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浪漫派和消极浪漫派的比较

积极浪漫派和消极浪漫派的比较,第1张

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积极浪漫主义对待现实采取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态度,把理想扎根于现实中并展向未来向前看。《离骚》、《西游记》、《牡丹亭》、《凤凰涅槃》、《巴黎圣母院》,这些作品中体现的理想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而消极浪漫主义对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其理想脱离现实,缺乏具体社会历史根据,理想的表现不是怀古就是循世。正如海涅所说,消极浪漫主义者“不是生命的诗人,而是死亡的诗人”。

(2)在主观情感的表现上,积极浪漫主义情感表现奋发向上,昂扬乐观,对生活的态度主动积极,因而其作品格调高昂,色彩艳丽。消极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悲观低沉,消极颓废,对生活的态度绝望悲哀,因而其作品充斥着没落颓废的情绪,阴沉灰暗的色调。

(3)在作品的真实性上,积极浪漫主义真实地反映生活,其塑造的艺术形象一般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巴黎圣母院》中的吉卜赛姑娘艾丝米拉达和敲钟人伽西莫多。消极浪漫主义难以真实地反映生活,其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是脱离现实,违背生活的规律,不具备典型意义。

(4)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在艺术史上的性质表现不同,积极浪漫主义在艺术史上代表着积极进步的历史潮流,消极浪漫主义代表着消极落后的历史逆流

颓废主义

或称颓废派,源自拉丁文Decadentia,本义是堕落、

颓废。颓废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对资本主义社会表示不满而又无力反抗所产生的苦闷

彷徨情绪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最早表现在法国诗人波

德莱尔和象征主义者马拉梅等人的创作中,因而后人往

往视象征主义与颓废主义为一体。

颓废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

颓废主义者这个名称最先在1880年用来称呼一群放浪的

法国青年诗人。魏尔兰于1886年创办《颓废者》杂志,

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颓废主义者不满文艺对现实生活

作自然主义的摹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文学

艺术不应受生活目的和道德的约束,片面强调艺术的超

功利性,否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否定理性认识对文艺的

作用,宣扬悲观、颓废的情绪,特别是从病态的或变态

的人类情感中以及与死亡、恐怖有关的主题中去寻求创

作灵感。

颓废主义在稍后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中有进一步的

发展。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中的主

人公烦躁不安,精神混乱,道德败坏,是世纪末颓废主

义者的典型写照。19世纪末欧洲各文艺流派的艺术家和

作家在哲学和美学思想上与颓废主义同出一源,他们的

作品大多具有颓废倾向,所以颓废派文艺又称世纪末文

艺。

颓废主义倾向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的各

现代艺术流派,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中,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表现。然而

现代派并不等同于颓废派。

颓废主义是"世纪未流派"中最突出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有时也当作资产阶级各种颓废,没落文学派别的总称。语源于拉丁文的Decadentla,本义为没落、颓废。其哲学基础是叔本华的虚无主义和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 颓废主义起源于法国,尔后流行于全欧。它最早表现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的创作中,代表性的诗集是《恶之花》。然而溯其来源,还可以追推到美国诗人爱伦·坡(1809--1849)。波德莱尔翻译了爱伦·坡的怪异诗作后,深受感化,遂热衷于颓废主义的诗歌创作。所谓"颓废派",原系指古罗马文学兴盛之后的衰颓倾向,十九世纪的批评家则借用了这个名称,嘲骂当时巴黎拉丁区的一批颓唐的文人。后来有些文人不满颓废"这一名称,改称为象征派,而另一部分人则喜欢用"颓废派"自诩,于一八八六年创办《颓废者》杂志,欣然接受了这一诨号。

颓废主义的产生是同当时欧洲的社会现实密切相联系的。自然科学的发达,人类社会生存竞争的激化,天伦之乐的幻灭,物质享受和肉欲追求的盛行,使褐当时的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大的精神苦闷,他们欲求解脱而终不能得,只得沉醉于官能的刺激之中,隐居于艺术的"象牙之塔",以瞬间的人为刺激,忘却人生的痛苦。这样,颓废、没落的文艺思潮就滋长起来了。除波德莱尔外,属于这一流派的法国作家还有范来奴(1844--1896)、尤思曼(1848--190T)等。在英国,有诗人琵亚斯吕(1827--1898),道生(1867--1900)等。

在文艺创作中,颓废主义的题材取自恶与丑,并竭力赞美恶与丑。这就是说,它具有爱好人生中的丑恶事物的倾向。颓废派的诗作中,不敢颂英雄,不阐述哲理,没有良辰美景或恋情,讴歌的是猫头鹰、尸体和游魂等等。颓废主义者主张在黑暗领域,在丑恶事物中去认识美的存在,并把丑恶当作美来欣赏与歌颂。他们把颓废看成是精美、精炼,精致的同义词。现实主义者描写丑恶,目的是批判丑恶,争取创造美。自然主义者描写丑恶,是意识到它丑恶而描写,问题在于依样画葫芦,并作了错误的解释。而颓废主义者描写丑恶,是把丑恶当作一种美感来享受,因为爱好丑恶才去描写它。因此,尸体、死亡、游魂是颓废主义者创作的永恒主题。

颓废主义者反对自然科学和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东西都不可,只有自己可。宣称"世界上,能够真正知道而且的确是真的存在的,真的可以触及的就是自己"。他们极端憎恨科学的人生观,反对唯物沦,仇视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夺取了真美,要用艺术夺回被科学夺去的一切。他们还鼓吹艺术至上,技巧第一。认为社会上的一切道德,宗教,习惯都不可信,唯有艺术可信;除了出于快乐而作的诗之外,其他的诗都不是真诗。因而脱离现实,否定现实疯狂地追求艺术技巧。颓废主义者所谓"技巧",是排斥自然的现实的方法,采取超现实的架空的隐晦的技巧。他们主张在思想上要表现从来未曾说明的事物,在形式上要表现从来最暖昧最容易消失的轮廓,要创造一种超越从来说话范围的文体,这就是颓废派的文体。波德莱尔曾经说过,他喜欢画面上绘着的女子的颜面,胜过了充满自然色彩的女子的形貌。爱好舞台上假造的树木山林,胜过于自然界的实物。一句话,就是艺术至上,技巧高于一切。 颓废主义思潮曾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风行一时,后来在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的文学创作和立体派的绘画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终成为当代欧美资产阶级文艺各个部门,各种流派的共同倾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06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