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工作是怎样一种经历?

地质勘探工作是怎样一种经历?,第1张

地质勘探工作[蛋糕],可以说是上天[浮云]、入地[刀]、下海[得意]、探极[尬笑]的综合反映。传统理解就是罗盘[草泥马]、锤子 、放大镜 。

现在地质勘探工作是综合 科技 知识[来看我]、身体素质[加油]、奉献精神[作揖]于一体的创造性[中国赞]、 探索 性[委屈]、科学性[吐彩虹]、实践性[666]的工作。

涉及的是天体[机智],地球 ,生物圈 和人类经济 社会 [给你小心心]的方方面面。只有学习和从事过这个工作,才有“天当房子 ,地当床 ”的感受。

说直了,人类发展与进步,跟地质勘探工作分不开。我佩服这个行业的人[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地质勘探工作首先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爬山涉水,脑力体力并存。

不管你在南方还是北方,都一样累成狗,南方植被发育,经常在树林草丛中穿越,草比人高很正常的,填图爬山还经常会遇到悬崖峭壁,无法攀爬,导致早上出发,夜里天黑回不了项目部。

不管你白天爬山有多累,晚上你回来需要整理当天的资料,画图,转图,研究地质现象,分析下一步工作方向,项目组一起讨论。第二天还的继续爬山。

现在一般做矿区,面积小,稍微好一点,因为工程多一些,填图少一些,编录相对舒服。

一年到底,忙完这个项目换个项目继续忙,野外忙完回去有一堆资料,图件,报告等你完成。为了赶时间报告,可能得每天加班到凌晨。

还的想办法写几篇论文,职称一定要有论文这块。

现在做项目,不光要会写设计,完成野外工作,报告编制,图件绘制,还要会ppt做汇报,各种数据分析统计,各种三角函数计算,还要懂财务预算,……还要懂得如何与县乡村,老百姓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本人地质工作十几年,工作过的地方也多,江西的山爬过忒多,也爬过大兴安岭,新疆隔壁……

下面上一些图分享一下这你些年爬过的山,

江西的山,很难通行

南风面的芦苇

江西槽探工程

内蒙大兴安岭10月,下雪了,在帐篷里面特冷

内蒙的钻孔编录,好像一年搞了1万多米钻

新疆阿勒泰

新疆拌面

新疆可可托海买的矿物标本

新疆还能骑马爬山

地质工作辛苦,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大部分时间和同事一起在山上住帐篷,吃馒头方便面,至于待遇,富不了饿不死,反正这辛苦与收入还真不匹配。

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性强、保护和改造自然生态、造福人类的责任重大的工作。所以没有专业技术知识者是不可能从事这项工作的。然而从事地质勘探工作者的经历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工作压力大。工作质量、技术标准高,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的虚伪,要做到地质勘探结果准确率达100%,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工作艰辛。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常年钻山沟,工作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工地职工之家"。工作人员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披荆斩棘,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搏击在风雨中,经常是白天与太阳同行,晚上与月亮同行,把太阳和月亮当作轮转的岁月,做好每项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是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是工作危险性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工作,就有着不同的危险及安全风险程度。随时都面临着千姿百态的地质情况,工作中困难和危险性大。但是他们不可退却的是爱与责任,大家都有着 历史 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把青春献给了地质勘探事业,甚至有的工作者在地质勘探第一线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然而活着的同志在一如既往地继续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勇于担当,高度负责,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忘我拼搏,忠诚奉献,安全优质地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就是地质勘探工作者具有的崇高精神境界。

总而言之,为了改造自然生态、为了造福人类,地质勘探工作者经历千难万险,根植于国土,热爱国土,为保护国土资源、利用国土资源,创造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优美环境不遗余力。

时代不同了,相比较以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交通的改善,以前那种人背肩抗的时代过去了。再次,仪器先进了。第三,勘探技术进步了。

地质勘探是非常辛苦的一种职业,,现在每个单位的竞争压力都非常大,而且很多工程到款率非常低,内卷严重!

几个关键词概括,奉献、孤单、和家庭相处时间少。这都是事实,也是普通认识中艰辛的一面,同时,正因为这些特点也有很多地质勘探职业带来的优点,避免了纷繁的人际交往,因为常年的野外工作因而身体素质一般比较好,视野开阔见识了大自然瑰丽的一面!这里面最难接受的其实是家庭,毕竟在家时间太少。一年如果有项目南方基本10个月野外工作,北方6个月左右 ,没项目当然收入也会下降,很悖论的一件事儿。

向地质勘探工作者致敬!他们的目标是为国家为人民找到地下宝藏,为建设现代化的祖国提供物质基础。荒山野岒就是他们的战场。要找到矿藏,常用的手段有物探、化探、地质等多种,并且相互配合。在人迹罕到的地方跋山涉水,辛苦异常。在森林中穿越,在大漠中驰骋。赤脚淌过小河,秃手爬上高山。和野兽毒虫斗,和口渴疲劳斗。艰苦奋斗在咱们地质人中个个都具备,越是困难越向前,这就是地质人的作风。当为祖国找到矿产资源了,为祖国作贡献了,哪个高兴劲不用提了,一切辛苦疲劳都是咱们地质人应该付出的。祖国的物产丰富,地下宝藏尤多,为了找到更多的地下宝藏,咱们的地质人永远战斗在荒山野岒中。咱们在这里道一声:地质人你们辛苦了,你们的奉献精神是咱们的榜样,咱们永远向你们学习。

地质勘探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没有坚强的毅力很难从事这份工作。有一年在攀枝花周边工作,连续一个星期无法冼澡,终于有一天去公共澡堂洗澡,别人看到我裸体脱衣时,别人问我是不是挖煤的。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1在沼泽里坐在蚊子群里吃午饭,戴着隔蚊网吃。

2有一次勘探完毕,准备回营地,为了偷懒就把装了样品的背包先放在终点,准备走回停放全地形越野车的地方,再开到终点取背包。我的金背大砍刀,制式防熊喷雾,大铃铛全在背包里,那时我自己还没有专业地质背心,所有东西只能放背包。

那天工作的区域是部分被伐木公司砍伐过,还有土路,所以一直以来我就有此处安全的错觉。结果,当我和同伴聊着天沿着土路走下坡时,一头黑熊从路边草丛跑到了我们面前百米远的土路上,一片开阔,我这边在坡上,它在坡下,黑熊大概1米长,那个时候我倒是没有吓呆,只觉得整个人非常精神,头脑就跟电脑一样不停的扫描周围环境,看是否有母熊在附近,在野外最怕就是人走到了母熊和幼熊之间。那1米长的熊第一反应是小熊,可能是幼熊。同伴当时吓到了,把水果刀摸了出来,没错,用来削水果的户外小刀,我提醒他莫非这是幼熊。当时只觉得周围树丛里说不定就有母熊在盯着。我俩都站到不动。那熊冲到路上是背对我们的,没发现我们,听到我们说话就边跑边回头望,扫了几眼又跑向了前方的树丛。我俩慢慢后退到背包出,拿着喷雾,又才缓缓走完土路。后来才知道1米长算小熊不是幼熊,已经成年了。过了几星期,在离第一次看熊的地方400米远处,又见了次大熊,那时我在车上,看到头天走过的路的尽头有团黑影,正想头天还没有,结果那黑影就动了,是头大熊,不过那时好在我已养成喷雾不离手的习惯,人又开起车。

很苦很累,但也很自豪!地质勘探使用的是高 科技 ,但工作环境却不是边运苦偏的荒郊野外,长年和家人分离,每天工作超负荷时长,没有周日和假期,做为石油堪探人,一年有半天的假日,过春节看春晚,上午上班,下午放假看春晚!

三大崩石:《国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据推测,岐山,就是现如今的翠华山,在翠华山,崩石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地质遗址,破碎的岩块形成了高大的崩塌石峰林立。玄关处崩石、含金石和穹石并称为三大崩石,它们沉寂于大山之中,默默无闻,却不容忽视。

六大奇洞:在翠华山,崩塌的巨石形态各异,有的气势磅礴,斧劈刀削,有的滚石起伏,宛如海洋,还有的互相堆砌,相互支撑,形成洞穴和狭缝。像这样的洞穴和狭缝,翠华山中有60余处,其中最为出名的有6处,即风洞、冰洞、夏之春、吻之峡、怡情谷、悠悠谷,被并称为六大奇洞,它们各具特色,神秘莫测,吸引着前来爬山的人去一探究竟。

九大奇石:在翠华山,由山崩形成的各种造型奇石景观,虽不及崩石宏伟,不及奇洞神秘,但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却能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空中花园、巨剑起航、玉兔醉卧、通灵玉玺、鱼拜太乙、母子情深、夫妻对拜、巨蚌含珠与剑石,各个浑然天成,惟妙惟俏,给人无尽联想。

堰塞湖:在翠华山,山崩不仅促成了各种山体,还为大山带来了湖泊。因崩塌物堵塞,太乙河在翠华山上形成了堰塞湖,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天池”。堰塞湖的存在,展示了翠华山阴柔至美的一面,给山崩地裂的自然残酷,敷上了涣涣深流、涓涓细意、粼粼波光。这是一场大自然对秦岭的告白,与浪漫撞了个满怀,翠华山的山崩规模之大,地质现象之复杂,历史之悠久,保存之完整,景观之奇特,国内少有。

作为地质学专业出身的我,和朋友、家人在外旅游的时候,尤其是当遇到自然山水时,肯定难逃身边人的这经典三问:

1这个是什么山/石头呀?

2这个山/石头是怎么形成的呀?

3这个山/石头什么时候形成的呀?

先说说第三问吧,也就是山/石头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1669年意大利学者斯丹诺(Nicolaus Steno)提出了地层层序律,即地层形成于原始水平的环境下,所以天然地存在一个地层上新下老的顺序。通俗地讲就是假设有一个原始的斜坡,那在斜坡之上是形成不了地层的,因为表面是斜的,对物质的沉积就不稳定,所以沉积表面一般来说是一个近似水平面,那么上面的地层新,下面的地层老就很好理解了。而对于被后期地质运动改造了的地层,我们就需要判断地层与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新老,而最基础的就是相互交切的地层总是切割者年代新,被切割者年代老。

用上面这幅图来简单说明一下就是从Q-P-O-N-M地层越来越新,G-H-I之间虽然由于构造运动而倾斜,但是也可以看出I最年轻,G相对最老。我们还发现G-H-I都被Q地层切过了去了,那么肯定是Q地层比G-H-I都要年轻。再注意一下K地层,K地层在L地层中间,我们可以发现L地层间是有倾斜45度的白色纹路的,而K地层显然是不遵循L地层的纹路走向的,所以K切过了L,K比L年轻,但是K又突然中止于A层的底面,显然是被A层所截断,所以K又比A老。那么J呢?篇幅有限,大家可以先自己思考。

上述的方法只能是判断相对新老关系,那么我们说的500万年,5000年,5亿年这样的绝对年龄呢? 事实上在科学技术还没发展出那么多先进设备的时候,地质学家长期都使用的是这种对比法,获取的通常也都是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而对比的内容通常不是地层,而是古生物!因为一种特定地层岩性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消失,但生物的发展在一段相对的时间内是稳定的。好比我们人类,人类不可能之前就存在过,然后灭亡,而后再出现。一个物种一但灭亡了,就是灭亡了,所以一个物种往往能标定一个特定时间段。

就像上面图中,当我在不同的地层当中找到三叶虫时,那我就能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年代,而一个地层当中很可能会存在多种不同的古生物,那么当古生物以一种组合的形式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更加精确地确定他们的年代了。

此外,各个地方在沉积岩形成之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和地质演化不同会导致某些地方的某些地层的缺失,即有些生物组合在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又没有。如下图所示

这样,我们就要在多个地方调查和提取古生物的组合样式,综合多地层的对比,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个综合柱状图来了,柱状图代表一个地区古生物演化的谱系。当然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演化谱系,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又有很多不同。比如云南从一开始的小尾巴虾,到后来的大尾巴虾,再到大钳子黑白纹理虾,而福建却只找到大尾巴虾,之后就变成了斑点头虾。所以地层的对比更需要跨地区,跨大洲之间的对比,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果,也就建立一个世界统一古生物演化谱系。

慢慢地随着技术的发展,就有了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岩石的绝对年龄也可以做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随时间衰变的原理,来计算衰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这个只有岩浆岩和深熔的变质岩才可以做。

即使是如此沉积岩的绝对年代我们也可以做,不难理解,如果岩浆岩和沉积岩相伴生的话,我们只要按上述方法确定好了地层的新老顺序,之后对岩浆岩做绝对年代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沉积岩形成年代了。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地质人的所有成果都汇集在了这张图表当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050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