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里面浪漫的单词:der Augenstern、der Weltschmerz等。
1 、der Augenstern:最爱的人,直译为“眼中的星星”。我那么爱你,当我注视着你,你是我眼中全世界的星光。
2、die Waldeinsamkeit:林中孤寂,虽然直译为“林中孤寂”,但不同的人,对它又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指独处森林之中,环视周遭,“举世唯我”的寂寥感;有的人却认为它指闲云野鹤般的自由。
3、der Weltschmerz:悲天悯己。“Welt”是世界的意思,“Schmerz”是痛苦的意思。为全世界痛苦,大致等于我们的“忧天下之忧”吧。
4、Götterdämmerung :诸神的黄昏。诸神的黄昏,是北欧神话传说中诸神与巨人、怪物最终决战,世界毁灭又复重生的末日。世界最终复苏,存活的神与两名人类重新建立了新世界。 这是北欧神话极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许多学术研讨与理论的主题。
5、das Vergissmeinnicht:勿忘我。把这个单词拆开来,就变成了一句话。“Vergiss mein nicht”。 不要忘记我。
德语里面浪漫的句子:
1、Die Liebe ist so unproblematisch wie ein FahrzeugProblematisch sind nur die Lenker,dieFahrgste und die Strae
爱情就像一辆汽车,车子本身并没有问题,惹麻烦的只是驾驶员乘客和道路。
2、Alles,was ich mache und sehe,erinnert mich an dichDas ist Liebe
爱情就是,无论我做什么看什么,想到的都是你。
3、Liebe ist eine Art von zuflliger BegegnungMan kann weder darauf warten noch sichdarauf vorbereiten
爱情是一种遇见,既不能等待,也不能准备。
4、Das Geheimnis der Liebe ist grer,als das Geheimnis des Todes
爱情之不可理解与死亡之神秘相比,更甚一筹。
5、Liebe ist nicht jemanden zu finden,mit dem du leben kannstLiebe ist jemanden zufinden,ohne den du nicht mehr leben willst
爱情,不是找个一起生活的人,而是找个没TA就无法生活的人。
1Alleskönner m 无所不能的人
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能给予自己足够的安全感,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更重要的是,他有能力给身边的、在意的人帮助与保护,只有有他在就令人安心。强大而温柔,这应该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了吧。
2farbenfroh adj 丰富多彩的
farben是颜色,froh是快乐,丰富的色彩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色彩能打造出迥异的风格,构建起截然不同的种种氛围,更是能透过视觉效果影响到人们的情感和心绪。
3Dasein n 存在
这个单词带着一些哲学意味,构造很直白,“Dasein”直译即为“存在在那里”。往深层想一想,一件物事“在那里”,就表示了它的存在,无关身份、贵贱、丑美及所有其他评判。天地间的一切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一切在“存在”的层面上都是相同的、平等的,渺小却有自己存在的资格。
海因里希·海涅、席勒、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莱辛、荷尔德林等。
1、海因里希·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 ,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
2、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
3、席勒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4、 莱辛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年1月22日-1781年2月15日),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他的剧作和理论著作对后世德语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5、荷尔德林
德国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曾被世界遗忘了将近一个世纪。杜宾根大学神学院毕业。当过家庭教师,爱上了雇主的妻子。小说《希波琳》(1797~1799)是以她为模特儿创作的。
在爱情上,没有相互的忠诚,就没有相互的信任。
小说以传统的叙述手法,剖析和批判了长期被作为“德意志品质”来宣扬的“忠于职守”的思想,激发人们对被纳粹践踏的公民义务进行反思。
这不仅在当代德国文学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由于其所含的哲理具全球性,值得世人三思。伦茨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伯尔和格拉斯齐名,他们被公认为当代德语文学三大家。
图书简介:
少年教养犯西吉·耶普森被关进单人囚室,罚写作文《尽职的快乐》。他回忆自己那个在北德乡村当警察的父亲如何恪守职责,一丝不苟地执行纳粹当局的命令,监视当地的一位画家,不让他作画,还没收作的作品。而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原是警察一家的老朋友,还曾经救过警察的命。
歌德《浮士德》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席勒《阴谋与爱情》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托马斯·曼《魔山》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一、德语作家擅长的两种传统体裁
A抒情诗
1“被魔力征服”——歌德抒情诗咀华
a《塞森海姆之歌》
b《丽莉之歌》
c《西东合集》
2“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诗歌赏析
早年的抒情诗:玫瑰与蝴蝶
时事诗、讽刺诗:剑与火焰
异乡病中吟:“我倒下了,战斗并未失败”
BNoveIIe——德语文学多姿多彩的奇葩
1霍夫曼志异小说《赌运》(选)
2克莱斯特的传奇小说《智利地震》
3豪夫的童话小说《鹭鸶国王》
4凯勒的幽默小说《事在人为》(选)
5迈耶尔的历史小说《普劳图斯在修女院中》(选)
6施笃姆诗意小说《茵梦湖》(选)
7海泽的意大利风情小说《犟妹子》
二、 内涵丰富,耐看好看的思想者文学
1歌德的书信体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
2歌德的《意大利游记》
“威尼斯船歌”(选)
3海涅的音乐小说《帕格尼尼》
4赫尔曼·黑塞的艺术家小说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选)
第二编 德语民间文学精彩绝伦
一、格林童话——民间文学的杰出代表
滑稽、荒诞的《傻大胆学害怕》
奇幻、诗意的《白雪公主》
二、 民间文学——德语文学之根
第三编 德语文学——深邃、博大的思想者文学
导游者言
一、歌德时代的思想者文学
1德语文学的奠基者莱辛和莱辛寓言
2歌德的哲理诗和哲理小说N0veue
3《浮士德》——思想者文学的典范
二、现代德语思想者文学
1里尔克——孤独的风中之旗
“小时候,我没有家!”
通过“女性之门”
孤独的风中之旗
人生·上帝·宇宙
2影响巨大的卡夫卡小说
法律门前(《审判》选段)
3托马斯·曼划时代的杰作
《魔山》:雪(选)
告别的话
狂飚突进作家不再认为道德教育是艺术的目的,他们要求艺术作品反映生活真实,特别是作家本身的真实感情。他们认为,艺术作品应象民间文学那样自然、朴实,反映普通人民的要求。他们大力推崇莎士比亚,十分注重民间文学。民歌成为许多诗人学习的榜样,在这时期产生了一批德国文学中最优美的诗篇。
由于18世纪的德国并不具备进行政治革命的客观社会条件,更不存在实际的革命运动,因而狂飚突进始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的范围仅限于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进入18世纪80年代,这场热闹一时的运动就渐渐衰退,德国文学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同时,德国文学开始向古典文学时期过渡。古典文学把启蒙运动和70年代的文学革命提高到新的阶段。海涅说,这是德国诗人和思想家在思想上进行的一场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初期,德国几乎所有作家,甚至包括后来浪漫派的首领施莱格尔兄弟,都为之欢欣鼓舞。但是,等到雅各宾党人执政,用革命暴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即革命由不流血的阶段进入流血阶段的时候,德国作家的政治态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分野。福尔斯特、索伊默等少数作家完全支持雅各宾党人的革命专政,并希望在德国也进行一场法国式的革命;相反,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的浪漫派作家则完全否定法国大革命,走上了怀古复旧的道路。 上所说的“古典文学时期”,严格地说,时间只有10年,即1794年歌德与席勒合作到1805年席勒逝世。参加的人也只有歌德和席勒两人。这个时期另外两位作家荷尔德林和让.保尔虽然都对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但他们与歌德、席勒并无多少直接关系。因此,所谓“古典文学”既不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文学运动,也称不上是一个文学流派。但是,就在这10年当中,歌德和席勒完成了奠定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光辉作品。如席勒的剧本《华伦斯坦》(1800)、《奥尔良的姑娘》(1801)、《威廉.退尔》(1804)和美学著作《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1796),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1796),长篇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和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此外,他们还写了大量的诗歌,特别是叙事谣曲。席勒逝世以后,歌德在生命的最后20余年又写了包括《浮士德》(第二部)在内的一批光辉巨著。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手稿 从戈特舍德到歌德,德国文学是沿着启蒙运动开辟的道路向前发展的。但到18世纪末德国文学中出现了反启蒙运动思想的潮流,这就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这一运动不是在古典文学之后出现,而是与它并行发展。1796年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来到耶拿,1798年与他的弟弟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一起在柏林出版了《雅典娜神殿》,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文学史上称为“早期浪漫派”或“耶拿浪漫派”。除了施莱格尔兄弟,重要的作家有蒂克、诺瓦利斯、瓦肯罗德等。他们的基本倾向是怀古遁世,重视童话和传奇。
1802年以后,早期浪漫派逐渐解体。拿破仑对德国的军事占领,使大部分知识分子热心于政治。象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亚当.米勒等早期浪漫派作家在政治上公开走向反动;一批青年浪漫派作家出于对民族前途的关注,想起了人民和民族传统,他们在海得尔堡形成了新的中心,文学史上称为“晚期浪漫派”,或“海得尔堡浪漫派”。他们采集民歌,发掘久已被人忽视的文化遗产。布伦坦诺和阿尔尼姆收集加工整理出民歌《男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格勒斯编辑了《德国民间故事书》(1807)。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当推格林兄弟,他们不仅发现了许多德国文学中的重要文献(如《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而且整理加工了闻名世界的童话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在创作方面,成就最大的是艾兴多尔夫。 的另一个分支是“施瓦本诗派”,乌兰德和豪夫是这一流派的重要代表。不过,乌兰德与其他人不同,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
霍夫曼、克莱斯特、沙米索一般也算作浪漫派作家,但他们与上述各个派别都无直接联系。霍夫曼是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小查克斯》(1819)、《跳蚤师傅》(1822)、《堂兄弟的屋隅之窗》(1822)等。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神话世界的向往,他把现实与离奇荒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还发展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轻快的讽刺,对19世纪德语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克莱斯特的喜剧《破瓮记》(1808)、中篇小说《米夏埃尔.科尔哈斯》(1810)以及轶事作品都是德国文学中的佳作,但他的思想充满了矛盾,说明德国文学已处于转折的前夕。以莱辛、歌德为代表的广义上的启蒙运动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行将结束,即将到来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在这种形势下,要想真正把握社会矛盾,就得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从这个角度看,沙米索是浪漫派向1830年以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过渡的一个代表,而海涅则是完成了这一个过渡并达到新高度的伟大作家。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 1832年歌德逝世,海涅认为这是“艺术时期”的结束。海涅这一观点既说明了将近一百年德国文学大发展的特征,又正确划分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德国文学在1830年左右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转折的直接原因是法国的七月革命。在七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进行实际的准备,资产阶级反对派空前积极,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尤为活跃。他们把文学创作直接用于政治鼓动。伯尔纳是当时最为激进、声望最高的一位作家。
除了伯尔纳,30年代初还出现一个名为“青年德意志”的松散的进步作家团体。它的文学纲领是由温巴尔格宣布,他认为文学艺术依存于社会政治生活,因而必须对后者产生积极影响。“青年德意志”作家努力创造一种具有鼓动力的社会批判文学。可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理解是抽象的,对艺术的理解是片面的,因而他们只能把自己所宣传的主张同他们所描写的人和事生硬地凑合在一起。文学史上称这种文学为“倾向文学”。
古茨科、劳伯、蒙特等是“青年德意志”的重要作家。不过,不论是他们,还是伯尔纳,在创作方面都无多大成就。30年代有贡献的作家是在“青年德意志”之外的伊默尔曼、德罗斯特-许尔斯霍夫和默里克。 下半叶的文学 1848年革命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受到严重的挫折。这个时期的文学中反民主和反理性的倾向明显增强,回避重大现实问题、热衷于描写身边琐事和田园风光等非政治倾向盛极一时。到了60年代以后,社会批判的文学才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并没有达到海涅的高度。
德国文学的这种变化,首先见于叔本华影响的变化。叔本华的主要著作是在1848年以前出版的,那时并无多少人问津。而1848年革命失败后,叔本华一下子成了一位时髦哲学家,他的反理性的神秘主义思想成为居统治地位的思想潮流。在叔本华思想的影响下,象瓦格纳这样一位本来是反封建的民主主义作家和音乐家,在1848年以后也否定生活,反对进步。黑贝尔在1848年以前就不是一个革命者,而1848年以后他的作品中悲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更为明显,甚至发展为维护封建阶级的国家政权。到了70年代德国统一以后,德国文学中这种反民主倾向更发展成为公开为普鲁士辩护的卫道文学和宣扬日耳曼精神的沙文主义文学。盖贝尔的诗颂扬普鲁士统一德国的“业绩”,达恩的《罗马大战》(1876)则宣扬日耳曼人是优等种族的反动理论。
这个时期的德国文学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当时公认的所谓“伟大”作家,在艺术上并无多大成就。盖贝尔被誉为“伟大”诗人,但他的诗纯属摹仿古典诗歌的拙劣之作;海泽的中篇小说拥有大量的读者,写的都是一些投合小市民趣昧的故事;弗赖塔格的长篇小说据说是“杰作”,写的不外是老实人如何发财致富之类的故事。在这些所谓“名作”的带动下,形形色色庸俗无聊的作品就大量出现。
上面这些倾向,在坚持人道主义理想的民主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也有反映。他们回避时代的重大问题,幻想在狭小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理想;他们没有面向整个民族,而是着眼于故乡的风土人情;他们不是描写急风暴雨式的社会冲突,而是欣赏幽静和谐的田园生活;他们不是象海涅那样用剑和火去同丑恶的现实斗争,而是以轻松的幽默来表现自己在这丑恶的现实之中所保持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他们也触及社会问题,但是在70年代以前他们对社会的批判十分无力。拉贝的作品表现了他对德国社会中的阴暗、落后、腐败和残暴的愤慨,但是就在他的著名的三部曲里也看不到有任何斗争。施托姆的诗歌和小说中有许多优美的篇章,也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但给人的印象是寂寞孤独和无能为力。
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社会批判文学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冯塔纳的出现就是这一发展的具体表现。这位作家在短期内完成了许多部长篇小说,他的小说有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人物形像生动典型,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力量还不能与瑞士作家凯勒相比。瑞士富有民主传统,而凯勒又与这一民主传统保持密切联系,因而凯勒在以瑞士为背景的作品中就避免了德国作家(包括冯塔纳)的局限。他的中篇小说是德语文学中的名篇,他的长篇小说《绿衣亨利》完全有理由列入世界名著。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文学 19世纪8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空前高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社会民主党威信剧增,德国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革命形势的高涨使老一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进一步看清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增强了作品中社会批判的因素。冯塔纳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但是革命高潮对文学更为直接的影响是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兴起。象在德国历史上常见到的那样,革命高潮来到时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显得最为革命。他们提出要同一切传统(不管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决裂。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参加者大多是青年学生,他们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自认为站在工人一边,拥护社会主义。他们要改造世界,革新文学,创造全新的“现代文学”。1884年出版的诗集《现代诗人的性格》是自然主义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85年康拉德在慕尼黑创办的杂志《社会──关于文学、艺术和公众生活的现实主义周刊》和1887年贝尔格和哈尔特兄弟在柏林创办的《突破》杂志是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两个中心。自然主义的理论代表是霍尔茨。豪普特曼的《日出之前》(1889)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作,而他的《织工》(1892)和《獭皮》(1893)则已离开自然主义的原则,成为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到90年代中期,自然主义的文学运动就渐渐销声匿迹。当年显得十分革命的作家随着革命高潮的过去都离开了革命立场,有的甚至走向反动。在艺术上,他们不仅抛弃了“革新”整个文学的宏愿,而且加入了世纪末形形色色的文学流派。 德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文学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各种主义,如印象主义,新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等。它们的代表作家有戴默尔、李利恩克龙、恩斯特、格奥尔格、胡赫、闵希豪森、里尔克等。
这些新的文学流派(有的文学史家统称为“颓废派”)与尼采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它固有的矛盾充分暴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样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感到困惑不解,因而尼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谓“批判”就成了他们的精神指南。另外,资本主义的发展还造成了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群众的隔绝,那些不愿把作品当作商品来推销的艺术家就躲入“象牙之塔”,觉得自己是不能被人了解的“人类的精华”,而尼采的“超人”哲学就为这种思想情绪提供了理论根据。20世纪初期的作家程度不同地都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
格奥尔格是这种“为艺术而艺术”文学潮流的重要作家。他反对自然主义,也反对现实主义;他提倡“新艺术”,即“纯艺术”。他通过所创办的《艺术之页》杂志吸引了大批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人们统称他们为“格奥尔格派”。奥地利诗人霍夫曼斯塔尔曾一度是“格奥尔格派”的一位著名作家。
里尔克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他与“格奥尔格派”有一定联系,但又有所区别。他在现实中感到孤独痛苦,希望现实能有所改变,因而他并没有象格奥尔格那样完全逃向远离现实的纯艺术的虚幻世界中去。
与“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潮流并行发展的是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代表是亨利希.曼、托马斯.曼和海塞。另外,凯勒曼、弗兰克等也属于此列。亨利希.曼对丑恶的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的《臣仆》(1914)对威廉帝国统治者们的感情和思想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描写了宗法市民阶级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形势下没落的命运,但他对此并不是惋惜哀叹,而是努力探求复兴人道主义和争取人类进步的可能。海塞的主人公虽然在生活中受挫后大多逃向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原来的理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1945年的文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随后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战后时局动荡,德国***在斗争中壮大发展。1933年希特勒取得政权,接着是法西斯统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把一部分资产阶级作家推出了“象牙之塔”,在现实的阶级斗争中逐步分化。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就出现了名为“表现主义”的文学运动。一批青年作家(海姆、特拉克尔、韦尔弗、贝希尔、沃尔夫、托勒尔、贝恩等)预感到即将来临的灾祸,想通过精神和意志的力量避免灾祸,并进而“改造”整个世界。在战后群众革命的风暴中,表现主义作家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贝希尔、沃尔夫等逐渐发展成为无产阶级作家,以戈特弗里德.贝恩为代表的右翼后来成为无政府主义者。另外象托勒尔、哈岑克莱弗,甚至凯泽都程度不同地倾向革命。其他的资产阶级作家,如亨利希.曼、托马斯.曼、阿诺尔德.茨韦格、法拉达、福伊希特万格、弗兰克、米萨姆、楚克迈耶、凯斯特纳、德布林、雷马克、凯勒曼等,也有的拥护革命或同情革命,有的至少不反对革命。但是,由于世界观的原因,他们对社会的理解是抽象的。他们常常把个人与集体、人道与暴力、理想与现实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他们对革命的同情或者支持,往往是抽象的或只是暂时的。
在这些作家中,政治上最进步的是亨利希.曼,在艺术上成就最大的是托马斯.曼。托马斯.曼的作品内容深刻,形式讲究,他可说是资产阶级进步文学从莱辛到海涅再经过近百年的曲折发展之后又一个伟大的代表人物。
这个时期德国文学更为重要的成就,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壮大发展。早在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已经萌发,并产生了韦尔特这样的诗人。到了19世纪后期,无产阶级文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奥多尔夫、瓦尔特.哈岑克莱弗、明娜.考茨基以及施韦策等一批作家,但他们在艺术上的成就还不足以与资产阶级作家相抗衡,他们的活动和影响还极为有限,因而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学运动。20世纪20年代以后,情形就大不相同。第一,它拥有数目众多的作家。1928年成立的“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盟”到1932年拥有 500名会员,全国有23个地方组织。第二,它的作家队伍中拥有一批优秀作家,如贝希尔、西格斯、魏纳特、基施、沃尔夫、雷恩、布雷德尔、马尔希维查、沙勒、格伦贝格以及布莱希特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现实的阶级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艺术上也是成功的。象沃尔夫的戏剧,魏纳特的政治讽刺诗,布雷德尔的小说和基施的报告文学,都是有相当水平的作品;而贝希尔的诗歌和西格斯的小说可以当之无愧地归于世界名著之列,布莱希特的剧作和他独创的“叙事剧”理论使他成为公认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戏剧家之一。
1933年希特勒取得政权,大部分无产阶级作家和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被迫流亡国外。面对共同的敌人,这两部分作家结成联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反法西斯文学,又称“流亡文学”。反法西斯文学不仅是以格林和容格尔为代表的沙文主义法西斯文学的对立物,而且代表了德意志民族的希望。不论是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还是布莱希特、西格斯和贝希尔,正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创作出他们的优秀作品。如亨利希.曼的历史小说《亨利四世》(1935~1938),托马斯.曼的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1933~1943)、《洛蒂在魏玛》(1939)和《浮士德博士》(1947),布莱希特的剧本《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9)和《伽利略传》(1947),西格斯的小说《第七个十字架》(1942)以及贝希尔最优秀的诗歌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因此,如果说法西斯统治时期是德国历史上黑暗野蛮的时代,那么这个时期的德国“流亡文学”则是光辉灿烂,硕果累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尽管由于法西斯统治和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的曲折,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并没有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德国文学流派纷繁,风格各异,但就其本质来说仍是世纪转折以来的各种文艺倾向的继续和发展。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论浪漫派》
十九世纪德国的诗人作家亨利希·海��著。1831年5月,海��受到法国七月革命的鼓舞来到巴黎。在巴黎,他看到了法国浪漫主义者史达尔夫人的《论德国》,认为其中有些观点是错误的,所以才写作了《论浪漫派》给以驳斥。
《论浪漫派》发表于1833年,原名《德国近代文艺史料》,后来与他的另一部著作《论德国的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合为一本书,改名为《论德国》。 《论浪漫派》,在批驳史达尔夫人和施勒尔兄弟的观点的同时,表达了海��自己的浪漫主义思想,探讨了德国文学的许多问题。 《论浪漫派》所反映的海��的文艺思想,是深刻的丰富的。
《论浪漫派》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综合论述了中世纪的德语文学和以歌德为代表的近代文学,沿着历史发展的线索揭露了德国消极浪漫派对莱辛、歌德的古典主义传统的背叛,批判了耶拿派浪漫主义企图复辟中世纪精神的反动本质。第二、第三部分通过记叙轶事、阐明掌故、引录原作,对德国的浪漫派作家进行了分析评价,肯定了积极浪漫主义在翻译世界名著和发掘民间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驳斥了一些人对歌德的攻击和盲目吹捧。 《论浪漫派》认为,浪漫主义文艺不同于古典艺术, “古典艺术只表现有限的事物,它塑造的形象都可以和艺术家的思想完全一致”;而浪漫主义艺术表现的则是“无限的事物”。 《论浪漫派》认为:歌德的最大的技能就在于他所描写的一切无有不是完美的; “在这里不是一切部分写得强而其它部分写得弱,不是一部分描写得详尽而其它部分粗浅草率”,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主角,没有所谓的配角。海涅的这种主张虽然属于无差别主义的范畴,但他强调要成功地塑造好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的思想却是可贵的。海��指出,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应该戒除一切神秘主义,它的形象应当与造型艺术的形象一样的透明、一样画得轮廓清楚。他把德国的艺术比做“真正德国的女孩子”,认为她应当是“一个自由的、开化的、不矫揉造作的”女孩子,不应该是那种“苍白的尼姑和夸耀门阀的骑士**”。这里所说的“尼姑”和“骑士**”,指的是脱离现实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论浪漫派》称作家霍夫曼为“病魔鬼”。 《论浪漫派》论述了艺术要与生活结合、与人民愿望一致的思想,要求艺术家要象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刻也不离开母亲大地;宣传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宣传了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但是它把积极浪漫主义的实质理解为神对心灵所赋予的不满足性,就是唯心论影响的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