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乔摩托车官网

比亚乔摩托车官网,第1张

意大利比亚乔(PIAGGIO)集团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摩托车制造企业,是全球第一辆踏板车VESPA的制造商, PIAGGIO在世界各地拥有数十家工厂,员工6万多人。

除PIAGGIO品牌外,意大利比亚乔集团还拥有韦士柏(Vespa)、吉列那(Gilera)、德比(Derbi),古兹(Moto Guzzi)、阿普里亚(Aprilia)等众多世界著名的摩托车品牌,其两轮机车产销量高居欧洲第1位。

比亚乔是意大利著名的大企业,创始人是Rinaldo Piaggio。该公司早在十九世纪末已经诞生,早年生产木制品和车厢,后来还生产船舶和飞机,1941年首次测试自行开发的第一架全密封飞机,并全力投入设计越洋飞行的大型民航客机。二战期间,比亚乔工厂遭飞机轰炸被毁。Rinaldo Piaggio的儿子Enrico Piaggio继承父业,接管了Pontedera和Pisa的工厂,他当时面对的是满目疮痍,因此他们必须要生产一种有广泛吸引力,价格合理的产品。Enrico Piaggio注意到廉价交通工具的市场潜力,他本人不是一个摩托车手,但他发明的车子却是一种介于摩托车与汽车之间的车辆——踏板车。

这种称为踏板车的交通工具,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被尝试制造,但因运行质量差而都归于失败,人们不知道这种理论上切实可行的踏板车是否会最终成为事实。Enrico Piaggio找到了一位可以帮助他实现目标的高级工程师Corradino D'Ascanio,直接参与新型踏板车的研制项目。当时目标十分明确:新型踏板车必须让女士骑起来象男士骑摩托车那么舒适。骑过水坑时,它必须不会溅湿骑手,不能让油污弄脏衣服,能有空间放备用胎,它必须是轻便、易控制和易骑行。

D'Ascanio研究出一项简单有效的方法,用铁制的壳体做为车架,既可安装发动机,又可满足了上述要求。他设计的踏板车单臂前悬挂系统类似飞机起落架,使得前轮拆卸易如反掌,发动机与主动轮直接相联,一改传统摩托车脚踏控制方式,变速控制安置在右手把上。比亚乔用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把D'Ascanio设计的2冲程发动机的踏板车从图纸变成实物。1946年4月23日,比亚乔推出了首辆踏板车,因其发动机的嗡嗡声及尾部象黄蜂,所以取名为Vespa(意大利语:黄蜂)。

由D'Ascanio创造出的这个神话,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当时,正值战后全球经济不景气之时,Vespa 的物美价廉,坚固耐用,容易驾驶的特点,吸引了消费大众的目光,从而爆发一股Vespa流行风潮,往后数十年,Pontedera工厂制造了上百万辆Vespa,推销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人称为“绵羊”车或女装车,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Vespa主导机车市场引领风骚,1951年,已在德国,法国,英国和西班牙驻有生产基地。直至日系速克达席卷全球,这股风潮才逐渐没落,即便如此,Vespa仍有许多死忠的拥护者。

当然,**的魅力也使Vespa受益非浅。1953年的经典**《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中格雷高利派克骑着Vespa125,载着由奥黛丽赫本扮演的公主畅游罗马城,在罗马的西班牙广场烙下永恒不朽的恋情,那股浪漫情怀深深打动当时的年轻情侣;那种自由潇洒令无数男女老少为之神魂颠倒,也使Vespa名声大噪。1960年,比亚乔累积生产了200万辆踏板车。如此巨大的成功使Vespa 成为像Gassman, Ursula Andress, JP Belmondo一样的耀眼明星。它甚至成为了那个年代意大利人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这样的生活如烟而过,留下回忆的是那载满一家人的Vespa的黑白照片。

,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中文名: 摩托车

驱动方式: 由汽油机驱动。

特点: 轻便灵活,行驶迅速。

作用: 巡逻、客货运输、体育运动器械

目录

发展历史

摩托车种类

影响因素

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知名品牌

常见类别

部件保养

基础知识

展开

编辑本段

发展历史

产生

  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发动机安装到了一台框架的机器中,

不同类型的摩托车(20张)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诞生了。与摩托车相关的摩托车运动则是一种军事体育项目,是以摩托车为器具的一种竞技运动,分两轮和三轮两种车型,每种车型按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分若干等级。按竞赛形式可分为越野赛、多日赛、公路赛、场地赛和旅行赛等项目。以行驶速度或驾驶技巧评定名次。

发展

  1、源于motor(内燃机)与Cycle发动机

  1884年,英国人埃德华·布特勒在自行车上加装一个动力装置,制成了一辆三轮车,采用煤油发动力驱动。1885年,德国的“汽车之父”特利布·戴姆勒制成用单缸风式汽油机驱动的三轮摩托车。同年8月29日他获得了这一发明专利。因此,戴姆勒被世界公认为是摩托车的发明者。 摩托车戴姆勒的第一辆摩托车是用四冲程内燃机作动力,气缸工作窖为264立方厘米,在每分钟700转时,功率可达05马力,时速可达12千米。车为木质结构,后轮为皮带传动,两侧有辅助支撑轮。鉴于戴姆勒的这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德国工程师协会尤登堡分会在他去世后,于堪的休塔特广场建立了他的纪念碑,因为他就是在这个广场驾驶他的第一辆摩托车的。

  2、摩托车发展简史

  自1885年德国戴姆勒发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摩托车以来,摩托车的发展已经历了100多年的沧桑巨变。

  原始摩托车,现存于德国慕尼黑科学技术博物馆的真实造型,是德国人戴姆勒于1885年8月29日获得专利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限于100多年前,当时的汽油发动机尚处于低级幼稚的状况,当时的车辆制造尚为马车技术阶段,原始摩托车与现代摩托车在外形、结构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别。原始摩托车的车架是木质的。从木纹上看, 摩托车是木匠加工而成的,车轮也是木制的,车轮外层包有一层铁皮,车架中下方是数个方形木框,其上放置发动机,木框两侧各有一个小支承轮,其作用是静止时防止倾倒。因此,这辆车实际上是四轮着地。单缸风扇冷却的发动机,输出动力通过皮带和齿轮两级减速传动,驱动后轮前进。车座做成马鞍形,外面包一层皮革。其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为264mL,最大功率037kW(700r/min),仅为现代简易摩托车的1/5。时速12km,比步行快不了多少。由于当时没有弹簧等缓冲装置,此车被称为“震骨车”。可以想象,在19世纪的石条街道上行驶,简直比行刑还难受。尽管原始摩托车是那么简陋,但是从此以后摩托车才能不断变革,不断改进,才有了100多年的数亿辆现代摩托车子孙。

  与德国摩托车相映生辉的是美国摩托车,其中以哈利·戴维森公司著称于世。1903年美国哈利公司生产的第1号市场销售的车型(美国最早的商品化摩托车),该车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409mL,功率294kW,采用自行车车架。摩托车是时代的产物,是体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典范,即不同阶段的摩托车上集合着不同时代科技发展的烙印。原始摩托车之所以不能使用,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不能满足它正常行驶所需的最基本的零部件,从而只能摆在实验室里。 军用摩托车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早期的摩托车由于采取了当时的新发明和新技术,诸如充气橡胶轮胎、滚珠轴承、离合器和变速器、前悬挂避震系统、弹簧车座等,才使得摩托车开始有了实用价值,在工厂批量生产,成为商品,这就是第二代摩托车,即称为商品代的摩托车。如1912年,美国哈雷公司生产的X -8A型单缸摩托车。当时还没有解决变速器及传动系统,而是用皮带传动附在后轮上的大皮带轮,制动是通过手柄拉动后闸皮来制动的。当时也没有解决后避震问题,前避震器有附在前叉上的环套式简易避震装置。

  20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摩托车生产又采用了后悬挂避震系统、机械式点火系统、鼓式机械制动装置、链条传动等,使摩托车又攀上了新台阶,摩托车逐步走向成熟,广泛应用于交通、竞赛以及军事方面。这是摩托车的第三阶段--成熟阶段。1936年,美国哈利公司已能制造出水平较高的摩托车。该车采用1000mL、OHV、2793kW的V型双缸发动机,最高时速达150km/h。

  摩托车的发展像一层层台阶,越向上发展越高级。1885年的原始摩托车摆在第一层的地面上,第二层是世界上首批生产的摩托车,这是1894年德国的双缸四冲程发动机的摩托自行车,共生产了1000辆。第三层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竞赛摩托车,此时的摩托车已经具备实用的功能了。第四层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现代豪华摩托车。该图不仅表明了摩托车发展的四个阶段,还配置了四个阶段的车辆驾驶者不同的装束。

  20世纪70年代之后,摩托车生产又采用了电子点火技术、电启动、盘式制动器、流线型车体护板等,以及90年代的尾气净化技术、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等,使摩托车成为造型美观、性能优越、使用方便、灵活快速的先进的机动车辆,成为当代地球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大排量豪华型摩托车已经把当今汽车先进技术移植到摩托车上,使摩托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摩托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四阶段--鼎盛阶段。

各国摩托车的历史

  一、美国

  美国是最早制造摩托车的国家之一,

时尚摩托车-写真集(7张)著名的公司有哈雷-戴维森和印第安等。

  哈雷摩托已成为一个怀旧时代的标志。1907年,哈雷-戴维森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台V型双缸发动机,较传统单缸发动机,它能为摩托车提供两倍的动力。这种样式的发动机在美国80多年的摩托车制造史里,占据了统治地位。在30年代,哈雷摩托的销售额高居美国本土的榜首;到了40年代,哈雷摩托受到了英国摩托车的挑战,因为它们重量更轻、速度更快;60年代初,小排量的日本摩托车大量涌入美国市场;1969年,哈雷公司和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合并,强化了资本和资源市场;80年代末,哈雷摩托车全面振兴,它出品的每一辆摩托车都是质量的保证。 独轮摩托车印第安公司是一颗远逝的星,它曾经非常辉煌。1899年,工程师奥斯卡·海德制造了一台机动两轮车,开始了印第安公司的摩托制造史。一段时间内,印第安公司以亮丽的色彩和卓越的性能征服了买家,后经几易其主及一些短视的投资行为而挫败,在20世纪50年代,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哈雷区别于宝马的特点就是哈雷几乎全是金属的,看起来有一种永恒的感觉。而宝马多是类似与日本一样的塑料外壳。所以你可以看到许多美国人从年轻的时候直到年老都驾驶一辆哈雷摩托。

  二、日本

  日本毫无疑问是亚洲现代工业的代表,在摩托车制造业也是如此。本田、铃木、雅马哈和川崎是日本最著名的四家摩托车公司。其中本田和雅马哈在上个世纪起步的时候依靠模仿意大利比亚乔、德国宝马和美国哈雷起家。至今我们仍然能看到很多本田的型号和这些车子的尺寸甚至是细节都是一模一样,足以以假乱真。唯一不同的是,现在雅马哈已经开始自主创作或者在别人的创作上改动一下,而本田一直还是致力于模仿别人的外壳。

  日本摩托车制造业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二战以后。由于战争的灾难,日本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乱,公共交通毫无秩序可言,市场急需廉价、方便的个人交通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公司应运而生,如本田公司。本田公司1959年已开始向海外出口摩托车,铃木、雅马哈和川崎紧随其后。当时,日本本土市场四大公司竞争激烈,这又促使各公司在新车型设计制造及市场营销上狠下功夫,迅速占领世界市场。而那时世界上最成功的英国生产商却在原地踏步。到1961年,本田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公司。

  日本摩托车的特点是外形美观、驾驶舒适,对一些细节处理非常细致、周到,如指示灯、变速器、电起动器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日本摩托车中,都属于标准配备,甚至是在125ml排量的车上,这让买主惊喜不已。

  到了1969年,本田公司凭借一款CB750,攻破了英国制造商一直坚守的大型摩托车市场,标志着日本摩托车时代的到来,同时为第一档市场提供了合适配置的摩托车。

  日本在摩托车上的营销策略上也很下功夫,时时会根据某些国家的政策去生产摩托车。比如当时中国的标准是125cc以上不给上牌,雅马哈、本田和铃木就积极配合,而一向自以为是的川崎总是喜欢造大排,结果也造成了国人认为“造大排就是好车、好车就是买到的川崎”的误解。

  三、德国

  德国是摩托车的发源地,其最为我们熟知的是BMW公司。

  宝马公司初创之时,只生产飞机发动机,著名的蓝白相间螺旋桨形图案证明了这一点。1921年,宝马开始生产摩托双缸发动机;1923年,BMW飞机设计者马科斯.弗里兹揭开了生产摩托车整车的序幕。500ml的发动机安装在车架内,气缸向两边伸出,这种简单而高效的设计方案至今仍在使用。BMW摩托以精良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价格闻名。在汽车销售领域有一个市场法则,一款车是否好销售,看德国人对它的反应就知道了,这一法则在摩托车市场同样适用。宝马以超凡的品质享誉世界,它的摩托车是许多国家国宾礼仪车队选用的开道车型。

  宝马的特点在于超多的高科技电子产品,也难怪本田金翼要抄袭它。

  四、中国

  1951年8月,中国正式开始自行试制、生产摩托车,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汽车制配六厂完成了5辆重型军用摩托车的试制任务,并由中央军委命名为井冈山牌。该车车速最高可达每小时110公里。到 摩托车1953年,井冈山牌两轮摩托车年产量突破1000辆。井冈山牌摩托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摩托车工业开辟了新纪元。

  近10年来,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速度更快。从产品产量上看,年产从1980年的49万辆发展到1990年的97万辆,直至今天的一千多万辆,中国一跃成为了世界摩托车生产量最大的国家,摩托车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摩托车行业2006年产销大幅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生产摩托车214435万辆,比上年177672万辆增加36763万辆,同比增长2069%;累计销售212667万辆,比上年177451万辆增加35217万辆,同比增长198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明显提高,产销旺盛带动了经济效益较快增长。2006年,全国105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9%,增长额11008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981%,增长额823亿元。

  中国摩托车工业经过半世纪的风雨沧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开发、营销体系,有相当一部分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有一批名牌产品覆盖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摩托车工业迅速崛起。经过起步、发展、整合、重组,风雨兼程、跌宕起伏的艰难历程,经过摩托车工业战线的努力拼搏,中国现已跻身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

  五、意大利

  意大利的重工业、轻工业、旅游业都十分发达,当然摩托车也是十分发达。但是由于我们人民的文化程度和品味一直处于很低的状态,所以很多欧洲美洲的品牌并不被国人认知。另外就是意大利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以厂大厂小来判定品牌的国人来说,对其认知肯定是很少的。

  1946年**《罗马假日》风靡全球,其中浪漫的爱情故事感染着每一个人,流传至今。而赫本驾驶的那辆踏板车就是来自意大利比亚乔的VESPA,又名唯士帕或者黄蜂,该车并不象日本的摩托车踏板采用塑料外壳,而是全钢板压制的车架,所以耐用度很高。40年代、50年代的VESPA都可以看到。目前全球已经有5000万辆的销量。印度300万辆,越南100万辆,而中国不到10辆。目前比亚乔是和国内的宗申合作的。

  现在比亚乔已经收购了欧洲的大部分摩托车生产商,分别是阿普利亚、西班牙德比、吉雷拉、古滋等等很多品牌。法国的标志摩托车大部分零件几乎都是比亚乔的。

  杜卡迪,摩托车中的奢侈品,但是有开不坏的杜卡迪之称。

  马拉古提,重型机车,质量与品质并重,可以和下面的阿古斯塔齐名。

  MV阿古斯塔,外号摩托车中的兰博基尼,两轮的法拉利,目前和力帆合作。

  庞巴迪,看到蜘蛛侠的座驾了没有,那就是庞巴迪。

  意踏捷克,和比亚乔一样生产过全钢板的踏板摩托车。

  另外阿古斯塔是生产直升机的,比亚乔和庞巴迪是生产私人飞机的。

  意大利的摩托车品牌还很多,和日本摩托车不同的是,意大利摩托车是精益求精、耐用、不容易坏、完美设计,相对于只会模仿、拼装(日本摩托车设计的很少,拼装的很多)营销的日本摩托车来说,意大利摩托车如果想被国人认识,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站稳脚跟。

  当然,意大利摩托车是对日本摩托车商最具威胁的。

未来发展

  摩托车经历百年风雨,正在向着更新、 捷豹跳跃摩托车更快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现代摩托车产业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如哈雷-戴维森公司1998年推出的FLHRC-1型摩托,发动机采用了世界顶级汽车发动机技术——燃油喷射装置,不仅提高了动力性,而且更适合当代社会的环保需求,成为21世纪摩托车的先行者。而光通信电子控制系统、雷达测距自动控制系统、电子地图导向系统、声波电子消声系统等高新技术在一些概念摩托车中的运用,则使现代摩托车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具有震撼力。

编辑本段

摩托车种类

  对摩托车的分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国际标准(ISO3833-1977)按速度和重量将摩托车分为两类:两用摩托车和摩托车。中国摩托车的分类方法,大致上有两种:一种是按排量和最高设计时速,分为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工作容积不超过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50公里。摩托车指发动机工作容积大于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超过50公里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另一咱是按车轮的数量和位置,分为两轮车、边三轮车和正三轮车三类。

  一般习惯上多按用途、结构和发动机型式和工作容积来分类。如仅将它作业城市内、短距离的代步工具,则选用时速不超过50公里,结构紧凑小巧的微型摩托车或轻便摩托车。需要经常往返城乡之间,能二人骑乘,宜选用发动机工作容积125~250毫升的普通摩托车。如行驶的道路条件较差、要求高速行驶或作一般竞赛用,则选用越野摩托车。

运动摩托车

  运动摩托车又叫跑车。其设计主导思想是供人们休闲度假用的,是一种趣味性的交通工具,也是体验人生乐趣的游乐工具。运动摩托车包括范围十分广泛,下面介绍的超级运动摩托车和旅行摩托车,都具有运动摩托车的功能,所以也可以归类为运动摩托车。

道路摩托车

  主要使用在铺装路面上的摩托车叫道路摩托车。道路摩托车可分为三大类, 摩托车即超级运动摩托车、旅行摩托车和美式摩托车。由于这种摩托车主要在平整的铺装路面上行驶,所以又名为市区摩托车。道路摩托车的概念和适用范围也十分含混不清,实际上叫做普通摩托车可能更好。在结构上,道路摩托车只适用于铺装路面,这种摩托车在铺装路面上能达到最佳性能,反之,在无路地带行驶时将会出现许多困难。与之相对应的是越野摩托车,按使用地段分类,也可分为旅行越野摩托车和市区越野摩托车。

超级运动摩托车

  一般摩托车十分重视行驶时的舒适性和操纵方便性。超级运动摩托车则不同,它更重视摩托车的高速行驶性能。乘用分。

  电源部分一般均为交流发电机(或由磁电机充电线圈供电)、整流器、蓄电池组成。摩托车用的磁电机随摩托车型号的不同,也有多种结构。一般有飞轮式磁电机和磁钢转子式磁电机两种形式。飞轮式磁电机,一般多用在小排量的微型和轻便摩托车上,在飞轮的内部,均匀分布四块磁钢,随发动机曲轴一同旋转,定子架固定在曲轴箱上,上面固定有磁电机线圈、照明线圈、断电器总成,当飞轮旋转时磁场磁力线交变的通过各线圈,使线圈产生感应交流电。在磁钢转子式磁电机,其结构与上述相反,在转子的圆周上均匀分布着六块磁钢,磁钢与转子用铝合金压铸在一起,转子用键与曲轴连接。在定子内分布着缠绕铁芯的六组线圈。当转子在定子内旋转时,磁力线交变通过定子线圈使之产生感应交流电。

  摩托车的点火方式,有蓄电池点火系统、磁电机点火系统和晶体管点火系统三种。在点火系统中又分有触点电容放电式点火与无触点电容放电式点火两类。无触点电容放电英文缩写为CDI,CDI实际上是指电容充电放电电路和可控硅开关电路组成的组合电路,俗称电子点火器。

  摩托车电路中分布着各种颜色的电线,习惯上以红色电线为电源“+”线,黑色电线为地线“-”线,橙色线为通向点火线圈线,磁电机输出电流为白色线,兰色为前大灯线等等,这只是一般习惯用法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38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