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她的 文化 是英国文化的移植和再创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澳大利亚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澳大利亚文化论文篇1试论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摘 要: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和多元文化阶段。其每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转化都有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外界发展自身的典范。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对于澳大利亚文化性格的建立,黄源深老师在其著作中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以及多元文化阶段。土著文化即在澳洲延续四万年的原住民文化,虽然几近被随英国殖民的西方文明所入侵与扼杀,但仍对后来澳洲文化的发展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于民族文化阶段则是从1788年英国进入澳洲的殖民文化开始,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发展成可称为“澳大利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格。就在其移民社会丰富内涵以及开放发展的趋势下,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多元性渐成为其文化社会的重要成份。自70年代起,这种对多元宽容态度的提倡,便成为澳大利亚政府主要的文化政策方向。黄源深认为,澳大利亚的当代文化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是粗犷豁达、平等实际、物质文明、浪漫无羁。这种民族文化融合了宽容多元的精神,在多元异种文化刺激下而能绽放出丰富的生命力。
18世纪经历圈地运动及工业革命的英国,大量的农村人口为了谋生而集中到城市。然而过度拥挤的人口以及高消费使得谋生并不容易,城市里出现了大批穷苦的劳工及贫民。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尖锐摩擦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里犯罪率不断上升,英国政府的对应 方法 则是不断加重及扩大刑罚严惩以期吓阻。为了解决监狱人满为患及城市人口过度拥挤的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将囚犯流放至美澳等地,且往往将底层民众所犯的轻罪加重判刑以符合流放标准。如此做法一方面可以舒缓城市人口压力及社会问题,二来又可以拓展海外殖民地。
由于在北美爆发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澳洲成为英国政府继北美之后替代流放罪犯的地方。1788年,英国派出由菲利浦总督(Arthur Phillip)率领的第一舰队载来首批移民抵达澳洲,罪犯及军人构成了澳洲这批最早移民的主要成员,其后在澳洲发现金矿后及移民奖励政策下,自由移民才逐渐成为多数,直到1868年全澳废除流犯政策为止,英国已经在澳洲流放多达168,000名罪犯。在今天,一般便以1788年作为现今澳大利亚联邦创建所能追溯到最早的一年。
这种罪犯流放史的 经验 ,对澳大利亚民族的集体心理可能构成了深层的影响。1788年1月26日,菲利浦总督在悉尼湾(Sydney Cove)举办了简单隆重的典礼,宣告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正式成立,后来更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 国庆节 。然而对今天的澳大利亚人民而言, 1788年并不是一个纯然荣耀的一年。1788年是英国正式将势力伸入澳洲建立殖民地,同时也是首批发配澳洲之流犯抵达的一年;它象征的是英国的荣耀,而不是澳大利亚的荣耀。和怀抱梦想前往美国的清教徒相比,这些澳大利亚早期的移民特质也不一样。这些早年来到澳洲的人们并非为寻找新天地而来,而是一群被英国政府及社会所放逐到遥远荒陆的有罪之人和社会底层民众,他们是被迫待在澳洲的一群无奈的英国人。在这个背景下早期移民澳大利亚的群体自然较难积极发展出独立的自我价值及荣耀,他们的荣耀理当来自于大不列颠帝国殖民的延伸,然而却是原本在国内的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水平都较为低落的一群。澳大利亚在过去对母国的心态可以说是景仰却隐含有相形自卑的潜在意识,这使得他们早年似乎不断的在寻求英国的认同,并强调以身为不列颠人的身份为荣。这种自信的失落让他们可能特别意识到并强化在面对非西方文明时的优越感。
此外,在澳大利亚的早期移民建立其以白种移民为主社群组织后,便一直想象着一个脆弱的自我。这种想象的来源因素很多,除了前所提及的政经历史发展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其孤立偏远的地理位置所致。澳洲的偏远位置、晚起步的发展、相对稀少的人口,都让早年的澳洲白种移民感到不安,担心自己被西方遗弃。这种脆弱性的想象带来不安,使澳洲希望尽可能的以各种方式确认自己居于西方国家,并以身为大英帝国的一员为其归宿。而在外在物质的联系上,早期的澳洲移民时常必须依赖母国的接济,在经济开始发展后,与英国以及日后与美国的贸易,构成了经济上最大的支柱,而其国防在二战前更是依赖英国的保护。在这种脆弱不安感和前所提及的自信相对失落的背景下,澳人便倾向于追求心理上的归属感及外部实质上的依赖,导出澳人比 其它 国家更在意确保自己身为优越西方的一份子,且与强大英美均维持好友。
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便可能在这种心态下成为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的基本国策,对于中国和日本等亚太劳工移民的进入,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的社群在早期显得相当忧虑,澳人因为特别在意自己的西方身分而刻意对亚洲移民加以区隔歧视。如前所述,由于在西方世界内的自信相对不足,澳人在面对非西方文化时因而特别易于产生优越感,藉由歧视他们来获取自信失落的慰藉。虽然身处亚太,但澳大利亚过去在论述上认为亚洲是“另一个世界”,然而由于他们实际在地理位置上又和“另一个世界”较为接近,加以前述脆弱性的想象,使得他们对于“亚洲黄种人”可能带来的威胁特别敏感。让澳大利亚早期在亚洲特别感到威胁的国家有二,一为甫成为新兴强国的黄种日本,二为拥有庞大人口且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能代表“东方”的中国。一直到二次大战后,在澳洲开始转向多元开放的五零年代以前,澳人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从纯粹西方国家的角度来想象自己,并透过英美来认识世界。
澳大利亚对母国英国从崇拜并安于其传统关系,到产生不满与 反思 ,在历史上有一次重大事件可作为转折点。澳大利亚早年在外交上仅关注于与母国的联系,对外并未有太多独立发展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制度上甚至由英国来代表澳大利亚。二次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南侵瓦解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防线已经兵临澳洲本土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否决了澳洲朝野的求援请求,还准备将澳洲在中东战场的精锐第七师军团调往缅甸支持。在危急时刻澳洲国会通过召回澳洲第七师的决议,出身工党的科廷(John Curtin)并在激辩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宣告澳大利亚认为太平洋战争对澳洲而言是一场主要的战争,澳大利亚应该要有自立的能力,并且在外交上将转而关注与美国的合作。太平洋战争确实引起了澳洲对自我身份的反思,澳大利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位于亚太的国家,而日本兵临城下与英国轻视帝国边陲战场的态度,强烈刺激了澳大利亚要保卫“自己”的这种想法,促成澳大利亚有别于大英帝国的自我独立意识。
二战后澳大利亚转向追随美国,然而这种追随已经和过去从属英国的关系不一样,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历史记忆中的政治位阶同属独立后的英国殖民地,美国像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优秀的兄长。在这个时期,澳大利亚在政治上的主体性已渐崭露。二次大战结束后,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和欧美各国有了实质性的政治交流和平等地位。在冷战格局下,澳大利亚追随着美国以两大阵营对峙的观点来认识世界。1972年,工党领袖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成为澳洲,取代了战后长期执政有着亲英美传统的自由党,采取了反战等非亲美策略,开启了新澳大利亚外交政策上崭新的一页,同时白澳政策也在此时正式被废除。
不久之后,发生全澳震撼的政治事件,1975年工党的经济政策失误导致政治陷入僵局,惠特拉姆向时任总督一职的克尔(John Kerr)请求参议院改选,而寇尔竟宣布以总督职权解除民选惠特拉姆的职务。这个事件确实激起澳洲民众再次对自我走出英国关系的省思。且在此之前英国加入欧盟的这件事,其实已经对澳大利亚传统亲英的人士造成相当大的打击。70年代,先是美国反传统的浪潮影响到澳大利亚新兴社会风气,且各国移民的大量加入,使得多元民族的现实打破了文化一元的情况,澳大利亚政府在80年代宣布采取“多元文化”作为正式的政策方向。
澳大利亚所呈现的文化多元性似乎与美国不同,其既想要改变过去依附推崇英国文化作为唯一主流的立场,然而在自我价值相对薄弱下并没有很强的主体文化基础。由于他们不似美国拥有“美国精神”般的也有某种澳大利亚精神,或说澳大利亚精神是在后来才逐渐形成并以开放、多元和自然为期待,因此他们的文化主体性质可能更易接受各种外来的刺激影响。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是将各种文化吸纳进美国这个主体,然而澳大利亚的文化主体则由于没有强烈的基本元素,而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更容易生存且可能直接形塑文化构成,宽松开放的文化主体使澳大利亚能去追求展现出一种“世界性”特质的理想。
这种澳大利亚对自己拥有“世界性”期待的理想,除了表现在尊重国内的多元文化共生外,还展现在澳洲对国际事务的态度。澳洲自二战后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对事务的意见上,努力表现超然中立,从一种以世界为考虑的高度上去思考。在这种世界性的展现中,澳人可以找到了心理上属于自己的价值与荣耀。且由于站在这种高度去思考,而使澳大利亚能对以往极依赖的“西方”世界有所批判,例如在环保、军事等议题上皆曾与传统西方国家对立,而人权议题更在白澳政策废除后成为外交主题之一。澳大利亚对追求世界性的开展和对澳洲自我定位的省思是相关联的,澳大利亚在走出英国、反省一昧追随美国以及放弃极力确保自己为西方欧洲国家的进程中,开始逐步整理自己的身份定位。这时,澳大利亚的地理偏远位置反而能有利于在国际发声时显得超然中立,而国内多元民族文化的提倡以及原民传统则留下的自然思维等,皆有利于其对世界性追求的开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并不是说她的亲英美传统消失了,事实上无论是亲英美策略或者以国家战略利益考虑的态度一直都存在。而在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元素中,根源英美的文化生活方式仍然是最强势的主流。英语能说得好,可说是在当地生活获得尊重的必要条件。白澳政策虽然已经废除,但部分澳洲白人仍有这种排斥亚裔以及多元文化政策的想法,白人作为主流优越的印象也仍存在一些澳洲民众的心中。1998年由激进种族主义者汉森(Pauline Hanson)所创立的一族党(One Nation Party),主张排斥非白人移民,尤其针对影响日益增加的亚裔文化,该党竟在当年的选举获得89席中的11席国会席次。虽然一族党后来遭到不分族群许多民众的多次抗议并衰微解散,但可知种族主义思维仍然存在于澳洲,并可获得一些支持。
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是一个善于利用、借鉴他国的国家。这种拥有多元性、开放性、世界性的自我期待,使澳大利亚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正在面向世界、融入世界。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Dalrymple Rawdon Continental Draft: Australia’s Search for a Reagional Identity Burlington, Vt : Ashgate 2003
[2] Lachlan Strahan Australia's China : Changing Perception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90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 黄源深 澳大利亚文学史〔M〕 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1997
[4] 黄源深:从孤独中走向世界―澳大利亚文化简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5] 阮西湖 澳大利亚民族志 [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6] 吴祯福 澳大利亚历史 [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
[7] 张安: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 [J],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5
[8] 张秋生: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史[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9] 张天: 澳洲史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澳大利亚文化论文篇2试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
摘要:澳大利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确保了多民族文化的平等和谐发展,不仅丰富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得社会得以全面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独具特色,这不仅反映在国家政策提供的有利保障,而且在具体的实施方法、策略、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教育
一、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澳大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移民的情况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其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澳大利亚第一次移民潮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6万年前到达澳洲。他们代表着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遗产,对现代澳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第二次移民浪潮从1788第一船队登陆植物湾起到1945年,主要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移民。1847年,90%的澳洲人口是英国人,其它来自欧洲只有不到l%来自亚洲。第三次移民潮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澳洲接收了来自许多非欧洲国家与地区的新移民。这些新移民以他们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澳大利亚的社会状况,尤其是近些来自印度支那的难民潮也更深地影响着澳大利亚社会特性。移民,澳大利亚这一主要的社会元素,给澳大利亚社会打上了多元文化的印记。
与此同时,移民结构的改变也决定了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发展演变。同时,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同化阶段(190l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1901年制定的这个移民限制法将移民的范畴仅仅局限在英国和爱尔兰,所有在澳洲定居下来的移民都应接受澳洲主流文化的同化,以便尽快融入澳大利亚社会。第二个阶段为融合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至1972年,出于改善国际形象的迫切要求和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同化政策开始改变。1966年政府开始改革移民法,并对非欧洲移民的限制进行了修改,允许“杰出”非欧洲移民澳大利亚,也对“白澳”政策进行了抑制。随着1972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终止这个限制性的政策,并提出了尊重移民地位的主张。他指出解决移民政策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第三阶段是自1972起多元文化的实行。1973年,“多元文化”被政府正式提出,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回应,纷纷成立全国性的组织以便在主体文化中能够提倡或体现他们的传统与语言。
自1979年起,澳大利亚成立了多元文化事务学院旨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加强澳洲社会的凝聚力,促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之后到1989年,多元文化事务顾问委员会在广泛咨询和接受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队国家议程》,并且确定了多元文化的三个方面,即文化认同、社会公正以及经济效益。随着这一议程的提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逐渐趋于完善,最终被确立为澳大利亚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移民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并且明确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1996年,霍华德向众议院提出了新的移民法案,重申文化多样性原则和无歧视的民族政策,议会一致通过。1999年,澳大利亚国民多远文化咨询委员会在名为《新世纪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趋向包容性》的 报告 中阐明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方针原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多元化澳大利亚文员会,对多元文化进行监督和管理。2003年,澳政府再次颁布《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多元一体》,重申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举措。
二、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市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产生而产生,但是它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一直奉行“白澳政策”,拒绝非欧洲地区的移民。当时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借鉴英国的,实行同化教育,而且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也就是说,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和非欧洲移民接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对移民学生采取“被动的通话教育”政策,政府认为移民学生自己必须主动去适应学习环境、语言和学习习惯,学校没有义务和责任做出任何改变,政府只允许学校使用英语进行授课,限制其他语言在课堂中的使用。
然而,变革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它并没有得到现实的尊重。到了80年代早期,澳大利亚所有的州几乎都接受了多元文化政策。可以说,在澳大利亚,没有哪个学校没有受到多元文化政策的影响。教学资源的编制也反映了教育部门的政策。虽然各州的政策努力使教师融入到多元文化的政策中来,但是,真实的落实,尤其是没有较多移民学生的学校里,这些政策的落实都只是象征性的。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都是各行其道,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这就导致了1984年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咨询文员会的建立。1973年政府组建了多个移民教育调查委员会,并在各州学校成立组织委员会,并细致地调查了移民 儿童 的教育问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多元文化教育浪潮。到80年代,澳大利亚各州已完全接受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从80年代初期开始,联邦政府以及各州开始制定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1987年中期,联邦政府又制定出了国家语言政策,提出“非英语教学语言”。这就肯定了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价值,并提供资金在中小学、成人教育机构中进行英语为第二语言和非英语语言的教学研究。1989年出台的《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议程》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实施纲领。该议程的实施,使得来自不同家庭、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经历和传统得到充分的尊重,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承认所有学生对学校、社区及社会所作的贡献。另外,联邦政府还制定了发展和提高土著居民教育的政策,以增加土著居民的教育、就业的机会。从此,澳大利亚由多民族、多种族人口形成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全面发展。
三、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一)政府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成立组织了相关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多元文化课程。国家设立多元文化教育委员会,各个州成立多元文化教育的政府顾问委员会或相应的管理机构,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不仅如此,澳大利益对土著居民的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视,各州政府不但拨资金以提高土著学生入学率和教育质量,还在进行教育拨款时向土著学生较多的地区和州倾斜。
(二)构成了一套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多元文化政策,为多元文化创造有利的条件,联邦政府和各州都高度重视并支持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且成立相关的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反映在课程文化背景、课程目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管理实施中。课程的设立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澳大利亚强调国家执行多元文化主义,而国家统一推动多元文化课程是其多远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特点。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把普通教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人都必须重点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社会认为一切成员都应具备的知识观念、本领和价值观,具有规定性。另一部分是选修课程,是一套可以根据学生愿望、兴趣、才能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来确定的内容,由各州、各校自行选择。在课程管理方面,澳大利亚中小学实行分权、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全国中小学的课程只对各州中小学课程发展给予指导和资助。学校也为教师提供课程发展的空间,允许教师自主开发多元文化课程。
(三)保护和发展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点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199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语言问题国家政策》,这是澳大利亚第一部明确的官方语言政策。该政策规定了英语为澳大利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并一直坚持以下四条澳大利亚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英语的支配地位;(2)保护其他语言的稳定发展;(3)提供英语外其他语言的服务工作;(4)提供学习第一语言的机会。同时注重土著语言的保护和研究。
(四)注重多元文化师资的培养
学生背景的多元化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学习如何满足多民族学生的需要,必须设计、安排出可行的课堂管理制度,必须设计有文化交融的课程进行教学。政府还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置教师培训专业项目,主要为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使用多元文化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使用批判性的教育方法和成熟的语言教学。此外,政府还招聘和培训土著教职员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土著学生的需要,同时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掌握土著居民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政府为加强土著教师队伍建设,还制定了一系列的 措施 对土著居民教育的教师给予种种优惠等。
四、 澳大利亚多远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面临着处理教育一体化与多元化之间协调的问题。我国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模式,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如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还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宽容、开放、民主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为我国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借鉴价值。
(一) 必须确立民族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理念
我国的民族教育与澳洲多元文化教育在发生的背景、实施的内容和方法、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各个级别的民族学校,甚至有民族学院和民族高等院校,但到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民族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民族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部分,民族性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教学论;双语教育也是停留在摸索阶段并没有一套体系遵循;课程设置上忽视民族 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学校与内地同科目,开展“应试”与“升学”教育。因此,我国的民族教育要坚持开放、民主、宽容的态度,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立多元文化理念。充分体现我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性,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既有国家的一体性又彰显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二)教育政策要向民族教育倾斜
澳大利亚制定为多元化教育的实施和执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法令、法规等,从而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和政策上的依据。此外,这些法规法律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每项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有相应的人员、财务和组织机构做保障。我国在制定公共教育政策时,要按照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在政策制定、实施、资金保障层面要确保我国民族教育多元化发展,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补偿机制,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具体措施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化转化。
(三)为培养多元文化师资力量提供必要条件
师资力量的提高和完善是多元文化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我国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基本上全国趋同,很少有涉及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的训练。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改善现有的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更新多元文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纳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次,少数民族可以聘请民间的一些艺人、长者、学者担任民族学校的客座教师,不定期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教师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定期定向拨款资助教师培训,同时注重对教师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专业训练,能够使教师顺利应对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情境,辨别学生不同文化的行为模式,使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时代教育20111
[2]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洪贵战后移民与澳大利亚人口变迁[J]渝西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5
[4] 姜峰,刘丽莉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目标援助)法案》[J]中国民族教育,2009,(5):41—43
[5] 郑信哲澳大利亚的民族教育发展特色[J]世界民族,2000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澳大利亚文化论文”
位于兴盛路的“大赏越南·新西兰料理餐吧”以暗红色调为餐厅的主色,颇符合其主打的异域风情特色。在户外、吧台都有大屏幕电视,在餐厅内更有高清晰投影仪,当世界杯燃起烽火时,坐在餐厅的任一个位置都可以同时激动。
餐厅名称为“大赏”,是因为老板认为老板娘是老天爷给他最大的赏赐。老板娘介绍,大厨是越南人,在新加坡的五星级大酒店担任大厨。在当地有8家店,“大赏”是回国后在老板娘建议下开的第一店,第二家分店也在筹划中。
由于主厨兼老板的越南和新西兰背景,“大赏”主打的是越南和新西兰料理,该店的越南菜偏中式,最有特色的是生熟牛肉河粉。咖喱也比较有特色,是用马来西亚、泰国以及秘制的三种咖喱粉加上十几种香料配制而成。其新西兰料理则主要是广东本地难得一见的海鲜,其中有从新西兰空运过来的橙鱼,是在南极800-1000米的深海生长,肉质饱满。世界杯期间,抽奖、竞猜也自然不会少,老板娘介绍,在世界杯期间每晚的零点到3点,餐吧将举行抽奖,奖品是餐厅的代用券。
据老板介绍,世界杯期间,开场前每张台可参与“谁是冠军”和“小组赛估比分”的估分竞猜活动。开场前估比分估中送酒,买杯装即送杯装1杯;买扎装即送扎装1扎;买桶装即送桶装1桶。
令热爱竞彩球迷激动的是,世界杯16强结束前到店消费即可参与“谁是冠军”竞猜活动,填写心目中的冠军球队,赛事结束后即可参与抽奖,奖金金额为888元的消费券。
人均消费:100元
最低消费:不设低消
特色美食:世界杯套餐
酒品价位:嘉士伯每杯38元、每桶180元;1664每杯60元,每桶300元
酒吧地址:珠江新城兴盛路博雅御轩首层兴盛汇G22铺
霓虹树影下不眠的水上酒吧
“我们的环境是独一无二的。”位于太古仓码头2号栈桥的餐吧2号码头的负责人Yukie笃定地说。
太古仓码头是经历了近百年历史沧桑的码头,见证了老广州商业经济的繁盛和中西文明交融的盛会。Yukie表示,餐厅当初选在这个不同人交流聚会的场所,就是提供给都市人一个工作之余精神放松的交流之地。
2号码头,以集装箱改造而成的水上西餐厅被装饰用的树丛分隔开,小树丛被漆上白漆,在璀璨的灯光照射下,缓缓变色,营造出一种东南亚、西班牙海滨的静谧浪漫,同时分隔开客人,营造出一种私密的私语般的感觉,不同于适合狂欢的酒吧,2号码头总体偏静。体现在歌手的甄选上,也是偏轻摇滚的怀旧风格。强调适应消费者适时而变的2号码头,在周末热闹时,曲风会偏摇滚风,而在平常的工作日人少安静时,则选择安静一点的。
2号码头提供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酒品以及丰富多样的无国界料理,虽以西餐为主,但会随着客人和季节时令的不同调整,最近步入仲夏,2号码头的风格便转向以凉拌、酸甜口味为主的东南亚风味,正适合没什么胃口的夏天。
“世界杯期间,我们最大的优惠是通宵营业,这是非常难得,因为即使其他酒吧有酒水优惠,其实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通宵营业的人员和成本支出是非常大。”在采访了近十个酒吧中,通宵营业的酒吧不多,不少酒吧表示2点钟就要关门,球迷往往只能看一场球就得无奈回家。但2号码头停驻水上,远离了居民区,没有附近居民投诉的担忧,同时室内空间广阔,足以容纳世界杯期间需要欢呼的球迷。
Yukie介绍,该店的特色饮品是芒果mojito,加上青柠、薄荷,能在夏日里带来清爽的微醉。主打的流心朱古力蛋糕配香草雪糕则为夏日带来丝丝冰凉,外硬内软的巧克力配上冰凉的雪糕,冷热碰撞出不腻的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2号码头还有5个英伦风的包厢,包厢用大幅落地玻璃隔绝外界,杉木的墙饰使包厢散发出凛冽的木质香味。Yukie介绍,这是广州独一无二的水上KTV ,能让每个客人都在珠江璀璨的夜景中欢呼和畅饮。
值得球迷们沉迷的是,除了通宵营业,KTV包房、豪华大厅、露天雅座等用餐区域都设有大屏幕投影幕,广州的球迷自然能把身体调到最舒适的姿势,在江风、树影、夜景中与巴西、世界的球迷在同一时间感受同一份心跳。
人均消费:150元左右
最低消费:普通桌子无低消、大桌680元
特色美食:黑松露烟三文鱼凯撒沙拉、泰式香茅青瓜鲜虾沙拉、流心朱古力蛋糕配香草雪糕
酒品价位:鸡尾酒45—55元
酒吧地址:太古仓码头2号栈桥
3 People’s cafe
与女孩们共醉98种红酒
作为位于兴盛路上众多食肆和酒吧的其中一家,People’s cafe 外观上并不出众,但却难以令人忽视—即使在晚上10点左右,其他餐吧客人疏疏落落地坐在店内,而People’s cafe 的门口上仍有人在等位,令人不禁猜测它有何等魅力。
与其他的清吧舒缓的情调不同,People’s cafe 气氛显得较为活跃,欢快,迷离的灯光和节奏较快的音乐显得这里动感较足。“我们这里的气氛和照明,吸引了很多女孩,主要都是年轻人。”店长介绍,即使是对DJ的选择,也尽量使曲风年轻化,不过,虽然乐曲节奏感强,但又不像一般的酒吧那样吵,客人们仍可以在店内自在交谈。
这是一家意大利餐吧,夜幕降临,就会变成一家酒吧。来自澳洲的厨师长长驻店内,使得餐吧的意粉和扒类极受欢迎,尤其是牛肉眼扒、安格斯牛扒,采用了正宗方法炮制,新鲜而味道正宗。店主也介绍,家常南瓜汤,味浓而特殊,尤受客人欢迎。同时该店有专门的农场供应,蔬菜均是无农药的绿色食品。
作为一家偏酒吧的餐吧,店主介绍,该店有98种红酒供客人选择。在幽暗神秘的灯光的照射下,一瓶瓶红酒在酒柜上折射出各种清澈的光,确实让人有忍不住逐一尝试的冲动。
People’s cafe 同样是难得24小时通宵营业的酒吧,从1楼到3楼都有投影仪和电视。店主介绍,在世界杯期间,如果客人点2桶3L扎啤将送小吃拼盘。
平均消费:70-80元
最低消费:不设低消
特色美食:家常南瓜汤、墨西哥玉米片、墨西哥鸡肉卷、牛肉眼扒、安格斯牛扒
酒水价位:红酒300元
酒吧地址:兴盛路8号106-107铺
4 Ding Ding Pub
在英伦风重温旧日时光
对于英国男人来说,足球和啤酒,是最爱的两样东西。所以去酒吧喝杯啤酒,便成了英国男人最习惯的休闲方式,而在太古码头的拐角,一间幽暗的、并不刻意讨好顾客的小酒吧则是广州一家充满英伦范的Ding Ding Pub。
Ding Ding Pub 是太古仓最早进驻的两家酒吧之一,最近刚刚装修过,此前是露天的酒吧,现在成为上下两层有室内、露天结合的酒吧。
Ding Ding Pub没有后现代刻意的装修格调,没有现场乐队狂热的演出,也没有令人目眩神迷的镭射灯光,连门口也开在酒吧的一侧,颇有英伦低调的作风。
从酒吧的一侧进入,首先看见的便是遮挡住视线的木质古典风格的吧台,吧台上倒吊着的酒杯在酒吧柔和的光下折射出剔透的光。从吧台旁进入酒吧,就是酒吧刻意保留此前的露天区域,墙上一幅双层巴士在街上驶来的画,展现着英伦旧街的怀旧情怀。
酒吧的装修同样是百分百英式风格—古典的厚重长沙发、穿着格子衣服的waiter、火红的英式电话亭、透露着浓厚的英伦气息。为保持这里纯粹的英伦范儿,酒吧不经营国产啤酒品牌,但可以在这里找到德国、比利时出产的进口啤酒。
酒吧的合伙人介绍,这里的厨师是有十几年经验高薪聘请过来的,对西餐的火候控制、调味和酱料的配制有独到的心得,因此该酒吧的肉眼扒和西冷扒最受客人欢迎。调酒师同样得过不少大奖,酒吧酒款多,色泽鲜艳、口感适中。
酒吧熟客更喜欢静静聊天,不喜欢吵闹的音乐,因此酒吧仅仅在节假日邀请歌手驻场。
酒吧合伙人也表示,世界杯期间酒吧的配套增多,晚上的客人将会赠送鸡尾酒。酒吧有3台电视和投影仪,喜欢足球和英伦范的客人,可以窝在古朴厚重的皮质沙发中看球。
人均消费:60元左右
最低消费:不设低消
特色美食:加州黑椒牛柳、爱丁堡茄汁鸡柳、纽芬兰茄汁海鲜
酒品价位:德国、比利时啤酒200元支,红酒200元支
酒吧地址:海珠区革新路124号太古仓1号仓
每天运来海的味道
吉兆海鲜餐吧是兴国路第一家经营烧烤的店铺。餐吧原本只是让老板的朋友有个聚会的地方,不以盈利为目的,结果反而经营成为一家极受欢迎的餐厅。
餐厅主打是烧烤和海鲜。不用明火,也没有油烟,客人选好自己喜欢的海鲜,将其置于烤炉上,食物开始被烤得吱吱响,香气就已在空中飘。
听餐吧的侍应介绍,烧烤的生蚝,是每天从湛江运来,每次不进太多的货,确保新鲜,如果用完了就向其他分店调货。餐厅的阿拉斯加帝皇蟹也深受欢迎,拆开蟹棒,入口净是清甜。
每隔两周餐吧还会现场宰杀吞拿鱼,由顶级厨师主理,娴熟的技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上百斤的吞拿鱼片成晶莹剔透、厚薄均匀的鱼片,新鲜漂亮的吞拿鱼,几分钟之后即将成为口中的美食。
餐吧负责人介绍,在世界杯期间,餐吧将在室外增设电视,迎接球迷四年一度的盛宴。
★人均消费:超过150元
★最低消费:不设低消
★特色美食:海螺、日式海鲜炒饭
★酒品价位:1664每支45元
★酒吧位置: 天河区猎德大道31号中海璟晖华庭104商铺
在广州塔的色彩变幻下看球
“Esther”这个波斯名字的意思是:“一颗星”。Ester位于琶醍啤酒文化创意园的B区入口,顺数的第一家店,后面就是LED烟囱,相当抢眼。作为琶醍最接近广州塔的地方,Ester无论是清晨、黄昏,还是夜晚,都是景致。夜晚坐在酒吧室外的软沙发上,感受着江对岸的静谧和这边的繁华,看广州塔的色彩变幻和江上游轮游弋,都是属于Ester得天独厚的风景。
Ester的主要消费人群,多是猎德附近的居民,以白领和老板为主。老板介绍,附近的居民在吃完晚饭后,约上三五知己来聊天或是江边散步,往往成为酒吧的客人。此外,附近琶洲会展中心的参展人士,也是酒吧的主要消费人群,酒吧有专车接送来琶洲参展的客人。
酒吧每晚都有歌手驻场,从八点半一直唱到晚上十一点半。一到周末,酒吧爆满,江边的户外座位总是坐满人,外国人更是扎堆来这里狂欢,不喝心满意足不肯离去。酒吧负责人介绍,每到周末,琶醍的的士能“从酒店后门排到猎德大桥”。
酒吧室内和室外空间宽敞,室内的每根柱子都环绕安装着电视,适合世界杯期间球迷从每个角度感受来自巴西的心跳。
★人均消费:100元以上
★最低消费:不设低消
★特色美食:
★酒品价位:鸡尾酒价位58-68元
★酒吧位置: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C区
琶醍最高水平的鸡尾酒
Hugo位于琶醍内一个角落,没有江景,却是琶醍难得一见的清净酒吧。老板是一个说话斯文的台湾人,由于喜欢静静聊天的环境,Hugo成为所在那条街上最静的酒吧。出于对安静喝酒聊天的追求,尽管周六日有歌手来酒吧表演,老板的要求也是“不管年龄学历,唱得好就行”,唯一的要求是“安静一点”。
在街灯亮起的时候,Hugo的外墙在暖色灯光的照射下,外表呈现柔和的紫色,配上酒吧的黑色外墙,正是老板追求的典雅,而室内则是暖色调为主的沙发,适合放松地静静品酒。
天气好的话坐在室外的院子是非常适合,竹篱笆隔开小巷的路,有旁观喧闹的疏离和属于自己的小庭院的放松。
老板对于自己的鸡尾酒非常自信,认为鸡尾酒是店内的主要特色。甚至在小院子的墙上,有霓虹灯造成的“perfect cocktail”的招牌。记者在其他店采访时,不少店主都毫不讳言“他们的鸡尾酒是最好的”。与其他的酒吧被动接受调酒师的调制不同,这里的鸡尾酒可以到吧台点,调酒师会根据客人的喜欢做出调整。
小院子及室内均有大电视,适合只想找个地方安静看球的人。老板表示,最近正与啤酒商谈,世界杯期间或有计划增加互动游戏或优惠。
★人均消费:100元左右
★最低消费:不设低消
★特色美食:薯条、花生
★酒品价位:70元左右
★酒吧位置:阅江西路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C区03铺
没想到这种情况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在老妈的热情安排下去见了一个她觉得不错的小伙子,小哥是个说话斯文且有礼貌的男孩子,一开始印象还不错,不过作为一个长期码字的工作党,我话也不太多,两个人简简单单的聊着吃完了饭。
重点是什么,是男生居然贴心的给我准备了“礼物”,只不过跟我想的浪漫完全放不到一起:
小哥:听你妈妈说你工作忙经常熬夜,最近好像视力也不好?
我:额,是有一点,最近刚换工作是有点忙
小哥:我最近工作换到营养品行业了,刚好了解到一个不从的护肝品牌,给你带了几瓶,你试试看,有效果的话给我个反馈∞
我本来印象还挺好的,经过这么一闹感觉心情顿时不美丽了,这感情是拿我当小白鼠了,后来听我妈说小哥是保健品行业的讲师,这个可能就是“职业病”,之前还给他送了一大盒补脑子的产品,她倒是觉得小哥人挺不错的,做事情也比较踏实靠谱。
没想到对方靠着一套保健品俘获了我妈的芳心,我这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