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从临床上大致可分四种类型:原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和空洞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是指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疾病。我国有80~90%是通过呼吸道感染肺部的。原发性肺结核常无明显体征,有的伴有轻度全身症状如倦怠、低热、食欲减退等。原发性肺结核如能及时彻底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粟粒性肺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的血液散播引起的,病情严重。浸润性肺结核一般认为是原发结核的发展,多见于受过结核感染的成年人。空洞性肺结核是由于诊断延误,治疗不彻底的慢性肺结核。肺结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上述症状外,重者有高热盗汗等,最好能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结核病的预防措施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定期进行肺部健康检查,隔离结核病人,特别是在集体生活的人应接种卡介苗。
19世纪的“白色瘟疫”——肺结核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
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肺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肺结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合成,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在预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种和化学预防为主。其中1952年异烟肼的问世,使化学药物预防获得成功。异烟肼的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经济,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个月,10年内可减少发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然而,这种顽固的“痨病”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此病,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大超过了肺结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制止结核病”世界行动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上的忽视,致使肺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于肺结核,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等。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该组织于1995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7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95%的肺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我国卫生部最新公布的中国结核病防治社会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对结核病具有传染性及可以治愈的认知程度低,对结核病防治机构及提供免费诊断和治疗的知晓率低,对结核病患者受社会歧视的担心程度高。
首先,虽然骨结核、脑膜结核等不具有传染性,但常见的肺结核的一些类型具有传染性。但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这些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唾沫喷到他人脸上就可能造成传染。
第二,除少数多药耐药性结核迁延不愈外,绝大多数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强调的是,结核病的正规彻底治疗必须有6至8个月的疗程,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世界卫生组织为此提出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要求患者每次服药均要在医务人员面视下服用。很多患者轻视病情或因药物副作用私自停药,没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第三,我国县级和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城镇和城市都设有检查治疗结核病的专门机构,国家免费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药品和主要检查。为加强对全国结核病疫情的管理,保证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肺结核患者及疑似患者要在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的检查、督导化疗和管理。
最后,只有结核杆菌痰涂片检查呈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才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2至3个星期后,一般就不具有传染性,可以参加正常社会活动。社会应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关怀和照顾,不应该歧视结核病人。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规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纪念结核杆菌的发现者罗伯特柯霍,并进一步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2005年3月24日是第十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结核,早诊早治,强化基层”。抗痨同时补点“D”
结核病有哪些免疫方法?
什么是结核病的现代化疗?
肺结核的早期自我诊断
服用抗结核药应定期检查肝功
什么是结核病的初治和复治?
合理化疗结核病:治疗预防可“双赢”
肺结核患者饮食禁忌
结核病人亲属“十要”
控制结核病四大关键
当你身边有肺结核病人时
肺结核病人不能吃什么
肺结核活动期能否结婚?
接种卡介苗能否终生预防结核病
误区一:结核病好治
在本世纪中叶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的时候,结核杆菌也遭到了灭顶之灾。遏制了结核病残害人类的魔手,大大降价凶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使人们长舒了一口气,不再谈“痨”气变了。于是在人们意识中形成了“结核病好治”的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以及治疗不规范,使大批结核病患者产生耐药现象。据统计,耐药结核病患者约占首次治疗者总数的28%—41%。这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结核病不好治了,有1/3的患者一次治不好。这是一种非常令人忧虑的局面。
误区二:结核病仅在落后的农村容易暴发流行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结核病是穷病,只在贫穷的农村发生。如今这种印象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近十年来,我国城市结核病人数量猛增,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水、空气、食品等都受到了工业污染,人们的抵抗能力下降了,由空气传播的结核病有死灰复燃之势。
其实是因为肝炎和艾滋病的发病率、带毒者人数急剧上升,也给结核病的发病带来了可搭载之顺车,肝炎并发结核,艾滋病并发结核已成为一种新的感染方式。我国现有结核病人590万,据专家分析,590万结核病患者中,有传染性者大约占一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大城市中出现了结核病的暴发流行,发病率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现在出现了城市结核传播快于农村的反常现象。
误区三:结核病死不了几个人
过去人们认为癌症最可怕,一旦得癌就等于判了死刑,所以谈癌色变。至于结核病,普遍认为不是绝症,即使一下治不好,也死不了人。这种观点大错特错了。我国现有结核病人590万人,每年死于结核病的25万人,相当于每年发生一次唐山大地震。
误区四:难治性结核病不可治
由于耐药、过敏、严重合并症等原因形成的难治性结核病被列为世界医学的难题。由于这部分患者只占全部接受化疗患者的6%左右,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短期内由于失治而死,所以在医学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难治性结核病真的不可治吗?不是。临床研究证明,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难治性结核病可以治好。
肺结核护理指南
·肺结核患者饮食禁忌
·肺结核主要的常见症状
·肺结核病护理
·治疗肺结核的中医小偏方
·治疗肺结核的中医方剂
吸烟与结核病
·吸烟能促进结核病的发生和活动
·吸烟者结核病患病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随着吸烟数量增多,患肺结核人数也随之增多
·吸烟常延误结核病的发现和诊断
·吸烟影响肺结核的治疗
艾滋病与结核病
·艾滋病人免疫力下降,发生结核病的机会是一般人的30倍
·艾滋病人有1/3死于结核病
·艾滋病人一旦并发结核病,互相影响,促进疾病进展、恶化,最后导致死亡
糖尿病与结核病
·糖尿病人由于代谢紊乱,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结核病,是无糖尿病者的4倍左右。糖尿病患者要检查有无结核病存在
·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时,结核病灶进展快,范围较广泛,易形成空洞。结核病也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控制两病关键。要警惕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对肺结核治疗效果欠佳时要警惕有无糖尿病存在。一旦确诊两病均应同时合理治疗
肺结核健康网。:0855-3824785 结核快讯 30天把肺结核治愈的药草被发现 神奇的烂肺草简介 温馨提醒烂肺草只有 开始治疗后病人应注意什么 肺结核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与肺结核有关的全身症状 结核病的易感易发因素 判断肺结核
如果有人把法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小仲马与《红楼梦》的林黛玉扯在一起,又说20世纪初俄国末代沙皇的命蹇运衰与英国19世纪初威名赫赫的维多利亚女王有关系,你一定以为荒诞。但是,人类疾病与文学艺术之间确实有着不可思议的关联,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结核,一方面肺结核让美丽凋谢,让生命远逝;另一方面肺结核则使整个世界浪漫高雅。这就是《飘零的秋叶——肺结核文化史》带给我们的一个莫名其妙的神话。
“人类死亡的队长”
英国大诗人济慈在1819年写了一首诗:“年纪轻轻的,就长得脸色苍白,瘦骨怜晌,不久归道山……”两年后,他死于肺结核,享年才26岁,那首诗就是他自己的写照。济慈生存的年代,正是肺结核最猖獗的时代,肺结核是那时候病死原因的祸首。为此,济慈特别为结核病取了一个绰号:“人类死亡的队长。”
肺结核真的那么厉害吗?据资料介绍,自1882年德国科学家科赫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而最新的资料表明,全世界结核病人死亡人数已由1990年的250万增至2000年的350万。75%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最具生产力的年龄组(15~45岁),全球已有20亿人受到结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为1%,即每年有约6500万人受到结核病感染。
值得关注的是,肺结核似乎更愿意眷顾文学艺术界的人士。除了济慈外,跟他齐名的英国诗人雪莱、《金银岛》的作者斯蒂文森、钢琴家萧邦及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等知名的文艺人士都得了肺结核。另外,从15世纪的模特西蒙内塔·韦斯普奇,到20世纪20年代的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30多年前的**明星费雯·丽,这些美的寄寓者和美的创造者遭到这种疾病的袭击后,像花朵一样的枯萎、凋谢,令人不胜叹息,使人无比怀念。书中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些人大多都智力聪慧,才华横溢,而且往往多情善感,尤其是感情特别强烈且纤细,甚至到了过度敏感、过度脆弱的地步。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的存在,肺结核才得以在他们身上更加残酷地肆虐。
美丽的神话
如果你读过18、19世纪的小说,或在**、电视上看过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往往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有一个患“痨病”的角色——生病的孩子,竭力要完成其巨作的将死的艺术家,卧床不起无法照顾家庭的母亲……他们面色苍白,身体虚弱,经常咳血,并慢慢地消瘦。这就是典型的肺结核症状描写。
那个时代的作家为何如此偏爱肺结核?答案是有趣的,而且是很有道理的。当人类还无力控制肺结核时,肺结核好像成了“艺术家之病”。这是此病的得病机制和艺术家的个性特点决定的。肺结核神话得到广泛传播时,对于俗人和暴发户来说,肺结核正是高雅、纤细、感性丰富的标志。另外,在贵族已非权利而仅仅是一种象征的时候,肺结核病患者的面孔成了贵族面容的新模型。更有趣的是,用相当严谨的医学和文学眼光来评判,肺结核具有“病态美”,非常符合浪漫情调的作者激情投射和情节安排的需要。更有甚者,拜伦说:“我真期望自己死于肺病”,而健壮、充满活力的大仲马则试图假装患有肺病。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肺结核乃是那个时代的时尚。
可见,肺结核虽是一种不良的疾病,却又是一种悠闲逸适的疾病。由于肺结核病的这种性质,此病多数患者最终必死的归宿,以及患病期间所形成的病态美,当然都是浪漫主义艺术家所追求的,小仲马的《茶花女》、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属此例。以《茶花女》为例,小仲马注重对女主人公——肺结核病患者所具有的特征的描写,他写到她因疾病的消耗而身体显得“颀长苗条”;因时有低热而脸颊呈深红的“玫瑰色”,这是病态的红晕;还有因发烧和性欲过强使她那“细巧而挺秀”的鼻子“鼻翼微鼓,像是对性欲生活的强烈渴望”……都显示出作家本人的浪漫主义的情调。这就不难理解,在《茶花女》的创作中,这位作家宣泄了自己郁积于心的情绪,重温了一次比现实更为浓厚的爱情,且又发挥了浪漫主义的情怀,使小仲马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感到……似乎体验到了……画家通过描绘人物表现自己的快乐”。
疾病使人本身产生一种宣泄的需要,人的内心需要抚慰、需要克服对疾病的恐惧,从心理学上讲文学符合这些表达程序。文学、音乐等艺术不仅能表达人的正常心理、还能表达人的非正常心理,对人性的弱点、阴暗面,文学有着其他传媒不可达到的特异性。这也是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喜欢”患上肺结核“艺术病”可理解的原因。因为只有文学、艺术,才能释放他们。
书名“飘零的秋叶”就深刻蕴涵了此中的真正意义。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秋天看成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这使他们看到的是满山的红叶在金色的阳光掩映下,有着说不尽的美丽。可同样是秋天,在浪漫主义作家的眼里,它的美却并不是由于这是一个成熟和丰实的季节,而是由于随这季节而来的枯萎、飘落的秋叶。难怪德国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封·洪堡说:“古人只当自然在微笑、表示友好并对他们有用的时候,才真正发现自然的美。浪漫主义者则相反:他们发现自然在蛮荒状态中,或者当它在他们身上引起模糊的恐怖感的时候,才是最美的。”
这或许就是肺结核所特有的神话般的文化背景。
《飘零的秋叶——肺结核文化史》 余凤高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8月版 定价:175元
1代表唯一的爱情
2代表两人世界
3代表分散,双方随分隔两地,但思念永不改变
4代表无尽的思念
5是我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不分你我
6代表顺利,代表喜剧式的爱情双方的爱情将一帆风顺,幸福过一生
7代表凄美,代表爱情注定经历坎坷,或许中间有很痛苦的事,但双方要用爱来度过
8是可以看成两个0靠在一起,是最浪漫的一个,指标是两个人肩靠肩的样子
9代表永久,爱你一生一世直到永久的意思
10代表十全十美,完美的爱情
从幽暗城出来一直向东走,进入西瘟疫之地,穿过西瘟疫之地,一直向东,就到了东瘟疫之地。
《魔兽世界》由全球著名的游戏开发公司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历时5年制作完成,游戏基于《魔兽争霸系列》的历史背景,采用明快浪漫的卡通风格,构筑了一个壮丽的动态虚拟世界。
游戏操作简单便捷、画面精美细致、战斗紧张刺激,丰富的种族职业和技能魔法的设定使得玩家在游戏里可以演绎独特的自我,完成曲折的任务,学习丰富的技能,谱写英雄的史诗。
英国乃至世界的浪漫主义运动是与当时世界性的革命运动思潮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它对浪漫主义运动首先发生在欧洲负有直接责任,对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蓬勃开展更是产生了重大影响。追根溯源,浪漫主义作家在思想上深受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影响,开始重视人的自由、自在和自为性,并开始重新去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从而进一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正是由于对“自我”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追求,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才与欧洲各国的先驱们一起开始以作品为宣泄口,追求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张扬个性解放,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垮了理性统制长达100多年的文学大堤。
英国的浪漫主义使英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摆脱了理性的束缚。由传统的描摹自然、重视理性转向了描摹自我的内心世界、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崇尚自然,以“自我”为中心来构建自我的浪漫世界是英国乃至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突出特征。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高举“回到中世纪”的大旗,从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创作中大量汲取营养,从而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种中束缚,开始发挥自由的想象,表达强烈的情感,并从内容、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这一切都构成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独特的艺术风格。
先秦理性精神
一、儒道互补
1所谓“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战国而言。……它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做了他的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2000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2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
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做抽象的玄思。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孔子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进化(亚里士多德)。
4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乐本》)
5与中国哲学思想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从阴阳(以及后代的有无、形神、虚实等)……他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的更多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作为反映,强调的更多的是内在生命异性的表达……作为效果强调的更多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作为形象,强调的更多的是情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性原则。?
6
二、赋比兴原则
1《诗经·国风》中的民间恋歌和氏族贵族们的某些咏叹奠定了中国诗的基础及其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他们所传达出来的那种或喜悦或沉痛的真挚情感和塑造出来的生动真实的艺术形象,那种一唱三叹反复回环的语言形式和委婉而悠长的深厚意味,至今仍然感人。
2中国文学以抒情胜……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
王夫之说,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所谓不道破一句,一直是中国美学重要标准之一。
“托物寓情”、“神爽飞动”胜于“正言直述”,因为后者易流于概念性认识而言尽意尽。即使是对情感的正言直述,也常常可以成为一种概念认识而并不起感染作用。“啊,我多么悲哀呦”,又并不成其为诗,反而只是概念。直接表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能有审美效果。所以后代有所谓“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等等理论就是沿着这条线索而来的。
3孟文以相当整齐的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他的逻辑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庄文以奇特夸张的想象为主线,以散而整的句法为形式,使逻辑议论溶解在具体形象中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高举远慕式的“飘逸”,他们不都正是情感理解想象诸因素的不同比例的配合或结合吗?不正是由于充满了丰富饱满的情感和想象,而使其说理辩论的文字终于成为散文文学的吗?他们与前述中国诗歌的民族美学特征不又仍是一脉相通的吗?
三、建筑艺术
1中国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
楚汉浪漫主义
一、屈骚传统
1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先丽的远古传统,从《楚辞》到《山海经》,从庄周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2屈原的作品集中代表了一种根底深沉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上面讲的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
3《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的融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2000年来能够在艺术水平上与之相匹配的可能只有散文文学《红楼梦》。……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的更为自由和充分。……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3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他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4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交织陈列,并行不悖地浮动、混合和出现在人们的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生者、死者、仙人、鬼魅,历史人物、现世图景和神话幻想同时并陈,原始图腾、儒家教义和谶纬迷信共置一处,从而这里仍然是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的浪漫世界。
5汉代艺术风格和美学基调既不恐怖、威慑,也不消沉,颓废,毋宁是愉快、乐观、积极和开朗的。人间生活的兴趣,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毋宁是人对神的征服。神在这里还没有作为异己的对象和力量,毋宁是人的直接延伸。
6这正是一个马驰牛走,鸟飞鱼跃,狮奔虎啸,凤舞龙潜,人神杂陈,百物交错一个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而异常热闹的世界。……汉代艺术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只有对世间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并希望这种生活继续延续和保存,才可能使其艺术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使他们一无遗漏的全面的丰满的展示出来。
7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气势。……行为、事迹、动态和戏剧性的情节成为这里的主要题材和形象图景,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8汉代艺术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他不华丽却单纯,他无细部而洗炼。……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人对世界满目琳琅的行动征服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魏晋风度
一、人的主题
1在没有过多的统治束缚,没有皇家钦定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在这种基础上,与送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哲学上的何晏、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等等便是体现这个飞跃,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
2魏晋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个核心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他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3“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的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他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的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颂,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具不密不可分?
4人们被那种内在的才情、性貌、品格、风神吸引着……人在这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是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5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例如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濯濯如春月柳,谡谡如劲松下风……这种种夸张的对人物风貌的形容品评,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正是当时这个阶级的审美理想和趣味。
6他们既纵情享乐,又满怀哲意,这就构成似乎是那么潇洒不群、那么超然自得、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魏晋风度。药酒、姿容、论道、谈玄、山水景色……成了衬托这种风度的必要的衣袖和光环。
7两汉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动的行为)让位于魏晋的五彩缤纷的人格(静的玄想)在哲学中本体论(内在实体的追求)取代了自然观(外在世界的探索)
8所谓言不尽意,就是说必须表达出不是概念性的言辞所能穷尽传达的东西。他本来是讲哲学玄理的。要求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的言语,形象传达出表现出某种无限的、不可穷尽的、常人不可得不能至的“圣人”的内在神情,亦即通过同于常人的五情哀乐,去表达出那超乎常人的神明茂如。
9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
二、文的自觉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1刘勰的《文心雕龙》:日月垒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吟咏性情)而“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把诗文的缘起联系到周孔六经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可以代表这一历史时期对文的自觉的美学概括。
2魏晋六朝山水诗是以自然作为人的思辨或观赏的外化或表现。主客体在这里仍然对峙着,前者是与功业、行动对峙,后者是与观赏、思辨对峙,不像宋元以后与生活情感溶为一体。
3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魏晋书法以极为优美的线条形式,表现出人的种种风神状貌,“情驰神纵,超逸优游”力屈万钧,韵高千古”,“淋漓挥洒,百态横生。”从书法上表现出来的主要是那种飘俊飞扬、逸伦超群的魏晋风度。
三、阮籍与陶潜
1艺术与经济、政治经常不平衡。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因此,有相当多的情况是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2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或者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其中由于总藏存着这种人生的忧恐、惊惧,情感实际是处在一种异常矛盾复杂的状态中。外表尽管装饰地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构成了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一面。阮籍便是这类的典型。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在鸣。岂与鹑讌游,连翩戏中庭”“一味黄雀哀,泣下谁能禁”“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把受残酷政治迫害的疼痛、哀伤曲折而强烈的抒发出来,大概从来没有人像阮籍写的这样深沉美丽。
3陶潜坚决从上层社会的政治中退了出来,把精神的慰安寄托在农村生活的饮酒、读书、作诗上,他没有那种后期封建社会士大夫对整个人生社会的空漠之感,相反他对人生、生活、社会仍有很高的兴致,他对生死问题和人生无常仍极为执着、关心,他仍然有着如《十九首》那样的人生感叹:“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否。”
4自然景色在陶潜的笔下,不再是作为哲理思辨或图供观赏的对峙物,而成为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春雨冬雪,辽阔平野,各种普通的、非常一般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表现的那么自然、质朴。
5时复墟里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这是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如此客观的描绘自然,只有通过高度自觉的人的主观品格,才可能达到。
佛陀世容
一、悲惨世界
1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
2从东汉帝国的瓦解到李唐王朝的统一400年间,尽管有短暂的和平和局部安定,整个社会总的说来,是长时期处在无休止的战祸、饥荒,瘟疫、动乱之中,阶级和民族的压迫剥削采取了极为残酷野蛮的原始形态,大规模的屠杀成了家常便饭,阶级之间的、民族之间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皇室宗族之间的反复的经常的杀戮和毁灭,弥漫于这一历史时期。……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悲苦,生命宛如朝露,身家毫无保障,命运不可捉摸,生活无可眷恋,人生充满着悲伤、惨痛、恐怖,牺牲,事物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公平和合理,也毫不遵循什么正常的因果和规律,既然现实世界毫无公平和合理可言,于是把因果寄托于轮回,把合理委之于来生和天国。
3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做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从而也就变得更加悲屈顺从,逆来顺受,更加做出自我牺牲,以获取神的恩典。
4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
5某种病态的瘦削身躯,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
二、虚幻颂歌
1跟长期分裂和连绵战祸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
(待补充P117-126)
盛唐之音
一、青春、李白
1一副强横乱闯,甚至带点无赖气的豪迈风度,仍跃然纸上,这绝不是宋代以后那种文弱书生或谦谦君子。
2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所留恋的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唐代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
3钱钟书教授《谈艺录》曾概述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少喜唐音,老趋宋调,这种个人心绪爱好随时间迁移的变异,倒恰好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传统社会和它的主角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由少壮而衰老,由朝气蓬勃、纵情生活到满足颓唐、退避现实的历史行程。
4闻一多这位诗人兼学者相当敏锐地述说了从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度,其中提出卢照邻的“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骆宾王“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指出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便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幽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其实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他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式的把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决然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伤。……他是尽管口中感伤,却少年不识愁滋味,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6尚未涉世的这种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要求建功立业的具体歌唱: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他更实在更成熟,开始真正走向社会生活和人间现实。
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城图画,他清新活泼而并不低沉哀婉,这就是盛唐之音,此外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8壮丽动荡的一面为边塞诗派占有优美宁静的一面,则有所谓田园诗派写出特别是王维的辋川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又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9“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却以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二、音乐性的美
1冯成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却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婵娟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山薄”士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吗?
2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他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三、杜诗颜字韩文
1东坡称吴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2五十六字之中,意若贯珠,言如合璧。其贯珠也,如夜光走盘,而不失回旋曲折之妙。其合璧也,如玉匣有盖,绝无参差扭捏之痕。……庄严泽清庙明堂,沉着则万钧九鼎,高华则朗月繁星,雄大则泰山乔岳,圆畅则流水行云,变幻则凄风急雨。一篇之中,必述者兼备,乃称全美,故名流哲士,自古难之。
3(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深刻悲壮,磅礴气势却严格规范在工整的音律对仗之中,他们与我们前面引的李白诗不确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两种形式吗?从审美性质说,如前所指出,前者是没有规范的天才美、自然美、不事雕琢;后者是严格规范的人工美、世间美,自斟句酌。
韵外之致
一、中唐文艺
1安史之乱之后,唐代社会并未走下坡……在人数日多的书生进士带着他们所擅长的华美文词、聪明机对,以日益沉浸在繁华都市的声色歌乐、舞文弄墨之中。这里已没有边塞军功的向往,而只有仆马词章的较量,这里已没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纵身怒吼,而只有“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琦靡”的华丽舒适。……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普遍达到诗书画各艺术部门高度成就的并不是盛唐,而毋宁是中晚唐。
2人与自然那种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他的基本音调。
隔离七日情的主题曲 隔离七日情剧情介绍、演员表 趁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过年之机,饱受招人难困扰的用工大户富士康,再度开始为节后的“大招工”造势。昨日(1月25日),富士康对外发布消息称,春节过后将在湖北全省范围内提薪招工不少于3万人。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富士康此举将会给当地同类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不过招聘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隔离七日情的主题曲 隔离七日情剧情介绍、演员表 最高月薪2800元招普工3万昨日已进入春运第七天,湖北武汉各大客运站继续人满为患,大多是春节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也正是从昨天开始,富士康武汉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滚滚人流中设点进行现场宣传,目的只为年后正月初六即将到来的“抢人大战”预热。隔离七日情的主题曲 隔离七日情剧情介绍、演员表 《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农历春节过后,富士康武汉园区将会有多条新的台式电脑生产线和首批游戏机生产线启用。“保守估计,武汉园区还需招工不少于3万人。”这是相关负责人公布的新员工需求规模。据招聘简章显示,新增的招工计划主要以基层作业员(普工)为主,“只要年满16周岁、具有初中及同等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或社会人员均可应聘。隔离七日情的主题曲 隔离七日情剧情介绍、演员表 ”与此前被指“所给薪酬缺乏竞争力”不同,富士康此番拿出了在湖北地区较为“给力”的数字:新进员工试用期及考核期月薪可达2200元,考核期满后最高可达2800元。 除了较为可观的薪酬,富士康还会在其他方面发力。据悉,从正月初五开始,这个昔日习惯了“被人求”的用工大佬将派出招募专员,分赴湖北各地市人才市场进行宣传招募,“对于武汉市外求职者,富士康将报销单趟来汉火(汽)车票。”隔离七日情的主题曲 隔离七日情剧情介绍、演员表 本土用工格有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将会在武汉主城区的东南方向建设一个流芳新镇,使富士康产业园区融入当地周边社会环境,其入驻规模将达10万人之多。“一旦富士康内迁到武汉的新项目全部开工,它将需要员工8万人左右”。隔离七日情的主题曲 隔离七日情剧情介绍、演员表 对富士康开出的春节后薪酬和招工规模,一位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这将会给武汉同类企业带来压力,很多企业给普工开不出这样的工资。”事实也正是如此,武汉企业目前给普工开出的月工资大多维持在1500元左右。昨日,武汉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没有能力给出这样的薪酬。隔离七日情的主题曲 隔离七日情剧情介绍、演员表 “我们企业在两年前就已经遭遇了用工荒。”武汉一知名服装企业人事部李经理告诉记者,“富士康一下子把普工工资提到2800元的标准,这肯定会对我们的招聘造成影响。”不过,上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人士也表示,富士康拿出2800元月薪招普工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隔离七日情的主题曲 隔离七日情剧情介绍、演员“作为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北很多地方早就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昨日,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承,富士康的到来肯定会对湖北企业产生一定冲击,“企业不断提高员工待遇,这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用工荒问题才能够彻底被解决。
1、情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巧合和离奇。
2、人物形象的配置和描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坚持对照原则,善(卞福汝主教)和恶(沙威、德纳第夫妇)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还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不平凡的人物、渲染他们不同寻常的品质、力量和经历。
3、在具体描写人物遭遇和环境时,又带有现实主义成分。如冉阿让、芳汀的命运,珂赛特的童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巴黎街垒战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