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新娘不是我/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真的想嫁你
◎片 名 My Best Friend's Wedding
◎年 代 199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爱情
◎语 言 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片 长 105 Min
◎导 演 PJ Hogan PJ 霍根
◎编 剧 Ronald Bass
◎主 演 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德蒙特·穆罗尼 Dermot Mulroney
卡梅伦·迪亚兹 Cameron Diaz
鲁珀特·埃弗里特 Rupert Everett
菲利普·博斯科 Philip Bosco
雷切尔·格里菲思 Rachel Griffiths (I)
朱莉安与迈克尔是大学同学,在九年前曾是一对恋人。后 来爱情由浓转谈,由情侣变成了朋友。两人约定若28岁前尚未 有理想对象,那就说明是上帝要他俩结合。
这天迈克尔打电话告诉朱莉安他要结婚了,对象是一位温 柔有加的富家千金,并且邀请朱莉安当伴娘。朱莉安顿时发觉 自己错过了生命中的好男人,当下决定要抢回新郎……
心里充满愤怒和嫉妒的朱莉安找到她的密友乔治,发誓要 不惜一切在回迈克尔,于是发生了一系列怪诞的笑话,好友乔 治保持了一种清醒的头脑,告诉朱莉安要认清自己夺回迈克尔 的动机。经过一段曲折,朱莉安终于认清自己,她看到了另一 层次的爱,这爱本必是厮守终生,于是向爱人道别,祝福他人 生另一段感情的开始……
CG技术:颠覆“看**”的传统概念
CG技术作为艺术与技术“爱情”的结晶,在**业所产生的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令全世界为之着迷。而未来人们欣赏到的一切,**、电视、游戏,都将是CG技术所带来的。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听感官上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以超越所有行业的姿态,最大程度地呈现可视化和交互式技术的魅力,颠覆你“看**”的传统概念。
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技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CG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几乎被运用于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中,如影视特效、三维动画、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等,其中最为我们所熟识的当然还是在现代**工业中的运用。这种通过CG技术生产的影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实人物、物体经过数字技术处理合成制作的“实拍片”;一类是完全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影像的“动画片”。
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商业**在赋予作品社会文化价值的同时,又被生产者的商业利益所左右,在不违背基本价值观的情况下,以追求最大的商业价值为目的。因此,现代**工业追求的是“新”(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以刺激受众的感官)与“快”(不断创新技术和管理以提高生产的效率),而CG技术恰好能够帮助**生产者完美、统一地实现这个两个目标。
求“新”:景观**的盛行和立体**时代的到来
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发展除了本身的艺术探索实践之外,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好莱坞作为商业**的霸主,一直是迎合观众这种需求的典型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CG技术给**工业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使好莱坞**经历了从“叙事**”到“景观**”的华丽转向,用数字技术营造出来的“视觉奇观”,成为好莱坞这些年来进一步占领和巩固全球市场份额的制胜法宝。
从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首先尝试运用,到卢卡斯的《星际迷航记2》,CG技术开始正式进入**业,再到卡梅隆的《终结者2》大规模运用CG技术,以及此后的《阿甘正传》、《泰坦尼克》、《角斗士》、《魔戒三部曲》和最近的《阿凡达》,一部部影片不断制造着一幕幕绚丽的**盛宴,CG技术所营造的各种影视特效已经成为今天保证影片票房的关键手段。
对于《阿凡达》,普通观众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身临其境”,许多媒体、专家甚至预言,此次《阿凡达》里程碑式的出现,标志着立体**时代的真正来临,“2D**就像当年的默片对有声片一样显得过时”。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位观众在看完《阿凡达》后感慨:“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好像就看过两部**,一部是《阿凡达》,一部是剩下的所有其他**。以前进影院觉得自己是在看**,这一次走出来,却觉得自己好像是体验了**一样。”
这种“真实幻象”的“体验”观感,是“快感原则”、“奇观化原则”等现代**的美学原则的最好体现。精彩的CG技术,创造了“虚拟逼真”的**奇观。
现在,市场的反应又进一步带动了资本的骚动,全球又掀起了发展数字立体影院的热潮,放映商纷纷开始实施数字3D系统安装计划,单美国的3D银幕,就从去年夏天的800个一下子增加到了现在的3500个。制片商方面的反映更为明确,迪士尼、梦工厂等宣布今后出品的动画影片将全部采用数字立体格式。
求“快”:三维动画技术的成熟和制作流程的广泛使用
随着CG技术,特别是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动画的创作及制作方式被完全更新,工序大大简化,制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1995年,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作为第一部真正的三维动画影片诞生。从此,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蓝天工作室等每年都给我们带来视觉的惊喜和票房的奇迹。这一革命性的变革为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动画产业带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现在,无论是从制作方式、艺术表现,还是从市场反应、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来看,三维动画**已经成为国际上动画发展的主流。
当前最高端的三维CG技术,给3D**、三维动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效果,但真正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还不仅仅是视觉语言的突破,而是充分实现了CG影片“创作/制作、技术研发、过程管理”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业化生产流程,从而在技术上、生产上实现了“实拍片”、“动画片”的合流。
《阿凡达》的制作,就充分借鉴了现代三维动画的流程与技术,除了实景拍摄的镜头外,其他镜头的制作几乎和现代三维动画一样:首先是数字建模,也就是在电脑上做出虚拟人物的模型;其次是虚拟摄像,让演员穿上装有传感器的衣服,通过表演捕捉等技术采集身体各部分的参数并运用在虚拟模型上,让模型动起来;最后是渲染,通过计算机技术让人物出现在虚拟的环境中。
卡梅隆这一次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部辉煌的**,还有其团队独创的3D摄影机、虚拟摄像机、表演捕捉系统,还有其首次尝试的GPU加速渲染技术,正是这些CG技术开创了3D与数字特效的新时代。
立体影像技术:将颠覆“看**”的传统概念
现在的立体**,主要是**银幕的光线透过立体眼镜对光的选择,分别呈现在人的左眼和右眼中,使人产生立体影像的感觉。随着技术的进展,现在裸眼式不须戴眼镜的真3D立体显示技术也正逐步成熟,具有全视景、多角度、多人同时观察等优点,可直接观察到具有物理景深的三维图像技术,其显示图像深度(第三维),效果就像我们看真实的世界一样。同时,感知技术也离我们越来越近,能够解决人机交互的便捷性、准确性和功能的多样性等问题,这将会全方位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些立体影像技术、交互技术的进步,对于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可以造就新的**时空,观众感觉真正置身其中,真正“身临其境”,观众将不再是坐在银幕外的“旁观者”,转而成为置身其中的“局内人”。这种全景式**的出现,很可能会引起创作观念和观影观念的变化。例如,目前我们观影的时间概念都是物理上的,比如90或120分钟,而在全景式**中,更多的是心理时间,这不难理解——就像一个有恐高症的人坐过山车,物理上的一分钟,在他的心理感受上可能变得无比漫长。
其次,新技术形成了新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接受理论是建立在影院观影模式上的,大屏幕、黑暗场景、集体观看,成为**接受美学研究的典型观看方式,并由此产生一种观影的仪式感,构成了一个观影的“信息场”。由于全景式**是空间范畴,不需银幕作为载体,因而不限于影院,观影的集体行为转变个体化、私密化的观影体验,改变了观影心理,因此全景式**将来应用的具体形式目前尚不太好断定。
最后,新技术产生了交互式立体影像的可能。在很多科幻**里都有这样的场景,即戏中的人物可以对着真实人类的虚拟影像说话,而不是拿着电话和对方通话。这样的科幻场景随着交互技术的产生,可以在现实中看到了,形成交互的虚拟现实。这在真正意义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关系,势必打破原来的**创作模式,但具体的形式目前也不太好断定。
未雨绸缪:推动中国CG技术和**事业的发展
仅就技术上而言,目前立体影像技术已经成熟,甚至全息立体影像、感知技术等都已开发出来,将来投入到**的实际制作中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作为**创作者,我们对这一趋势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将来才能够临危不乱,避免出现《阿凡达》来临之初大家上下瞠目惊呼的局面,因为未来立体全景式**、交互**带来的冲击,势必比《阿凡达》来的还要大。
未来的立体全景式**、交互**,由于观影方式的改变,由于交互形式的出现,势必要打破现在的**形态,势必要打破现在**的语言和语法,势必要创造新的艺术语言,甚至**产业也可能要发生调整,诞生新的艺术品种也未可知。
纵观CG技术的历程,重新审视CG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可以看到CG技术确实被我们忽略了。作为**人、CG人,我们任重而道远。CG技术作为艺术与技术“爱情”的结晶,**业所产生的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令全世界为之着迷。而未来人们欣赏到的一切,**、电视、游戏,都将是CG技术所带来的。CG技术未来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听感官上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以超越所有行业的姿态,最大程度地呈现可视化和交互式技术的魅力。
作为演员 詹姆斯·卡梅隆 曾经演过的** 共(2)部
《铳梦》2009
《铁达尼号之深渊幽魂》2003
作为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曾经拍摄的** 共(8)部
《阿凡达》 2009
《铳梦》 2009
《铁达尼号之深渊幽魂》2003
《泰坦尼克号》 1997
《真实的谎言》 1994
《终结者2》 1991
《深渊》1989
《异形2 》1986
《终结者I》 1984
《食人鱼2:繁殖》1981
1981年,卡梅隆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问世。这部名叫《食人鱼2:繁殖》(Piranha 2: The Spawning)的影片完全在意大利拍摄,卡梅隆和一口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并不愉快,而拍摄完毕后,制片方出于对这个羽翼未丰的导演的轻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25岁的卡梅隆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工作室的门,自己想法学会使用了意大利的剪辑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剪辑了整部片子。在这个过程中,卡梅隆下定决心不再为任何人卖命,一定要制作自己的**。
在意大利期间,卡梅隆备受疾病、饥饿和贫困的折磨。痛苦的经历使他每晚恶梦缠身,一次他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恶梦: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追杀。他决心不再为任何人拍**。根据恶梦的内容,卡梅隆写了一个浸满其卓越才华的**剧本《魔鬼终结者》。他把这个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
高尔答应了他的要求,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这部影片的拍摄只花了650万美元,却赚得了3600万美元的国内票房,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在《终结者》中已经可以看到之后卡梅隆**的特点,比如富于创意的剧本、出色的特技制作、特色鲜明的人物,特别是在之后的影片中经常看到的女性英雄的形象。
《终结者》的成功使卡梅隆获得了**界的广泛关注。1985年,卡梅隆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起撰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这部影片也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1986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二部作品《异形2》问世。这部影片是著名导演瑞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角斗士》)的科幻经典《异形》的重拍版。《异形》以渲染幽闭恐怖的感而著称,在片中表现了一种人面对茫茫宇宙的无助,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虚无主义的气氛。卡梅隆编导的这部影片的续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复原片的风格,而是把人和异形的战场从单个的太空船搬到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种动作片的风格重新演绎了发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本片的视觉效果也绝对一流,其美工设计给人一种卡梅隆影片所一贯具有的,纯粹的(而非形式主义的)机械审美快感,而其特技制作也堪称达到了电脑生成影像参与**制作之前的高峰。《异形》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包括西古内尔·韦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结果获得了最佳音响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在影迷们等待3年之后,也就是1989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问世。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类作品有些不同,虽然其中穿插了很多惊险的打斗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它重点还是用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在一个科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故事。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影片的节奏过慢,使人昏昏欲睡,这使这部影片的票房不如卡梅隆的其它影片卖座。但也有很多影迷被片中人物的感情所打动。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卡梅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制作人高尔·安妮·赫德经历感情危机,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了创作之中,自然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另一方面,正牌的科幻影迷们醉心于这部影片在科学上的准确性,以及片中激动人心的特技效果。
在两个方向上,《深渊》为**特技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首先是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水下特技效果。卡梅隆在片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方法表现水下奇观,它的水下特技启发了一批**人,之后的《猎杀红色十月》《红潮风暴》以至于《U-571》都受到了这部影片的很大影响,卡梅隆本人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也运用了在《深渊》中实践过的很多特技手段。
《深渊》中开创的另一个特技技术领域更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那就是它首次在**中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生成影像。这种技术不但解决了利用模型难以拍摄在三维空间运动的生物体的困难,创造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游泳智慧生物形象,而且创造了片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会变形的水柱,这种电脑生成变形物体的技术为卡梅隆的下一部杰作,《终结者2》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1991年,被影迷们盼望已久的《终结者2》终于浮出水面,这部影片震惊了影坛,并且赚得了2亿美元的国内票房,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和最佳音效剪辑)。无疑,这部影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个会变形,脑袋上被霰弹枪打出一个大窟窿能够很快恢复的液体金属人T-1000,当观众第一次看到“他”在大银幕上的表现时,无不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终结者》2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人们终于相信,**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的制约只是人们的想像力。从此,电脑生成影像在好莱坞大行其道,恐龙、外星人、龙卷风、小行星纷纷登场,人们看到了一个又以个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神奇画面。
但《终结者2》的出色之处绝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单个的特技形象,它在**艺术和技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表现。除了变形金属人的惊人“表演”,本片还安排了打斗、枪战、追逐、爆炸等各种刺激性场面,这些场面合理搭配穿插,既满足了观众的感官需要,又成功地避免了堆砌和重复。在每个单个的场面中,卡梅隆也发挥了卓越的导演和剪辑才能,在场面调度、蒙太奇的使用和时间的控制(太短不过瘾,太长又使人厌倦)等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终结者2》中,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卡梅隆表现出惊人的成熟和老练。这个相对复杂,多线推进的故事被他讲得有条不紊,节奏也被控制得张弛有致,是极好的编导结合的范本。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缘故吧,卡梅隆没有什么理论上的包袱,他广泛吸收各种类型片的养份,创造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简洁、实用的摄影和剪辑方法。
但光靠出色的技术——包括特技和编导的技术——并不能造就一部出色的**,《终结者2》还有灵魂——扎实的主题和丰满的人物。《终结者2》的故事探讨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类能否避免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而造成的灾难?而这个主题又是建立在一种非常具有预见性的假设的基础上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可能使机器自然地产生自我意识,从而对人类造成灾难。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卡梅隆着意塑造了几个特色鲜明的人物,除了琳达·汉弥尔顿的女性英雄主义形象和爱德华·福隆扮演的英姿飒爽的少年英雄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阿诺德·施瓦辛格演绎的“终结者机器人T-800”。编导成功地挖掘出这位“肌肉明星”身上的表演潜能,把片中那个“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杀人机器表现得丝丝入扣,非常令人信服。在一部成功的科幻动作片里,只有思想和人物提供血肉,特技效果的丰富羽翼才能附丽在上面,带动着观众的想像力展翅高飞,《终结者2》正是这样一部影片。当然,以艺术片的标准衡量,《终结者2》的思想当然比较浅薄,人物也比较平面化,但对于一部强调视听效果的科幻动作片来说,这样的思想主题和人物刻划恰到好处。最后,《终结者2》里那个被子弹频频击中而不倒下的“魔鬼终结者”的形象正好能使人们潜意识中的攻击和自虐的压力得到很好地渲泄,这也是很多人看了这部影片大呼过瘾的原因之一。
比例平衡的结构、较为深刻的主题、有声有色的人物、有条不紊的叙事、精确的节奏控制,以及登峰造极的特技效果,能够满足观众的从感官刺激、理性斥求到潜意识层面的诸多需要,一部影片拥有了这一切,已经可以被称为经典之作,更何况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超乎想像的惊人创意的基础上!这也就难怪《终结者2》被众多的影评人列为二十世纪最出色的影片之一,更有无数影迷把这部影片奉为圣典,不但在影院里看了又看,甚至手拿录像摇控器对它进行逐格的研究。
在《终结者2》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于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数字领域”,和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分廷抗礼。1994年由“数字领域”制作特技的第一部影片《真实的谎言》出炉。这部影片试图把间谍惊险片和喜剧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发掘出了动作明星施瓦辛格的幽默潜力,但它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结尾那一架“海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它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发射“小牛”导弹打中跨海大桥的场面既壮观华美,又具有军事演习一样的真实感;而后来的机翼上的搏杀又呈现出繁复和夸张的卡通风格。作为导演,卡梅隆能够选中这种独特的武器扮演片中“重要角色”,并且把它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又一次证明了他对机器美的特殊爱好和感悟力。
《真实的谎言》中也体现了卡梅隆的一种沙文主义思想,他在片中把亚利安人描绘成“英雄”,而把非亚利安人(阿拉伯人和黄种人)描绘成“恐怖分子”,这种沙文主义思想在美国人中间非常普遍,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和正确的认识。其实在一部影片中宣扬这样的思想对其在美国和全世界的发行并没有太大好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卡梅隆性格中固执和专横和一面。和多数影片把特工人员描绘成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相反,《真实的谎言》把他们描绘成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再一次体现了卡梅隆特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真实的谎言》在美国本土的票房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好,只有1亿4千6百万美元,幸好它在国际市场上收入了2亿8千万美元。评论者们认为作为卡梅隆的影片,《真实的谎言》比前几部作品有所退步。自此,卡梅隆好像对大块肌肉和重武器不再有以往的兴趣,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除了写作了《奇怪的日子》(Strange Days)的剧本,以及把《魔鬼终结者2:三维版》制作完成外,卡梅隆把几乎全部经力投入到又一部雄心勃勃的大制作中去。
听起来难以致信,卡梅隆想要再现世纪初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海难事故。观众已经看了太多的灾难片,很难说会对这样一个题材感兴趣。于是卡梅隆的对头们开始“提前”兴灾乐祸——这个家伙也该尝尝栽跟头的滋味了。卡梅隆开始疯狂地查资料、跑资金、找演员、做道具、开发特技用软硬件,每天都在体力透机的边缘工作着,与此同时,在卡梅隆的导演生涯中一直伴随着他的种种问题也来了一个“总爆发”。
首先是感情问题,在拍摄《泰坦尼克号》时,卡梅隆和女友,演员琳达·汉弥尔顿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开始和剧组的演员,扮演老年露丝的孙女的苏茜·埃米斯频频约会。在此之前,卡梅隆已经经历了三次不成功的婚姻。卡梅隆在拍摄《终结者》系列片的进修和女主角扮演者琳达·汉弥尔顿相爱,两人同居了很长时间,并且生有一个女儿。媒体对这对**情侣投以关注的目光,希望他们能够幸福。但琳达总是不肯和卡梅隆正式结合,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丈夫,卡梅隆可能是最糟糕的。在生活中,卡梅隆有着工程技术人员的专横固执和不敏感,但没有他们稳定和可靠的优点,而且他的脾气非常易怒,被人称作“暴君”。另一方面,作为天才的卡梅隆整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人很难理解他的想法,这也是他和每一任妻子都不能保持长久关系的根本原因。1997年7月,犹豫了很长时间的琳达·汉弥尔顿终于和卡梅隆正式结婚,但1998年5月两人即告分手。2000年6月4日,卡梅隆和苏茜·埃米斯结婚,外界对这次婚姻也不持乐观态度。
作为一个以事业为生命的大导演,个人生活的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卡梅隆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的紧缺。卡梅隆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了。1990年,《终结者2》的投资轮翻上升,最终达到了一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超出了它的制作公司“Carolco”的承受限度,导致这家公司破产。 《终结者2》上映后,卡梅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光风暴”,福克斯公司随即和“光风暴”签订了为时5年的合同,答应为该司出品的**投资并代理发行。但卡梅隆为福克斯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的投资《真实的谎言》即大大超出了公司6000万美元的预算,达到了1亿2千万美元。结果福克斯公司接管了“光风暴”的所有业务,卡梅隆自己的制作公司已经名存实亡。
实际上,卡梅隆并不是不能用比较少的成本拍出出色的影片,正相反,他非常善于因地制宜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取得不错的效果。卡梅隆拍摄的杰作《终结者》和《异形2》分别耗资650万和1850万美元,都称不上是大投资,而卡梅隆有了更大的权限之后,却因为花钱大方而闻名于世。和“花花公子”凯文·科斯特纳因为讲究生活排场和安排不周造成投资超出预算不同,卡梅隆把几乎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制作本身上,经费的超支实在是他追求完美的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精雕细刻的结果是《泰坦尼克号》最终的投资达到了骇人听闻的2亿美元,为此投资方福克斯、派拉蒙和导演卡梅隆三方几乎撕破了脸皮。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另一位大师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也是一个精明的制片家。他制片的科幻和动作类**,从《侏罗纪公园》《天地大碰撞》到《拯救大兵瑞恩》,每一部的投资都精确地控制在5000万到7500万美元之间,既达到了大投资的气势,又减少了赔本的风险。他掌舵的“梦工场”**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经营状态一直相当不错,今年尤其大出风头,推出了从超级大片《角斗士》到另类佳作《几近成名》在内的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使同行感到很大的压力。在这些方面,詹姆斯·卡梅隆只能自愧不如。有趣的是,虽然斯皮尔伯格为人精明,处事圆滑,但他的影片却以孩子气而闻名于世;卡梅隆的影片更多地体现了成人化的幻想,但他的为人却非常地孩子气。
这种“孩子气”更多体现在一些积极的方面:一种不顾任何世俗的限制,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目标的精神。这种类似偏执狂的性格在《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了最高的体现,他亲自操办了几乎每一件事,从给特技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大船沉没的原理,到为片中的杰克操刀画素描,并且要求剧组的每一个人都做到最好。卡梅隆对演职员的苟刻在圈子里非常出名,在拍摄《深渊》的时候,长期的水中作业原本就使人精疲力竭,加上卡梅隆的生硬要求,使硬汉子艾德·哈里斯在回家的路上失声痛哭,在《泰坦尼克号》的拍摄中,这种苟求更是变本加厉。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手下的怨声载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像的困难,这一切使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并且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这一切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在《泰坦尼克号》推出3个月后,国内收入已经达到了4亿7千万美元,破了以往所有影片的纪录;而国际票房更是超过了13亿,使这部影片成为了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影片。这部影片更是获得了14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11个,平了《宾虚》的纪录,并列成为有史以来获此奖项最多的影片。在颁奖晚会上,卡梅隆近乎疯狂地举起奥斯卡奖,大声说出片中的著名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关于《泰坦尼克号》已经说得太多太多了,我们曾经读到过关于它的各种评论,从捧得天花乱坠到骂得狗血喷头什么样得都有。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这部影片实在太红,论者也不免头脑发热。现在看起来,这部影片既不像有些人说得那么好,也绝对不是一部糟糕的影片。它保持了卡梅隆一贯水准——比例精当,叙事熟练,情节抓人,而且特技制作出神入化。但它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体现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在大船沉没之前,导演想用一种文艺片的方法交待人物,铺垫感情。但卡梅隆实在不是一个文艺片的高手,他善于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下凸现人物的魅力,但却不善于用无意流露的细节来表现日常生活中微妙的东西。其实片中杰克手中的,实际上是卡梅隆自己绘制的素描已经道出了一切——学过绘画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个设计人员的素描,它准确、清晰但却完全缺乏逸动的灵性。虽然如此,但凭着卡梅隆对整体的把握能力,《泰坦尼克号》的剧本总地来说还是不错的,卡梅隆给这部影片设计了足够多的细节,而且很扎实地突出了每一个情节的转折点,使人今天仍然能够对它的故事留有深刻的印象。
《泰坦尼克号》还体现了卡梅隆的很多特点。这部影片虽然安排了一条“自高自大的人类文明在自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这条副线,但从片中的表现手法(比如重彩渲染的“泰坦尼克号”上隆隆运转的蒸气机)来看,导演更像地在歌颂机械文明,这也符合卡梅隆对机器的一贯喜爱。另外在大船触礁之后,卡梅隆还是用一种乐观主义的情绪还处理情节的发展,我们看到主人公在危险的环境里到处跑来跑去,最后双双安然无恙地跳到了水里,感觉就像在看一部科幻动作片。但无论如何,两个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还是感动了无数人,而且两个主演成为了当年最红的青春偶像,这无疑是这部机械味很浓的影片的最大胜利。
至于《泰坦尼克号》获得的众多奥斯卡奖,似乎可以这样解释,奥斯卡评委把众多奖项投给这部不是那么完美的影片,是在补偿这位杰出导演失落的荣誉。众所周知,卡梅隆对美国影片的最大贡献在于其拍摄的纯商业性质的科幻片和动作片,但奥斯卡一向不把主要奖项投给这类**。而《泰坦尼克号》刚好符合奥斯卡奖的条件,所以评委们把能给的奖项全部给了它,算是对卡梅隆以往成绩的一种迟到的肯定。要知道,奥斯卡评奖肩负着宏扬美国**文化的重任,如果卡梅隆这样的导演一生都没有获得过它颁发的导演奖,便是奥斯卡最大的失败!
虽然《泰坦尼克号》使卡梅隆名利双收,但这并没有使他加快事业的脚步。一方面因为他本人对片子非常挑剔,另一方面敢于投资给这位“烧钱导演”的制片人还是不多。目前卡梅隆确定要拍的只有一部关于火星的立体**。从1997年开始,影迷们就在翘首以待卡梅隆的新作出笼,不知道大家还要再等多久。
像詹姆斯·卡梅隆这样导演的是好莱坞真正的财富,也是美国**得以长久称霸世界的基石。他从不为了票房曲意迎合观众的口味,而是不顾一切地想要制作出心目中理想的**,而幸运的是,他的想法碰巧和最广大观众的口味是一致的。在卡梅隆看来,只要勇于追求,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你吓不倒我,因为我在为詹姆斯·卡梅隆工作。”这句印在卡梅隆剧组工作人员T恤衫上的半开玩笑的话,正是卡梅隆勇往直前的精神的绝妙体现。人们喜爱卡梅隆的片子,不但因为其中包含有无以伦比的特技效果,更因为在片子里体现的一种勇敢和乐观的精神:正像琳达·汉弥尔顿在《终结者2》中刻在桌子上的字“No Fate”所表达的——命无定数,强者终有可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