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我们写长沙的春节,可以仿写北京的春节

老师要我们写长沙的春节,可以仿写北京的春节,第1张

  长沙人认为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它持续的时间最长。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这个习俗延续了几千年,与南朝梁时《荆楚岁时记》所记基本相同。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过年的气氛似乎来得更早。一进入阴历十二月,奶奶就叮嘱我;不要乱说话,比如说:“死”呀,“烂”呀,“坏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万一说漏了嘴,大人马上就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就说“酒泼红地”。避免因此而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举家休息聚餐,称“细伢子(案:长沙方言:指小孩子)过年”。这一天,经济宽裕的家庭还会给小孩除压岁钱之外的礼物,怪不得“细伢子”盼过年了,相传这一天是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人们在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大做的,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所以“打扬尘”现在并不单指清扫蜘蛛网、墙顶灰尘,而成为做清洁卫生的一个代名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的主妇们自己不再亲自动手,而是请家政服务公司的钟点工、服务员代劳。但不管怎样,这个爱卫生、讲清洁的习俗却没有改变。除了家里的卫生外,个人的清洁卫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头发的整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新年里长沙人取“从头开始”之意,人们不光是把头洗得干干净净,理—个美观大方的发型,更重要的是希望忘却旧的一年里所有的烦恼、不快和失意,满心期盼迎来—个崭新的、灿烂的、美好的来年。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长沙管除夕这—顿吃的饭叫“团年饭”,一般是指晚餐。有几道菜是必备的。如必有一条l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有的家里的餐桌会出现鸡爪子,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蔬菜类必会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里和和气气,事业欣欣向荣。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不必等到过年才有大鱼大肉吃,平时也经常有好洒好菜,倒是因为现在大家忙于工作,把团聚在一起看得比吃更为重要,孝顺的儿女们也刁<再要父母为一餐团年饭辛苦操劳好几天,而是到长沙几家有名的饭店,如“玉楼东”“火宫殿” 早早的订好了团年饭欢庆新年。
  吃完除夕晚餐,全家回到家里,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候新年的到来。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长沙城内大街小巷鞭炮齐鸣,烟花四起,震耳欲聋,洋溢着浓浓的辞旧迎新的气氛。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而长沙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众所周知,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全国驰名,享誉海内外。新中国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浏阳鞭炮。有了这一层原因,长沙从不像其他城市一样,过年时冷冷清清,而是满城响声震耳,硝烟弥漫。放鞭炮长沙人也有许多讲究,鞭炮在不同的时间燃放,就有着不同的含义。如长沙光在除夕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团年饭时放,意思是告诉人们吃团年饭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钟声敲响是放,意为辞旧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开门时放,表示迎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年头。鞭炮的大小、燃放的时间随各家定,但有一点是鞭炮燃放时不能中断,如有中断,来年可能有不顺利的事情发生,这是每一个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人们放鞭炮时,都特别仔细,尽量避免中断现象的出现。
  拜年是春节的又一习俗。长沙的拜年与别的地方不同。有些地方如北京,初一一般不外出拜年,而长沙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这句俗语讲的是大年初一儿子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长沙人特别重礼节,常以情义待人。这几天,街坊邻里们都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初五这一天不拜年,人们管初五拜年叫“拜五中”,(“中”字为音译)这一天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娘家人这一年经济都不会兴旺。如果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或作为客人到别人家拜年,都是不会令人高兴的一件事。这是在过年中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个事情。还有一个要引起注意的是拜年时要看欲拜之人是否起床,但若人家尚未起床,则忌入床前拜年。老长沙认为给死人祭拜就是在床头拜,这一点视为大忌。
  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民间谚语:“三六九,往外走”,所以这几天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人流量会大大增加。到了初七初八,长沙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长沙谚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唐代已风行,宋时更盛。文天祥曾记叙衡州上元张灯盛况:“士女倾城”、“观者如堵”、“骈肩累足”、“咫尺音吐不相辨”。长沙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团,顽童则持彩灯相戏。更热闹的是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在此时达到高潮,常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常有乡下舞龙的队伍到城里来表演,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多赐以包封。已婚未育妇女,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一小孩,名麒麟送子。
  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点与全国各地相似,故不赘述。只是有一点,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元宵的馅已由原来的芝麻、豆沙之类改为水果、无糖馅的元宵。
  有专家把民俗誉为“活文化”,这一点我深表赞同。通过记述长沙当今春节过年的一些习俗以及它所悄然发生的变化,使我们由衷地体会到: 民俗它就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动态的形式存在u正是长沙人过年这种民俗化为浓浓的乡情、亲情时刻萦绕、回荡在我的心头,吸引着我,促使我在外求学多年后依然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的原因吧 求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13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