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的资料

历史名人的资料,第1张

我的认识里,评价一个君主到底是暴君还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么事来判断,亦或者是功大于过亦或者是过大于功来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战国的末期,当时战国七雄之间彼此攻伐无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国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几百个诸侯国,发展到最后变成七个诸侯国之间彼此攻打。

天下的百姓为此遭受了几百年的苦难,迫切的需要统一与安定,在这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嬴政站了出来,结束了战乱的局面,建立了天下一统的大秦帝国。

这一项功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单纯就这项功绩来看,足以震古烁今。在后期国家的治理方面,嬴政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车轮,统一了度量衡,确立了郡县制。这些成就哪怕是现在我们仍在受益。华夏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庭,虽然方言不同,但文字却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文化的沟通与传承,在这一方面来看,嬴政是有万世之功勋的。

除此之外,他派蒙恬率军队驱逐北部匈奴,匈奴因此不敢南下牧马,然后修建万里长城,给中原地区相当于修建了一个依托,极大程度地保护了国家的安宁。虽然后世在诟病嬴政用民无度,但现实是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又太少了。

南征百越,即便是中原有难,百越大军不得回防,这才让刘邦项羽等人有了丝丝的机会,一群骊山囚徒就能把他们打成那样,如果大秦锐士出击,项羽等人的杂牌军早就没有了一丝丝机会。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秦始皇的功劳绝对大过他的过错,在我看来,修皇陵确实奢侈了一些,但正因为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震慑世人的秦兵马俑。

总之我认为,秦始皇算是个明君。

陈楚文化所孕育的最主要的思想成果是老子的《道德经》。《史记》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正是中华主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轴心时代”,与博大而丰富的中华文化一样,老子思想也是春秋及其更早时代多方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老子曾作周史官,其思想当然会有周代史官文化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生于陈地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形成却得益于陈地多元化、复合性的文化滋养。《老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蕴也是由老子的原居地陈楚地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决定的。

关于老子学说及其道家思想的起源,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考察诸子各派源流时指出:“道家者流,盖出史官。历纪成败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王南面之术也。”认为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源于史官和帝王经验。

朱熹也说道:

盖老聃,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倍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

老子在哲学上使北方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跟南方所特有的那种浪漫、优游、柔静、华美的精神特质结合起来,并得到思辨性的升华。或者说,老子思想是南北文化耦合的产物。

鹿邑太清宫遗址是老子故里,这里发现大面积商、周或更早时期的墓藏及千余件遗物,墓藏及祭祀器皿有明显的东夷文化特点;揭露出唐、宋、金、元等时期太清宫后宫基址,其中宋代后宫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确如史书所载太清宫“如帝者居”。

据史书所载,唐代高宗,宋代真宗、徽宗皇帝曾亲临鹿邑祭祀老子,这在太清宫碑刻中都有所印证,足以确认鹿邑太清宫为老子故里。

老子故里所在的陈地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春秋时期,这里正是多方文化交汇的中心地带。

夷族崇巫,所以楚、陈等受东夷文化影响的地区也巫风极盛。楚地巫觋活跃,凡事皆由巫觋祈祷鬼神。陈楚地区丰富的巫觋之风和原始崇拜的民间背景,对老子哲学思想和他的“道”的观念的产生,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

《老子》是一部“哲学诗”,不仅仅是这部书节奏整齐、音韵和谐。在《老子》一书中,有许多比喻形象,如以“谷神”、“玄牝”等喻“道”。

老子“道”的概念的形成即是脱胎于陈楚地区的神话观念。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1

 萧瑟的秋风抵挡不住寒冷的冬风,于是秋被冬取代。虽不曾有过皑皑白雪,倒也冷的出奇。枯黄的草地上,冬青路意盎然的立着,为这寒冷的冬季,添了丝暖意。

 上了高中后,压力变得特别大。每次回家,妈妈还唠唠叨叨说个不住,这次也一样。我终于忍不住了,连理都没理妈妈,一摔门子出了门。马路上的人很少,他们都一边哈着气,一边不住的搓手,仿佛要把手搓着了才能感觉到暖和;他们的脸上透出了不寻常的红色,鼻涕叫不住的往外流;每个人身上的黑大衣,把原本灰黑的柏油路,称得愈加黑暗。

 我漫无目的的向前走着,看着一片混黑的天地。突然,一星半点的光亮色彩,横冲直撞地闯进了我的实现。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它,看着它由小变大,直到那环卫老奶奶出现在我的眼前。老奶奶的头发几乎全白了,鲜有的几根黑发那样的格格不入;脸上也满是皱纹,深得几乎都能夹死苍蝇了;她穿着那件明亮的黄马褂,瘦小的身躯将那褂子称得实在肥大,可那光亮,却将冬天的马路带出了黑暗,带来了温暖。

 她走到我面前,看着我,眼中闪过丝焦急。她对我说:“孩子,你站在这干嘛呀,这么冷的天,再感冒了你妈得多着急啊!快回家吧。”我心想:我妈才不会着急呢,她就只会唠唠叨叨的说我。但是我没有说出来,看着老奶奶瘦弱的样子,我说道:“没事奶奶,我一点都不冷,我帮您扫地吧,您休息休息。”老奶奶说什么都部同意,可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无奈之下,她同意了。我接过老奶奶的武器——那个绑着红色绳子的扫帚,学着老奶奶的样子,在马路上扫了起来。红色的绳子在路上飘荡,倒映出了老奶奶微笑的样子,我感觉也没有那么寒冷了,仿佛路两旁的白杨树,也是暖和的吧!

 我和老奶奶一路有说有笑。她告诉我,她的孙子生病了,急需用钱,无奈之下,她才出来扫地的。我急忙问老奶奶严不严重,得到的答案是不严重,就是耗时又耗钱。悬着的心着了地,马路也被洒上了一层橘黄的光辉,一丝丝暖意流进心田,“一定会好起来的!”

 正当老奶奶教我怎么用夹子夹大垃圾的时候,我看到我妈着急的朝我们走来,手上还拿着我的袄和帽子,自己却什么都没带。我躲到了老奶奶的后面,我妈没办法,只能将全部的经过都告诉了老奶奶。老奶奶听后反而笑了,她说:“我说她怎么一个人跑出来呢!这么冷的天,谁想出来干活啊。不过她也是个好孩子,是真的懂事!”我听到我妈说:“她是挺懂事,就是高中压力太大了,我想帮她减减压,没想到却本末倒置,不但没有帮到她,还差点害了她,唉!”我愣愣的站在那,不知何时,眼眶湿了。我走向妈妈,对妈妈说:“妈,对不起。”简单的四个字,却让她不知所措,还是我最后抱住了她。她的怀抱很暖和,让寒冷的冬季,也变得暖和起来。

 我们同老奶奶一起扫完了全部的路,一同期盼着她的孙子早一天好起来。然后同妈妈一起回了家。我把帽子戴在妈妈的头上,让她发挥更大的用处。

 虽然冬天很寒冷;虽然高中的生活压力很大;虽然老奶奶的的努力赚不回多少钱;但是冬天的温暖依然存在,老奶奶的孙子很快就会好起来,母亲的爱也依然存在。再寒冷的冬季,也会有暖意!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2

 再黑暗的也会迎来曙光,再寒冷的冬季也会带有暖意。

 ——题记

 人生的第一道曙光来自20xx年的那个冬天,当一声啼哭划过天际,我带着父母爱的名义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天,我见到了人生的第一道曙光,在那个寒冷的冬季,那道曙光竟显得如此的耀眼,如此的温暖,如此充满希望。

 但在冬天降临的我,性格好像并没有受这个季节感染,反而活泼调皮的似男孩子一样。在我很小的年纪父母便把我寄养在乡下老家。自此,我对姥姥,姥爷的感情就要比父母的多很多。因为姥姥,姥爷是横跨了我整个童年的人。

 对于童年的事,大多我都记不得了,但有一件事,一直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记忆回到七岁那年的冬天。那一天似乎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太阳公公也不羞涩的躲在云朵身后了,在乡下这种日子是清闲但又忙碌的,但好在没有开春。印象里,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邻居家的老奶奶和姥姥,姥爷约着一起去集市了,老奶奶便叫我去帮她牵一下在田野里吃草的小羊。

 对于一向喜爱小动物的我来说自然是没有理由拒绝的。就这样,意外发生了,小羊意料之外的调皮,挣脱了我的控制,一开始,我还能够追上它的步伐在田野间嬉戏,但渐渐,我的体力就透支了。不仅把羊丢了,还追着小羊来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刚开始,我还觉得新奇,但慢慢地,随着天空拉上的黑幕,一种巨大的恐惧感慢慢席卷了我的内心。可是,当时我的内心戏是非常丰富的,会不会有人贩子忽然出现,会不会有星星掉下来等等

 但,当这些想法一闪而过的时候,还是感到莫名的恐惧,那一刻,是真的真的很想姥姥、姥爷,害怕再也见不到他们,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我以为再也听不到了的声音,忽然出现的强光使我本能的闭上了双眼,慢慢,慢慢,我看清了那个佝偻的身影——那是我的姥爷。我好像看见从未哭过的姥爷脸上挂着两条还未风干的泪痕,那一瞬间我的内心被一种不知名的东西给深深地震撼了。

 回到家,我哭着对姥爷邻居说,“羊丢了。”可我好像看见姥爷像个偷了蜜的孩子一样偷偷的笑,过了一会,邻居看见我急得一直哭一直哭才对我说,“羊早就回来了,你这傻孩子这么喜欢羊,我把哪只小羊送你养好了。”后来,我只记得当时心里比偷吃了姥姥买的糖还高兴,

 可是,后来,爷爷去世了,羊还没养大就真的丢了,只剩下那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所有的黑暗,姥爷更是一束在我生命里永远存在的特殊的光,温暖了我每一个寒冷的冬季……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3

 秋风唤来了冬季,仿佛瞬间这个世界就成为了只有萧瑟的主打场。无论是瘦骨的枝条还是粗壮的树干都感觉到了这刺骨的冷意。常青树是这萧瑟景色中不可多得的一抹绿色了,好像冬天里的战士,一直坚守着。

 冬天里的常青树是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一种树,在春季,在百花齐放的景色中不起眼。在夏季,在各种树都焕发生机中不起眼。在秋季,在硕果累累中不起眼。在冬季,一片荒凉之景中那么的惹人注意。繁华落尽,是不是才会想起你;多少次的错过,是为虚无缥缈的东西。茫茫人海,多少次多少眼的错过。我仿佛记得你,又仿佛不记得,记忆中的你模糊,回忆起你心中的感情又那么强烈。我想,我还记得你,你呢?

 他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他是我的亲人。我们有时坐在一起,却很少交谈,你会跟我说以前的事,我也很喜欢你跟我讲述你那个年代的事。我也会从其他人口中知道你以前做过的一些事,都会在我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以前还未长大,原谅我的不懂事。

 那个冬季,天还未亮的时候,我便要起来上学,你总是比我起的早,因为你要给我做早餐。以前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现在觉得自己还未长大。生病发烧的时候总是会向你发脾气,而你总是耐心的安慰我,陪伴我。冬季,总是寒冷而漫长,但你就像是一团火一样温暖着我。你的眼睛不太好,做手术时,还好我在你身边。你似乎到了晚年,听力也弱化了,有时喊你你都没听到,那时,就隐隐约约有些预感,却没有引起重视。想想自己还真是不孝。我们会在饭后沿着公路散步。有时会说那么一两句话,会跟邻里之间打招呼,这时候就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我讨厌孤独的感觉,也讨厌看着别人孤独,所以有时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说,但,我就是喜欢陪着别人,相互陪伴那样就不会孤独的吧?

 你是我的暖意,温暖着我的心。你的心却永远沉入了大海,无论我怎么呼唤,你都不会再答应我。那个冬季,无论多么寒冷你都会来接送我。这令我不忍,但我无法改变冬季,也无法回归以前。长大了,回想小时候,会想你,总是甜甜的感觉。还记得有一次,下暴雨,无法去你们那里,我就在沙发上嚎啕大哭,无论是谁都劝不住,现在想想以前还真是幼稚。我不是公主,却是你放在心上的公主。细心呵护,耐心照顾,还真有些大**脾气和一颗玻璃心。第一次看你哭,是在外婆要做手术时,那时想,你们感情真好。外婆生病时,你不离不弃贴身照顾。外婆过世后,你就长时间变成了孤单一人。而那时我还不知道何为孤独。

 你是我的常青树,在我心里有着繁茂的枝叶。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4

 又是一个冬天,寒风呼呼地吹着,像是夹带着一根根银针,刺着你的脸颊,顺着你的颈窝,在你的衣服里钻来钻去,打了个寒颤,我裹了裹我的衣服,像一个佝偻的老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冷,好冷。这条路怎么这么漫长,仿佛永无尽头,路边的大树叶子一片一片的飘落,像是在给我的孤独伴舞,我忽然想起原来小时候,不管天气多冷,寒风多凛冽,爷爷奶奶总会在路口等我,有时会带一件衣服,有时会有一个红薯,每次临近那个路口时,我都不由得加快脚步。现在我长大了,很怀念那个路口。

 他们已经好久没来了,时光飞逝,他们的身体状况早已大不如前,像这样的天气,连我都很难接受,更何况他们呢?冷,好冷。风更大了,仿佛在嘲笑着我,路边的小草被风吹得轻轻摇动,风停了就左倒右歪,已然没有了往日的生气,像此时的我,早已没有了平时活泼乱跳的样子,头发早已被风吹得乱七八糟,理理吗?不存在的,我现在只想回家。

 冷,好冷。风带了好大一片乌云过来,是要下雨了吗?可是我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不行不行,我得加快速度,跑起来吧?好的。之前跑比走快,虽然刚开始会有点冷,但是跑完之后就不会了。在大街上,不顾行人的眼神,我狂奔起来。

 慢慢的,我快要到了那个路口,天气雾蒙蒙的,我仿佛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形,越近越熟悉,近了更近了,我最熟悉的人,他们在路边等我,尽管冷得发抖,但还是毅然决然的站在那里,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冲到他们身边,他们关切的问我有没有冷到,饿不饿……此刻仿佛有一股热流涌进心脏,顺着血液流经我的全身,很暖,仿佛回到了原来。

 跑步使我的身体暖和,可他们的问候关心和站在寒风里发抖等我的样子,让我温暖。虽然在寒冷的冬天,但是我觉得整个人被温暖包围着。

 冬天虽然寒冷,但因为一些事,一些人,逐渐变得暖和。

 温暖是要我们去亲身感受的,只有我们亲身感受了,才会知道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5

 冬天又一次到来,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冬天。玩弄着手中的阳光,我却只感觉到一股寒风的到来。是的,即使是阳光明媚的晴天也没能给人们带来一丝暖意,阳光仿佛已被寒意所侵蚀。但例外总会存在,或许只需要我们出来走走、看看便能感受到。感谢冬天,然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的温暖。

 多出去走走,这总是不会有坏处的。清晨,天还未亮时,许多人已早早地出门了,即使一股股寒风吹来,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犹预。他们或许是为了工作,也或许是为了给正在被窝中熟睡的家人带回温热的早餐。走进一家早饭铺,蒸笼里的热气正一股一股的往外冒,让这间小铺充满了暖意和面食的香气。忙碌的老板夫妇停下手中的活儿,面带笑容地迎接今天的第一位顾客。喝下一碗热腾腾的粥,在吃上一份小笼包,暖意充斥着整个躯体,走出铺子,寒风似乎变得柔和了起来,不再有刺骨的寒意。此时,我们心中也许应该怀有一丝感激,因为这些人中可能就有我们的父母,他们总是这样默默地为我们付出。

 吃过午饭后,穿一件厚厚的衣服,独自行走在繁华的街道上。能让人感受到的只有热闹,寒冷的冬季并不能影响人们逛街的愿望。女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走在一起,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是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她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看着活泼的她们,又有谁还会感到寒冷呢?一对情侣手拉手走在一起,女孩的脸上还带着一抹淡红,男孩总会忍不住一次次转头看她。终于,男孩将女孩搂进怀里,轻轻地在她的脸蛋上亲了一口,女孩的脸更红了,就像红苹果一样,她去把头埋进男孩的怀里,时间仿佛定格了下来。周围的行人看着他们,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似乎也感受到了暖意。我们应该感激这份来自街道的热闹,这里总会保持着温暖,无论你在或不在,无论你记不记得,只要你到来,它便会给你温暖。

 冬天的`晚上和平时很不一样,天早早地暗了下来,淡淡的雾气飘荡在空气中,让五颜六色的灯光带着一种朦胧的美感。出门散步的人已经不再想夏天那样多了,广场上跳舞的位置已不再爆满,但唯独不变的是孩子们的欢笑声。孩子们在经过一天的学习后,总想出来放松一下,刚吃完晚饭,就嚷嚷着要出去玩儿。一群孩子在广场中互相追逐着,欢笑见充满了纯真,孩子们就是怎样单纯,虽然互相并不认识,但依旧可以像亲密的伙伴一样玩耍。而在一群欢快嬉戏的孩子背后,总会有一群面带笑容的家长注视着他们。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们脸上的笑容愈发的亲切。广场中冲天而起的音乐声和嬉戏声并不会让人感到一丝嘈杂,只有亲切的暖意。感谢眼前这个广场,它已经为寒冷的冬季奏响了多少的欢乐曲,它还会这样继续演奏下去。

 冬天,多么温暖的冬天!感谢眼前的冬天,我期望下一次见到你时,你依旧会带着暖意。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6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一方面,世态炎凉,道德丧失,亚健康,精神打击等字眼让人触目惊心。在另一方面,希望工程传递温情,社会齐心协力助灾区,身处异乡却备感亲切等事件让人会心一笑。

 我们身处于这个环境中,生命在四季的更替中日渐繁华,又日渐殆尽,正如一切浩瀚归于渺小,一切喧嚣又归于平静,相互转化,感恩蕴于其中。

 再沉睡的春天也有觉醒。死寂了一长冬的大地阿,四处冷冷清清,灰色暗沉。如睡美人永远沉睡,不知什么时候醒来,王子的无望等待。春天,什么时候到?春风为号角,春雨当军令,一切欣欣然睁开了眼,显示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革才能没马蹄”的景象。生命在天地万物间那么珍贵,是婀娜的花对春天赋予生命的感恩而芬芳四溢;是燃烧死去的野草对春天提供转机的感恩而延绵无边;是勤劳的蜜蜂对春天呼唤劳作的感恩而采得百家芬芳蜜。

 再炎热的四季也有清凉。如果说夏季的阳光是淬火,那么我们就是在这个熔炉中淬炼被炎热铸烧的武器。在七月流火中的高考,多少求知的艰辛,多少奋斗的迷惘,多少辛勤的汗水。然而莘莘学子感恩高考,解除难题明白了执著的意义,懂得了奋斗的真谛,适应了竞争残酷与规则无情——人生没有对错,成功属于奋斗。更重要的是感恩高考,没有它,青春将何处安放呢?

 再冷清的秋季也有热闹。花落了,留下等花落叶子规的哀啼;叶落了,留下秋风萧瑟中老树的叹息。然而,李清照却感恩秋季,因为“暗香盈袖”的黄昏使她依然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刘禹锡感恩秋季,因为一行白鹭感触了他“便引诗情到碧霄”;辛弃疾感恩秋季,因为鼓舞了他豪情万丈“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一静一动,相互映衬,如同夕阳,没有西下的火红没落,为天空织就彩霞,又怎会有明朝的蓬勃?感恩秋季,让我懂得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琼枝,冰凌,严霜,朔风,真乃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岑参送别友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份暖意沁入心中。抵挡不住的暗香悠悠传来温暖心灵,感恩冬季,营造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温情。清晨的第一线阳光自地平线徐徐浸开,它可以是关怀,人际交往中的温情,在鹿邑20多名志愿者冬日送上过冬衣物“温暖冬天,凝聚青春力量”志愿活动,这何尝不是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在社会中生活,感恩之花,愈开愈美,感恩之酒,愈酿愈醇。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7

 南方的冬天,算不上太冷,但厚厚的棉衣以满足不了我们贪婪的欲望,当我把自己抱成一团向前走时,一阵暖阳映射进我心中。

 那是我幼年的新春吧,那是我童年的盛夏吧,那是我年少的深秋吧,那是去年的寒冬吧。去年的寒冬,让我只得装着行李到乡下的亲戚家‘逃难’,那里的温度不比城市高,但那里多的却是新升的暖阳。我向来有晚上出门闲逛的习惯,夜晚的街道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然而,乡下的路边,几乎是没有灯的,偶尔身旁还会传来某些不知名的奇怪的叫声,叫人心惊胆颤,这让胆子小的我更加害怕。

 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尽管这么害怕还是想出去走走,可能是越挫越勇的缘故吧,我踩着我沉重的双脚向前走去,不知何时是尽头。一会儿,只听见水被荡起的声音,我摔下田了。冬日里遇到这样的事,无疑是很悲惨的,身旁又再次响起了那令人发抖的叫声,眼前变得更加漆黑,田里的水越加沁人骨头。这时一双粗糙但又温暖的手牵起了我,这不是我们家亲戚的手,这时一双我并不熟悉的手,待我上岸时睁大眼睛看我的救命恩人,我并不认识他。

 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在寒日里牵起了一个掉入田里的女孩,这是多难想象的事啊。他将我送回我给他指的家里去之后便离开了,并未留下他的名字或****。这让我再次想到了我曾经在城里受窘的事,同样在寒冷的夜晚,裹着厚重大衣的我漫步在这灯红酒绿的喧嚣大街上,周围没有了当年乡下的宁静与安谧,多的只是麻将馆,茶馆里发出的输赢斗争,走在这样的路上,我心很不安。

 而在一家装饰极其豪华,进出的能看出都是些有钱人的会所门口,坐着一个白发微鬓的老妇人,衣衫褴褛,在如此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起眼。

 然而我在附近观察了许久,却从未看到有一人关注过这位可怜的老妇人,甚至没有人想要捐赠她钱的想法,只是互相聊着近日的娱乐热点,踩着价值不菲的鞋子从她身旁走过,这一切就这样过去了。

 城市固然美好,城市的背后多的只是世俗的喧嚣,无止的争吵,势力的面孔,在这里的寒冬,并没有一丝的暖意,冷冰冰的脸上涂满了胭脂细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乡下的冬天。

 在那里,天气虽冷,人却最暖。那个在寒冬中扶我起来的人,我至今仍比知道他是谁。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再贫穷的地方也有善良。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8

 父爱是温暖的,它从不吝啬,阳光充足;父爱是坚实的,它从不表露,紧紧相依;父爱是永恒的,它从不消失,舔犊情深。我的父爱也是如此。

 清晨的鸡鸣声还没有到来就听见客厅水壶“轰轰”地响起了声音,我揉着惺忪睡眼,缓缓地摸索着床头边的秒表,秒表显示的时间为6:30,当我正准备再次进入睡眠时,轻轻的关门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快速跑到窗口,看着还未完全亮的天和对面没化完雪的山,再探头一看山脚下的小径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我正在赶往上班路上的父亲,父亲是一位厨师,他喜欢做着美味的菜肴,欣赏菜肴刚出锅的颜色。

 很快午休时间到了,父亲还未回家,我便随母亲去了父亲上班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去,但此后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站在已被铁锈腐蚀的大门外看着父亲穿着白色上衣,戴着大约高10厘米的厨师帽,一只手拿着铲子,另一只手则握着硕大的锅,我看着父亲帅气的样子驻足痴望。父亲开始倒起了油,油在锅中开始慢慢舞动,接着父亲把鲜美的白菜倒入锅中,油遇到水开始四处飞溅,父亲快速向后退了一小步,一只手用力翻炒,另一只手紧紧握着锅把,一刻也没有放松,油一点一点地飞溅到父亲的手上,皮肤瞬间变得通红,但父亲依旧没有放下那硕大的锅,只是紧蹙着眉头认真工作。我忍不住想去父亲那边,却被母亲拦下说那里危险,我抬起眼泪还在眼眶中打转的眼睛说:“爸爸也危险!”可母亲还是不让我去,我扑倒在母亲怀里哇哇大哭,母亲埋下头看我,轻轻拍打着我的背脊。

 我和母亲回家后不一会儿父亲也回了家,他把最严重的那只手藏在了衣袖中,而另一只手也是伤痕累累,以前的我还十分疑惑,父亲为何一回家就回到房间,原来是为了处理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双手,粗枝大叶的我现在终于明白了。父亲再次从房间出来,我们并排而坐,我轻轻把父亲的手握在手中试探着问:“您的手还好吗?”父亲快速缩回手,笑了笑:“没什么。”父亲是一贯轻松的语气,若是以往的我也真就以为没什么。

 是啊,父爱就是如此,那一年我6岁,今年我17岁,那件事却依然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也在那一年冬天,我清楚的知道父爱是什么,它是冬夜里的一束阳光,无时无刻不用尽全部的温暖,照耀着我,包裹着我。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9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很多事物也会有很多事物或人给自己带来不同的体验与感觉,或快乐或难过或温暖或心酸,但带给自己温暖的,即使在冬季,好像也不会冷了呢。

 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会让自己心里暖暖的,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些大多来自生命中的小事,也许只是些小插曲,也会让自己开心。

 当你在困难与难过之际,若有人注意到你并将他的帮助与关爱赠与你,你的心便会暖暖的吧。那个人也许是父母也许是朋友又也许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但却留给了你温暖,让你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心里也暖暖的有力量。

 当你考完试沮丧地回答教室,若有人看你不开心便来安慰你,怕你难受得哭出来而说什么都会小心翼翼。那时候,你再难过的心也会被打动吧。

 小时候冬季的每天早晨。妈妈会轻轻而温柔小心的将我从梦中唤醒,然后送我去上学,他本可以晚些时候上班,自己也可以多睡会儿,可是因为有个要上学的孩子,促使他也必须早起,妈妈如此暖人的行为,也不得不让困困的我很听话的从床上起来,且乖乖的去上学。所以啊,寒冷算什么,暖意早已占满我的全身乃至心里。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会让寒冷的冬季也感受到暖意,会让失意的人继续前行,会带走一些人内心的伤痛,修复他们心中的伤口。

 不要把生活想的太困难,也许前方道路艰辛,漫长的道路中,总会遇到替命运善待你的人,他们会予以你温暖,让你有持之以恒的自信,让你能够坚持下去。

 长长的路,我们要慢慢的走,要注意路上的人与物,总有人会珍惜你,命运总有一天会善待你,让你在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有暖意。

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10

 翻了翻以前无意间留下的痕迹,想起Ta们带给我的每一份感动,我想。还是用温暖吧,暖暖的,像冬天的太阳那样,不强烈,却让人感觉很温暖。

 温暖·毛衣

 虽然我年纪不大,但总是一个人照顾自己,你会问我,我的父母呢?他们在异乡辛苦地挣钱养家呢!现在正值严冬了,我身上还穿着一件不怎么合身而且还不暖和的毛衣,外加一件单薄的外套,冷得我直打冷颤。妈妈给我打电话询问我近况时,听出了我感冒的声音,问我:“怎么了,是哭了吗?还是感冒了?”我说:“没事,只是小感冒而已。”“那么重的鼻音,还小感冒,一定是你衣服没穿够。”妈妈非常担心地说。过后妈妈又非常自责地说:“这也不全怪你,还要怪我们,离开你那么久,没在你身边照顾。”此时电话的那头,我听到妈妈微弱地抽泣声。然而我只是说了句:“没事。”

 几天过后,我收到了一件快递,打开包裹看见毛衣地那一瞬间,心里不由地酸了一下,觉得特别感动。居然是一件由妈妈亲手织的超厚的毛衣。第一次穿上它时,觉得非常暖和,无论吹多大的风,都不觉得冷。

 因为这件毛衣温暖了整个寒冷的冬季。

 温暖·热粥

 打开房门,一股烧糊了的气味扑面而来,我寻思着这味道从何而来时,邻居哥哥来敲我的门,他手捧一碗皮蛋瘦肉粥,对我说:“你趁热吃吧,虽然不怎么样,却比没有强呢!”想到感冒一个人在家,却有这样暖心的早餐,心中却有说不出的感动。

 因为这一碗皮蛋瘦肉粥温暖了我的心田。

 温暖·铅笔

 考场之上发现自己的2B铅笔没有带,“怎么办呢?”我举手报告老师,身边都是陌生的同学。突然,我左手边的一位同学向我递了一只2B铅笔简单几句对我说:“快写,等下时间来不及了。”我接过笔马上开始涂。等到考完还来不及感谢她,她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是她,是她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帮助了我,因为她向我伸出了令我温暖的橄榄枝。

 冬日里,我们需要太阳的光芒,无论是父母,邻居,还是陌生的她,都温暖了我的整个心田!

公元1352年闰三月的一天清晨。

激战后的濠州 (今安徽凤阳) 城,兵戈林列,戒备森严。料峭的寒风中,破损的城门下,匆匆赶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和尚。

城卫上前拦住了和尚的去路,几经盘问,不见惊慌,只称要面见郭元帅。

起义军元帅郭子兴闻城卫报告,催马来到城门口,只见绳索紧缚的和尚,相貌奇伟,气度非凡,心里不禁暗暗称绝。

郭子兴喝退左右兵士,便与和尚攀谈起来。和尚恭敬地递上一纸书信,说道:“明公不是要成大事么 我是汤和介绍来当差的,如果元帅不嫌弃的话,壮士愿跟定元帅打遍天下!”

郭子兴听罢,展信一看,内情尽晓。顿时喜出往外。即刻命卫兵松绑,收入麾下,充作亲兵。

这位相貌奇伟,龙形虎躯的年轻和尚正是后来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元天历元年 (1328) 九月十八日,朱元璋诞生在濠州钟离太平乡孤村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的祖籍是江苏沛县,祖上数代都是老实巴脚的庄稼人,由于忍受不了地主的盘剥,几度流浪,几经迁徙,直到他父亲这辈才落户到濠州。先是住在钟离东乡,后又搬到西乡,最后总算到孤村庄找了个落脚的住处。

朱元璋又名兴宗,幼名重八,字国瑞。其父名世珍。庄里人叫他朱五四,世珍生有4子,朱元璋为四。

他的母亲陈氏,对元璋十分钟爱。只是元璋降世后,便日啼夜哭。不仅全家日夕惊心,就是左右街坊,也噪得不安。父母无奈只好去皇觉寺求助神明保佑。事也凑巧,自去寺中求过神明后,这小小的元璋竟安稳得不哭不闹了。为感念神佛,待元璋周岁时,世珍夫妇便抱子入寺,设祭酬神,并为元璋另取一禅名,叫元龙。

暑去寒来,光阴荏苒。小元璋在父母亲温馨的怀抱里悄悄地长大了。可社会、人生的苦难也在等待着对他的洗礼。债务、饥荒象瘟疫一般紧盯在世珍那摇摇欲坠的茅屋。年仅五十多岁的世珍,却已是枯黄苍老,度日如年了。没办法,他只好让伯仲叔三个大儿子去富裕人家做工,留下小儿元璋守在身边。

天真幼稚的小元璋那里晓得人间的苦难,有空便和小伙伴们去皇觉寺玩耍。这寺内的长老见他聪明伶俐,讨人喜爱,便也抽空教他识文断字。元璋也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入耳便晓。天长日久,便也粗晓些古今文字了。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天真浪漫的朱元璋已出落为翩翩少年,该是自己独谋生计的时候了。这样经人介绍他到里人刘大秀家放牛。起初元璋决意不去,后经父亲一番苦苦劝导只好听从父命,去人家牧牛谋生了。

穷人孩子特别早熟,元璋出门谋生还是个淘气十足的孩子。但他聪明,有胆识,多主见,成了孩子群中一小小自然领袖。后来成为大明开国功臣的徐达、汤和及周德兴等人都是元璋这时候结识的牧牛伙伴儿。有一次,朱元璋同一群牧牛娃在山中牧牛,西天的太阳还老高,孩子们的肚子已饿得咕咕叫起来了。可端着人家的饭碗,就得受人家的管,谁敢提早回家呢朱元璋小眼睛一眨巴,计上心来。他唤过伙伴,一番吩咐后,便从牛群中拉过一头小牛犊,用缰绳绑住腿,一声吆喝,把牛犊砍倒。接着大家七手八脚剥皮、捡柴、生火。一会儿的功夫又香又嫩的牛肉烤熟了。饿极了的孩子们,你一方,我一块,眨眼的功夫一头小牛犊就给狼吞虎嚥地吃得只剩下一堆骨头,一张皮。

饱餐过后,太阳西斜,到了牧牛归栏的时候了。这时孩子们个个心里敲起了小鼓点,放牛的把牛吃了,如何向东家交待呢 一时间你瞅我,我看你,面面相觑,互相埋怨起来了。

朱元璋笑道: “咱们别吵了,主意是我出的,挨打挨骂由我来担!”说罢他领着伙伴把小牛犊的骨头埋好,又在血迹上撒过泥沙。一切收拾妥当,一声号令,小小的牧牛队伍归来了。

朱元璋拴好牛群找到牧牛主说:“小牛犊不听话,自己钻到山洞里,夹在石头缝里怎么拉也拉不出来了,你看牛尾巴都拽下来了。”当晚朱元璋为这事挨了顿毒打,还丢了饭碗。但他却赢得了小伙伴们的钦佩和信任。

晃眼间已是元顺帝至正四年 (1344),朱元璋在苦难的风雨中长成了17岁的英俊青年。可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淮西家乡,赤日似火,大旱千里,蝗虫横飞,瘟疫横行。太平乡里不太平。孤村庄更是人烟寥落,鸡犬声稀,一片凄凉。几个月的功夫,太平乡就死去了几百口子人。

灾难也终于降到了朱元璋家。64岁的老爹世珍首先染病不起,命归黄泉。三天后,长兄朱镇(又名重四),又染疫身亡。过了十二天,母亲陈二娘又离开了人间。一贫如洗的朱家,不足半月相继去世了三口,朱元璋那悲痛艰难的情景实在难于言状。父母病亡,总要尽早下葬阴宅,以尽孝子之心。可是天下漫漫无际地,却没有朱家半垅田。真是“生者为衣食之苦,死者急阴宅之难。”后来多亏邻居刘继祖给了一小块地,也无从备办棺木,就草草把三位亲人掩埋了。

谁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父兄的丧事刚刚料理结束,仲叔两兄又染上了时疫,一同病去。昔日儿孙满堂的朱家,眨眼几天的时间只剩下了元璋和嫂侄三人。

灾难,重重的灾难! 伶仃孤苦、家破人亡的朱元璋一时间竟走投无路了。虽然他一腔热血,满腹壮志,可有谁知晓虽然他英俊威武,浑身是劲,可有谁雇用他形神泪丧,他日夕彷徨。

困惑中,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父母曾在皇觉寺许过愿,长大舍身当和尚。眼下正无路可走,还不如投入皇觉寺中,剃度为僧,有碗淡饭填饱肚子,总比饿死强。计划已定,他也不及同嫂侄打招呼,就匆匆赶到皇觉寺,拜高彬长老为师,就这样当了和尚。

人生的路是铺遍了荆棘的路。朱元璋做梦也没有想到,儿时嬉戏玩耍的寺院,今天竟成了自己的归宿。怀揣着一腔苦与难,朱元璋赤条条一身走进了皇觉寺,当了一个小行童。

因为朱元璋年纪轻,进庙晚,左右师兄一大群,谁都可以使唤他,谁也瞧不起他。朱元璋自迈进庙门,整天扫地、担水、上香点烛,活儿不离手,可到头来这些大师兄们,还是斥责之声不绝于耳。常常是饭后敲钟,闭门推月。他想起昔日父母亲在世时的宠爱,兄嫂的体谅,伙伴们的亲昵,眼下是全无影无踪了。失却了的,再也不会归来了!

想到此,少年落魄的朱元璋无限悲伤。但即使这样的生活也并非久长呀!

寺庙是靠收租和善男信女们的施舍度日的。时下,寺里几十个和尚,几十张嘴,僧多粥少,坐吃山空,总不是个长久之计。没奈何,高彬长老只好将徒弟一个个打发出去,云游四方,自谋生路。进寺刚刚50天的朱元璋也只得头戴破箬帽,背上小包袱,一手拿木鱼,一手托瓦钵,告别皇觉寺,穿城越村,加入了 “游方”僧的队伍中去了。

“游方”也叫 “化缘”,是和尚们的行话。佛家所称化缘,其实就是讨饭。朱元璋就这样一路乞讨,一路流浪。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山栖野宿,串村走户,软化硬讨,饱尝了人间风霜冷暖之苦。他先行合肥,又走固始 (在今河南)、信阳 (在今河南),再往汝州 (今河南临汝)、陈州 (今河南淮阳)、鹿邑 (在今河南)、亳州 (今安徽亳县),后到颖州(今安徽阜阳)。整整三年,朱元璋走遍了淮西、豫南一带的名山大川,名都大邑。游方使他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形势,为他后来指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在朱元璋云游淮西的时候,正是彭莹玉、刘福通等农民起义领袖在此秘密宣传白莲教,组织起义活动的时候。由于朱元璋亲身经受着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倍尝了人生的艰辛,亲眼目睹了农民的痛苦生涯。所以起义造反的思想在他心灵上渐渐萌发起来了。三年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尽管是那么艰难和痛苦,但也确实又为朱元璋后来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元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在饱尝了仰食他人,朝不及夕的游方生活的艰辛后,又两手捧着木鱼和瓦钵回到了皇觉寺。迈步寺院,只见尘丝蛛网,布满殿庑,香火沉沉,禅床寂寂,一派凄凉冷落的景象。朱元璋向邻居一问,才知道近年来,家乡民生凋敝,寇盗四起,百姓无力供养一班游手坐食的和尚,昔日的师兄难熬清淡,也在自己出游后先后散去了。

寺无他人,人无他路。后经乡邻挽留,朱元璋也不推辞,便留下暂作主持,聊度人生。

这时的中国大地,正处在元末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农民不仅遭受着封建 赋税、徭役的残酷剥削,而且蒙汉各族的贵族、官僚、地主及寺院又疯狂地兼并土地,追加地租,对农民进行着惨无人道的统治、盘剥。加之封建朝廷的腐败,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殓,和年复一年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纷纷破产。走投无路的中国农民,宛如蓄之已久的滚滚洪流,终将对封建堤坝发起毁灭性的冲击。

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的中国农民,终于在元至正十一年(1351),勇敢地站立起来了。农民领袖刘福通在颖州首举义旗。彭莹玉,徐寿辉紧随其后,起义于湖北。土豪方国珍、盐贩张士诚先后于浙东、苏北奋起抗元。不久定远土豪郭子兴与党羽孙德崖等,又在濠州起兵响应,袭杀州官,占据濠州城。至此,农民大起义的烈火熊熊燃遍大江南北。

身居清静之门的朱元璋,耳闻不断传来的战事,心情也难以平静了。几天后,农民起义的硝烟终于冲击太平乡了。

郭子兴占领濠州后,元将撤里不花奉命进讨。但他们又惧于起义军的力量,不敢攻城。为了向朝廷报功邀赏,堂堂的元朝大将们竟四处捉拿百姓,冒充捕获的起义军俘虏。这样濠州城外的百姓,闻讯四处逃命,村落为墟。皇觉寺地方虽然僻静,但村里逃亡、捉人的哭闹声使朱元璋确也是坐卧不安,整天捏着把冷汗。朱元璋暗自思量: 继续留在寺中,不是被官军捉去,就是被其杀死;要是离走寺院,荆天棘地哪里是自己栖身之处呢就在朱元璋左思右想,进退两难的时候,在郭子兴队伍里当军官的汤和给他捎来了一封信,告诉他现在自己已是个小头目了,劝朱元璋快来入伍。读完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他还是犹豫不决,难下决心。

几天过后,同房的师兄突然找到他,偷偷告诉他说,汤和劝你从军的信已被人知道了,要向官府告发。这消息如劈雷炸顶,情势危急,不容再犹豫了。与其束手待缚,不如奋臂相戕。决心已定,神情大振。时年24岁的朱元璋,扔下钵盂,揣好书信,告别依依真情的皇觉寺,急匆匆向濠州城奔来。

从俗投军是朱元璋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朱元璋入伍后,打仗非常勇敢,无论遇到何等强敌,他总是奋不顾身,争先陷阵。加之他又识得一些文字,就格外受郭子兴的器重,遇有战事,总让朱元璋伴随左右。时间不长,他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

朱元璋当然也不负郭子兴的期望,愈加苦练武艺,听从指挥。每次战斗获得的战利品,他都全部交给元帅府; 他受的奖赏,也公平分配; 论功劳,人人有份。这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十分满意,甚得军心。

元帅郭子兴见朱元璋虽然年纪轻轻,却如此有见地,有胆略,精明强干,也就把他当作知己,益加信任了。

郭子兴有位养女马氏,是他刎颈之交的朋友马公的独生女儿。马公的妻子郑氏生下女儿,不几日就病逝了。后来马公杀人避仇,将爱女托于子兴。不久,马公客死他乡。子兴尤是加意教养朋友的遗孤。

这马氏也是聪慧过人,一经指导,无不通晓。几年时间她已出落成一个窕窈淑女,到了婚配的年龄,但眼下还没有选中一个如意的郎君。

朱元璋的到来使郭子兴想起了养女的婚姻之事,经与夫人张氏商量,又征得养女和朱元璋的点头称允,就择日给两人成了婚。这样以来朱元璋成了元帅郭子兴的女婿,身价顿升百倍,兵士亦另眼看待。一齐敬呼他朱公子,而不直呼其名了。

出身微贱的秃头和尚,投军几天便百倍受宠,赚得夫人又升官,却惹恼了郭子兴的二位公子。这郭氏二兄弟素性褊浅,嫉妒心盛。对猛丁杀出来的这个穷哥儿们,与自己平起平坐,称兄道弟,感到浑身的不舒服。哥俩三天两头在父亲面前拨弄是非,造谣生事,尽说朱元璋的坏话。

这郭子兴也是个面条耳朵,豆腐心朱元璋简介,没多大主见的人。他经二子一唱一和,日夕絮聒,不免对朱元璋也起了疑心。

朱元璋仰仗着自己在军中日益巩固的地位,也不把郭氏二公子看在眼里。遇有军机事宜,他依旧侃侃而谈,年轻气盛,旁若无人。郭子兴愈觉不快,一日两人竟为战事吵了起来。郭子兴一怒之下,下令将朱元璋幽禁别室。

郭氏二公子见机会来到了,一面在郭子兴面前添油加醋,火上加油地诬陷朱元璋,一面暗中嘱咐膳夫,不准给元璋进食,决心借此机会除掉他。

二公子的秘议不巧又为马氏得知,她偷偷赶到厨房取过两张蒸饼,正要赶送元璋,不料出门竟与义母张氏碰了个满怀。她恐义母发现,急忙将蒸饼揣入怀中。

张氏见她神情慌张,谈吐吱唔,猜着内中必有缘故,便扯住马氏,与她说长论短地故意磨蹭起来。开始马氏心不在焉地胡乱应答着。后来竟双泪成河,泣不成声了。张氏忙喝退左右,仔细诘问。马氏跪地大哭,说明原委苦衷。张氏闻罢,甚为悲怜。待马氏解开衣襟一看,热气腾腾的蒸饼整个儿地粘在 上。好不容易将蒸饼揭下来,可 却烙得焦烂。张氏见状不禁悲愤交加,一面匆忙为义女敷药,一面吩咐膳夫即速为朱元璋送饭。

晚上郭子兴父子归来,张氏怒斥二子,力谏丈夫,二子本来就是做贼心虚,只得任凭母亲训斥,不敢回辩,结果讨了个没趣。

再说这郭子兴,别看他堂堂义军大元帅,可经夫人一番理正严辞的质问,也没了词,只好认错,亲自把朱元璋放出别室。经这番折腾郭家父子对朱元璋不敢薄待,年轻气盛的朱元璋也尝到了些做人的难处,平日里更加慎重了。

不久,义军队伍里发生了内讧。元帅郭子兴与歃血为盟的副帅孙德崖因战事不合,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孙遂设下圈套将郭子兴骗入家中,想秘密将他杀害,自立为王。朱元璋出征归来获讯后,立即带领亲兵,追到孙家,直入客厅,怒道:“敌人威逼城下,副帅不去杀敌,反要谋杀主帅,是何道理”

朱元璋说罢挥手亲兵拥盾冲入孙德崖屋中,四处搜寻,结果在一矮屋里找到了郭子兴。朱元璋击断锁链,背负而归。自此,郭子兴大难不死,自然对元璋感激不尽,更加厚爱了。

两位大帅发生内讧后,朱元璋清醒了。目下,濠州城义军有5位元帅,且互不服气,互不统辖,内讧不息,内耗太重。如此发展下去,不是在窝里斗死,就是被元军杀死。要想干一番大事业,手里无兵,久呆何益呢

于是,1353年春天,朱元璋征得郭子兴的应允,回到了阔别的家乡钟离,竖起红巾军大旗,募集兵马。小时候的伙伴徐达、周德兴等乡里青年,听说朱元璋在外当兵做了官,要来家招兵,一声召唤,都来投效。十几天的功夫就拉起了700多人的队伍。这些人,后来一直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冲锋陷阵,成为起义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内中的徐达等24人,能文能武,有猷有为,成为后来的开国英雄,真皇辅弼。

数日后,朱元璋众揽英才,率兵而归。郭子兴见状喜出往外,遂擢升他为镇抚总管,令所募700人归他统率。朱元璋手握兵权,再也不愿局促濠州,经与徐达密议,征得郭子兴的应允,即带着徐达、汤和等一班英雄豪杰南下定远,开辟新天地。

定远之役是朱元璋统帅自己的队伍,为实现自己宏图大略的第一战。

定远附近有个张家堡,驻扎着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地主武装,号驴牌寨。

朱元璋一行来到定远,闻知这寨中缺粮,孤立无援,正走投无路。元璋便亲自来到寨门外,寨主倒也慷慨,邀与营中,牛酒相待。席中朱元璋说:“听说寨主孤军缺食,眼下万全之策,或是跟从我们一起干,或是移兵他避,别无良策。”

寨主当即应下,三日后即率兵入伙郭元帅。不料三日后,寨主自食前言,中途变卦。朱元璋只好用计巧取。他叫兵士钻进布袋里,诡称军粮,装上车子,来到寨门前,遣兵通知寨主,请出门接粮。

寨主哪知是计,正愁军粮无着,闻报自然大喜,急步出迎。

朱元璋一声令下,兵士们破囊而出,立将寨主拿下。寨中士卒见寨主被擒,无心恋战,也纷纷逃命去了。

首战告捷驴牌寨,朱元璋又乘胜星夜奔袭缪大亨。

险居横涧山的缪大亨,拥兵20000余众。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如此神速地偷袭他的营地,睡梦中他爬起来慌忙迎战,但怎能抵挡得住义军潮水般的攻势呢! 缪大亨见大势已去,权衡利害,只好率众投降,归顺朱元璋。

朱元璋收编缪大亨的人马后,威声大振,四方归附。

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是定远的两个中小地主,因害怕红巾军,亲自组织乡兵,结寨自保。后来,他们听说朱元璋的队伍,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连克数敌,人心归附。他们也带着自己的乡兵来见朱元璋。

朱元璋见冯家两兄弟朱元璋简介,儒冠儒服,温文尔雅,知道是两个读书人,非常高兴。他便向他们二人请教取天下的大计。

冯国用说:“大江以南,金陵(今南京市)为重要之地,向来是帝王龙蹯虎踞的都会,你率师南下,先夺取金陵为根据地,然后四处征战。倡仁义,收人心,救民于水火,不贪财宝女色。如此夺取天下是不难的。”

朱元璋闻罢大喜,即令国用、国胜兄弟入君帷幄,参赞戎机。同时下令拔营,向滁阳进发。

大军行进途中,又有人要谒见朱元璋。此人姓李名善长,字百室,也是定远籍的地主知识分子。他从小读书,注重研究法家学问,很有些智谋。朱元璋高兴地同他促膝交谈,问他夺取天下之方略。

李善长从容答道: “秦末大乱的时候,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滥杀无辜,五年就成帝业。”他接着说: “你是濠州人,距离刘邦家乡沛县不远。如果你能效法汉高祖的长处,天下是可以平定的。”

朱元璋听后连连称善,当即留在身边掌书记 (秘书长),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文人儒士的韬晦方略使朱元璋更坚定了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加快了他横扫群雄,统一天下的步伐。

1354年十一月,元朝丞相脱脱统兵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在今江苏),又乘胜分兵围六合。

张士诚是出身于泰州 (在今江苏) 的盐贩子,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敲榨,遂率盐贩子于1354年起义,自称诚王。

高邮告捷,元兵将六合团团围住。六合守将派人向驻守在滁州的郭子兴求援。郭子兴因与六合守将有仇,不肯出兵。但这六合位置滁州东南,为滁州的屏障。若六合被克,滁州则正面受敌,情势将岌岌可危。

朱元璋苦口婆心向郭子兴晓以利害,总算说服了他,但号称百万的元兵,谁敢担此解围之重任呢朱元璋自告奋勇,点齐兵马,直指六合。进军途中,朱元璋密设埋伏,命令耿再成佯装败阵逃走,元军也不知是计,尾随穷追不舍。朱元璋喝令伏兵,一齐冲杀出来,将元军打得落荒而逃。

解六合之围,充分显示了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紧接着郭子兴于1355年春正月,采纳了朱元璋的建议,遣其妻弟张天佑等人胜利攻占了和州(今安徽和县)。频立战功的朱元璋被擢升为总兵官。

朱元璋走马上任后,马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当时,和州将士,多是郭子兴的部曲,成份复杂,纪律松弛,出征时乱抢乱杀,很不得民心,当然也根本不把朱元璋这个总兵官看在眼里。每次议事,争抢上席,而把最末的一个位子留给朱元璋。

朱元璋决意要改变这种局面。不久,他创议修建城池,约定每人负责一段,限期三天完工。可届期,只有朱元璋竣工,而诸将都没有完成。这时朱元璋便拿出郭子兴的来檄,当众宣读,读毕正色道: “我这个总兵官是郭元帅任命的,既然当官就要负起责任。修建城池,咱们有言在先,而大家不能按时完工,敌人攻城怎么办今后谁若违抗军令,一律按军法论处!”诸将一见总兵官动真的,个个只得惶恐从命。

这件事使朱元璋深切感到严肃军纪的极端重要性。他下定决心整顿军队的纪律,使其成为一支英勇善战,为百姓所拥戴的仁义之师。

攻取和州后,他下令把自营中抢出来的妇女全部放出来,让其亲人认领。这天,营门外,一早便挤满了迎候母亲、妻子,女儿的人群,当人们重见自己的亲人时,悲喜交加,哭泣声,欢笑声汇成一片。百姓声声泪泪感谢朱总兵官。

自后,每攻下一城,朱元璋都叫李善长等文人书写布告,到处张贴。不断申明纪律,并派出执法队沿街巡逻,保护百姓。对违犯军纪的,不管职位多高,不论是谁家子弟,概以军法惩处。

当时军队里曾一度缺粮,军中严禁喝酒。义军大将胡大海的儿子偏偏不听。朱元璋闻报后决意要按军法处置。有人劝朱元璋说,胡大海正在前线带兵打仗,杀了他的儿子不妥当。朱元璋坚定地回答: “宁可使胡大海反了,也不能毁了我的军队!”说完,他抽刀亲自把他杀掉了。正因为朱元璋的队伍有如此严明的纪律,才使其队伍所向披靡,使其仁义之师的呼声远近传闻。

元至正十五年 (1355)三月,郭子兴这位起义领袖亡去了。刘福通农民起义建立的宋政权,任命朱元璋为这支义军的左副元帅。不久,在两位副帅先后战死后,朱元璋又被提升为大元帅。至此,郭子兴亲手缔造的这支起义军队伍全部归为朱元璋调动指挥了。

朱元璋虽由步卒升任元帅,但依然是地狭人稀,难以实现统一中华的宏图大业。他特别注意瓦解敌人,壮大自己,团结各方力量于自己的旗帜之下,逐步实现心中的伟大目标。

元至正十六年 (1356) 仲春,朱元璋亲督水陆诸将,进取集庆。一场激战,火烧战船,主将被生擒,收降元兵36000多人。降兵收容后,不知朱元璋会如何处置,个个非常恐惧。朱元璋身旁的将士向他进言,降众过多,怕有他变,不如及早处置。可朱元璋没有采纳将士们的意见,而在降卒中挑选500个骁勇健壮者,带到自己的营房,夜里让他们环榻而寝。房中除留冯国用外,他平日的卫士一个也不留宿。朱元璋脱下战甲,登床酣然入梦,一觉到天亮。500名勇士非常感激朱元璋的信任。数日之后,朱元璋复用这500名降卒为先锋,攻打金陵城。降卒们感恩思愤,冲锋陷阵,英勇杀敌,长驱直取金陵城下,人人荣立战功。30000余名降卒见朱元璋果真以诚相待,感激不已,也忠心为他效命。朱元璋的队伍由此所向无敌,名播四方。

攻占集庆之后,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府。这时,在他的北面是义军韩林儿、刘福通。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地盘不大,但东、西、北三面都有股力量处在第一线,似屏障一样保护着这支义军队伍。朱元璋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以应天府为中心,先后攻克镇江、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池州 (今安徽贵池)、徽州 (今安徽歙县)、婺州 (今浙江金华)、扬州、衢州等地。

这时候的朱元璋,经过七年枪林弹雨的洗礼,已由一个只为求食谋生的和尚,成长为一名驰骋沙场的义军将领; 由一个小小的步卒成长为称雄一方的霸主。元至正十九年(1359),小明王又任命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左丞相。

朱元璋在通向大明皇帝的人生航道上,又开始了新的航程!

1、李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即老子,字聃,亦称老聃 。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传说是东周王室管理典籍之史官。孔子曾向其问礼。著《道德经》五千言。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之本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儒家“仁义”观和墨家“尚贤”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2、李白:(701年 —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3、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4、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5、李时珍:(1518-1593),明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湖北蕲春)人。世代为医。他继承家学,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 著成《本草纲目》。收录原有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

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另有《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已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31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