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诗全诗赏析

李白斗酒诗全诗赏析,第1张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写李白好饮、狂放、潇洒,也写出了李白酒一下肚,诗兴立刻泉涌而来的才华——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作出百篇诗来。他常在长安市上喝酒,喝醉了就睡在酒楼上。有一次,唐玄宗游白莲池,召李白去作诗,李白却喝得醉醺醺的,说什么也不上船,还自言自语地说:“我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此情未必是事实,杜甫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李白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王侯的艺术形象,神采奕奕,形神兼备,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赏析

 饮中八仙歌》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这首诗在体裁上是一个创格。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麴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适之。他于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饮中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相信爱喝酒的朋友都对酒曲不陌生,制作白酒的时候,必须要用到的原料就是酒曲了,要不然,粮食就做不成粮食酒。在农村里面想要喝酒,也很容易,一般都不会去外面买,会在家中自制粮食酒。酒曲的话,在农村里面就有很多常见的野草可以做出来。农村做“酒曲”,可用4种“野草”,随地取材,酿出的酒醇香浓厚。

这4种野草分别就是地锦草、辣蓼草、橘子树叶、桑叶,都是农村很常见的野草,别看它们普通,但是却可以拿来制作酒曲,就长在山坡、田地里面,想要酿酒的时候可以随地取材,但酿出来的酒可不随便,非常的醇香浓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4种野草。

地锦草在农村里面很常见,它的植株外形和马齿苋非常的相似,但是枝条和叶片没有马齿苋那么肥厚,更加纤细一些。别看地锦草看起来就像杂草,其实地锦草还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除了当药材之外,在农村里面还会把地锦草当作制作酒曲的原料。在夏秋季节的时候,把路边的地锦草采集回家清洗干净,去掉杂质,在晒干之后切成小段,然后再把地锦草加入到稻米里面一起磨成粉,就可以制作出酒曲了。

辣蓼草也是一种在农村非常常见的野草,在房前、屋后、山坡、路边都有,对生长环境也不挑,而且生命力还很强,往往一长就是一堆。用辣蓼草作出的酒只能是白酒,不可以做甜米酒,因为它里面有酵母,只会做出有辣味的白酒来,制作粮食酒前,要把辣蓼草晒干之后再使用。在辣蓼草还没有开花的时候,将它的全草采集起来,挤出汁液,放进到米粉里面,发酵一段时间就可以做成酒曲了,再加入到粮食里面就能做出粮食酒。

橘树叶就是橘子树的叶子,在南方橘子树很常见,一般田里面都会隔着间距种上很多的橘子树,然后在下面栽种各种农作物,橘子树不怎么需要精心照顾,而且每年都会结橘子。除此之外橘树叶也有用处,可以拿来做酒曲。采摘新鲜的橘树叶,清洗干净之后,就可以拿来做酒曲,制作粮食酒。

还有一种叶子也可以做成酒曲,这个叶子就是桑树叶了。如果田地里面或者山坡上有桑树的话,就很方便,要酿酒的时候爬到树上采摘一些桑树叶,然后再把桑树叶清洗干净,晒干之后切碎,再磨成粉末和米粉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做成酒曲了。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4种野草,这些野草有的直接可以加进大米、高粱里面混合直接做成粮食酒,也可以和一些稻米粉、米粉混合到一起做成酒曲。这些野草还是非常容易获得的,在农村里面随处可见,取材很容易,酿出的酒也名不虚传,很浓香醇厚呢。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有在农村见到过这些野草做成的酒曲吗?如果还知道它们其他的珍贵价值,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与其他读者朋友一起分享讨论。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处:唐·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能制作清酒曲的植物有哪些?

可以制造蒸馏器的植物酵母通常是可食用的植物。它们的生长速度比其他植物快,适应性好。

一般来说,很少有植物能制造蒸馏器酵母,如小麦、大米、豌豆、绿豆、小叶蓼、辣蓼、大叶蓼和何首乌。

小麦

小麦是一种可以制造蒸馏器的植物酵母。它的茎直立生长,颜色是**的。一般适合生长在温暖的地方。

米饭

大米是一种可以制造蒸馏器的植物酵母。一般比较高,1米左右长,茎秆直立生长。它一般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

豌豆

豌豆是一种可以制作清酒曲的植物。它的植物是绿色的,一般光滑无毛。它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绿豆

绿豆是一种可以用来制造蒸馏器的植物酵母。它的茎是棕色的,通常有长长的刚毛。它适合在潮湿的土壤中生长。

辣蓼

水蓼是一种可以制造蒸馏器的植物酵母。它垂直生长,通常分枝多,叶片呈椭圆形,更适合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1、麦曲:是以小麦为原料制作而成。将小麦打碎踩成方砖形状培养温度大约在60度左右。麦曲是黄酒生产的糖化发酵剂,在酿造过程中主要提供淀粉酶和蛋白酶。

2、小曲:小曲是以大米、高粱、大麦为原料混合制作而成,主要用于制造米酒和白酒,是糖化发酵剂,发热量少,非常适合南方气候使用。

3、大曲:大曲是用大麦,小麦,豌豆等原料混合加水捏成曲醅制作成砖块形状,发热量比较大,有中温曲,高温曲,超高温曲。广泛应用于北方市场。

4、红曲:主要是一种曲霉科真菌红曲酶的菌丝体寄生在梗米上而形成,这个曲比较特殊,主要用于制作红曲酒。

5、麸曲:麸曲是以纯种霉菌菌种,以麸皮为原料,以人工控制温度进行培养而成,他主要是糖化的作用,用以让原料发酵。酿酒过程中需要与酵母菌配合发酵。麸曲生产一般出酒率高,生产周期快。

他的歌声是西北大地上经久不衰的记忆 他的演唱是中华民歌宝库中永恒的经典 他用毕生的心血 使花儿成为了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他就是西北花儿王——朱仲禄 朱仲禄,1922年2月22日出生于青海省同仁县,老一辈河湟花儿歌唱艺术家,人称“花儿王”, 也是“花儿”的创作者、研究者,是集“花儿”演唱、传播、创作、研究为一体的学者型歌手。 朱仲禄自幼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他的声音明亮挺拔,刚柔相济,韵味地道,歌声山野气息浓厚,给人以天高气朗的高原感受。 1 花儿,也叫少年,被学者们称为西部之魂,这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大西北,被十几个民族,共同传唱了近千年的高腔民歌,是西北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血脉。 如今,花儿早已从山野民间走入了顶尖的艺术殿堂。 2006年,“花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花儿"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花儿之所以能申报世界非遗成功,朱仲禄的贡献最大。他开拓了中国花儿走出去的先河。 “想到花儿,就会想到朱仲禄。因为他确实是二十世纪后半叶花儿唱家里面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乔建中评价道。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第一本花儿学术专著《花儿选》问世开始,朱仲禄一生都在进行着花儿的整理、创作和研究,从未间断。共发表了论文及专著近两百篇,整理与新编的花儿达到了上千首。填补了“花儿”研究领域的空白,奠定了“花儿”理论研究的基础,为“花儿”理论研究的体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毕生的心血为“花儿” 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朱仲禄从小受到花儿的熏陶,八九岁就被乡民称为“花儿尕把式”。早年入私塾学习,少年时期进入当时青海省最高学府――昆仑中学,受到做音乐教官的王洛宾的栽培。 朱仲禄后来能成为集“演唱、编写、研究”于一身的花儿王,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一定的音乐知识素养,昆仑中学的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朱仲禄不同于一般没文化的“亮嗓子”演唱者的原因。 1949年9月,朱仲禄报名考入了西宁的中国人民革命大学三分部,成了一名特殊时期的大学生。不久,他的歌声第一次被刚刚成立的甘肃省人民广播电台通过电波向外界公开传播。 1950年,在“革大三部”毕业晚会上,朱仲禄的花儿演唱才能被关鹤岩发现,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关鹤岩对朱仲禄掌握的曲令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和记谱并出版。其中就记录有河州大令《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并使之广为流传。 建国以后,民间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 1950年国庆,朱仲禄在北京先农坛举行的“各民族大团结联欢会”上,唱了他新编的青海“花儿”《毛主席如咱亲爹娘》《反动派完蛋了》等新编花儿,第一次将“花儿”带入北京的正式场合。 1952年,他为故事片《太阳照亮了红石沟》配唱三首花儿曲令,使花儿第一次走上了银幕。 1953年,关鹤岩直接将他推荐给了陕西省歌舞剧院,成为专业的花儿独唱演员,从此开始了朱仲禄的专业演唱生涯。 在这里,他的才能得到了尽情地发挥。长时期的舞台表演和专业演艺生涯,,对他的花儿演唱和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无论命运作何变故,他的歌声始终是朴拙真诚的,始终保持着花儿应有的民间特色。 同年,朱仲禄作为西北地区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将“花儿”唱进了中南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的接见。 同时,中国唱片社出版发行了他演唱的“花儿”《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和酒曲《尕老汉》,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张含有花儿曲令的唱片。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最具代表性的曲令之一,正是通过他的演唱,这首山歌成为了中华民歌宝库中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曾经专门向他学习过这首山歌的唱法,甚至许多当时音乐界最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都是从这首歌入手,开始了他们对花儿的探索和研究。 这一年,他接受了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吕骥的邀请,第一次将“花儿”带进了高等学府。 1954年,他选编的建国后第一本“花儿”选集《花儿选》由西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 好景不长,1955年肃反运动中,朱仲禄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投入监狱。这时关鹤岩先生多次到监狱探望,安慰和鼓励朱仲禄。 1956年底,朱仲禄平反无罪释放。 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会上,他和作曲家吕冰创作的《花儿与少年》,获得金奖,名声传扬。这部抒情歌舞的基本素材取自于民间音乐,歌词根据北方民歌创作改编,欢快动人的旋律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精品。 朱仲禄的名声渐渐大起来,被西北以外的人们所知。 1957年,中国唱片社再次录制了朱仲禄演唱的花儿《保安令袖筒里筒的是千里眼》和《呛啷啷令一对白鸽子》,出版发行了包含有花儿的第二张唱片。这对于一个以擅长草根艺术的民间歌手来讲,其意义已不一般。 1961 年,他被邀请到上海中国声乐研究所学习深造,与我国著名声乐家、教育家林俊卿合作,对“花儿”的演唱方法及发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接触学习了西洋科学发声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演唱表现力,在艺术上更趋成熟。他还应邀在全国一些地方的高等院校进行“花儿”演唱艺术的教学和辅导。 1963年底,朱仲禄告别西安回到了兰州,就职于甘肃省民族歌舞团。他的多场花儿独唱演出,深受喜爱花儿的兰州人的赞赏,于是兰州无人不知朱仲禄,更有“聊天便说朱仲禄(花儿)”的口碑,这时兰州人给了他“花儿王”的美誉。 同时,他开始尝试与大型管弦乐队合作,使花儿的演唱,可以更加适合城市观众的欣赏口味,呈现全新面貌。(花儿:保安令·春雷一声震天响) “文革”期间,“花儿”遭到禁止。 1966年,他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从“花儿王”变成了“毒草王”。 1969年的除夕夜,朱仲禄感到一阵凄凉和孤独,唱了一首“孟达令”《不死就是这么个唱法》。唱的几个四五十岁的同伴一阵唏嘘和泪流满面。 1970年12月,朱仲禄回到故乡青海同仁,被发配到尕玛沟,度过了整整8年的“羊倌”生活。期间,继续着对花儿的思考和创作,完成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历练。 那里人迹罕至,放羊寂寞时,他就放开嗓子吼几声花儿。 朱仲禄是一个视花儿为命的人,花儿就是他的生命。“如果没有花儿我可能早死了,有花儿我还活到今天。”朱仲禄说。 他体会到“花儿”的真正的舞台,不是城市里边那点小小的地方,而在整个甘肃、青海老百姓生活中间。这也是他的歌声永远保持着民间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西宁,是朱仲禄“花儿”人生中最后的一站。 1978年朱仲禄才被青海省政府派人接出尕玛沟,朱仲禄迎来了“新生”。在朋友和学生为他举办的庆祝宴席上,朱仲禄哭了,为他在文革中抄家丢失的几千首花儿痛苦不已。 1978年7月,在青海省首届民歌汇演会的开幕式上,朱仲禄作为省政府特邀歌手,放声歌唱了以“金晶花令”填词的《鸟儿出笼马脱缰》。 这被看作是朱仲禄的正式出山,人们奔走相告。 朱仲禄决定留在青海西宁,担任青海省文化馆的研究馆员,成为一名专门从事“花儿”研究和整理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后来形势越来越好,朱仲禄任中国音协青海分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青海花儿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等。 1986年甘肃音像出版社为他出版了《朱仲禄演唱专辑》、《尕妹给了我半个心》等四部花儿录音盒带专辑。 90 年代,尽管当时的朱仲禄已年近八十,但是对大西北的老百姓们来说,这位曾以歌声名扬天下并创作出《花儿与少年》的老人依然是他们心中的花儿王。 "花儿哈我唱了几十年,我尕少年变成了老汉,今个我登上了子孙山,哎,我这个老汉家又成了个少年。"他在当时这样自豪、洒脱地说。 1993年他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 2004年,他编著的《爱情花儿》一书出版,这是他的最后一本专著。 2007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的《“中国原生态演唱系列”之“西北花儿王朱仲禄”》,荣获中国“金唱片”奖,这张绝响为他精彩而多难的人生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同年他荣获“中国民歌杰出传承人”称号。 朱仲禄不仅演唱花儿、研究花儿,同时他也创作花儿。 朱仲禄的花儿创作虽然植根于民间传统文化,但是又有所区别。朱仲禄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不断编创新“花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新生活,运用鲜活的群众语言,诉说老百姓的心里话。 朱仲禄的创作包括大量的花儿体歌词、歌曲、曲艺以及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形式。他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追求,深情地寄托于他的艺术创造之中,真切的生活体验和人生观察,加上他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使他的作品五彩缤纷。 他出版的花儿录音带,就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示范性,许多新的、年轻的花儿歌手最初都是以他的录音带为“标准”进行花儿学习的。 “技巧是唱歌的手段,不是目的。而感情是抒发人的内心,唱歌的感情就是唱花儿‘花儿’的目的。‘花儿’的歌声是插上音乐翅膀的语言,一定是把自己的‘花儿’的语言韵味不能失掉。”朱仲禄指导学生时说。 2007年12月22日14时10分,一代“花儿王”朱仲禄在青海西宁家中逝世,享年85周岁。按当地人习惯,一般称虚岁,享年86岁。 2009年,朱仲禄“花儿”作品音乐会在青海剧场举行,他培养的新一代“花儿”歌手马俊、张存秀、索南孙斌等,演唱了朱仲禄那些旷世经典的“花儿”作品。 晚年的朱仲禄,曾将“花儿”比作满园盛开的花海,将自己喻为爱“花儿”、护 “花儿”的花丁。他为了花儿几乎殚精竭虑,与花儿朝夕相伴,直到生命的尽头。 完 他的一生丰富多彩、坎坷不平,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民间歌手。一代“花儿王”的逝世,也预示着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终结,预示着一种精神、一种风格的消失。敬饱尝人间疾苦,用生命咏歌生活的“花儿王”朱仲禄。 陕〡北〡民〡歌 打造专业的陕北民歌社群

京东。京东是中国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受消费者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服装服饰、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其中就有卖水塔糕用的酒曲,可以再此买到。水塔糕是宁波特产,用大米发酵而成,是当地纯手工制作的特产糕点。

饮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注释

 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至秘书监。性旷放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他在长安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痛饮。这两句写贺知章醉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井中淹死。

 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见天子。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麴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年)八月为左丞相,天宝五年(746年)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衔杯:贪酒。圣:酒的代称。

 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觞:大酒杯。白眼:晋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玉树临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苏晋:开元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斋:长期斋戒。绣佛:画的佛像。逃禅:这里指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

 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

 张旭:吴人,唐代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闻名,事迹不详。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

  鉴赏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麴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适之。他于742年(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509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