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生坐后面抱着男生的腰比较浪漫,只有女朋友才能光明正大的抱男友和坐机车。
机车最早流行于中国台湾,主要是指问题很多、意见很多,很挑的意思。中国台湾的机车不能上高速公路,因此“机车”被引申为“不上道”的意思。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是二十世纪美国作家波西格的作品。作者在这篇作品中记述了在横穿美国大陆的旅途中的见闻美景,并疏通了自己对科学理性等基本哲学问题思考。作者借助沿途的风景引出自己一直以来对理性和感性矛盾的思考。风景和思考像两条绳子,缠绕在一起,螺旋推进故事的发展。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想知道作者旅途的尽头和他思想的源头。小说带有自传的性质,为读者呈现出作者求学、思考、得出答案的历程。横穿美国大陆是一次壮游。沿途的风景、同行的旅伴是作者哲学思考的引子。我随着作者的见闻和思想,同样经历了一次赏心悦目的旅行和印象深刻的Chautauqua。在本篇读后感中,我打算将作者的思考这条线单独抽出来,看他思考的脉络是如何形成的。
在旅途中,作者对摩托车保养等技术问题非常感兴趣,而同行的约翰和思薇雅夫妇却对这种话题无动于衷。除了对修理摩托车不敢兴趣,他们对修理水龙头也不感兴趣。作者究其原因是他们无法忍受高科技产物。作者认为他们厌恶和逃避高科技是一种自欺的行为。
作者回想起自己修理摩托车时的糟糕经历,发现修理人员不害怕科技,却对科技没有真正的投入。他们运用科技成果,却不愿与它产生任何关系。摩托车手册的编写同样有类似的问题,手册编写者的态度就像是旁观者的态度。作者打算研究究竟什么东西把人和人的工作分离开来的问题。
作者借助儿子克里斯是否相信有鬼存在问题,提出自然法则、科学是属于现代人相信的鬼神。所有现代科学、西方思想背后的鬼魂就是理性本身。这个想法是作者原先的想法,作者把原先产生这个想法的自己起名为斐德洛。
在又一次修理摩托车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了自己和约翰思考问题的不同。作者从理智、知识的角度看待修理摩托车。约翰从直觉和当下的角度看待修理摩托车。前者是内涵的角度,后者是表面的角度。即使思考相同的事情,思考的出发点其实完全不同。在自己认定的世界中,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就是事实。当这些事实被侵犯的时候,甚至会威胁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令人难以面对,继而产生愤怒。
科技只是讨论基本形式的表象,接下来作者将斐德洛的思想进行介绍,从基本形式本身的角度看待基本形式世界。作者利用二分法将人类的知识分为古典认知和浪漫认知。
古典的思想依赖理性和法则,浪漫的模式主要是感情和直觉。骑摩托车旅行是件浪漫的事情,修理摩托车却是古典的行为。古典的认知方式认为表象是丑陋的,浪漫是浅薄的。
对于浪漫的人来说,古典的人枯燥无味,呆滞丑陋。对于古典的人,浪漫的人轻浮浅薄,肤浅没有内涵。人们偏向于从一种形式思考和感觉,就会误解和看清另一种形式。
斐德洛是信奉古典精神的人,注重理智和分析。把分析运用好,就像是善用一把锋利的小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刀子用以分析世界,把精力放在分析这把刀子本身才是重要的。
古典的认知方法和浪漫的认知方法互不相容。斐德洛希望能够将两者融合为一,将重点放在分析的来源。斐德洛研究逻辑,研究古典系统的系统。他热切地研究理性,因为他想从理性中解放出来。
作者认为,研究理性就要先有理性的例子。研究摩托车维修的艺术,就是研究理性艺术的缩影。摩托车的结构即设计者的理念,各种零件即各种观念。观念的结构即为体系,也就是西方知识的基本结构。结构整体即为系统。我们的系统观就是理性。
从体系中要通过逻辑找到属于自己的路。逻辑有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解决一个难题通常是交替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正统的科学方法就是把所有状况写下来,写下来后解决的方法就会渐渐浮现。正确写出问题的步骤如下:
1、 问题是什么
2、 假设问题的原因
3、 证实每个问题的假设
4、 预测实验的结果
5、 观察实验的结果
6、 由实验得出结论
由以上步骤可以得知,实验过程仅是科学的一部分,要避免把实验和展示混为一谈。
在科学方法中,假设是科学的源头。假设的形成是难以解释的。爱因斯坦曾说“通往法则没有合乎逻辑的路,只有靠着直觉和对经验的体谅才能进入其中。”建立宇宙的基本法则是科学的源头。这些基本法则就等同于假设。
在实验假设是否正确的时候,其他假设会不断涌现出来。斐德洛将假设本身作为一种实体。他拟定一条定理,
这条定理否认了所有科学方法的效用。因为如果假设出现的速度快于实验能够处理的速度,就来不及证明所有的假设。如果不能够证明所有的假设,任何实验结果都变得不可靠。针对这一点,爱因斯坦认为:“根据进化所显示的,在历史上任何一刻,所有可见的存在,总有一个会证明他比其他的一切要优越。”斐德洛看来,这说明真理是一种时间的功能。过去的事实会不断被新的解释取代,科学的历史发展确是如此。随着科学研究速度的增快,未来科学研究成果的寿命将会越来越短。看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假设也就越来越多。来不及从一堆假设中筛选出真理,就会产生更多的假设。想接着科学的方法接近真理,实际上没有任何进展,甚至越来越远,这是当前运用的科学方法造成的。
科学本应消灭这一现象,却制造出反科学的混乱。
斐德洛认为,科学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理性存在天生的缺点。古典的理性结构在情感上是空虚的,在美学上没有任何表现,在灵性上一片空白。这导致了人们在整个文明的理性结构下,活得很盲目而且很疏离。有些人希望从这个结构(理性和感性二分的结构)之外寻找答案,但是却找不到持久而令人满意的答案。斐德洛反其道而行之,想把二者结合起来。
针对什么是大学这个问题,斐德洛所采用的分析的手法不是将大学划分成不同的科系,也没有将学校分成学生、教授和行政部门,而是从教会和地点入手分析大学的本质是流传下来的理性的自身。
在友人狄威斯家居住的时候,作者以烤肉架说明书为例,说明组合烤肉架的方法不止说明书指示的一种。当内心平静,发现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就会优千百种烤肉架的组合方式。由此可见科学和艺术是紧密相连的,把艺术和科学分离是完全违反自然的,而两者的分离已经太久了。
科学的问题在于没有和人的心灵连接在一起,所以在盲目中表露出丑陋的一面,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厌恶。然而理性的方法不可能解决理性自己产生的问题,有些人选择直接抛弃一丝不苟的理性,跟着感觉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抛弃或者否定理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该是抛弃或者否定理性,而是要拓展理性的内涵。
良质——就是拓展理性内涵的直接结果。斐德洛开始思考什么是良质。斐德洛让自己学生写什么是思想和陈述的良质,学生无从下手。斐德洛自己同样有这样的困惑。有所谓的良质的存在,但是一旦去界定它,情况就会变得混乱。斐德洛给良质下定义,
良质的这个定义其实就是拒绝给它下定义。
在哲学上良质的定义就是所谓的美学。斐德洛认为把良质归为某些学问之下,是对良质的污蔑。不对良质下定义,良质就不隶属于任何知识的领域。美学家认为斐德洛并没有说出道理,因为他没有用理性的方法证实他的理论。定义是理性的基础,但是斐德洛困惑与如何用理性界定拒绝被界定的事物。
良质是否存在呢?根据哲学的实在论方法,要证明一个东西是否存在,可以把它从环境中抽离出来,如果原先的环境无法正常运作,那么它就存在。按照此观点,把良质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画作就无所谓好坏,音乐无所谓好坏,诗无所谓好坏,喜剧无所谓好坏,运动无所谓好坏,食物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好坏,舞蹈无所谓好坏。但是科学、数学、哲学、逻辑则不会受到没有良质的影响。
缺少良质后,世界仍能运转,但是生命将会变得非常呆滞,生命不再有价值活着目标。所以良质是存在的。抽离出良质,就是朴质。缺少良质是朴质的精髓。
朴质会阻碍我们与良质的接触。也许,问题不是良质是否存在,而是分析本身。
从形而上学来看,良质是存在于我们观察的事物中,还是主观地存在于当事者心中?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辩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逻辑严谨的方法如下,一是反驳所谓的客观暗指的是科学测量的方法;二是反驳主观暗指的是喜欢的一切;三是否定主观和客观是仅有的选择。也有一些非逻辑性的反驳方法,一是对良质的无知就是无能;二是对于两难问题自己无法回答,但无法回答不代表没有答案;三是根本拒绝回答这个问题。斐德洛还是选择要用逻辑和辩证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针对客观的难题——良质为什么无法用科学仪器测量出来的问题,洛克认为不论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你只能了解一个事物的良质而非其他。也就是说,良质之所以无法测量,因为良质就是所测量的全部。斐德洛认为这个解释并不成立,因为事物的物理性质可以测量,良质却是不属于物理范畴的模糊特性。于是,从这个角度的解释暂时搁置。
针对主观的难题——良质是否是所喜爱的事物的问题,斐德洛发现社会很自然的反对人做自己喜好的事。因为做自己喜好的事情来自于非理性的情感。从科学的物质主义看,能由科学仪器测量的物质和能量才是真实的,其他的都是不真实的,或者说不重要的。喜欢是无法用科学仪器衡量的,喜欢可能是一个事实,也可能是一种幻觉,因此就不真实。从古典形式主义看,无法通过理智了解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良质是一种不能被理智分析的情感认知,因此是不重要的。斐德洛推翻科学的物质主义看法的手段是研究科学的物质主义看法的前提是否荒谬,即无法测知能量的事物就不存在或不重要是否正确。根据数字零的例子、发现重力的例子,可以得知如果主观被视为不重要,整个科学体系也会随之瓦解。辩驳古典形式主义的观点的方法同样如此。
在面对主观的难题和客观的难题时,都必须将整个理性的背景纳入考量,而不应该单单因为感情的冲动而立刻做出反应。
我们可能无法被立即发现良质,而是在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明白。
下一个问题是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良质是什么,为什么对它有不一致的意见。一种解释是虽然纯粹的良质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是体现良质的本原却是人人各异的。这种解释相当于没有给良质下定义,不算解答问题。另一种解释是人们对良质意见的不同在于有些人使用他们当下的情绪,有些人应用他们整体的知识。这种解释相当于把单独的统一的良质划分成了两个,浪漫的一个,古典的一个。良质被分析这把刀子一分为二。
对于斐德洛来说,他所谓的良质是超越古典的良质和浪漫的良质之上的。良质不是客观的,它不存在于物质之中。良质也不是主观的,它不单单存在于人心。良质独立于人心和物质两者之外。斐德洛认为,世界是由心、物和良质三种事物组成的。针对三者的关系,斐德洛认为,良质不会单独与主观或客观发生关系,而是在主观和客观交汇一刹那出现的。由此看来,良质不是一种物体,是一种事件,是主观意识到客观存在时发生的事件,是同时意识到主客观存在时所发生的事件。良质不仅仅是主体和客体相遇产生的结果,良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因。
(未完待续)
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子城。15 岁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又学习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
罗伯特·M波西格
如果接受《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部哲学著作,那么它便是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哲学书之一,销量超过五百万册。这是一次引人入胜的阅读旅程,其间交织着自传、哲学研究和叙事性要素,而本书的作者早已提醒过大家,这并不是一本真正关于禅或者摩托车维修的书。那么,它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回答这一问题的最简单方式,是为作者写作此书之前的生活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罗伯特·波西格是一位才智卓越的年轻人,后来有种说法,从他开始思考哲学起,就有一种想要通过某个理论来解释一切的强烈欲望。他曾在朝鲜半岛战争中服役(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对佛教感兴趣),之后在印度学习,随后又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哲学。他是一位启人深思却有点古怪的老师,发展了一套复杂的理论,试图通过运用东方思想,比如“道”,来桥接西方哲学的二元分裂。
然而,随后他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经历了或许可以被描述为紧张性精神分裂的某个阶段,抑或可能是一瞬间强烈的“天启”之后(波西格说过,他在谈起那段岁月的时候会交替使用这两种描绘),他住进医院,接受了一系列电击治疗。其后他与妻子离婚,与两个儿子的关系也变得艰难。1968年他和儿子克里斯一起做了一次摩托车旅行,部分原因也是想借此修复他们的关系。
随后他以这次旅行为契机着手准备《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但这本建立在他松散的旅行经验和想法基础上的作品,在最终取得巨大成功之前,曾先后被 100 多家出版社退稿。
在书中,叙述者和他的儿子克里斯骑摩托车旅行,最初是与两个朋友结伴。哲学对话和讨论散布在整本书中,起初集中在关于技术方面的观点上,以摩托车维修作为首要的例子。波西格用人们对机械的态度来说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立场之间的基本分歧,同时也以此为出发点解释西方哲学被定义为主体与客体分立二元论的方式。
书中还交替叙述了一个神秘角色的故事,名为斐德罗,他是一个略微癫狂和桀骜不驯的哲学教师,很明显这个角色建立在波西格以前那个自己的基础上。这个名字取自苏格拉底的对话,而许多斐德罗对真理的研究,都是从一种始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分析入手。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我们常常太忙而没有时间好好聊聊,结果日复一日地过着无聊的生活,单调乏味的日子让人几年后想起来不禁怀疑,究竟自己是怎么过的,而时间已悄悄溜走了。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宁可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因为旅游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如果你对事情有完全的信心,就不太可能产生狂热的态度。就拿太阳来说吧,没有人会为了它明天升起而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必然的现象。如果有人对政治或是宗教狂热,那是因为它对这些目标或是教义没有完全的信心。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01
“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我们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吗?”
开篇这一句话,怎样?
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我们从小就开始被告知,父母、老师、学校、周围的人、我们不认识的人……
小时候常常矛盾于得到的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的答案。而我自己呢?没有什么判断的标准,人云亦云,又因为人云而矛盾重重。
这本书,作者是罗伯特·M波西格。作者带着儿子,还有一对朋友夫妻,骑着摩托车旅行,并在旅行中写下自己的思考。
作者思考信念、科学、理性、艺术、逻辑、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并且经常拿摩托车的维修来说明一些理性科学的问题。作者称这样的旅途为肖陶扩(Chautauqua,又译肖托夸,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早期美国流行的成人教育运动,起自于纽约的肖陶扩一地,以集会为教育形式,包括娱乐、演戏、音乐、讨论、报告等。——译注)。
02
要读这本书还是一位名人推荐,这位名人分享这本书时只提到“良质”,这个词语在本书1/3处出现,颇有几分终于发现宝藏线索的欢喜。
作者自己承认,他无法定义良质,一旦定义,就不是良质了。不过最终,作者这样“定义”:“良质是一种思想和陈述的特质,我们不能经由思考的方式了解它,因为下定义是一种严格而规范的思考过程,所以良质无法被定义。”接着,他又写道:“但是即使良质无法定义,你仍然知道它是什么。
对,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良质是什么——你总归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更好地的,可对于怎么样才算是好的,每个人都说的不太清楚——尤其面对文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写出很多条规则,然而,有些文字只要其中一条打动我们,就足以被我们称为好的,无论其他的标准是否达到。
说到这里,真的是与开篇第一句话相呼应:“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我们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吗?”
作者原本是很信奉理性,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定义。而面对“良质”,作者反而避免去下定义,他觉得良质无法被定义——一旦定义了,就不是良质了,并且作者试图在不定义的情况下用理性证明良质的存在。作者找到了一个方法,试图去分析,如果没有良质,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从而论证了良质的存在。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这个世界是由三种事物所组成的,就是心、物和良质。因为没有客观就无所谓主观。因为客观会让主观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所以良质就是同时意识到主客观两者时所发生的事件。——理解这些文字,很难。
03
作者不仅探讨了良质,还有古典和浪漫主义,思考为什么社会如此自然地反对你做自己所喜好的事,夹杂着旅行的见闻,读起来有深度,有兴趣。当然,完全弄清楚作者的思想,还是用一种难度的。
书中说了一个把研究探索和登山相对比。登一座山时,上面有前人的路,顺着前人的路,再辛苦也能走到前人的高度。如果是自己另辟蹊径,自己去走,有可能运气不好,等不到山顶,也有可能撞了大运,另外开辟一条道路——自己独有的道路。
作者就是独自开创了一条道路,涉及客观,涉及主观,涉及不是主观也不是客观的良质,涉及禅,涉及古典和浪漫主义。
这本厚厚的书,作者思考的跌宕起伏,真真是雄伟壮阔,读起来让人苦恼,也让人兴奋,读完更是酣畅淋漓。
04
“你必须对工作的品质有某种感受,你必须能判断什么才是好的,这一点才能带你前进。”
工作中,工作到什么程度才是好的,有这个判断才能对照自己,才能朝着好的方向不断前进、进步。
“佛教的禅宗提倡打坐,就是要使人物我两忘。而在我所提到的摩托车维修问题上,你只要专注地修理车子,就不会出现物我对立的情况。当一个人没有与所做的工作疏离的感觉,就可以说是在关心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关心的真正意义——对自己手中的工作产生认同感。当一个人产生这种认同感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心的另外一面——良质。”
良质,更像是把主观和客观结合了起来,而结合这一切的,是人与他做的事情,达到了合一、不分彼此、忘我的状态。
写到这里,本书逐渐从理论转为应用,如何才能更好地接触良质等等。
再到书本后面,跟着作者的思想,剧烈颠簸,太惊心动魄了,一直到最后,反对神话,反对二元论,好似浏览到一片壮美辽阔的空间,一直紧紧挨着我们的世界,却从未有人质疑。
这本书,我想要再读一遍英文原版的。
芒果TV《爸爸去哪儿4》获安可加集,明晚迎来团圆篇,在黑龙江的冰湖雪原上,奶爸与萌娃们坐轮胎逆雪而上,被雪地摩托拖行,玩疯狂滑雪,体验人工暴风雪的魅力。蔡国庆即兴上演滑雪版泰坦尼克,阿拉蕾则躺平任雪飞,成为一枚冰镇萌娃。
在雪国享受最后一站旅程,众人玩起了滑雪,雪地摩托高速引领,滑雪轮胎则被串联起来,奶爸萌娃三人一组,在雪地疯玩。虽然是滑雪,但速度太快,白雪被冲击得四处飞扬,效果如同冲浪一般,惊喜又刺激,令大家尖叫不已。兴奋的张伦硕更高声唱起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就连老艺术家蔡国庆都伸手点赞,“伦硕你可以啊!”虎父无犬子的庆庆,也音乐细胞大爆发,即兴创作了一首神曲:“师傅加速。”两人的演唱十分应景,令滑雪之旅一路都有音乐伴奏,玩得更嗨更尽兴。玩到特别兴奋时,蔡国庆与张伦硕干脆将泰坦尼克场景神还原,两人伸直胳膊,如同在雪中自由翱翔,浪漫得不要不要的。
最娇小的阿拉蕾,被冰雪“袭击”,身上落满白雪,她干脆躺平躲避。虽然身穿红袄,却裹了一层白色,看得张伦硕哈哈大笑,“好可怜啊,阿拉蕾!现在感觉被冰镇了一样。”乐观的阿拉蕾,依旧不忘享受旅行乐趣,边滑边喊“我闭上眼睛就好”。
暴走战士
剧情介绍:
阿华性格反叛,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予阿华满足感就只有赛电单车,但一次失误令他遭到一生中最严重的意外,昏迷了十天才苏醒。那次意外不仅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也使他信心尽失,无法重拾往日雄风。在康复期间,华明白女友阿仪才是他最关心的人,于是他厌弃赛车,与好友嘉乐合股经营电单车修理生意。但好景不长,嘉乐不幸意外身亡,要华悲痛欲绝之余产生重新面对自己的勇气。
车舞狂沙
剧情介绍:
在墨西哥的塔咖提,每年都会举行巴扎1000汽车拉力赛,虽然没有达喀尔拉力赛久负盛名,但这项以艰苦和危险著称的多车种拉力赛仍吸引了不少汽车运动爱好者的前往,并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Indy 500和Daytona24小时赛事齐名,在世界汽车竞技运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巴扎1000拉力赛整个比赛路程穿越墨西哥巴扎半岛,沿途路况崎岖、恶劣,如同近代蛮荒的美国西部,荆棘丛生,黄沙遍地,所有的危险都不可预知。为捕捉墨西哥沙漠和惊险比赛的珍贵镜头,摄制组动用了55部摄像机,4架直升机和4台车载摄像机,由80多人拍摄完成。
巴扎1000拉力赛有近千人参加,本片取材于2003年赛事,片中的车手不乏声明显赫的历届冠军,包括曾6次夺冠的罗比·戈登、被业内誉为“世纪车手”的马里奥·安德列蒂、年少时便步入车坛的吉米·瓦塞尔和和“摩托王子”麦克·麦考伊。他们的身手让比赛的精彩层出不穷。
越野狂飙
剧情介绍:
俩兄弟克服了生理和心里上的困难,同心协力在一场名为“suppercross(超越)”的摩托车赛车比赛中获得了胜利。但随后由于在对生活的选择和俩人是否要成为竞争者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卡莱尔要比他的弟弟基普小心谨慎的多。虽然基普很有天分,但却时常出危险。当哥哥卡莱尔成为了一名受全额赞助的车手后,兄弟二人的矛盾愈加明显。由于没有人赞助,基普只能独自一人训练。但当一场意外事故结束了基普的赛车生涯后,他和哥哥同时认识到了他们必须先将冲突放一边,共同努力帮助卡莱尔战胜其他选手,赢得比赛的冠军。
狂飙少年
剧情介绍:
斯缪克(劳伦斯·费许朋饰)是一名出色的摩托车手,被人尊称为“卡利之王”,他还开了一家地下的摩托车俱乐部,每到周末,那些白领们就来到这里,脱下他们的西装领带换上全套装备及头盔,享受飙速的快感。 但是今年不同了,一个年青的摩托车赛车手科德(德里克·卢克饰),正以惊人的表现挑战着斯缪克的领袖位置。一年一度的公路摩托车大赛就要开始了,斯缪克和科德都要在这次大赛上证明自己的实力。
恶灵骑士
剧情介绍:
曾经,为挽救垂危父亲的生命、保护青梅竹马的女孩洛克希安妮(伊娃·门德斯),他用灵魂为代价与恶魔进行了交易。而如今,已成为摩托车特技巨星的他,约翰尼·布雷泽(尼古拉斯·凯奇),却丝毫不知自己将为多年前的交易付出不可想像的代价,恶魔已经前来取回属于它的东西
白天,约翰尼是个强悍的特技骑士,不断挑战史无前例的飞跃距离,是万千观众欢呼的对象;但到了夜晚,在血之契约的诅咒下,他则被魔鬼附身,被迫化身为恶灵骑士,世上唯一一个自如通行于人间与地狱的异类。一身皮装,身体化为骷髅,布满刺钉的肩头斜披着熊熊燃烧的锁链,约翰尼在黑夜中骑乘着闪耀地狱之火的摩托车横行街头,替恶魔追捕那些溢出地下世界的穷凶极恶之徒。
痛苦万分的约翰尼虽然被迫为恶魔执行任务,并远离一生挚爱--已经成为新闻记者的洛克希安妮,但胆气十足的他毅然决定直面自己的悲剧命运,让地狱的诅咒成为力量之源,向那些早该下地狱的混蛋索命,保护无辜的平民!猎捕恶鬼的新一代赏金骑士由此诞生,他将用自己的生命誓死执行非法正义……
阿郎的故事
剧情介绍:
影片故事比较简单,却充满了浪漫的悲剧色彩,极富戏剧张力。剧情讲述富家女波波不顾家庭反对,嫁给了摩托车手阿郎。后发现阿郎沉迷于赛车根本无暇顾及她,在她临产时,阿郎却因非法赛车撞死警察而入狱。波波母亲串通医生假称婴儿已死,把她骗去美国。阿郎出狱后为以前的行为深为后悔,于是从孤儿院找回儿子波仔,二人相依为命。10年后,已有未婚夫的波波回港做生意,始知儿子已长成一个少年赛车健将,她欲征得阿郎同意带儿子赴美。内心仍然爱着波波的阿郎为争取和波波复婚的诚意,不顾年纪和身体状况参加车赛,却在即将胜利之际因旧病复发而车祸身亡……扮演阿郎的周润发在本片中的演技十分老练,细腻地演出了对儿子的一腔父爱,以及渴望与妻子复婚的美好愿望,获第九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摩托日记
剧情介绍:
这是一个有关于年轻时的格瓦拉的真实的故事,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
1952年1月,年轻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从阿根廷开始了他们漫游拉丁美洲的旅程。那个时候的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只有23岁,还是一个主攻麻风学的医学院学生。而艾伯特(罗德里格·德拉·塞纳)是一个只有29岁的生物化学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兴趣使他们驾着诺顿500开始了八个月的旅程。
尽管一路上经历了不少的颠簸与艰苦,但他们仍继续前行,体验着旅途中的欢乐与艰辛,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救火做消防员。这段旅程最开始也许还只是新奇的冒险,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他们旅行的基调也就完全改变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异的事物不断地转变着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而在亚马逊河深处的麻风病人隔离区的所见又使他们质疑所谓的被经济定义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对格瓦拉日后的转变有着一定的影响,也直接激发了他日后成为一位叱咤一时的革命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