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夕由来的不同
中国的七夕:
七夕节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我们目前所知有关七夕的最早文献资料。
传统七夕是女性节日,它主要强调“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古代妇女七夕乞巧也屡屡在唐诗宋词中被提到,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七夕还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强调两性的爱情忠贞。《汉武故事》里记载,汉武帝跟仙后西王母相爱,西王母让青鸟作为信使和他传信。据说西王母要来的时候,由青鸟先来报告,西王母跟汉武帝相会五次,都是在七夕。汉朝在宫廷里就过七月七,用红丝绳把手缠起来,叫连爱,把爱连起来。所以七月七从汉朝开始就突出爱情主题。
也有学者认为,七夕是父权社会出现之前的神话母题,是请神下凡又送神上天的仪式,乞巧的最初意思为向天神乞桥,“乞求沟通的桥梁”。
此外,七夕还与科举考试有关,据说七夕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是主管科举考试的神仙。
日本的七夕:
诞生于中国的七夕节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与日本本土的祖灵信仰和棚机津女信仰融合,包含了更多与日本佛教有密切联系的“秽祓”(去除污秽)思想,颇具日本特色。
日本七夕节吸收了中国七夕节的浪漫元素,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今已成为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
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又称乞巧奠。从江户时代起,才成为一种民间庆祝活动。本来跟中国一样,是旧历的7月7日,后来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以后,只有很少地区沿用旧历,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变为新历的7月7日;另外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7日(一说8月6日到8日三天)作为七夕节,这样跟旧历七夕大致相同。
2、七夕习俗不同
中国的七夕习俗:
中国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浙江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若无公鸡报晓,牛郎织女便能永不分开。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而后,大家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用来“拜七姐”。
而过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日本的七夕习俗
日本的七夕节和人日(1月7日)、上巳(3月3日)、端午(5月5日)、重阳(9月9日)一并列入日本的五节供,是国家的固定节日。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七夕节庆祝活动,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日本三大七夕”的安城七夕、仙台七夕和平冢七夕。
与中国的七夕习俗有所不同,在日本,七夕到来之前和当天,人们会举办一些活动以示庆祝和纪念,如选美比赛、马拉松、七夕舞会等。
同时,七夕也被认为是诉说心愿的日子。
这一习俗从江户时代一直流传至今。人们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五色彩纸上,日语里面叫做“短册(たんざく)”,绑上丝线然后挂在竹林或放入江河中,以此来祈求自己愿望的实现。每年七夕到来之前,大学里的图书馆、家附近的超市、车站的大型商场就开始准备,到处都可以看到供人们写愿望的纸条和挂愿望的柳枝。
也正是由于这一习俗,日本的七夕更被人们当做是小孩子的节日而不是情人节。
竹林七贤图鉴赏如下:
好的国画总是百读不厌。读画,是与画家沟通心灵的方式,也是重走画家心路的过程。画家创作时用的是心,而不仅是执笔的手,过程中糅进了作者的思想、气度、涵养、情怀,因而好的国画必然蕴藉丰足、涵沈万千。
所以好的画是有生命的,品读到深处,便听到画的喁喁低诉,能与画倾心交流。狄少英先生的《竹林七贤图》,以其生动流贯的气韵、丰富灵动的笔墨语言、高逸澹雅的情致,赏来每每令人陶醉其中。此画取材于“竹林七贤”的典故,着色淡雅、气清格高。
描绘魏晋时期嵇康、阮籍、阮咸、刘伶、向秀、王戎、山涛七位文人不从流俗、追求个性、崇尚自然,共聚于山阳县的竹林下的情景。以修竹和山石为主要环境元素,构筑出空静淡泊的氛围,着墨不多却意境深远。
七贤造型古朴,俱各席地而坐,或抚琴,或独酌,或展卷,或对弈,乃至闭目小憩,率性自得、恣意酣然,超然物外的幽玄疏放跃然纸上。画中竹竿瘦劲遒健,竹叶错落有致,浓淡疏密呼应,摇曳生姿。山石写来似乎只在不经意间,却洋溢着浑然天成之自然韵致。
人物描绘更是神态各异、姿态不一。笔法灵活多变,墨法精到传神,让人在简练精妙之中感受无限笔墨情趣,从而彰显画家书法功力。静静细读,心渐融于画境之中,感受魏晋风骨的刚健、浩然,也更深切地想去感悟画家的笔墨情怀,去解读画面之外更深远的蕴涵。
竹林是一种独特、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在竹林中,你会看到许多令人惊叹的美景。
竹林美景
首先,竹林密布、枝繁叶茂,让人有种置身于绿色海洋中的感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这些茂密的竹子将阳光过滤,映射出一片柔和的绿光,远处的山峰和星空仿佛随时可以闪现于这片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
其次,由于每一根竹子都非常细长,而且长得非常整齐,所以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壮观的构造美。当你仰望高耸的竹林时,它们组成的规则图案、密密麻麻的竹叶,都向你展示出天然生命力与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再者,竹林中的各种植物和生物相互交织,产生多样的风景效果。小溪从竹林间缓缓流过,为环境增添了动感的元素。河流两旁满是青翠的植被,轻风拂过时发出阵阵的沙沙声,让人听起来感到宁静与舒适。
竹海
最后,竹林还有其它神秘而美妙的景观。在清晨和黄昏的时候,远处可以看到阳光经过竹林间隙洒在地上形成袅袅烟雾的美景。夜晚的竹林里更是非常美丽,星光点缀着每一棵树木,如同灯海一般,闪闪发光,令人陶醉。
Al绘画女人站在竹林
关键词:一个穿着红白连衣裙的女人站在竹林里,快门,浪漫主义,宫殿,一个穿着汉服的女孩,汉服, --aspect 3: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