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建筑之宗教建筑组群——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唐代的建筑之宗教建筑组群——理性与浪漫的交织,第1张

此时期佛寺建筑有新发展。但经过唐武宗和周世宗两次灭法和后代的毁损,除个别殿堂如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等外,没有成组群的完整寺院存留。从唐代道宣所撰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所绘带有理想化性质的佛寺图像,以及相关文献的描述,可知这一时期的佛寺建筑是在通用型即中国宫室型的基础上定型化并有所发展的。特点是:

一、主体建筑居中,有明显的纵中轴线。由三门开始,纵列几重殿阁。中间以回廊联成几进院落。

二、在主体建筑两侧,仿宫廷第宅廊院式布局,排列若干小院落,各有特殊用途,如净土院、经院、库院等。如,著名的长安章敬寺有四十八院、五台山大华严寺有十五院。各院间亦由回廊联结。主体与附属建筑的回廊常绘壁画,成为画廊。

三、塔的位置由全寺中心逐渐变为独立。大殿前则常用点缀式的左右并立不太大的常为实心的双塔,或于殿前、殿后、中轴线外置塔院。僧人墓塔常于寺外别立塔林。这些都与当时佛教界渐趋教理经义的研究而不重视拜塔与绕塔经行有关。

四、此外石窟寺窟檐大量出现,且由石质仿木转向真正的木结构。供大佛的穹窿顶,以及覆斗式顶,背屏式安置等大量出现,这些都表现了中国石窟更加民族化的过程。

五、唐代寺院俗讲、说因缘带有民俗文化娱乐性质,佛寺中并出现戏场,更加具有公共文化性质。

六、寺院经济大发展,生活区扩展,不但有供僧徒生活的僧舍、斋堂、库、厨等,有的大型佛寺还有磨坊、菜园。许多佛寺出租房屋供俗人居住,带有客馆性质。

唐长安大兴善寺复原鸟瞰图

唐代壁画中的五台山佛光寺院落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大量唐代佛教寺院壁画多是反映西方极乐净土辉煌、欢快的景象。这些壁画虽然只表现了佛寺中主要部分的,但已显示出大唐佛寺的组群布置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整体形象宏大开朗,单体形式多姿多彩,用色丰富但不俗艳。当它们呈现在你眼前时,仿佛你的精神也随之升腾,同众飞天一道融进色彩的漩涡,直上极乐世界,沐浴在佛光之下。这种格调欢乐而华丽的佛寺,无处不洋溢着唐人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肯定和健康向上的精神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院落盛唐第48窟南壁弥勒经变

敦煌第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敦煌第7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敦煌第27窟观无量寿经变非常遗憾的是,壁画中瑰丽的唐代寺院在华夏大地上没有任何遗存。日本现存的平等院凤凰堂,建于05年,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画中唐佛寺之韵味。凤凰堂设计构思仿造极乐世界的净土,形式和色彩力求辉煌欢快。其平面摹似凤凰飞翔之状因之得名。正殿为凤身,左右廊为风翅,后廊是凤尾,平面富于变化和动感。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两翼檐下加装饰性平坐,转角部分升高作攒尖顶。正殿屋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铜凤,门上和檐下缀各种铜饰,殿内有精美的绘画和雕刻,还用金箔、珠玉、金属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段作装饰。当时贵族向往佛教中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而这种华丽的唐式佛寺建筑得到了发展

净土宗佛寺实物——日本平等院凤凰堂凤凰堂虽然精制有余,但似乎缺少些正宗唐代建筑的豪劲感。可喜的是,几年前我国和日本在香港合作兴建了一座仿唐佛寺志莲净苑,其设计取自莫高窟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的佛寺格局——疏朗大气,俊美平和的唐式寺院在000多年后终于重现神州!

仿唐佛寺——香港志莲净苑

志莲净苑天王殿

唐长安大兴善寺复原细部

殿堂

唐建筑单体内质外美,非常强调整体的和谐与真实,造型浑厚质朴,多采用凹曲屋面,屋角起翘十分柔和大度,重视本色美,气度恢宏从容,内部空间组合变化适度,可以雄浑壮丽四字来概括,具有可贵的独创精神,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高峰!

西安青龙寺空海纪念堂

青龙寺空海纪念堂立面图此时期建筑歇山顶延续了南北朝的两段式形制,但曲线变得更加柔和,同时又不乏力量感青龙寺空海纪念堂剖面图侧立面饱满、稳重,层次丰富;斜撑和人字拱尽显结构之美

唐画仙山楼阁图中的楼阁建筑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为五铺作双抄单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代作风明显。此殿体量虽小,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好似一名昂首挺立的战士,蓄势待发,充满自信与力量!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时期,佛光寺寺名屡见于各种传记,按五代时记载,寺内曾有三层七间高九丈五尺的弥勒大阁,依地势推测,阁可能建于现在的第二层平台上,为全寺主体,当时与东大殿并存,极为兴盛。从寺内遗迹看,宋、金、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修建。现存寺内的唐代木构、泥塑、壁画、墨迹,寺内外的魏唐墓塔、石雕交相辉映,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瑰宝。东大殿是该寺的主殿,位于最上一层院落,在所有建筑中位置最高,大有俯瞰全寺,压倒一切的气派。

佛光寺东大殿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正殿外表朴素,柱、额、斗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涂刷,未施彩绘。佛殿正面中五间装板门,两尽间则装直棂窗。大殿出檐深远,殿顶用板瓦铺设,脊瓦条垒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制。檐柱头微侧向内,角柱增高,因而侧脚和生起都很显著。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分为内外两槽。外槽檐柱与内柱当中,深一间,好象一圈回廊;内槽深两间广五间的面积内别无立柱,内槽大梁,是前内柱间的联络材。殿的梁架,分为明和草两大类,明在天花板以下,草不用斧斤加工,在天花板以上。天花板都作极小的方格,与日本天平时代的遗构相同,这也是大殿为唐建的例证。平梁上面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两叉手相交的顶点与令拱相交,令拱承托替木与脊搏,是唐时期建筑固有之规定。柱头卷杀作覆盆样,前檐诸柱的基础上均有覆盆,以宝装莲花为装饰,每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总之,东大殿的表现了结构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具有我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它虽然比南禅寺正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奈良唐招提寺

奈良唐招提寺是著名的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后,759年圣武天皇为其敕建。现存金堂是鉴真去世后弟子如宝建立的,它气势雄伟,仍保存盛唐风貌,即日本天平时代的建筑特点,和稍晚的中国佛光寺大殿非常相似:同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只是其占去一间做前廊,故室内空间显得局促;此外,其屋顶为近代改建,比原有的唐式屋顶陡峻;它的斗拱结构、墙壁处理及其它也与佛光寺东大殿有所不同。

唐招提寺金堂

963年为纪念鉴真大师圆寂200周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扬州大明寺仿照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建造了鉴真纪念堂。纪念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梭形立柱,柱头施斗拱,单檐庑殿顶,正脊两端饰以鸱尾。堂内有方井仿唐彩绘天花,正中供鉴真大师像。

鉴真纪念堂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风格。

开元寺钟楼

五龙庙正殿为唐大和五年建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架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

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虽然瓦件和墙壁为后世改造,并缺乏修缮,但毅然无法掩盖大唐建筑的风骨。

五龙庙正殿

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面积65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坡度平缓,柱子卷刹明显,柱头不施普柏枋,仅用栏额。柱头斗拱奇大,补间铺作无华拱,只有柱头枋,上面刻影拱。梁架由驼峰及斜柱构成。933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察文庙大成殿后认为此殿为唐末至五代的遗物,并说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

山西平顺的大云院建于后晋天福三年,原名仙岩院,宋改今名。院内的大佛殿系初建时遗构。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歇山顶,配琉璃鸱吻。

大云院大佛殿

山西平遥镇国寺建于北汉天会七年,系皇家敕建。布局严谨,其万佛殿为五代遗物。万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施六椽伏两层,上设四椽伏和平梁,四椽伏对后乳伏,通檐用三柱,柱头斗拱与明次问补间斗拱为五铺作双抄,转角斗拱出斜拱斜昂,圆柱方额,出檐深远,斗拱总高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二,形制古朴,手法规整

万佛殿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000多年来岿然如故

镇国寺万佛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建于北宋乾德二年,为寺内仅存宋代遗构。958年文物普查发现,一度定为南宋建筑,其后几经考察,确认其风格型制颇具隋唐遗风,建造年代不会晚于五代末北宋初。这与宋代三山志等史书记载,吴越国占福州时郡守于钱氏十八年拆除五代闽国宫殿等建筑用于修建华林寺等佛庙相吻合。故笔者认为此殿建造年代虽为宋,但更能反映五代建筑的特征。

华林寺大殿

大殿坐北朝南,高28米,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殿的前部设了一个敞廊,平面略呈方形,单檐歇山顶,八架椽屋前后乳对四椽用四柱。外檐铺作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重拱造,柱头及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拱偷心造,斗底作皿板形,用材硕大。除转角铺作出跳用足材外,其余均用单材。梁、、前檐阑额均为月梁造,以粗大的原木制成,断面近圆形,额上不施普柏枋,前檐补间铺作栌斗直接坐于阑额上。

华林寺大殿立面图

大殿中的8根木柱皆为梭柱,檐柱比例肥短,柱高尚不足柱径的8倍,而且沿用更古老建筑中的柱式,中径大,底径和上径小的两头卷杀的做法。此种形式曾在南北朝盛行,隋唐之后在国内极为少见。不对称曲线形成自由流畅轮廓的云形驼峰在梁上的运用,动态盎然。昂嘴曲线砍作三段,沿曲线轮廓微刻线脚一道,活泼自然。装饰构件与浅雕团窠及彩绘的巧妙结合,线条简洁粗犷,皆具有独特风格,为国内罕见。大殿,材等级高——三间殿所用斗拱断面高度在30至34厘米不等、特殊的达37厘米,实测足材高47厘米,标准足材高45厘米;构件尺度大——前檐柱与内柱径64-675厘米,柱头栌斗68厘米见方,脊檩和月梁的直径均在50厘米左右,外檐转角铺作昂身长达8米多,云形驼峰长者近3米、高在米左右;结构灵活多变——如山面中平檩缝出际梁架,与山面中柱铺里转,处理的大胆巧妙,大量运用插拱和云朵状驼峰等。

大殿保留早期手法多拱头卷杀无瓣,皿斗的应用,梭柱卷杀,形式多样的驼峰造型等等,皆为宋代木构少见,有的可上溯至隋唐、六朝,或在相当于隋唐时代的日本早期建筑中找到先例,有的已不见于北方唐代建筑遗构中,可为国内少有。华林寺大殿系江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其建造手法在中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的大佛样、天竺样建筑有很大影响。

下篇:

唐代(618年-907年)是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代,更是一个诗的时代。闻一多先生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是诗成就了唐代的辉煌,如果没有伟大的诗人和诗作的涌现,恐怕泱泱大唐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清朝乾隆年间编校的《全唐诗》以及《补编》收录了五万五千多首作品,如此篇帙浩瀚的诗篇到现代仍然熠熠生辉,润泽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了解唐诗,大体可以从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来入手。这四个时期各有鲜明的特点和代表诗人以及反映不同时期精神的优秀作品,让我们沿着这条主线走进唐诗的世界吧!

初唐诗的意气风发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是开启初唐昂扬诗风的少年天才,他们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拓新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新而严肃的自我。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王勃的赠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窥见一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送别诗的经典之作。首联分别写送别地和朋友要赴任地的风貌,颔联说明离别的原因,颈联道出友情之深厚,哪怕山川阻隔也如同比邻,尾联叮嘱朋友不必因为离别而泪沾衣襟。作品中完全没有以往送别诗中悲伤缠绵的情绪,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成了临别时的经典赠言,一直传诵到今天。

盛唐诗的激情荡漾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诗达到了全盛的高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盛唐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这一时期出现了孟浩然、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他激情饱满,精神蓬勃,作品中也散发着这种气息。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不惜金钱设宴为李白践行。诗人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离开座位,拿出宝剑,举目四望,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动作,把一个内心苦闷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用“冰塞川”和“雪满山”写道路的艰难险阻,然后忽然想到两位在政治上开始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吕尚和伊尹,诗人从而信心大增。可是这并不能完全冲淡横在眼前的现实的阻隔,诗人再一次发问“这么多的路,我应该走向哪里呢?”这是感情在矛盾中的回旋。但是李白终究是李白,他绝不会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赤子之心终于使他走出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强音。他相信终有一天会像挂上云帆的船,长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在这首只有14句82字的七言歌行中,诗人的思绪激荡纵横,气势宏大磅礴,走过了失望-彷徨-希望-犹豫-希望的心理过程,最终唱出了向着希望迈进的坚定意志。展示了诗人经过重重矛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情调。难怪余光中先生要盛赞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中唐诗的沉郁顿挫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杜甫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败过程中的代表诗人。这一时期,作为盛唐诗歌主要特征的激情的表现受到了抑制,诗歌中豪迈自信、神采飞扬的个性逐渐开始减退。杜甫的作品从前期《望岳》的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转为后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代表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征。杜甫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弥漫着一种严肃的写实主义精神,对民众的疾苦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也有深沉的担忧。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五言律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开头赫然一个“国破”,瞬间把读者带入了惊心动魄的境地之中。山河虽然依旧,但在战火中,城已经是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荒芜一片。诗人记忆中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满眼的杂草!“国破”和“城春”的意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加上一个“深”字,这荒凉的景象更加让人心有戚戚焉。虽然现在是春天,一片鸟语花香,可是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也不禁落泪,听到鸟鸣却心惊胆战。这一联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深沉感情。战争接连三个月不断,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结束,已经好久没有收到妻子儿女的书信,家人生死未卜,这时候多么期盼能够收到一封家书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家人境况的焦虑,使诗人本来已经白了的头发更加稀疏,连发簪也插不住了!尾联从头发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更加体会到诗人忧国、思家的真实形象。这首诗情景交融、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晚唐诗的哀婉衰飒

晚唐时期诗人们更能够感受到个人在历史和命运中的无奈。他们使用精致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内心体验,创造出幽美深婉,还有些颓唐的诗境,开辟了一片新的诗歌天地。我们来欣赏一下李商隐的七言律诗《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连续用两个“难”字更加突出了别离的苦痛。颔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就像春蚕吐丝,直到丝吐完了才会甘休,就像蜡烛,到了完全燃掉才会停止。颈联猜想对方因为思念而云鬓渐疏,会因为晚上吟咏相思之词感觉月光之寒冷,更加反映出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尾联想象更加具体,思念更加深切,自然会燃起要与对方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她。作品从头到尾都渗透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其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中国已经成了千古吟诵的名句。

唐诗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更是许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学及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韩国唐诗研究专家金俊渊先生,称中国为“唐诗的国度”。通过体会唐诗之美来了解中国文学以及文化,相信大家会发现一个文雅而富有情趣的中国。

杜甫草堂

诗歌在唐朝进入一个鼎盛发展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诗人,人们在这么多诗人中,大多数独爱李白的诗。李白在诗歌上有着独到的才华,而且李白在描述诗歌的时候对场景描述的十分深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李白在写诗的时候有着浪漫情怀,可以写出不仅洒脱,而且现实的诗歌,能够勾起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够感同身受。

李白在创作诗歌的时候,使用了许多技巧,诗歌的创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当中,有着一语双关的妙处。虽然使用的是十分简单的语言,但是有着深刻的含义,可以让人们引起思考。人们在看李白的诗歌时,往往能够看懂其中的寓意,但真正能读懂的却在少数。李白是盛唐时期少见的浪漫主义诗人,并不在乎世俗,只在乎内心的追求。

人活在世上,或多或少的会被其他事物所干扰,但是从李白的诗中,人们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十分豪放的人,可以抛弃世俗的繁华,可以只做自己。李白在诗歌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就像是对内心世界的诉求,是他本人的乌托邦,是他本人的慰藉。李白在唐朝鼎盛时期,创作了许多令人发省的诗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敢于摆脱环境的束缚,是当时很多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人们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会发现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才子,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虽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背这些作品,但是人们也被这些诗人的情感所打动。李白也被人们称为诗仙,人们一听到这个称号,就能够想象到李白的身影是一个潇洒的风流才子。李白并不愿意被官场束缚,一直非常向往过逍遥自在的日子,这也让他的诗歌充满着率性豪放的魅力。

李泽厚在《盛唐之音》开篇就写下一个小标题:“边塞、江山、青春、李白”。他用四个关键词来解释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盛唐特征,似乎再恰当不过。与许多人一样,他一眼看见了唐朝气象万千的诗歌。它们像天边的霞光一样,金光万道,一泄万里,那样耀眼而辉煌。几乎遮蔽了其它艺术。云端上,站着那个手执长剑、纵情高歌的诗人李白。

人们都说,唐朝流淌着一股强烈的意气。那股意气就挥霍在李白身上。似乎整个初唐的理想、抱负,盛唐的豪情、才华,都天赋般地浇铸在他一个人身上。他只要脱口而出,便是灿烂诗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载,当唐玄宗读到李白的诗时,惊呼天下竟然有这样高蹈通脱的天才诗人。在李白上殿时,他忘了自己皇帝的身份,赶紧从龙椅上跑下来拜见自己心中的明星。可是,天下之大,盛唐之强,就是容纳不下这样一位诗人的大才,他只好靠酒来排遣,仿佛大醉才能使灵魂稍稍安静一些。但他哪里知道,酒里面藏着另一位神,于是,在酒神的激励下,这位天才诗人便被赋予伟大的浪漫精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粉丝杜甫对他的描绘。他对众生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众生欢呼。他又对着明月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然后,他与明月舞蹈,对影成三人。舞着舞着,悲从中来。然而,即使是忧愁,也是那样壮阔无比、豪迈动人。他对着众人慨叹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对于整个洪荒之宇宙高声唱道:“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如此伟大的才情,古今中外,恐再无人能比。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一部分盛唐诗,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国强盛期的时代面貌,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是一回事。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举例来说,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此类的例子尚多。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有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盛唐之音

指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16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