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爱
作者:冷九九
简介:
柳红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嫁给书记离问的秘书赫岸君。婚后,丈夫无度,和很多女人有染,柳红知道后,离家出走,寻找自己的幸福。离问是一个有功能障碍的男人,对女的感兴趣,很多女人都愿意献身给他,可是不行,让很多女人失望。
清晨,从酒店出发沿着加德满都最主要道路之一——杜巴大街扫街(沿街拍摄),忽然看到路边有一幢古老破旧的建筑,建筑的顶上一处写着“TRI CHANDRA COLLEGE”,另一处写着“ERECTED 1918 AD”的字样。“ERECTED 1918 AD”是“公元1918年建造”的意思,而“TRI CHANDRA COLLEGE”应该是一所名叫“TRI CHANDRA COLLEGE”学院的名字。眼前这种白色的大楼如果真是1918年建造的话,在一百多年前绝对是加德满都很了不起的建筑,它的身上很可能有一段精彩的历史。于是我用手机查询了一下有关“TRI CHANDRA COLLEGE”的信息,才知道这是尼泊尔历史上第一所学院,是尼泊尔的百年名校了,由当时的尼泊尔拉纳家族创办的特里昌卓学院(Tri chandra College)。
拉纳家族在尼泊尔可谓身名显赫,是与尼泊尔国王家族并列的两大家族。尼泊尔国旗上的月亮和太阳就分别代表国王家族和拉纳家族,由此可见拉纳家族在尼泊尔的势力和影响。1846年~1951年期间,是拉纳家族对尼泊尔的统治时期,特里昌卓学院也正是在这段时期由拉纳家族创办的,用于培养忠于自己家族的各方面人才。追溯历史,1846年,尼泊尔军队***之一忠格·巴哈杜尔·拉纳(Jung Bahadur Rana),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夺得了军政大权,担任国家政权首脑,使国王成为有名无实的傀儡。从此,在尼泊尔开始了长达105年的拉纳家族统治。直至1951年,国王特里布文在印度的支持下并联合大会党的势力,结束了拉纳家族对尼泊尔的统治。
这座尼泊尔最早的学院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从建立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尼泊尔最座最古老的大学变得如此破败不堪!想想我们中国,几乎所有的名校都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身世往“百年名校”这样的名头上靠,哪怕自己的前身仅是“SCHOOL”这种根本够不上“COLLEGE”的级别。而在眼前,在这个教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距巨大的国度,这座百年前的“COLLEGE”却被暴殄天物,弃如敝履!看来这座破旧的大楼应该能拍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于是我决定混进去拍摄。早上六点多钟的这个时候,陆续有学生走进了这个学院,于是我也跟随这些学生浑水摸鱼走了进去。
杜巴大街旁的这座建筑外观已经很破旧,楼顶上“TRI CHANDRA COLLEGE”这一行黑色的大字吸引了我,一查,原来是这是尼泊尔历史上第一所学院,尼泊尔的百年名校,由当时的尼泊尔拉纳家族创办的特里昌卓学院(Tri chandra College)。
在楼顶的另一面,写着“ERECTED 1918 AD(公元1918年建造)”,想不到这座大楼竟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百年前,这绝对是加德满都最为宏大的建筑之一。
大楼内部的长廊和拱门十分气派,装饰西化,如同宫殿一样。
这个物体的基座上刻着“AD 1911"的字样,应该是公元1911年建立的,比这座大楼的时间还早7年。这个东西有点像中国的日晷(在清华大学最老的那一片校园里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东西),是否是当时尼泊尔人用来计时的器具。我仔细辨认了一下上面刻的文字,可以辨认出“PRIME MINISTER(总理、首相)",而1846年~1951年期间,正是是拉纳家族的人担任首相对尼泊尔的专权统治时期。可见,这个器具也是由拉纳家族立的,也证明了这个学院是拉纳家族创立的。
上面照片中的器物立在大楼前的原则院子,整个院子仍然是泥沙地,旁边的简易排球场高低不平,积满了污水,显现了这个学院的破败是多么严重。
这块蓝底的牌子上包含的信息量不少,第一行白字“Tribhuvan University”一般翻译为“特里布文大学”,是尼泊尔排名第一的最好的大学。该大学于1956年建立,位于加德满都,学校以尼泊尔老国王特里布文(1951-1955年在位)的名字命名。特里布文大学不属教育文化部管辖,而是由国家领导,国王亲任校长。第二行黄字“Tri chandra Campus"是”特里昌卓校区“的意思。那么,将第一、第二两行连起来就是表明这里是特里布文大学特里昌卓校区。第四行黄字是“地质系”的意思,最底下一行小白字是1967年建立的意思。那么,这块牌子就是表明这里是于1967年建立的特里布文大学特里昌卓校区的地质系所在。
这是大楼的侧面,破败得惨不忍睹。一座百年老校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光景,并成为比它晚38年才成立的特里布文大学的一个分校区?我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这可能是尼泊尔两大权势家族——国王家族与拉纳家族争斗结果的缩影。特里昌卓学院(Tri chandra College)是拉纳家族专权统治尼泊尔(这段时间国王被架空,形同虚设)的产物,而特里布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则是国王家族结束了拉纳家族对尼泊尔的统治后的产物,并以尼泊尔老国王特里布文的名字命名。正可谓“风水轮流转”,上台后的国王家族肯定会在各方面打压拉纳家族,这所由拉纳家族创立的学院自然也会殃及池鱼,得不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因而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衰败了。
英语系的大门已经锁上,估计这个系也关门了吧。
门的上方有“心理学及哲学系”的牌子,屋顶上铺满了蛛网和灰尘,估计这个系也关门了。这里所有的标识都使用英文,也用英文进行教学,与印度一样,估计也是由于曾是英国殖民地的缘故。
上楼的楼梯也很破旧了,踩在上面嘎吱作响,真有点担心会不会突然垮塌?
上到了三楼的平台,可以清楚地看到常年失修、千孔百疮的楼顶,但“TRI CHANDRA COLLEGE”这一行黑色的大字还十分醒目。
从楼顶上俯瞰杜巴大街对面,发现对面的绿色拱形大门上也写着“TRI CHANDRA COLLEGE”的字样,原来对面的米**建筑物也是特里昌卓学院的一部分。
于是我穿过杜巴大街,来到了特里昌卓学院的另一部分,大门上也有“TRI CHANDRA COLLEGE”的字样。
这是图书馆。这一部分的建筑看起来比对面的要新的多,估计是后来新建的。
学生宿舍楼。这一片校区除了上面照片中的图书馆和这栋学生宿舍楼看起来比较新外,其他的都显得很破旧。
学院的广场,学院的名字被做成大幅字牌安放在地面上,中间插着一排尼泊尔国旗。
后面的建筑群比起前面的两栋米**楼要破旧多了。
校园内的这座小寺庙看起来也有很多的年头了。
这是教学楼,很多窗户的玻璃都破碎了也没有更换新的。
校园里的一个小祭坛,不知供奉的是什么神?
小庙后的这座小矮房的墙上写着“GEN'S TOILET",我想应该是“男厕所”的意思,想进去方便一下,里面还是那种在中国的城市中已经看不到的土坑厕所,卫生很差,臭不可闻,便急忙退出来了。想不到这种被称为”象牙塔“的地方,厕所竟然这么落后。其实,尼泊尔与印度很相似,公共厕所极少而且卫生状况很差。
尼泊尔是个典型的宗教国家,80%的国民信仰印度教,其余为佛教徒、穆斯林等,其中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兰毗尼也在尼泊尔境内。尼泊尔曾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以印度教立国,将印度教定为国教的君主制国家。但200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废除印度教为国教。自此,1768年入主加德满都河谷、统一尼泊尔的沙阿王朝所确立的印度教国家不复存在,但印度教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这个高原雪域的国家。
据说印度教中有3亿多个神,因此加德满都的神庙也多如牛毛。翻开加德满都的城市地图,你会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印满了庙宇的标志图案。行走在这个被称为“众神之境”的国度,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神庙。据统计,在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的加德满都市中心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真可谓“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把尼泊尔的宗教信仰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也有人把这座城市称为“寺庙之城”。。
徜徉于加德满都的大街小巷之中,无论走到哪里,你的视野里都会时常闯入庙宇或神龛,在街头巷尾还时时可见被涂抹得通红的各种神像。这些庙宇神像,不但没有因为世俗的侵占失去神圣感,反而因为世俗的融入更显旺盛。世俗生活和神庙殿堂之间,根本没有围墙或界线,街市气味和香烛味道再也分辨不清。这里的庙宇是如此之多,你根本用不着专门去寻觅,假如你对这的宗教感兴趣,那么就可以从你走过的路边街头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庙着眼开始你的尼泊尔宗教之旅,可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然后再去游览那些著名的大寺庙,就会对这个国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请跟随我的镜头先去看看加德满都街头巷尾中那些稀奇古怪、你甚至会觉得很奇葩或难以理喻的各种小庙吧: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街头巷尾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小庙和神龛,但这座是最为让我惊奇的。除了它鲜艳的大红色外,更为令人我惊讶的是这座庙虽小(估计建筑面积也就一平方米左右,有点像我们原来在一些城市郊区见到的那种水泥砌的简易垃圾坑大小),但却是尼泊尔佛教与印度教的混合体。用黑色油漆绘在白墙上的这双大眼睛是尼泊尔佛教中的“佛眼(BuddhaEye)”,代表佛的智慧和慈悲之眼,它象征佛陀无上智慧,是可以洞察一切的神眼。而地面上中间供奉的这个圆柱形的小石杵象征印度教主神湿婆神的阳具(注:湿婆神的名字听起来像个女性,但其实是男性,有不少初次接触这个名字的游客想当然地将其误认为是女神),而石杵立在一个圆盘形中,这象征湿婆神的阳具插入代表湿婆妻子的生殖器。在佛祖的神眼前放置着湿婆神与其妻子交媾的象征器具,难道是让佛祖在这样的场合当“监工”吗?简直令我等不可理喻,只能说太奇葩了。
庙虽小,但照样可以吸引信众前来膜拜。每天,不知有多少信徒围着这座小庙转圈,还有信徒在供奉祭品。
而这座被刷得浑身通红的小庙中间只有一个圆坑,也有信徒上供的供品,不知是供奉的哪位神。因为印度教中有几亿个神,也许信徒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各取所需来修建自己的小神庙并供奉吧,这样大家都可以相安无事。难怪尼泊尔虽然很贫穷但却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也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走在加德满都的街道上真是“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 。在这里,无论雕琢精美的古建筑给你有多震撼的感觉,你都不会觉得历史是围起来参观的东西,而是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生活。因为,你身边的各种庙宇随时都伸手可及。
这座房子的门口就立着一座小庙,与这古老的建筑里居住着普通的平民朝夕相处,出门便见。因此,游客眼中的新鲜无非就是他们日复一日在进行的程序。
在这里,你会看到雕刻精美的古老门柱上挂着日常用品,门前的石雕神兽被小贩的杂物所包围,价值连城的历史古迹和柴米油盐的市井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座既有印度教又有佛教特色的小庙。除了印度教外,尼泊尔的另一大教派就是佛教。不少寺庙中是佛教与印度教夹杂在一起,建筑中既有印度教的特征也有佛教的的特征。奇怪的是,长期以来这两大教派之间不仅从未发生过冲突与争斗,相反倒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和睦共处,长期共存。甚至有的教徒同时信仰两个宗教,朝出印度教殿堂,暮入佛教庙宇。
这些小庙有旧有新,但在尼泊尔人心中不会厚此薄彼。
加德满都的庙宇,就如同它的行政机构一样,形成一个从王宫到地区,到街道,到庭院的不同等级的网络。庙宇俨然成了加德满都市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墙头之上放上一座神像,也就成了庙。
尼泊尔是个宗教国家,宗教在尼泊尔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人间遥不可及的神已经深深渗入他们的血液和民族的灵魂。路边众多的小庙都是他们随时可以与神交流的所在。
有些能够容纳一人之身的小庙也成了无家可归老人的栖息之地。
在街上经常可以见到过路的人在一座神像前停下脚步,花3秒钟做个简短祈祷,再敲一下据说能带来好运的铃铛,告诉神自己来过,然后继续匆匆赶路。骑摩托的,经过路边的寺庙也只是稍稍减速,行驶中嘴巴动了动,手在胸前上下一划,挨近了拨一下铃铛,或摸摸神像再抹抹自己额头,一脚油门继续赶路。表明今天已经敬过神了。
这座路边的小庙由一道半圆形的砖墙围成,中间供奉着代表湿婆神生殖器的“林迦”和林迦所穿过的象征湿婆神妻子生殖器的石盘,这类似于中国的求子庙。印度教是一个提倡生殖崇拜的宗教,在尼泊尔的很多寺庙,都可以见到令国外游客脸红心跳的性爱雕塑。而这些神龛供奉之物更是大胆直白:圆柱形的石杵象征印度教主神湿婆神的阳器,而被石杵穿过的圆盘则代表湿婆妻子的生殖器,性爱和生殖在这里被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因此,有不少信众都会来到这种小庙求子,据说十分灵验。现在,这位身着红衣的女人带着她的女儿和供品在十分虔诚地磕头,我猜想可能是想再求得一个男孩吧。
这位男士也在湿婆神的林迦前献上供品,他又在祈求什么呢?注意,他是赤脚的,在尼泊尔如果是正式的宗教仪式是不能穿鞋的,即使是踩在冰凉的地板上。
看来他们设置神庙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有愿,房前屋后都可以修建。
这种神庙在一个大宅院之中,我是清晨一个人进入的,没有其他的信众在祈祷和转经。估计是不对外开放的私家神庙吧。
这是修建得比较好的一座小庙,前面还有一对石狮子。
还有这种露天的小庙,供奉着女人分娩的雕像,据说是用一种神来代表了对女性和母亲的敬爱和保佑。
从杜巴广场出来,Bijaya带我们去看博达哈佛塔(Boudhanath),“博达哈”的意思是觉悟。比较乌龙的是,当时看时,我和小伙伴们都以为是更著名的苏瓦扬布拿佛塔(Swayambhunath),又称猴庙,当时我们还奇怪怎么没有看到猴子。回家仔细比对了下照片和才发现,我们参观的是博达哈佛塔。这座塔是尼泊尔境内最大的佛塔,和藏传佛教有着紧密的关系。
苏瓦扬布拿佛塔和博达哈佛塔外观最明显的差异是前者塔尖为圆形,后者为方形。据传博达哈佛塔最初兴建的目的是收藏圣骨与圣物,说是曾收藏过一块佛陀的骨头。
我们赶到博达哈佛塔时已经下午了,附近餐厅很多,Bijaya带我们去了一家。
本来小伙伴准备请Bijaya吃饭的,但他说他的那一份是免费的。我们五个小伙伴吃了4500卢比。
从餐馆下来,向前没几步就是一个藏传佛教寺庙(Tsamchen)。
寺庙一楼有个很大的转经筒,墙上有精美的壁画。
寺庙二楼有个大殿,脱掉鞋子可以进去参观。
大殿里有一尊未来佛陀(Maitreya)塑像。有游客在虔诚的向里面的僧人请教问题。
有修行者在墙脚打坐,看姿势感觉修行有年头了。
大殿四周和外面全是精美的壁画。
Bijaya告诉我们这些壁画都在描绘着一个个故事,谁能从中领悟得多,谁就更有智慧。
从寺庙出来就看到一片鸽子广场。
寺庙周边的围墙上是一排转经筒,手可以伸到栏杆里转动。
不时能看到有人在祷告朝拜。
地图上也标明了博达哈佛。
提起尼泊尔,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是一个贫穷的小国,还记得井柏然和倪妮拍摄的《等风来》吗?这里就是取景地,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极美的国度。
最近这两年我们中国与印度和尼泊尔这两个国家一直来往非常密切,因为这两个国家是邻国,所以风土人情和各种习俗都略微相仿。去到这些国家旅游,我们不仅可以深刻的领略当地的习俗,而且还能见识到一些国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婚俗习惯,
每个国家的婚俗都不一样。在中国是一夫一妻,其他国家很多却不是如此,比如在中东,很多阿拉伯国家就是一夫多妻制。
但这点在尼泊尔却是相反,不禁要问:尼泊尔特殊的一妻多夫制,一家人不尴尬吗?
尼泊尔特殊的一妻多夫制,一家人不尴尬吗?
据悉,在古时候有些地方是实行“一妻多夫”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女性允许同和几个男性结婚!
这种制度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对每个丈夫的爱都是平等的,还要为每一个丈夫都要生小孩,
在尼泊尔的洪拉山区,专一的爱情并不受人重视,甚至还会被人认为是自私或贪婪。
当地的居民认为,如果一个家庭拆散会带来灾难的,所以兄弟都是要集结在一起,甚至结婚都要娶同一个女生。尼泊尔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当地不仅经济水平和文化教育很落后,而且当地人的思想也极其落后的,由于当地人落后的思想问题,当地很多经济产业都得不到开发和发展,到尼泊尔旅游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的宗教气息实在是太浓厚了。
至于为什么尼泊尔会有这么一种制度存在呢?
事实上尼泊尔的这一风俗与宗教无关,主要是为了风俗延续和财富的传承。
因为当地的土地资源是很稀少的,当地人为了防止自家的土地资源被其他人“抢走”,
很多家庭都是几位兄弟“共用”一个妻子,如此之下家庭的土地便不会被分割,既保证了家庭的完整又保证了财产的完整,而且父母们也不会因为对子女的偏爱而导致分崩离析的局面。
一妻多夫听起来这是一个对女人来说非常有利的事情,其实不然。尼泊尔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的人信奉印度教,所以印度的习俗差不多,当地人像印度一样,也信仰苦行憎,且当地的女性地位也并不是特别高。
虽然这都是他们当地的习俗我们应该保持尊重,但是这种习俗其实也是一种陋习,在我们中国古代的时候一直是一夫多妻的,现在在从建国以来,我们这种制度也多摒弃了。以我们在提高经济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向文明进步,一些存在的陋习真的是当改则改,否则也会影响国家的发展。
同时这里的众多习俗也让很多人深感不惑,不过当地人却习以为常,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