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刘慈欣爱讲的一些故事

那些年,刘慈欣爱讲的一些故事,第1张

贾樟柯为第二本**著作《贾想二》的序起了一个极具科幻色彩的题目——《沉入地心,或飞向太空》,却使人总是想起同在山西的另一位作家——刘慈欣。不论贾樟柯在自己**穿插多少UFO的镜头,人们总是乐于将他看成中国最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导演。而另一位作家,尽管他的生活听起来无比现实——长期在娘子关水电站担任工程师,人们却总将他想象为一名脑中满是宏大叙事,却又冰冷十足的“外太空人”。像是他笔下那些高维度文明生物,来到地球,只是为了告诉地球的那些“虫子”——你们要完了!

即便没有看过《三体》,每个经常上网的人想必早对其耳熟能详,不必说“三体社会学”“黑暗森林法则”“三体宇宙学”在各种论坛上大行其是,单单一些口号——“消除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就足以赢得网友们的狂欢。

而在这个经典长篇——浩浩荡荡的三部曲之外,翻开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却惊奇地发现,虽然故事的设定和各种走向不同,但是《三体》的诸多故事的变体——像是巨流中的洪峰,早在其中露出端倪。而这些共同或相似的故事母题,既是大刘这些年不断的思考,也是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科幻作家的原因所在。

《赡养人类》中的杀手一再重复自己信奉的杀手法则——瞄准你,与你无关。这无疑让你想起《三体》中那句名言:毁灭你,与你无关。这冰冷而又残酷十足的话语,恰恰是从数亿年的宇宙进化中得来的自然逻辑。《吞食者》系列中,地球人拼了命向来自“外星”的吞食者大牙解释人类文明的辉煌,而大牙只是平淡地拿一群蚂蚁来示例:人类毁灭蚂蚁的时候,会考虑到蚂蚁的想法吗?文明在生存面前,简直不值一提。而大刘的小说中,也毫不可惜地将地球一次次摧毁。大刘似乎总在质疑:人类文明的“辉煌”,是否只是人类的自恋?

而与这一残酷自然逻辑相对应的另一个人类历史逻辑:瞄准你,与我有关。《白垩纪往事》中,蚂蚁与恐龙共同构建了一个辉煌的文明,却因不信任最终相互杀害,当蚂蚁毁灭了恐龙世界之后,却惊恐地发现,恐龙间的军备竞赛已经将地球拖向了深渊。这无疑是大刘对于冷战时期疯狂的军备竞赛所进行的反讽。却也是罗辑在面对三体人入侵时所能采取的唯一办法:毁灭你,以不惜毁灭我的方式。

《朝闻道》中,在排险者-高等生物表示可以用生命来获取科学真相之后,诸多科学家、数学家甚至历史学家也纷纷走上真理祭坛,毫不畏惧。他们的逻辑是,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探明世界的真相,便成为人类存在的真正目的。在《朝闻道》和《中国太阳》同时友情客串的霍金老爷子,则是这一精神的典型代表。在前者中,霍金的问题第一次让排险者哑然: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个终极问题面前,就连排险者也不解答不了。而在后者中,霍金登上太空,只愿待在中国太阳的背后,因为在那里,他的眼光就可以——永远注视着星空。

《诗云》里,“上帝”将诗歌演变成一个星系,看似是大刘对诗歌无比的礼赞,其实更像是大刘面对浩瀚星空时的无限感叹:宇宙像诗歌一样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中国太阳》中,更是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对当下的质疑: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不再探索太空了,我们似乎不需要这种浪漫了。

《地火》的这句经典名言——“只干,别多想”更像是一个理工男对于自身的定位。《地球大炮》中,不顾一切开挖地球隧道的先驱者在被后人视为恶魔,因为隧道开挖过程中牺牲了太多人,而效果未必理想。但他的父亲却以一种另外的视角肯定了他——万里长城也没能抵住匈奴,却被后人永远铭记!

先驱者遭到后人质疑,是大刘小说中永恒的主题。《流浪地球》中被人质疑的流浪计划;《全频道阻塞干扰》里看似无用的太空探索计划。人类前行的每一步都饱经质疑,而刘慈欣笔下的主人公,似乎都是那些“不惜一切”实现目标的人,以至于成为很多批评者批评的黑点。

但先驱的另一面是极致的孤独。《带着她的眼睛》中那个永远困在地心的领航员,成为牵动读者的泪点所在,却也成就了无与伦比的孤独之美。孤独是天才和勇士的宿命,这种极致的孤独却使冰冷的科幻被赋予了另外一层诗意。

一只眼观看星空,而另一只眼审视人类。这才是刘慈欣小说真正魅力所在。在《赡养人类》中,大刘构想一个真正实现“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这一原则的星球,以一种无比严苛而且无比冷酷的社会机器的方式,却使得那个星球最终成为了一个人的独享花园——在人工智能实现之后,穷人不再被需要了。这一构想显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内核。

在被宁浩相中,并要改编成**的《乡村教师》中,刘慈欣讲述了一个将生命送给了乡村教育的教师,却意外使地球在星际战争中获救的科学幻想。这既是理工男的浪漫,也是他对整个社会的批判。那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牺牲”真的毫无意义吗?整个社会应该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刘慈欣小说的宏大气魄永远不只存在在那些脑洞大开的硬核科学中,更存在于那些对技术变迁之后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思考。“人类的目的是什么”?刘慈欣在《时间移民》中演示了一幕幕的人类未来变迁,直到最后的人类竟然不愿意再出现。这似乎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质疑,而这种对文明形态的不断思考,使他的小说拥有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一种近乎“上帝”的视点审视人类。这必定会使很多人产生强烈的不适,但这却正是他的价值所在。

如果说刘慈欣是国产科幻的太阳,那弗诺·文奇就是我心中的月亮。

和我们亲爱的大刘在娘子关发电厂混日子不同,人家文奇可是老老实实地读完数学硕士和计算机博士之后就在母校数学系教书。他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专业背景使得他的小说兼有数学的浪漫主义和计算机的实用主义。他最值得称道的作品当属 《深渊上的火》《天渊》 系列,这两部 分别于1992年、2000年获雨果奖 。

对,就是《三体》好不容易拿到的那个科幻界的大奖,弗诺·文奇到目前为止已经拿了5次。

《深渊上的火》和《天渊》是本体和前传的关系,介于它们发生在同一设定下,国内把他们称为“银河界区”系列。书中的银河系根据光速的不同被划分为不同界区,不同界区之间不能随意互通有无,步子太大了……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古老的地球位于其中最落后的爬行界,而故事主要发生在高一级的飞跃界,另外还有更高级的超限界和云中界。

目前国内能找到的该系列中文译本有四部,分别是:《深渊上的火》《天渊》《天空的孩子》《呱啦啦》,前三部能买到,第四部未见单独出售。

建议先读《深渊上的火》,可以对界区的世界观有整体把握。这一部也是读者公认科幻性和文学性兼顾最好的一部,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故事精彩,人物立体,悬念设置得当,并塑造了人类科幻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人物之一范·纽文船长。范出生在一个落后的中世纪小国,是个普普通通的王子,青河文明的意外到来为他打开了宇宙文明的一扇窗子,他毅然作为“人质”登上青河舰队,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书中的爪族共生体和车行树等文明也颇有意思。这一部设置的悬念很多,第一遍读的时候你会忽略很多隐藏的细节,但是这不重要,弗诺·文奇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即使你只能读懂冰山露出来的10%也能体验到巨大的阅读快感;不过等你把该系列全部读完再返回来品味,海量细节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

《天渊》可以看作《深渊上的火》的前传,讲述范·纽文很久之前被迫经历的一次大冒险,并穿插交代了他如何从中世纪的王子成长为强大的青河文明的领袖,又为何会进入零意识深渊,沦为天人的小白鼠。这一部质量也很高,故事跌宕起伏,也树立了多个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且新出现的蜘蛛人背后有很多秘密,在读完整个系列后,可以回头再想想,看你能解读出多少。

《天空的孩子》讲述《深渊上的火》结束后十年的故事,这部较前两部评价低,个人看了很多次看不下去,科幻性弱(个人偏爱硬科幻)。

《呱啦啦》故事发生的时间在这四本里面最晚,仍是《深渊上的火》故事的延伸,主角的身份是个谜,对其解读并没有定论,你可以自己来猜猜。

建议阅读顺序:《深渊上的火》《天渊》《天空的孩子》《呱啦啦》。

PS:网上找到一个长得不错的版本,不过看译者和老版没区别,只是换了出版社。(实在不想花钱的话甚至可以找我要免费资源)

刘慈欣最值得看的作品是《三体》。

《三体》是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庞大的三体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刘慈欣介绍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山西阳泉人。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1985年10月参加工作,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

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全频带阻塞干扰》等。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以下特点:

1、有着恢宏的科学意境

在人类能大规模改造自然之前,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类对于神秘的自然是怀有一种敬畏之感的。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人类不再有这种敬畏感。

然而科幻文学却可以让人们从单调空乏的生活中抽身,让思想在既虚幻又现实的世界里遨游,重拾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想象。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科学、想象力丰富、时空尺度极大,能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刘慈欣在其在小说中展示了很多宇宙的科学之美,这种美虽然基于科学,却也具有中国文化所讲求的意境之感,并且无论想象力多么恢宏,却可以落地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展现一种壮观的诡谲,这也是其小说所特有的。

2、有着乐观的科学态度

刘慈欣曾表示自己是一个技术乐观主义,即对科学技术充满信心,认为它可以解决人类的各种问题,尤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需要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民众需要科学的思维,因为这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科幻小说不该总描绘科学的负面,这种观念也让他的作品显出一种推崇科技的倾向。

比如,在解决人类生存、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小说中,最初带来灾难的技术几十年后终于造福人类,一个科学研究支持的爱好最终给城市带来降水,百年后人类回望古代人的探索不禁感叹当时的艰辛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死神永生》中是人性最终导致了人类文明的毁灭,但刘慈欣对此并没有表达负面的情绪。他对理性和科学有着明显的倾向,但仍保持了比较中性的立场。

3、重物轻人的形象刻画

在主流文学中小说一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要求小说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然而与主流文学中的着重刻画人物形象不同,科幻文学中一些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硬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被弱化甚至符号化的,更多是作为人类种族形象或者类群形象出现的。

在完全是出于对科学的迷恋而非爱好文学而进行科幻创作的刘慈欣看来,人类只是浩瀚宇宙沙漠中的一粒沙,主流文学只注重人的描绘是一种自恋,而科幻要超越这种自恋,将目光投向整个宇宙。

这也许可以解释刘慈欣的想象力为何如此恢宏恣意,他不受传统文学和时空的限制,到达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宇宙深处。

在他的作品中被突出的是科学形象,而很多人物是被弱化的。这种刻画方式虽然展示出了一些科幻文学的特质,但人物形象的扁平和不合人情也被一些评论者和读者诟病。

扩展资料:

刘慈欣为人低调,一直以科幻迷自居,对于媒体的称赞从来都冷静对待,但他在科幻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经成为谈到中国科幻小说便不可绕过的作家。

他的作品用空灵想象力展示宇宙的宏大壮美,更有乐观的科学态度、独特的科幻意境和幽深的宇宙哲理。

通过分析和总结他的创作特点可以得知,其最与众不同的便是将现代科学精神、西方科幻小说经验以及中国文学传统和社会历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科幻创作,带读者进入了出乎意料又似曾相识的想象世界。

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名气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数量还很有限,我们的科幻文学离世界顶级水平还很远,但是现在刘慈欣已经站到了这个高台之上,为中国科幻文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刘慈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80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