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练习曲有哪些?

芭蕾舞练习曲有哪些?,第1张

1《波莱罗舞曲》

《波莱罗舞曲》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也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这首曲子节奏感很强,也是奥运会闭幕式上,小姑娘跳芭蕾舞的背景音乐,sony和一个汽车广告都用了这段音乐做背景。

2《吉赛尔》

吉赛尔》是早期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作品,描述了青年农民卢瓦和农村姑娘吉赛尔相爱。《吉赛尔》音乐格调新颖,充满旋律美和戏剧性,作曲者阿道夫·亚当为了在音乐中体现出浪漫主义的意境、表达特定人物的情绪变化,首次在舞剧音乐中使用了主题旋律贯穿的手法。如第一幕中吉赛尔和阿尔伯特相恋的旋律,在吉赛尔发疯地回忆中反复再现,对人物内心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后来的舞剧音乐创作树立了典范。

3《葛蓓莉娅》

《葛蓓莉娅》由法国作曲家德利布作曲,是标志着浪漫主义芭蕾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作品。《葛蓓莉娅》的音乐以旋律优美生动、配器清澈明朗而引人入胜,是传统芭蕾音乐的代表作。

芭蕾舞(意大利语:balletto;法语、英语:ballet),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音乐创作的路线之争(保守-创新)自古有之,原本就不是什么是新鲜的事,例如,约翰.阿道夫.萧伯(Johann Adolf Scheibe)对巴哈(JSBach)的指责,说他的作品由于复杂与混乱的本质而失去了自然 ;再来,于浪漫时期以布拉姆斯与华格#123;为首的两派人士之争;就算是在俄国,不也存在着五人乐团与柴可夫斯基吗(概括而言)?然而在一九二零年代苏联治下的音乐路线之争的确有其特殊之处,也就是说,许多不同的作曲家团体各自将其艺术审美观点与政治意识型态结合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对立团体即是:

当代音乐家缔合组织(Assoziation zeitgenoessischer Musiker 简写为ASM

无产音乐家缔合组织(Assoziation proletarischer Musiker 简写为APM)。

  这两个组织都成立于一九二三年,值得注意的是,仅管他们彼此之间的艺术观点与世界观南辕北彻,基本上,他们的审美观都建立在马克斯-列宁主义的思想之上。以米亚史可夫斯基(Mjaskowski)与贝亚耶夫(Beljajew)为首的ASM艺术创作理念主要是基于马克斯的发展,演化思维而来,亦即意谓着,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扩张乃是未来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换言之,资产阶级的文化扩张乃是未来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也就是说,资产阶级的文化发展是未来另一种新文化创作以及是克服它自身的一个前提。因而在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也就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削弱解体尚未完成之际,所有在音乐中已存在的成就,仅管它是属于资产主义的,也必需要将其"继续"的加以发展,以为未来的新文化(无产阶级)铺路!在此种思维之下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音乐的形式与内涵和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时期)之中一个特定的社会阶级表达方式有密切的相关。可以想象的是,在这种观念影响之下,将会导致将所有传统的表达方式视为过去阶级文化的剩余物而加以拒绝。所有ASM的成员因而要求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藉以表达出一种新的时代意识。这也就是说,"当代音乐家缔合组织"将创作出一种未来的声音语言(自觉或形式)视为己任,而对于广大民众暂时对这种新语言无法理解的情况则看做是过渡现象,而必需去加以忍受。

  至于"无产阶级音乐家缔合组织"的理念,则是将音乐视为宣传的工具,亦即是传达意识型态的重要利器。这恰好是与ASM所强调的观点-一个音乐作品的内容仅是它的音乐而已-大异其趣。音乐的功能化自然而然的在内容与材料构成上有立即的影响。因为在要能对民众产生立即影响的观点下,理解将成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因此,无产阶级音乐家所要求的是使群众能清晰而易懂的音乐语言创作,音乐对其而言,是使人民接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最有力工具-直接诉诸人类的情感。APM也认为,广大的农工阶层是处于较低的音乐文化层次。在这种观念之下,为了要触及到广大的民众,音乐创作的水平很自然的也必需顾及其吸收的能力。由此即不难了解,民歌所被赋予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则是拒绝所有现代及不寻常的音乐创作语言,因为它妨碍了民众的理解。相较于ASM很显然APM是以实际实用的考虑为导向。他们企图将音乐作为政党目标宣传的利器;也因为如此,在理论上更加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因为有了这层的利害关系,APM直到被解散之际一直享有党政官方的支持(仅管APM的成员在艺术创作的声望上远不如ASM的成员),其美学基础观点的绝大部份也被归入所谓的"社会现实主义"(留待后叙),所以仅管在被解散之后,它的影响力与重要性仍然是存在的。

萨克斯的历史与简介

一、萨克斯的由来

1814年,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 Antoine Sax)出生于比利时的小城----迪南。他的父亲当时是一位校有名望的乐器制造商。阿道夫萨克斯在15岁的时候已是布鲁赛乐音乐学院的一名优秀生,并且和布鲁赛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在长笛和单簧管方面已有相当的造诣,也正是由于他将单簧管加以改进,才使得单簧管成为交响乐中的标准成员。比利时政府对此大加鼓励,在一个展览会上授予他二等奖,但阿道夫萨克斯为自己没能取得一等奖而感到有些扫兴,失望之余,赴巴黎发展。

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第一支萨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调萨克斯。这支乐器的发明给阿道夫萨克斯的好朋友柏辽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辽兹是当时欧州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种媒体上对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这种乐器大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人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萨克斯",一种音色最为美妙、造型最具特点的乐器就这样诞生了。

1844年,萨克斯第一次使用在乔治凯恩特纳的歌剧《最后的犹太王》中,柏辽兹也为萨克斯创作了一部合秦曲《圣歌》。

1946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萨克斯获得了乐器的专利。这奠定了他在巴黎音乐界的显赫地位,被誉为欧州的天才。而后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开办了一家萨克斯制造企业。阿道夫萨克斯一共发明了14种大小有同、形状各异的萨克斯。(包括小型的小高音萨克斯和大型的倍低音萨克斯,倍低音萨克斯的喇叭口非常大,甚至可以放入一个小孩。)

1851年,阿道夫萨克斯取得了一项孔距为二十四键金属大管的专利权,此种金属大管被称为"萨克斯体系大管"。

1853年,法国军队开始启用萨克斯,使木管乐与铜管乐完美的结合起来。当时欧洲所有国家的管乐队都来购买阿道夫萨克斯发明并生产的这种乐器----萨克斯,这使得阿道夫萨克斯成为妥时非常富有的人。阿道夫萨克斯的成功引起了同行的嫉妒,于是便将他告上法庭,说阿道夫萨克斯窃取了他们的专利,阿道夫萨克斯为了维护自己的发明和荣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885年,法国赛尔玛管乐器制造公司在巴黎成立,该公司根据创始人亨利塞尔玛(Henri Selmer)的名字命名。塞尔玛乐器制造公司主要生产单簧乐器,尤其是萨克斯和单簧管,其卓越而优秀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

1886年前后,我国历史上第一支管乐队成立,由时任中国海关总务司的外国人罗伯特德(Robert Hart)[1835--1911]创办。

1887年,阿道夫萨克斯在萨克斯原来的最低音"B"键下,又增加了一个降"B"键,并且在几个最低音且较大的键子上,加装上了保护键的半框架装置。

1894年,已身无分文的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支世,不过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的是,经过他的律师多年的努力,最终打赢了他和对手的官司。

1900年以前,关于萨克斯的作品并不多,因为许多音乐家不知道萨克斯这种乐器能否长久的存在,所以许多音乐家并没有涉足萨克斯这一领域,但是在交响东当中仍可以找到萨克斯的身影,并有出色的表现,例如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拉威尔-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等。

1903年,德彪西为波士顿的霍尔夫人-----一位特别富有的女人创作了一部中音萨克斯与管乐队的作品《狂想曲》,霍尔夫人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萨克斯演秦家,她还请了丹笛、洛夫莱尔等著名的作曲家为萨克斯创作作品。

世纪之初,欧洲军乐队在北美大陆巡回演出,一些萨克斯演秦者在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州定居下来。

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ju士音乐空将高音萨克斯带入ju士乐当中。萨克斯在ju士乐当中的丰富表现力令世人大为惊叹,从而也就奠定了萨克斯在ju士乐当中所占的绝对地位,而西德尼比彻特也被人们称为萨克斯之"父"。

在我国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厅中曾经出现过萨克斯,但是解放后,萨克斯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乐器一度消失。改革开放以后,学习萨克斯的人又有所增多,而且在各类传媒及演出中,频现萨克斯的身影,其优美的音色也被愈来愈多的国人所喜爱,加之国外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及著名的ju士乐团来我国交流访问,学习萨克斯的人愈来愈多,甚至在我国的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小学校园里,已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能够演奏萨克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坚信会有更多的人知晓萨克斯,学习萨克斯,了解萨克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883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