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资料

杜甫资料,第1张

一、杜甫的生平和个性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其母系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只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

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终其一生,高蹈出世的念头很少占据他的头脑。另外,唐代是重视诗歌的时代,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正是武后朝中最著名的诗人,这更加深了杜甫对诗歌的兴趣。他曾很骄傲地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追求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共同构成了杜甫的人生轨道。

杜甫早慧,据称七岁便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壮游》),与文士们交游酬唱。二十岁以后十余年中,杜甫过着漫游的生活。这既是为了增长阅历,也是为了交结名流、张扬声名,为日后的仕进作准备。他先到了吴越一带,江南景物和文化,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二十四岁时,杜甫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又浪游齐、赵,度过一段狂放的生活,他后来回忆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壮游》)三十三岁时,杜甫与李白相识于洛阳,又在梁、宋一带为豪侠之游。李白当时已是名震天下的诗人,他的特殊风采和出众才华,深深吸引了杜甫。

杜甫称做官为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都是与这一点相联系的。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开始,他满怀信心,“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相信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已不够有力,而把持权柄的李林甫等人,又对引进人才采取阻碍的态度。大约在杜甫到长安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生活因此变得艰困起来,为了生存,为了求官做,杜甫不得不奔走于权贵门下,作诗投赠,希望得到他们的引荐。此外,他还多次向玄宗皇帝献赋,如《雕赋》、《三大礼赋》等,指望玄宗对他的文才投以青睐。种种努力的结果,是到天宝十四载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卑微的官职,而这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

天宝后期,唐代社会虽维持着表面的繁盛,却已处处埋伏危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玄宗和他的边将们一意开拓疆土、穷兵黩武的政策,导致国力空虚、民生艰难,许多人无辜死亡;二是玄宗沉湎于享乐,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擅权专政,阻塞言路,政治变得昏暗;三是为玄宗所宠信的安禄山身兼三节度使,手握雄兵,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处在逆境中的人容易看到现实中的弊病,当一场大崩溃即将到来时,杜甫透过个人的不幸看到了国家的不幸,人民的不幸。天宝十一载(752),杜甫写下了他的名篇《兵车行》,以严肃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送死的悲惨图景。这首诗标志了杜甫诗歌的转变。此后,他又写出《前出塞》九首,继续对灾难性的开边战争提出质疑;写出《丽人行》,揭露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亲族穷奢极欲的生活。而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更把最高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情状与民间饥寒交迫的困境加以尖锐的对照,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概括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度被困于叛军占据下的长安。后来只身逃出,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的谏官,地位虽不高,却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肃宗,后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他在乾元二年(759)丢弃了官职,进入在当时尚为安定富足的蜀中。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整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中,王朝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而他的诗歌创作,因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颠峰状态。

《春望》、《月夜》、《悲陈陶》、《悲青坂》、《北征》、《羌村》以及“三吏”、“三别”等大量传世名篇,从诗人浸满忧患的笔下不绝涌出。

到成都不久,杜甫依靠朋友的帮助,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后来,杜甫的故交严武出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与杜甫过从甚密,对他的生活也多有照顾。当严武第二次镇蜀时,并表荐杜甫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此称他为“杜工部”)。杜甫是为了避乱谋食来到蜀中的。最初二年多时间,他闲居草堂,生活确实比较安逸,当时所写吟咏草堂周围自然景物的诗篇,也显出一种清新闲淡的韵致。但这种情形并没有维持很久。从全国来说,安史之乱虽于公元七六三年宣告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外患方面,有吐蕃的严重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代宗仓皇出逃;内乱方面,则出现普遍的军阀割据或半割据状态,而政治的腐败、官吏的横暴,也是有增无减。从蜀中地区来说,它既是吐蕃进攻的一个重点,也是容易发生军阀割据的地方。

就在严武二次镇蜀的间隔时期,就曾发生一场严重的军事叛乱,杜甫因此一度逃离成都,携家流浪。一场暴烈的动荡转化为持续的衰乱,这使得杜甫对国家的前途更觉失望,他后期的诗歌,情绪甚至比安史之乱中更显得沉重。

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蜀中重又发生大乱,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失去凭依,他又带着全家老小,登上一条小船,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或谓在严武去世前不久,杜甫因所任工部员外郎之职由虚衔转为实授,而离蜀赴长安)。最初的目的大概是要沿长江东下出川,路途中却因疾病和战乱等缘故,滞留了很久。先是在云安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在夔州居住了近两年。到五十七岁那年,终于乘舟出三峡,却仍是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最后于大历五年、五十九岁上,在耒阳附近客死旅舟。杜甫艰难漂泊的一生,在这里得到一个凄凉的结束。

“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五首之一)的十一年,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留下的作品有一千余首,占其《杜工部集》存诗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诸将》、《咏怀古迹》、《旅夜书怀》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尤其以旅居夔州的二年为中心,杜甫的律诗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以说是杜诗的第二次高峰。

在杜甫年轻时代,他的性格中就包涵着两种不同的因素。

一方面,他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陶,把贵德行、重名节、循礼法视为基本的人生准则;而同时,他也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有着颇为张狂、富于浪漫气质的一面。他的《壮游》诗回忆往事,自称“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在文学上,连屈原、贾谊、曹植、刘桢那样的人物都不放在眼里,可见他是多么骄傲。在与李白、高适等人交游时,他们纵酒放歌、慷慨怀古、驰逐射猎,也很有几分任侠之气。后来经过重重苦难的磨砺,杜甫个性中放狂的一面收敛了许多,传统的儒家人生观对于他的个性和行为习惯起了更重要的作用,但他也并不是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了纯粹的恂恂君子。《旧唐书》本传说他“性褊躁”、“无拘检”、“傲诞”,不会是毫无根据的。其实,如果没有几分“傲诞”、“褊躁”,恐怕很难成为一个诗人。这方面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杜甫始终对屈辱的生活处境十分敏感。滞留长安及漂泊西南时期,杜甫常常不得不寄人篱下,仰仗权势者的济助。他在诗中写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休为贫士叹,任受众人咍。”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一个身负“太平宰相”之志的人,却成为一名失业者、乞食者,怎么能不深感痛苦呢?这些诗句同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表白,看起来绝不相同,实质上却有相通之处。杜诗中那种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固然是出于真情,但也未始没有在自觉得碌碌而生、于世无益的情况下,在精神上自我提升、自我拯救的意味。

对人生信仰、政治理想的执着,也是杜甫个性的一大特征。后代有人说杜甫是“村夫子”,杜甫诗中也自称“乾坤一腐儒”(《江汉》),都是就这一种执着态度而言。所谓“致君尧舜”,所谓“忧民爱物”,这些儒家的政治观念,在很多人只是一种空谈、一种标榜,杜甫却是真心地相信和实行它。而且,儒者本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进退之路,杜甫却不愿如此,他是不管穷达,都要以天下为念。甚至,愈是社会崩溃昏乱,他愈是要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相信尽管“万国尽穷途”(《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但靠了一点一滴的人力,终究能够改变现实。他的这种执着态度,在当年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未必有什么用处,对于诗人来说却是重要的。因为唯其如此,杜甫才能始终保持正视现实的热情和勇气。

杜甫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和李白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但当李白遭遇危险时,他却魂牵梦绕,再三写下《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感人至深的诗篇。他在夔州离开自己住过的一所房屋时,也不能忘记以前常来自己院中打枣为食的邻家老妇人,特意写了《又呈吴郎》诗,嘱托新主人对她应多加体谅。当然,更多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战乱中的国家和贫苦大众的强烈的忧念。只是,杜甫的情感,不像李白那样奔泄而出,而是受到理智的节制。这一性格特点,直接影响杜甫的诗歌创作,就是:杜甫更喜欢、更擅长在严格的形式中,以精心选择、反复锤炼的语言来抒发情感。

二、乱离时世的悲歌

杜甫早期作品留存数量很少。这些诗篇和时代的风气相一致,充满自信、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而同杜甫自己后来的作品有明显区别。如《房兵曹胡马》以“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写马,《画鹰》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写鹰,都有不可一世之概。《望岳》诗起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气势宏大;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于展望,令人感觉到诗人雄心勃勃的精神状态。随着杜甫渐渐深入到苦难的现实,他的诗也变得沉重起来。但早期诗歌那种气势壮阔的特点,仍然保留着。

《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有四点:严肃的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

《兵车行》的开头是一幅悲惨的图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接着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诗中继续写到战争导致国内生产力的衰减:“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最后借想象为那些无辜的死者发出悲愤的哭喊:“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在唐诗中,如此严肃地正视现实、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的作品,以前还没有过。而在稍后写成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杜诗的批判精神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诗中既写到自己忠于王朝和君主的不可改移的天性——“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同时又对正在骊山行宫中肆意挥霍享乐的玄宗君臣提出责难:“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在这里,杜甫的笔已经触及统治者与人民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根本性对立。

在杜甫的思想中,合理的政治应当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君主应当爱护人民,使之安居乐业,而人民则理所当然地应该忠诚和拥戴君主。然而事实上这仅是一种空想。他作为一个诚实的诗人严肃地面对现实时,不能不为此感到困苦。杜诗的名篇“三吏”、“三别”、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诗作于乾元二年杜甫从华州去洛阳时。此前不久,唐军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遭到大败,形势危急,唐军为了守住洛阳、潼关一线,在民间拼命抓丁,连未成年人和老人都不能幸免。杜甫以叙事诗的形式描述了他亲眼所见的悲惨情形。

从这些典型的忧国忧民之作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杜甫。

首先需要指出:“忧国”和“忧民”并不是很容易统一起来的事情。因为杜甫所忧念的“国”同李氏王朝的“皇纲”之存亡密不可分,这“国”首先是包括杜甫在内的统治阶级的国,统治阶级的成员依其地位高下从这个“国”中得到不等的利益;至于“民”尤其是贫困的劳动人民,即使他们的利益同这个王朝的存亡有一定关联,他们也主要是牺牲者而不是得利者。而安史之乱就其根本的性质来说,是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军事叛乱。虽然安史集团的头领以汉化的胡族人为主,但民族矛盾的一面也不是主要的。可以说,普通民众是被争夺最高权力的两大集团推进了血火之中。那么杜甫又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呢?先看他的《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读到这里,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受难的人民的极其真实深切的悲悯之情。当他说出“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样悲愤的话时,他指出了一个惨痛的事实:民众在这个世界上走到了绝路。沿着这个方向追问下去,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牺牲到最后的人民有无义务继续为大唐王朝作出牺牲?而诗人就在这危险关头收刹了他的笔,转到另外的方向: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所谓官军中劳役轻、官长爱惜士兵,并且似乎没有什么危险,这恐怕是杜甫自己都不能相信的。但他只能这样幻想,并以此安慰从军少年和他们的家人。而归根结蒂,他还是要求人民继续为唐王朝作出牺牲。还有《新婚别》,写一位结婚才一天的新娘送丈夫从军,诗中既写出她的悲哀:“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又以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女子“深明大义”的形象。她要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又说自己不能跟随而去,因为“妇女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我们不能说杜甫笔下的新娘不是真实的,但可以想象一定也有不愿自己的亲人走向“死地”的妇女。而之所以选择这一位新娘作为主人公,乃是从国家利益考虑。包括《垂老别》中那位“子孙征亡尽”而自己又被征去当兵的老人,他的遭遇可以说凄惨至极,诗人对他也确实充满同情,但在篇末,他还是让老人说出“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这样偏向豪壮的调子。

总之,杜甫“忧国”,却不能因此而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事实①;他“忧民”,却又不能因此背弃唐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只能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衷的途径。而这种折衷又是很勉强的,这使诗中表现出的情绪显得非常痛苦。我们没有理由苛责杜甫,作为封建时代的诗人,能够如此严肃地正对现实,关怀人民,已是难能可贵。但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以后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他获得“诗圣”这样一个带有浓厚道德意味的尊称,也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①如张巡、许远在安史之乱中为坚守睢阳,以人为食,死者数万,封建史家和正统文人对他们吃人这一点仍给予赞扬,这和杜诗的态度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杜甫晚年,由于形势越发不可收拾,自身的处境也日见窘迫,他对军阀、官僚的横暴、腐败,态度变得更为尖锐严峻。虽然像《兵车行》和“三吏”、“三别”那样细致描述的作品已经很少再有了,但以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所揭示的事实,却别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如《草堂》写蜀中军阀的叛乱和相互杀戮:“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鬼妾与鬼马,色悲克尔娱。”——被杀者似乎仍在号哭,而他们的妻妾和马,都面带愁容供杀戮者取乐,这是一幅何等惨酷的图景!又如《三绝句》中写道官军的残暴: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时代的苦难被杜甫以焦虑和愤怒的心情一一记录在诗中。但是,他对现实有什么办法呢?他只能苦苦地告诫那些做官的朋友:“众寮宜洁白,万役但平均。”(《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他只能期盼皇帝的贤明:“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宿花石戍》)他只能浩叹:“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昼梦》)这些无奈的、固执的哀告,说出了受尽苦难的广大民众的心愿。

杜甫不只是一个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他本身的遭遇是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的。人们从他的诗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诚实的、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诗人,如何辗转挣扎于漂泊的旅途,历经饥寒困危,备尝忧患。对于生活在动乱时代的人们,这一类诗格外具有感染力。如《月夜》,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困居长安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被战火阻隔的妻子的怀念: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当他逃至凤翔后,有了机会去鄜州探家时,又写出他的名篇《羌村三首》,录第一首: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诗中呈现一幅戏剧性的异常感人的场面。在那一场突发的大战乱中,家破人亡是寻常事情,骨肉重聚反而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了。杜甫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把他们一家人重新相见时,彼此如在梦中、亦惊亦悲亦喜的复杂心情清晰地呈现出来,可谓感人至深。千百年来,它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内心的共鸣!

正是因为个人的命运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富于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杜甫,常常从自身的遭遇联想到更多的人、更普遍的社会问题。如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他由幼子的因饥饿而夭折,想到自己的家庭毕竟还享有某些特权,那些地位低下的“失业徒”、“远戍卒”,又将如何挣扎下去呢?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由自家茅屋被风雨吹破而致家人受寒冻,发出“安得广厦万千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祈愿。这种宽广的胸怀,是值得后人钦佩的。

杜甫的诗歌自古以来就有“诗史”的美誉。但应该指出:

诗歌并不会仅仅因为记载了某些史实就成为好诗。杜甫其实并非有意于史;他的那些具有历史纪实性的诗篇,以及那些纪述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的诗篇,乃是他的生命与历史相随而饱经忧患的结晶,是浸透着他个人的辛酸血泪的。后代有些诗人虽然也关注社会政治问题,但往往有意于史,所以他们的诗作难以像杜诗一样引起我们的感动。

当然,杜甫的诗歌不尽是同当日的政治、社会问题相关联的,也下完全是忧愤之作。他的作品题材其实很广泛,尤其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物的诗篇,在他的集子中占了很大比例。杜甫一生到过很多地方,吟咏美好的山川风光,为他多难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像西南一带的景色,很多是因为有了杜甫的诗才开始为世人所知。有时,杜甫也会忘怀一切地沉浸在自然界种种细微的变化中,写出诸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遣意》)那样一类情味悠闲的诗句。毕竟,生活是多彩的,作为诗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失去对优美事物的兴趣。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比较而言,李白的诗天然涌发、飘逸而不可摹仿;杜甫的诗则千锤百炼、苦心经营,可以为人典则。就这一点来说,杜诗对后人的影响比李白要大。

杜甫的诗歌类型众多、风格也富于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杜甫的诗歌应用范围极广。他不仅用诗歌来叙事抒情,还用来写人物传记和自传、书信、游记、政论、诗文评,几乎无所不能。不过这也带来部分诗歌偏向于理性化的问题。

二是杜甫对前代诗歌的态度比较宽容,主张“转益多师”而不轻易否定。比如对南朝诗,杜甫虽亦有所批评,但却不曾像李白那样大言“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之一)。他对庾信、何逊、阴铿等众多六朝作家,都能诚心地肯定和汲取其长处,从而丰富了自身的创作。这一点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曾强调地指出。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他的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古体诗,在唐代都是第一流的。七言绝句虽不如李白、王昌龄那样杰出,但也有自成一家的特色。只有五绝,数量较少,成就亦稍为逊色。在杜甫的诗歌中,有几种类型特别具有独创性,也最能够代表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一类是用五言古体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这类诗大都篇幅较长,往往是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能够表达相当复杂的内容。如《北征》诗长达七百字,叙述作者自凤翔至鄜州探家的一路经历和所见所思,沿途的景物、战乱的疮痕、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与家人重聚的情形等多方面内容交织在一起,情绪起伏变化,充分表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心理。这类诗是从辞赋体变化而来的,带有明显的散文成份。宋代诗歌有“以文为诗”的倾向,显然受到杜甫这一类作品的影响。但在杜甫诗中由于感情浓郁厚重,仍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如此长篇,而不致失去诗的特性。

一类是以《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体、又有五言古体的叙事诗。这一类诗实际是古代乐府民歌的流变,但杜甫打破惯例,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根据所叙事实命名),这样就更能够反映现实,更富于生活气息。这一创造,直接导引了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从叙事艺术来看,这些诗善于描绘人物形象,尤其是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个性,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再有一类是七律。杜甫在这方面的成就,对中国诗歌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杜甫以前,七律多用于宫廷应制唱和,这类诗内容贫乏,其语言亦平缓无力,而在这以外,佳作也为数不多。到了杜甫,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更重要的是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可能性。七律同五律一样,是固定的诗型。但杜甫利用它比五律稍大的篇幅,使之能包含相当大的容量;在语言节奏方面,虽然七律每句只比五律多二字,但经过杜甫的精心调节,却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于是,七律成为一种既工丽严整,又开合动荡,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的诗型。试看他的名作《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写巫峡的秋声秋色,美丽而萧瑟,壮阔而阴郁,以此衬托出孤独的诗人形象。整首诗既有力度,又非常精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而有时候,杜甫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又把古体诗的句式、音调锤进律诗,人们称之为“拗律”。如《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在这首诗中,第二句和第七句语法完整,不避虚词、代词,都是古体诗的散文化句式(通常律诗的句子比较紧缩)。尤其第七句是上五下二的节奏,在第五字“者”处形成很强的停顿,然后引出悲怆而有力的末句。从声律来说,这首诗每一句第五字的平仄都和律诗规定的平仄相反;而且对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句尾都是三仄声对三平声,起伏感很强,具有古风的特征。这样,作者打破了律诗固有的平衡、和谐,于拗折中求得独特的韵味,借以表达自己不平静的心情。这种借声调和句法的拗折来抒发某种特殊情绪的手段,后来在宋诗人黄庭坚那里被广泛运用。

杜甫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他毫不隐讳地宣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他的努力,也确实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可以说,杜甫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杜诗语言的功力,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句式、词汇并不特别,但由于写得准确有力,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如《羌村》中“妻孥怪我在”,读起来是很平常的句子,但它刻画出妻子见丈夫仍在人世、刹那间竟感到奇怪的神情,成为惊心动魄的一笔。又如《江亭王阆州筵饯钱遂州》中“老畏歌声断,愁随舞曲长”,也不是很特别的句子,却很充分地写出了诗人观赏歌舞时潦倒愁闷的心情。另一种情况就是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成新鲜的、能够激活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写景诗句,常把表示色彩的字放在开头,然后用一个动词引入实物,像“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放船》),“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晴》),“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等。这样写来,既醒目又能表现出情感的流动。古人炼字,有“诗眼”之说,即一句诗中有一个字特别警醒,使全句皆活。杜甫这方面的长处尤其为人钦服,赞为一字之下,后人无法更易。像“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二十判官》)的“乱”和“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的“垂”与“涌”,“万姓疮痍合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

  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一作灵)籁,

  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

  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

  令人发深省。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岱,

  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

  邀人晚兴留。

  霁潭□(“檀”换鱼旁)发发,

  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

  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

  归醉每无愁。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

  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

  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

  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

  泓下亦龙吟。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钩洫,

  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

  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

  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

  遥忆旧青毡。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东岳云峰起,

  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

  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

  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

  骑马到阶除。

  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

  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

  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

  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

  难酬支遁词。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画鹰

  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

  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

  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

  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

  悲风日暮多。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一作说)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

  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

  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何坼,

  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

  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

  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

  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

  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

  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

  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

  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

  青天失万艘。

  吾衰同泛梗,

  利涉想蟠桃。

  赖倚天涯钓,

  犹能掣巨鳌。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

  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

  植慈竹,盖兹数峰,□(上山下钦)岑婵娟,宛有尘外

  格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

  一匮功盈尺,

  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

  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

  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

  佳气日氤氲。

  龙门

  龙门横野断,

  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

  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

  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

  生涯尽几回?

  李监宅二首(一作李盐铁)

  尚觉王孙贵,

  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

  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

  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

  女婿近乘龙。

  华馆春风起,

  高城烟雾开。

  杂花分户映,

  娇燕入帘回。

  一见能倾座,

  虚怀只爱才。

  盐官虽绊骥,

  名是汉廷来。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

  北渚临清河。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原注:时邑人蹇处士在座)

  云山已发兴,

  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

  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

  落日将如何!

  贵贱阄镆郏

  从公难重过。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

  新亭结构罢,

  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

  气冥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

  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

  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

  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

  得兼梁甫吟。

  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野亭逼湖水,

  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

  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

  却望临青关。

  霭霭生云雾,

  唯应促驾还。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艹专)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

  留客夏簟青琅〔王干〕。

  春酒杯浓琥珀薄,

  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

  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

  时闻杂佩声珊珊。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今夕行

  今夕何夕岁云徂,

  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

  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

  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

  家无儋石输百万。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特进群公表,

  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

  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

  推思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

  朝退若无凭。

  仙醴来浮蚁,

  奇毛或赐鹰。

  清关尘不杂,

  中使日相乘。

  晚节嬉游简,

  平居孝义称。

  自多亲棣萼,

  谁敢问山陵?

  学业醇儒富,

  词华哲匠能。

  笔飞鸾耸立,

  章罢凤骞腾。

  精理通谈笑,

  忘形向友朋。

  寸长堪缱绻,

  一诺岂骄矜?

  巳忝归曹植,

  何知对李膺。

  招要恩屡至,

  崇重力难胜。

  披雾初欢夕,

  高秋爽气澄。

  尊□(上三“田”下“缶”)临极浦,

  凫雁宿张灯。

  花月穷游宴,

  炎天避郁蒸。

  砚寒金井水,

  檐动玉壶冰。

  瓢饮唯三径,

  岩栖在百层。

  谬持蠡测海,

  况邑酒如渑。

  鸿宝宁全秘,

  丹梯庶可凌。

  淮王门有客,

  终不愧孙登。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有美生人杰,

  由来积德门。

  汉朝丞相系,

  梁日帝王孙。

  蕴藉为郎久,

  魁梧秉哲尊。

  词华倾后辈,

  风雅蔼孤骞。

  宅相荣姻戚,

  儿童惠讨论。

  见知真自幼,

  谋拙愧诸昆。

  漂荡云天阔,

  沈埋日月奔。

  致君时已晚,

  怀古意空存。

  中散山阳锻,

  愚公野谷村。

  宁纡长者辙,

  归老任乾坤。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有客传河尹,

  逢人问孔融。

  青囊仍隐逸,

  章甫尚西东。

  鼎石分门户,

  词场继国风。

  尊荣瞻地绝,

  疏放忆途穷。

  浊酒寻陶令,

  丹砂访葛洪。

  江湖漂短褐,

  霜雪满飞蓬。

  牢落乾坤大,

  周流道术空。

  谬惭知蓟子,

  真怯笑扬雄。

  盘错神明惧,

  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

  谁话(一作难说)祝鸡翁?

  赠韦左丞丈济

  左辖频虚位,

  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

  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

  天伦恨莫俱。

  〔令鸟〕原荒宿草,

  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

  衰落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

  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

  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

  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

  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

  亦足慰榛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

  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

  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

  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骑驴三十载,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

  〔焱欠〕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

  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

  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

  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逡逡。

  今欲东入海,

  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

  回首清谓滨。

  常拟报一饭,

  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配极元都□(“门”内“必”),

  凭高禁御长。

  守祧严具礼,

  掌节镇非常。

  碧瓦初寒外,

  金茎一气旁。

  山河扶绣户,

  日月近雕梁。

  仙李蟠根大,

  猗兰奕叶光。

  世家遗旧史,

  道德付今王。

  画手看前辈,

  吴生远擅场。

  森罗移地轴,

  妙绝动宫墙。

  五圣联龙衮,

  千官列雁行。

  冕旒皆秀发,

  旌旆尽飞扬。

  翠柏深留景,

  红梨迥得霜。

  风筝吹玉柱,

  露井冻银床。

  身退卑周室,

  经传拱汉皇。

  谷神如不死,

  养拙更何乡?

  高都护骢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

  声价〔焱欠〕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

  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

  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

  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几蹴会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

  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

  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

  何由却出横门道?

  赠翰林张四学士

  翰林逼华盖,

  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

  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

  佐酒望云亭。

  紫诰仍兼绾,

  黄麻似六经。

  内颁(一作分)金带赤,

  恩与荔枝青。

  无复随高凤,

  空余泣聚萤。

  此生任春草,

  垂老独漂萍。

  倘忆山阳会,

  悲歌在一听。

  赠陈二补阙

  世儒多汨没,

  夫子独声名。

  献纳开东观,

  君王问长卿。

  皂雕寒始急,

  天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

  休看白发生。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

  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

  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

  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

  空有鹿门期。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

  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流天地间,

  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

  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一作玉女)回云车,

  指点虚无引归(一作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

  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

  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

  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

  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

  道甫问讯今何如?

  兵车行

  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廷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穹,

  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

  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

  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

  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

  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

  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

  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

  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

  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

  日晏昆仑邱。

  黄鹄去不息,

  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粱谋。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赤县官曹拥才杰,

  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

  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

  青门瓜地新冻裂。

  乡里儿童项领成,

  朝廷故旧礼数绝。

  自然弃掷与时异,

  况乃疏顽临事拙。

  饥卧动即向一旬。

  敝衣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

  此老无声泪垂血!

  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

  麟角凤觜世莫识,

  煎胶续弦奇自见。

  尚看王生抱此怀,

  在于甫也何由羡?

  且过王生慰畴昔,

  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

  多病沈年苦无健。

  王生怪我颜色恶,

  答云伏忱艰难遍:

  疟疠三秋孰可忍?

  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

  肉黄皮皱命如线。

  惟生哀我未平复,

  为我力致美淆膳。

  遣人向市赊香粳,

  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艹俎)酸且绿,

  金城土酥静如练。

  兼求畜豪且割鲜,

  密沽斗酒谐终宴。

  故人情义晚谁似?

  令我手脚轻欲旋。

  老马为驹信不虚,

  当时得意况深眷。

  但使残年饱吃饭,

  只愿无事常相见!

  示从孙济

  平明跨驴出,

  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口尊〕沓,

  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

  客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

  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

  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

  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

  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

  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

  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

  薄俗难具论。

  勿受外嫌猜,

  同姓古所敦。

  杜位宅守岁

  守岁阿戎家,

  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

  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

  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

  烂醉是生涯。

  元都坛歌寄元逸人

  故人昔隐东蒙峰,

  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元都坛,

  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归夜啼山竹裂,

  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诚长往,

  芝草琅〔王干〕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

  致身福地何萧爽。

  --------------------------------------------------------------------------------

  杜甫诗全集·卷二(71首)

  编校:方舟子

  卷二

  (天宝中公在京师作)

  乐游园歌

  (原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中作)

  乐游古园萃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

  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言失〕荡荡,

  曲江翠幕排银榜。

  拂水低回舞袖翻,

  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

  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

  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一作已)知贱士丑,

  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

  独立苍茫自咏诗。

  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萧条秋气高,

  菱荷枯折随风涛。

  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

  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

  长歌激夜梢林莽,

  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

  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

  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敬赠郑谏议十韵

  谏官非不达,

  诗义早知名。

  破的由来事,

  先锋孰敢争!

  思飘云物动,

  律中鬼神惊。

  毫发无遗憾(一作恨),

  波澜独老成。

  野人宁得所,

  天意薄浮生。

  多病休儒服,

  冥搜信客旌。

  筑居仙缥缈,

  旅食岁峥嵘。

  使者求颜阖,

  诸公厌〔礻尔〕衡。

  将期一诺重,

  〔焱欠〕使寸心倾。

  君见途穷哭,

  宣忧阮步兵。

  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白丝行

  缫丝须长不须白,

  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

  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

  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贴平,

  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著为君舞,

  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

  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清尘污颜色,

  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

  恐惧弃捐羁旅。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

  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

  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

  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

  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

  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

  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

  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

  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

  自可持旌麾。

  此行既特达,

  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

  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

  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

  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

  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

  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

  早寄从军诗。

  送裴二虬尉永嘉

  孤屿亭何处?

  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

  绝境与谁同?

  隐吏逢梅福,

  游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具,

  把钓待秋风。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好去张公子,

  通家别恨添。

  两行秦树直,

  万点蜀山尖。

  御史新骢马,

  参军旧紫髯。

  皇华吾善处,

  于汝定无嫌。

  送韦书记赴西安

  夫子〔焱欠〕通贵,

  云泥相望悬。

  白头无藉在,

  朱绂有哀怜。

  书记赴三捷,

  公车留二年。

  欲浮江海去,

  此别意茫然。

  寄高三十五书记

  叹惜高生老,

  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

  佳句法如何?

  主将收才子,

  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

  且得慰蹉跎。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严警当寒夜,

  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果决,

  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

  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

  编简为谁青?

  舞剑过人绝,

  鸣弓射兽能。

  〔金舌〕锋行惬顺,

  猛噬失跷腾。

  赤羽千夫膳,

  黄河十月冰。

  横行沙漠外,

  神速自今称。

  哀挽青门去,

  新阡绛水遥。

  路人纷雨泣,

  天意飒风飘。

  部曲精仍锐,

  何奴气不骄。

  无由睹雄略,

  笫魅障粝簦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昭代将垂白,

  途穷乃叫阍。

  气冲星象表,

  词感帝王尊。

  天老书题目,

  春宫验讨论。

  倚风遗〔儿鸟〕路,

  随水到龙门。

  竟与蛟螭杂,

  徒闻燕雀喧。

  青冥犹契阔,

  陵厉不飞翻。

  儒术诚难起,

  家声庶已存。

  故山多药物,

  胜概忆桃源。

  欲整还乡旆,

  长怀禁掖垣。

  谬称三赋在,

  难述二公恩。

  (原注:甫献《三大礼赋》出身,二公常谬称述。)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王国称多士,

  贤良复几人?

  异才应间出,

  爽气必殊伦。

  始见张京兆,

  宜居汉近臣。

  骅骝开道路,

  雕鹗离风尘。

  侯伯知何等算,

  文章实致身。

  奋飞超等级,

  容易失沈沦。

  脱略蟠溪钓,

  操持郢匠斤。

  云霄今巳逼,

  台衮更谁亲?

  凤穴邹皆好,

  龙门客又新。

  义声纷感激,

  败绩自逡巡。

  途远欲何向,

  天高难重陈。

  学诗犹孺子,

  乡赋忝嘉宾。

  不得同晁错,

  吁嗟后〔谷阝〕诜。

  计疏疑翰墨,

  时过忆松筠。

  献纳纡皇眷,

  中间谒紫宸。

  且随诸彦集,

  方觊薄才伸。

  破胆遭前政,

  阴谋独秉钧。

  微生沾忌刻,

  万事益酸辛。

  交合丹青地,

  恩倾雨露辰。

  有儒愁饿死,

  早晚报平津。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微□(“匀”内换“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衣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筋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革空〕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一作管)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还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叹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时晚,

  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

  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

  结根失所缠风霜。

  醉时歌

  (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

  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

  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

  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轲,

  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

  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

  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

  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

  痛饮真吾师。

  清夜沈沈动春酌,

  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

  焉知饿死填满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

  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

  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

  生前相遇且衔杯。

  醉歌行

  (原注:别从侄勤落第归)

  陆机二十作文赋,

  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

  世上儿子徒纷纷。

  骅骝作驹已汗血,

  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

  笔阵独扫千人军。

  只今年才十六七,

  射策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

  暂蹶霜蹄未为失。

  偶然擢秀非难取,

  会是排风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

  汝伯何由发如漆?

  春光潭(一作澹)沱秦东亭,

  渚蒲牙白水荇青。

  风吹客衣日杲杲,

  树搅离思花冥冥。

  酒尽沙头双玉瓶,

  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

  吞声踯躅涕泪零。

  陪李金吾花下饮

  胜地初相引,

  徐行得自娱。

  见轻吹鸟毳,

  随意数花须。

  细草偏称(一作称偏)坐,

  香醪懒再酤。

  醉归应犯夜,

  可怕李金吾。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不识南塘路,

  今知第五桥。

  名园依绿水,

  野竹上青霄。

  谷口旧相得,

  濠梁同见招。

  平生为幽兴,

  未惜马蹄遥。

  百顷风潭上,

  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

  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

  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

  晚饭越中行。

  万里戎王子,

  何年别月支?

  异花开绝域,

  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

  神农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

  开坼渐日(一作渐)离披。

  旁舍连高竹,

  疏篱带晚花。

  碾涡深没马,

  藤蔓曲藏蛇。

  词赋工无益,

  山林迹未赊。

  尽捻书籍卖,

  来问尔东家。

  剩水沧江破,

  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

  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

  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

  随意坐莓苔。

  风磴吹阴雪,

  云门吼瀑泉。

  酒醒思卧簟,

  衣冷欲装绵。

  野老来看客,

  河鱼不取钱。

  只疑淳朴处,

  自有一山川。

  棘树寒云色,

  茵〔艹陈〕春藕香。

  脆添生菜美,

  阴益食单凉。

  野鹤清晨出,

  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

  百里独苍苍。

  忆过杨柳渚,

  走马定昆池。

  醉把青荷叶,

  狂遗白接□(上“曰”下“离”)。

  刺船思郢客,

  解水乞吴儿。

  坐对秦山晚,

  江湖兴颇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866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