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鲍的历史有无名人

姓鲍的历史有无名人,第1张

鲍 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 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兖州牧等。 鲍 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水门,拦泄得法,民以殷富。迁司徒,又代牟融为太尉。 鲍 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光武时,被鲍永辟为都官从事,抗直不避权贵。帝告诫贵戚,当敛手以避二鲍。 鲍 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任骑都尉,避董卓之乱,引兵回乡,旋为济北相,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后为黄巾军所杀。其子鲍勋刚直守正,曹丕时拜侍御史,出为右中郎将。 鲍 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人,南朝宋文学家、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怀才不遇,羁族他乡,受尽坎坷。所作乐府诗多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之情景。七言乐府对后世影响尤大。代表作为《拟行路难》,表现强烈的愤世激情。有《鲍参军集》。 鲍 靓:晋代道教徒。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广东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 鲍 姑:名潜光(约309-363),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家。 鲍 防: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唐代大臣。玄宗时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所至皆有政绩。工诗,喜将针砭时弊入诗。 鲍 超:字春亭,后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节)人,行伍出身,清朝湘军将领。曾救曾国藩于安徽祁门脱险,旋升提督。所部号“霆军”,为湘军主力。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因齐乱,随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任命他为相,他辞谢,保举管仲。后来齐国经管改革,日渐富强,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的首霸。 鲍敬言:晋朝思想家。他的“无君论”思想,部分内容保存于葛洪《抱朴子·诘鲍篇》中。其“无君论”思想,在当时玄学泛滥中放一异彩,闪烁着朴素唯物论的光辉。 鲍慎由: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学者。哲宗时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曾从王安石、苏轼学,为文汪洋闳肆,诗尤高妙。有《夷白堂小集》。 鲍象贤:明朝时歙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鲍承先:明末清初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初为明将,曾任参将。后降后金,曾献离间计,使崇祯误杀清之大患袁崇焕。后又建汉军八旗,他隶正红旗,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鲍廷博: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

电视剧《血色浪漫》里郑桐的真实身份就是普通的知识分子。

郑桐和钟跃民、袁军等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1968年的时候,他们无所事事,整日游荡在大街上,为单调的生活寻求刺激。父母平反后,他们终于得到机会走出京城,参军或是下乡,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梦想。

20世纪60年代末的隆冬,红色接班人的子弟们百无聊赖。钟跃民和一帮干部子弟在街头公园模拟父辈们打仗,看见了周副司令的女儿、漂亮的女孩周晓白和女友罗芸。钟跃民吹嘘自己能认识上她们,当年的俗话叫“拍婆子”,结果被和周晓白同住部队大院的张海洋撞见了。

张海洋与钟跃民第一次纠缠在一起,二人结了梁子。在天桥剧场买《红色娘子军》演出票时,几路人马相遇了,平民派的李奎勇被钟跃民一哥们袁军的傲慢激怒了,二人要动手,被钟跃民劝阻;赫赫有名的老兵黎援朝也来了,他向钟跃民打招呼;张海洋也来了。

诗魂,汉语词语,读音为shī hún,释义为诗人的精神或诗人的亡魂。出自南唐李建勋《春雪》诗、明袁宏道《卷中见亡友王官谷姓字感赋》、陈毅 《由宣城泛湖东下》诗。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古代诗魂诗人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唐穆宗名为李恒,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原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生平

穆宗以前的唐朝诸帝多能将皇位传给儿子,高宗()还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亲宪宗另外也还有一个儿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后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为僖宗,第七子即位为昭宗。此前,睿宗的儿子当中,一位受命登基(),一位追认为帝(让皇帝李宪),三位获赠太子,已被旧史盛赞为天与之报,福流无穷。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个做了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这在唐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于每个儿子即位后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后有三个皇后和他配享太庙,这在唐朝历史上也属罕见。穆宗于长庆四年(824)正月死时,刚刚30岁,相对于他之前的唐朝皇帝来说,可谓最短寿的一位。这些情况透露出,在穆宗君临天下时,唐朝的皇位继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变得毫无保障。所有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们,穆宗时期的宫廷局势已经难以用常规来审视了。

穆宗出生前,其父宪宗已经有了长子李宁和次子李恽。排行老三的穆宗,却有一个势力强大的母亲,那就是宪宗为广陵王时于贞元九年(793)娶的妃子郭氏对唐室有再造功绩的尚父的孙女。长子李宁的母亲是宫人纪氏,次子李恽的母亲竟没有留下姓名,在这一情况下,究竟是选择哪一位皇子,宪宗一直没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后,到元和四年(809)三月,宪宗心中渐渐地向长子倾斜了。此时的李宁已经17岁,平素喜欢读书,举止颇符合礼法,深受宪宗的喜爱。于是在大臣建议早立储君以杜绝奸人窥伺觊觎之心时,他宣布了立长子为嗣君的决定。这次册立很费了一些波折,本来应该在春天举行的册立仪式,由于连续遭遇大雨,使时间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这期间有多少来自穆宗母亲郭氏的阻力,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接下来的事情使所有人都感到无奈。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刚刚做了两年太子的李宁竟然在19岁的时候一病而死。宪宗悲痛欲绝,出乎意料地为他废朝13日,并特别制订了一套丧礼,加谥为惠昭。李宁的死,使宪宗不得不为选立继承人再次陷入抉择。

此时,宫廷内外几乎都建议选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宠的宦官吐突承璀则建议应当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恽。宪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恽因为母氏地位卑贱难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立三子宥的呼声占据了上风,宪宗也徒无奈何,只好请翰林学士崔群代次子恽起草了表示谦让的奏表,于元和七年(812)七月下诏立李宥为太子,改名为李恒。十月,举行了册立大典。

其实宪宗心里对这位太子并不满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没有放弃为李恽的经营。宪宗这次立储事件,为穆宗日后的登基埋下了祸根,也为自己留下了祸患。

元和八年(813)十月,在刚刚册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时候,拥立太子的朝廷官员又上表请求宪宗立郭氏为皇后。自玄宗以后,后宫活着被立为皇后的只有肃宗的张皇后,那是因为她在平叛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功劳,宪宗将郭氏册立为贵妃已经是后宫最尊贵的角色,宪宗以种种借口拒绝了此番动议。此事以后,郭贵妃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包括宦官中的厉害角色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以及王守澄等人,他们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较量。

元和十四年底,宪宗因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药身体恶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紧了改立李恽的谋划。太子李恒十分紧张,曾经问计于他的舅舅郭钊,时为司农卿的郭钊嘱咐他,一定要尽孝谨之心,不要考虑其他的事。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着宪宗死了。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恽被这突如其来的政变杀了个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黄泉路。

穆宗位居储君期间的惶恐不安,随着成功登基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对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干人等给予了不同的赏赐,特别是把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对照,他对父皇的亲信和宠臣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正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穆宗即位后,没有忘记把犯有自己名讳的地名等统统改掉。像恒岳(恒山)改为镇岳,恒州改为镇州,定州的恒阳县改为曲阳县。就这样,唐朝的又一代新君登基了。

穆宗即位时已26岁。对于壮年登基的皇帝来说,如果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这正是一个使人钦慕的年龄,太宗就是29岁登基,玄宗则是28岁。如果想饱食终日、游乐享受,那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时候。穆宗没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毫无节制。

尚在朝廷上为宪宗治丧期间,穆宗就毫不掩饰自己对游乐的喜好。当元和十五年(820)五月宪宗葬于景陵以后,他越发显得没有节制。很快,他就带着亲信随从狩猎取乐去了。到六月,皇太后郭氏移居南内兴庆宫,穆宗就率领六宫侍从在兴庆宫大摆宴筵。酒宴结束后,他又回幸神策右军,对亲信中尉和将领大加颁赐。鎏金刻人马狩猎杯从这天起,穆宗每三日来神策左右军一次,同时驾临宸晖门、九仙门等处,目的是为了观赏角抵、杂戏等表演。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他异想天开地制订了一套庆祝仪式,只是因为一些大臣提出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做法,才算作罢。他在宫里大兴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宫苑内修假山倒塌,一次就有七位工人被压死。当永安殿新修成的时候,他在那里观百戏,极欢尽兴。在永安殿,穆宗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以取乐,连他的嫔妃都参加。除此之外,他还用重金整修装饰京城内的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院,甚至还特意邀请了吐蕃使者前往观看。

到了八月,穆宗又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将宪宗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九月初二池水开通后,他就在鱼藻宫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由于时间临近九九重阳,穆宗又想大宴群臣。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上疏劝谏,认为: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就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穆宗根本不听。在重阳节那天,还特意把他的舅舅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都召集到宣和殿饮酒高会。

十一月的一天,穆宗突然下诏:朕来日暂往华清宫,至落日时分当即归还。此时,正值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将神策军4000人及八镇兵赴援,形势很是紧张,御史大夫李绛、常侍等跪倒在延英殿门外切谏。穆宗竟然对大臣们说:朕已决定成行,不要再上疏烦我了。谏官再三劝谏也是无效。第二天一早,穆宗从大明宫的复道出城前往华清宫方向而去,随行的还有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一直到天色很晚才还宫。

对于穆宗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谏议大夫郑覃等人一起劝谏:现在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不知道陛下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是好另外,陛下经常与倡优戏子在一起狎昵,对他们毫无节制地大肆赏赐,这些都是百姓身上的血汗,没有功劳怎么可以乱加赏赐呢!穆宗看到这样的表章感觉很新鲜,就问宰相这都是些什么人。宰相回答说是谏官。穆宗就对郑覃等加以慰劳,还说当依卿言。穆宗的这一态度使宰相们高兴了一阵子,但实际上他对自己说过的话根本不当回事,转过身,穆宗依旧是我行我素。

穆宗甚至觉得,经常宴饮欢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一天,他在宫中麟德殿与大臣举行歌舞酒宴,就很兴奋地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百官公卿在外面也经常欢宴,说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感觉很安慰。丁公著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对穆宗说:凡事过了限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都是雅事。国家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穆宗对他的这番说辞也觉得有道理,表示虚心接受,但就是坚决不改。

穆宗这种近乎疯狂的游乐,到了长庆二年十一月才算有了收敛。原因是他有一次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打马球时发生了意外。游玩中有一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样。由于事发紧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休息。就在这一当口,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结果是中风,卧病在床。此事一发生,宫外就接连有很多天不知道穆宗的消息。而在此前一周,穆宗还率人以迎郭太后为名前往华清宫,巡狩于骊山之下,他即日就骑马驰还京城,而他前往迎接的郭太后则是第二日方还。

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三年(823)正月初一,穆宗因为身体有病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病中的穆宗曾经想过长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金石之药。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对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篇二: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李回,字昭度,宗室郇王祎之后。父如仙。回本名躔,以避武宗庙讳。长庆初,进士擢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释褐滑台从事,扬州掌书记,得监察御史。入为京兆府户曹,转司录参军。合朝为正补阙、起居郎,尤为宰相所知。回强干有吏才,遇事通敏,官曹无不理。授职方员外郎,判户部案,历吏部员外郎,判南曹。以刑部员外郎知台杂,赐绯。开成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赐金紫服。武宗即位,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判本司事。三年,兼御史中丞。

会昌三年,刘稹据潞州,邀求旄钺,朝议不允,加兵问罪。武宗惧稹阴附河朔三镇,以沮王师,乃命回奉使河朔。魏博何弘敬、镇冀王元逵皆具櫜鞬郊迎。回喻以朝旨,言泽潞密迩王畿,不同河北,自艰难已来,唯魏、镇两藩,列圣皆许袭,而稹无功,欲效河朔故事,理即太悖。圣上但以山东三郡,境连魏、镇,用军便近,王师不欲轻出山东,请魏、镇两藩只收山东三郡。弘敬、元逵俯偻从命。幽州张仲武与太原刘沔攻回鹘。时两人不协,朝廷方用兵,不欲藩帅不和。回至幽州,喻以和协之旨,仲武欣然释憾。乃移刘沔镇滑台,命仲武领太原军攻潞。贼平,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加中书侍郎,转门下,历户、吏二尚书。

武宗崩,回充山陵使,祔庙竟,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大中元年冬,坐与李德裕亲善,改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再贬抚州刺史。、令狐綯罢相,入朝为兵部尚书,复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卒,赠司徒,谥曰文懿。

篇三: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李冶,(---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生平

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详: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其不幸被父言中,出家为女道士。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鸿渐)和释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天宝年间,玄宗闻知她的诗才,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那时,她已进入暮年,正栖身著名的花都广陵。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其详词意,不类冶作,似乎缺乏根据。

刘长卿对李冶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评论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器既雄,诗意亦荡。自以下,罕有其伦。又说她上比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她与、、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篇四: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另有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新人李忱。

生平

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篇五:古代诗魂诗人介绍

李泌(722~789) 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侯。他是南岳第钦赐的隐士。肃宗为他在南岳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名之为端居室,后人称之为邺侯书院,是中国书院史上最古老的一所书院。李泌在此过了12年(757~768)修身养性、纵情山水、博览群书的生活。端居室也是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馆。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中有句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其在南岳藏书之多。曾随玄和先生张太虚学习道教秘文,又与懒残和尚(明瓒禅师)等高僧交往甚深,著有《养和篇》和《明心论》。尤工于诗,如《复明堂》、《九鼎议》(一说二者为一篇)、《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等,有文集二十卷。精于书法,至今福严寺侧石壁上,尚有石刻极三个大字,传为李泌山中读书时手书,此处因名高明台。薨后赠太子太傅,其子李蘩(曾任随州刺史)在南岳庙左建南岳书院。千百年来,李泌一直是南岳衡山的一位传奇人物,为儒家、佛家、道家所共同赞颂。

河北曲阳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雕刻之乡”。

早在汉代,曲阳石雕艺术就用于建筑业。北魏时期,曲阳石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清末,曲阳石雕艺人雕刻的“仙鸽”、“干枝梅”等作品,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故有“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建国以来,曲阳石雕艺人曾先后参加首都十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修复、毛主席纪念堂、天津引滦入津纪念碑等重要工程建设。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芦进桥创作的“卧兽观音”和“三大仕”等五件作品被国家定为珍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曲阳石雕艺术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运用圆雕、浮雕、线雕等技法,将透视学、解剖学、美学融于石雕之中,其作品具备木雕之细腻、牙雕之玲珑、玉雕之逼真,造型优美,形神活脱,刀工细腻。曲阳石雕种类繁多,既有仿古作品,又有现代人物肖像,还有各种建筑装饰用品和家庭装饰用品,畅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乐府歌辞的思想内容今存两汉乐府民歌及谣辞数量不多,但思想内容丰富深刻,相当广泛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表达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情绪和意愿,暴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其中比较突出的主题有下述几个方面:

暴露、讽刺、抨击封建上层统治集团*侈、腐败,是两汉乐府的一个重要方面。《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都是西汉娱乐豪贵的歌曲,诗句互有袭同,可能是在流传中加以拼凑分割的“曲之异辞”。但它们各有讽寓。《鸡鸣》咏叹“天下方太平”年代王侯之家的贵盛豪奢,在铺叙中暴露他们的糜烂腐败,而在篇末用“李树代桃僵”的譬喻,委婉指出他们受到蛀蚀,劝诫他们不要佚乐相忘。《长安有狭斜行》则集中铺叙一个贵族之家的三子三妇的富贵荣耀,在“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和“小妇无所为,扶挟上高堂”的描述中,对世胄子弟倚仗权势而衣冠显赫,施以皮里阳秋的讽刺。这类讽喻比较委婉,更尖锐辛辣的讽刺,则出自徒歌谣辞。汉文帝谪迁其兄淮南王刘长,《淮南民歌》嘲笑他们身为帝王,富有天下,而“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卫皇后歌》则指斥“卫子夫霸天下”,间接地讽刺了武帝。《牢石歌》挖苦汉元帝时宦官石显结党兼官,印绶累累。《五侯歌》抨击汉成帝外戚曲阳侯王根穿长安城,引水修造宅园,骄奢僭越。还有大量的谣辞童谚对种种污浊现象加以讥刺。如:“灶下养,中郎将;□羊胃,骑都尉;□羊头,关内侯”,是讽刺淮阳王刘玄滥授官职;“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则揭露外戚梁冀残害忠良、封赏□谗。这些尖锐讥讽指向封建统治集团的徒歌谣辞,触及汉代政治的症结和祸根,真实、深刻、有力地表达了人民憎恶愤恨的情绪。

表达人民悲惨的生活遭遇和挣扎反抗的情绪,是两汉乐府又一重要方面。《东门行》写一个男子迫于生计,铤而走险,他的妻儿哀求他不要冒险。他断然喝道:“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贫困绝望使他愤怒地走上反抗的道路。《妇病行》写一个男子妻死儿幼,无衣无食,只能把孤儿锁在家里,自己上街求乞。回家进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他悲痛地叹道:“行复尔耳!”眼看孤儿将像他母亲一样悲惨死去。而比这样的孤儿命运更为凄惨的是一些父母双亡的孤儿,竟被兄嫂残酷奴役。《上留田行》和《孤儿行》便是反映这样的社会现实。显然,孤儿的悲惨遭遇,也反映了当时奴婢的生活状况。因此,这部分表现孤儿生活的作品所涉及的并不单纯是家庭问题,而是揭露了剥削者的冷酷无情,有着深广的社会意义。

两汉乐府中还有一些作品着重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战城南》便描述了战场上尸骨纵横、驽马嘶鸣的阴森惨象,诗人沉痛地要求乌鸦在啄食尸体之前,先为战士哀号;痛斥统治者的不义和罪恶,指出:“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十五从军征》则通过一个老兵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他少小入伍,老大回乡,只见家园残破,亲友凋零。他孤独地采掇杂谷野菜作饭,“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茫然地倚门东望,不禁伤心泪落。此外,《东光》唱出了士兵的痛苦,谴责不义的战争;《小麦谣》则揭露战争对生产的破坏:“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追求坚贞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是两汉乐府比较突出的内容。这类作品大多以妇女为主角。《铙歌》中的《上邪》、《有所思》是文人加工较少的民间情歌,粗犷热烈,鲜明爽快。《上邪》追求爱情,矢志不渝:“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有所思》痛恨变心,把本来要送给情人的礼物,“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白头吟》是“街陌谣讴”,思想通达,感觉细致,有城市妇女气度,诗中女子坦荡不拘地自叙与怀有两意的情人斗酒决绝,抒发内心失恋的凄切,表白“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期望,慷慨要求“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应当重情义而轻钱财。但在封建制度下,妇女处于依附地位,往往被玩弄抛弃。《怨歌行》以团扇为喻,抒发了被弃的忧虞:“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宋子侯《董娇娆》写洛阳女子和路旁桃李花的对话,感伤女子命薄于花,花可以“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而女子则“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这类诗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两汉乐府中也有一部分作品热情歌唱妇女的美丽善良和机智勇敢;赞美她们的执著追求和不屈反抗。《陌上桑》写美丽的罗敷用夸耀夫婿官威的方式,嘲笑斥退了太守的调戏,赞美罗敷的聪明坚贞,揭露了官僚的丑恶灵魂。辛延年《羽林郎》写一位酒家胡姬,严辞痛斥霍氏家奴冯子都仗势调笑,借西汉故事以揭露东汉外戚的罪恶,而赞美了兄弟民族女子的正义反抗。《陇西行》风趣地讴歌一位善于应对接待的当家主妇,赞叹“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佩服妇女才干堪与男子比美。《上山采蘼芜》则写一位弃妇途遇前夫,通过他们的对话,让这个喜新厌旧的男子,说出“新人不如故”的悔意,从而鞭挞负心的男子。在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它以汉末建安年间发生的真人实事为题材,通过刘兰芝、焦仲卿这对年轻夫妇的婚姻悲剧,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描写下层文士奔走仕途、困顿他乡的种种苦闷,是两汉乐府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这类作品主要出自下层文人之手,有的在六朝就传为“古诗”,如《驱车上东门行》、《冉冉孤生竹》、《青青陵上柏》等便被《文选》收入《古诗十九首》。就作品的具体主题而言,它们多属游子思归、思妇闺愁的抒情诗。如《铙歌·巫山高》写困顿蜀地的游子,抒发“远道之人心思归”的乡愁;《古歌》写作客胡地的游子思乡之情;而《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则为思妇之辞,写她收到游子书信时的感情变化,生动地表现了思妇的情爱和忧虑;《冉冉孤生竹》则写新婚离别的思妇哀怨。这类作品比较细致地表现了当时下层文人失意情绪和追求家庭团聚的愿望。

游子诗中还有一些抒写抱负、阅历和讥时愤世的作品。《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是一首励志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已成格言;《猛虎行》以“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来砥砺游子不为非法违礼之事。但游子生涯中充满痛苦和挫折,所以更多的作品是抒泄愤懑的。《艳歌行》写异乡谋生的游子,因受贤主妇的关心,而被主人猜疑误解,深感“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的委屈难受。《高田种小麦》以高田不宜种小麦为喻,说出“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的辛酸。《枯鱼过河泣》则以寓言的形式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险恶,告诫同伙“相教慎出入”,警惕陷落罗网。而象《驱车上东门行》、《青青陵上柏》等作品,则抒写由失意不遇而引起的人生如寄、及时行乐以及游仙长生等消极思想情绪,其中也有愤懑和不平,反映了东汉末年一部分文士的思想状况。

此外,两汉乐府中还有一些作品歌颂清官贤良,描写社会风情。前者如《雁门太守行》,后者如《江南》、《城中谣》等,都是较好的作品。它们和上述各类作品一起构成了一幅两汉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562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