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见诗词一首,具体见内

寻常见诗词一首,具体见内,第1张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编辑本段]背 景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晚年与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分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编辑本段]注解·诗意

注 解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译文

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诗 意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唱,只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白居易这个名字很有寓意,当时白居住在长安,“京师珠薪米桂,居大不易”而白起这个名字就是说他的才高八斗,也说明了他的骄傲

[编辑本段]层次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艺术特点:寄情于景。全诗注重描绘早春景色,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

[编辑本段]题 解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云脚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撑,如椅脚、桌脚。还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脚、墙脚。又可指残余的滓末,(现代汉语中有“下脚料”之类的词语)由此引申为末端。如日脚、雨脚,杜甫《羌村三首》:“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的“云脚”,指云层的最低处。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常指动作行为的第一次或发生后最初的那段时间。

1常用在动词前,有时用在形容词前,可译为“开始”“乍”,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初:乍)

2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是头一回这样做。如《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3用在句子(或短语)开头,表示对往事的追溯。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

4表示“从来”“素来”一类意思。如《汉书·盖勋传》:“群臣初无是言也”。(初:素来,从来。)

“渐”在古汉语里常用作副词,意思是“逐渐”,表示情况的逐渐变化或程度的逐渐加深。可译为“逐渐”“越来越”“渐渐”。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即用此义。“渐”在诗中表达效果:逐渐表明是早春时节。

“渐”用作动词时有“加剧”“疏导”“沾湿”等许多义项。如《书·顾命》:“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渐:加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渐:疏导。)《诗·卫风·氓》:“淇水汤汤(shāngshāng),渐车帷裳。”(渐:沾湿。)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官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1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长歌行》)

12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 食>>)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17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18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贺知章:《咏柳》)

2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1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6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2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1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 食>>)

2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佚名<一去二三里>)

2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3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4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35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李白《别房太尉墓》)

36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

3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v(晏殊《浣溪沙》)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1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1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1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简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76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