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冀〕书童
转过南湖又北湖,南来北往为何乎?
年年五月生思绪,十二厅中念大夫!
宜昌渐觉风情素,縠练江波游客慕。
石木碑廊古迹多,前堂大殿皆辞赋。
代代屈乡儿女老,宋韵唐风成古宝。
为原倒酒洒在江,且向游鱼投瑞草。
山上花开有凤飘,汨罗其顶昔人夭。
遗民几度冢恢复,带泪归州四里遥。
庙外红花有意围,路人争看彩雕辉。
若云景区风光好,其有灵均在秭归。
那载屈原生在楚,怀王难解是和非。
平提授德贤能客,犹倡强兵自树威。
联齐对外意真高,力主防秦是厉刀。
会使秦朝生顾忌,结盟六国变成饕。
怀王领导敌人毛,内政当然屈子劳。
可惜他臣私意重,妒人背后说《离骚》。
公子子兰喯破脑,云原独断负王栽。
三人成虎怀王信,疏远忠臣害自来。
朝歌自是有回波,秦帝筹奸离散影。
梦断连盟屈子愁,身于宫殿忠臣冷。
冬风扑面也冲前,变法忙于改出栏。
野火烧来难以灭,官僚被逼墙根穴。
三一四年赧不悦,罢免屈子坚如铁。
屈原流放于江汉,身体离开心未别。
几回流放意难平,还是心忧楚国情。
故事传来千百载,不变春江故事生。
日月轮回常不懈,古老风光疑已改。
泪眸流干化瘦翁,兰气空叹人没奈。
战国时期尽乱尘,丹阳大地变孤身。
武王后代香青史,爱国忧民节气真。
浪漫诗人文赋祖,美人香草传千古。
虽然流放念人民,直到秦人攻破府。
悲愤交加不胜愁,汨罗怀石坠无浮。
以身殉国英雄胆,百姓相思泪水流。
生前《天问》诗人答,多少佳篇写尽才。
五月《怀沙》诗未走,《九歌》绝韵却留来。
当时望国破无家,忧国情思化月华。
七里峡中光失彩,香溪龙跃吓乌鸦。
一夜长江愁梦止,可怜美政散成沙。
渔夫打捞身无露,食物丢江怕有鲨。
真身保住成迷雾,但愿天堂生出路。
百姓祈求也没归,落红逐看鱼寻顾。
每逢端午雨携风,波光闪动色无穷。
百花渐过谁为主?竞渡龙舟掩在丛。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 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 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 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 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 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 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 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所谓“《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 逸《楚辞章句》),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而且其中 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 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 《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 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 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 “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 “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 虚字的。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 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离骚》中又多用对偶。据统 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 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 以为度。”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 前者如“□郁邑而□傺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 等等。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 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 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同时,《离骚》又 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如“汩”、“搴”、“莽”、 “冯”、“羌”、“诼”、“□傺”、“阊阖”等,并常 将状词冠于句首,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诗 中对形容词的使用也十分恰切并具有新意,如“□□” 写云霓翻腾之貌,“岌岌”喻高冠耸然之势,“蜿蜿” 状神龙游动之态,都可谓循声得貌,曲尽其妙。《离骚》 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 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 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赞之为“逸响 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要》),给予了极高 的评价。 赏析二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修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末尾一小节为礼辞。“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表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与他的美政理想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情感,显示出更为明确的流向。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像目前这样的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届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赵逵夫) 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他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1]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盘点毛泽东写给女性的六首诗词
2009年09月09日 星期三 20:53
天纵诗才的毛泽东一生当中写过大量的浪漫主义诗篇,其中有六首诗词是写给女性的。
第一首是《虞美人·枕上》,是1921年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杨开慧1901年生,湖南长沙人,1920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30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21年夏,毛泽东告别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与何叔衡悄然登船,东下上海,去参加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途中,夜间无法入睡,思念远方的爱人,写下了这首词。词曰: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二首是《贺新郎·别友》,写于1923年,也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1923年冬,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的毛泽东受党委派,离长沙赴沪转穗,去参加国民党一大。辞别夫人兼战友杨开慧时,他写下了这首词。词曰: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三首是《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1936年12月写给女作家丁玲的。 曾与杨开慧在岳云中学是同学的丁玲,1936年11月辗转到达陕西保安(当时党中央所在地)。那时,红军经过长征,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缺乏人才,尤其缺乏知识分子。国统区著名女作家丁玲此时到来,便成为一件重要事情。中央宣传部在一个窑洞里召开了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都出席了。丁玲感到意外,更感到温暖,后来她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毛泽东说,你是从国统区来到苏区的第一个作家,现在这里的条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来了好,可以把苏区的文化工作开展起来。你在上海领导过左联工作,多想些办法,多发挥一点作用。丁玲建议:先要成立组织,比如文艺俱乐部之类,把文艺爱好者聚集起来,开展活动。11月22日,在保安,我党在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文艺协会组织,开始叫“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毛泽东建议改为“中国文艺协会”。丁玲被推选为中国文协主任。毛泽东问丁玲,还想做什么?丁玲说:“我想当红军,上前线去,看看打仗。”毛泽东思索了一下说:“还来得及,还赶得上最后一个仗。明天有队伍上前线去,你就跟着杨尚昆主任他们走吧!”就这样,丁玲跟着工农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出发上了前线。
这一年的年底,丁玲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就是毛泽东的《临江仙》词,用军队电报拍发给前方的丁玲。词中表达了对于丁玲的高度赞许。词曰: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今日武将军。
据考证,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现代作家的只此一首。1937年初,丁玲来到延安,又当面请毛主席亲笔抄录了这首词,写在两张16开大小的浅**毛边纸上。抗日战争开始后,丁玲为防丢失,于1939年初夏把毛主席的手书寄给远在大后方重庆的胡风,请他代为保管。胡风虽然历尽沧桑,几度风雨飘摇,但始终妥善保存着这件珍贵文物。1982年,胡风从四川回到北京后,终于将它归还给了丁玲。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新观察》1980年第七期。
第四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是1957年5月11日写给李淑一的。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丈夫柳直荀(曾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惊梦》。毛泽东5月11日回信,并赋此词。词曰: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中的“杨柳”指的是杨开慧和柳直荀。毛泽东在此词中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为国赴死的先烈,与李淑一共同缅怀了自己的革命伴侣。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 第五首是《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是1961年2月写给已参加民兵的女机要员小李的。
1960年的一天,毛泽东的女机要员小李送文件到菊香书屋。这时,正站在窗前沉思的毛泽东忽然问她:“小李,你参加民兵了吗?”“参加啦。”小李回答。“你为什么要参加民兵?”毛泽东又问。“这……”小李想了想答:“响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呗。”
60年代初,我党与国际上一些政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比如,在怎样对待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在怎样对待民兵组织的建设上,我党与苏共就存在着不同看法。苏共***认为,在现代化武器面前,“常规部队无足轻重,民兵只不过是一堆肉”。与此相反,毛泽东则以为,在帝国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在现代化武器面前,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女机要员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参加过民兵,从笔记本里拿出一张训练余暇时拍的照片给毛泽东看。照片上,小李剪着短发,白衬衣束进蓝色长裤里,右手扶着步枪,昂首站在一棵树旁,背景是明净的蓝天和远山。“好英武的模样哟!”毛泽东称赞道。
一会儿,毛泽东把手里的烟灰弹了一弹,对小李说:“给我拿支笔来。”他接过铅笔,顺手拿过一本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白的地方,便在书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泽东放下笔,笑着对小李说:“小鬼,我把这首诗送给你,好不好?”小李又惊又喜:“主席,您太夸奖我了,我哪配得上……”“哎,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说完,爽朗地笑起来。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
第六首是《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1961年9月9日写给江青的。
毛泽东所写的“李进”,是江青1951年底去湖北武汉附近深入土改时用的化名。那张照片则是江青1959年上庐山时拍摄的。诗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0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复杂而严峻的年代。国际上,中苏两党分歧扩大到两国关系,苏联单方面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了几百个协议和合同,并挑起中苏边境纠纷。而在国内,经济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东南沿海一带面对着所谓“新月形包围圈”,西部北部边境也存在安全威胁。在严峻形势下,作为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依然镇定自若、信心百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诗句,与其说毛泽东是触景生情,倒不如说他是借景抒情,把自己在特定历史年代的情怀,寄寓在题照诗中
爱国诗人屈原资料,屈原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名为平、他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们都说“在动乱时期,有英雄”。在动荡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人类生命的红尘巨浪中,有些人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但也有一些人忧郁,一生都在涂鸦,成败参半,同时专注于个性化。话虽如此,我还是忍不住更加同情和遗憾地看着屈原。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对他早期的政治生涯却很少关注。
公元321年,秦国入侵屈原,积极带领乐平里的子弟们奋战,从此提出并踏上了事业之路。但他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用说一帆风顺了。他致力于改革,因侵犯贵族利益而被开除;楚王因毁谤小民而疏远;两次流亡,最后的怨恨被抛入汨罗河而死。屈原以文人墨客的身份,实现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飞跃。著名的作品《圣徒》广为传播。
有人说他是开创浪漫主义的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个悲伤的爱国者;有人说他致力于改革,但是没有野心的政治家;我说,他对自己的领导作用施加压力,是和平的坚定支持者。屈原是春秋时期最杰出的古典诗人。他在诗歌上作了大胆的创新。东汉文人王毅也写过《楚辞》。从这些期刊和笔记中可以看出屈原的著作共25篇。后来,根据郭沫若先生的研究,屈原的两部作品在历史长河中失传,真是令人遗憾。
相对来说,它使用起来很有品位,有读叹息的感觉。“连索”是离别的悲哀。在这部作品中,屈原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丰富的想象,讲述了屈原在楚国濒死的悲叹和诸侯的悲愤。屈原的另一首长诗,除了《骚》之外,还有《天泉》。全文中,屈原提出了关于天地和命运的问题。他大胆地质疑,质疑传统,寻求真理。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心地坚强、充满世界的人。他叫醒国王来叫醒他,想结束生命的感情。此外,他的作品充满了“怨恨”,这是许多读者感到遗憾的。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回答者:niupa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9-15 19:42
离骚 屈原写的
回答者:学狂 - 秀才 二级 9-15 20:20
.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
爱国诗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菩 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山月》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金错刀行》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答者:第五座天使 - 秀才 二级 9-22 13:32
.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
爱国诗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菩 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山月》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金错刀行》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就全诗的内容来看,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当复杂的:既有激昂的,又有低沉的;既有豪迈的,又有悲凉的;既有激动人心的“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又有使人感到凄凉的“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既有“前年胜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的绘人有境界开阔的感觉,又有“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的令人意志消沉正因为这样,所以它给人的感觉,象是慷慨激昂,又象是抑郁悲凉,但从诗的结句来看,后者却是主要的因为诗的思想倾向,往往流露在结句里
《诉衷情》 陆游题解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这时词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乡山阴但他一日也没忘记抗敌前线,报国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弥坚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示儿》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爱国1: 一尊尊锈迹斑斑的古炮,一座座历经沧桑的炮台,还有那两个湮没着泥沙的销烟池,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数以千百计的国内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慕名前来,人们伫立在炮台前、销烟池边缅怀先烈,凭吊英灵;默默地凝视,感受着一个半世纪前的民族风云,而销烟池则像一幅巨型屏幕,将那段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壮丽历史画卷映照出来。它让人们想起屈辱历史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它让人们牢记落后就会挨打这一铁的事实;从而激励华夏子孙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爱国2: 当我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踏进虎门海战博物馆的那一刻开始,我的思想已不再属于我自己,看到的物体也不再是物体的本身。它把我带进了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民族英雄与英国殖民者抗争的战场。在那里有刺杀、有流血、有死亡、还有痛不欲生,一幕幕、一点一滴地灌入到我的脑海;虎门,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震惊世界的销烟锣鼓在这里擂响;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者斗争的序幕在这里拉开;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隆隆战炮在这里打响。历史举起如椽的大笔,在这块热土上谱写出抗敌御侮、气壮山河的光辉篇章;书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这块英雄的土地,浸透着先烈们的热血,凝聚着虎门军民不屈不挠的高风亮节和爱国情怀。
爱国3: 是的,历史见证鉴千秋—鸦片战争博物馆:在这里,让我们缅怀陈连升父子及其部属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凭吊义兵节马的英灵;在这里,让人们追忆关老将军跃马横刀,奋勇杀敌的英姿;在这里,让我们回想爱国军民用血肉之躯垒筑城墙,誓死捍卫祖国每一寸神圣领土的豪气和悲壮;在这里,一座座炮台就是一首首壮怀激烈的史诗;在这里,一尊尊古炮就是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乐谱;在这里,一道道城墙就是一页页反抗侵略的篇章;在这里,两丘泥池就是埋葬无数毒品与灾难的见证。
初三生活1: 初升的太阳,每天只有一次,黄金的圆月,每月只有一次;怒放的鲜花,每年只有一次,而初三,我们只有一次``````————序言挥手告别了天真的初二,我们步入了沉稳的初三。背起初三的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理想,责任与憧憬``````初二的我们把浪漫写进生活。寂寞的日子,我们爱哭,爱笑,爱喊,爱叫;开心的日子我们狂欢乱舞,酣畅淋漓。但现在,一切都不属于我们,再匆忙的脚步中,我望向操场上正在军训的初一新生们——我摇摇头,离开了。是的,这所有的一切早已在时间的江河中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在面对的不过是黑板上那一道道化学式,一题题几何图形和那数也数不完的ABC``````走进教室,三尺讲台,老师用睿智的目光引导我们——初三了。
初三生活2:初三是—— 黑色 初三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越来越胖的书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天早上起来看到的就是那堆积如山的书本和练习册。那杂乱如麻的X,Y,Z,那枯燥无味的正反比例函数,每天晚上梦见的是那复杂的物理竞赛题,嘴里还念念有词。初三是上天给予我们的黑色幽默。 红色 初三的测验比我们上厕所的数次还多。两天一小测,三天一大考。每次发卷前内心的忐忑不安,发卷后的失望。试卷上那鲜红的交叉,那无情的分数,回到家后手臂上那淤红的伤痕,这一道道的红色线条,构成了初三生活中一道无可奈何的亮丽风景线。 金色 每次取得成功后,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金灿灿的奖牌,明晃晃的奖状,那笼罩在我周围的金色光环,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金色的阳光,充满了希望,同时也充满了内心的欢喜。 透明色 初三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但机会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而且机会也不会主动来找你,而是你主动去寻找机会。有人曾说过:“机会是给做好准备的人的。”你稍不留神,机会就会无声无息地从你身边溜走。当你失去了机会,不要怪别人,只怪自己没有留心,没有用心地去发掘这透明的机会。生活中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缺少了发现机会的眼睛罢了。
屈原,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屈原
屈原出生于贵族之家,他的父亲伯庸倾心于儒家学说,所以他要求屈原熟读孔子、孟子所著的书。屈原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他不仅爱读儒家著作,还涉猎诸子百家,尤其喜欢《庄子》和孙武、孙膑等人的兵法著作就连楚地的民歌他也非常喜爱。少年时代的屈原白天读书,晚上还要和同伴们一起习武,常年不辍。后来,他被推荐到京都郢城去读书。在学习期间,屈原刻苦认真,孜孜不倦,很快就成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屈原苦读
大约在公元前319年左右,屈原当上了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处理国家的朝政及外交事件,很快成为朝中最出色、最受重用的人。为了使国家强大且能够稳定发展,屈原接连制定了几项法令,打击了一些贪污、腐化、结党营私的活动,选用了一批品德优良、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来管理国家大事。从此,楚国日益强盛起来。但是,屈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于是,他们想尽办法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听信了谗言,自此对屈原日渐疏远。后来,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裹王(熊横)即位,令尹子兰等小人又接着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结果,楚襄王把屈原放逐到了长江以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