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紫兰,广东南海人,1903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从事纺织业的父母除经营外,还亲自为棉布设计图案。诞生在这样环境里的关紫兰,对美术表现出异常的兴趣。父母见了心里暗喜,在其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往艺术方面培养。关紫兰十几岁时,便考入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科,后转入中华艺术大学学画。
1927年,关紫兰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华艺术大学毕业。6月,该校举行美术展览会,200余幅师生作品风格各异、琳琅满目。当时有名的《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和作家高长虹等应邀前往参观。关紫兰展出的是一幅名为《幽闲》的作品,旁边还附有她的照片,并配有文字说明:“关紫兰女士(本届优等毕业生)”。照片中她左手优雅地托着下巴,安静地望着外面的世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就这样,她的油画《幽闲》被选中,连同她的照片发表在当年《良友》画报第17期上。
大学毕业的关紫兰,并不满足,她还欲去法国留学。可是老师陈抱一却告诉她,学习西洋画,不一定都要去法国,并说他在日本有熟人。于是在陈抱一的介绍和引荐下,不久,关紫兰从上海来到了日本东京文化学院。
果然,日本学堂的优越学习条件和治学环境,比上海的大学强多了。这里不仅有详实的美术史料,印刷精良的洋画片,还有不少欧洲油画原作的临摹手稿。同时,关紫兰还时常可以看到西洋大师们的原作画展,真正领略西洋油画的奥秘。在这里,她一方面学习日语,一方面广泛地接触起其他专业人士,对此她欣喜不已。
关紫兰很有人缘,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又遇到两位日本前卫画家的点拨。他们是油画家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两人均是留学法国的才子,谙熟各种油画技术,尤其擅长法国野兽派的艺术,以形写意的笔触和大胆泼辣的色彩,简约又热烈的形体“变异”,冲击着当时的日本画坛上的阴阳怪气。关紫兰深得野兽派的放诞无拘之精髓,她用笔豪放,潇洒自如,加上对色彩的极其敏感,使她在她的画作中越发透露出坚强与宏伟,一派大家风度。
1927年8月,在中国公使馆、日本东亚艺术协会、神户又新日报馆社、《上海时报》日本支局、每夕新闻社、华侨新闻社等单位的帮助下,关紫兰个人画展在神户市顺利举行。近50幅作品,除占多数的油画外,还有木炭画、水彩画和铅笔画。此次画展参观者达千人之多,每天从上午8时到晚上9时,还是应接不暇,于是不得不加开晚场。画展还受到中日专业人士的赞扬。日本内务部能势氏觉得关紫兰的笔触宏伟,不亚二科会中之作。女画家龟高文子等均认为关紫兰的作品色彩鲜艳,构图巧妙,赞叹关紫兰有艺术天才,称赞中国人的头脑特别具有美术性。
1927年8月29日《申报》第4版上,署名雪芬的记者,写了篇《关紫兰个展的观感》,说到:“可见日本对于艺术的爱好和推尊,不数十年间,使粗鄙民族的社会里,一变而为文明化、艺术化的新邦,这点无论哪一个人都要承认的。回顾我国是应该如何努力,使我们的‘美的国民性、光辉灿烂地表现出来’。我对于关女士这次的作品展览会,表示相当尊意。”
关紫兰在日期间还先后参加了日本的“二科”美术展、上野美术展、兵库县美术展。日本著名艺术月刊杂志《妇人——女士造型》对关紫兰其人其画作了详细介绍,给予这位来自中国的女画家高度的学术评价。
1930年,关紫兰的油画作品《水仙花》被日本政府印制成明信片在全日本发行,作品风格倾向表现主义。这对一个涉世日本画坛才二三年的出道者而言,确为鲜见。
关紫兰在日本人气很旺,在国内刊物上也时有报道。1927年10月12日《北洋画报》第128期上,刊载着关紫兰的大照片:她坐在榻榻米上,右手搁在小桌上,桌上散放着一些书等,穿着一套学生服,白上衣,黑裙子,颈脖上戴着项链,面带微笑。照片下面有一行字:“女画家关紫兰女士旅日摄影(女士之作品颇为东瀛人士所赞赏并曾公开展览)。”同样,1928年9月30日出版的《良友》画报第30期上,刊出了关紫兰的一张侧面照,下面的说明写道:“女士粤人,毕业于中华艺术大学,擅西洋画,在日本开个人展览会,大受美术界赞许。”
1930年,关紫兰学成回国,在上海唏阳美术院任教。在教学的同时,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创作,把在日学习的野兽派风格移植到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关紫兰具有把复杂造型简约、单纯化的能力,她能把东方的优雅含蓄与西方野兽派的激情奔放相结合,兼备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和造型。且善于运用装饰性纹样,使作品具有韵律感。
对此,国内刊物争相报道刊载她的作品,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注意力放在她的作品和才情上,一点也不炒作,更不拿花边、绯闻之类的作调料。《良友》更是情有独钟,分别在8月、10月两期刊物上对她重点介绍,不仅有作品,有她本人照片,还有肇宁的大篇幅的文章评价:“固然,《水仙》是幅美丽而潇洒的静物,是她初期的代表作。但和近作《L女士像》《提琴》一比,就可以看出近期作品表现力更沉着,色调更美致清纯,内容表现得更充裕而有可味,这也足证明近年间女士是如何努力而进步了。由于这些作品,谁也不难想象她艺术前途底进展是无限的。”
同年夏天,关紫兰在华安大厦举行个人作品展览,她的《弹曼陀铃的姑娘》、《湖畔》、《绿衣女孩》、《秋水伊人》、《慈菇花》、《藤萝》、《小提琴》等一系列佳作如泉涌出。参观者异常拥挤,文艺界许多名人到会,宋子文先生出席油画开幕式并给予赞誉。这次是她学成归国后的首展,这位艺术潮流的前卫人物,所带来的作品其新颖的绘画面貌无异是吹进画坛的一股新风。自由奔放的用笔,雅致又鲜艳的色彩,与 “写实主义”风格截然不同。当时评论家金冶先生清晰地预见到关紫兰绘画的长久意义,他在《时代》杂志上著文称:“关女士的画,富有色彩而不辨轮廓,完全用直觉去表现图象,所以在关女士的画风中,只有一种很简单的形式,就是,幽秀华丽,大方新鲜。她的用笔奇特得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实在的内容,离我们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可是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
10年后,1941年,关紫兰再次举行画展。人们此时惊奇地发现她的画风有点改变,关紫兰已经放弃了变形、夸张,而转入到写实的手法中去,可是这种写实,绝对不是庸俗,而是表现的、单纯的、洗练的写实。1931年前粗健的力与雄壮的气势,好像消失了,确实变成了像新女性的美一样的画面。关紫兰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强力,所以画面比1931年前更明快,更妩媚,更甘甜,而内在的一切更真挚、更亲切、更结实、更深沉了。
当时法国现代女画家罗郎香也在上海开画展,因此有人将她与关紫兰作比较。1941年6月出版的《永安月刊》第26期上,温肇桐在《女画家关紫兰》中说道:“蛰伏已过10年的中国女画家关紫兰,今年将在孤岛画坛,把10年来沉默中的苦索与研究,重予观者以新的兴奋,这是一个绝好的消息。”“不过,还得明白,关紫兰虽则是现代中国的一位女油画家,她的作品,不像罗郎香的只表现了女性的优美,又透露了女性的纤弱,她确有像宝石一样晶莹玉润的色彩,有像天鹅绒一样温馨的画面,有小鸟一样活泼的笔触。可是男性所特有的坚强与宏伟构成,在她的画面中已经老早就有了,只要看1927和1928两年连续出品‘二科画展 ’的《静物》与《西湖》就可以觉得的。”
1941年,关紫兰举办的画展中,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旨在唤起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沉深热爱,渴望和平到来的愿望。她出现于公众场合时,总是穿着中式服装。她说,“越是在这个时候我越要表现出一个中国女人的端庄与优雅,我不怕,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特有的勇敢坚强与爱国热忱。
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画家坎坷而多舛的艺术生命。女儿梁雅雯回忆说,由于她有留日的经历,抗战时期,日本人几次三番动员她出来为日本人工作,都被她拒绝了。这位毕业于中华艺术大学、受左联影响颇深、满怀爱国主义情怀的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来抵抗侵略者对祖国尊严的践踏:作为画家,不再参加任何与政治活动有关的展览,不再依托官方或媒体兴办任何形式的展览。作为社交界的名媛,深居简出,拒绝参加任何与日本人有关的社交活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不肯趋势调势,她这种甚至不惜用“封杀”自己艺术的方式来表明对日本侵略者的抗议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和尊重。
关紫兰继承了中华民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优良品德。关紫兰的老师洪野,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极为爱护。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洪野举家逃难到佘山过去的天马山一带,贫病交迫,染病去世,只活了四十几岁,撇下寡妻和年幼的子女。但关紫兰永远不忘启蒙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一直关心着他的后代,后来还慨然资助洪野的儿子上大学。
同样,当关紫兰已成为相当有名的画家后,她仍没有忘记陈抱一老师的培养和提携,他们还是经常在一起画画,互相切磋,一起探讨艺术上的问题。在陈抱一先生去世前的几年里,关紫兰一直默默资助着因不愿投靠日本人而在经济上陷入窘境的恩师。直到陈抱一先生去世,也未曾向外人透露过半个字。 1949年10月后,关紫兰住进了上海虹口区溧阳路上的寓所,与鲁迅居住的大陆新村的山阴路仅一条小马路之隔。在这里,她度过了她的后半生。
新中国的诞生和建国初期的建设高潮,着实地感染了关紫兰,她开始尝试画一些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题材。1963年她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又成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美协的组织下,她积极参加采风和各项创作活动。关紫兰来到中国***的建党地——嘉兴南湖,她年事虽高,却精神矍铄,即兴画了多幅铅笔画速写,并在现场画了油画创作底稿,回沪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有名的油画《南湖红船》的创作。
1964年,关紫兰来到尚在建设中的工人新村——蕃瓜弄。她知道因“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战争这里形成了闸北棚户区,进入1960年代后,政府着手拆除并改造成工人新村,这无疑是新上海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关紫兰由此很激动,创作了油画《番瓜弄》,并参加了当年美协举行的油画展,得到业界的关注。
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天然敏感性,关紫兰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一批具有写实主义风韵、画面清朗、反映都市现实生活的作品。如《上海街景》、《静安寺》等,画作中标志性建筑影影绰绰,苏州河边、黄浦江边绿树丛丛,质朴又不甘单调的市民服装、人们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整洁但不繁华的马路,关紫兰用她那娴熟的画笔记录下那个时代的上海独特风情。
关紫兰晚年虽鲜有大作问世,但其历史上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华彩并没有随着时光流转而湮没。1963年,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江丰发起为中国美术馆征集现代画家作品的工作,经上海美协初选推荐,再由江丰等组成的专家组遴选确定,关紫兰的油画作品《少女》、《西湖风景》、《慈菇花》等四幅油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对《少女》评价道:“画作中透出东方女性的端丽和大方的气质,画家具有把复杂造型简约、纯化的能力,笔触粗犷、简朴、洗练,色彩明丽且多施原色,可看出她在日本留学时受到了法国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影响,兼具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和造型。《少女》为画家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洋溢着温馨亲切的气氛。画家所作以人物肖像为主,亦有静物、风景,且善于运用装饰性纹样,增加作品的节律感。”
关紫兰与世无争,却有着简单而坚定的做人原则。她似乎知道“文革”要来临似的,在这之前已经很少再画什么了。据梁雅雯介绍,大致在“文革”前后,经常有人找她调查其他画家的社会背景材料,使得她非常害怕绘画这个她曾经热爱至极的事业。有一点是肯定的,她是有意识把自己藏起来,她搁笔了,她不愿意像有些人那样违背内心画一些迎合之作,她更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向她打听别的画家,出面作证。她希望被遗忘,她不在乎落寞与沉寂。
不过,她果真猜对了,汹涌的“文革”浪潮席卷全国。为防止画作遭遇不测,家人们将旧作分散保存在家中不显眼处,甚至无奈地把画布从画框中取下包卷起来。叶奇告诉说,好在他们家的墙壁是板条墙,内层是空的。于是,他们将不少画作密封后放进隔墙,然后在外面重新糊上石灰。所幸后来未遭盛行的“抄家”灭顶之灾,否则这内墙中的画作恐怕也难保不遭劫。
但尽管如此,关紫兰对生活依然充满了信心。可能已成她的习惯,她会经常散步到南京东路上的德大西餐馆和东海西餐馆去喝咖啡,有时兴致高,就到地处铜仁路上的上海咖啡馆去喝一杯浓浓的咖啡。关紫兰这种做人的逍遥心态,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年月里,也是迫不得已的最好方法。
关紫兰的一生,可谓既清高又矜持,到了晚年,还每月去长春路拐角上的斯维美理发店修饰自己,时常不忘记在身上洒些高档的进口香水,保持一种飘逸、清丽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她容不得那些“歌功颂德”的作品,认为那不过是垃圾一堆。1958年,关紫兰相濡以沫的开牙科诊所的丈夫去世,使她对人生,对绘画有了更透彻的看法,也使她更加坚定地践行着自己对艺术纯洁性的坚守。始终不流于时俗,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文革”后,她对中国美术的发展重新燃起希望,但毕竟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所以对年轻人充满期待。1978年,她最疼爱的外孙叶奇参军入伍。叶奇说,我能够通过“政审”进入部队,这对我外婆是种信任和鼓励。第二年春天,关紫兰不顾76岁高龄,风尘仆仆地来到野战军某部驻地,看望外孙,还抽时间指导有艺术爱好的战士们作画和辅导出黑板报。
关紫兰一生除两度负笈东瀛外,长期生活在上海。除此,与其最有缘分、去过次数最多、最为钟情的地方就属杭州西湖了。这不仅与她作品有关,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西湖太美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确非同一般。1927年关紫兰创作了成名作《悠闲》,画中人物主角系作者自己,背景便是西湖。1930年创作的《秋水伊人》,作者完全将自己融合于西湖之中,升华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关紫兰1929年油画《西湖风景》,更是纯粹以西湖为主题的作品,通过俯瞰取景,将西湖的秀丽景致尽入画中。她的“西湖”系列还有《湖畔》、《三潭印月》等等。梁雅雯告诉说,她母亲常以杭州说事。1934年造访杭州时她还特意光顾当地照相馆拍摄留影。关紫兰会骑马,还会开车,当年她还曾兴致勃勃地驾车游过西湖。
1981年,年近八旬的关紫兰生前最后一次重游西湖,再次亲近她理想中的天国。她对家人说,人死了,什么都没了,开追悼会,既要别人请假,还要送花圈、送花篮,都要人家花钱,这不好。所以她留给家属的遗愿是:她过世后,不开追悼会、不要送花圈、不要放哀乐、不要戴黑纱,告别仪式也不要。她生前还幽默地关照家人:“我死后骨灰就撒在西湖里,这样你们还可以每年去一次杭州。”
1985年6月30日,因心脏病突发,关紫兰卒于自己的寓所。
来自李贺
天上谣》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游仙诗。此诗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因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而愤恨不已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全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
着重介绍五位女性艺术家,她们丝毫不亚于同代男性艺术家的才华及其历史贡献。
一 举办画展次数最多的女画家——方君壁
方君壁(1898—1986),出生于福州。幼年随家人赴法,先入朱里安美术学院,后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女学生。1924年她的作品入选巴黎沙龙展,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并从此开始了她漫长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涯。
由于家境优越,方君壁留洋求学较早,因此她的艺术生涯与中国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并未发生多少关联。1925年她曾回国执教,但一年后又重返法国,再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勃纳尔画室继续学习了两年。1936年方君壁再次回国,除专门从事油画创作外,还潜心研修国画,在艺术实践中,与徐悲鸿、林风眠一样较早地探索着中西方艺术融合的道路,尝试着将西画的解剖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合到国画中来,以改正中国画种种不合科学定律之处,可见其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在历史上同期画家中,方君壁的画展次数是最多的。她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巴西、阿根廷和日本均举办过画展。1974年,为了表达对这位将自己一身都奉献给艺术事业的名门后裔的尊敬,巴黎东方艺术馆专为她举行了“方君壁从艺六十年回顾展”,可见其巨大的艺术成就。
1949年在其丈夫被国民党误杀后,方君壁再次离开了祖国,远走海外,最后定居美国,一身作画,直至终老。
二 天妒英才——蔡威廉
蔡威廉(1904—1940)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之女,1915年(其时九岁)第一次随父母赴欧,后又二次赴欧,毕业于法国国立里昂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后被杭州国立艺术院院长林风眠聘为西画系教授。她的肖像画在1929年第一界全国美术展览中就“一鸣惊人”。在她的执教的时间内,经常亲自给同学们做示范,很受同学们尊敬和爱戴,为我国西画家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学生中就有后来出名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
蔡威廉与杭州国立艺术院理论教授林文铮的结合是当年中国文化界的一段佳话。可惜在云南分娩时因感染褥热,不幸早逝。她的一位朋友在她一九三九年去世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真正在那里为艺术而致力,用勤苦与自己斗争,改正弱点,发现新天地,如蔡威廉女士那么为人,实在不多,末了却被穷病打倒,终于死去,想起来未免令人痛苦寒心”。由于离世较早,蔡威廉留下的作品很少,其中巨幅肖像《秋瑾就义图》是我国画史上第一幅描绘女性英雄秋瑾的画作,也表现了一个女性画家对作为民族英雄的“女人”价值的张扬。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肖像画《孙中山肖像》、《建筑师刘既漂》、《林文铮肖像》等。
蔡威廉的画风简练概括、有欧洲现代主义早期的风格,同时受后印象主义,尤其是塞尚画风的影响较大,用笔大胆,造型简练概括,具有雕塑感。蔡威廉对反映和表现女性题材有强烈的自觉意识,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三 大家闺秀——关紫兰
关紫兰(1903—1986),广东南海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老师是上海早期油画家陈抱一。关紫兰是中国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职业油画家,是近代的浪漫派。毕业后随即留学日本,对野兽派绘画理解颇深。她的作品秀美华丽、用笔豪放,时时透露出坚强与宏伟,极具现代主义倾向,深受日本油画界器重,被海外油画界称为“中国闺秀女油画家”。
1929年她的作品《少女》显示出她在艺术上的大胆追求。画面构图稳中有动,线条和色彩组合活泼,人物形象简练,用笔老到,色块明亮、果断、鲜艳,确实与当时中国大部分油画家的“写意性写实油画”有很大差别。这种油画常常色彩灰暗或一片暗褐色,被称作“酱油调子”,尤其是在油画的绘画性、色彩和表层肌理及用笔上与先进技法有一定差距。后来成为美术评论家的金冶当时就评论道:“富有色彩而不辨轮廓,完全用自觉去表现图像,所以在关女士的画风中只有一种很简单的形式,就是幽秀华丽、大方新鲜,她的用笔奇特的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实在的内容,离我们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可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她的另一幅作品《 执扇少女》与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画面少女端庄淑慧、从容恬静,目如秋水,唇似樱桃,手中素洁的折扇映衬着纯净与典雅;画面构图饱满大气,线条圆润简约、洒脱飘逸,丰富强烈的色彩对比在微妙的纯度调和里趋于协调,浓郁中不失沉稳;背景富有时代气息的装饰布纹图案,点缀着少女如画如梦的流金岁月。20世纪40年代陈瑞林在《当代中国油画》中也曾评论道:“她确有像宝石一样晶莹玉润的色彩,有像天鹅绒一样温馨的画面,有小鸟一样活泼的笔触,可是男性特有的紧张与宏伟的构成,在她的画面中已经老早就有了,看她最近的作品,风景和几张花,显然的,她已经放弃了变形、夸张而转入写实的手法中去,有这种写实绝不是庸俗的、皮相的,而是表现的、单纯的、洗练的写实”。
可惜,她的画也留存不多, 但从她有限的画作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相比于中国早期其他的油画家,其人物作品用笔格外简约肯定,把握人物神情极具敏锐。三十年代人物作品尚以清幽华丽的气质见胜,到四十年代,人物画中更见秋水伊人的高华沉静。
关紫兰不仅是上世纪女性画家的代表人物,在近百年新绘画运动中,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前卫女性——丘堤
丘堤(1906—1958)原名丘碧珍,生于商人家庭。她在少女时代就凸显出不一般的个性和见识,年少在福州女子师范读书时就已显出新女性特点,带头剪短发,并利用暑期挨家挨户动员家庭主妇学习文化,组织补习班。1928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西洋画系学习毕业后随哥哥去了日本继续进修美术,受印象主义影响较深。
她的丈夫庞薰琴也是中国早期的油画家,与另一位画家、雕塑家王济远于1932年成立画室 “决澜社”。1933年10月,当“决澜社”举办第二次画展时,丘堤的作品《花》获得“决澜社奖”,这是决澜社四次画展中惟一的一次颁奖活动,并请了当时文教界的名人颁奖。此次获奖使丘堤名声大振,但也有一些争议,这要从这副画的画面说起:平涂的背景前,一块浅色的方块,象征桌面,上搁一块蜡染绣布,也是完全的平面化。画上的一盆植物,叶子是红的,花是绿的。于是便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认为红叶绿花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其实,丘堤这件作品,无论是画面的构成、用意、色彩,都非常成熟和老练。她的构图在对称性中求得微妙的不均衡,背景的平涂和主要物体的有笔触的肌理化处理,显然是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处理手法和蜡染花布的民间趣味,再加上植物和背景的关系,这一切便不落痕迹地、简洁又富有意味地勾画出这幅画的时代气息。此外,这幅画也显出了画家创作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在于能将各种不相同的事物,无论是技法还是观念,都有分寸地融为一体,各部分的比例,无论是点、线、面,色彩,还是各种意象趣味,都能如此浑为一体,不多不少地组成一幅简洁的好画。丘堤的油画对物体与空间、空气的暧昧关系,为中国女性油画家所仅见。
可惜的是她的作品也留存较少,大量作品在抗战和文革时期遭浩劫被毁,仅剩二十多件,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天才画家而言,数十件作品已完全可以让我们看出她艺术的光芒。
五 传奇女性——潘玉良
在中国早期的女油画家中,潘玉良(1895-1977)的画留存最多,主要作品有2000多件,如加上各种速写和草稿,其作品可达4000多件。潘玉良原名张玉良,自幼父母双亡,一度被迫堕入青楼,18岁从良。后在陈独秀、刘海粟的鼓励下,开始学画,并在1918年以较高的分数被上海美专录取。1921年,她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与徐悲鸿共同受教于法国学院派画家西蒙、达仰教授。1925年完成学业后又在罗马国立艺术学院学了一年绘画和两年雕塑。在她求学的这段时间里,国内军阀混战,留学生的公费资助常常得不到,而她又是个好强的人,不愿开口借钱,以至于营养不良,差点双目失明,由此可见她性格的坚强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国内外艺术界对潘玉良的艺术均有很高的评价,在1929年回国后一段时期里,她的油画充溢着活力,色彩浓艳厚重,用笔大胆泼辣,被人誉为“中国印象派第一人”。 她的早期作品《春之歌》就吸取了印象派的光色变化,以自然抒情的笔调表达出生活中蕴含的美的境界。《仰卧女人体》则造型简洁,意境甜美沉静。1940年的《自画像》,画面色彩明亮,黄绿的背景和从左边伸入画中的盛开的红色大花形成对比,画中人穿着中国旗袍,微斜着头,眼神优雅却略带忧郁。作此画时她正是带着一种悲痛绝望的心情离开祖国不久,可以看出画中寄寓了她对亲人的淡淡思念和一种无奈的孤单。除了自画像她还喜好静物,并将静物创作与回忆相结合。从《白菊花与线装书》中一再出现的菊花、丁香、月季,还有扑克、线装书和烟斗等,可以看出这都是她对旧生活的回忆。从她留下的文章中我们知道,她将菊花,尤其是白菊赋予特殊的人格意义,常将其比喻自己的清白和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志向。对生活细节的回味和随之起伏变化着的心情思绪,表达出潘玉良作为一名特殊的女性,对其人生况味的表达。
后来,她又将中国画的线条融入油画,赋予作品以东方神韵。当时专门研究中国现代艺术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迈克•苏立文认为:“潘玉良是当代能使中西艺术融合的少数中国画家的一位杰出的代表”。除此以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对女性身体和心境的表现,而她所掌握的印象派技法和传统中国画线描画法,都为她的女性情怀和女性感受服务。潘玉良画的大量女人体,其中大部分都是她自己充当模特。最有特点的是用线描构成的人体画,在《观猫女人体》,《披花巾女人体》和《女人体》中,潘玉良先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典雅素静的女裸体,然后用淡彩点染出人体的结构和质感,背景部分运用点彩和交错的短线来制造层次,呈现出秀美灵逸、坚实饱满的极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潘玉良不仅仅在技法上为中西艺术融合做出了贡献,还在于她画的这批人体的出现是早期女画家用自己身体表达自己感情和人生的范本。潘玉良晚年仍热衷于创作。五十年代中后期她创作了一批以中国民间妇女活动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如《双人袖舞》,《双人扇舞》等,这些画乍看起来有马蒂斯的大块纯色运用的特点,然而在纷繁的西画色彩中又融入了国画的线条勾勒,蕴藏着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构图大胆而夸张,画面奔放而深沉,色彩绚烂而宁静,有着强烈的律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予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做出了丰富的贡献” 。
以上这些生活于二十世纪初的女画家们的才情可谓遗世独立,已成绝响。她们为我国的油画发展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绘画史会记住她们,世界绘画史同样会记住她们。她们留存不多的作品,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艺术瑰宝。
坐山虎结局被打死了。
就在坐山虎准备开枪时,刘向平突然出手,一枪命中坐山虎眉心。
《大客栈》46 集剧情。
次日村上带着盒子,让所有的日军重兵护卫他去机场了。监狱里,陈老黑狂妄地拿枪逼着赵紫兰从了自己,坐山虎却不愿多费唇舌,他要杀了所有人报仇。就在坐山虎准备开枪时,刘向平突然出手,一枪命中坐山虎眉心。陈老黑一下子蒙了,林卓英笑着告诉陈老黑,刘向平早就加入抗联,并且不止一次帮过他们,他也是这次计划最关键的一步
大客栈第第46集剧情介绍
村上终于得到盒子 刘向平助林卓英施妙计
赵紫兰被抓,坐山虎把赵紫兰打得死去活来,赵紫兰却不肯透漏半句消息。铃子卑鄙地要让一帮男人奸污赵紫兰,赵紫兰痛骂铃子无耻,铃子把陈老黑叫进牢房,她知道陈老黑一直对赵紫兰垂涎三尺,就把赵紫兰交给陈老黑,只要不死,随便处置。赵紫兰无奈,假装答应,陈老黑给她松绑,她乘机打晕陈老黑。赵紫兰想逃出牢房,却被铃子再次抓到。
林卓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让楚国义用相机拍下仁和计划,派李快腿去宪兵队给村上报信。李快腿大模大样地走进宪兵队,告诉村上下午三点他们会在四海商行仓库拿盒子和文件交换赵紫兰,他要一个时辰回不去,盒子就会被毁掉,一心想得到盒子的村上赶紧答应,并放回了李快腿。
下午三点,四海商行仓库里,村上和铃子押着赵紫兰前来交易,林卓英看到赵紫兰,内心极度惊喜激动,眼里满是关切和询问,他拿出出盒子和文件递给铃子,赵紫兰被推到林卓英怀里。
铃子确认盒子是真的。村上露出狞笑,一声口哨埋伏在周围的日军包围了仓库。林卓英料到敌人会有诡计,一个手势孙队人等人从房梁上跳下来,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炸药包,要和村上同归于尽,村上只好同意送他们一起离开。
村上和铃子一起送小分队到了街道上,小分队看四下没有日本兵,马上离开,可是村上和铃子刚脱离他们的视线,大量的日军就从暗处出来包围过来,林卓英大骂村上不守信用,小分队都落入日军手中。
村上回到办公室让铃子把情报发给亲王,很快亲王指示他们带着盒子返回日本。村上临走前特意去了监狱向林卓英炫耀,说等日军把新型武器研究出来,整个哈城都会毁于一旦,他把监狱交给陈老黑监管。
次日村上带着盒子,让所有的日军重兵护卫他去机场了。监狱里,陈老黑狂妄地拿枪逼着赵紫兰从了自己,坐山虎却不愿多费唇舌,他要杀了所有人报仇。就在坐山虎准备开枪时,刘向平突然出手,一枪命中坐山虎眉心。陈老黑一下子蒙了,林卓英笑着告诉陈老黑,刘向平早就加入抗联,并且不止一次帮过他们,他也是这次计划最关键的一步。
食材:紫甘蓝400克。辅料:大拌菜酱汁25毫升,油醋汁25毫升,精盐3克。
1、紫甘蓝和酱汁备用。
2、紫甘蓝,用手撕大片,用过滤的纯净水浸泡10分钟。
3、浸泡好的紫甘蓝,洗净后捞出,沥水。
4、切成丝后倒入深碗中,加精盐拌匀后腌3分钟。
5、倒掉腌出的水分后加入大拌菜酱料。
6、加入油醋汁。
7、充分拌匀后静置10分钟。
8、装盘即可享用啦。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屈原从小就很勤奋,渴望学习。早年,楚怀旺信任他。他是左佐和三义医生。他经常与王怀讨论国家事务,参与制定法律,倡导规章制度,弘扬道德,改革政治,团结反秦。促进“美国政治”。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实力有所增强。
由于他自己的性格,他在修改规定时不愿意听上官医生的话。此外,楚怀王的命令尹子兰,上官的医生,以及屈原的宠物郑铮等人,受到秦国使者张毅的贿赂,不仅阻止了淮王接受屈原的意见,而且疏远了淮安。来自屈原的王。 。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的联盟,但楚完全投资于秦的拥抱。屈原也被楚怀旺驱逐出楚都并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结果,朱淮王在他年幼的儿子紫兰等人的指挥下被秦国诱骗,并被关押在秦国。在楚王之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流放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朝将军率军南下,打破楚国首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了,他对未来感到绝望。虽然他急于向国家报到,但他无法回到天空。他只能在同一年的五月才能死去。我不想在罗江自杀。它现在定于5月5日作为诗人节。
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屈原被流放后,在与渔夫的谈话中,渔夫建议他“穿越世界”,不要“深思”,寻找苦毒。屈原说,他宁愿死在河里,也不会无辜,遭受世界尘埃的折磨。在渔民的眼中,没有必要太高。世界是干净的,世界是混乱的,它可以起伏不定。
公元前278年,秦国突破了楚国首都。那年5月5日,屈原在绝望,悲伤和愤怒的希望下去世。端午节也是这样的结果。
齐天大圣孙悟空紫兰仙子扮演者蔡卓妍
蔡卓妍(Charlene Choi),艺名阿Sa,1982年11月22日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
中文名
蔡卓妍
外文名
Charlene Choi
别 名
阿Sa、叮当、少林、面包超人、祺恋花仙子
国 籍
加拿大
民 族
汉族
星 座
天蝎座
血 型
O型
身 高
165cm
体 重
45kg
出生地
加拿大温哥华(Mary Hospital)
出生日期
1982年11月22日 (旧历10月8日)
职 业
歌手、演员
毕业院校
玫瑰岗学校
经纪公司
英皇娱乐集团
代表作品
下一站天后、戏王之王、雏妓、齐天大圣孙悟空、剑侠情缘之藏剑山庄、二缺一、小酒窝
主要成就
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6]
韩国富川国际幻想**节最佳女主角
华语**传媒大奖最受欢迎女主角
中国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
澳门国际**节金莲花奖最佳女主角
生 肖
狗
祖 籍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
语 言
粤语、英语、国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