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西方音乐的请帮忙

熟悉西方音乐的请帮忙,第1张

  CLASSICAL MUSIC

  中世纪时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广为演唱的单声部歌曲集。大多用于两种礼拜仪式:一是弥撒,歌词为纪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献身事迹,这是教 堂仪式的中心;二是日课,就是修道院每天咏唱的八课圣事,主要以诗篇为主。 推荐:GREGORIAN CHANT

  巴洛克时期(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 华丽、复杂、藻饰、扭曲, 著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 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 那么巴洛克时代 (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不安和疑虑。四声部的和声,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的教会调式消逝, 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时代大事。另外, 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小节线。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触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l)(约公元1750—1820)

  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此时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

  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约为公元1820—1900)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萧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POP

  有说法是它起源于80年代中期,BPM在100拍-130拍,POP所指的是流行音乐和舞曲节奏相融合的一种舞曲形式。当前一些有别于经典曲风的舞曲,以及较难区分的舞曲多可列入POP舞曲的范畴中来。

  流行榜(pop chart)本身就是一个大的Crossover排行榜,因为那上面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不管是爵士、古典、还是摇滚,只要热门起来,就都挤上了这个榜单。而那时候的排行榜类别,还体现出黑与白的种族划分。当一位黑人歌手的唱片打入白人唱片排行榜时,即便音乐风格差不多,也被认为是“Crossover”。 Crossover在美国是跟排行榜密不可分的。而排行榜不仅是唱片业的销量指针,也是文化生态的一种体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Crossover指某些在不同类别的排行榜上登榜的唱片。

  jazz

  早期爵士乐

  早期的爵士乐(1900—1917)曲目有32小节、4乐句的AABA流行歌曲式的曲调;有4乐节、两个调的拉格泰姆曲调;还有12小结的器乐布鲁斯曲调。拉格泰姆乐曲的和声节奏倾向于比另两种更快的速度。布鲁斯乐曲的和声节奏最慢,但它的独奏旋律线的变音转调较多,起音不一,音高变化也不少。早期歌曲曲目中也有很多以“布鲁斯”作名称,而实际上是流行歌曲或别的什么同源形式。

  早期爵士乐队的设置平均为8位乐师。在新奥尔良风格爵士乐队的固定形式上增加了两件乐器。有时添一支短号和一件节奏乐器,有时加一把小提琴为领奏。在演奏过程中,乐队的每个成员,不仅仅是独奏者,都要做即兴演奏。彼此之间自发的互相谦让与合作,只受和弦进行结构的限制,这种新的声音在20世纪初期任何听众以下就能辨认的出,它就是“爵士乐”。

  自由爵士

  自由爵士产生于60年代,这种全新的音乐刚一出现,就深受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乐迷的喜爱。

  自由爵士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的发挥。自由爵士具有全新的节奏概念,节拍、对称性被统统打乱,同时,它也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谐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融合到了一起,采用了印度的西塔尔琴、塔布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警笛和大量的电子设备及打击乐器,因此,有些自由爵士乐队看上去就象一支非爵士的先锋派乐队。

  摇摆乐

  二十年代末,美国出现大萧条,爵士乐也随之流行于一些秘密酒店、酒吧、妓院等场所,致使出现了一些更适合跳舞的爵士乐队——摇摆乐大乐队。最早出现的摇摆乐队是Fletcher Henderson(费莱切·汉德森)的大乐队,但使摇摆乐真正确立乐坛的要算是1935年Benny Goodman(本尼·古德曼)大乐队的成功,直到1946年大乐队时代结束为止,摇摆乐一直是流行乐坛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摇摆乐不同于早期的爵士乐,在演奏过程中不太注重合奏,反而更加强调独奏。个人的即兴主要以旋律为基础,与以前的演奏相比,这更具有冒险性。

  这时期许多爵士艺术家经常与一些欧洲经典乐艺术家一起交流、探讨、相互借鉴,所以在摇摆乐中你也可以听到贝多芬、勃拉姆斯的回响。

  摇摆乐继承了早期爵士乐的一些传统,同时也开辟了个人表演的新领域,许多大乐队的乐手后来都成为爵士巨星。

  Cool爵士

  1950年,Miles Davis九人小组推出的专辑《The Birth of The Cool》,标志着Cool爵士的产

  生。

  Cool爵士选用的音调是轻柔的、淡雅的,音质柔和干爽。独奏中,带给你一种柔和舒缓、克制的感觉。其重奏部分微妙深奥,有时让你联想起欧州经典室内乐。Cool爵士虽然也揉进了Bop的音调、旋律与和声的优势,但是比Bop的即兴演奏更舒缓平滑,音色更加和谐,与Bop相比,Cool爵士乐经常突出体现一种松弛感,而没有Bop那么强的内在张力。

  Cool爵士鼓手也更加安静,不干扰其他音色,总而言之,Cool爵士风格是节制的,“点到为止”,这正是为什么其乐迷称之为“Cool”的原因。

  Fusion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Fusion音乐渐渐发展起来,它的最初定义实际上是一种融合了爵士乐即兴和摇滚乐节奏的音乐。然而随着流行音乐、节奏布鲁斯以及各种音乐形式在世界乐坛逐渐繁荣,Fusion音乐又将这些音乐风格加以借鉴,我们现在所熟悉的Fusion音乐,其实已经成为一种冠有爵士乐名称的混合型音乐。

  Regtime

  Regtime(拉格泰姆)爵士乐融合了欧洲古典音乐和欧洲军乐的特点而产生的。他打乱了古典音乐中严格的节拍规律,有演奏者掌握节奏的迟缓。乐曲的进行通常是起奏延缓,随即强调音节,这种风格在当时的钢琴演奏中极为常见。Regtime爵士乐在二十世纪出的十五年中非常盛行,虽然这种风格对爵士乐的形式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但是因为 它缺乏Blues的感觉和没有即兴感觉,所以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爵士乐。

  Bebop

  “Bebop”一词源出自爵士音乐家在练声或哼唱器乐旋律时发出的毫无词义的音节(或无意义的狂喊乱叫)。比波普的乐句经常在末尾以一个很有特色的“长一短”音型突然结束,而这个节奏又常被哼唱成“里波普”或“比波普”。这个词初次出现在印刷品上是作为吉列斯匹6人乐队于1945年在纽约录制的唱片曲名–《咸花生Bebop》。

  Bebop发展于摇摆时代次中音萨克斯手Lester Young和Don Byas钢琴手Art Tatum和Nat Cole, 小号手Roy Eldgridge, 巴锡伯爵的节奏乐器组,还有Charlie parker, Thelonious Monk, Dizzy Gillespie, miles Davis和Bud Powell。

  Bebop音乐通常由3至6人组成的小型爵士乐队演奏。他们不用乐谱,这一点正是他们用来对抗摇摆乐使用改编乐谱的准则。演奏的程序是先把旋律完整地演奏一次(如果是12小节的布鲁斯则演奏两次),接下来是在节奏组(一般是钢琴、低音提琴和鼓)伴奏下的几段即兴独奏叠句,再重复第一叠句的旋律结束全曲。节奏组自始至终重复着全曲的和声音型(包括变化音型),以保持乐曲的结构。

  如《蓝色狂想曲》、《蓝色的探戈》、《蓝色的爱情》等

  GOSPEL MUSIC 福音音乐

  作为被剥夺文化的奴隶,早期非洲-美国黑人认为只有教堂才是他们能抒发和抚慰在新处境里心境的地方,并通过寓言和歌唱形式传播单纯的“转世投胎”的理论,使黑人教堂在19世纪异常繁荣。他们早期通过口耳传播非洲化的基督教圣歌,由此转化、形成了黑人精神——和谐的福音音乐。

  像汉克·威廉斯(WILLIAMS, HANK)的《破旧的十字架》(The Old Rugged Cross)、《与你亲密无间》(Just a Closer Walk with Thee)和《我看到了曙光》(I Saw the Light)。此外还有托马斯·多尔西(Thomas Dorsey)的一些作品,这些乡土音乐都曾流行一时。如果不是这些乡村音乐家运用福音音乐的要素。创作出大量成功的作品,那么也就没有福音音乐的今天。

  rock music

  摇滚乐的正式产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这个名词却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现。1951年,克利夫兰电台唱片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里德(Alan Freed)从一首节奏布鲁斯歌曲《我们要去摇,我们要去滚》(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中创造出了"摇滚乐"(Rock n' Roll)这个名词。1955年,**《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对摇滚乐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讲述的是一群学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学教师面对这群学生唱起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例16)。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55年7月,《昼夜摇滚》在波普排行榜上获得第一名,标志着摇滚时代的到来。它的演唱者比尔·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个摇滚乐偶像。从此,摇滚乐开始风靡全国。

  RAP

  说唱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黑人音乐根源中吟咏的段落中,到了70年代说唱乐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最主要的功劳要归根于当时流行的迪斯科舞厅中的DJ们,他们将黑人当时正在风行的FUNK节奏混入流行的迪斯科节奏中,并且在唱片机上反复重复同一张的唱片的内容,做自己的LOOPS,随着那些在现在广为人知和DJ们普遍应用的“打碟”法出现,说唱开始被街头黑人文化所流传,并且衍生出相当丰富的分支,诸如西海岸说唱乐(West Coast Rap)、南部说唱乐(Southern Rap)、流行说唱乐(Pop Rap)、老派说唱乐(Old Schold)、中西部说唱乐(Midwest Rap)、拉丁说唱(Latin Rap)、硬核说唱(Hardcore Rap)、黑帮说唱(Gangsta Rap)、外来说唱乐(Foreign Rap)、东海岸说唱乐(East Coast Rap)、过渡说唱乐(Crossover Rap)、喜剧说唱乐(Comedy Rap)、基督教说唱(Christian Rap)、另类说唱乐(Alternative Rap)等等,我们现在所谓的HIP-HOP正是由这些流派综合了当今流行元素而诞生的新词汇。尽管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人认为这种絮絮叨叨,满是脏话粗口,叛逆词语的音乐会很快消失,而事实上,在90年代末,随着一批新进的说唱乐手和以白人为主的说唱摇滚的风行,曾经被黑人抛弃的音乐又重新回到了流行音乐的前端,至少在新世纪的现在,这个风潮还不会消退

  RAP是美国黑人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街头文化的主要基调,是世界流行音乐中的一块“黑色巧克力”。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几支美国当红RAP歌手/团体,让歌迷了解这些人的背景资料,找到自己喜欢的RAP明星。 首先,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Rap说唱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New Age

  喜多郎——新音乐的先驱

  可以说,早在70年代便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kitaro),是New Age音乐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这种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魅力,使得kitaro从首部作品《天界》面世开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的肯定(当然很多人对于他的音乐比对他本人更为熟悉)。

  《丝绸之路》系列的推出以及佳作《敦煌》的面世,都让国内的听众备感亲切。对中国题材音乐如此情有独钟,难怪喜多郎先生一直坚持“中国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

  沉浸在喜多郎的音乐宇宙里,你就会发现自己犹如沉醉于自然万物的流动韵律,只要闭目聆听,便有意想不到的美妙天籁应运而生了。

  如果此刻你正打开音响感受喜多郎,那么你发现流淌在你周身的音乐给你带来什么变化了吗?请同样好好感受这一次——自己的深呼吸……

  雅尼——音乐也讲创新

  雅尼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之一,他成功地掀起了一阵热潮。他最擅长的事情是通过音乐与人达到共鸣,无论是通过他的音乐会还是通过电视和电台的广播,或者通过他的音乐专辑。

  强力推荐的是他的专辑《雅尼雅典卫城音乐会》,作为他的第十个个人专辑包含了他那些最经典的音乐作品(专辑包括了“桑巴林岛”,“给想象钥匙”和他那首白金热门曲“热情的反射”),管弦乐队在新版本中并不是追加的,而是作为整个音乐的整体。作为一个作曲家,Yanni从来不去遵守那些过去确立的规则,在这个专辑里也不例外,他打破了交响乐团那些传统的经验,这么做的结果是产生了丰富的节奏并且优雅的音乐。

  班得瑞——自然全接触

  班得瑞乐团是由一群年轻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源采样工程师组成的,1990年发迹瑞士。他们从开始执行音乐制作,便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带成品完成。置身在自然山野中,让班得瑞乐团拥有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也拥有最自然脱俗的音乐风格。班得瑞的音乐里,展现了他们独特的编曲手法,以清爽的配乐架构出零压力、零负担的乐曲,他们细酌每一轨声道的解析度,使音域更宽广,音场效果更具空灵感,完全让你融入到大自然中去……

  目前,其流行世界的作品有《仙境》、《寂静山庄》、《蓝色天际》以及新推出的音乐情诗《风之羽翼》等。

  神秘园——怎能不神秘

  神秘园是一支著名的新世纪音乐风格的乐队,它由挪威作曲家兼键盘手(罗尔夫·劳弗兰)和爱尔兰女小提琴手(菲奥诺拉·莎莉)组成。乐队融合了爱尔兰空灵飘渺的乐风以及挪威民族音乐及古典音乐,乐曲恬静深远,自然流畅,使人不知不觉便已融入其中。

  其首张专集《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的伤感绝对能杀死人,让人像迷失在神秘的丛林里,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这样的黑暗中,像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路边大树的阴影下,静静看路上人来人往,别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看到,因为你害怕,因为你孤独,你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只有这样,受伤的心才能感到一丝安全,这样的孤独一直在诱惑你。其中的《田园》(Nocturne)一曲是乐队的成名作,曾获1995年欧洲歌唱大赛冠军。另一曲《来自神秘园的歌》(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在组建乐队前就在挪威发表并流行。迷幻之乐配以天籁之音,整首曲子让人听完后如同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难怪身边总有人按下REPEAT键,一次又一次让这段旋律在耳边回旋。

  莎拉布莱曼——纯粹的月光女神

  莎拉布莱曼说:我只是尽我所能,发挥上帝赐予我的天赋。在美丽、冷艳的外表后面,她游走于音符之间,放任在流行与古典的边缘。她的歌声充满了个人特质,让人充满迷惑与想象,能给航行在海上的水手带来一种方向感、归依感。她的音质纯净、通透,尤其演唱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时格外惹人怜惜。

  作品首推其巅峰之作《LA LUNA》�月光女神 。这是一张以“月亮”为概念的专辑,其中收录了古今欧美知名的与月亮有关的单曲,包括流行歌曲、**配乐,甚至是古典音乐重新填词,再经过高雅精致的编曲混音,搭配上莎拉布莱曼独一无二的空前美声,该专辑绝对给你一种充满迷惑与想象的轻松飘逸感。

  恩雅——天使的声音

  恩雅,这位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崛起的爱尔兰女歌手,有着中世纪的幽静和飘逸。身为音乐奇才的她在专辑中集作曲、演唱、编曲和演奏于一身,甚至连混音与合成都一手包办。她周游于流行乐和古典传统乐之间,天籁般美妙的嗓音迷煞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听众。

  《星空彩绘》、《牧羊人之月》、《居尔特人》、《水印》、《树的回忆》,她的专辑一度成为唱片行最热销的碟片。其中,《A Day Without Rain》(雨过天晴)获得了本届Grammy最佳New Age专辑奖。

  但是这里要推荐的是她为风靡全球的影片《指环王:魔戒首部曲——护戒使者》所作的主题曲《may it be》,该曲给人置身于人间天堂的感觉,飘渺的旋律中所流露出的丝丝惆怅和影片略带忧伤的结尾配合得非常巧妙,浑然天成。难怪《魔戒》在第74届的奥斯卡奖评选上获得“最佳**配乐”的奖项。

  英格玛——中世纪魅力

  Enigma(谜)这支来自德国的乐队,是早期准许引进内地的国外音乐之一。对于Enigma来说,他们喜欢用现代电子乐来表现神秘主义的主题,使人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奇妙感觉。乐曲中的人声也非常美妙:女声亮丽动人,如夜莺一般悦耳;男声低沉隐约,令人着迷。这是一种天生的美国式的圣歌,一种通过西方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遥远的非洲部落或严肃的宗教的回声。

  1990年首张发行的Enigma大碟《神秘古国之声》(Sadness Part)中,有着中世纪教堂唱咏以及极具诱惑力的女声独白,**配乐式意境在House Beat上,构成宗教意味加神秘色彩的舞曲……

  女巫医——梦呓神曲

  可能《女巫医》本身远比它的作曲新纪元音乐全才梅德温来的更有名气。该专辑的乐器演奏,运用南美的轻松节奏,直笛、键盘及敲击乐器演出天籁之音,让人闭上眼可以想像出一幅热带雨林的奇异景色,百听不厌。梅德温说:“我的音乐使人们减轻压力并放松精神,它具备某种精神和你心灵深处的灵感,它具有震动的音调,不猛烈的节奏。我的音乐与其说是我的创造,不如说是对灵魂的洗涤。我不想让人们睡觉而是让他们进入能做任何事情的梦境;鼓励他们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力。”

  入乎内无风无浪,出乎外亦风亦浪

〔德国〕汉斯·萨克斯《玛格达列娜歌》爱情诗鉴赏

〔德国〕 汉斯·萨克斯

在碧绿的五月里,

快乐的夏季使我欣喜,

因为我心上的人儿,

那位世间最可爱的女子,

她最爱这个季节,

永远地没有变易。

啊,五月,你高贵的五月,

你把那碧绿的森林,

用无数的鲜花打扮得,

堂皇富丽而喜气盈盈,

让我那多姿绰约的情人

在里面彳亍前行!

上帝,我愿你赐给我,

在这绿色的五月里,

一种愉快而健康的生活,

还有那温柔而美丽的女子

你为我选中的女子,

让她给我爱情的宠赐!

因此,你碧绿的五月,

我只是想念那位女子,

那位使我的心儿欢喜,

使我发出无数叹息的女子,

只要我仍旧活在人世,

我的心总不会把她背弃!

啊,我最高贵的宝贝,

请你保持名誉和忠实,

不要因坏人搬弄是非而让你和我背离,

不要在你的心里

给他们的谎言留下位置。

爱人啊,愿上帝保佑!

你能彻底看透我的心肠,

我的心正感到爱情的烦恼,

为了你受着重伤!

只要你给它一句话的安慰,

我的心就会恢复健康。

只要我成为你的爱人,

我将永远的心喜不止,

我将忠实的伺候着你,

别怕我有什么三心二意!

从上帝和你那里,

我只要求荣誉和幸福的赏赐。

不论是白银,是黄金,

都不是我所恋慕的东西,

我只恋慕着你,心上人,

只要我依旧活在人世,

我要发誓向你保证

我的全部爱情、名誉和忠实。

啊,不要离弃我,

在爱情的开端!

我得靠着希望度日,

在我的毕生之间!

我要用诗歌祝福你

千千万万的晚安!

(钱春绮 译)

萨克斯,全名汉斯·萨克斯,德国诗人。

1494年11月5日生于纽伦堡,1576年1月19日卒于同地。他是纽伦堡的鞋匠,德国十六世纪的民众诗人,而且是著名的工匠歌手。他的创作很丰富,一共留下4275首工匠歌手的歌,还有二百多个剧本以及很多的笑话和格言诗等。以诙谐、生动的教训,写实主义的社会描写为其作品的特点。

青年时代的歌德曾对他作很高的评价。

这首诗抒发了对心爱的女子爱恋之情。诗一开头,写五月的季节使诗人欣喜,并称之为“快乐的夏季”,但是为什么欣喜呢 原来他所眷恋的情人喜欢五月。自己的情人喜欢五月自己也因此喜欢五月,可见,他已经爱得很深,甚至把爱人的所爱也为自己所爱了。这一开头,便向读者展示了他对她的深深爱恋。

接下来,诗人把女子和五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写。既然那女子“最爱这个季节”,那么,她在这个季节里必定是容光焕发,分外动人。所以,诗人写了在“高贵的五月”,碧绿的森林里开满了鲜花,让人感到富丽堂皇、喜气盈盈。在这个优美的环境中,他所衷情的情人姗姗而行,更显得丰姿绰约。在这里,人与环境之美又产生出了令读者心动的和谐之美。面对此情此景,诗人难以抑制自己奔涌的情感,发出了请求上帝赐予他这一切的企盼和呼唤。

在把女子和五月连结在一起来写之后,诗人终于忍不住自己的真情,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碧绿的五月,我只是想念那位女子”,可见,他爱五月的季节是一种移情,是那爱五月的女子才使他产生刻骨铭心的爱。

像诗的结尾表明的,他还仅仅处在“爱情的开端”,还不到牢固地占有爱情的时候,还生怕失去这刚刚开始的爱情,因此,他的情绪是爱和忧相交织着的,这种情绪的抒发占了全诗的后半部分,诗中写道,那令他思念的女子,使他“心儿欢喜”,又使他“发出无数叹息”。

在诗的后半部分里,诗人一方面写了他对女子的深情,一方面又写了对那女子的希望。为表白自己对女子的深情,他发誓只要活在世上,“我的心就不会把她背弃”,“别怕我有什么三心二意”,还假设他如果成为她的爱人,将永远欢欣不止,将忠实的伺侯她,而且面对黄金、白银毫不动心,只是恋慕着自己的心上人。同时他也希望心爱的女子“保持名誉和忠实”,不要因别人的谎言和搬弄而使他们产生隔阂;他还希望所爱的人能理解他的被爱情煎熬的心情,那怕“给它一句话的安慰”。

这首诗由五月的夏季写起,引出诗人心爱的女子,再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一步步地走进了诗人的感情世界,从而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

  萨克斯说服美国总统

  1933年1月,希特勒当上了德国总理,他便开始疯狂地推行法西斯主义。对外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并着手研制核武器;对内残酷迫害人民,特别是犹太人,一大批犹太人科学家不得已流亡到美国。在这些科学家中,有一个曾在德国从事核研究的利奥·西拉德博士。1939年2月,他与同事们商量:为了防止核裂变情报泄露给德国,科学家们必须对所有情报严格保密。同时,他鼓励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核裂变能产生极大的能量,如果应用核研究的最新成果,摧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就有可能制造出来。据悉:纳粹德国正千方百计地加紧研制原子弹,因此美国也必须尽快着手研制。

  然而,科学家们的这个信通过谁传给美国总统,并能说服他接受这个建议呢?经大家研究.决定推选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萨克斯。因为他是罗斯福总统的密友,人们寄希望于他。

  这年10月,萨克斯来到白宫,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信,并向他读了科学家们的备忘录。谁知,总统听不懂那些艰深生涩的科学论述,对科学家们的建议,他反应十分冷淡。萨克斯口若悬河,想说服总统,但总统丝毫不为之所动。总统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就做此事,看来还为时过早。”

  这个回答,使萨克斯大失所望。他不得不十分沮丧地告别总统。总统为了表示对朋友的歉意,邀请他第二天再来共进早餐。

  萨克斯喜出望外,他感到面前又出现了生机。怎样才能三言两语使总统大彻大悟、顿开茅塞呢?他一夜未眠,苦思冥想。

  第二天早晨7点,他胸有成竹地坐在总统面前。想不到他还未开口,罗斯福就以攻为守地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

  “是的,一句也不谈。我只想讲一点历史。”萨克斯说道:“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法国的战舰砍断桅杆,撤去风帆,装上蒸气机;把木板换上钢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海军的战斗力。可是这位伟大的科西嘉人以为这简直是笑话,船没有帆能航行吗?木板换成钢板能不下沉吗?拿破仑眉头一皱,把富尔顿轰了出去。总统先生,如果当时拿破仑稍稍多动一动脑筋,郑重考虑一下富尔顿的建议,那结果将是什么样子呢?19世纪的历史是不是就得重写?!”说完,萨克斯用深沉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了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满满地斟了一杯,递给萨克斯,说:“你胜利了!”

  于是,有了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有的,《回家》是由谢亨作曲,邬郁康作词,动力火车演唱。

歌词如下:

霓虹天亮,酒精开始喧哗

你的发梢,染上了夜的昏黄

擦也擦不掉,像那天受的伤

用遗忘的口红,掩盖难忘的过往

像当初来到这里的模样,你离开的手依然冰凉

游荡游荡不再游荡,城市不像你梦的那样

游荡游荡不再游荡,家是眼泪落下的地方

太阳天亮雨声开始喧哗,你的嘴角扬起了静静的笑

擦也擦不掉,像初恋的情伤

用年少的轻狂,碰撞责备的眼光

像当初离开家乡的模样,你回家的泪依然荡漾

游荡游荡不再游荡,城市不像你梦的那样

游荡游荡不再游荡,家是眼泪落下的地方

身在何方,心才能够安放

城市慢慢将她遗忘,游荡游荡不再游荡

城市不像你梦的那样,游荡游荡不再游荡

家是眼泪落下的地方,游荡游荡不再游荡

城市不像你梦的那样,游荡游荡不再游荡

城市慢慢将她遗忘,游荡游荡不再游荡

城市不像你梦的那样,游荡游荡不再游荡

家是眼泪落下的地方,游荡游荡不再游荡

城市不像你梦的那样,游荡游荡不再游荡

扩展资料:

歌曲《回家》收录在动力火车的专辑《忠孝东路走九遍》中,由上华国际唱片公司发行于2001年1月1日。

《回家》其它版本:

范圣琦版《回家》是没有歌词的纯音乐,由范圣琦演奏的一首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浪漫萨克斯-流行名曲》中,发行于2017年1月1日。

萨克斯有金属独特的磁性,这种音色,很吸引女性。根据萨克斯的音色特点介绍可知女人喜欢萨克斯的金属独特的磁性音色。细腻委婉,清新悠扬,节奏流畅,音色优美、饱满圆润,低音深沉而平静,高音清澈而透明,富有感情,极富艺术感染力。浪漫旋律,随风而至,温柔情怀,感人至深。优美的旋律回荡在耳畔,给人以如痴如醉的美的享受。

萨克斯最火的曲子是《身体和灵魂》。

任何萨克斯管吹奏者的终极歌谣。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32bar aaba形式,完美地放置在萨克斯管上,为无限变化提供了空间。实际上,爵士乐中的每一个男高音歌唱家都录制了一个版本,coleman hawkins的版本被许多人称为现代萨克斯演奏的开始。

萨克斯是情调音乐中最重要的角色,人们最钟情于它那感性浪漫的美妙音色,这一种感性的声音,它深沉而平静,轻柔而自然,完美地表现了自由的个性和变幻旋转的音律,是一种十分戏剧化和情绪化的管乐器。

萨克斯的特点:

萨克斯由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波姆体系音键系统,除降B调高音萨克管外,都弯成烟斗形。

萨克斯是一种非常有表现力的乐器,他可以容易的控制音量的大小,完全能够发出大提琴,单簧管那样极其美妙的音响,并有着足以同管弦乐队中任何乐器相匹敌的巨大力量。总的说来,它的柔和优美的音色,具有弦乐器的歌唱风格。

当然萨克斯也不乏降B高音小弯管和其他的中音次中音和上低音的直管设计。不过只是外观形象的改变不会影响到萨克斯管自身的发声理念。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高音小弯管由著名萨克斯演奏家戴夫·考兹在多场表演中使用过。

萨克斯风由于自身音量较单簧管要响许多,在发展早期并不受古典音乐家欢迎,仅某些乐曲中偶有独奏片段,交响乐队编制中往往也仅有1位萨克斯手,例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中的独奏乐章;丹第(Vincent D'Indy)的歌剧《苏瓦尔》;圣桑、柏辽兹、马斯内、利奥·德里布等也曾将其用于他们的作品中。

直到20世纪初萨克斯风在美国得到真正发展之后,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古典作曲家越来越多地将其用在乐队中或专为它创作独奏乐曲。著名的有:亨德密特的歌剧《卡迪拉克》;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甚至在《Lieutenant Kijé》作品中运用了从高音到上低音的四种萨克斯管完整编织;拉威尔的《包列罗舞曲》和《古堡》;威廉姆斯(Vaughan Williams)的《第六交响曲》;伊贝尔(Jacques Ibert)的《小协奏曲》,德彪西的《狂想曲》;海托尔·维拉-罗伯斯的《幻想曲》,格拉祖诺夫的《萨克斯管协奏曲》, 巴托克的《木刻王子》,柯普兰(Aaron Copland)的钢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其他运用萨克斯风的作曲家有:米约(Darius Milhaud),杰帕西(Percy Grainger)等。

杰弗里·萨克斯

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Sachs),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高级顾问,“休克疗法”之父。他连续两年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百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并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中文名:杰弗里·萨克斯

外文名:JeffreySachs

别名:Sachs,JD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密西根州的底特律

出生日期:1954年

职业: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创立“休克疗法”

代表作品:《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

个人履历

1976年,杰弗里·萨克斯在哈佛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又分别于1978年和1980年在哈佛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0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哈佛大学教师行列,1982年升任为副教授,1983年成为正教授。

1986至1990年间,杰弗里·萨克斯任玻利维亚总统顾问,任期内他协助设计并执行了稳定计划,该计划使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率从每年的40000%降至每年的10%。

1988年,杰弗里·萨克斯也曾是玻利维亚债券回购项目的缔造者之一,那是20世纪80年代首例债务削减项目,而且此项目成功的将玻利维亚商业银行的债务削减了一半。

1988—1990年,萨克斯陆续为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政府的金融改革提供建议。1989年,萨克斯作为波兰团结工会运动的经济改革顾问,应邀准备了一项激进的经济转型方案。

1989年,杰弗里·萨克斯为波兰团结运动的经济改革作咨询,并应团结运动领袖的要求,为波兰激进经济改革准备了草案。1989年8月以后,他为波兰第一任后***政府作咨询,协助他们在1990年至1991年中在波兰引入激进经济改革。

1990年1月,杰弗里·萨克斯获得了波兰共和国优等司令十字勋章,这是由波兰共和国总统颁发的一项崇高的波兰国家级荣誉。

1990年杰弗里·萨克斯作为经济学家团队一员应邀在罗马教皇百年通谕之前参加与公正与和平委员会的协商活动。活动中他得到了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接见。

1990-1992年他在芬兰赫尔辛基为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WIDER)指导了一个有关独联体和东欧经济改革的项目。

1991年,杰弗里·萨克斯协助斯洛文尼亚政府引入新的国家货币。1991年至1993年之间,他还协助了蒙古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改革和私有化。

1992年协助爱沙尼亚政府引入新的国家货币。

1995年到2002年,萨克斯领导着哈佛大学主要的经济发展研究机构,包括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1995-1999)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1999-2000)。

1998年1月,杰弗里·萨克斯成为日本自由民主党43年来历史上第一位被邀请在该党全国大会上作政策演讲的外国人。

1999年1月,萨克斯被授予波兰共和国骑士十字功勋勋章,这是波兰共和国授予外国友人的高级国家荣誉。

1991年秋到1994年1月,萨克斯率领一队经济顾问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就一系列问题提供咨询,包括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私有化、市场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关系等。他并在莫斯科建立了一个非政府研究机构——经济分析学会。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任职于美国议会建立国际金融研究所顾问委员会。

2000年至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宏观经济与健康委员会主席。

2002年至2006年,萨克斯教授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有关千年发展目标的特别顾问,千年发展目标是国际各国达成旨在2015年之前消除极端贫穷、疾病和饥饿的一系列共识。在此期间,他主持了联合国千年计划,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规划路线图。

2002年7月,萨克斯教授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在此之前他在哈佛大学学习工作了二十多年。

图册图一图二

个人荣誉

杰弗里·萨克斯获得过多种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文理学院、哈佛研究院协会成员,以及世界计量经济学协会研究员。他是布鲁金丝经济学家小组、中国经济学家协会顾委部、以及其他许多组织的成员。他曾分别于1990年在瑞典的StGallen大学、1997年在秘鲁的Pacifico大学、1998年在香港岭南学院、2000年5月在保加利亚的Varna经济学大学和纽约的Iona大学获得荣誉学位。

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在很多地方做过著名系列讲座。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做过LionelRobbins纪念讲座,牛津大学做过约翰希克斯讲座,在TelAviv做过DavidHorowitz讲座,在雅加达做过Panglaykim讲座,在耶鲁做过Okun讲座等等。1991年9月他被授予政治经济学的FrankESeidman奖,2000年6月又在德国的基尔获得了BernhardHarms奖。

2004年4月及2005年4月,萨克斯教授连续两年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百名最有影响的人物”。在1993年,《纽约时报》的副刊TheNewYorkTimesMagazine称,萨克斯“很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时代》周刊在“50位最具潜力的青年领袖”中称他为“世界最知名的经济学家”。1997年,法国《LeNouvelObservateur》把Sachs教授列入到全球最重要的50位领袖的行列中。

主要作品

杰弗里·萨克斯已经出版了100多本学术著作,并且自己署名撰写或编写了很多书籍。

1985年,杰弗里·萨克斯和MichaelBruno合著的《世界滞涨经济学》出版。

1989年,杰弗里·萨克斯将在NBER指导了一项关于国际债务危机的大型研究项目编辑由芝加哥大学出版成了4卷的系列丛书《发展中国家债务和经济绩效》。

1991年,杰弗里·萨克斯和WarwickMckibbin合写的《全球联接:世界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相互依存与合作》以及与CarlosParedes联合撰写的《秘鲁的复苏之路》由布鲁金丝研究所出版。

1993年,杰弗里·萨克斯和FelipeLarrain合著的教科书《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出了第一版,又被译成德语、西班牙语、俄语、中文、日语和葡萄牙语。秋季他对波兰改革的论述书籍《波兰一跃变为市场经济》由MIT出版社出版。

1994年,杰弗里·萨克斯和OlivierBlanchard,KennethFroot合作编写的《东欧转轨》(上、下册)由芝加哥大学国家经济研究局出版。

1995年,杰弗里·萨克斯和BBC联合出版了《俄国与市场经济》(俄文)。

1997年,杰弗里·萨克斯和KatharinaPistor合编的JohnMOlin关键问题丛书《俄国的法治与经济改革》由西方视点出版社出版。

1996年以来,杰弗里·萨克斯每年都率领着一支经济学家的队伍筹备《全球竞争力报告》。

1997年5月,杰弗里·萨克斯和DavidBloom一起把一项大型研究项目整理成书出版《正在崛起的亚洲:亚洲发展银行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1998年,杰弗里·萨克斯还领导写了《亚洲竞争力报告》。

1998年和2000年杰弗里·萨克斯和世界经济论坛一同写了《非洲竞争力报告》。

2005年杰弗里·萨克斯出版了《贫困的终结》(TheEndofPoverty),该书影响了美国人约翰在2007年10月创建了Freerice这样一个非盈利的网站,让人们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向全球贫困地区捐赠大米。

2008年AllenLane出版杰弗里·萨克斯的《共同财富:拥挤地球的经济学》(CommonWealth:EconomicsforaCrowdedPlanet)。这本书中展示了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六大趋势:经济逐渐趋同、人口收入皆长、亚洲经济崛起、城市持续扩张,环境挑战加剧、贫困陷阱桎梏。

主要贡献

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Sachs)引入经济领域。休克疗法的最早提出,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所为。玻利维亚是南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由于长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政府经济政策不断失误,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大量积累而又得不到解决,终于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1985年玻利维亚政府的预算赤字达4859万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3,通货膨胀率高达24000%。1984年的外债为50亿美元,应付利息近10亿美元,超过了出口收入。1980~1985年期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萨克斯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概括地说,休克疗法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这种政策调控带有明显的应急性质。因为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仅需要控制过旺的社会总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刺激低迷的社会总供给的有效增长。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前者在短时间内容易实现,后者却需较长时间花大气力方能见效。由于休克疗法的调控重点放在社会总需求上,加之实施措施的力度较大,所以极易很好的效果。

“休克疗法”与渐进方式的区别不在于转轨的内容和目标,而在于改革的顺序和力度。具体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休克疗法”紧缩财政更为严厉;在经济自由化上,“休克疗法”主张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价格、外贸的自由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在私有化方面,强调迅速实现,为此不惜采取无偿分配的办法。

图册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他人评价

萨克斯的一个朋友波诺(Bono),在萨克斯畅销书《贫穷的终结》写的前言中形容萨克斯:“萨克斯是一个刺激剂”,波诺告诉记者,“他是吱吱作响的一直滚动着的车轮。”

联合国副秘书长马克·马洛克·布朗(MarkMallochBrown)描述萨克斯为“一只雄壮的猛推猛撞的公羊”。在没有尊崇的语言描述中,他说,“萨克斯是一个以强凌弱者,从已有记录上来看,他是欺凌弱小者。”

个人生活

杰弗里·萨克斯十分忙碌,他某一星期的日程安排,五天工作日中有三天的安排是通宵作战。首先,完成哥伦比亚大学一整天的教学任务后,他从纽约飞往巴西和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和巴西利亚,用两天的时间拜会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的内阁成员。从那里,他前往华盛顿参加关于疟疾议题的白宫高级会议,会后,美国总统布什夫妇设宴招待。此后,他前往旧金山,在那里,他要对谷歌的联合创办人作一个陈述报告。同一天,也就是星期五了,他飞回纽约。周末,他还要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参加一个宴会。萨克斯只有在睡觉的时候能够让生活节奏慢下来,他一天的睡眠时间从没有超过5小时。他的妻子,索尼亚·埃里克(SoniaEhrlich),一名儿科医师和拥有三个孩子的母亲,不止一次被形容为“一名快乐的单亲母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07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