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汉语拼音为:jiān。
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笺,也可以指的是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如,奏笺;《答东阿王笺》等。
基本信息
繁体字:牋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竹 部首笔画:6 总笔画:11。
笔顺:撇横捺撇横捺横横折撇捺。
五行:木。
UniCode:U+7B3A。
四角号码:88503。
仓颉:HIJ。
GBK编码:BCE3。
规范汉字编号:4893。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戋。
汉字部件分解: 竹戋。
笔顺编号: 31431411534。
笔顺读写: 撇、横、捺、撇、横、捺、横、横、折、撇、捺。
详细解释
笺。
笺、椾、牋 jiān。
〈动〉
(1) (形声。从竹,戋( jiān )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 [annotate;explain with notes]。
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说文》
笺,书也。——《广雅》
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孔颖达《毛诗正义》
(2) 又如:笺释(犹笺注);笺疏(笺注);笺训(笺注训释)。
词性变化。
笺。
笺 jiān。
〈名〉
(1) 注释的文字 [annotation]。
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韩愈《施先生墓铭》
(2) 又如:;笺记(古文体名)。
(3) 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writing paper]。如: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
(4) 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 [one of document]。如:奏笺;《答东阿王笺》
一 注、释、笺、疏等,是对古文或文字不同侧重点的解读、理解、记录、解释。如《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传》
1“笺”[jiān]: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2“注”:除对思想内容解释外,侧重文字解释,以扫除读史的文字障碍。
3“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作“疏”。即对经、传的进一步疏导说明
4“释”:是对古书的解释说
扩展资料:
1 注:疏原是两个概念,注是训诂字词,疏是疏释文意,如“十三经注疏”都有《注》、《疏》两本书,后人混用,为一般注解的代名词。
2“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疏“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3“集解”: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的一种注释。包括集注、集传、集释等。如何晏的《论语集解》,朱熹的《孟子集注》、《诗集传》,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即是。
4“章句”:分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分篇为章,析章为句。与传不同的是,其注释对象可为经以外的篇目,如王逸《楚辞章句。
5“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6 “索隐”:对古籍的注释考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