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品中,我最喜欢枣和桃,因为在老家院子中有两棵枣树和一棵桃树。枣熟了的时候,一串串似红玛瑙,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只是枣熟的晚,真正要吃上熟好的枣,要等到中秋月圆时。
桃就不一样了,她比枣占先。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园子里的桃花盛开了,那一树芬芳,烂漫艳丽,与婆娑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
我爱恋枣,更爱恋桃。
我爱桃花的灿烂,她虽没有牡丹高贵,没有玫瑰高傲,亦没有百合优雅,但在我心中,她是最美丽的花。她不论是在深山和水岸,不论是在田野和庭院,只要春风拂来,她便灿然而开,把自己的美丽毫无保留地献给人间。
我喜欢桃,爱吃桃,所以非常关注桃。我知道桃的种类,如垛子、九宝、五月鲜等。还有哪种先熟,哪种晚熟,哪里的桃香,哪里的桃甜。出差也好,下乡也好,只要看到桃,那是必买的'。所以,家里的桌子上、冰箱里总是不断桃。
因为常买桃,几位卖桃的摊主都熟悉了。有一天,我去市场,一位卖桃大哥叫住我说:“大妹子,你快尝尝今天的桃吧,特别好吃。”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是我从平谷大华山拉回来的新品种。”我一看,桃不仅个大,而且色泽鲜艳。我二话没说,立马买了五斤。回家一吃,果然不愧是桃中的上品。
小时候,园子里的那棵桃树,从开花的时候起,我和弟弟们就天天盼着它早日能结出果来。从果儿黄豆大小就开始数着它的个数,还没等熟透,就背着父母偷偷摘着吃,虽然有点涩,但吃得津津有味。在那个时候,谁能想到能吃上如今的大红桃呢。
我爱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母亲最喜欢吃桃。母亲年纪大了以后,我们把她从山里接了下来。母亲的牙不好,我买水果的时候,特意给母亲买了一把香蕉,让母亲吃。可是母亲却说,给我一个桃吧,看看有软一点儿的没有。我愣了,记得母亲年轻的时候,从不吃桃。她把桃摘下来,硬一些的给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软一些的给爷爷奶奶吃,从没见她吃过。原来,她不是不喜欢吃啊,而是舍不得吃。我有想流泪的感觉,觉得愧对母亲,这些年来,竟不知道母亲是喜欢吃桃的。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而母亲已经霜染两鬓,是该我们尽孝的时候了。我赶忙给母亲挑了一个软一些的桃,送到她手中,看到母亲很享受的样子,我的心醉了。从此,我再买桃的时候,不再是光挑又硬又脆的,而是单挑一些红的软的给母亲。
一次,母亲生病了,我问母亲想吃点什么,母亲说,家里还有桃吗?我想,这时已经冬天了,哪还有桃啊。妹妹说,去商场买桃罐头吧,看她爱吃不。我急忙买了两罐儿,打开后喂到母亲嘴里,她很高兴地吃了起来,我和妹妹也都开心了起来。自此,母亲的床前是夏天有鲜桃,冬天有桃罐头,一年四季桃不离口。
爱桃,也就爱起桃文化来。我国传统文化将世界上的物质都用“五”来概括:五行、五脏、五谷、五果、五味、五官、五志……。其中五果是桃、李、杏、梨、枣,桃是五果之首。可见人们对桃子的重视。
爱桃,便也爱有关写桃的诗词。如唐朝杨凭的“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韩愈的“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李九龄作有《山舍南溪小桃花》:“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李中的《桃花》更是脍炙人口:“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中亦有佳句:“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
桃不仅入诗,而且入画。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拿着桃——“寿桃”。世人皆知齐白石擅画虾,其实齐老所画“桃实图轴”亦是出彩。画中之寿桃儿,桃实之红有桃叶之黑相衬,使之艳而不俗。齐白石画桃,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少许柠檬黄,再以花青、赭墨写出叶子和枝干,后用浓墨勾勒叶筋,设色浓重艳丽。与其画荷花所创的红花墨叶恰成强烈对照。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有桃的文化。给老人过生日做寿时要蒸桃形的馒头,献给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国庆节时,“寿桃”摆上天安门城楼的国宾席,为祖国祝寿。
桃花象征爱情的美丽,桃实预示着生活的甜美,桃形表达了社会的吉祥幸福和谐。所以我爱桃,爱写桃的诗词,更爱喜欢吃桃的母亲。眼前,桃子快下市了,赶紧挑又大又圆的桃子妥善收藏,为了爱桃的母亲。
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盛开的都是桃花。
桃花是春天的象征。一提到春天,就会想起浓艳的桃花。因为桃花在早春开放,往往成为春天来到的象征。桃花是春的使者,而盛开的桃花,风情万种,风味独特,更是春的极致。阳春三月,万物萌发,正是少女怀春的季节,桃花林中到处都留有少男少女欢快的笑声,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气息,一棵棵的开满花的桃树,仿佛一朵朵粉色的云点缀在山间、田野中,清新中透着浪漫,让人有种莫名的'兴奋。透过朵朵娇艳的桃花,人们也感受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繁衍生息的气息。
桃花曾成为许多隐者的希望所在。自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沿着“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发现了一块“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忘忧之地后,许多不得志的文人雅士就把桃花源当作理想居所,总希望能找到一块心灵栖息之地,桃花也成了人类最美好愿望的代表之一。至此,我们也就明白,王维为什么要“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了,而他的“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也真实地写出了隐居之乐。桃花有时也成为年轻小伙子的希望所在,所谓走桃花运,指的是小伙会遇上自己心仪的女孩,于是,他会在茫茫人海中找寻着自己的另一半。有希望,就有目标,愿望就变得真实。
有桃花的地方就有美女。透过“人面桃花相映红”,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位二八芳龄的少女倚在桃树旁,数着桃花瓣,嗅着桃花香,羞羞答答,欲语还羞……尽管历经艰辛,依旧“能笑春风”,可见桃花美得坚强,美得有深度,决不轻浅。
有桃花的地方就有真情。“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是何等真挚;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是何等感人?许多有情有义的事都与桃花有关,因为桃花大方,直率,从不藏头露尾,也不虚情假意,开就开得一气呵成,谢也谢得无怨无悔。
阳春三月又到了,我很想去看桃花。
我国是桃花的故乡,桃花几乎遍布大江南北。黄山桃花峰,苏州桃花坞,每一处古迹,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而来,似乎也因为沾惹了桃花的清香。女孩的乳名也常常润一花字。你喊一声桃花,一个村姑回过头,三个村姑回过头,家家户户沟沟岔岔,全是羞答答鲜嫩嫩的笑容。
我们喜爱桃花,因为它是一年中第一个给大地带来艳色的使者。时令既然是立春,可阳光几近无色,如冷冷的河水。风还是那么无拘无束,裹着你时不由分说。觉着天气转暖,闪念间,春寒就顺着裤腿直往上钻。白杨挑起毛毛虫,那不是春天,灰黄苍白怎会是春天?雀鸟唱着嘹亮的歌曲,也不是春天,随便一只麻雀,寒冬里也能吼几句通俗。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你一千遍地问天,天空答你一把冷冷的雪花;你一万遍地问地,大地应你漫山遍野的枯草。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在你一遍遍质问台历之时,桃花开了,而且开得这样迫不及待。桃花开了,桃花开了,桃花热烈成民间独醒的红颜。在过冬的铁褐色枝条上,桃花细嫩的微笑撞开春天的门窗,一夜之间,红色在大地上铺陈。阳光的表情还是淡淡的,桃花清幽的笑声却翻越了破败的栅栏,消融了最后一抹残霜。浅浅的笑意,纤弱的花萼,让人怜爱,也让人肃然起敬。桃花,这世上灿烂绝顶的红颜一降临人间,我们的生活便由寒转暖。你听,那是一只只站在枝头的春鸟,那是一朵朵集结火焰的宣言。你看,每一根桃枝都是一条通往春天的大道。周边的枯草也许明天就泛绿了吧,这样想着,你感觉足心痒痒,似有人呼吸。是新绿在顽皮拱土。
桃花红了,天空蓝了,衰草绿了,春风香了,细雨甜了。锄和渠水愉快地指向远方,一群女子走到返青的麦田里。她们是转世的桃花。桃花如梦。桃花从古典的民间从女子的腮上悄悄升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最早的桃花在《诗经》里灿烂着,经久不谢。凌寒傲霜的`菊花已不再是花,简洁得只有精神。桃花却是大俗大雅着的,它既以艳红的色彩妩媚的体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以优雅的诗意淡远的意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它娇嫩而又顽强,亲切而又飘忽。远远望去,万枝丹彩,洇染了一方天空,加之山岚的渲染,那情那景,依稀是桃源仙境,似近实远,忽隐忽现,似游龙腾雾,飘忽闪烁。走到近前,桃花玉面含羞,如空谷佳人,红中透紫的丽容在绿罗裙的烘托之下,显出一种骨子里的柔媚与风骚。转过一棵桃树。转过一棵桃树。你走进了一个传说。惝恍迷离中,你忘了来路忘了来生。走不出憧憧花影,你是一个心甘情愿的迷失者。
桃花的深处是村庄、流水和源远流长的春天。从桃花的花蕊到桃源,也许只有一步之遥。花开灼灼,我们的梦想也茁茁;花开从容,我们的步履也轻松。营养桃花的,是淳朴温厚的民间;浇灌桃花的,是永不凋零的希望。
描写桃花的散文:
奶奶的桃花粥
文/周筱蓝
奶奶爱喝粥。奶奶喝粥,小时候,是因为家境贫穷。后来,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用她的话说,一天不喝粥,就感觉浑身不自在。
奶奶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喝桃花粥。据她自己说,以前她也不知道桃花是可以熬粥的,生我父亲的那年春天,奶奶端了碗白粥,搬了把竹椅坐在老屋旁的那棵桃花树底下,看着小鸡小狗嬉戏打闹。忽然一阵春风吹过,几朵桃花不偏不倚,恰好落在奶奶的粥碗里。
素白的白米粥,嫣红的花瓣,那一刻,把个生性浪漫的奶奶看得惊呆了,她尝试着挑了一小勺飘着粉红桃花瓣的白米粥放入嘴里,轻轻咽下去,顿觉口齿间都萦绕着一种淡淡的花香,那感觉就像是把春天拥在了怀里,惬意极了。
从此,奶奶就爱上了桃花粥。奶奶煮粥,十分讲究。她用祖传下来的那把黝黑的大瓦罐,盛满山泉水,先大火烧开,然后放入泡好的籼米,底下架上松枝烧。烧滚后,给盖子留一条缝,就那样隔在火堆上慢慢煨着,等粥煨稠了,将洗净的桃花放入,再次猛火滚开,然后马上盛入瓷碗里。清白的粥,旖旎的红,说不出的动人。
为了能一年四季都喝到桃花粥,奶奶在春天,桃花灼灼时,拎上竹篮,采摘那些开得正盛的桃花。用井水洗净后,均匀地摊在竹筐里晒干,储藏好。夏秋冬时,在煮好的粥里,放入一小撮干桃花,散开后一样新鲜芳香。
常年喝桃花粥的奶奶,皮肤白里透红,容貌分外清丽,性情也越来越恬淡。岁月的风霜仿佛不曾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的痕迹,举手投足间,都有着一种清雅的气质。
爱喝桃花粥的奶奶,把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熬成了最清芬的岁月流年。
她,等在冬天之后,只待春风一来,就羞红了笑脸。
她,开在众花之先,只因和你春风一顾,喜笑颜开。
她,红了一个季节的开端,三月,桃花盛开。
潭水还在沉睡,早起离开的汪伦李白呢?
在桃花树下低语,送别,桃花,一边聆听,一边释放。
用她的清香,冲淡一个离别的情绪。
用她的鲜艳,红透了一片伤感的情,汪伦,你终究要离去。
春风万里桃花情,沾染了她的芬芳,带走了她的祝福。
愿你,一路平安。
相见再有时间,下一次再见,你和我,倾诉衷肠。
本想与你安静,不料多情的春风来了,你的幽香,又是那样的迷人。
水面的波纹轻轻,而你,在水里,自己审视着自己。
春天的校园,最多情的,就是桃花,她们离人很近,在宿舍的楼下,一株一株的,开出了洋洋的开心。
看着她们,看着自己,轻轻的一笑。
一朵两朵,红的最多,粉红是含蓄的,不像红色那么直接。
也不知道花期是多长,但多情的你,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美丽。
谁会注意,任何一朵花开落的过程,在那么多的花儿中探索生命的痕迹呢?
生命,那么的脆弱。
一朵花,又那般多情。
我总是喜欢低头去轻嗅一朵花儿的香味,想把她们藏在我的心里,时间或许只有自己定义,想要多久就是多久。
面对着桃花,在这样美丽的环境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总是对于这个地方带有诸多的怨愤,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但也在这样的环境里沉醉,花开花落,整整四个季节。
桃花,不是开端,也不是结尾。这里,也只是我人生的一个风景,一个瞬间,很快,很快,我就会离开,或许就会忘记。
我有什么能力,将一个地方铭记一生?除了我的故乡。故乡,那么我灵魂安静之所,是我心灵寄居之地。
如果累了,那就回来,这就是家的宣言。
桃花懂我,桃花比人更加懂得,那里是归宿,哪里是过程。
所以。开得美丽,只因心里,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单纯,谁说不是一朵花保存到最后的品格?
几乎每一个宿舍楼下都可以看见,桃花的身影,我的宿舍楼下也有几棵,红的,粉红的,在那里独自柔情。
送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你来,欢迎,你走,祝福。
点点头,弯弯腰,当是打招呼。
桃花是一种结果的花,是不是每一种花都会结果呢?
花是美的,果实是甜的。
花一开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想到果实红了的时候。
咬一口,那么甜蜜。
甜在心里,甜在口里。
桃花,即使凋零,也要留下她最后的美。
所有的美丽,都凝聚在桃子里,都凝聚在人的心里。
桃子,是桃花的孩子,那是她生命的延续,生生世世。
你相信天长地久吗?
天会变,阴晴不定,地会变,沧海桑田。
人的心呢?
桃花,用行动演绎了一场生命的信任。
我为你,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相逢在桃花开落的季节里。
还有当年,在桃花下许下终生的眷侣。
如今,你们在那里,桃花还在坚守她的忠贞,而你在哪里呢?
你们曾在那里的低语,响彻了多少人的内心。
一个故事,一个感动,桃花,叙写的千古。
每一朵桃花里,都含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每一朵桃花里面,都含有一次感动。
用心的人,总是能够收获不同的美丽。
桃花的心,是透明的。
每个人都可以看清,又每个人都看不清。
很多人看不清自己,自然也就看不清别人。
不知自,怎知人!
她那样的智慧。
桃花盛开的季节,也是去开远乡村旅游的最佳时机,曾经与几位好友忙里偷闲,相约到遍植桃树的乡间一游,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许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开远的桃花比别的地方开得要早些。盛开在田野里、河岸边、山顶上的桃花极易让人想起《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那连片的粉红与随意散缀在山间谷底的一座座村寨,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画。桃花树下,群蜂嗡嗡,旋绕飞舞。朴实的农家却见惯不惊,无暇顾及这天姿绝色,只满面春风地呼应对答,迎来送往。
穿行林间,花枝牵我衣,花瓣拂我面,花香醉我心。千枝万朵重重叠叠的花儿邀来春风、阳光,快乐地推着、拥着。远观,万枝丹霞,洇染一片天空,亲切而又飘忽,恍若置身仙境;近看,玉面含羞,如空谷佳人,红中带粉,透出万般柔媚。情不自禁地引过一袭桃枝,花香四溢,像揽过一个美人。“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不过得其形貌,至于“月朦胧,一树梨花细雨中”虽别有一番韵味,却多了些许伤感,总不如眼前的桃花来得明快、真切。
徜徉迷离中,任思绪信马由缰,穿越时空。
春秋时期,陈国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到蔡国,为蔡夫人,小女儿嫁到息国,为息夫人。有一年,息夫人去蔡国看望姐姐,被蔡侯调戏,回国后便向息侯哭诉。盛怒难平的息侯自知不敌蔡国,便找来楚王帮忙。楚王发兵掳蔡侯而归,蔡侯却在楚王面前大赞息夫人貌美。楚王心动,又发兵灭了息国,得息夫人于后宫,封为桃花夫人——这便是中国的“第一枝桃花”。“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秦淮名妓李香君,不管如何谨言慎行,在世人眼里,仍是人尽可夫的风尘女子。自从与风流倜傥的侯方域相遇后,便敛了声色,闭了深藏,她的心门,除侯公子之外,再无人可以推门而入。后来虽然被权贵强行纳妾,终是不容侵犯,撞柱而死,血溅诗扇。后人惜怜她的贞烈,以血和墨,用满腹才情点染出一曲催人泪下的《桃花扇》。
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沐浴着河北涿县的阵阵春风,三个男人在桃园里的桃花树下,摆上一桌、一炉、三杯酒,跪于桃林、天地间,对桃花盟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彼时的桃花,在三个男人的生命里,成了信义的象征和热情的永不凋谢!此后,义结金兰的刘、关、张三兄弟,虽出生入死,数度分合,但始终没有背离,没有放弃,终于使日月为之而新,天地为之而变。
神仙安期生,某日酒醉,遗墨于石上,石上便生长出绚烂的桃花。因为有了醉墨石上生桃花的'传说,便有了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其实,那武陵渔人迷途误入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理想之所。除武陵渔人而外,虽然再也没有人知道桃花源究竟坐落何处,但从古至今,千百万人仍固执地相信它真实存在。因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落笔成文之后,它已不再是一篇文章、一个传说,而是许许多多平凡如我者为之魂牵梦萦的理想家园。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桃花人格化的一面,引来了历朝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褒贬。但她宠辱不惊,丝毫不受世俗的羁绊和左右,不管种桃道士在不在、红颜赏不赏、诗人来不来,依旧热情、依旧刚毅、依旧开谢、依旧领尽春天的风骚。
蓦然觉得,此时此地的桃花,不正代表着人文开远滚滚向前的春潮吗?桃花的繁茂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正是开远各族儿女真性情的写照吗?
不要说岁月沧桑无情。饱经岁月洗礼的百年开远,以崭新的面貌傲立于改革开放的潮头,在谋求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内,正以“开放兼容,敢为人先”的魄力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不要说爱情成了买卖。重情重义的开远各族儿女,一年一度齐聚“踩花山”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或歌或舞,尽情宣泄,恣意表达,金钱在开远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纯正追求面前被弃若蔽履!
不要说英雄已经远走。腊玛古猿的子孙们正秉承着先人们不离不弃、团结一致的信义和热情,在田间地头,在厂矿企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凭着勤劳、勇敢、智慧,悉心勾勒着“人文开远、幸福之城”的壮美画卷!
因了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没有办法不相信,不久的将来,陶公笔下的桃花源一定会在开远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幻化成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