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壮族的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壮族的历史文化,第1张

岭南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壮族的历史文化

(1) 壮族的历史

据1990年人口普查,壮族人口已超过一千五百万,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分散居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有些学者认为,秦以前壮族曾遍布于两广,而且是现今广东省境内最主要的土著居民,构成古南越族的主体(陈正祥《广东地志》,1978年出版)。大部分学者大致上认同这一观点。如梁庭望等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壮族文学概要·前言》便认为:“先秦时期,壮族的祖先西瓯人和骆越人,分布的地区北到五岭山脉,西北到达湘、桂、黔三省交界,东达番禺(今广州市)之西,东南到达广东高州一带。”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壮族是西瓯人和骆越人的后裔,西瓯骆越是壮族的祖先,”“西瓯骆越也可以说是壮族的第一个族称。”由于古人对南方少数民族了解模糊,族别概念不清,往往想当然地随心所欲地予以混称的现象较为普遍,故自两汉以来,又笼统地称之为“獠”、“僚”、“狸”、“俚”。自晋以后,又改称为“狼”、“俍”,并沿用至清代。如屈大均《广东新语·人语·傜语》说:“大征罗旁(按:瑶族的一个分支),调广西狼兵为前哨。”但自南宋以后,又称之为“獞”、“撞”、“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说:“庆远·南丹(均在今广西)溪洞之民呼为僮。”而各地壮人却有多种自称,如:布侬、布板、布蛮、布沙、布壮、布越、布土、布衣、布雅伊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僮族。由于“僮”字在历史上带有歧视性的贬意,故由当时的国家总理周恩来于1965年提议,改为壮族。

壮族社会历史悠久,经历过漫长的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进入奴隶社会阶段;至唐代奴隶制开始日益瓦解,到宋代才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进入封建社会。

壮族人民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富革命性的民族。早在秦始皇派遣大军进入岭南时,壮族的先祖西瓯人便曾奋起作殊死战,苦战三年后,终于大败秦军,杀死秦军统帅屠睢。在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壮族人民也从未停止过武装起义的斗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起义军中便有大批壮族战士,充任太平军的先锋部队,在壮族英雄西王肖朝贵率领下,所向披靡,直捣湖南长沙。肖朝贵在长沙战役阵亡后,这支壮族子弟兵,又在壮族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率领下,和洪秀全大军一起,继续战斗,一直打到南京。之后,又由林凤翔、李开芳率领北伐,前锋直达天津附近的杨柳青。在太平天国革命中,壮族人民的子弟兵做出的贡献是壮族人民在反对封建统治者伟大斗争中写下的光辉的历史篇章。19世纪末,壮族人民的子弟兵又成为云桂、越南抗击法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黑旗军的主力,多次大败法国帝国主义侵略军,威震南疆,写下了武装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光辉历史。

由于种种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环境、生态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壮族人民的聚居地有着较大的变化。自两汉以后,原来主要聚居于桂东南及广东中西南部的壮族先民,或向西迁移,或与汉族融合而汉化。目前壮族主要聚居于广西的柳州、南宁、百色、河池等桂西地区;广东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及广西东南部,本是秦汉时壮族先民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却反而人数很少了。

(2) 西瓯、骆越遗风

壮族受汉文化影响显著,原古越族文化遗存并不明显,但并未完全消亡,在生活习俗中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某些古南越族西瓯、骆越人的古风遗韵。

壮族人民受汉文化影响,妇女地位低下,但却残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妇女权威因素,体现为舅舅的地位和权威无处不在,受到极大的尊重。凡是外甥的家事,无论大小,舅舅都有权过问。外甥的婚事,事前必须征询舅舅的意见;外甥离婚、分家、父母丧葬等等,舅舅都要过问和参与;甚至外甥居丧期结束后的第一次理发,也要由舅舅充任理发师。这显然是古南越族西瓯、骆越人——壮族的先祖,母权的残留和曲折反映。

原始宗教色彩浓郁的多神崇拜,是西瓯、骆越古风遗韵的又一集中表现。壮族民间至今保留着信巫尚鬼、崇拜多神,迷信鸡卜等原始宗教信仰。人们除了崇拜祖先之外,还崇拜各式各样的自然物象。山头的巨石、路旁的古树、爬行的蛇虫、强有力的飞禽走兽、流淌不息的江河、轰鸣奔泻的瀑布、高耸的山峰……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被封为不同威力或作用的神灵,并对之诚心顶礼叩拜。且巫师地位崇高,直至本世纪50年代,巫师仍然是人与神鬼沟通的不可取代的权威。壮族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禁忌也多而杂,每逢大事,必请神问卜,以求安宁,多福避祸。现在的年轻一代早已抛弃的种种多神崇拜观念,在年老一代中,仍然笃信不移。

壮族的婚姻习俗,虽明显近于汉风,却远比汉族婚俗富于人情味。几百年前,壮族男女青年的交往和谈婚论嫁,是相当自由而富于浪漫情调的。屈大均《广东新语·诗语·粤歌》中描述道:“狼(壮)之俗,幼即习歌。男女皆倚歌自配。女及笄,纵之山野,少年从者数十,以次而歌,视女歌意所答而留一人,彼此相遗。男遗女以一扁担,上镌歌词数首”,“女赠男以绣囊锦带,约为夫妇,乃倩媒以苏木染槟榔定之。婚之日,歌声振于林矣。”这种婚姻习俗,依然明显保留着古南越的民俗遗风,后来受汉族封建婚姻制度影响日深,自由择偶、以歌为媒的习俗,便平添了许多封建婚姻制度的内容与形式,变形为一种半开放式的婚姻习俗。

当前,壮族的婚姻制度,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而且还严格遵守族内、表亲禁止通婚的规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买卖婚姻倾向。离婚,壮族民间便称为“嫁老婆”,其买卖婚姻之意是极为明显的。不过未婚男女还有在“相亲”中作出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若不满意便一切作罢;若男女双方有意,才由双方父母及媒人出面,谈婚论嫁。比起汉族过去的封建包办婚姻,有人情味得多了。

(3) 家喻户晓的“歌仙”刘三姐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的著名人物,在壮族人聚居地,可说是无人不识刘三姐。影响所及,两广地区民间各族人民亦都熟悉和喜爱“歌仙”刘三姐;关于刘三姐的种种神奇美好的传说,长期在民间流传。这无疑是壮俗好歌的民风的结晶,是壮族人民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传刘三姐是唐朝人,广西《浔洲府志》说她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该志还载有一段颇为生动的传说:

刘三妹七岁即好笔墨,聪明敬达,时人呼为女神童。年十二,即通经传而善歌,父老奇之,偶指一物索歌,顷刻立就,不失音律。……年十七,将于归,忽朗陵白鹤乡一少年秀才张伟望者,闻歌仙之名而慕焉。不辞跋踄,登门叩访。礼尊宾主,言谈举止,皆以歌为节。乡人敬之,特架一台,置二人于上,一唱阳春,一唱白雪。……如是三日,竟忘寝食,而歌声不歇。人人艳赏,声振于野,未免杂塌。三妹曰:“此台太低,人声喧闹,而韵致不明,请陟山顶与君长歌七日如何”秀才曰:“既蒙不弃,愿步追随。”二人迳登山顶,偶坐而歌,若出金石,声闻于天。至七日望之,则见其形而不闻其声矣。乡人曰:“二人竞歌已久,可请下山。”乃遣数童登山以请,而童子讶然极曰:“奇哉奇哉,二人化为石矣!”众皆惊骇。……其所许林氏夫闻而疑异,即登山以验,旁立长笑,亦化为石。

故事生动传神,放歌成仙,更富浪漫传奇色彩。刘三姐的传说中,更有说是她以歌闻名,为一土豪恶霸欲强娶为妾,刘三姐坚贞不屈,终被迫害而死,死后成仙,世世代代,成为壮家人的歌仙和守护神,直接表达了壮族人民的反抗精神和美好愿望。本世纪60年代先后出现的歌剧和**《刘三姐》,即依此传说而编成。刘三姐的形象也因此而传遍中外,四海皆知。

  2017壮族农历三月三祝福语

 1) 春天来了,我们不要浪费了这美妙的春光,一起出去感受那春的气息,盎然的绿意,让我们来一次深呼吸,那淡淡的春香,甜甜的滋味,浓浓的爱,会随风飘。

 2) 人生在世不称意,事事哪能都如意。给心灵留一片纯洁的地方,让烦恼忧愁随风飘扬。让春天的微风吹拂着你的笑容,让幸福生活陪伴在你身旁。

 3) 快乐是溪流欢快流淌;快乐是云朵潇洒倘徉;快乐是落叶轻舞飞扬;快乐是美景活色生香;快乐是我送你的祝福,愿你天天开心,万事吉祥!

 4) 快乐如风,天天吹来吹去;幸福如雨,每次痛快淋漓;好运如月,高悬天际透亮美丽;健康如阳,红红火火,充满力量!祝你天天开心,天天快乐!

 5) 春燕翩翩飞,是我拜托他们去啄你的眼;春风轻轻刮,是我委托他们去吹你的脸;你也别怕你也别烦,只是让你春天别犯困,小心点老板!朋友,春天快乐哟!

 6) 上次遇面神情憔悴,只因急事离家急促;身体就像一朵鲜花,爱护保养不凋谢萎;身体不佳及时就医,不要硬扛身体搞垮,静心养病快速康复,安心治疗无须异思。祝朋友:早日康复见面细聊。

 7) 春天,过度的季节,由寒到暖春节,浪漫的季节,花开漫天春天,希望的季节,绿色蔓延春节,祝福的季节:愿你快乐度过每一天!任要防寒哦!

 8) 装载一个春天的祝福,请平安开道。存储一年四季的关怀,将友谊收藏。抛开一生一世的烦恼,与快乐拥抱。春的讯息已捎到,愿幸福像花儿冲你微笑!

 9) 一天一份思念,牵挂时时在进行,一天一个祈祷,幸福常常把你绕,一天一声问候,友情持续在升温,一天一句祝福,快乐总是把你随,朋友,愿你天天都有好心情,万事皆顺心,常联系哟!

 10) 朋友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景色,友谊是彼此相连的一根琴弦,送上春天的问候,倾听你花开的心事,让春风吹散你的困惑,让祥云带走你的烦恼,祝愿朋友春天吉祥,快乐幸福,好运绵绵,好事连连。

 思念在春风中荡漾,祝福在花香中弥漫,快乐在春雨中挥洒,平安在瑞雪中降临,幸福在你身边环绕,无论你身在何方,我都祝看短信的你快乐健康!

 11) 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也许你真的知道装作不知道,也许你情愿不知道,但是我不得不让你知道,我真的很想你过得很好。祝福你每天都会笑笑笑!

 12) 朋友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几棵树,困难时候靠靠树,幸福时刻别迷路,休息时刻浇浇树。祝我的朋友天天开心,时时快乐!

 13) 采一束馨香,留住不老的情怀;掬一泓清泉,洗去岁月的尘埃;送一首祝福,愿你年年春花灿烂,月月平安如意,天天好歌相伴!

 14) 春光明媚把春报,春色满园把春找。春雷滚滚把春叫,春暖花开把春闹。春风得意心情妙,春心荡漾人不老。春去春来春色好,人生逢春乐逍遥!

 15) 人生幸福最高境界:三心二意。生活过得开心,工作做得顺心,爱情获得真心;金钱“意”求,健康“意”得。愿你总是三心二意,人生幸福得不得了。

  春天来了,我们不要浪费了这美妙的春光,一起出去感受那春的气息,盎然的绿意,让我们来一次深呼吸,那淡淡的春香,甜甜的滋味,浓浓的爱,会随风飘。

 16) 人生在世不称意,事事哪能都如意。给心灵留一片纯洁的地方,让烦恼忧愁随风飘扬。让春天的微风吹拂着你的笑容,让幸福生活陪伴在你身旁。

 17) 快乐是溪流欢快流淌;快乐是云朵潇洒倘徉;快乐是落叶轻舞飞扬;快乐是美景活色生香;快乐是我送你的祝福,愿你天天开心,万事吉祥!

 18) 快乐如风,天天吹来吹去;幸福如雨,每次痛快淋漓;好运如月,高悬天际透亮美丽;健康如阳,红红火火,充满力量!祝你天天开心,天天快乐!

 19) 思念在春风中荡漾,祝福在花香中弥漫,快乐在春雨中挥洒,平安在瑞雪中降临,幸福在你身边环绕,无论你身在何方,我都祝看短信的你快乐健康!

 20) 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也许你真的知道装作不知道,也许你情愿不知道,但是我不得不让你知道,我真的很想你过得很好。祝福你每天都会笑笑笑!

2017壮族农历三月三祝福语

 21) 朋友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几棵树,困难时候靠靠树,幸福时刻别迷路,休息时刻浇浇树。祝我的朋友天天开心,时时快乐!

 22) 采一束馨香,留住不老的情怀;掬一泓清泉,洗去岁月的尘埃;送一首祝福,愿你年年春花灿烂,月月平安如意,天天好歌相伴!

 23) 春光明媚把春报,春色满园把春找。春雷滚滚把春叫,春暖花开把春闹。春风得意心情妙,春心荡漾人不老。春去春来春色好,人生逢春乐逍遥!

 24) 人生幸福最高境界:三心二意。生活过得开心,工作做得顺心,爱情获得真心;金钱“意”求,健康“意”得。愿你总是三心二意,人生幸福得不得了。

 25) 春天里,花是香的,草是绿的,你是幸福的,我是知足的。春天里,风是暖的,天是朗的,你是健康的,我是快乐的。祝你春天过的健康幸福!

 26) 春风吹弯了柳腰,也把你吹得哈哈大笑。春风吹绿了青草,也把你吹得快乐淘淘。春风唤醒了大地,也唤醒了久违的情谊,让我想起了可爱的你。春天快乐!

 27) 流水无情人有情,思念朋友不会停,愿你顺心永安宁,祝你快乐永不停,落花无意心有意,时刻把你都惦记,送你温馨和如意,短信为你来打气。祝福你开心。

 28) 昨日象那东流水,流走生活的琐碎,流来问候来相陪,流动牵挂共相会,愿你生活最和美,愿你日常不太累,祝福你时时顺心,刻刻陶醉。

 29) 友情的美好源于我们的真诚,世上的幸

 30) 春天里,花是香的,草是绿的,你是幸福的,我是知足的。春天里,风是暖的,天是朗的,你是健康的,我是快乐的。祝你春天过的健康幸福!

 31) 春风吹弯了柳腰,也把你吹得哈哈大笑。春风吹绿了青草,也把你吹得快乐淘淘。春风唤醒了大地,也唤醒了久违的情谊,让我想起了可爱的你。春天快乐!

 32) 流水无情人有情,思念朋友不会停,愿你顺心永安宁,祝你快乐永不停,落花无意心有意,时刻把你都惦记,送你温馨和如意,短信为你来打气。祝福你开心。

 33) 昨日象那东流水,流走生活的琐碎,流来问候来相陪,流动牵挂共相会,愿你生活最和美,愿你日常不太累,祝福你时时顺心,刻刻陶醉。

 34) 友情的美好源于我们的真诚,世上的幸

 

壮族婚俗

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新娘去夫家,不坐轿,由十几位伴娘和歌手陪送。嫁送中必须有给新郎的一双鞋、一套衣服,给家婆、伯娘各人一块胸围,给家公、伯伯各人一条腰带。新娘到达夫家,要踏着临时搭的竹梯上楼,再走过为她架的“新桥”进入洞房。她登完竹梯,一位父母健在的男青年立即将竹梯砍断。进入洞房,后面又立即有人拆去“新桥”、“砍梯”、“拆桥”,表示新娘后路已断,今生永落夫家,生育子女,创家立业,也寓意新人结合,如意美满,白头偕老,永不变心。晚上,伴娘和歌手要与寨上小伙子们对歌。新娘次日回门,新郎当日或次日接回。晚上伴娘和歌手又要与寨上小伙子对歌,连唱3夜,有茶歌、赞歌、情歌等等。有些青年通过这种机缘机中了意中人。

壮家独特的求爱方式——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青年表达爱意的独特方式。绣球有圆形、方形、菱形,有的还做成各种动物形状。上端有条彩带,下端系一束尺多长的彩丝穗子,球内填充谷糠或棉籽,大小不一,轻重不等,一般不超过一斤。比赛时,男女相向分列两队,各有一裁判。一方起抛,球落对方场内,接不住的,要罚唱歌或表演节目。再轮换抛球。绣球作为爱情信物时,抛法又不相同。有的是在对歌时,姑娘趁无人注意悄悄地送给意中人,对方则以手帕、毛巾之类物品回赠,两人继续对唱下去,借以增进了解。有的是姑娘看中了谁,便抛过去,对方如亦有情意,即系上礼物,还抛过来。绣球能打开双方心扉,为彼此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创造条件。

壮族岩葬

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士,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土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

广西西部地区石山耸立,岩洞遍布,所以,当地壮族多选在下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然后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的。壮族岩葬的起止年代大约在东汉时期,直到民国年期还在部分壮族地区流行,大部分的壮族岩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

古代壮族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棺木悬于峭壁上的岩洞中呢 这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壮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里,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人死之后仍与活着的人一样进行生产与生活,同样要衣、食、住、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类居住的岩洞联系在一起了。

壮姑夏装

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上白下青,用料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用绢和洛纶的。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样式。袖筒中腰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用丝和配色极为讲究,花形也多种多样。衣衫腰身部位比较宽松。裤子为青色,宽筒,裤筒中腰也镶有两道宽约一寸的“花栏杆”,多为锻带加绣花色。壮姑穿上这套衣裳,配上线底细花胸围和方形法净印花头巾,耳挂串珠环,腕戴白银镯,走在乡间路上,给人以潇洒、自然、和谐的内蕴美感。

壮族的歌

壮族人民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被称为歌的海洋。壮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恋爱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哭丧歌,互相磐考比赛智力有磐歌,宴请宾客有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祷歌;教育儿童有儿歌和童谣。每年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汇集到特定的场所进行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为“歌节”。柳州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壮族山歌的对唱,立鱼峰、江滨公园、喷泉广场都是对歌的场所,但以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歌会最为热闹。

三月三和歌圩

三月三和歌圩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壮族歌节已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板鞋舞

在壮族的文体技艺中最妙趣横生的就是像军阵般有威有势的“板鞋竞技”和“板鞋舞”。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谁要是一个不少心,就会令全队人仰马翻。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牛魂节

牛魂节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籽,牛王记错了,变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丛生,连庄稼都长满野草。天帝大怒,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当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踩高跷踢足球

壮族的“高脚球”,玩起来很像足球。不过却不能用脚来踢,无论奔跑、拼抢和踢球都要用那高跷。现在用的球是足球,但以前踢的是柚子。原来,早在南宋时,广西南丹县人就有踢柚子的游戏,每逢中秋还要举行踢柚子比赛,近代发展为踩高跷踢足球,更是别开生面。

狮子上金山

在壮族人眼里,狮子是祥瑞之物。壮族的舞狮绝技,有高台舞狮、双狮戏球、狮子梅花椿、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上金山等。这一招“狮子上金山”,更是险象环生。“金山”是用约35张长条凳叠成17层,高85米;表演者扮成“狮子”登上“金山”,在晃荡不定的“金山”上跳跃、腾空、起舞,惊险万状,令人叫绝。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55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