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有无数个吗?

平行宇宙有无数个吗?,第1张

平行宇宙这个术语不准确,应该是 多元宇宙

上图每个泡泡就是一个视界小宇宙,泡泡之间相互不可见,只有引力相互吸引。泡泡外就是狄拉克负能量海,叫空洞。空洞由引力子填充,温度是-27315C°。视界宇宙(每一个泡泡)其实就是一个真空团,真空由光子填充。

引力子+光子=中微子

根据以上产生式,真空中的每一个点(普朗克空间)对应一个中微子,每一个中微子中含一个光子,这些不可见的静光子的集合就是暗能量。

暗能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可以相互转换并满足爱因斯坦质能转换原理。

现代科学界猜想:宇宙加速膨胀是由暗能量推动的是不成立的,暗能量(中微子无质量无能量无电荷)不会转换出动量(mv)的。

在多元宇宙中,视界宇宙数目有N 个,这些泡泡可以发生合并形成更大的泡泡。

上图波江座一个10亿光年级大空洞,可以析构视界宇宙边缘的精细结构(真空和空洞混成带)。这个巨大空洞是两个视界宇宙合并未全部完成的证据。

到底存在多少个平行宇宙?

我们不清楚有多少个平行宇宙,但是基于多元宇宙的理论,答案是:无限多的。这是因为两个宇宙可能存在着两件相同的事情直到一个事件有着不同的发展。这将导致宇宙的分裂,创造出两个独立的宇宙。同一件事情可能在一个宇宙中以这种方式发生,在另一个宇宙又以另一种方式发生。但是这绝对不会限制两个被创造的宇宙。

每个事件发生的同时,都会有无数个宇宙被创造出来。所以我们的宇宙中每个普朗克时间内,一件事情将以某种方式发生,而在另外的无数个宇宙内,这件事情将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发生,而且每个宇宙内发生事件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因此,如果多元宇宙的理论是正确的,说明存在着与我们这个宇宙存在开始算的普朗克时间量个宇宙。(从宇宙存在开始算起,过了多少个普朗克时间就有多少个宇宙)

多元宇宙是一个假定的多种多样的宇宙的群体,这些宇宙一起构成了现在存在的一切事物:宇宙的整体,时间,物质,能量,信息和物理定律以及描述它们的常量。多元宇宙中的每个不同的宇宙被称为“平行宇宙”“其他宇宙”或者“交替宇宙”。

一个平行宇宙,亦称为“一个平面维度”“交替宇宙”或“交替现实”,它是一个假设的和自己共存的独立平面。所有潜在的构成现实的平行宇宙的总和叫做一个“平行宇宙”。而三个术语一般来说是同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互换的。有时候“交替宇宙/现实”这个术语有着额外的含义,它暗含着我们自己与同名 历史 的时间部分重叠的一种变异。

“平行宇宙”这个术语更加的笼统普遍,和我们自己的宇宙没有暗含的关联也不缺少关联。每一个宇宙统一的大自然规律是不同的。举个例子,某个宇宙中不存在运动法则,通常将会当作一个平行宇宙但是不会被当作一个其他事实或者一个幻想世界和地球之间的概念。

科学家认为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比如 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实验 :

薛定谔是奥地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也是量子力学的创立者之一。由于他的名字的发音,所以被翻译为薛定谔

那么这个实验是讲什么呢?

说的是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不透明的盒子里。盒子里面有一瓶毒气,如果这瓶毒气被释放了,猫就死了。如果没有释放,猫就活着。毒气如何释放呢?这瓶毒气上有一个接受装置

如果接受到粒子就会释放,在这个毒气上面,有一个放射源。它在这段时间里,有可能衰变了就会放出粒子,也有可能不放出粒子,这是一种随机的状态。

所以说 这只猫是一种既死又活的状态 ,但是这却违背了科学的逻辑思维

于是有人就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进行解释,这就是著名的 平行宇宙理论 。

1957年,一位叫“休艾弗雷特”的量子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多重宇宙理论。他认为在量子力学中,测量仪器和被测系统的状态之间有某种联系,这个就叫做相对态。即每次测量,就会分裂出一个新的宇宙

薛定谔的猫在你测量的那一刻,已经分裂出一个活着的猫的宇宙和一个死了的猫的宇宙,然后它们各自又能分裂出许许多多个宇宙,这就是著名的平行宇宙理论

2003年一位叫做“马克思泰格马克”的宇宙学家

他把平行宇宙细分了四类:

第一类平行宇宙:和我们宇宙的物理常数相同,但是粒子的排列法不同

第二类平行宇宙:物理定律大致和我们宇宙相同,但是物理参数不同

第三类平行宇宙:即一件事情发生后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而所有可能的后果都会形成一个宇宙,这些平行宇宙的数量几乎无限

第四类平行宇宙:就连基础的物理定律也不同于我们这个宇宙,如果人的梦是意识穿越平行宇宙的一种表现。那么我们那些既真实又光怪陆离的梦,有可能就是来源于这类平行宇宙的记忆

在这些平行宇宙中,可能有我们这个地球上早已灭绝的物种,也有可能存在着和人类完全相同的人,甚至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你或者是无数版本的你

这些平行宇宙之间既不重合,也不相交,只是通过一些偶然的事件,让两个平行宇宙能够相互感知到对方的存在。有人就这样描述这些平行宇宙,它们可能处于同一个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个铁路线上,疾驰的前后两列火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速度

那平行宇宙的存在是否有证据呢?宇宙学家认为所有的平行宇宙,都像一个个小气泡一样,漂浮在一个更大的多重宇宙空间中,而平行宇宙是有可能被探测到的

当两个平行宇宙发生碰撞的时候,会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留下痕迹

在宏观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很正常,但是在微观世界里,这些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不再受到牛顿力学的束缚,可以瞬间转移,甚至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几个地方

宏观里面的光速是真空中最快的运行速度,而在量子世界完全没有这种限制

发生量子纠缠的两个粒子,可以无视空间,超越光速进行感应,而粒子在被观察之间,可以存在不同的状态。当我们测量它们时,它们就成了空间中的固定点,这个效应就是 波函数坍塌

在宏观世界里,它的表现是当我们做决定时,就相当于一种观测或者测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平行宇宙,那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就依赖于你大脑中一次小小的粒子波动,决定的瞬间分裂出了两个平行宇宙。这两个你都真实存在,只是你们存在于不同的平行宇宙,彼此对对方毫不知情

你生命的每条故事线都会发生,包括所有你能想到的和你不能想到的。每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你都以为你选择了一个方向,其实每个方向你都选择了

如果你可以进入高纬度空间,那么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所有版本的你。你可以看到你的每一种可能性。

你只要一直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就会不断分裂出积极的平行宇宙。这样你就会随着这个不断前进的积极平行宇宙前行,即使你中途有过消极的想法和行为,只要你意识到这种机制的存在,你一样可以进入到积极的平行宇宙线中

平行宇宙没有无数个,平行宇宙理论也不一定正确。

数学中经常会出现无限的概念,但是在物理世界中如果某个理论出现了无限的概念,那么这个理论肯定就是错误的。

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无限个,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数个其实都是有限的,宇宙的总粒子数都是有限的。

所以无数只是个数学上的概念,在物理中并不存在。

平行宇宙理论是分裂理论,是我们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分裂成无数多个宇宙,这些宇宙的平行共存。

理论基础来源于量子论,是从双缝实验出发得出来的一种猜想,一个光子通过双缝和自己干涉,平行宇宙理论表示光子同时通过两个狭缝,分裂成了平行宇宙,所以是一个狭缝中的工光子和另一个宇宙中的分身干涉行成的条纹。

平行宇宙的另一个猜想来源于量子计算机,因为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非常快,所以在一个宇宙中很难实现,很多科学家猜想它是在多个宇宙中同时运作的。

但是就算平行宇宙理论是正确的,平行宇宙也不会有无数个,最终还是有限的,只是在不断的几何倍增,很快趋于无数个,但是肯定还是有数量的。

“平行宇宙”(多重宇宙)理论是错误的,它们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些人头脑的想象,幻想另一个世界。

任何事物都有不平衡的,如果平衡了就没有运动的产生的,古人也知道,人贫不语,水平不流。也懂得人穷讲话没有相言,平民百姓就是讲得天公地道,也是没有人相信的,比如爱因斯坦就是放个屁,有相连结人,都会是香的。

爱因斯坦的宇宙大爆炸,膨胀的速度大于光速,中国也很多跟屁虫也大声呐喊。

其实宇宙是进化的,所看到的天空,星星的密度是不均匀的,同样星系也是不均匀的,大小也不同,亮度也不同,光的性质也不同,一般物理学家都会知道,世界上找不到相同一模一样的树叶,更加找不到一模一样人。所以没有平行的宇宙,宇宙也能说,只有一个,星系与空间是无限的。

肯定是。甚至确切的说不仅仅是无数个,甚至可能是不可数个。可以这么想,每个平行宇宙都是希尔伯特空间无数个子空间的直积,这个直积空间的维度已经是无限的了。每个基函数的展开系数又是无限取值的,每个平行宇宙对应于直积空间的一个向量,自然也是无穷多的 。

我们的宇宙是独特的吗?从科幻小说到科学事实,有一个概念表明,除了我们自己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宇宙,在那里你在这一生中所做的所有选择都在交替的现实中实现。这个概念被称为“平行宇宙”,是天文学理论的一个方面多元宇宙。

这个想法在漫画书、视频 游戏 、电视和**中无处不在。从《吸血鬼猎人巴菲》到《星际迷航》到《神秘博士》再到《数字小精灵》等系列**都运用了这一理念来扩展情节。(小说中平行世界的更完整列表在文章的底部。)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证据可以证明多元宇宙。首先,理解我们的宇宙被认为是如何形成的。

多元宇宙

大约137亿年前,简单地说,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一个无穷小的奇点。然后,根据大爆炸理论,一些未知的触发导致它在三维空间中膨胀和膨胀。随着最初膨胀的巨大能量冷却,光线开始穿透。最终,小粒子开始形成我们今天所知的更大的物质,如星系、恒星和行星。

这个理论的一个大问题是:我们是唯一的宇宙吗?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我们只能在这个宇宙中观察,因为宇宙是弯曲的,我们看不到外面。

为什么多元宇宙是可能的至少五种理论:

1无限的宇宙

我们不知道时空的确切形状。一个突出的理论是,它是平的,并且永远持续下去。这将呈现许多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但是考虑到这个话题,宇宙有可能开始重复它们自己。这是因为粒子只能以多种方式组合在一起。

2泡泡宇宙

多重宇宙的另一个理论来自“永恒膨胀”。从整体上看时空,一些空间区域停止膨胀,就像大爆炸膨胀了我们自己的宇宙一样。然而,其他人将继续变得更大。所以,如果我们把我们自己的宇宙想象成一个泡泡,它就在一个泡泡宇宙的网络中。这个理论的有趣之处在于,其他的宇宙可能有和我们不同的物理定律,因为它们没有联系。

3子宇宙

或者也许多个宇宙可以遵循量子力学理论(亚原子粒子的行为),作为“子宇宙”理论的一部分。如果你遵循概率定律,它表明,对于可能来自你的一个决定的每一个结果,都会有一系列的宇宙——每个宇宙都有一个结果。所以在同一个世界里,你去外国工作。另一方面,也许你在路上,你的飞机降落在不同的地方,你决定留下来,等等。

4数学宇宙

另一个可能的途径是 探索 数学宇宙,简单地说,这解释了数学的结构可能根据你居住的宇宙而改变。有一个宇宙可以独立于我而存在,即使没有人类,它也会继续存在。

5平行宇宙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平行宇宙的概念。回到时空是平的这一观点,准确地说,多个宇宙中可能的粒子配置数量将被限制在10^10^122的不同可能性范围内。因此,有无限多的宇宙碎片,其中的粒子排列必须重复——无限多次。这意味着有无限多的“平行宇宙”:与我们完全相同的宇宙(包含与你完全一样的人),以及仅一个粒子位置不同的,两个粒子位置不同的,等等,一直到与我们完全不同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最后一篇论文在他死前也涉及多元宇宙。该论文发表于2018年5月,也就是霍金去世后的几个月。关于这个理论,他在一次采访中告诉剑桥大学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我们并没有归结为一个单一的、独特的宇宙,但是我们的发现暗示着多元宇宙显著地缩小到更小范围的可能宇宙中。”

科幻小说中的平行世界

漫威漫画和直流漫画以平行宇宙中的故事为特色,这些平行宇宙是多元宇宙的一部分。

许多动画系列,如“数码宝贝”、“龙珠”和“刺猬索尼克”,都有来自其他世界的角色的不同版本。

类似的宇宙出现在 游戏 中,如《龙与地下城》、《生化奇兵无限》、《最终幻想》系列、《半条命》、《传奇联盟》、《致命蝙蝠》和《塞尔达传奇》

埃德温·阿博特(Edwin A Abbott)的《平地:多维度的浪漫》(1884)讲述了一个二维世界的故事,其中包括活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这部小说还包括了其他的宇宙,如线性世界、空间世界和点世界。这本书在2007年被改编成故事片。

《像上帝一样的人》(1923)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一部小说,包括了一部“业余”机器, 探索 了多元宇宙。

《纳尼亚传奇》(1950-1956)是刘易斯的系列丛书,讲述了几个在我们的世界和有会说话的动物的纳尼亚世界之间穿梭的孩子。其中一些书在21世纪初作为故事片发行。

《星际迷航》的一集以一个“镜像宇宙”为特色,其中的角色更加冷酷和好战。这个概念几乎在随后的《星际迷航》系列中重复出现。2009年,《星际迷航》的世界在一部**中被重新启动,这部**将20世纪60年代原著系列中的角色放在了另一个世界中。这部**由克里斯·派恩和扎克瑞·昆图主演,并引发了一系列其他“星际迷航”**。

在始于1982年的斯蒂芬·金系列作品《黑暗之塔》中,旅行者通过入口到达名义塔的不同层次(换句话说,平行地球)。该系列的一部分在2017年被改编成一部故事片。

在菲利普·普尔曼的“他的黑暗物质”系列中,孩子们在多个世界间移动。第一本书《黄金罗盘》于2007年被改编成**。

《滑动门》(1998)是一部展示两个平行世界的**,取决于主角是否赶上了火车。它由格温妮丝·帕特洛和约翰·哈纳主演。

迈克尔·克莱顿的《时间线》(1999)追踪追溯到中世纪的 历史 学家。(虽然这本书主要是一本时间旅行的书,但它也使用了多元宇宙。根据这本书改编的**于2003年上映。

《唐尼·达科》(2001)是一部**,在这部**中,一名高中生发现自己面对着幻觉,并试图理解它们的含义。这部**由杰克·吉伦哈尔主演。

特里·普拉切特和斯蒂芬·巴克斯特的“长地球”系列丛书讨论了可能与地球几乎相同的平行宇宙。

《陌生的事物》(2016年至今)是一部科幻恐怖电视连续剧,以一个小男孩在一个小镇失踪的调查为开端。该系列包括对另一个维度“颠倒”的讨论。

平行宇宙是否有无数个,不论从天文学还是从物理学来说,我都无法知道正确的答案。我仅也只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猜测而已。

宇宙的概念广大无垠,没有时间的起始与终结,也没有空间的三维之限,因此上,从根本来说,宇宙只有一个,不会存在两个,更不会存在多个。

从现有的一切天文观测数据来说:我们的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存在,但在两个星系之间,也没有谁在此建立一堵墙来区别两个不同的星系,仅仅只是根据引力的大小而区分不同的星系罢了。

由此可知:宇宙中包含一切星系的存在,不论这个星系离你有多么无可想象的远。

但如果将我们所说的星系能够理解成一个世界的话,可以肯定的说:宇宙虽然不会出现第二个甚至多个平行的宇宙,但决对会出现第二个平行世界。

曾经出现的双鱼佩事件,也是对平行世界的一种认识,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去查看一下,当然,不论真假,权当 娱乐 而已。

从天人合一的理论上来说:如果世界没有平行一说,人类中也就不会出现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可能。这种可能,似乎也预示着,就是在茫茫宇宙中,或许有一个与我们的世界很相近的世界也存在于宇宙之中,但两者之间,无论相距多少个无以数计的天文单位,或者都有一种很相近的命运,或者有着不同的命运。此二者间,定会存在一种心心相应的感觉。

从宇宙这个概念上说,这两个世界之间,或许平行,或许交叉,皆有可能。

从某些再来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毕竟有)的事件上说:世界肯定有平行或交叉一说,他们的灵魂,经过几年或十几年,会再次转世成人,并且能记住前世的点点滴滴。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会在何处安住,除非也有一个与生前世界相符或不相符的环境,否则,真的很难理解世界的唯一性。

站在大地之上,我们可以看到蚂蚁的辛苦劳作,但蚂蚁终其一生,也不会知道,人与它会处在同一个世界之中,并以大地为参照物,人与蚂蚁是平行于这个世界之中。这也是蚂蚁的智慧所限罢了。

当然,证明世界的平行性,交叉性的例子很多,像莫斯科地铁失踪,火星男孩,海市蜃楼,于梦中周游他国,等等,这些似真非真的例子,也可全当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遗。

最后,我就个人的感悟说一下这个话题,宇宙只有一个,但宇宙中的世界无量无数,每个人生前的言行,定会影响到你在下一个世界出生的模样和福报。

无数?看你怎么理解这个名词,按平时就是说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就是无法用数字表达,

I,也可能,

2,没有,根本无此事,也是无数字,

3,连其他说法的宇宙也是猜想的,也根本无此事,也叫无数字。

4,统统是无数,

2010年,小水凭借《初恋这件小事》走红后,可是签约七台后,小水并未得到重视,在七台的六年,作品寥寥无几,出演女主的更是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离台的《天鹅宝座》还因为未续约等问题,大结局直接以ppt的形式播出。

也因为被七台耽误了好几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观众对小水的印象就是"小水"。

直到小水约满离开七台,成为自由艺人,接拍的戏份才多起来。2017年,《火之迷恋》在国内爆火,小水再次出现在国内观众的视线中,之后《吹落的树叶》让小水在国内知名度又大了一些。

实际上,除了以上两部戏,2017年到2019年,两年的时间小水播出的剧集一共有7部,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剧里和小水合作的几位男星。

1、Tao

小水《美丽男孩》和《降服魔女的手段》男主都是tao,两人合作两次,cp感还不错,尤其是魔女中霸道女总裁和男秘书的设定,挺带感的。

Tao许多人应该不陌生,出演过泰剧《我要成为超级巨星》的男二,也因为该剧里的角色被粉丝们称为迷笛,此外泰版《一吻定情》男二阿金也是他主演的,还有泰版《宫》里的男主一角。

2、push

《吹落的树叶》中变性侄女和姑父的禁忌之恋让许多人看的过瘾,除了剧情本身够伦理和刺激外,push和小水的颜值也是观众欲罢不能的原因。

有人说小水和push颜值是泰剧cp的顶配,站在一起太养眼,之前有消息称两人要再次合作拍泰版《掌中之物》,也让很多人激动不已,觉得两人就是理想中的傅慎行和何妍。不过该消息是真是假还不一定,如果是真的,那么请快点安排上。

3、March

三月和小水应该是合作次数最多的男星了,包括《舞动奇迹》《火之迷恋》和《沙粒公主》,不过两人是一对的也就《舞动奇迹》了。

1993年的March比小水还要小一岁,曾出演过泰剧《荷尔蒙》,和小水合作三次,虽然只有一次成了一对,不过两人的合作也受到许多人喜爱。

4、Dan

泰国男歌手和演员,《沙粒公主》的男主,颜值不算高,不过酒窝还是很迷人的。

因为剧里面和march饰演的男二抢女主,多次让人站错cp,小水最后选择don,也让许多小水和March的cp粉意难平。

5、ananda阿南达

阿南达应该是小水合作男星里年纪最大的,两人一起主演了泰版《秘密花园》,南叔颜值不算高,不过很有魅力,演技也是好的没话说,毕竟泰国影帝。

阿南达除了演员身份外,还是制片人,泰版《浪漫满屋》和泰版《蓝色生死恋》都是由他制片的。

6、oab

《平行世界》男主,《平行世界》讲述了女主喜爱漫画中的男主,意外来到了现实生活中,从而发生在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不过该剧播出后反响平平,被吐槽剧情无聊,就算是小水主演,也劝退不少人。

以上就是小水七部剧中的男主了,你觉得她和谁最搭?

人实在是种奇怪的动物,总是过分自信,认为自己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这种自信,当然是我们还能够生存于世的根本,否则如果眼前都是一片黑暗,根本没有一点希望,那么生命就不是一种赐予,而是一种负担了。

这和普通的动物完全不同,抛开一些宗教的理论和价值观念外,单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看,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本能,直白点说也就是传递基因,所以也进化出了很多种奇特的繁衍习性,例如 一些动物的父体和母体会在进行了繁殖行为后就死去,甚至把自己的肉身当作子代的营养物质。

假如我们给这些小动物赋予一定的智慧,它们如果能够看到“哦,原来资源的获得途径还有很多,我即使不死,也不一定就没有其他的获取能量的途径和方法,子孙后代有它们自己的命运和发展,我还是去享受一下履行完人生意义后的幸福退休生活吧”的话,现实肯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吧。

如果把这些现象看做是进化的结果的话 ,或许容易理解一点。

就像进化论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如果这么做决策,只会导致自己的子代缺少资源而减少生存的机会,最终使得自己的基因消逝于“进化树”上。

所以出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既然这些动物已经选择了现在的繁殖模式,那就说明这是最符合当前环境的进化逻辑。

但是这种解释依然存在逻辑上的一点问题,那就是: 把现实情况直接定义为进化过程的终结状态,是不是有点过于武断了?

我们所处的世界,仍然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包括我们人类 社会 是这样,人类 社会 之外的大千世界和茫茫宇宙也是如此, 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那么,我们谁也看不到未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动物的进化逻辑,都不可能简单定义为终结状态,它更可能是一种中间的过程状态。

但是如果把这个当做过程来看的话,又颇显得有几分悲壮。

还是依据进化论,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是被环境驯化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以很正常的推论,只要有足够的选择和淘汰的机会,还是应该能够有父代和子代共存的生存策略的,因为父代繁殖后依然存活的动物也有无数种。

那么,在进化的过程之中,这些动物直接选择了一种终极的、个体牺牲的策略来谋求子代的一种可能性的更大生存概率,不就显得有点荒诞了吗?

就仿佛, 一个人到了一处黑暗的洞穴,想要点灯照亮,不去选择树枝和杂草,反而直接从身上脱衣服点火,甚至烧自己的肢体发光 一样的荒诞。

虽然也可能身边确实没有触手可及的树枝,但是多尝试一下,总还是要好过牺牲自己的衣服和肢体的决策吧。而且按照进化的逻辑,环境总会给出替代的方案。

但是回过来,如果我们单纯直接地就把这种牺牲自己为了子代的生存策略和进化逻辑都认定为过于冲动的决策,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的不公平。

毕竟如果站在“众生有灵”的概念层面,我们也都能从“蝼蚁尚且贪生”的生存本能与“敢于牺牲自己保全后代”的矛盾中,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心灵震撼吧。

至少这种心灵层面的震撼,不应该是没有意义的吧。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么一个问题, 同样都是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一切生物的一切的举动背后,都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我们在选择自己的未来?

物理学界现在有一个非常热门,也基本上随着科幻**深入人心的假说 ,“平行世界”理论 ,其中一个核心假设就是,人的任何选择都会创造出同样的平行世界,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这个选择时,选择的方向有几个。

而且,你选择哪个方向并不重要,因为你选择向东,同时还会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你,选择的是向西。

而你认为自己在向东走,只是你个人主观上的感觉罢了。

当然这个假说,是否是真实的,目前谁也无法判断和下结论,但是这个假说实在过于浪漫和理想化。

因为在这个“平行世界”的假说支撑下,就确实有点像是没有对错和善恶的区分了。

做出选择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这也就是那句著名的梗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部都要” 的核心逻辑,但是人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啊,那有那么多可以“万全”和“兼得”的机会啊。

但“平行世界”理论下,因为你做出对的决策的同时,另外一个“世界”的你必然就做错了选择。

你做了一件好事的同时,另外一个“世界”的你也必然就做了一件同等的坏事。

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人确实没有任何的痛苦需要承受,因为自己选择的答案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只有选择本身才有意义。

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何必要去恶从善,何必要天天向上?

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啊,因为你的所得,也是“你”的所失啊。

但是,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的共同记忆之中的丑恶和卑劣之事,是不是就没有了任何值得我们指责的空间了?

毕竟按照“平行世界”的理论,纳粹在屠杀犹太人的时候,同样的另外一个“世界”中,这一切可能从未发生,甚至再另外一个“世界”中,可能还恰好相反,是犹太人在屠杀纳粹?

那样的话,我们这个 社会 的一切道德是不是就没有了根基?

那我们的这个 社会 的存在是不是就又缺少了几分合理性?

这恐怕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平行世界”的理论下, 未来就是完全无法确定的,因为任何一个人为起点,能够引出的“平行世界”都是无数个,那么对于这个个体来说,他的未来就是无限种。

并且, “平行世界”的理论下,时间的方向必然是单向的, 因为从无限多个“未来”逐步“塌缩”成一个“起点”,实在是有点超乎想象了。

由此反推,似乎“平行世界”的理论,真的只可能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想象罢了。

而真实的时间和未来,或许是确定的。

恰如我们都明白, 太阳作为一颗恒星,它也有其寿命, 终结之时,会是一番怎么样子,即使渺小如我们人类,也已经大概预见得到。

那么在此确定的终结的未来之前,虽然我们可以想象“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无比浪漫的故事,但是更大概率地来说,我们人类的命运也必将伴随太阳的命运,也是更加靠近于终结的。

人类的未来是确定的。

人类未来的极限,就是太阳寿命的终结。

至于是红巨星,还是白矮星的状态,其实倒区别不大。

即使我们把时间的维度缩小一点,毕竟似乎还有数以亿计的时间摆在我们人类的未来方向上。

但是从我们自己地球的演化史,和人类 社会 这微不足道的 历史 综合考量,我们的一切,都不是怎么选择的问题。

我们人类所面对的,并不是选择自己什么未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到达我们的未来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来说,其实老祖先用了一个精辟的词来形容终结状态时最大的幸福,那就是“寿终正寝”。

在真正意义的终点上安详的离世,这就是幸福。

但是人生哪有那么多幸福的终结啊,我们每个人每日都能看到,诸多的病痛疾患,诸多的意外事故,都能让一个人在远离终结的时候,就已然而逝。

那么同样回过来,作为人类来说,能够伴随着我们客观层面最大的影响因素——太阳,走到太阳终结的时刻,这就是我们人类未来的极限和“终点”了。

而我们看似在做的一切选择,其实影响的并不是未来,而是我们离真实“终点”的距离罢了。

这些年,环保的问题引发了很多讨论,也引发了很多分歧。

但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这不应该有什么分歧。

因为环保,以及我们更为熟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我们人类并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做的事情。

恰如一位环境专家很早之前就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所说:“地球 历史 上,平均温度比现在温度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空气中二氧化碳或者氧气成分比现在高出几十倍的时候也有,对于地球来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并没有多大意义, 环保保护的只是人类自己, 因为人类是无法在那种极端环境下生存的。”

诚然如此,我们今天看到很多西方国家,依然只是拿着环保当成噱头,甚至当成工具和武器去限制后发国家的发展,而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那么这种行为的本身,并不是在 “选择” 一个温度更高,或者气候变化加剧,生存更加艰难的未来,而是在拉大我们与未来的距离,甚至是消灭我们人类的未来。

当然不止环保。

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个体来说,我们的未来也是确定的,我们终将走到生命的尽头,这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我们的很多行为,并非是单纯的选择

例如要不要 健康 饮食,要不要良好作息。

这些也不是真的能够造成我们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不同未来。因为无论我们再 健康 的饮食,再严格良好的作息,都不可能长生不老。

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好的习惯,能够让我们离真正的未来“寿终正寝”更近一些。

真的,未来不是我们所选择的,而是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未来。

  “你对平行宇宙有什么感觉”在我们的晚餐谈话中,这个问题并非不合时宜,但它却问得我完全措手不及。不是没人问过我关于平行宇宙的问题,但是解释一个理论构造,和表达自己对此的感受,这还是挺不一样的。我能搬出所有的标准论证,列出多重理论所能解开的一个个谜团;我能在事实与术语之间穿梭自如,但说到它的意义,我却语塞了。

  在物理学中,我们不该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门实事求是的、量化的、经验主义的科学。但是,哪怕是最为公正客观的分析,也是在我们决定选择哪条路径之后才开始的。当一片领域诞生之时,往往会有多个观点供我们考虑,每个都有其优势,而我们的直觉往往被其中一个吸引。感情战胜了逻辑,引导我们作出了这个选择。正如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莱纳德·索斯金德(Leonard Susskind)所说,你选择哪个方向“不仅仅和科学事实和哲学原则有关,还与所谓的科学品位有关。而且,就像所有关于品位的争论一样,它也涉及人的审美”。

  无限的星系:草帽星系这样的星系填满了我们目光所及的空间,并且它们可能还存在于更远的地方。

  我自己的研究与弦论有关,而弦论的一个特征观点就是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存在许多逻辑上一致的宇宙版本。创造我们的宇宙的过程,也能把其他的可能性化为现实,创造出其他无数个宇宙,在那些宇宙中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论证的链条从我熟悉的地方开始,随着方程不断展开,奔向这个奇特的结论,我也能跟上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过程。但是,虽说我能把这个“平行宇宙”当成一种数学上的构造来理解,但是我无法真的相信它会脱离理论的范畴,在物理现实中现身。无数个复制版的我可能在无数个平行世界中游荡,作出一个个与我相同或者不同的决策——我怎么能假装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呢

  我不是唯一一个感到举棋不定的人。平行宇宙理论一直备受争议,它仍然是今天的顶尖科学家之间的巨大分歧来源。关于平行宇宙的辩论并非针对理论的具体细节,而是一场关于身份和后果的战争,它涉及一个解释该由什么构成,什么才算得上是证据,我们如何定义科学,以及这一切是否有意义。

“我们在哪里”会影响“我们是谁”

  每次我提到平行宇宙,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而其中一个我正好知道答案。无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宇宙里,还是平行宇宙里,这些分类所涉及的尺度都太大了,甚至超越了想象力。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的生活都不会以某种方式发生改变。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在哪里”会影响“我们是谁”。不同的地点会引发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可能;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背景之前看起来可能截然不同。我们被自己所处的环境塑造,环境的影响或许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大。而宇宙是一个终极背景。宇宙包含了每一个舞台,每一个能让我们感受存在的情境;它囊括了所有的可能,它是我们所能成为的一切之和。

  测量只有在有参照物的时候才有意义。数字显然是抽象的,除非它与物理单位相结合。但是,即使是模糊的评价,比如“太远”、“太小”和“太奇怪”,都暗含了一个参照系统。太远表示存在一个起点;太小暗指着一个标尺;太奇怪暗示了一个情境。物理单位总需要被明确说明,但是假象中的参考系极少被具体描述。然而,我们赋予物品、现象、经历等事物的价值,却都被这些看不见的坐标轴所测量。

  如果我们发现,我们所知道和所能知道的一切不过是平行宇宙中的一个口袋,我们建立在坐标系中的整个基础都会发生偏移。观察到的现象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它带来的暗示却会有。其他宇宙泡泡的存在可能不会影响我们在此地的测量仪器上的数字,却能对我们诠释测量结果的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

  平行宇宙给你的第一个震撼,就是它的无限。它比人类所应对过的任何事物都要庞大,这种夸张从它的名字里就能看出来。如果平行宇宙引发的情绪反应来自于感到渺小,这可以理解。不过,平行宇宙的规模似乎是它最没有争议的一个特征。

  行星状星云NGC 5189

  欧洲核子研究所的理论组组长吉安·朱迪切(Gian Guidice)说,只需看一眼星空,就能理解我们的位置。他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的物理学家的看法: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尺度。他说,如果平行宇宙最终得到证实,那么“我面对宇宙的浩渺,这个问题不会有什么改变”。实际上,很多人在宇宙的视角中找到了抚慰。和宇宙的尺度相比,我们所有的烦恼,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鸡毛蒜皮,都一下子变得渺小了,用物理学家、作家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Krauss)的话说,仿佛“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无关紧要”。他说:“我在这里找到了巨大的慰藉。”

  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传回的震撼人心的照片,到奥克塔维奥·帕斯描写“广阔的夜”的诗歌,再到蒙提派森的《银河之歌》,其中的浪漫都来自于我们的小人国视角。在人类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我们似乎已经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无限渺小。??

无法观测与实验的多元宇宙

  如果不是因为对规模的恐惧,那我们对平行宇宙的观念感到抗拒,会不会是因为它包含了我们看不见的世界,并且似乎注定保持这种状态这确实是我常常从同事们那里听到的一种抱怨。南非物理学家乔治·埃利斯(George Ellis,强烈反对平行宇宙)曾经和英国宇宙学家伯纳德·卡尔(Bernard Carr,一个同样强烈的支持者)探讨过这些问题,他们的对话非常有意思。卡尔认为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科学的哪些特征应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上的基准是实验。对比观察也是一个可接受的替代选择——天文学家无法操纵星系,但可以观察数百万不同形态、处于不同阶段的星系。这两种方式都不适用于平行宇宙,那么,它是否处在科学的领域之外

  弦论创始人之一索斯金德给了我们一点安慰。在经验科学中还有第三种方式:通过我们能看到的事物,来推断看不到的物体和现象。我们不需要到因果关系断裂的不同时空区域中寻找案例——亚原子粒子就够了。比如,夸克始终互相结合,形成质子、中子和其他复合粒子。索斯金德说:“夸克可以说是隐藏在一幅面纱后面。但是直到目前,尽管从未观察到孤立的夸克,没有人质疑夸克理论的正确性。这是现代物理学基础的一部分。”

  由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目前处在我们视界边沿的星系很快就会被推出边界。我们不认为它们会就此湮没,正如我们不认为当轮船驶出了地平线就会解体一样。如果我们所知的星系能够存在于视线之外某个遥远的地方,那么谁能保证那里不会有别的什么东西或许那里有着我们从未见过、将来也不可能目睹的东西呢我们的视界是有限的,一旦承认了这样的可能,其意义将指数增长。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Martin Rees)将这个论证比喻为心理治疗里的厌恶疗法。当你承认在我们目前的视界之外还存在着星系,就相当于“开始接受远处的一只小蜘蛛”;随后,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你已经打开了平行宇宙的可能——其中包含着无数个世界,可能和你的世界大不相同,这就像“一只捕鸟蛛在你身上爬来爬去”。

  无论如何,在我心目中,缺乏直接操控事物的能力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好的物理学理论。不管平行宇宙到底为什么令我感到困扰,我能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无数个“我们”

  多重理论还对我们最珍视的一个信念发起了挑战,那就是独特性。这会是问题的根源吗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宇宙学家亚历山大·怀伦金(Alexander Vilenkin)解释说,无论我们的可观测区域有多大,只要它是有限的,那么它就只能处在有限数量的量子态中;指明这些状态,也就唯一地决定了区域中的内容。但如果存在无限个这样的区域,那么同样的构造必然会在其他地方重现。我们所在的世界会被复制,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由于这一过程可延续至无限,那么最终会存在我们的无数个副本,而非仅此一个。

  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在平行宇宙中,概率就是事实。图为用多次曝光拍摄的芭蕾舞演员马格·方登(Margot Fonteyn)。

  怀伦金说:“我确实觉得这些副本的存在令人沮丧。我们的文明或许有很多缺陷,但至少我们能宣称它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一件艺术品。但现在我们不能这么说了。”我明白它的意思。这也让我感到困扰,但我不确定它是否触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厌恶。怀伦汀似乎还抱着一丝希望:“我还没有冒昧到要告诉现实它应该是什么样子。”

  随机还是暗含逻辑??

——平行宇宙提供了解答

  争论的关键(至少对我而言)在于一个奇怪的讽刺。尽管平行宇宙扩展了我们对物理现实的了解,将其延伸至一个几乎无法想象的领域,但它对我们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划下了一个外在的界限,这让人产生了幽闭恐惧般的感觉。我们理论物理学家梦想着一个没有任意性的世界,其中所有的方程都完全自包含(self-contained)。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理论,它逻辑极度完备,严格自洽,因而只存在这唯一的形式。最后,即使我们不知道这个理论怎么来的,也不清楚为什么,至少它的结构看起来不是随机的。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拉斐尔·布索(Raphael Bousso)的话说,大自然中所有的基本常数都应该源于“数学、π和2”。

  这就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诱惑——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赞美它的卓越而恒久的美丽。高度的对称主宰了这些方程,使这个理论看起来是必然如此、别无选择。这就是我们想在物理学其他领域复制的东西。而目前为止,我们都失败了。

  几十年来,科学家都在寻找基本常数为何如此取值的物理学原因,但一个都没找到。实际上,如果我们应用目前的理论去猜测一些参数的值,答案会和实际测量结果相去甚远,简直荒唐可笑。但是,我们要怎么解释这些参数如果只存在这个唯一的宇宙,那些决定其设计的参数就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要么决定参数的过程完全是随机的,要么就是这些选择后面存在着某种逻辑,甚至某种设计。

  这两个选项都没什么吸引力。作为科学家,我们穷极一生寻找法则,因为我们相信事物的发生必定有其原因,哪怕我们不理解它;我们寻找规律,因为我们认为宇宙存在某种秩序,即使我们看不见它。纯粹、随机的偶然并不符合这样的世界观。

  但是,设计的理念也不怎么受欢迎,因为它引进了一个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的代理人。代理人必须进行选择和判断,而在缺乏像广义相对论那样严谨、完美平衡、严格自洽的结构的情况下,选择和判断必然是武断的。存在多个逻辑上可能的宇宙,而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之一,这个观点令人本能地感到不快。如果这就是事实,那么正如宇宙学家丹尼斯·夏马(Dennis Sciama)所说的,你必然会想到,“有个什么人正看着这个清单,说,‘好吧,这个不要,那个也不要。我们就要这个好了,就这一个’。”

  对我个人来说,这个场景和它隐含的种种可能让我感到悲伤。我脑海中闪现着一些模糊而支离破碎的画面:在某部被遗忘的**中,孤儿院里有一群孤苦伶仃的孩子,而只有其中一人被收养了;那些热切追寻梦想却未能成功的人的面孔;那些在妊娠早期流产的胎儿。这些事物是多么不甘啊,它们差一点就能成为现实,然而却没有。除非存在一个理论限制,排除其他所有的可能,只留下一个,否则这个选择就显得残酷而不公平。

  在这样一个精心的创造中,我们要如何解释无谓的苦难由于这样的哲学、伦理和道德顾虑都不在物理学的范围内,大多数科学家拒绝对此作出评论,但诺贝尔奖得主史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生活是否显示出某个仁慈的设计者的存在,这是一个你要为自己回答的问题。我的生活非常愉快,但即便如此,我也目睹了母亲痛苦地死于癌症,父亲的人格被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摧毁,几十位远房表亲们在纳粹大屠杀中丧生。仁慈的设计者可隐藏得真好。”

  在痛苦面前,相比认为痛苦来自一个精心建构的宇宙的无情漠视,甚至是处心积虑的恶意,随机因素要容易接受得多。

  平行宇宙保证将我们从这些糟糕的想法中解救出来,它为这道两难选择提供了第三种解释。??

“唯一解根本不存在”

  物理学家肯定不是为这个原因才发明了平行宇宙。平行宇宙产生于其他的思想。宇宙膨胀理论曾经致力于解释我们所见的宇宙为何如此广阔、光滑和平坦。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雷·林德(Andrei Linde)说:“当时我们只是在寻找一个简单的解释,来说明宇宙为什么看起来像个大气球。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还鼓捣出了其他东西。”这里的“其他东西”,就是意识到我们的大爆炸不是唯一的,实际上应该存在无数个大爆炸,每个大爆炸都制造出一块孤立的时空。

  随后,弦论出现了。弦论是目前候选的万物之理中最有力的竞争者,它不仅完成了协调万有引力和量子力学这项不可能的任务,而且还要求二者必须能协调。但是,尽管弦论将宇宙中千变万化的事物浓缩成一套最小的组成模块,它却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如何确定宇宙中一些基本常数的值。目前的估算结果大约有10^500个可能选项——这个数字实在是无边无际,我们甚至没有一个名字来称呼它。弦论列出了物理学定律所有可能的形式,而宇宙暴胀提供了让它们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每当一个新的宇宙诞生,就有一叠想象中的扑克牌被重新洗牌,洗出来的牌局就决定了主宰宇宙的定律。

  对于诺贝尔奖得主大卫·格罗斯(David Gross)来说,平行宇宙“有着天使的气味”。他说,接受平行宇宙意味着举手投降,接受自己永远无法理解任何事物,因为无论你看到了什么,都可以归因于一次“历史的偶然”。同为诺奖得主的杰拉德·特·胡夫特(Gerard ’t Hooft)抱怨说,他无法接受这么一个场景:你得“尝试所有的选项,直到找到一个宇宙,看起来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还说:“这不是物理学过去为我们工作的方式,不过现在我们还有一丝希望,但愿我们将来能找到更好的论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宇宙学家保罗·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将平行宇宙称为“任意之理”(Theory of Anything),因为它容许任何事情的发生,却什么都没有解释。他说:“一个科学理论应该是挑剔的,它的力量取决于它所排除的可能性的数量。如果它包含了每一种可能,那就什么都没有排除,也就是说它的力量为零。”施泰恩哈特曾是宇宙暴胀理论的****之一,但后来他意识到这个理论自然催生了平行宇宙,它不仅没有给出具体的预测,反而打开了一个充满可能的空间,于是他从此变成了暴胀理论激烈的批判者。在最近一期的《明星讲坛》(Star Talk)中,他自称是一个平行宇宙替代理论的支持者。主持人打趣说:“平行宇宙到底对你做了什么”施泰恩哈特回答:“它毁掉了我最喜欢的一个想法。”

  物理学本来应该是真理、绝对和预言的领土。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理论不该是有弹性或兼容并蓄的,而应该有限制、严格、冷酷无情。你希望能根据一个给定条件预测出可能的结果,并且在理想情况下,这个结果应该是唯一且不可避免的。而平行宇宙完全不满足这些条件。

平行宇宙更像一把钥匙

  针对平行宇宙的辩论有时会变得非常激烈,怀疑者指责支持者背叛了科学。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没人是自愿选择了这个理论。这点非常重要。我们都想要一个牢牢根植于某个美妙的原则并据此自然发展的宇宙。但从我们目前所了解的看来,那不是我们所得到的宇宙。是什么就是什么。

  支持平行宇宙的论点一定要是负面的吗平行宇宙只能是一个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选项吗我的许多同事都试图将平行宇宙摆在一个更有希望的位置上。从逻辑的角度,无数个宇宙比一个单一的宇宙更简单,要解释的东西更少。正如夏马所说的,平行宇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奥卡姆剃刀理论,因为你希望将宇宙的随机性最小化”。温伯格说,一个不包含随意的猜测、并且从未“被精心修饰,以符合观测结果”的理论,本身就是美的。他说,也许我们从中找到的美就如同热力学一样,是一种统计学上的美,它解释了宏观系统的状态,而不是每一个个体组成部分的状态。温伯格说:“你寻找美,但你事先无法确定将在哪里发现美,也无法确定你将找到什么样的美。”

  好几次,当我苦苦思索这些艰深的问题,我想起了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简单而迷人的智慧。他笔下的小王子曾认为心爱的玫瑰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直到他来到一个玫瑰园为止。他对这样的背叛感到困惑,又因为感到他的玫瑰和他自己都失去了意义而悲伤,不禁泪流满面。最终,他意识到他的玫瑰“比其他成百上千朵玫瑰都重要”,因为她是他的玫瑰。

  我们的整个宇宙也许没什么特别,除了它是我们的宇宙之外。但这还不够吗即使我们的整个生命,我们所能知道的一切的总和,最终在宇宙的层面上都不重要,它们仍然属于我们。此时此地,属于我,这就产生了差异。毕竟意义是我们赋予的。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多次回想起和吉安·朱迪切的对话。我发现,他一点都不为可能存在着大量的宇宙而困扰,也不为我们作出的貌似随意的选择而忧虑,这令我感到安心。他说,平行宇宙可能只是告诉我们,我们关心的问题错了。也许我们在尝试从数字中读出比实际更深的意义,就像开普勒对行星轨道所做的那样。

  由于开普勒只知道太阳系,他认为行星轨道的形状和它们与太阳之间的不同距离一定携带了重要的信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数字不是基本的,它们不过是一些环境参数。在当时看来,这个事实也许很可悲;但站在广义相对论的有利位置回顾这一切,我们不再有任何的失落感。我们有了对万有引力的优美描述,而在这个描述中,行星轨道的值恰好不是什么基本常数。

  朱迪切说,也许平行宇宙也有某种相似的意味。也许我们需要放下我们过于坚持的一些东西,需要打开思路,重新聚焦、重组、重新规划我们对大自然的问题。他说,平行宇宙有可能开启“一些极其令人满意、启迪思维的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90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