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大餐:圣诞节通常会吃什么

圣诞大餐:圣诞节通常会吃什么,第1张

圣诞的钟声即将敲响。圣诞大餐的香味已朝我们飘来…… 在西方,只要是圣诞节享用的家宴都称为圣诞大餐。不过,有几道传统食品是圣诞节所不可缺少的,比如圣诞火鸡、烟熏火腿、圣诞三文鱼、圣诞布丁等。传统的圣诞大餐,在最早的时候流行吃烤猪、火腿,后来是火鸡、三文鱼。总之是以肉为主。除了吃肉,圣诞大餐还得有红酒。圣诞红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红糖、橘子皮、杏仁、葡萄干等佐料,然后在火上一边加温一边搅拌(注意不可开锅),最后淋上一点伏特加,起锅之后,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

圣诞大餐的另一部分是甜点。如饼干、蛋糕等。这类食品一般在圣诞节前夕就开始准备了,一家人坐在一起料理制作,孩子们也最爱参与这类他们觉得有趣的事。因为圣诞糕点可以按照他们喜爱的形状和味道来做。瑞典语系的国家在做圣诞糕点时,有一个类似于中国人包年夜饺子的习俗,就是在杏仁味的糕点里,故意放一颗完整的杏仁,谁要是吃到惟一的一粒完整无缺的杏仁,谁就是新年的幸运之神。幸运之神当然是得奖品的,北欧人奖给幸运之神的经常是个带着红蝴蝶领结的小猪型大饼干;在荷兰和德国则是小黑人彼得,大小有一个手掌那么大。可见,在西方吃圣诞大餐不仅可以一饱口福,而且还可以领略一种极具情趣的饮食文化。

上等香槟+顶级鹅肝+烟三文鱼+荞麦蛋糕

法国人除了最懂搞浪漫之外,亦对温情珍而重之,所以圣诞大餐都会与家人一起分享,而且非常着重气氛,一般家庭会将家居粉饰一番,餐桌上会铺上漂亮的桌布,中间摆放鲜花、蜡烛等作装饰,餐具更是用上点缀着细致花纹的洁白细瓷器皿。另外还配上银制刀叉及水晶杯,再配合柔和的灯光,造成一室和谐的暖色调。

法国人对圣诞大餐的菜式并不过于讲究,只是把平日都可尝到的菜式弄得更精致丰富一点,但有一样是必需的,那就是圣诞晚宴后要开上一支上等香槟一家人一同享用,这才算是完满的一顿法国圣诞大餐。

烟三文鱼Smokedsalmon是一种美味佳肴,因为三文鱼的鱼肉色泽鲜艳,口感肥美丰满,法国人在圣诞节会选择烟熏过的三文鱼作为应节菜式,而烹调方法就有多种选择,例如配合香芒及芦笋做成清新的沙律头盘,或是配以白汁烩扭纹通粉等,都是颇受家庭欢迎的菜色。

顶级鹅肝FoieGras。法国人的圣诞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鹅肝。鹅肝的吃法通常是香煎,如加入少许波特酒、无花果或法国特产的酱料来调味就更加惹味,入口立即融化的甘香细滑口感。有些家庭负担不起顶级的鹅肝,亦会改食一些经过加工的罐头鹅肝,价钱较廉宜。一般是切片,做成前菜冷盘,有些人则会喜欢伴以调味酱或面包同吃,令圣诞大餐更添高贵质感。

荞麦蛋糕BuckwheatCake是圣诞节的特色蛋糕,以用荞麦面粉做的荞麦蛋糕为代表,但别看它的颜色黑黑沉沉,质感一定较为硬实。其实由于所用的荞麦粉都是上等货色,质地细软滑溜,因此做出来的蛋糕口感松软,有股独有的小麦香味。

圣诞布丁+圣诞蛋糕

英国人对一日三餐都有不同要求:早餐要饱、午餐要简单、晚餐要食得好,所以,他们的晚餐通常预备得最为丰富,绝不会敷衍了事。到了每年最大的节庆——圣诞节,一顿极其丰盛、度身定做的圣诞大餐是标准的过节仪式,一家人会围在餐桌旁边,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互相祝贺聊天,气氛令人暖到入心。

圣诞布丁Christmas-Pudding,源于传统的圣诞食物牛奶麦粥及干果布丁。传统习俗是在圣诞前一个月就开始制作布丁,而制作过程中每位家庭成员都要参与,象征着团结和谐之意,而且每人都要负责搅拌一下面团,在搅拌时会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最后就在面团中藏入一枚硬币,如果幸运地吃到这枚硬币,就会有一整年的好运气。

圣诞蛋糕ChristmasCake是一种餐后点心,是用干果、杏仁蛋白等做成,表面裹有一层雪白的糖粉,味道带甜,口感较实,有些人会在圣诞蛋糕上涂上奶油或果酱,甚至写成“圣诞快乐”的字样,食用时有人会喜欢在蛋糕四周插上特制的圣诞蜡烛,蜡烛的形状细小精致,只有两三四寸长,色彩缤纷,点燃之后由主人吹熄,然后切成一片片与家人享用,并作为圣诞大餐的完满结束。

红酒+姜饼+蛋糕

德国人的圣诞大餐是指在圣诞当夜一家人回到家里团圆用餐的意思,因此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赶回家去过节,餐厅就自然没有圣诞大餐供应。圣诞市场通常在每年11月底开设,并分布于德国市内各地,一般摊位会营业至12月24日的中午12时为止。像以圣诞姜饼闻名的纽伦堡市、专产圣诞蛋糕Stollen的德烈斯敦市等,就是非常著名的圣诞市场。

圣诞红酒Gluehwein是德国人在圣诞节必喝的热饮之一,它是一种加热了的红酒,不过除了一般红酒的成分外,制造商亦会引入一些不同风味,如加入肉桂、蜂蜜、柠檬,甚至水果烈酒等,令口味变化更多,许多德国人在圣诞夜做完子夜弥撒后,也会马上喝一杯热乎乎的圣诞红酒来暖身,是个非常特色的饮料。

德国姜饼Lebkuchen是一种介乎于蛋糕与饼干之间的小点,它的制作原料含有大量的蜂蜜,同时亦加有胡椒粒,甜辣的口味非常独特,其中以“纽伦堡姜饼”Nuernberger-Lebkuchen最为享负盛名。而现在很多姜饼都经过改良,外面裹上一层巧克力或白糖浆,同时也加入杏仁、核桃或榛子等,令口感更加丰富。

圣诞蛋糕Christstollen/Stollen Christstollen一般简称为Stollen,是一种裹着白色糖粉,内里含有果实颗粒的长形蛋糕,通常在圣诞节才有出售。最常见的有牛油味的Butterstollen、含有葡萄干的Rosinenstollen,以及杏仁味的Marzipanstollen。德国人通常会将整条Stollen切成一片片的,配着圣诞红酒一起享用。

芝士火锅+中式火锅+桌上烤肉

一般传统瑞士家庭吃的圣诞大餐主要有:芝士火锅、炸肉火锅、中式火锅、烤吉士或者是桌上烤肉,这些菜都是非常典型的、和家人朋友一块儿享用的瑞士冬菜,热量高,刚好可以把自己的皮下脂肪再增厚那么一点点儿,以抵挡超冻的气温。

芝士火锅,德文写作Kaesefondue。这道菜应该是最知名的瑞士料理了,特定的吉士加白酒一起放在锅子里加热、熔化,待吉士变成稠稠的液体状之后,再用叉子叉一小块面包(也有人用马铃薯)下锅、裹上吉士吃。

中式火锅,德文写作FondueChinois。这是中国火锅再搭配上瑞士人饮食烹调技巧演化出来的。煮上一锅清淡的高汤,准备一些肉类和草菇,把东西烫熟之后,再蘸上各式各样的酱料。

桌上烤肉,德文写作Tischgrill,吃着很过瘾。许多瑞士人冬天懒得做饭又想大吃特吃的时候,多半就会吃个桌上烤肉。瑞士的超市家电行里都卖有桌上烤肉的器材,是一种类似插电铁板的器具,铁板抹点油、加热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把肉啊、青椒等放上去,熟了之后再搭配酱料吃。

圣诞烧烤大餐

圣诞正是澳大利亚显示其种类非凡的特产的最佳时刻,从热带水果到海鲜、奶酪和葡萄酒,应有尽有。

该去哪儿享受“圣诞烧烤大餐”呢?——海边!绝对惬意!热情的澳大利亚人会为你现场烧烤各种鲜活的海产,还演绎出各种时尚、多元的方式,包括涂上橄榄油、辣椒酱、咖喱和芫荽等。吃完烧烤之后,你可以在海滩上徜徉,如果你在为刚才情不自禁的饱餐破坏了“减肥”大计而耿耿于怀时,不妨租辆自行车在海滨大道上兜风,或者去冲浪、钓鱼、跳水、游泳和潜水,都是消耗卡路里的绝佳运动!

美式烤火鸡+奶油南瓜浓汤配栗子蓉

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开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火鸡解冻后先在肚子里塞入大量的蔬果,如甘笋、西芹、洋葱、栗子等,外面再抹上多种香料腌制,最后放入炉烤上数小时方可完成。不过由于火鸡的脂肪较少,因此肉质不及一般鸡嫩滑,幸好加有大量配料调制,因此味道亦颇为浓郁,非常惹味。火鸡比较大,一般不容易一夜吃光,通常的做法会是在第二天将火鸡片肉,然后冷冻起来,作为以后制作三明治、面条等的材料。

火鸡的做法

火鸡的最传统做法非常简单,您只需要用盐和花椒末将火鸡里外充分涂抹,然后在烘炉中烘烤3小时左右即可。

西式圣诞火鸡

材料:4杯野米、1两蘑菇、1两西芹、1两红萝卜、1只雪藏火鸡。

调味料:适量胡椒粉、1安土(25克)牛油、少许茜子、适量盐、1茶匙蒜茸、1杯清鸡汤。

烹调方法:

1、火鸡洗净去内脏,用盐及胡椒粉腌30分钟。

2、野米隔干水份与蒜蓉及其它蔬菜粒用牛油炒片刻,加入茜子及调味。

3、加入鸡汤煮滚,用慢火煮至半熟,待凉。

4、将野米馅放入火鸡腔内,用锡纸盖着开口,置煤气焗炉8度(230°c/450°f)焗约2小时至熟。

中式百宝酿火鸡

材料:火鸡1只、糯米1杯蒸熟、香肠2条、切丁香菇8朵(泡软切丁)、虾米2汤匙(泡软)、蒜3颗、葱粒1/2汤匙、西洋芹1/2棵、洋葱1个。

调味料:酒3汤匙、盐2茶匙、胡椒粉少许、酱油2茶匙、糖1/4茶匙、水1汤匙、奶油少许。

烹调方法:

1、将火鸡解冻、洗净、擦干水分,再将火鸡以酱油、糖、水腌制。

2、起油锅爆香蒜,放入虾米、香菇和香肠炒熟糯米、葱粒、酒、盐、胡椒粉拌匀作为填充料。将填充料塞入火鸡鸡胸内,用铁针插封切口。

3、将火鸡表面涂奶油后放入烤箱。

4、填塞火鸡时要注意必须等到火鸡要入烤箱时才可以把填塞的料塞进火鸡体内。

5、将西洋芹切段,洋葱切粗丝后在火鸡底下,所需要烤的时间要看火鸡的大小来调整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主要有三种主流说法。

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的《西京杂记》中记载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初步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及祭祀酒业神等。在之后的流传演变中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风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一些情景。

其三: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重阳的饮食之风,有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此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257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