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生存》:对自由的意淫只是导演的单边欺骗?

《荒野生存》:对自由的意淫只是导演的单边欺骗?,第1张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几乎在**中看到了亚历克斯在流浪大半个美国时,所感受到自然赋予的愉悦,尽管路途艰难,甚至在墨西哥爬火车的时候,被人胖揍了一顿,但是至少**中出现形形色色的人都是自由主义的朝圣者,或者保守主义中的开放者,都曾给予过亚历克斯或友情,或爱情,或亲情上的接济。这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竟然有着前往美国进行相似活动的冲动,这一点我自己都很难原谅自己,如果非要给这个错误的思想找个戴罪羔羊,西恩-潘同样应该代劳。

但令人惋惜地是,亚历克斯都一一绅士般地拒绝了。比如简和雷尼都真诚地把他当做旅途的好友,不过他还是惦记着心中的圣地——阿拉斯加;由斯图尔特饰演情窦初开的西部少女也对他施之青睐,但是一心只顾健身锻炼的亚历克斯同样只是发送“好人卡”,并扬长而去;即使最后的老爷爷——荣提出要收他为养孙,继承他的家族,也不能挽留他自由主义者的脚步。

当友情、爱情、亲情都相继以失败告终时,我们也开始思考,是否因为亚历克斯从小的遭遇,让他对由人际关系生发的快乐产生了质疑?

果然没错,在影片的末尾,便是亚历克斯对荣的“说教”:“如果你认为人生的快乐主要源自人际关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上帝将快乐赐给世间万物,快乐无处不在,我们能从所有事物中体验快乐,我们要做的只是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

其实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位理性的观影者,应该可以去思考上面的场景:一个23岁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在山顶上,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说教,并试图用自己的人生观,来说服老爷爷改变自己人生暮年的生活(不过注意,这里的**场景和中国当下传销分子对于老年人的洗脑有本质的差别)。

当然,本片的调子是自由浪漫气质,我们本不该用人生阅历的短浅去衡量一个人对于人生真理的认知,不过对于这样一个场景的质疑也最终成为本片试图表达的主题。

当亚历克斯最终因为植物中毒和食物穷尽快死亡的时候,他在书上写下了最后一句话:“只有分享才能带来最终的幸福”。而其后,车顶上木板一段文字最后的署名也为“克里斯托弗”(亚历克斯的真名),甚至到他濒死之际,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也都是自己回到父母的怀抱,我们才恍然了悟,原来前面一切的自由旅行都是导演欺骗的道具。

说这句话到不是为了证明本片是一部混淆视听的**,正好相反,当我们觉得一件从新闻中看起来,充满凯鲁亚克式自由者的行为,其实并不一定如我们所想。

可能在当事人的心中,孤独的一个人去流浪旅行,让家人找不到自己,以此报复父母从小对于自己的心灵伤害,是一件泄愤的事,而在此过程还能感受原始自然赋予的快乐,又何乐而不为。但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恰恰是他不能得到家庭的温暖,所以使他最终离开父母,这种原因就不是主观意志的选择,而是被动报复的单边行为了。即使亚历克斯能够越过最后的河流,继续前进,也未必会获得想要的“孤独式自由的欢乐”。

我觉得西恩-潘能如此大胆的改编事件,让本片带给观众另一种体验,倒不是为了证明现实人际的温情多么可贵,而是可能让我们思考事件的本身,是否就是我们所偏执认为的那样——一定是场自由主义者伟大的冒险,即使亚历克斯最终在自然的臂弯中停止呼吸,也可以称得上是义无反顾的悲剧。

这样一种偏执和一厢情愿或许是很多人把本片奉为自由信条的原因,不过,不好意思,我之所以喜欢本片,恰恰是导演对于这个信条的反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23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