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十大爱情名著

法国十大爱情名著,第1张

1《巴黎圣母院》

名列“世界十大爱情故事”的浪漫爱情经典世界最杰出的浪漫派小说家“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2《高老头》

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产物揭露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魔沼》

法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女作家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乔治·桑的田园小说的代表作

“艺术的使命就是感情和爱的使命”

4《欧仁妮·葛朗台》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人间喜剧》中法国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是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巴尔扎克本人认为是他“最完美的绘写之一”

5《茶花女》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凄婉的爱情故事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茶花女将是我们的世纪之女”以小说、话剧、歌剧三种形式出版和演出三者都以其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传世佳作

从艺术上看,巴尔扎克也作了不少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

毫无疑问,最突出的一点是巴尔扎克在中短篇小说中塑造了著名的典型。《戈布塞克》的同名主人公是法国文学史上闪光的典型形象之一。他最显著的性格特点是吝啬。他与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阿巴贡有类似之处。他喜欢样样都贮藏起来,小至别人送来的食品一一照收不误;由于不愿损失三分折扣,宁愿让食品腐烂,也不肯卖给商人。他似乎还不懂得商品流通的诀窍。就其狡猾和洞悉巴黎的商业情况以及各种各样经济情报而言,阿巴贡不能跟他同日而语;他具有丰富的阅历,周游过大半个世界,一直担当分配海地赔款的委员会成员,因而拥有全面的经营管理经验。巴尔扎克把他写成“金钱的化身”或“金钱势力的化身”、“钞票人”。他确实有无所不知的能耐和左右社会的势力。值得注意的是,巴尔扎克并没有完全否定这个人物,就像对待他后来创造的葛朗台、纽沁根那样,持彻底批判的态度。在小说中,一方面他是“贪得无厌的巨蟒”,另一方面他又是“巴黎最高尚和最正直的人”,他“既渺小又伟大”。他是德维尔的保护人,他之所以借款给德维尔又收取利息,是为了不让德维尔感谢他,以激励这个诉讼代理人奋发有为。他之所以不肯归还钻石等财产,是为了防止伯爵之子堕落和变得懒惰。因此,戈布塞克是一个远比阿巴贡复杂得多的形象。《柯内留斯老板》以15世纪下半叶路易十一时期为背景,刻画了另一个悭吝鬼形象。他有在睡梦中起来藏匿自己的财宝的怪癖。俗话说,日所思,夜所想。他这种怪癖乃是早期守财奴喜爱贮藏自己的金银财宝这种特点的反映。马克思说过,巴尔扎克“曾对贪欲的各种色层,作过彻底的研究”。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不下10个,无一雷同。在这些吝啬鬼中,柯内留斯的辈分最大,因而他的吝啬性格也具有最早期资产者的特色——贮藏癖。巴尔扎克十分注意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环境,他对大教堂和都尔城王官的描绘再现了当时的风貌。尤其是路易十一的形象十分符合这个人物的历史地位:他是一个注重扶持高利贷者和商人的国王,曾给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过道路。饶有趣味的是,英国小说家司各特的长篇小说《昆丁·达沃德》也写了路易十一和他的宫廷,但司各特笔下的路易十一蒙上了传奇色彩,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人物。而《柯内留斯老板》在这方面却真实得可以当作历史小_说来读。巴尔扎克描写环境和其他历史人物,目的在于刻画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客观条件,他的描绘确实写出了有贮藏癖的吝啬鬼是在一个“平民化”国王的统治下产生的典型。此外,嗜金成癖的法西诺·卡纳;残忍无情的梅雷伯爵;勤劳正直、助人为乐的挑水夫;平庸而又能随机应变、善于抓住机会、终于志得意满的画家皮埃尔·格拉苏;心狠手辣、竟能下手杀父的堂璜;刚正严厉的西班牙侯爵莱加奈斯;生不逢时、时乖运蹇的泽。马尔卡斯;性格刚烈、激情似火的萨拉金;大义灭亲、铁面无情的老渔夫;能为儿女献身、柔情似水的帮工会首领费拉居斯,这些都是呼之欲出的生动形象,显示了巴尔扎克精湛的艺术功力。

从叙述学的角度来看,巴尔扎克喜欢采用以小说人物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主要情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读者感到亲切和进入故事的氛围中,得到亲临其境的感受。不过,即使都是由人物来讲故事,各篇的写法也不尽相同。在《戈布塞克》中,巴尔扎克第一次运用了在几个人物的谈话之间进行的叙述形式。他通过德维尔之口将戈布塞克的生平事迹讲述出来,写得非常紧凑。惟一令读者不解的是,德维尔何以得知雷斯托伯爵死前家里发生的事,又怎么得知两夫妻的争吵以及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对话,而且这样清清楚楚。因为伯爵生前并不认识德维尔,伯爵夫人后来拍,不可能将家丑外扬,他们的儿子还少不更事,无法述说。很明显,这是小说家的现身说法。这种方法日后巴尔扎克不断运用。与其说这是巴尔扎克的笨拙,还不如说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作家以其叙述的生动来掩盖某些漏洞,一般读者会对此毫无感觉。这篇小说被看做是巴尔扎克的“第一篇杰作”和“最完美的作品之一”。《红房子旅馆》虽然也是由故事中的人物讲故事,但是这次讲的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是听别人转述的。《海滨惨剧》类似《红房子旅馆》,略有不同的是,在公证人家里发生的一幕是让讲故事者的母亲听到的。《萨拉金》先由“我”出场,再由我将萨拉金的生平讲出来,而我是在意大利了解到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的。《泽·马尔卡斯》又不同了,主人公的经历由他本人道出,讲给“我”与另一个同伴听。《无神论者望弥撒》则由德普兰医生讲给他的学生听,为什么他要设立弥撒,再引出挑水夫的故事。《沙漠里的爱情》由“我”将故事写出来,供他的女友阅读,而这个故事是一个老兵告诉他的。《法西诺·卡讷》变成由当事人讲述自己的生平遭遇,接近《泽·马尔卡斯》,不过是单独对我说出。《大望楼》由“我”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引出公证人向“我”讲的另一个故事,这才是正题。这是故事中套故事再套故事。上面8个短篇,叙述方法同中有异,百花竞放,各异其趣。在巴尔扎克之前,似乎还没有哪一个小说家将这种故事套故事的写法运用得这么丰富多彩,也许要到莫泊桑的手里,才能达到并驾齐驱的地步。由此可见巴尔扎克在谋篇布局上是下了苦功的。他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并不追求形式多姿多彩,在艺术上并没有令人注目的创新。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托多罗夫对叙述语态有三种划分:或者叙述者大于人物,这时叙述者具有全知视角,既能看见人物的外部行为,又能知晓人物的内部心理;或者叙述者等于人物,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其中一个角色,既可以通过这个角色来观察,也可以让这个角色自我流露心理意识;或者叙述者小于人物,这时只能看见人物的外部言行而无从知道人物的内心。以此来对照巴尔扎克的叙述方式,可以看到他往往采用第一种或第二种叙述语态,只有少数情况采用第三种叙述语态。例如《红房子旅馆》中的青年泰伊番,只有侧面的描写和烘托,没有正面触及他的心态,留有读者去回味的余地。诚然,巴尔扎克不像福楼拜,他还没到有意识地将作家自身隐去,以第三者的目光去观察和描写人物。但是,就处于短篇小说的初创时期而言,巴尔扎克的建树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 无可讳言,巴尔扎克的中短篇小说同他的长篇一样,往往具有他喜爱的风格和叙事方式。他乐于在小说开篇详尽地介绍环境或发表长篇议论。这种开场白少则一两千字,多则七八千字以上。譬如,《萨拉金》的开场白就长达一万字,占全篇的五分之二;《无神论者望弥撒》的引言部分长达七千余字,超过了一半篇幅。好在巴尔扎克以其观察的敏锐、细致和深刻弥补了这多少有点冗长的开端,不致使读者感到枯燥乏味,不可卒读。 巴尔扎克已经懂得悬念的写法。《无神论者望弥撒》就是一篇出色地运用悬念手法的短篇。小说紧紧抓住无神论者居然会去望弥撒这一矛盾现象来做文章,谜底放到小说末尾去揭示。《费拉居斯》写来有点像惊险小说,这种手法与主人公的秘密身份十分合拍,造成了强烈的悬念,吸引了读者。可是,巴尔扎克远远高于同时代的流行小说家,他通过女主人公的爱情生活和悲剧,把读者从社会下层带往社会上层,提高了作品的品位。有时,巴尔扎克舍弃开头的长篇大论的写法,以开门见山的叙述代替。《刽子手》就采用平铺直叙和白描手法,写得简洁、紧凑、一气呵成;《长寿药水》也是这样,不过这一篇夹叙夹议,摇曳多姿;《不为人知的杰作》则别具一格,将议论放在人物的口中道出,作者不直接表露观点。

巴尔扎克喜欢追求强烈的效果。他经常改编传奇故事:《长寿药水》撷取了霍夫曼的小说关于起死回生的药水的怪诞故事,写出惊心动魄的场面。巴尔扎克的小说结尾往往非常突兀,例如《恐怖时期的一件插曲》,小说结尾刽子手终于显现了身份,引出人物的这句感叹:“当整个法国忘恩负义的时候,钢刀却有良心!”这句话似有千钧之力,艺术效果非常强烈。《沙漠里的爱情》情节十分奇特,细节却写得真实可信。《柯内留斯老板》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力求真实,而藏匿的财宝再也找不到则神秘莫测。以上各篇充满了浪漫色彩,画面或者绚丽斑斓,或者诡谲离奇,或者阴森恐怖,而又与现实生活相通。巴尔扎克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熔于一炉,使他的中短篇既有粗犷浑厚的特点,又有雄奇瑰丽的色彩,自成一格。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不过雨果的还是有现实主义的,如:《悲惨世界》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巴尔扎克的作品很多,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实个人比较喜欢雨果,特别是他的《巴黎圣母院》。雨果和巴尔扎克各有所长,都值得尊敬~!

浪漫主义早于现实主义,一般人都是先看浪漫主义的,例如小时候看童话,长大看传记。

请采纳。

1、特点不同

浪漫主义想象瑰丽,手法夸张,热情奔放。

现实主义细节真实,形象典型,描写客观。

2、代表作家不同

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有威廉·布莱克、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柯尔律治、乔治·戈登·拜伦等。

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居斯塔夫·福楼拜、莫泊桑、萨克雷等。

3、表现形式不同

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4、性质不同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规定现实主义的文学观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模仿说”,要求作家在把握生活时,必须对生活现象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强调作家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生活,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区表现生活。所以现实主义在表象形态上具有再现生活原貌的特点,具有真实性。

与现实主义相反,浪漫主义强调想象具有创造性,并把自然视为人的本性。浪漫主义通过对自然的强调,要求文学表现真实的情感,把诗的抒情视为人对自身热情和生命力的释放。遵循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也在所不惜。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你好

巴尔扎克简介

  巴尔扎克原名奥雷诺-巴尔萨,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祖上本是农民,“巴萨尔”就是普通平民的姓氏。1789年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给了第三等级成员包括平民发迹的机会,他的父亲因善于经营而成为暴发户,于是就将平民姓氏“巴萨尔”改成中古骑士姓氏才“巴尔扎克”,又在姓氏前加上一个标志贵门第的“德”。于是巴尔扎克就有一个“高贵的贵族出身,这份虚荣,他一生都很看重。在作品中亲近贵族,与此不无关系。 

1814年,15岁的巴尔扎克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 名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为维持生计,1825-1828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莎士比亚人物简介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1616年4月23日病逝,出生日期与逝世日期恰好相同。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们尊称为“莎翁”。初中选文《威尼斯商人》高中选文《哈姆莱特》。

爱默生生平简介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1803年5月25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土顿附近的康考德村,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他的生命几乎横贯19世纪的美国,他出生时候的美国热闹却混沌,一些人意识到它代表着某种新力量的崛起,却无人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它此时缺乏统一的政体,更没有相对一致的意识形态。在他去世的时候美国不但因为南北战争而统一,而且它的个性逐渐鲜明起来,除了物质力量引人注目,它的文化也正在竭力走出欧洲的阴影。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摹仿。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一年之后,爱默生在《神学院献辞》中批评了基督教唯一神教派死气沉沉的局面,竭力推崇人的至高无尚,提倡靠直觉认识真理。“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合适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所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爱默生出身牧师家庭,自幼丧父,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毕业后曾执教两年,之后进入哈佛神学院,担任基督教唯一的神教派牧师,并开始布道。1832年以后,爱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滋华斯和柯尔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爱默生回到波土顿后,在康考德一带从事布道。这时他的演说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学派风格,重要讲演稿有《历史的哲学》、《人类文化》、《目前时代》等。 爱默生经常和他的朋友梭罗、霍桑、阿尔柯、玛格利特等人举行小型聚会,探讨神学、哲学和社会学问题。这种聚会当时被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爱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超验主义的领袖。 1840年爱默生任超验主义刊物《日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论文集》第一集于1841年发表,包括《论自助》、《论超灵》、《论补偿》、《论爱》、《论友谊》等12篇论文。三年后,《论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这部著作为爱默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爱默生的《论文集》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爱默生以一个超验主义名的口吻,平静地叙说着他对世界的看法、超验主义结合并渗透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类似加尔文教派的一种严肃道德观和那种能在一切自然中发现上帝之爱的浪漫派乐观主义。 爱默生喜欢演讲,面对人群令他兴奋不已,他说他感觉到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召唤,他的主要声誉和成就建立于此。他通过自己的论文和演说成为美国超验主义的领袖,并且成为非正式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个。他的哲学精神表现在对逻辑学、经验论的卓越见解上,他轻视纯理论的探索,信奉自然界,认为它体现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则。 除《论文集》之外,爱默生的作品还行《代表人物》、《英国人的特性》、《诗集》、《五日节及其他诗》。 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份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附爱默生一些言论: 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爱默生说:“人不是在自然里,而是在自身中看到—切都是美好而有价值的。世界非常空虚,它却从这种虚饰的外观中得到好处,使灵魂骄傲地得意扬扬。” 爱默生赞美了人的伟大,他说:“每个真正的人都是—个事业、一个国家和—个时代;他们需要无限的空间、无数的人和无限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子孙后代似乎象一排门客,跟随在他的身后。伟人凯撒,他是为后来时代而生的,我们从他那里得到了罗马帝国。基督出生了,成千上万的人紧紧依附着他的才华成长起来,人们认为他就是美德,就是人存在的原因。制度是一个人的身影的延长。” 爱默生在《自信》一文中对自知与自爱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是正确的,对所有的人也是正确的——那就是天才。说你潜在地有罪,是有普通意义的;因为最内心的东西在适合的的候会成为最表面的东西,当末日审判来临时,我们最初的思想复归于我们。正如心灵的呼声属于每个人,我们认为最高的功绩属于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他们蔑视任何书籍和传统,讲的不是人们的想法,而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自己内心深处闪烁的微弱的光亮,而不仅仅是注意诗人和圣贤者辉耀天空的光彩。他也不可忽视自己的思想,因为它是他自己的。在天才的每个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想法;但当它们回到我们这里时却带上了某种陌生的崇高感。艺术的伟大作品并不会对我们有更多的教益。它们教导我们,当所有喊声都在另一方时,要心平气和地、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自己的看法。而明天一个外乡客会非常高明地说出恰恰是我们一宜想到和感到的东西,我们会被迫为我们的意见来自他人而感羞赧。” 对于经验,爱默生认为:“在我看来,没有神圣的事实,也没有不神圣的事灾。我只是试验者,我是个永不停息追索者,在我身后永远不存在‘过去’”。 关于所有权的问题,爱默生说;“当人人权利都平等的时候,从道德、理智上讲,人们在财产方面则是非常不平等的,—个人拥有衣服,另一个拥有一片土地。” 爱默生对法律的看法有一种近乎嘲讽的意味,他说;“法律只不过是—种备忘录。我们很迷信,并多少有点尊重法规:它以活着的人的资格所具有的活力就是它的效力。该法规一直在那里说,昨天我们同意如此这般,但你如今认为这一法规如何呢?我们的法规是印上我们自己的相片的通货:它很快就变得无法辨认,经过—段时间将返回造币厂。” 在《书籍》一文中,爱默生为读者提供了三点可借鉴的原则:“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187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