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的浪漫诗句

桃花的浪漫诗句,第1张

桃花的浪漫诗句

 桃花的浪漫诗句,桃花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人面桃花常常被我们当做是美女的代名词,春天到来的时候,那么桃花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了解桃花的浪漫诗句。

桃花的浪漫诗句1

 1、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2、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泛舟观桃花》

 3、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8萝枝,半摇青天月。——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4、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5、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桃花》

 6、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礕礕数片帆,去去殊未已。——贯休《上冯使君五首》

 7、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城南庄》

 9、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

 10、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吴融《桃花》

 11、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桃花》

 12、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题桃树》

 13、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14、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15、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桃花》

 16、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17、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杂曲歌辞胡渭州》

 18、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19、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20、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21、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22、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3、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24、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张祜《胡渭州》

 25、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韩偓《野钓》

 26、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李建勋《南唐近事(句)》

 27、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顾况《题柳谷泉(句)》

 28、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张元一《又嘲》

 29、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30、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31、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顾况《杂曲歌辞桃花曲》

 32、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33、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34、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35、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36、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37、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38、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39、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40、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常建《戏题湖上》

 41、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42、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43、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44、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张谓《赠赵使君美人》

 45、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46、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岑参《醉戏窦子美人》

 47、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48、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9、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5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51、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52、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53、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54、年年如燕一还家,又访幽居过水涯。风雨满城春欲暮,山中犹有碧桃花。——范协《年年》

 55、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56、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

 57、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58、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59、黄鹤楼头犹是梦,桃花溪上未全贫。——陈洪谟《初度发夏口》

 60、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李建勋《南唐近事》

桃花的浪漫诗句2

  一、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东城》

 这是诗人在郊外所看到的景色,荒芜的野店之中,有一株桃树在那里盎然屹立,嫩嫩的枝丫上还没有叶子,只是几朵几朵地簇拥着桃花,粉红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妖娆地在那里散发着幽香。田野里杨树柳树都焕发出了生机,叶子呈条状,细细的,这样的景色简直美极了。

  二、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天的桃花总是那么可爱,也是,在见惯了冬天的枯黄破败之后,难得能有这样鲜明的色彩,在大地回春,一片绿意的时候,看到野外一簇捂住的野桃花,任谁都会心生喜爱,但是诗人却有一个问题,是喜欢深红色的那一簇,还是浅一点的呢?其实这里无需纠结,无论是深红还是浅红,都是大自然的恩赐,都值得我们去观赏,去把玩。

  三、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自然界中的雨不足为奇,壮观的少,美丽的也不多,但是花雨却不同一般,尤其是大风吹过的时候,片片花瓣飘落,一层又一层的,置身于这样的场景里,不陶醉是假的,一侧是桃花雨,一侧是绿柳成荫。在着粉红与绿色相间的场景里就是最美的桃花源。

  四、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这两句写得极其哀婉,这个吴兴才人因为求取功名失败,落榜而归,就要回家,因为自身的失意,他连春风都埋怨上了,这个充满愁绪的春风,将野外田野里的桃花都吹红了,一眼望不到边,绵延千里,这是何等壮观的场景啊。虽然有哀情,但是却有乐景,诗人一不小心就为我们营造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颇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意味。

  五、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元稹《连昌宫词》

 唐人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把红杏写得生动调皮。元稹这两句诗也不赖,桃花也变得调皮起来了,不再是妖娆的样子,春风吹过,桃花纷纷飘落。“簌簌”仿佛有一种花雨落下来的声音。不但把画面给我们勾画了出来,还给我们留下来大片的想象空间。

  六、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这是这几首诗里最妖娆的一首,写出了桃花的美感,嫣然一笑,真是一个桃花美人,美美的头颅探出篱笆,仿佛在四处张望,韵味十足。更难得的是桃花似开未开,花开未半的时候是最让人回味的,也是最具韵味的一刻。诗人见到这样的景象,内心也是十分喜悦的,看花的人有情,花对人也有情,可谓两情相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国人对于桃花有着特殊的感情,桃花成了浪漫的象征,桃花也成了浪漫的诗人笔下必备的东西,愿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的我们,向前走的时候不要忘了停下脚步,抬起头看看那枝头的桃花。

桃花的浪漫诗句3

 1、诗出《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千朵万朵缤纷怒放的桃花,色彩绚丽艳红如火。用它来喻嫁给爱情的新娘是最恰当不过了,你觉得呢?

 2、诗圣杜甫诗云:“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在百花盛放的明媚春日里,江畔那一丛丛无主的浪漫唯美桃花,色彩缤纷绮丽,你喜欢深红,还是浅红呢?真是难以抉择,假若是我,我会都选,因为我是个多情的人,除了大王花,什么花都爱,何况浪漫艳丽的桃花呢?

 3、诗豪刘禹锡诗云:“红花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一位女子看见,在春天绽放的娇艳野桃花,由此联想到,丈夫的喜爱犹如转瞬即逝的桃花。而心中的忧愁就如那无限绵长的江水,连绵不断。真是有情郎难得哎!

 4、诗魔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四月百花已凋零,高山大林寺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因何?只因桃花绽放与温度息息相关,人间四月温度已高,但高山的温度却是桃花盛开的最适当温度。

 5、唐人周朴诗云:“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在渐暖的春色里,艳丽的桃花最先绽放,那明媚美丽的景色,谁能忍住不看呢?我想,无人能抵挡娇艳桃花的魅力。

 6、唐人崔护诗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今日重游此地,艳若桃李的姑娘不知去向何方,唯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含笑怒放。

 7、唐人刘希夷诗云:“洛阳儿女惜颜色,坐看落花长叹息。”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却独坐院中,看着凋零的桃李花,忧愁且长声叹息。是叹息自身易逝的容颜,还是衰败的桃李花呢?

 8、大文豪苏轼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桃花似红肉。”无限和暖的春风,来自海上,请来了春之神,将桃花染成肉红色。只有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才能造就无与伦比的美丽。

 9、宋人汪藻诗曰:“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春天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篱笆外,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我想,最美不过含苞待放。

 10、明代人唐寅诗云:“桃花坞裹桃花,桃花庵裹桃花仙。”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在桃花庵里生活,我想,我会微笑着睡,微笑着醒。

盛唐李白落花五首:春风细雨落花时,骏马骄行踏落花

农历暮春三月,是传统春季走向春深近夏的时段。此时草木青翠蓬勃,开始由花季转为青色的盛春。从农历二月开始到农历三月初,都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段。二月里有桃李梅杏盛开,三月初海棠蔷薇桐花,但是伴随花开的就是花落。盛花期也是花落期。

唐朝和先唐之前的落花审美,和后世的略微两样。后世“落花”两个字,都给人无限悲情,但是在汉朝和先唐,落花是一种值得观赏的盛花飘飞之美。因为通常花开花落指向果实的成熟。所以汉朝的横吹曲,《落梅花》享有盛名,是因为江南盛花的梅花边开边落,而天山的雪花自天而将,在这里驻守的将士,因雪花而想到梅花,思乡之中的向上的慷慨壮气。

到了唐朝,农历的二月十五叫作落花朝,就是飞花节,而到了晚春三月寒食清明左右,叫落花期。

绵延仲春到晚春的花开花落,给了人无限的春光美,对于落花之美,在早唐和盛唐时期,是带着明丽舒展的心情来欣赏的。那是唐朝的青春和人的向上共振,落花也美。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盛唐 · 李白《陌上赠美人(一作小放歌行)》

李白二十六岁,此年春天在绍兴。无论是二月的花朝还是三月的上巳清明,唐朝江南地区,总是特别热闹的。

此时李白还没有成家,对于唐朝来讲,这样的年龄似乎晚了点,但是李白自有身世的不同。

有传说李白的祖先和李唐有莫大渊源,有说是凉武昭王李暠的子孙,有说是李元吉或者李建成的子孙,总之他天资聪慧,五岁读书,十五岁就拜访当地名流,这是为将来考学做官做准备,可见其家庭还是颇富庶。但是历史上没有李白开进士的记录,18岁到24岁之间游历了四川大部分地方,学习道家,剑术,且为人侠义。

要知道唐朝进士有21岁就登榜的,李白24岁前没有离开过四川,证明什么呢?他无缘科考。有人说,是他的祖上可能是罪臣,但更大的可能,是李白少年气盛,好打抱不平,出了人命,这是他自己说的,可信度高。

那么作为皇室或者王室后裔,李白的家族也相对富庶,这也就是李白在四川过的浪漫率真的缘故。和道家的交集来源于父辈们一直有着高端的人脉,虽然于科举仕途无缘,但还是算当地上流社会。李白学道,也应该有着家庭的支持或者默许,因为这是一项在唐朝蒸蒸日上的时尚职业。李唐道教立国,道观多培养人才,还可以因此进入政界。

所以李白少年和青年时代是拥有道士身份的,这也给他云游,带来便利。当然既然是道士,婚姻也就可以不按照常规来。

但是李白还是不忍埋没自己,他认为他20多年的自我学习,已经可以平齐先秦时代的谋士将相,他要主动寻找机会。

24岁的他开始走出四川,辞亲远游。四川之外的天地是广阔的,唐朝正处在蒸蒸日上期,也有很多年轻人走在去京城的或者都市的路上,看起来机会很多。

26岁,他到了江南会稽,这里的二三月有二月二,花朝节,三月三,清明节。

南方都市的繁华,有别于四川,是另外一种妩媚,且经济发达,文化活动比四川更广泛,且持续时间长。

在赏花踏青的路上,李白骑着马,身姿矫健,毕竟他有练武功的底子,从传说中来看,个子偏高,且自有一种不同于南方的山野俊逸之气。

李白其实有一种孩子气的热忱和活力,善于发现并且感受不同的美,这热情也表现在行动上,在 稍微人流不多的道路上,他开始加速,享受马踏落花的快意。这当然不是他的发明。在唐朝早期,马匹是重要的出行工具,也是身份的象征。在城市郊区的落花大道上策马,是年轻男子的乐事,只是李白更有一种兴奋,那是年轻的豪情与诗性交织,结果就出了小小的事故。

他的骏马和快鞭,不留神,落在了道边一辆豪华车的车顶上。

李白赶紧收缰回马道歉,却看见车上的垂帘打开,出现了一位貌美青春的姑娘。

这事故就变成了故事,道歉之后,互有好感,女孩子也不欺负李白操着一口浓重四川口音,看见李白这么飘逸俊朗,也就没有什么顾忌,当李白问起她住哪里时,女子笑了起来,那远处庄园中的红楼,就是她家。一种唐朝江南都市女子的大方。

有人说,有这么大方吗?在唐朝是有的,女子不缠足,她们地位较高,家里男性有出外打仗的,有外出求学求官,女性支撑家庭,甚至是都市的经济消费,到处都有她们大方的身影。

美人一笑,或者李白之前也有过爱恋,但是这已经是他最盛年的时候,不动心是假的,那笑也让李白魂牵梦绕许久吧。还没有结婚的他,此时的诗有着难得的不染的独特的明丽。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春风细雨落花时,挥鞭且就胡姬饮。”  盛唐 · 李白横吹曲辞 白鼻騧(一作白鼻騧(731年)

31岁的李白这年春暮在长安。

27岁他在安陆结婚。按道理他老家碎叶城,童年和少年在四川绵州,怎么也轮不到27岁在安陆结婚。况且20多年李白都没有结婚,为什么27岁结婚,且在安陆娶的就是已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有人说,是漫游路上孟浩然做的主,但是我更倾向于,是李白的家族和高官有着联系和交集,而且李白在四川的资产也不多了。

唐朝的道士当然是可以结婚的,各种原因,李白在安陆结婚,且和夫人许氏恩爱,有了两个孩子。但好像以李白这种消费,小家庭很快贫穷。

30岁,李白开始去长安,拜见当时的宰相张说,投奔玉真公主,种种迹象表明,李白在使用家族的上层资源。但是李白非进士出身,家庭也没落,为了生存,李白一方面在玉真公主面前保持良好形象,一方面混迹市井。

31岁的春暮,李白是在长安度过。许多外国的女子,在长安过着靠卖艺,卖酒的生活。她们貌美,四处可见,但是实际地位都不高。

李白此时是陪侍玉真公主或者豪门在晚春时节曲江边的锦帐宴会,或者杏花游园。

达官贵人们都在临时帷幕之内,帷幕外是芳草萋萋,白马银鞍。

此时开始下雨,春雨不大,扑簌簌地落花落在草地上。

李白拿着鞭子,走到帷幕边的外国女子身边。李白会外语,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他从小是在碎叶城出生,就是现在吉尔吉斯坦,所以听得懂很多胡语,但是我更相信是在长安落魄的这一年,他从各种底层的外国人身上,学到了很多。

比如他此时就和外国女孩攀谈起来,并且很是随意的互相饮酒。

这些女孩子,是唐朝贵族奢侈生活的一个侧面,她们或者是豢养府中的奴婢,或者是出售歌舞酒水的女郎。

李白已经结婚,且此时落魄,春雨落花,让一向明朗的李白,有了淡淡的惆怅感,不是对于感情,而是对于时光。但整体还是李白一贯的明丽气息。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 盛唐 · 李白自遣(733年)

33岁的李白,终于知道长安不好混,回到了家乡安陆。

为了解决生活,也为了抚平在长安的落魄压抑,李白是真心沉潜了一段时间,在安陆开山种地,养活妻小。这段时间才是李白真本色,肯低下高贵的头颅,脚踏实地为家人和生存做事,那么对于道家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一种田园之静,让心地宽阔宁静。

如果之前李白还属于少年青年的意气,此时他开始走向成熟。

对着酒,不知觉已经黄昏了,那晚春的落花,飘满了我的衣裳。

我喝得微醉,去溪边踏月光,看见夜鸟飞过,行人稀少。

少年青年的李白,是想冲出山林,实现抱负,但是现在,他和自然和解。如果以前学道,是带着憧憬,理想和青春的不甘,那么此时,过去所知所学,其实正慢慢和他真实的灵魂感受融合。

他仍旧有傲气,但是这傲气逐渐上升成开阔旷达,当然这里面也有,懂得越多,感悟越多,越丰盈寂寞的含义。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盛唐 · 李白《春日独酌二首 其一 (737)年》

3年之后,36岁的李白,以一种沉稳壮气却又飘逸的姿态出现在长安玉真公主面前,随后又在紫极宫,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非常欣赏李白诗中那种旷达仙气,大惊,你不是太白金星下凡人间吧。

他和贺知章在此阶段多有唱和,而且玉真公主知道唐玄宗好道,而李白另外有一个身份是四川道士,李白的机会来了。

这首诗其实应该是写给贺知章看的。

东风和暖,水木春晖,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明丽的太阳照着芳草,纷扬的花树落花纷飞。

天色晚了,云彩回到空山,鸟儿回到林子里,这世上的所有都有归宿,然而我的归宿在哪里呢?

让我卧在石头上,去咏叹这些落花吧。

怀才不遇。贺知章肯定明白,他喜欢这个比他小30多岁的中年人,李白身上那种山川和道教滋养的独特气息,正是劳碌一生的贺知章所羡慕的,他做了一个决定,在自己退休之前,将李白引荐给唐玄宗。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盛唐 ·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751年)》 

李白在42岁和43岁的时候,迎来了生命的高光时刻,他被贺知章和玉真公主正是引荐给唐玄宗。没有科举考试,直接钦点供奉翰林,以李白特殊的眼光和诗比,描写盛世大唐。

李白也成功了,他和长安和盛唐实际一直是有着距离的,但是正是这种距离感,使得他的诗如同恢宏的画卷,留下浓墨重彩的盛唐印象。

但是好景不长,李白的理想是以翰林国师身份参与政事,但是唐朝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关口,唐玄宗得意于官僚们形成一架看似精密的帝国运转机器,不思改变,而藩镇割据,权臣代替天子,已经形成定局。且李白诗文虽好,和贵族官僚的唐朝体系格格不入。其结果,就是两年后,唐玄宗找个理由重金放还。

李白的政治理想破灭。

但是还有一个身份是道士。当然之前是小道士,学道者,有了名声之后,李白升级为有 道箓的正式道士,这是高功级别,意味着死后直接在天庭有位置,从此李白号谪仙。

51岁的李白,写下了一首极其仙意的诗。

我曾经在东海上,在崂山饮过天上的云霞。我亲自见到仙人安期生,他吃的枣子比瓜还大。

我中年受到皇帝的接见,在那里舒适之极。

我现在老了,朱颜凋谢,白发丛生。

我现在唯一想的是,和你一起登上天坛,和天上的仙人一起悠闲扫着落花。

李白到死都知道自己不是仙。但是他只能用仙意来表达自己并不算如意的一生。

李白一生和所有的男人一样,是想着如何施展自己在世上的抱负,我想在他少年青年中年,他所读过的书里,不只是道教经典,诗歌,而更多的是先秦的历史,史记,汉书。

只有和李白深交的杜甫,知道李白,曲线救国,心如屈原,结果把自己做成了真的道士,那就让落花来得更绚烂些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词里的风景非常美丽,所以这个落花指的是花开花落呀。

当一种自然风景参与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一眼浪漫的表达,一定是深情里刻画的距离,所以花开花落之间皆是恰好遇见君子之交。

所以落花时节可以有很多种意思的,比如恰好今年花又开了,所以称之为落花时节,强调这一种时光里的天真烂漫,给彼此之间的情缘搭建了一种山海。

所谓落花时节,这是这花开了,就要落花啦,因为它本就一刹那盛开,宛如在盛夏里自由奔跑了野火,从此之后,留在了人世间的白月光,被人们遇见情书里的风起云涌。

就像玫瑰开在一枝独秀,恰好遇见了君子的文语,立刻钻出了春天的舞台,变成了最有云起云落的仙子。

遇到正好喜欢的人啦,爱慕这世界的朝朝暮暮啦,借由一些花开花落就可以赠与彼此完美生活。

春天了,花开在枝头上,夏天了,花开在阡陌里,秋天了,花开在云朵里,冬天了,花开在屋檐上,落花的时候,一片白雪补语。

所以最好的诗词总会有花言巧语,总会有唇齿留香的意义,总会让人觉得读一首诗就像是在阅读现实的信仰。

若花开花落本就是自然馈赠的礼物,那人来人往一定是生活的阑珊。

落花了,花不一定落,但起风了,菩提一定盛开。

花落了,不一定是落花的主题,但一定弥补着天涯海角。

落花时节又遇到了君子的指尖燕,这大概就是最美的落花啦!因为不必多言语,近在身边的蝴蝶赢了苍穹。

就像玫瑰曾经是爱心的绝对代言,却是情缘里的最美印象,所以手有余香的时候,真的正在落花呀。

感知感恩的云深云浅,感受感慨幸运的千娇百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28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