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的意思

七律 长征的意思,第1张

[编辑本段]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进过此地。

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1]

[编辑本段]译文

红军不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做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起伏只如水面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挺拔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着由所剩无几的几根铁索支撑的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1 咽(yè):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碎:细碎

2 这件手书为竖写横幅,行草字体,取大草气势。有标点、作者署名、书写时间,形式比较完整。通篇加标点符号,与文字浑然一体,成为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笔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结字欹侧程度比从前减少,仍带有字体大小参差的风格。用笔圆润遒劲,稍带涩笔,气魄浩大,自然流美,是‘毛体’书风成熟后的杰出的代表作。(写作风格)

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首诗,正是这一大进军的光辉的写照和热情的歌颂。它集中的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抒发感情)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17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