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两人不相伯仲吧。
都梁的《血色浪漫》是一部代入感很强的年代大剧,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部剧,刘烨扮演的钟跃民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转业之前,钟跃民和张海洋都已经是部队的高级干部,是直属部队的大队长还是正营级,张海洋也是一样的,两人都已经是少校军衔了,如果不是他们自己的坚持,在裁军大潮下,怎么裁都不会裁到他们头上。
再加上两人当时还是特种军的领导,这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吃香的行业,如果两人不转业,部队出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尤其注重单兵素质,两人日后的成就都不会太小,怎么着也能混个大校什么的,钟跃民和张海洋无论是从军事技能还是专业技术都是十分过硬的,而且还有文化,属于集技术合文化于一身的优秀人才。
那么如果两人都不退役,谁最后的成就会更大一些呢?个人认为应该是张海洋吧。张海洋后来也说过,自己如果不退役,在部队至少也是个将军了,张海洋的父亲是周晓白父亲的参谋长,后来在问题调查清楚了以后,还继续担任要职,属于副军级别的干部。
你们觉得谁会取得好成绩呢?欢迎各位热心网友来评论补充。
那就来好好的分析一下看看他们能升到那个级别,我感觉差不多到将军了吧。
钟跃民参过战,自身素质相当过硬,其实不靠父荫,也都应该有一个良好发展前途。不过,钟跃民比较油滑,头脑灵活,张海洋则比较沉稳,办事牢靠,所以,如果两人继续留在部队,从长期发展来看,张海洋前途光明的几率要大于钟跃民。在部队中他和张海洋表现的都是非常好,但是钟跃民又按耐不住内心的骚动。 看过血色浪漫的朋友们都觉得这部剧很不错,这里面由太多的可惜,钟跃民为了秦岭而抛弃了爱他一生的钟晓白,
钟跃民转业前,已经是军直属部队的大队长还是营长,正营级。不转业,在熬几年,至少副团,正团也不好说。毕竟,他是军长的爱将。中校或者上校,都有可能。名义上是跟着形势走,但是当时他们两个都属于部队中的高级干部,两个人都已经是少校军衔了,部队裁撤的都是那些没有什么文化,或者是军衔太低的兵。最后和张海洋纷纷的退伍让所有人都感觉特别的惋惜,最后转业后的两人混的还真不如在军队里。钟跃民和张海洋的退役也算是赶上了军队的大裁军。
张海洋和钟跃民都是城里高中的文化兵,但是别说高中文化了,就是初中的就很少,里面的吴满囤基本上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大字都不识几个只知道卖力气。如果不是两个人资源退役,再怎么裁撤都不会裁撤到他们两个头上,当时他们两个的退役也让他们两个人的首长甚为惋惜,甚至还出面劝阻,但是钟跃民的性格实在是太难以估摸了。
里面配景 最深的应当 是袁军了,年事 轻轻已经是驻外武官了,假如后期站队准确前程成限量!后来两个人在部队的摸打滚爬也算是个指挥官,钟跃平易近应当 能混到团级,因为此人道 格爱冒险,做事不讲规则 ,其父亲是被文革的没有权力 了!
大家还有别的看法吗?可以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
孙红雷主演的《军歌嘹亮》
演员名单
孙红雷 饰 高大山
陈小艺 饰 秋英
李玉峰 饰 陈刚
姜艳嫱 饰 桔梗
张晗 饰 林晚
孙杨 饰 高敏
邢佳栋 饰 高权
高冰 饰 高岭
阮巡 饰 伍亮
王刚 饰 大奎
崔可法 饰 吕师长
剧情简介:1948年,挠勇善战的解放军某部营长高大山率部队在一个遭国民党军队洗劫的村落中救出了一位农家女儿秋英,在这只字不提,直到一个名叫大奎的青年上门寻父,才解开了一个埋藏己久的迷团……
女儿高敏参军后,对一个排长产生了恋情,急坏了曾向老战友许诺娃娃亲的秋英。在秋英的干预下,高敏终于不情愿地嫁给了陈刚之子建国,但最终两人离异。
自幼淘气的高权,被高大山强行送到了部队,当他最终体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之后,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壮烈牺牲……小儿子高岭因性情柔弱,被父亲另眼看待。在得知哥哥牺牲后,毅然放弃了考入文艺团体的机会,走上了哥哥所曾坚守的哨位,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官。
一连串生活的变故,高大山感慨万端,而恰在此时又接到上级撤消守备区的消息。走进了干休所的高大山最终没能圆了他的将军梦。
大奎去世后不久,高大山终于返回了自己过去从不愿向人提起的家乡。面对亲入的坟墓,他再也抑制不住几十年来对这块土地的真情实感。
父母大人在情感的波澜平静之后,慢慢地开始适应于离休后的生活,在与昔日战友搏杀的棋盘上,高大山似乎又看到了威武雄壮的队列,听到了动人心弦的喋亮的军歌。
本剧以1948年“辽沈战役”、“东北剿匪”、“朝鲜战争”、军事大比武、85年百万大裁军和九十年代军事演习为背景,用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主人公高大山的传奇人生,以及家庭和感情故事,反映了共和国的历史与军队的发展史,表现了军人对理想与信念、战争与和平、婚姻与爱情选择的心里历程。
奋斗姊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
文/江北客@渔樵令胡@千江寻一客
曾经买过读过《血色浪漫》的小说,也不止一次地看过《血色浪漫》的电视剧,而据报纸上的花边新闻说,都梁本人对这部电视剧似乎并不十分满意,希望有机会自己来重拍这部剧,但我个人觉得,刘烨版的钟跃民已经算是演绎得相当传神,未来谁有机会超越这个版本的钟跃民,真是拭目以待了!
除了一些细节上的小改动和小手术之外(譬如让周晓白嫁给了张海洋而不是袁军,增加了一次红蓝军的实战军事演习等等),我想都梁不满意的原因或许是在于这个版本的电视剧还没有完全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而都梁的原著本身,是希望引发受众对于那个年代的历史层面的思考,他希望勾勒出一个大时代,泼墨出一幅大山水。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幅大山水?
钟跃民是唯一的线索,他是一只自由飞翔的鸟,飞越了种种生活,穿越了老三届所经历的那个特殊历史年代。以他为线索,我们可以依稀看出那个年代人的形形色色的宿命,看出主宰他们命运的一道道分水岭,看出他们的无奈与挣扎,苦难与辛酸,因为钟跃民,始终只有一个。
钟跃民说他喜欢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方式,他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来看一看,钟跃民究竟经历过一些什么样的生活?
总的来说,他大致掠过了以下的种种生活,顽主生活,知青生活,军旅生活,下海生活。
大约只有老三届的人,才知道什么是顽主生活,什么是老莫。
这是他们这一拨人的起点。也只有他们这一拨,才能够拥有这样的起点。
多年以后,也许这一拨人会说,他们真幸福,有过这样的生活。或许也有人会说,他们真不幸,不得不经历这样的生活。
但是我相信,以钟跃民、郑桐、袁军、张海洋为首的这一帮人,他们一定是会弹冠相庆,觥筹交错,庆幸自己曾经拥有过这样的生活。
顽主集团的制高点,无疑是李援朝(电视剧中为黎援朝)。而草根顽主的最低点,是小混蛋。或者说,这是由当时社会阶层定义的一座无形的金字塔。
而钟跃民把这一座金字塔给贯通了,他受李(黎)援朝赏识,在军区大院的顽主圈中能说上话,在什刹海冰场,他也有一号,属于有资格“拔份儿”的少数首脑人物。然而透过与李奎勇之间的友情,他又与胡同里出道的底层顽主产生了联系。
所以钟跃民的身份很复杂,有双重性。他洞悉上层顽主的规矩,也了解,或者说同情下层顽主的处境,或者说,惺惺相惜。
小混蛋与李(黎)援朝的矛盾,其实反映了当时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尽管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但是这种矛盾,最终依然还是在法律的约束之下。它还不是那种用暴力革命来解决的阶级矛盾。但是在那个万人空巷局面一时失控的特殊场合,终究溅起了蓬勃的血色。或许这一抹血色,便是所谓“血色浪漫”的源头。
郑桐曾经疑惑地对钟跃民说,“咱们什么时候和小混蛋这样的人搅和到一起去了?”
钟跃民愣了愣神,大喝一声:“等灭了小混蛋,咱们再去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大事儿!”
所以说钟跃民的浪漫,是血色中的浪漫。他是一个背着菜刀的诗人,他为周晓白吟诗,但一边吟咏着浪漫的诗句,一边还要义无反顾地拿起菜刀,去好勇斗狠,关键的时刻,为了去救李奎勇,他飞起单车一脚踢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所以钟跃民的浪漫是无法改造的。至少,周晓白改变不了。但周晓白爱的,或许正是这种不可救药。
那个特殊年代的顽主们,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英雄草莽气,这是一种魅力。
我们可以说,李(黎)援朝有魅力,钟跃民有魅力,张海洋有魅力,李奎勇有魅力。其实,小混蛋也极具魅力,他的魅力就是他的杀气。
然而多年以后,他们或许会回味这种当年的魅力。然而这种魅力,毕竟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一旦掠过了那个年代,无论是什么样的魅力,都必须受到通用的社会规则的管束和制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多年以后,李(黎)援朝是总经理,钟跃民是经理,张海洋是警察,李奎勇是出租车司机,而小混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尸骨无存。
但气质似乎是天生注定的,譬如领导气质。尽管说李(黎)援朝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在小说中,他的去处毕竟是最好的。他在顽主圈中的领导地位,首先来源于他父辈手中掌控的某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给了他一种至高无上的优越感,而优越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气质,一种“混社会”的气质。所以无论时代的浪潮如何侵袭而来,他总是会拥有先手,他总是可以抢先起跑,占据有利位置。而李(黎)援朝,始终是一个人物。人物的意思就是,他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能成大事。
钟跃民也是个聪明人。一个用脑子的聪明人。但他思考的东西很多,除了生意,或者说事业,还有别的。譬如陕北的信天游,秦岭的歌喉,可可西里的藏羚羊。
或者说,他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自由。一种终极意义上的,挣脱了锁链的自由。
尽管在那个年代,对于老三届的人而言,其实被拴上了种种的锁链,甚至是枷锁,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满载知青的火车轰隆隆启动的时候,只有钟跃民敢一声大吼:“哭什么?小家子气!大丈夫横行天下,这才刚有点儿意思,好玩的事儿才刚刚开始呐!”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斯潇洒地吼出这句豪情。所以,可以去当兵的张海洋和袁军紧握着他的手说,“好样的!跃民,是条汉子!”
参军是幸福,插队是苦难。和钟跃民结伴一起去品尝这苦难的,是郑桐。从这一点上说,郑桐和钟跃民乃是灵魂深处的朋友。他们一同从苦难中品尝到了穷快乐,尝到了值得用一辈子去追忆的蜜甜。
郑桐对蒋碧云大声吟诵惠特曼的诗,“我是肉体的诗人,也是灵魂的诗人,我占有天堂的愉快,也占有地狱的痛苦,前者我把它嫁接在自己身上,使它生殖,后者我把它翻译成一种新的语言……啊!我的灵魂,我们在破晓的宁静的清凉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归宿,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目力所不及的地方,我的舌头一卷,就接触了大千世界!”
郑桐品尝到的蜜甜,是历史的火炬,学术的精神。当然,还包括蒋碧云。
而钟跃民的蜜甜,则是陕北的信天游,和秦岭。
钟跃民是一个害怕束缚的人。这也是他拒绝周晓白的理由。
然而他遇上了秦岭,才算是真的棋逢对手。
面对感情的态度,秦岭比他更洒脱。她只珍惜过程中的体验,而不看重结果。甚至,她只在意瞬间,而不追求永恒。她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彼此不再吸引,那么就马上分开,而不会去苦苦纠缠。
所以钟跃民会深爱这个女人,十年如一日。多年以后坐在她对面,闭上眼睛,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依然丝毫未变。
可是都梁却不能让钟跃民就此沦陷于秦岭的怀抱。命运要把他拎出来,去经历另一种生活。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这样被命运拎出来的,或者,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钟跃民的好运,亦是渊源于他父亲钟山岳在历史上的社会关系。马叔叔是一个偶然的马叔叔,也是一个必然的马叔叔。
秦岭没有马叔叔,因此秦岭觉得在钟跃民的命运出现契机的时候,自己再不能给予他更多,于是她宁愿从钟跃民的生命中退出。在退出之前,她给出了当时她所能给出的全部。这就是秦岭,那个令钟跃民一辈子铭心刻骨的秦岭。
郑桐也没有马叔叔,于是他只能去求村支书。然而在烟和酒打了水漂之后,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这时蒋碧云成了他唯一的温暖。她温暖着他,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把。或许我们可以说,郑桐的马叔叔,乃是知识,是高考制度的恢复。
所以在这个世上能够完全解析钟跃民的,或许也只有郑桐。他理解对于钟跃民来说,在陕北当乞丐讨米,和去部队当兵,都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开开心心地去经历,要让自己玩得高兴。
所以当了兵的钟跃民,非常地开心。一个开开心心的新兵,敢抄起铁锹打老兵。
在这一点上,敢打“狗日的”段铁柱的张海洋和“敢”吞钉子的袁军都是他的知己。尤其是沆瀣一气的张海洋,留了一级,居然又与钟跃民会师于狮子山下。
偷鸡摸狗的事,他俩可真没少干。逗弄欺负大山里来的吴满囤,他俩可谓得心应手。
因为偷鸡烧烤事件,张海洋打塌了吴满囤的鼻梁。而循着斑驳的血迹,钟跃民和张海洋终于第一次走进了吴满囤的内心世界,并对己身军区大院式的顽主作风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反思这种可耻的优越感的同时,他们亦看清了别人的世界,开始理解另一个阶层的生活,或者说,存活。
既然军区大院里长大的钟跃民和胡同里长大的李奎勇可以成为好朋友,那么钟跃民、张海洋、吴满囤同样可以成为堪称铁三角的好哥们。
这一段军旅生涯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吴满囤提干之后的那个晚上,三人在漆黑的操场上用铁缸子喝酒的那一幕。
提干对于吴满囤来说意味着什么?答案不必说,只在酒里了!
然而钟跃民始终还是那个钟跃民。不管提没提干,不管他是排长,还是连长。在电视剧中,他还在军事演习中导演了一出奇袭白虎团,引起了军长的注意。
军长说,作为职业军人,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即算打不赢,也要争取最大限度地重创敌人。
但钟跃民依然保持着关于自由的思考。因为军长所说的原则,乃是适用于战争年代的职业军人。
在执行完一次特种作战任务之后(吴满囤因此牺牲),钟跃民其实已经完成了关于军旅生涯的“最终幻想”。他已经过足了瘾。
当钟跃民在热带丛林里穿梭的时候,郑桐正躺在床上,和蒋碧云一起细细数落着他。呵呵窃以为,郑桐对于钟跃民那一番在他老婆眼里有断臂山之嫌的“高山仰止”的思考,貌似已经上升到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历史哲学高度。
郑桐说,他和钟跃民的区别在于,如果他攒了一辈子积蓄,买了一栋房子,一场大火把房子给烧了,那他郑桐恐怕连死的心都有了!但钟跃民不同,他会在旁边再搭一窝棚,然后欢天喜地地住进去。
所以在和张海洋做完了好人好事之后,钟跃民毅然选择了闪人。
尤其是在军事学院深造的名额里已经有他俩的前提下,依然“事了拂衣去”。
事实上这种破天荒的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想钟跃民的逻辑是,如果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今后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那么这十年于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钟跃民要求退伍部队却不放人,宁伟是想留在部队却不得不退伍。造化弄人,发生在宁伟身上的似乎只是一次“军民鱼水情”的偶然事件,但是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性格决定命运”?宁伟的身上,其实也缩影了那个年代数不清的在裁军浪潮袭来时想留在部队却最终不得不接受转业到地方这一无奈归宿的基层士兵。
钟跃民是主动走人,可他的命也没好到哪里去。侦察营长转业之后摊上了煎饼,这就是他的命?
这毫无疑问只是种“夸张”的玩法,但这种玩法无疑从某种侧面反映了那一批军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之后所面临的就业窘境。
李(黎)援朝的出现,其实只是勾勒出了一条分流的渠道。进企业,从商,当然是一条阳关道,但前提,要么是有背景,要么是有关系。李援朝有他的背景,钟跃民有他的关系,他们的背景与关系,其实都是他们父辈的背景与关系。
背景和关系,都是资源。而只要是资源,就可以换算成价值。
以无厚入有间,原本一帆风顺的钟跃民这时却栽了一个跟头,这个跟头,源于他的战友。
宁伟们的命运其实是注定了的悲剧,因为他们实在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无论资本,还是社会关系。所以只能随波逐流,最后被命运吞噬。宁伟是个极端的例子。而李奎勇是一个平和的例子。
钟跃民是个人物,但他并不是一个足以拧得动命运手腕的大人物,在命运的逆流面前,人人都是小人物。钟跃民也不例外。
所以注定了他无法再次拥有秦岭,他必须失去秦岭。用他自己的话说,“好事儿不能全让你给占了!”
这是生活给他的痛,他必须承受。让他不能,随心所欲,让他不能,遂心圆梦。
其实最深邃的痛,莫过于邂逅美丽而不能拥有。
秦岭是钟跃民的梦。而钟跃民是周晓白的魔咒。
钟跃民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但我很清楚自己不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那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那么,愿意陪着钟跃民摊煎饼的高玥究竟能否一把索住这个始终“在路上”颠簸的家伙,讹上他一辈子,做他的热炕头?
呵呵当此际,江北老老头团团如磨牛,答案是,“可可西里,出宫走走!”
08年7月22日 草于沪上
很感人。
说点真实的想法,请各位能够容忍一下不同的意见。
首次听说这部电视剧,是朋友的介绍。后来看过一小段片断,而几天前,才看完全剧,现在想说说感想。不过我的感想并不都是赞扬,所以呢,请吧内朋友宽容。
先说说对电视剧的想法吧,给我感觉电视剧的制作很粗糙。导演和编剧都没有认真对待这部戏。这部戏的漏洞非常特别以及极其的多。举几个小例子吧,68年竟然用的是现在发行的人民币,一百的那张;收瓷器的老大爷说正德三年是1632年,距今356年,如果我计算无误的话,那应该是1988年,可是那时文革期间,70年代末文革就结束了;追求秦岭的叶楚良竟然在80年代初就用上了手机,虽然是大哥大,但居所1987年电信的网络才建立;在广大群众还在使用人工交换的电话的同时,钟跃民他们就用上了看上去挺先进的手机;80年代初期就有了现在的别克君威和本田雅阁,还是带天窗的;钟跃民刚刚专业的时候去卖煎饼,竟然是一块钱一张,80年代的工资似乎普遍在几十块钱吧,(因为剧中交待是百万裁军嘛),群众普遍的月工资只够买几十张煎饼的,可竟然大家还都在买,那时候的物价竟然跟现在一样;秦岭的别墅里有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的29寸纯平彩电;宁伟枪杀的那个老板,客厅里赫然是背投;周晓白和张海洋刚刚结婚的时候,那装修水平和防盗门简直应该是进入21世纪的产物,抑或是我们农村孩子生活水准实在太低,从来没记得那个年代有那么好的装修工艺,或者是中国20年来装修的水平就没有进步;还有也不知道他俩是什么级别,分到那么大的房子;还有80年代就有了公交公司的说法,我孤陋寡闻,90年代后才听说过这个词……类似的错误简直是数不胜数。最为重要的是,整个主人公的年龄是十分混乱的。我真的不敢说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似乎编剧和导演并不知道那个时代和现在的差别。就算是年轻观众,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可我们也听父母说过那个年代,在书本里读到过那个年代,最最起码的东西,常识性的一些错误,稍稍注意一下,应该就可以避免,但我们还是看到了,我只能说,这不是精品,是一部制作非常粗糙,导演、编剧不那么敬业的电视剧。
在说说角色的塑造把。吧里很多人都喜欢钟跃民吧,我对此提出异议。或许有人说钟很男人,但我觉得并不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责任感。而这,恰恰是钟所缺乏的。从头到尾,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负过责任,也没有对任何事负过责任。对于女人,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白,很多人会用他对周晓白的感情来反驳,但我要说的是,一个责任感的男人,再不能保证给一个女人幸福的时候,就不应该向她表白。甚至对于他的家庭,他也都没有什么责任感。他除了偶尔陪陪他的父亲之外,真想不到他还为自己的家庭作过什么。年轻的时候可以原谅,电视剧结束的时候估计应该都快40的人了吧,他父亲让他结婚,他还对年迈的父亲那种态度…他说他喜欢“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其实本质上,他在内心深处是惧怕承担责任的。也正是这种对承担责任的惧怕,才让他理直气壮的选择了这种“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我相信,一个男人,无论他多么有才华,如果他没有责任感,那至少他就不是成熟的男人,至多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不知道哪个年代有多少人是像钟一样,换句话说,不知道钟代表了那个年代多大部分的人,但我知道的是,如果没有军区大院的背景,钟也不会有机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某种意义上,他其实只是个纨绔子弟,只不过他有点个性,有点小聪明罢了。
其他角色中,我倒觉得张海洋和郑桐两个人可圈可点。张海洋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感情深沉的男人;而郑桐则是个非常清醒的人。自从他开始读书之后,他清楚地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自己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插队的时候,他对招工不感兴趣,却对当老师这件事很兴奋。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面临去机关和搞研究,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的道路,尽管面临的是清苦的生活。
至于女主角呢,周小白的角色,我觉得描写的很苍白,没有什么内涵,更没有什么发展。就算是高干子弟,工作到40岁还是跟十几岁时一样的娇**脾气,这可能么?而孙俪的演技,我就更不敢恭维了,感觉她演任何角色都一样,包括拍广告…看他的电视剧,血色浪漫,玉观音,还有幸福像花儿一样,几乎都是一种性格,只不过年代和外衣不一样罢了,缺乏内心深刻的刻画(孙俪的影迷们不要骂我…)。而秦岭,个人认为是个败笔,因为那是那个年代几乎不可能存在的一个女人。而且演员只刻画了她的孤高,并没有赋予人物实质的内涵。电视剧中的秦岭,我觉得是个挺让人讨厌的女人的,她只会考虑自己,时不时还会拿出来一套大道理来说教别人,没有什么可爱之处。最后出场的高月倒是还算饱满,但她确实挺可怜的,碰到了钟跃民…
对于故事的发展,有些地方或许是因为篇幅的原因,感觉很突兀。比如说周晓白后来给张海洋打电话说要嫁给他,丝毫也弄不明白为什么。
这就是我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吧。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共同探讨,但终归还是希望吧内人士能够包容不同的想法
相信看过血色浪漫的朋友们都觉得这部剧很不错,这里面由太多的可惜,钟跃民为了秦岭而抛弃了爱他一生的钟晓白,最后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如愿的当上了解放军战士,在部队中他和张海洋表现的都是非常好,但是钟跃民又按耐不住内心的骚动,最后和张海洋纷纷的退伍让所有人都感觉特别的惋惜,最后转业后的两人混的还真不如在军队里
钟跃民和张海洋的退役也算是赶上了军队的大裁军,名义上是跟着形势走,但是当时他们两个都属于部队中的高级干部,两个人都已经是少校军衔了,部队裁撤的都是那些没有什么文化,或者是军衔太低的兵,如果不是两个人资源退役,再怎么裁撤都不会裁撤到他们两个头上,当时他们两个的退役也让他们两个人的首长甚为惋惜,甚至还出面劝阻,但是钟跃民的性格实在是太难以估摸了
钟跃民和张海洋当时算是特种部队的首长,这在军队改革中算是非常吃香的,因为军队正是在转型的重要阶段,从机械化转向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个人单兵素质特别注重,所以但凡两个人只要再坚持坚持,不说能够当将军最起码也能当个大校,就像士兵突击上一样,军队到了改革的时候,要么留下军事技能特别优秀的,要么就留下专业技术的兵种,从这看来他们两个特别符合当时的条件
张海洋和钟跃民都是城里高中的文化兵,但是别说高中文化了,就是初中的就很少,里面的吴满囤基本上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大字都不识几个只知道卖力气,后来两个人在部队的摸打滚爬也算是个指挥官,最重要的就是那时候他俩具备着特种作战的理念,就这么退伍其实算是军队上的损失,后来张海洋也说了如果自己不退伍可能都已经是个将军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