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离骚》的全文是什么,作者是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

屈原的《离骚》的全文是什么,作者是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第1张

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注释

①太息:叹气。

②民:人。民生:即人生,作者自谓。

③好:喜欢。一说为衍文(见姜亮珍《屈原赋校注》引臧庸《拜经日记》)。

④谇(suì):谏。

⑤蕙纕(xiānɡ):以蕙草编缀的带子。

⑥申:加上。

⑦九死:极言其后果严重。

⑧浩荡:本义是大水横流的样子,比喻怀王骄横放纵。

⑨民心:人心。

⑩蛾眉:喻指美好的品德。

谣诼(zhuó):楚方言,造谣诽谤。

规矩:木匠使用的工具。规,用以定圆,矩,用以定方,这里指法度。

绳墨:工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法度。

竞:争相。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则。

忳(tún):忧愁、烦闷,副词,作“郁邑”的状语。

溘死:忽然死去。

鸷鸟:鹰隼一类性情刚猛的鸟。

圜:同“圆”。

攘诟:遭到耻辱。

伏:通“服”,保持。

译文

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

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

我虽然爱好高洁又严于律己啊,

但早上进献忠言晚上就被废弃。

既然因为我佩戴美蕙而遭斥退啊,

但我还要加上芳香的白芷。

爱慕芳草是我内心的信念啊,

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

怨只怨君王是这般放荡糊涂啊,

始终不理解人家的心意。

众美女嫉妒我的娇容丰姿啊,

说我善*大肆散布流言飞语。

本来时俗之人就善于取巧啊,

违背法度把政令改变抛弃。

他们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

争相把苟合求容当做法则规律。

忧愁、抑郁、烦恼我是这样失意啊,

只有我被困厄在这不幸的世纪。

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

我也不忍心以媚态立足人世。

凶猛的鹰隼不与众鸟同群啊,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方和圆怎能互相配合啊,

不同道的人怎能相安相处?

暂且委屈压抑一下自己的情怀啊,

忍受承担起那耻

是既带有浪漫又有讽刺的。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联系下背景

写作年代: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作于被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诗的结构:

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背绳墨以追曲”。

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已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容于世的强烈感情。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这是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最后一次幻想。

全诗尾声:

乱曰:“已矣哉! “算了吧! 国无人莫我知兮, 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 又何怀乎故都! 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 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我将追随彭咸安排自已。” 以上是《离骚》全诗的尾声,以当时楚国乐歌《乱》作结。

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看下面!!!!!!!!!!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浪漫主义可以五个要素上着手分析: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浪漫主义语言及情节构思。

(一)诗人崇高的理想及对理想的执着热烈的追求和为实现理想的忠贞不渝的斗争精神。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灵魂。

那么,什么是诗人的理想呢?诗人的理想就是要在七国纷争的历史关头,把自己的祖国——楚国推上繁荣富强的道路。为此,他针对楚国政治的弊端,提出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这表明了诗人反对当时世卿世禄的贵族制度,而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表明了诗人痛恨楚国营私舞弊,“康娱自纵”,“背绳墨以追曲”的腐朽风气,主张整顿朝纲,清明政治。因此,诗人富强祖国的理想和措施,在战国后期,事关楚国存亡,符合楚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历史进步性。因而诗人的理想是进步的理想,崇高的理想。因为主人公不满现实,所以他追求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毕生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整部诗篇中无不洋溢着作者那崇高的理想和作者那矢志不移的斗争精神,感人至深。

(二)《离骚》给人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作者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超群拔俗的、具有突出个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正是其浪漫主义特色的集中体现。

作者在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神性”时,充分发挥其想象幻想之能事,而且运用比兴手法,这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精神因素首先蕴含在其族系、诞辰、名字等细节上。

(三)《离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有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而这又是积极浪漫主义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因为屈原不满现实,所以他追求“美政”理想,以求改变、超越现实。而在那样残酷的现实中,作者只得以丰富、飞腾的想象和幻想,把神话传说、典故史籍、龙凤鸾凰、花草树木与日月云霄、风伯雷师等自然现象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幅色彩艳丽、形象瑰奇的图画,描绘出一个深邃、雄阔、超越现实的境界,让主人公神山灵水、上天下地、纵横驰骋、遨游探索、追求理想,以抒情写志。

(四)《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构思上。

《离骚》全诗的艺术构思可结合王邦采在《离骚汇订》中的有关论断来加以探索,即结合三大段论断来看其构思之独特。王邦采说:“文势至此(‘岂余心之可惩’),为第一段结束,而全文已包举。后两大段虽另辟神境,实即第一段之意,而反复申言之,所谓言之不足,又嗟叹之也。”这话说的极为中肯。诗人在第一大段中自述其身世,德才和理想,但残酷的现实不仅使其理想无法实现,而且也使诗人备受打击与摧残,但即使这样,诗人仍不死心,耿耿忠心又使他满怀信心去周游太空,上求天帝,下索佚女,继续探寻实现理想的途径,然而这一切最终仍归于失败。

(五)“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对文学作品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离骚》的语言也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最为突出的是其与众不同的语言,瑰丽奇异,这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特点。《离骚》语言精美、准确,且文采绚烂,别有一番滋味。诗中大量运用华美词藻,写得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屈原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所以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说其“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也无怪乎鲁迅言其“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其文甚丽”。

总之,《离骚》的语言华美瑰丽,充满个性化,与众不同,而且重言、对偶大为其用,这样使其文采更盛,韵味更足,呈现出浓郁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73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