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
[法] 拉马丁
与春同生,与玫瑰同忘
架着绢的翅膀在晴空翱翔
在初放的花朵中踌躇
陶醉于花香、碧空与阳光
奋力抖落了,翅膀上的花粉
像一丝轻风飞向无尽的穹苍
这便是蝴蝶幸运的一生
它像是一种从未实现的愿望
不满足地掠过每件事物
最终为寻找乐土又返回天堂
春天应很好
春风似爱情
你晕开了花香
撩动我梦想
夏天应很好
如火的骄阳
你洒满日光
映着汗的脸庞
秋天应很好
落叶敲我窗
那时的我们
风里笑着风里唱
冬天会更好
即使带着凉
你挥舞着翅膀
便成了永恒
鉴赏:
生命就像蝴蝶一样, 带着希望轻轻起航,一路上飞过高山,越过田野,不断在追寻。它是那麽的轻盈,那麽的自在,像如丝的春雨,编织出一个五彩的梦想。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不畏夏日烈火般的艳阳,秋风中的离别也觉凄美,像风筝带着思绪,牵走曾经过往。
生命也许只可装载失意事,它至高无上,只有一次耀眼的辉煌,当你蓦然想起,想要重温,却只看到临终的一章。就如蝴蝶,它甚麽都没有留下,却永远逗留在我的思想。苦涩都变得美,哀伤的漂亮。
深宵冰冷,你在何地。虽已告别了,仍会有一丝暖意,仍没有一丝悔意。
附原文:
Naître avec le printemps, mourir avec les roses,
Sur l’aile du zéphyr nager dans un ciel pur ;
Balancé sur le sein des fleurs à peine écloses,
S’enivrer de parfums, de lumière et d’azur ;
Secouant, jeune encor, la poudre de ses ailes,
S’envoler comme un souffle aux voûtes éternelles ;
Voilà du papillon le destin enchanté :
Il ressemble au désir, qui jamais ne se pose,
Et sans se satisfaire, effleurant toute chose,
Retourne enfin au ciel chercher la volupté
比埃尔·德·龙沙(Pierre de Ronsard,又译作龙萨,1524年9月11日-1585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活跃於法国的重要诗人。是法国最早的文艺沙龙——「七星诗社」的创立者。龙沙被称作「诗人中的王子」,他从希腊、罗马、义大利诗歌汲取养分,为法国诗注入新血,却不失法国气息。他诗作的题材极广,哲学诗、政治诗、田园诗、戏谑诗、怪异诗……无不为之,但最能展现他精妙诗艺的,还是他的情诗——从早年诗集《爱情》,到中晚年的名作《给海伦的十四行诗》。因此被公认为卓越的爱情诗人。
阿方斯·马里·路易斯·普拉·德·拉马丁(Alphonse Marie Louise Prat de Lamartine,1790年10月21日-1869年2月28日)生於勃艮地的Mâcon。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和政治家。他以半自传式诗歌《湖》著名。诗中以死了的丈夫的视点去追忆和妻子的一段热烈的爱情。 拉马丁是法国诗歌形式的大师。他是法国裏少数同时身为政治家的作家之一。
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皮埃尔·儒尔·特奥菲尔·戈蒂埃(Pierre Jules Théophile Gautier,1811年8月30日-1872年10月23日),法国十九世纪重要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文艺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莫班**》(Mademoiselle du Maupin,1835)、《珐琅与雕玉》(Emaux et Camées,1852)。
勒贡特·德·列尔(Charles Marie René Leconte de Lisle,1818年10月22日-1894年7月17日),法国巴纳斯派诗人。共写了三部诗集:《古诗》(1852年)、《野诗》(1862年)、《悲诗》(1884年)。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徵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后世。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法语:Frédéric Mistral,1830年9月8日-1914年3月25日),法国诗人,曾带领19世纪奥克语(普罗旺斯语)文学复兴。他在1904年与何塞·埃切加赖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维利耶·德·利尔-阿达姆(Auguste Villiers de l'Isle-Adam,1838年11月7日-1889年8月19日)是一位法国象徵主义的作家、诗人与剧作家。维利耶·德·利尔-阿达姆的作品经常神秘与恐怖的元素,并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著有小说《未来夏娃》(L'Ève future )等。
雷诺-弗朗索瓦-阿蒙·苏利·普吕多姆(René-François-Armand (Sully) Prudhomme,1839年3月16日-1907年9月6日),法国诗人,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斯特凡•马拉美(法语:Stéphane Mallarmé,1842年3月18日-1898年9月9日)原名艾提安•马拉美(法语:Étienne Mallarmé),19世纪法国诗人,文学评论家。与阿蒂尔·兰波、保尔·魏尔伦同为早期象徵主义诗歌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希罗狄亚德》(1875)、《牧神的午后》(1876)、《骰子一掷》(1897)。
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1844年3月30日-1896年1月8日),法国象徵派诗人。1881年,他在巴黎出版他的诗集《明智》(Sagesse),一举成名。1894年,他在勒贡特·德·列尔死后被选为「诗王」。1895年他写出最后的一本诗集《死亡》。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法语: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译阿尔图尔·兰波、韩波、林包德,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徵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他的创作是法语诗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主要作品有《诗集》、 《醉舟》(1871年)、 《地狱一季》(1873年)、 《彩画集》(1874年)、《兰波书信集》。
阿尔贝·萨曼(Albert Samain,1858年4月3日-1900年8月18日),法国象徵派诗人。在创作上,萨曼深受波德莱尔和魏尔伦的影响,作品甜蜜、柔和、朦胧而又透出悲伤。他的两部诗集《公主的花园里》(1893年)和《瓶子的侧面》(1898年)为他带来了声誉,第三本诗集《金车》于1901年在他死后出版。
保罗·克洛岱尔(法语:Paul Claudel,1868年8月6日-1955年2月23日),全名保罗-路易-夏尔-马里·克洛岱尔[参 1](Paul-Louis-Charles-Marie Claudel),法国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外交官,长姊卡米耶·克洛岱尔是雕塑家。1895-1909年到中国(清朝)担任领事。他受法国象徵主义诗人阿蒂尔·兰波的影响很深远。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法语: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年8月26日-1918年11月9日),法国诗人,被视为20世纪上半期法国最杰出的诗人,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一。诗歌代表作为《醇酒集》。《图画诗》在他死后才出版,在这些诗中他开始尝试用诗句来构成图案,对后来诗歌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L’Automne
Salut ! bois couronnés d’un reste de verdure !
Feuillages jaunissants sur les gazons épars !
Salut, derniers beaux jours; Le deuil de la nature
Convient à la douleur et plaît à mes regards
Je suis d’un pas rêveur le sentier solitaire ;
J’aime à revoir encor, pour la dernière fois,
Ce soleil pâlissant, dont la faible lumière
Perce à peine à mes pieds l’obscurité des bois
Oui, dans ces jours d’automne où la nature expire,
À ses regards voilés je trouve plus d’attraits :
C’est l’adieu d’un ami, c’est le dernier sourire
Des lèvres que la mort va fermer pour jamais
Ainsi, prêt à quitter l’horizon de la vie,
Pleurant de mes longs jours l’espoir évanoui,
Je me retourne encore, et d’un regard d’envie
Je contemple ses biens dont je n’ai pas joui
Terre, soleil, vallons, belle et douce nature,
Je vous dois une larme aux bords de mon tombeau !
L’air est si parfumé ! la lumière est si pure !
Aux regards d’un mourant le soleil est si beau !
Je voudrais maintenant vider jusqu’à la lie
Ce calice mêlé de nectar et de fiel :
Au fond de cette coupe où je buvais la vie,
Peut-être restait-il une goutte de miel !
Peut-être l’avenir me gardait-il encore
Un retour de bonheur dont l’espoir est perdu !
Peut-être dans la foule une âme que j’ignore
Aurait compris mon âme, et m’aurait répondu !…
La fleur tombe en livrant ses parfums au zéphyre ;
À la vie, au soleil, ce sont là ses adieux ;
Moi, je meurs ; et mon âme, au moment qu’elle expire,
S’exhale comme un son triste et mélodieux
DE VIVRE AVEC TOI
— 我欲与你一起生活 ( 法国史上最为浪漫的爱情诗)
J'ai envie de vivre avec toi
我渴望与你一起生活
J'ai envie de rester avec toi
我渴望与你耳鬓斯摩
Toute la vie, de rester avec toi
一辈子,与你耳鬓斯摩
Toute la vie, toute la vie, toute la vie
一辈子,一辈子,一辈子
J'ai envie de chanter quand tu chantes
我渴望歌唱当你歌唱时
J'ai envie de pleurer quand tu pleures
我渴望哭泣当你哭泣时
J'ai envie de rire quand tu ris
我渴望笑当你笑时
Quand tu ris, quand tu ris
当你笑时,当你笑时
Mais en lisant ta lettre
但当我读你的信
Je vois qu'il n'y a plus d'espoir
我知道再也没有希望
Je sais que tu ne viendras pas
我知道你不会来
Au rendez-vous ce soir
赴今晚之约
J'avais tout préparé
而我已精心准备
J'avais tout décidé
而我已下定决心
Mais tu ne viendras pas
但你不会来
Au rendez-vous ce soir
赴今晚的约会
J'ai envie de parler avec toi
我渴望与你说话
J'ai envie de dire n'importe quoi
我渴望随便说点啥
J'ai envie pourvu que tu sois là
我渴望你在这里
J'ai envie de vivre avec toi
我渴望和你一起生活
J'ai envie que tu sois près de moi
我渴望你在我身边
J'ai envie que tu sois près de moi
我渴望你在我身边
Mais en lisant ta lettre
但读着你的信
Je vois qu'il n'y a plus d'espoir
我再也看不到希望
Je sais que tu ne viendras pas
我知道你不会来
Au rendez-vous ce soir
赴今晚之约
J'avais tout décidé
我都已下过决心
J'avais tout préparé
我都已精心准备
Mais tu ne viendras pas
而你却不会来
Au rendez-vous ce soir
赴今晚之约
J'ai envie de parler avec toi
我想与你说话
De dire n'importe quoi
随便说点啥
De vivre avec toi
说说和你一起生活
J'ai envie de chanter quand tu chantes
我渴望唱歌当你唱歌时
J'ai envie de pleurer quand tu pleures
我渴望哭泣当你哭泣时
J'ai envie de rire avec toi
我渴望随你一起笑
Quand tu ris
当你笑时
Paroles et musique: Hervé Vilard, 1966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1] 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简称雪莱,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巴勃鲁·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腊逝世),英国诗人;作家,世袭爵位,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引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又译摆伦。其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诗人。诗风凝炼,意象纷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语法於不顾。生前只出版过10首诗,默默无闻,死後近70年开始得到文学界的认真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与同时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为美国最伟大诗人;其驾驭英语的能力,被认为可跟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时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Friedrich Schelling)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
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
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
扩展资料:
1、早年经历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Besançon)的一个军官家庭,其父勃鲁都斯·雨果为拿破仑麾下的一位将军。
从中学时代,雨果爱好文学创作,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便开始写诗。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1819年,雨果与诗人维尼等人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1822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获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
后相继出版《新颂歌集》和《颂诗与长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此期间,还发表两部中篇小说《冰岛魔王》与《布格·雅尔加》。
1823年,随着自由主义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态度发生改变,他与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人组成“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2、锋芒渐露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Cromwell)写了长篇序言,即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
他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对照原则。这篇序言则成为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30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七月革命后,雨果也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3、低迷时期
1841年雨果致诗人戈蒂耶亲笔信。
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Academie français)。
1843年,雨果创作的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在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而遭到失败。
1845年,雨果被路易·菲力浦封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
1848年六月革命后,雨果逐渐走向共和的立场。在总统选举中,雨果投票支持拿破仑三世。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大肆进行镇压,雨果被迫流亡国外,达19年之久。流亡期间,雨果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不断地创作文学作品对拿破仑的独裁政权进行斗争。
1852年,雨果出版了一本辛辣嘲笑拿破仑三世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同时还撰写了揭露政变过程的小册子《罪恶史》。
1853年,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问世。《惩罚集》充满革命气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鼓舞爱国志士反纳粹的斗志。
1856年,雨果出版了诗集《静观集》,诗集中概括了雨果在1830年~1855年间的思想感情。
1861年11月25日,雨果写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封信已经选入了中国多个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
4、晚年高峰
1862年,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问世,书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1870年3月,拿破仑三世垮台后,雨果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在普法战争期间,雨果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斗争,他发表演说鼓舞人民斗志,并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
1871年,雨果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871年3月,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
1872年,雨果刊行诗集日记《凶年集》,表达了对普法战争和在巴黎公社时期的思想感情。
1874年,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九三年》问世。雨果自1862 年时开始创作,1872年完成,以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中惊心动魄的历史内容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斗争规律。
书中封建贵族的凶狠残暴、雅各宾专政时期的革命气氛、共和军的英勇善战,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1876年,雨果当选法国参议员。
1878年,伏尔泰去世100周年纪念日时,雨果发表演说热情颂扬伏尔泰,受到民众热烈欢迎。同年组织创立国际文学艺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Association ,ALAI) 。
1883年,雨果完成《世纪传说》。雨果自1859年开始创作《世纪传说》,直至1883年完成,全书共3卷,以圣经故事、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为题材。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国人民为雨果举行国葬,雨果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雨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