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巫的传说,谁知道?

关于女巫的传说,谁知道?,第1张

女巫一词,在英语中为Witch,意思为魔女、妖妇等等。他原本是源自於古英语 Whicce,表示有智慧的女性。许多女巫的研究家们解释,在古代社会便已经发现女性所拥有的特殊的神秘能力,而特别称学习这种能力的女性为女巫,然而,一到了後世,显示女巫并不一定只限於女性,非得女性才能担任。尽管非女性的女巫是少数的,但男性的「女巫」仍然存在著,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著,这种现象到了现代还是没有改变。

举例来说,使古代宗教复活,奠定名为佳多那派女巫宗派的英国人乔兰多佳多那博士,被认为虽是男性,但也无疑是一名「女巫」。顺便一提,乔兰多佳多那博士是二十世纪前半期活跃於女巫宗教领域的人。在位於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曼恩岛南端,一个名为奇亚斯鲁威的古老城镇,设立了「女巫博物馆」,他因此而声名大噪〈这座博物馆,是由後继者是一名女性的巫师,很遗憾地被卖掉了,现在并不存在〉。

在欧洲的历史之中,许多女巫出现,而成为女巫审判的牺牲品的女巫人数,仅仅在十六世纪及十七世纪就轻易地超过二十万人。

这样的女巫之一,英格兰的奥尔达恩有一名名为伊莎贝尔加伍帝。根据她一六六二年所进行的告白,她因为在砂丘上遇见的恶魔,而被迫进入巫教,据说,她可以使自己化身为野兽。可以化身或飞在空中的能力之中最典型的。女巫所拥有的能力之中最典型的。女巫除了这些能力之外,也被认为可以透视解读人的心理。被预选为女巫的女性,也一一成为女巫,如此一来,并不是女巫绝对来自人类的世界不可。

为了成为女巫的仪式,亦即女巫的入教仪式,是异端审问及女巫狩猎等等,已成为确立的项目。根据这个仪式,女巫的入教,意味著和恶魔订立契约。女巫正因为有恶魔才有其本身的存在,若恶魔不存在,可以说,不能认为女巫是存在的。

女巫的入教是与恶魔之间的契约,称这种关系为「契约」的地方,的确是欧美。纵使无论多么希望成为女巫,还是无法自行成为女巫。作为契约的另一造,恶魔经常存在著。关於所谓的恶魔为何?将在後文提及,但被这种恶魔所预选的人,只有自己也希望成为女巫者,才得以成为女巫。

“从女巫初现人世,就没有父母、儿女、配偶、家庭。她是一个魔怪、一块陨石,弄不清是从哪儿来的。上帝啊!谁敢走近她?她又待在哪里?荆棘丛生的野林、人烟不至的荒地,都有她的踪影。夜里她则栖身在一张古老的桌子下。大家害怕撞见她,这使她更加孤独。她的周围像围了一道火篱笆,谁想过她还是个女人?即使过着这么可怕的生活,她还是保持着张弛有度的女性活力、女性的吸引力……”

“巫师”(sorcier)这个字的法文原意,是指能够经由祭祀或象征的仪式去改变他人命运的人(字首“sors”在拉丁语中表示“遭遇”或“命运”)。巫师最常见的施法形式是下咒,于是它便成为“巫术”和“诅咒”两词的同义词。在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中,表示巫术的词为“fattura”和“hechiceria”,也都意味着“包藏祸心”。从十五世纪初期开始,“巫师”的意义历经演进,更明确地意指他们的法力是源自魔鬼附身。

其实,《暗黑破坏神2》中的女巫与人们想象中的巫婆形象相去甚远,这里的女巫是一个拥有神奇魔力、并远离邪恶的奇女子形象。大家可以将她同下面将要介绍的“巫师”作以比较。

民间传说中的女巫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相传一个女人到了夜里会变成一头猛禽,发出可怖的叫声,飞进房屋里吞食婴孩。这种黑夜女巫的形象,是神怪传说的一个重要元素,经常见载于罗马文学和希腊神话中。

十世纪,日耳曼特里夫斯的勃鲁姆写了一部供主教阅读的隐修纪律指导书——《主教会规》,其中记载了几名受撒旦诱惑的妇女,与罗马女神戴安娜一起骑在某些动物背上飞行。戴安娜是跟月亮、水、沼泽地有关的女神,照顾妇女分娩,而这些都跟巫术紧密联系,以致有的专家称她为“女巫的神”。后期的文献曾提到希罗底的名字,她是罗马希律王的妻子,间接害死了施洗约翰,另外书中还提到过日耳曼万神庙的女神像霍尔达。不论怎样,魔鬼学家们根据《主教会规》确定了女巫的形象——她们常常在夜间骑一把扫帚或一头动物,从窗子、墙壁或烟囱飞出去参加巫魔会。

如果没有阅读过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一些史料的话,我们是很难想象到当时的猎巫活动是如何的残酷,许多无辜的女性被视为女巫活活烧死,死前还曾倍受折磨。在1580年到1670年期间,西欧各地完全笼罩在对所谓的女巫的血腥屠杀之中,当时有一位名叫雷米的法官,三十年间烧死了三千多名“女巫”,点燃了数百座火刑架。

人们之所以如此残忍地对待“女巫”,主要是由于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反女性成见,女人使人害怕,医生不理解她们的生理,神学家将她们视为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时刻加以防范(女人犯有“原罪”,她们常被视作魔鬼的代理人)。从法律观点来说,当时的女性先受父亲的监护,只有到寡居的时候才能获得相对的独立,但寡妇的角色受到社会的普遍排斥,因此“她们想在巫术中寻求报复的满足”。

人们还常常在年老贫穷的女人中寻找所谓的罪魁祸首,受到中伤而被控为巫婆的,通常是一些有土方治病经验的妇女,她们掌握治病的秘方,于是大家便怀疑她们会诅咒。

十八世纪时期,西方国家已看不到对巫案的审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流行,促使了女巫的形象以民间故事和传奇的形式走入文学殿堂,例如《格林兄弟童话集》里就有许多女巫的故事。而女巫的社会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平反,在许多作品中,她们成为遭受教会迫害而奋起反抗的妇女的原型。

《魔弹射手》。

歌剧《魔弹射手》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称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标志着德国民族歌剧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这部歌剧引起了巨大轰动,演出盛况持续不衰。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特征,展现了德国民间传说的民族性和浪漫性。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格林兄弟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Hanau),具有很高创造力,将当时民间的文学资料搜集起来,并合而为一,哥哥雅各布·格林是严谨的史家,弟弟威廉·格林文笔优美,最后他们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undHausmärchen),亦即《格林童话》,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最为著名。

有人说,只有读过《格林童话》的童年才算是完整的。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试问,度过童年的孩子,有谁不知道青蛙王子、睡美人和灰姑娘的呢?

当然,笔者们的这本小书里充满了冒险、神秘、梦幻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美丽的白雪公主、放鹅姑娘;可爱的小红帽、小精灵;充满危险的黑森林,风光绮丽的城堡……这些奇妙美丽的意境、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一定会让你沉浸在故事里,久久难以忘怀。除此之外,这本小书中还有一些睿智隽永的民间故事,那些聪明机智、勇敢善良的劳动人民让人感觉那么的亲切。他们好像正透过书页告诉我们,如何分清善良和邪恶,如何与坏人斗智斗勇,如何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不是创作的童话。格林兄弟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很忠实地把收集到的东西整理成为文字,然后还很严谨地考证这些童话的出处。为了收集这些童话,两兄弟可谓费尽心力。从1806年开始,他们凭着为子孙后代恢复和保存民间文学遗产的信念,前后经过8年的努力,才完成了收集整理的计划,共搜集整理了210多篇童话故事。忠实,这是他们恪守的搜集和记录的原则。另—方面,他们又坚持对语言作必须的清理、加工,以实现完整和统一。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童话,于1812年至1815年期间陆续出版了。孩子们发现了这本书,立刻着迷不已,他们把繁琐的考证统统扔掉,只去读里面的故事,而且津津有味。后来再版的时候就只有童话故事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出版至今,《格林童话》创造了一个世界性的奇迹:它的实际阅读群体无以计数,在每一个有儿童且有书的家庭中,几乎必有一本格林童话或根据它改编的故事。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几乎每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都会讲出一个源于格林童话的故事。是什么令孩子们如此着迷呢?有批评者对此深惑不解,特别是成人世界的文学批评者。以普通的角度来批评格林童话,实在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这简直是一部让人无法容忍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老套,开头总是遇到困难,困难无法克服的时候总是有仙女、精灵帮助,结尾总是善恶有报、皆大欢喜;人物形象一点儿也不丰满,几乎完全没有心理描写;语言干巴巴,思想庸俗,除了故事足够的稀奇古怪之外,几乎毫无优点可谈。甚至有人觉得这样的东西会害了孩子。批评的人忘记了,这种来自民间的未经雕琢的故事本来就是很朴拙的。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格林童话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十分投合他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心理。这些童话给孩子们无穷的想象世界增添了丰富的素材,而在伦理观念上非常简单直接地满足了孩子们朴素的善与正义观。连格林兄弟自己恐怕也没想到,他们辛苦整理来的这些原始故事素材,不但征服了德国的孩子们,也让全世界的孩子们这么长久地为之着迷。不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孩子,而是孩子选择了格林童话。

在《格林童话》当中,有很多充满血腥的残酷的故事。

就拿《杜松树》这则故事来说吧!继母把孩子杀死,拿来煮汤,不知情的父亲竟还边喝边说“好喝”,实在是残酷至极。

除此之外,原着中还收录了两则有关“儿童屠杀游戏”的故事。其中一则是说有一群小孩在玩扮家家酒,各自扮演着屠夫、厨师等大人的角色,而扮演屠夫的小孩后来竟拿出刀来割断扮演“猪”的小孩的喉咙,而另一个小孩则拿着盘子来承接滴下来的鲜血。另一则故事是说,小孩子看见爸爸杀猪的过程,于是在玩游戏时,把弟弟当成一头猪,一刀便刺穿了弟弟的咽喉,母亲赶来看到这一幕非常生气,便把刀拔出来,一刀刺向哥哥的心脏,之后自己再上吊自杀;爸爸回家目睹这样的惨剧,内心相当悲伤,没多久也死了。

这类故事当然非常不适合儿童阅读,所以初版之后的版本都把它们删除了。

可是,尽管已经做过删修,住后的版本还是充满许多残酷的场面。

就拿“强盗和女婿”这则故事来说,就有一伙强盗把掳来的女人脱光衣服放在餐桌上,一面拿刀割肉,一面在伤口上洒盐的情节。

当时的书评家多半把批评火力集中在《格林童话》的性爱场面,但似乎不太在意里面的残酷段落,这可能是因为在格林兄弟的时代,这样的残酷情节是受到社会容许的。

杜松树

玛莉亚把哥哥的骨头放在杜松树下,而前妻也是在杜松树下祈祷希望自己能够怀孕。

在金出鬼一译的《格林童话集》(岩波文库)中,将杜松树译为“柏桢”,这在拉丁原文中是“返老还童”的生命之树,对西欧降妖除魔的信仰来说,是具有相当灵力的神木。

如果你 只能去一座德国小镇,绝大多数人会选罗滕堡,因为它是德国浪漫之路和古堡之路的交汇点,既有浪漫又有古老,集两条经典路线的精华!也是唯一的交叉点!

德国的浪漫之路北起维尔兹堡(又 叫 乌 兹 堡 ),南至新天鹅城堡,全长577公里,穿过37个传统小镇;古堡之路西起德国的曼海姆,东至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全长约1000公里, 一路上的各式古堡及富丽堂皇的建筑物达77座之多。

陶伯河上游罗滕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通称罗滕堡,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西北部弗兰肯地区的高原上,俯瞰陶伯河,是德国所有城市中,保存中古世纪风貌最完整的地方,也是最富有浪漫情调的城市,被誉为“中古世纪之宝”。

走进了罗滕堡,仿佛走入了中世纪的时光机中,激发着你寻古探幽的兴趣,石板路上飘荡着很有 历史 的味道。高大的城门、塔楼,漂亮的半木质结构民居以及陶伯河谷如梦如画的景色令人陶醉。环绕古城的防城工事遗址、中世纪教堂和古堡街巷,形成了这座小镇的中心。

缤纷的颜色绘在中世纪的古楼建筑上,一栋栋建筑用气质,用味道征服游客的心,展示这个童话世界最动人的一面。

它保存良好的老城,完整地再现了中世纪的风貌,像一座拍古典影片的摄影大棚,让人身临其境,犹如生活在中世纪时代!我的小女儿对我说,住在罗滕堡的这两天,她觉得好像生活在莫扎特时代!她是学钢琴的,这是她对罗滕堡最好的诠释!

当傍晚的夕阳撒下柔和的金光,这个静谧的小城在光影的移动转换中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时光仿佛在一刹那停滞,千年前的景致在人们眼前重现,异国的风采、怀古的幽情,让人们愈发沉醉。

罗滕堡的德语意思为“红色城堡”,源于城内拥有大量的暗红色屋顶房子。古城被 气势雄伟的城墙包围, 城墙共计长 35 公里,其中的 25 公里向游人开放,可以在木质的廊桥下漫步。城墙间还有各个城门和塔楼,共有42座。这是最有罗滕堡特色的风景,不可错过。漫步在罗滕堡, 时间仿佛停留在中古世纪,走在石头道路上,街道两旁布满色彩缤纷的房子,如同置身于童话世界中。

罗滕堡古城始建于公元9世纪,12世纪首次修筑城墙。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罗滕堡作为帝国的自由市,商贸活动非常繁荣,罗滕堡也因此而盛极一时。这座小城在 历史 的长河中经受了多次战火的洗礼,然而幸运的是许多古老建筑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让今天的罗滕堡仍然充满了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情调,这也正是如今人们如此喜爱这座小城的原因。 罗滕堡最出名的传说是,1631年,当时神圣罗马帝国日暮西山,各种势力的互相对抗使帝国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宗教改革运动引发了新旧教派之间的战争,代表天主教的瑞典皇家军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罗滕堡,并打算毁灭罗滕堡。天主教军团首领蒂利将军放言,如有人能喝下5公升的酒,就可以挽救罗滕堡,结果罗滕堡市长努什奋力将酒喝下,使得这座小城和小城的人们免受灭顶之灾,而那位酒后昏睡了三天三夜的市长,自然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现在的议员酒店山墙上仍有蒂利将军和努什市长的木偶,每天都在表演着饮酒救城的故事。

注意!德国有南北两个罗腾堡。一般人们所指的都是南罗滕堡,也就陶伯河上游的罗滕堡,因为它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北罗滕堡在汉堡西南100公里,在不来梅东,位于维默河畔。因此,我在订宾馆的时候特别小心,千万不要订成北罗滕堡,一定选的是Rothenburg ob der Tauber(陶伯河罗滕堡),为了万无一失,我还模拟了一下从瑞士的楚格(Zug)(我们是从瑞士入境德国的。关于瑞士的游记也会专篇介绍。敬请关注)开到罗滕堡宾馆的路线,确定无疑后才放心!

罗滕堡古城被高高的城墙围着,五个大门是罗滕堡老城的入口。其中最著名的是罗德门。

当我们的车子通过罗德门时,一切仿佛穿越了,而且是突然之间!我真的是被这突然之间周围环境的变化给吓了一跳!一步百年般地跨进了中世纪。我们是在晚上8点左右到达罗滕堡的,天色渐渐暗了、还起了一点雾,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小镇十分安静,我开着一辆现代化的 汽车 ,在铺满石子的路上行驶,道路两旁是五颜六色的中世纪建筑,这个画面太美、也太滑稽了!开了几分钟找到位于城中心的宾馆。宾馆的建筑也十分古老,就连开房间的钥匙都是中世纪时期的十字型的大铁钥匙!很沉!而且开房间很费劲,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只好跑到楼下叫服务员来帮忙!他讲解了一下开门的“技巧”:大铁十字钥匙不能一插到底,要插到一个适当的位置才能打开!这个要求一定会难倒不少小偷!从这点上来讲,宾馆的安全级别很高!小偷即使是偷了钥匙也可能空手而归!

在一个古色古香的餐馆吃完晚饭后,沿着城墙下的小路回到宾馆,立马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晨起来晨跑,也是淡淡的晨雾!宾馆旁边的步云莱小广场在晨雾的笼罩下更显仙气!我围着城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跑了一圈,一是为了提前探好路,二是为了体验一下古镇迷人的早晨!宾馆的位置很好,在城中心,而且从餐厅的大玻璃窗就可俯瞰陶伯河和部分旧城防工事。早晨的太阳照在粉红色的城墙和城堡上使罗滕堡更加迷人!吃完早餐,就开始游览罗滕堡了。

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在罗滕堡,即使没有解说员,没有地图,只要沿着护城墙走,怎么都能走回到市中心:集市广场,永远不用担心会迷路。

游览的第一个景点自然是集市广场。它是罗滕堡历代以来的市中心。这里有市政厅和塔楼、议员酒店、雅各海玛故居和乔治喷泉等古老的建筑。在这些建筑周围,还有令人赞叹的民居建筑。市政厅是一座带有转角挑楼的大楼,有一排排笔直的窗户和凸出墙面的水平线角。老市政厅毁于十六世纪的一场大火,只有塔楼保留了下来,和新市政厅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塔楼是一座60米高的建筑,过去是守夜人防御敌人入侵的瞭望塔,现在是俯瞰整个罗滕 堡的最佳地点。经过一些狭窄陡峭仅能一人通过的楼梯,就可以上到它的楼顶。在这里可以瞭望这座中世纪古城美丽的全貌 ,可以瞭望巴伐利亚美丽的田园风光。城墙外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城墙内的红色屋脊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接下来就是建于1608年的圣乔治屠龙雕像喷水池,距今已经有超过400年的 历史 ,是为了纪念英雄乔治屠龙救助百姓的故事而建造的。如今,这里是 旅游 地标性建筑。整个雕塑很高,色彩艳丽丰富。

喷水池旁旁边有两栋很吸睛的建筑,木屋上充满蓝色线条的那栋就是玛丽安药局,除了本身是 很美的建筑外,还是一个有 历史 的老药局,据说从1448年就是药局了,现在还在卖不少德国知名的药物,真是传承了 历史 !

在喷水池旁边还遇上了一个六次重游罗膝堡的德国小伙!这个德国小伙住在离罗滕堡25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小镇,这是他第六次来到罗滕堡,而且他说每次来这里,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这是一个让人看不够的迷人古镇,而且他肯定的说这不是最后一次!小伙子还向我介绍了另一个与罗滕堡风格相似的古镇 (古 镇 名 字Dinkelsbuhl),说是也非常值得一看,在斯图加特附近,这个小镇己经被我纳入了今年暑假的自驾计划,暑假之后也会专篇介绍!(敬请关注 )。

距离市政厅仅几步之遥的是圣雅各布教堂。它于1485年完工,被广泛认为是德国最好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是许多朝圣者的目的地!它的亮点是圣血祭坛,一个可追溯到1505年的极好的木雕,描绘了最后的晚餐。由于正好是复活节,教堂正在举行活动,分发无酵饼和红酒,以纪念耶稣受难!

步云莱,是罗滕堡中最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明信片的常客,就在我们宾馆50米外! 它是罗滕堡城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在老城南端内城的一个三角形小广场上,左边高高的楼塔是考泊尔策勒门,在16世纪前一直作为进入罗腾堡的主要城门,此处有个Y型路口,石板路在这里一分为二,顺着地势有不同的坡度和方向,街区的两边是极具传统风格的交叉木框架房子,童话般地像七彩积木一样可爱,全是当地居民的住所。还有一个小喷泉,这些可爱的木屋与环城而建的古城墙无不勾勒出一幅浪漫中世纪的图画。

走在古城的小路上你一定会经过由马库斯塔、 罗德拱门和罗德喷泉组成的整体建筑群,其中马库斯塔不仅是该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最著名的城市标志之一。它建于 12 世纪,是第一道城墙的一部分。 现在,塔楼南部的柱子证明了它曾经在 19 世纪中叶之前仍然被作为监狱塔楼使用。 有意思的是白鹳在塔楼旁边一栋楼房的顶端安家落户!给罗滕堡带来了吉祥!

由于正值复活节,罗滕堡到处都装饰着复活节彩蛋,十分喜庆!

下午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罗滕堡,当车子驶出罗德门的时候,我故意放慢了速度,很慢!目的就是想让自己多感受一下在罗滕堡的时光!哪怕只是一秒!

罗滕堡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会爱上它,因为它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不是一个孩子,你也会 爱上它,因为到了那里你会变成一个孩子,那儿就是你童年时梦想过的童话世界!

结束语:

Rothenburg, thanks for amazing medieval architecture, very impressive! I will be back for sure, probably in winter!

罗滕堡,感谢你令人惊叹的中世纪建筑, 令人 印象深刻! 我肯定会回来的,大约在冬季 !

北欧余博之罗滕堡游记20220609 丹麦

一、德国歌剧风格

(一)韦伯及德国初期歌剧

韦伯是十九世纪初期德国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以民间歌剧为基础,从本国音乐传统中探索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创作的道路,吸收外国歌剧的优点,并创作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特点,在《自由射手》中有相当的体现:(1)情节取自中世纪历史、传奇或神话,《自由射手》取材于德国民间关于黑猎人的古老传说,故事中有神怪异事;(2)勾勒狂野而神秘的大自然背景以及俭朴的乡村生活和乡村风景;(3)重视物质和神灵的背景,这点与当时的意大利和法国歌剧有所不同;(4)采用德国民族情调的简单民歌曲调,在写山林和猎人时用了猎人号角的音调,写农村节日用了民间舞蹈和进行曲以及猎人合唱;(5)乐队色彩对于戏剧情节的渲染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韦伯不满足于《自由射手》那种比较靠近歌唱剧及单纯的民间风格,力图创造理想中的“综合艺术”式的德国歌剧。

《欧丽安特》是他进一步发展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尝试,不含道白,规模结构近似大歌剧,音乐贯穿全剧。音乐织体连绵不断,采用对比的和声风格来刻画戏剧中的敌对力量,主题以反复和变形出现。这种通过反复出现的音乐主题、音色和调性来达到音乐的连续和统一,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道路。

(二)瓦格纳与十九世纪中下叶的德国歌剧

瓦格纳是十九世纪德国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的贡献在于创造出完美的德国歌剧范例,开创“乐剧”的新形式歌剧,尤其是在后期的创作中新的和声体系打破并瓦解了传统调性的创作思路,建立了一种新的歌剧审美倾向。

瓦格纳歌剧的风格体现在:(1)歌剧以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为主题,采用北欧(包括德国)的古代中世纪神话与传说作为题材;(2)乐队的编制扩展,重视器乐的表现力,管弦乐地位与唱词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唱词更好地表达歌剧内容;(3)诗歌与音乐的结合、舞台与表演的融合成为了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4)采用“无终旋律”织体,把歌唱声部融入乐队中;(5)主导动机成为瓦格纳乐剧中不可缺少的音乐元素;(6)不协和音、不清晰调式已经开始出现,逐渐瓦解传统和声功能体系;(7)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性和思想性,瓦格纳认为神话代表永恒的真理,使他内心的崇高性、哲理性得到体现。

二、法国歌剧风格

(一)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大歌剧和喜歌剧

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成为

  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兄弟俩分别于1785年1月4日和1786年2月24日生于美因河畔哈瑙的一个律师家庭,分别于1863年9月20日和1859年12月16日卒于柏林。两人的经历相近,爱好相似,并先后于1802年和1803年入马尔堡大学学法律。1808年兄雅科布在卡塞尔任拿破仑的弟弟威斯特法伦国王热罗默的私人图书馆管理员。1813年拿破仑兵败之后,威斯特法伦王国被废除,建立了黑森公国,雅科布任公使馆参赞,参加了维也纳会议。弟弟威廉从1814年起任卡塞尔图书馆秘书。1816年雅科布辞去外交职务,担任卡塞尔图书馆第二馆员。1819年格林兄弟获马尔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829年兄弟俩应汉诺威国王的邀请到格廷根 ,雅科布除任大学教授外,还和弟弟一起任哥廷根大学图书馆馆员 ,稍后威廉也担任了大学教授。1837 年格林兄弟和另 外5位教授因写信抗议汉诺威国王破坏宪法而被 免去教授职务 ,这7位教授被称为格廷根七君子。格林兄弟被逐,后回到卡塞尔。1840年底格林兄弟应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之邀去柏林,任皇家科学院院士,并在大学执教。1848年雅科布被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代表。兄弟俩去世后都葬于柏林马太教堂墓地 。

  从1806年开始,格林兄弟就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两卷集)和《德国传说集》(两卷)。雅科布还出版了《德国神话》,威廉出版了《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国英雄传说 》。1806~1826年间雅科布同时还研究语言学 ,编写 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格语言的基本教程。在《德语语法》1822年的修订版中,他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则,后人称之为格林定律。他指出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历史上,辅音分组演变,在英语和低地德语中变了一次,后来在高地德语中又再变一次。事实上,格林定律只是大体上正确,后来由KA维尔纳加以补充。1838年底格林兄弟开始编写《 德语词典 》,1854~1862 年共出版第一至三卷。这项浩大的工程兄弟俩生前未能完成 ,后来德国语言学家继续这项工作,至1961年才全部完成。

  格林兄弟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受浪漫派作家布仑坦诺和阿尔尼姆的影响。他们收集民间童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善于鉴别真伪,他们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这些童话表达了德国人民的心愿、幻想和信仰,反映了德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格林童话集》于1857年格林兄弟生前出了最后一版,共收童话216篇,为世界文学宝 库增添了瑰宝 。格林兄弟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他们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雅科布·格林(1785-1863)与威廉·格林(1786-1859),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是德国的两位博学多识的学者——民间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但他们最卓越的成就,却是作为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搜集家,以几十年时间(1812-1857)完成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即现在俗称的“格林童话”,它包括200多篇童话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均脍炙人口。由于这些童话源自民间故事,作为学者的格林兄弟又力图保持它们的原貌,因此其中篇章大多显得比较粗糙,更适合低幼儿童阅读。 他们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

  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

  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格林

  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

  《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生活在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是语言学家和古文化研究者。两人在上大学期间结识了海德堡浪漫派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搜集整理的德国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给了兄弟二人启发。后来,这哥俩在黑森、美茵河等地访问善于讲童话的人,收集他们口中的故事,几年下来竟有百余篇。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早在1925年,国内就有《格林童话》的译本,由当时的河南教育厅编译处编成,内收《雪姑娘》、《六个仆人》等10篇故事,名为《格尔木童话集》,译者王少明。此后名家赵景深也曾译成《格列姆童话集》,收《乌鸦》等6篇,由上海崇文书局出版,但年代已不可考。

  《格林童话》共收集多少故事,说法不一,有的说216篇,有的说211篇。193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魏以新的译本———魏是翻译名家,曾译有《闵豪生奇游记》等作品。这个译本共两册,据德国莱比锡"德国名著丛书"译成,含210篇,书前有《格林兄弟传》一文,名为《格林童话全集》。

  商务的这个版本是解放前最全的译本,出版后备受好评。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在1956和1959年将它重版,此后人文社又不断再版,去年又在"名著名译插图本"系列中将其推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版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杨武能译本,早先曾由译林出版社在1993年推出,后包含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杨武能译文集》中,含故事206篇。杨武能译有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多部,是德文翻译名家

  1785年1月4日,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童话作家雅各布·格林诞生。

  他还有个弟弟叫威廉·格林,也是语言学家。兄弟俩是德国语言学的奠基人,他们搜集和编辑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全世界享有盛名,通称《格林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宝贵财富。

  格林兄弟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父亲是一名小官吏。他们的青年时代是在拿破仑占领德国时期度过的。当时,德国遭受异族侵略和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他们大学毕业后,埋头研究历史,在德国浪漫派作家阿尔尼姆和布仓塔诺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的启发下,于1806年开始搜集,整理民间童话和古老传说,并于1814、1815、1822年陆续出版了3卷本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各国反动势力重新抬头,德国分裂状况仍然十分严重。这使格林兄弟产生政治必须改革的信心。1837年,格林兄弟等7名著名的大学教授,为抗议汉诺威公爵违背制宪诺言而失去教授职位。在这个时期,他们努力把研究历史遗产与人民对自由、民主、统一的要求结合起来。他们研究德国语言,编写了《德语语法》和《德国语言史》,还有未完成的《德语词典》这些研究工作,开创了研究日尔曼语言学的先河,也为德意志民族是个统一的民族提供了论证。

  1859年,弟弟威廉·格林逝世,1863年雅各布·格林逝世。

汤姆又将经历的惊险的事情是:

一天,汤姆的爸爸正在驾驶着马拉车,汤姆看见了,就对爸爸说“爸爸,把我放到马耳朵上,让我驾驶马车吧”汤姆的爸爸便把汤姆放在马耳朵里。“驾!”汤姆大叫一声,马儿就跑了起来,汤姆说向左,马儿就向左。汤姆说向右,马儿就向右。有两个商人只听见了叫声,却不见人影,他细一看,才看见了汤姆。那个商人想:如果把他放在店门口展览,就能赚大钱了。于是,他们就要把汤姆买下来。可汤姆的爸爸不愿意,汤姆说“爸爸,你把我卖给他们吧,我会回来的。”汤姆的爸爸想了想,便答应了。

商人把汤姆放在帽子上,带着他走。到了半路上,汤姆大叫“快放我下来,我的东西掉了。”“我们帮你拣吧”“不行,我的东西太小了,你们看不见。”商人只好把汤姆放下来。汤姆一下来,就连忙跑到一个小洞里躲了起来。商人找不到汤姆,便垂头丧气的走了。汤姆看见商人们走了,就躺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可一头牛把汤姆吃到肚子里了,汤姆在牛肚子里大喊大叫,牛的主人听见了,以为这头牛着了魔,便把牛给杀了,把牛胃丢到一旁。汤姆从牛胃里爬出来,跑回了家。

汤姆的父姆看见汤姆回来了,十分高兴,从此,他们就高高兴兴的生活了下去。

《大拇指汤姆》

《大拇指汤姆》选自《格林童话》。

节选: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两个一直没有孩子。一天晚上他坐在自家小屋的火边想着心事,妻子坐在他身边纺着线。樵夫说道:“我们坐在这儿,没有孩子嘻闹逗乐,这是多么的孤独啊,看别人家有孩子,家庭显得多么幸福欢乐!”“你说的不错,”妻子发出了同感,叹了一口气,转动着纺车继续说,“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孩子,那怕只有一个,也将是多么的幸福啊!即使这个孩子很小,我们也会全心全意地爱护他的。”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善良妇女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就如她所期盼的一样,她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可他们还是说:“真棒!尽管他这么小,但我们的愿望毕竟实现了,我们要用我们全部的热情来爱护他。”因为他太小,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虽然他们尽量让他多吃,可他就是不长高,始终和他生下时一样大。不过他的眼睛里却透着一股灵气和活力,不久就显露出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家伙,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相当满意。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嗨,爸爸!”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樵夫大笑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呢?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爸爸,没关系,”汤姆说道,“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呆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爸爸只得答应:“好吧!那就试一次看看。”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走了一会儿,车跑得快了一点,汤姆马上喊道:“喔,喔!”就在这时,过来了两个陌生人,他们看到这情形,一个说:“竟有这种怪事!一辆马车自己在走,又听见车夫在叫喊,却看不到人。”另一个说:“是有点奇怪,我们跟着马车走,看它到底会到哪儿去。”这样他们跟着马车走进了树林,最后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大姆指

汤姆看见他爸爸,马上喊道:“爸爸,来看呀!我在这里,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现在把我拿下来吧。”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集,他们是一对彼此极友爱的兄弟——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后人习惯称呼他们格林兄弟。格林童话里的故事不但征服了德国的孩子们,也让全世界的孩子们这么长久地为之着迷。

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除了童话外,还有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类: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与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奇异、变幻莫测。二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童话,如《猫和老鼠》、《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等,这些故事中的动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动物特点,生动可爱。三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如《快乐的汉斯》、《三兄弟》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劳质朴、幽默可爱。

创作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

德国风俗民情如下:

1、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2、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

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3、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4、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

5、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扩展资料

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德国民俗风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39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