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秋节的优美散文:中秋散韵
中秋,是喜庆热闹的日子。
一家人,老老小小,欢天喜地,望明月,品月饼;
热闹的街头树起了灯彩,舞起了火龙,清静的河边也有小孩漂起河灯;
福建有抛帕招亲,台湾有偷菜求郎,湖南、贵州、安徽还有窃瓜祈子。
中秋,是思念拔节的日子。
人世间的思念,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疯长着,堆积着,涌动着,蔓延到天际:
或是远方的儿子,激动地用家乡话,附着话筒,深情为父亲唱生日歌;
或是慈爱的母亲,戴着老花镜,走针串线,正为海外的女儿织着毛衣;
或是相爱的情人,彼此用最亲近,最甜蜜的短信诉说最遥远的相思情。
中秋,是诗香飘飞的日子。
唐李白的《月下独酌》是诗人、身影、明月寂寞地合成,逸出的是酒的醉人的香味和诗人的浪漫的芬芳;
宋苏轼的《中秋月》是暮尽、寒溢、月转的慨叹,传达的是时光易逝的苦味与生命无常的孤独;
宋辛弃疾的《太常引》是诗人望月、伤己、叹国的共熔,抒发的是美人迟暮的凄凉和激荡不已的壮志。
中秋,是神话改写的日子。
蟐蛾姑娘与后弈俊男,你们该是攀上天地间的彩虹桥,不再有离居之苦了吧;
修行千年的兔仙,你送到月宫里的最小的女儿,该是回来同家人团聚了吧;
吴刚,你该是记住了他人真诚的教导,勤心学习,不再醉心于求仙之道了吧。
中秋,有浓浓的快乐;
中秋,有刻骨的思念;
中秋,有无尽的诗意;
中秋,有满满的祝愿。
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我要说,心有快乐,心有思念,心有希望,心便不会老;
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会老!
中秋,单单听这两个字,你都无限沉醉了,充满了诗情和画意,何况还有明月,更让人无限向往和期盼了。
中秋时节,夏天的喧嚣热闹渐渐散场。漫步在秋天的黄昏里,耳畔偶尔传来蝉的嘶鸣,声音单薄了许多,不似夏天那般密集和热烈了,它不再成群结对,不再盛气凌人,开始独奏了,虽然没有交响乐的气场,却有种不同的味道,凄清的味道吧,就是这种味道,穿过树隙,“吱……吱……”,和着秋虫的低吟,在林木深处,寂寥地歌唱着,掏空自己,演泽着生命的绝响。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再绚烂的人生也有孤单落寞的时侯。
中秋时节,徜徉在秋的天地中,远处的田野,山林,河溪到处是一派秋的景像,金色成了这个季节的主打色。随风翻滚的稻田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更像一幅名家的画,铺陈在大自然里,铺陈在秋天的风里,此刻,阳光都成了金色的,还有那一树树金**的树叶,无不渲染着秋的静美,秋的韵致。
中秋时节,月又渐渐圆了,挂在浩瀚璀璨的夜空。她已走过千秋万代,仍没有迟暮,依旧芳华绝代着,而可怜弱小的人类却敌不过岁月的催残,山坡上新隆起的坟丘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岁月这东西,流淌起来总是无声无息的,当你还不曾察觉时,可怕的皱纹就已悄悄爬上了你的眼梢,你的额头,无从知晓它具体的日期,仿佛睁睁闭眼的功夫,人就已老去。这时,真有些艳羡她了,从遥远的古代,走向现代,历尽多少王朝的更替,阅遍人生的繁华苍凉,看尽多少红尘旧事,依然容颜不老,不卑不亢,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着永恒,书写着不老的神话。
中秋时节,远在千里万里、不能回乡与家人团圆的游子,只能遥望明月寄相思,寄乡愁,捎去他们对家人的'那份惦念和祝福吧。纵然心中有太多的缺撼,但因为这份缺撼,人生才独自美丽着,独自芬芳着,缺撼美这个词不知在哪本书中曾经读到过,太圆满太完美的东西,反而让人不踏实,没有真实感,残缺或许才是人生必修的课程吧。
中秋时节,桂花开始飘香,如小蛇一般游走在大街小巷,让人无法拒绝,无从抗拒,每每嗅到桂花香,我便会不由自主想到家乡那棵桂花树,还有那里朴实善良的人们,当然还有我的童年,还有童年时的中秋。
中秋时节,街市菜市渐渐涌动着密集的人群,从他们的脸上,匆忙的步履中,无不读出他们对团圆的那份渴盼,那份欣喜。
在这美丽而又诗意的时节,过中秋佳节,确实蕴藏着不同的意味。
这个中秋,不妨行动起来吧,与家人赏月,或约三两知己,月下小酌,都不失为一件浪漫而又幸福的事!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篇1
中秋节由来已久吧。据说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已经是与春节齐名的传统节日。说起对中秋的记忆,我却觉得有些模糊。儿时中秋就是吃月饼。每年的中秋节,总会吃到月饼。儿时的美味少,月饼是其中之一。每年中秋节临近的时候,就盼着父母赶紧走完亲戚,然后就能吃到月饼了。那时的月饼种类也少,最常见的也是最喜欢的就是五仁月饼。酥酥的大白皮,里面包着软糯的,甜甜的馅儿,轻轻地把外面包着的,被油渍透的纸揭开,先把里面碎了的月饼屑儿,一点点舔到嘴里,然后开始轻轻地咬几口。那混杂着甜味、芝麻味儿、青红丝味儿的馅儿在嘴里慢慢弥漫开来,就很满足的样子。听别人说吃月饼经常是要一家人围坐着,分着吃,我却没大有这样的记忆。我记得八月十五的时节,地里的农活也还不少,或者是要耕地,去砸坷垃,或者是去地里收拾玉米秸……,大人们总是会忙忙碌碌,中秋节就没那么隆重了。父亲偶尔会在天井里抬头看一眼圆圆的月亮,如果恰巧是晴天,就会很高兴地说一句:“今年月亮又大又圆,是个好年景。”儿时的月饼少的可怜,每年也就吃那么一块两块的,偶尔看到有的同学竟然拿那种豆沙馅儿的月饼在吃,而且皮儿也不是那种需要捧着吃的酥皮,就很羡慕,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盼着自己哪一天能吃上这样的月饼。
大些了,才知道中秋节不只是吃月饼那么简单,讲究的人家是要祭月、赏月的。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在《药堂语录·中秋的月亮》中说:“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这是浙江绍兴的习俗。但是我又依稀想起奶奶在世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类似的仪式。记得奶奶要把家里的小桌子摆在天井里,桌上摆点儿苹果、葡萄、桃酥、月饼等各样的小点心,然后点上几炉香,等香燃个十几分钟,落落“香帽”,就开始烧纸。把火纸一摞摞分开,嘴里念叨着“月明奶奶”“地宫老母”……等神仙的名字,很是虔诚,烧完纸还要磕上几个响头,当然我虽然不明白,也是要跟着磕的,只不过磕头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供桌。当我迫不及待要拿起供品吃的时候,奶奶也是要拿碗清水,用手指蘸了,抹在我的眼睛上,说让“月明奶奶”保佑孙子眼神好,学习好,不长“眼疖子”之类的话。
再大些了,我最羡慕的是那些文人墨客们中秋节可以吟诗赏月。相传被嘉靖称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见景生情拟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真是绝妙佳联。如此种赏月吟诗的例子是数不胜数,我也是愈发羡慕与向往。
中秋习俗有很多,于我而言,最不愿提及的是团圆。中秋节作为合家团圆的节日,也在人们的心中渐渐重要起来。而我的父母早已去世不在,中秋节对我而言是“中秋赏月,月圆人不圆,孤子思亲,亲殁亲不至”。每年的中秋节,都犹如一把小刀,割的我心痛不已。我想,如果父母在,我一定会领着老婆孩子,买好多好多的,各式各样的月饼,让他们一一品尝。苏式的,广式的,莲蓉的,红豆沙的……我都要买。还记得有一年我们吃到了一种博山出产的月饼,比我们平时买的那种要酥软很多,好吃很多,母亲吃了一小块之后念念不忘,以至于以后再吃月饼都会提起。现在我知道博山产的最好吃的月饼品牌叫做“景德东”——如果父母还在,我一定会买好多好多的“景德东”,如果他们喜欢“黄金酥”,我也会买好多好多……
可是没有如果,中秋的月仍旧那么圆,五仁月饼入口还是那么香甜。于是,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陪伴我的总是清凉的月光,还有满满的'思念。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篇2中秋是一个想象优美的神话,一千年一万年脉脉相传,中秋是一段缕缕不断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浓情思念。
皎皎明月共话中秋
提到中秋节,古人笔下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亦或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伤感的、思念的、圆缺的。然而除了秋意浓浓让人思念感怀外,还有一种是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乐趣。
中秋节是儿时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每到中秋节爸妈就会放下田里的劳作,带着我和弟弟步行去两公里外的外婆家过节。在外婆家吃完晚饭,赶回家的时候月亮出来了。爷爷准备好月饼、水果和酒水祭月,一家人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着五仁味的月饼,一边听着爷爷奶奶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年年如此,百听不厌。对于儿时的我,此时满满的幸福感,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油然而生。在异乡一个人打拼的日子,每每看见黑夜中圆圆明亮的月亮,脑海中不觉浮想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赏月的情形,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支撑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中秋节自古延续自今,已超越了传统节日的本身意义。多少忙碌中的人们,因为这一天一家人从不同的地方欢聚在一起;又有多少人因为有这一精神支柱支撑着走过多少风风雨雨。我想说留住心中那些美好的场景,孤单时拿出来与自己分享,就像品味一杯醇香甘美的茶。然后充满力量的去为下一个目标拼搏奋斗。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皎皎明月,闲话家常,期盼化身繁星点点,穿梭在宇宙之上,倾醉月光之下,缓了流年,慢了岁月。一辈子不短也不长,愿所有在异乡的朋友,都能停下繁忙的脚步,回家看一看年迈的父母,也让他们感受一下儿时的温暖时光。
时光荏苒,我都二十多岁了。是什么力量使我不断成长?是亲情;是什么叮嘱我要常回家看看?是亲情;是什么使我们不在一处,劲儿却往一处使?还是亲情……都是亲情。
还记得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那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有印象的中秋佳节。那时候家里穷,我们买不起月饼,父母只好用面粉搓成月饼的模样做给我吃。父母说:"这月饼好吃吗,是不是很香很美味"。"嗯,当然"。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坐在院子里等待月出。不知道为什么,那晚的月亮总比朝阳美好几十倍。就算看到很晚,也一点儿不会觉得累。因为我懂,这一天代表着团圆,而这一天,也是最开心的日子。
我们家上上下下共11个人,可是每年都很少凑在一块儿。忙的忙,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相互都不容易见到一面。唯有中秋佳节,我们会特别努力的回家,我们会把头朝向家的方向。因为我们都盼望团圆。就这样一直坚持了20多年。可是这种规律被打破了。父母为了我读书,便出了远门。姐姐也远嫁他乡。家里唯剩下爷爷奶奶及伯父3人了。如果,亲人也能一加一等于二有多好。那样我就会多列几个数式,都把他们变出来。可唯独数学没有这种功能性。有时,风雨过后还是风雨,不会见到彩虹。久别不一定重逢,离愁还是离愁。这些不也是自然规律的作用力吗?就像到了中秋节了,家里的人数还是屈指可数。哪有团圆之意呢?
父母走了,家里的一切自然就该爷爷奶奶接管了。里里外外,好多亩田地,也落在了他们的头上。他们年岁以高,况且爷爷的身体刚好才恢复。怎么能挑起这担子呢?为了让爸妈安心,爷爷奶把那一垄垄的田地给耕耘了。俩老人就是这样的伟大。今年的中秋节,刚好遇到我放假,正好是丰收的黄金时期。虽然骄阳似火,但我没有选择逃避。虽然不太会干农活儿的我,但我悉心向爷爷们学习。最后,我终于懂得怎样收割稻子了。我不仅懂得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我也领略了和亲人一起耕作时的幸福感。以前从来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现在总算知道了。以前娇嫩幼稚的我,现在终于成长了一小步。现在才懂,原来分担和分享是不同的意义。小时候的我,只知道和家人分享亲情的美,长大后我便懂得分担家人的难处,能多为他们做一点事情,哪怕在他们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是特别开心的。晚上,我们坐在一起啃月饼。爷爷还唠叨我:“你又没有工资,买月饼干嘛啊,你又乱花钱。”我说道:”爷爷,我知道了,可这好歹也是过节嘛!再说我父母又不在家,就算是我替爸妈孝敬你们的吧!爷爷奶奶们,你们受累了。”爸妈都不在家,但我相信我们的心时刻都会牵扯到一起。总有一天,我们会团圆的。在月光下,我陷入了对亲人深深的思念里。
风雨同舟,皓月当空,今年的中秋节,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是亲情,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放心,我们一家人将会永远都在一起。爷爷奶奶,下一个中秋节,我依然在你们身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