窄,日全食在地球上同一区域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人类一生难得一遇。但是月蚀的可见性非常之广,几乎可以在半个地球上看到,所以在同一地区,月食的可能性要大于日食。月球一次完整的相位周期约为295天,即一个农历月。按道理讲,每一个农历月都应该有月食。

“月全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天文现象,大家在物理课上都学过相关知识。地球绕太阳公转,月亮绕地球转动,它是地球的卫星,之所以大家能在天上看到明亮的月亮,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月球上产生了反光。月亮越圆代表它与地球之间的夹角越大,当太阳,地球,月亮处在一条直线,地球刚好在两者之间时,射向月球的阳光被地球完全挡住,月亮就会“消失”,这种现象被大家命名为“月全食”。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大概为30天,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规律,因此就有了相应的月份。

每个月全球都会发生一次月全食,但地点却在不同地方,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运气足够好,我们才能看到一次月全食,但有些时候还会受天气影响,所以必须找一个比较好的观星点,通过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整个月全食的演变过程。古人缺乏科学常识,遇到这种天文现象总会显得非常惊恐,这也诞生出了“天狗吃月”的传说。不过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我们自然对这种现象有了清晰认知,现在再看月全食,整个人只会惊叹于宇宙美妙,景色迷人。

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报道,月全食终于要出现在中国,到时候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欣赏这一美景。古人非常浪漫,将月亮比作嫦娥,有人甚至亲切地称呼其为“月姑娘”,这足见它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在那个缺乏知识的蒙昧时代,通过观察古人积累了朴素知识,所谓的天文历法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它指导着生产生活,这也是大家对月亮感情如此深厚的原因。

既然这次月全食要来中国,每个人当然不能错过这种机会,到时候一定要邀请家人朋友找一个地势高的地方好好欣赏。月亮能够传递思念,也许借机能够跟古人对话也不一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9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