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戏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部分,它的发展总是与其他文化成分的发展相伴随,并受到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国家、民族又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戏剧作为这一传统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又往往呈现出特殊的轨迹。因此,所谓“戏剧的历史”也必然不是一统的。面对世界戏剧发展的错综纷杂的状态,我们至少必须对西方戏剧与东方戏剧分别进行考察。
古希腊戏剧在两千多年以前从祭祀性歌舞逐步发展形成以后,它的漫长的历史进程已经汇入人类文化历史的长河,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戏剧的历史可以分为: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启蒙运动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古希腊戏剧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也是它的第一个繁荣期,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著名悲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欧里庇得斯(约前485~前406)。著名喜剧作家有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米南德(约前342~前291)。在古代罗马,戏剧创作和演出很繁荣,主要剧作家有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4)、泰伦提乌斯(约前190~前159)。
欧洲的中世纪大致指5~15世纪之间 1000年左右的漫长历程,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戏剧创作和演出以宣传宗教观念和道德说教为基本内容。其中,“宗教剧”是从教会仪式中的唱诗发展起来的,多以宣传宣讲教义为目的。宗教剧的一个变种是奇迹剧,在各种传奇性的情节中渗透着宗教和道德的宣传。主要取材于耶苏和圣徒传奇故事的神秘剧,也可以看作宗教剧的变种。道德剧的主旨是从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向对于社会道德的批判,它流行的国度甚广,时间也很长。在中世纪流行的笑剧则以表现世俗生活和辛辣的社会讽刺为特征。愚人剧也以讽刺著称,它是从民间戏剧发展而来的,后又流入城市。这一时期留下的传世之作极少。
欧洲14~16世纪,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从反对封建专制、教会权威和禁欲主义的历史要求出发,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个性自由。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也在戏剧史上形成了第二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主要剧作家有英国的C马洛(1563~1593)、W莎士比亚 (1564~1616)、 B琼森(1572?~1637),西班牙的Lde鲁埃达(1505~1565)、LFde维加•伊•卡尔皮奥(1562~1635)等。其中莎士比亚的大量剧作成为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珍品,属于它们以后所有的世纪。
到17世纪,欧洲戏剧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既是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又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标志。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戏剧并没有充分发展,但是,到了这一时期,它却成为古典主义的旗帜。当时,法国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高度的中央集权要求文学艺术服从它的权威,为它的利益服务。首相不仅直接干预文学艺术,而且通过御用工具法兰西学院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创作规则严格约束作家和艺术家。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就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同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对这一时期的法国剧作家也有深刻的影响。古典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理性,强调人物表现人类的本质;悲剧与喜剧界限分明,不能混杂;提出“三一律”作为戏剧创作的金科玉律;强调结构严谨与语言的质朴典雅。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剧作家有P高乃依(1606~1684)、J拉辛(1639~1699)、莫里哀(1622~1673)等。
18世纪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全面批判的强大运动,在宗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进行思想启蒙,这就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启蒙时代。这一时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全面发展,成果辉煌的新纪元,戏剧艺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法国,启蒙戏剧是在与古典主义的艰苦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启蒙运动的主将狄德罗(1713~1784)根据历史的要求提出建立市民戏剧、严肃喜剧的纲领,并亲自参加创作实践。著名剧作家Pde博马舍(1732~1799)则为这种新兴戏剧提供了实践的范例。在德国,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戏剧创作方面,GE莱辛(1729~1781)成为德国民族戏剧的创始人。到70年代,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推出了伟大的剧作家JWvon歌德 (1749~1832)与JCF席勒(1749~1805)。英国启蒙戏剧的成就远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辉煌,道德的批判和宣传,使大量剧作带有说教的色彩。喜剧作家H菲尔丁(1707~1754)、O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和RB谢里丹(1751~1816)可以作为代表。在意大利,长期流行的即兴喜剧的传统,造就出著名的启蒙剧作家C哥尔多尼(1707~1793),他的喜剧作品甚丰,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在19世纪,欧洲戏剧分为两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与现实主义戏剧。
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戏剧流派,是与古典主义相对抗的。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启蒙思想的影响、古典哲学的理论准备,是浪漫主义戏剧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浪漫主义戏剧的主要特征是:①偏重主观的内心生活表现。正如黑格尔所说,它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它强调的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偏重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它往往赋予主人公以某种品格并把它理想化,通过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对照的手法,造成强烈的效果。②反对创作上的种种规则,强调创作自由。欧洲浪漫主义戏剧的开创者是法国的V雨果(1802~1885),他的剧作《爱尔那尼》被称为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此外法国的维尼(1797~1863)、Ade缪塞(1810~1857)、大仲马(1802~1870),德国的Hvon克莱斯特(1777~1811),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和雪莱(1792~1822)也写过一些剧本。俄国АС普希金(1799~1837)的浪漫主义诗剧则是俄国戏剧史上的精品。浪漫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其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却影响到20世纪的某些流派。
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戏剧流派,有两种不同的界定。有人认为它源远流长,可以涵盖古希腊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启蒙时代戏剧、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有人则把它界定为19世纪30年代以后取代浪漫主义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戏剧流派。尽管前一种说法所提到的不同时期的戏剧作品也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但作为一个流派,则应取第二种含义。这个流派在很多方面是与浪漫主义相对立的。比如,它更重视客观性,强调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本来面貌再现现实;它更重视细节的真实,强调再现完整的人,重视人的个性特征,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为显著标志。从19世纪30~40年代起,资本主义已经在欧洲很多国家取代了封建主义,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戏剧,具有冷静的洞察社会生活和明显的社会批判性质,因而也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在欧洲,现实主义剧作家有挪威的H易卜生(1828~1906),法国的小仲马(1824~1895),英国的萧伯纳(1856~1950)、J高尔斯华绥(1867~1933)等。在俄国,现实主义戏剧从30年代以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著名剧作家有НВ果戈理(1809~1852)、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ЛН托尔斯泰(1828~1910)、АП契诃夫(1860~1904)、М高尔基(1868~1936)等,他们的作品在戏剧史上享有特殊的声誉。
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下,出现了另一个戏剧流派——自然主义戏剧。这个流派在强调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方面,与现实主义戏剧有共同性,但是,它却更强调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与表现人的精神生活,强调从生理与病理的角度去发掘人的本能。法国的┵左拉(1840~1902)是自然主义小说和戏剧的倡导者和代表性作家,德国的G豪普特曼(1862~1946)、瑞典的JA斯特林堡(1849~1912)等,也一度受其影响。
19世纪末以后,世界戏剧进入了现代和当代阶段,这两个时期的分界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但是,也可以把这个将近一个世纪的戏剧,统称为现代戏剧。概括地说,这一时期呈现多种流派交错纷呈、相互竞争又相互吸收的复杂局面。一方面,19世纪的现实主义戏剧在新的历史时期被广泛继承和发展着,它本身并存着多种风格;另一方面,诸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等流派先后出现,这些新流派的诞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又受到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的深重影响。它们作为一种美学思潮的产物,既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又各有其特殊性。这些新的流派,大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对立形象出现的,但却又给予现实主义很大影响,而属于这些流派的某些戏剧家又自称为“真正的现实主义”。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值得提到的现象,美国戏剧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在这一时期却有后来居上之势,出现了一些举世闻名的剧作家。属于现实主义的剧作家有美国的C奥德兹(1906~1963)、L海尔曼(1905~ )、A米勒(1915~ )、T威廉斯(1914~ )、W英奇,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的E奥尼尔也写过大量现实主义的剧作;爱尔兰的格雷戈里夫人(1852~1932),德国的F沃尔夫(1888~1953)、B布莱希特(1898~1956),意大利的L皮兰德娄(1867~1936),瑞士的F迪伦马特(1921~ )等,也可以列入现实主义剧作家的行列。象征主义是从诗歌扩展到戏剧的,它强调凭借艺术家的直觉创造的象征形象表现世界和人自身,因而,内容本身的神秘性和象征性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象征手法就成为这种戏剧作品的基本特征。这种戏剧流派以比利时的M梅特林克(1862~1949)为代表,爱尔兰的J辛格也属于这一流派。表现主义作为文学艺术的流派,于20年代初至30年代之间盛行于欧美诸国,它源于绘画,是对印象主义的反拨。表现主义戏剧强调“剥掉人的外皮,以便看到他们深藏内部的灵魂”。在人的潜意识的心灵中发掘原始性的本质。这派戏剧的显著特点是:对人的潜意识的发掘并通过多种方式把它戏剧化。表现主义戏剧有影响的剧作家是德国的G凯泽(1878~1945)、E托勒尔(1893~1939),捷克斯洛伐克的K恰佩克(1890~1938)。像奥尼尔、布莱希特等,也曾倾心这个流派或受到它的影响。未来主义戏剧以意大利为发源地,FT马里内蒂(1876~1944)是其倡导者和主将,这个流派彻底否定传统,强调表现现代社会中“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主张在舞台上表现速度、力量、竞争和战争,面向未来,探索未知,在大部分作品中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情调。这派剧作数量不少,但价值不大。超现实主义戏剧的诞生地是法国,其名称起于1917年阿波利奈尔的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这个流派把创作看成是一个“纯精神的自动反应”,作品的内容主要是表现超自然现象、幻觉以及它引起的混乱,诸如诗、血、恐惧、各种形式的逃避现实、鬼怪、梦的解说、荒谬悖理的事情等等。主要剧作家有阿波利奈尔(1880~1918) 、J科克托(1889~1963)。存在主义戏剧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的法国,它同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个流派的剧作家J-P萨特(1905~1980)、A加缪(1913~1960)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这个流派根据存在先于本质、人在情境中自由选择等等哲学观念,特别强调“情境”的价值,甚至把自己的戏剧称为“情境剧”,作品的主要内容也是人在情境中的选择,借以传达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把它戏剧化。荒诞派戏剧在50和6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对东方戏剧也有深重影响。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出《荒诞派戏剧》一书,为这一流派定名。这个戏剧流派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艺术吸收,它意味着“不合道理和常规,不调和的,不可理喻的,不合逻辑的”,“荒谬可笑”的,因而,这派戏剧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的荒诞性,它们常常把人在荒谬世界中的尴尬处境作为主题,把人与人之间不能沟通作为人类的普遍处境予以表现。“人的非人化”则是这派剧作家共有的人的本体观。与内容相适应的是荒诞的形式:语无伦次的台词,零散、破碎的舞台形象,用道具构成的“场面的直喻”等等。这派剧作家主要有出生于爱尔兰的S贝克特(1906~ ),法国的E尤内斯库(1912~ ),美国的E阿尔比(1928~ ),英国的H品特(1930~ )等。
东方各国的民族戏剧很难纳入以上的历史分期,而对西方戏剧形式的引入,则是近代的事情,这样,就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发展过程。
在民族戏剧方面,诸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能乐、歌舞伎、狂言,朝鲜的唱剧, 越南的嘲剧 �剧、改良戏,印度的梵剧等,都对世界戏剧宝库做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各民族戏剧多呈现出衰败景象。就历史与影响而言,以中国、印度、日本的民族戏剧历史最为悠久,影响也最为广泛。在现代话剧方面则以日本、中国更为成熟。
在日本,起源于6世纪左右的猿乐,乃是包括歌舞、伎能和滑稽表演的舞台艺术。14世纪发展形成的能乐,实际上是歌舞剧,剧本称为“谣曲”。大致同时形成的狂言,则是以动作和对话为主的喜剧小品。到17世纪发展成熟的“歌舞伎”,乃是日本民族戏剧最完整的形式,它在长期发展中造就出众多著名的剧作家和演员。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作为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把日本引入了近代文化的新时期,日本戏剧也进入了近代时期。明治初期的戏剧改革是从改良歌舞伎开始的,与古典歌舞伎相对应,把改革后的戏剧样式叫做“新派”,它的内容多是表现现实社会的问题。到20世纪初,随着大量翻译出版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等人的剧作,坪内逍遥于1906年组成文艺协会,把欧洲戏剧的演出形式引进日本,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的剧种——新剧(即话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为日本现代戏剧的繁荣期,西方现代戏剧的一些流派曾影响到日本剧坛,但主潮仍然是对现实主义的追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存在主义、荒诞派等流派对日本戏剧的影响更为深重,但现实主义戏剧仍为其主要流派。到80年代,日本剧坛仍然是“新剧”与民族戏剧(歌舞伎等)并存共荣。
印度戏剧以公元前后到12世纪为古典梵剧时期,主要剧作家有迦梨陀娑、首陀罗迦、毗舍佉达多等。之后,在几个世纪内,戏剧没有得到发展。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印度戏剧进入近代时期,D米特拉(1829~1873)成为近代孟加拉语戏剧的创始人,民族戏剧作家还有R泰戈尔(1861~1941)等。1919年以后,印度戏剧进入现代时期,曾出现V沃尔马(1889~1969)的历史剧,有些作家的剧本曾在街头、农村演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印度戏剧的当代时期,像著名作家辛格尔•维纳吉也写过剧本。
除了日本、印度之外,还有一些东方民族也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戏剧和从西方引进的话剧。话剧的形式是相近的,而民族戏剧则各有特色。在朝鲜,有唱剧,在印度尼西亚,有鲁特鹿戏、格多拍拉戏;在泰国,有“孔”剧;在越南,有嘲剧、�剧、改良戏;等等。这些民族戏剧,历史上都有过兴旺发达的时期,对世界戏剧宝库作出过重大贡献。但到近代,随着东方民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各种民族戏剧也大都呈现衰败的景象。东方民族戏剧和东方各国的话剧艺术如何进一步发展提高,是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戏曲艺术有着800年以上的历史,由南宋戏文、金元杂剧、明清传奇、近代地方小戏直到现代新戏曲,不断地曼延发展,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高则诚、汤显祖、孔尚任、洪升、李玉等伟大剧作家,并且创造了丰富的、在世界戏剧中自成体系的舞台艺术,对世界戏剧宝库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在话剧发展的进程中,戏曲艺术也在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浪潮推动了文化变革的步子。一批有进步思想的戏曲艺术家,对京剧的内容和演出形式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曾经流行一时的时装新戏,乃是对中国戏曲进行改革的尝试。在旧剧改革和西方戏剧的双重影响下,20世纪初出现了学校演剧活动。1907年在东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同年在上海成立的春阳社、1909年天津南开学校剧团等所演的“新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发端的标志。春阳社于1908年上演的《迦茵小传》,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次成型的话剧演出。1910年以后新剧被称为“文明戏”,多是用幕表的形式,只有剧情大纲,由演员即兴编演。在这前后,这种戏剧形式还有“爱美剧”、“白话剧”等名称。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把它定名为“话剧”,意在使之与中国戏曲、歌剧、舞剧、哑剧等相区别。
中国话剧只有约八、九十年的历史,它形成于20世纪初,在“五四”运动前后已臻成熟。此后,一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分为现代当代两个时期。
中国现代戏剧以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戏剧的众多流派为起点,在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五四”作为中华民族一次强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使广泛介绍西方文化(包括文学、戏剧)成为历史的要求。由于社会改革的需要,中国文化界首先推崇、介绍的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翻译出版易卜生的剧作为前导,在20年代曾创作一批社会问题剧,从婚姻、家庭的角度揭示现实的社会问题。在20年代,西方现代派戏剧也被介绍到中国,并对不少作家产生深重的影响,出现多种流派广泛探索的局面。宋春舫曾介绍过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剧作和理论。田汉曾倾心于西方的新浪漫主义,他的早期作品有浓重的象征主义色彩。郭沫若曾特别推崇德国的表现主义剧作,他早期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剧作,也具有表现主义的特点。
从20年代末起,中国现代话剧的主潮是左翼戏剧运动。中国***提出了发展“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中国话剧同中国现实革命斗争的联系更为自觉,更为紧密。由这时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话剧经历了左翼戏剧、国防戏剧、抗战戏剧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戏剧等阶段;其中包括国民党统治区和“孤岛”、沦陷区的戏剧活动,30年代苏区和工农红军的戏剧活动,以及由此发展为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戏剧活动。在此20年上下,中国话剧运动波澜壮阔、斗争尖锐。继20年代崛起的田汉、郭沫若、洪深、阳翰笙、欧阳予倩、熊佛西、丁西林等第一代剧作家之后,又先后出现曹禺、夏衍、阿英、于伶、陈白尘、宋之的、石凌鹤、吴祖光、杨村彬、沈浮、王震之、胡可、李伯钊、杜烽、傅铎等优秀剧作家。他们的代表性作品构成了中国戏剧画廊的长卷,显示了现实主义主流的确立和成熟。他们的作品,以及外国优秀剧作的上演,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家,促进了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繁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当代话剧的开始,此后,中国话剧又经历了约40年的极为曲折的历程。
1949~1966年这17年间,社会的解放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定的局面,为中国话剧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其取得了历史上空前的普及和巨大发展。在此期间,曾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剧作家、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家,全国新创作和演出的剧目总数有数千之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风貌。1966~1976年的“十年浩劫”,使中国话剧走入了从未有过的衰败期。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话剧很快复兴,并出现了以“社会问题剧”为主潮的繁荣局面。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文学艺术领域,中国话剧创作演出中开始了多方位的探索。有些剧作家更着力于对戏剧内在意义的深化。有些剧作家则更着力于对戏剧外在形式的更新。1986年以后,多方位探索已出现分股合流的趋势。与艺术实践中的探索相并行,戏剧理论研究与戏剧批评也出现空前活跃的局面,这是中国话剧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中国话剧将会出现新繁荣和发展的预示。
实在受不了上面的回答,还是我来吧
当代巴西戏剧
朱景冬2013-06-21
来源:《当代拉美文学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作者简介:朱景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巴西戏剧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十六世纪就产生了充满宗教色彩的戏剧表现形式“对话”、“短剧”等。何塞德阿切塔(1534-1597)的宗教短剧《广泛布道》便是当时最杰出的剧本之一。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巴西戏剧先后经历了社会戏剧、浪漫主义戏剧、风俗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等重要发展阶段,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何塞达塞尔瓦(《东道主》)、博特略德奥利维拉(《为朋友的朋友》和《爱情、骗局与妒忌》)、贡萨尔维斯德马加良埃斯(《安东尼奥何塞》和《奥尔夏托》)、马查多德阿西斯(《植物课》)、弗朗萨胡尼奥尔(《女博士们》)、胡安多里约(《美丽的贵妇巴加斯》)、克劳迪奥德索萨(《阴影中的花朵》)、豪拉西卡马戈(《上帝报答你》)等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戏剧虽然受到过欧洲浪漫主义戏剧和风俗主义喜剧的影响,但是它始终植根于巴西和拉丁美洲大地,取材于本国本洲的社会现实,在历代作家们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特色的民族戏剧。
进入20世纪四十年代后,随着拉丁美洲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文学事业的繁荣,巴西戏剧有了更大的发展,而1941年波兰作家辛赛斯基的到来为巴西戏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深受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熏陶,是一位有才能的舞台艺术家——有名的戏剧导演和演员,他为巴西带来了苏联和德国的戏剧表演技巧,他还特别支持由巴西一群有造诣的舞台艺人组成的喜剧演员剧团。这个剧团建于1938年,其突出贡献是结束了巴西戏剧的分散时代,重视导演的作用,强调舞台演出的辅助因素(布景、灯光、服装和音响),使巴西戏剧的革新臻于完善,它的出现标志着巴西现代戏剧的开始。
喜剧演员剧团的活动强有力地推动了巴西戏剧的发展和新剧团的诞生,其中有阿尔弗雷多梅斯基塔领导的实验剧团、德西奥德阿尔梅达普拉多领导的大学生剧团、佩南布科领导的钟爱者剧团和里约热内卢的黑人实验剧团,以及由意大利企业家弗朗科桑帕里主持成立的著名巴西喜剧团。
从这时起,巴西戏剧虽然受到欧洲和美国戏剧的影响,但还是涌现出一批具有巴西民族特点的优秀剧作家和戏剧作品。其中最灿烂的明星是纳尔逊罗德里格斯(1912-1980)。由于他的著名剧本《新娘的服装》(1943)的成功上演而成为当时巴西戏剧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由于《新娘的服装》一剧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当代西方流行的爱情题材的重视,运用表现主义技巧革新了戏剧形式,特别是把人的下意识活动引入了巴西戏剧,从而引起了一次戏剧艺术的深刻革命。这一新型剧作出现之后,客观主义的戏剧情节和平淡无味的台词便渐渐消失了。
《新娘的服装》的剧情并不复杂:一个女人被汽车撞伤,送往医院,昏迷不醒,外科医生为她治疗,报纸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女人伤势过重,终于死去。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具体内容却包含着一系列故事,例如女人死前,为了婚姻问题同她的姐姐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口角;然后她上了街,一种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以汽车的形式出现)使她丧命。
对罗德里格斯的戏剧,有赞扬者(称他是巴西现代戏剧之父),也有批评者。但是他的戏剧才能是不可否认的。他的戏剧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使观众感到不快:他们不喜欢激烈冲突场面和不愉快的舞台表演气氛。关于这一点,罗德里格斯自己解释说:
“快乐不属于戏剧,乐观亦然。一出戏的力量和纯洁性,可以根据它在观众中引起的失望的程度来判断。戏剧,要么是失望,要么就不是戏剧。”“我的戏剧充满了自杀,血亲连姻,私通和癫狂。但是要知道,正常的人,由于他的明显的热诚,是做不出任何戏来的……此外,在我们这样一个不幸的病态世界上,做一个不幸的人,做一个病人,几乎也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笑,无异于用灵堂的烛焰点一支烟。”纳尔逊罗德里格斯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他的剧作还有《一个无辜的女人》(1939)、《家庭相册》(1945)、《黑天使》(1946)、《华沙六号》(1950)、《女死者》(1954)、《溺死者的女主人》(1955)、《七只小猫》(1958)、《金口》(1959)、《蛇》(1978)等。
雷蒙多马加良内斯(1907-)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批评家和科学院士;他的剧作极为丰富,题材多种多样,有历史剧、短喜剧、话剧、时事讽刺剧、风俗主义剧,等等。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历史剧《一个犹太人》(1939)、《卡洛塔华金纳》(1939)、《风流皇帝》(1946),喜剧《说谎的女人》(1937)、《乌拉圭的婚事》(1939)、《愧儡》(1939)、《莱罗--莱罗--家的冒险》(1944)。但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要推《那个女人是我的》(1950)和《面包里的歌》(1953)。
佩德罗布洛奇(1914-2004)以他的重要剧本《欧律狄刻的双手》(1951)多年间成为千千万万观众注意的中心。此剧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四十余国上映。布洛奇是当年首位在美国百老汇上演自己作品的巴西剧作家,1952年他的作品《良心》在纽约公演。他一生创作了二十余部戏剧。他的剧作多为独角戏,大多表现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他的晚期作品则更多关注巴西社会的贫富分化。他一生著书百余种,包括戏剧、医学专著和童话。他最著名的剧作当属《欧律狄刻的双手》,这个剧的人物独白虽然只像一出有趣的音乐剧,但是剧本的情节却特别吸引观众:一个人试图借助一位迷人的女子逃脱家庭生活的贫困和痛苦。但是当他悔悟后归来的时候,却没有受到人们亲热而高兴的欢迎。布洛奇的其他名剧还有《天使的衬衣》(1951)、《前襟上的一根钉》(1951)、《一只猫死在中国》(1952)等。
吉列尔梅菲格雷多(1915-),是有名的新闻工作者和小说家,他以剧本《戈迪瓦女士》登上剧坛。这个剧于1948年上演,翌年获得由巴西戏剧批评家协会颁发的最佳剧本金质奖章和巴西文学科学院颁发的“阿图尔阿塞维多”奖。1949年,他的剧本《大罢工》在波尔托阿莱格雷搬上舞台。1951年,他的剧本《堂胡安的悲喜剧》在圣保罗上演;1953年,他的著名悲喜剧《狐狸与葡萄》问世,并由国家剧团在里约市立剧院上演。此剧很快被译成几种外国文字,先后在维也纳、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马德里上演。
何塞达西尔维拉桑帕约(1914-),原为职业医生,在创作了剧本《家庭足球赛》(1931)和《裁缝雷希纳尔多》(1934)后,1948年转任导演和剧团老板。一年后,他带领自己的剧团在博尔索剧院演戏。从1951年起做巡回演出。他写了不少有一定独创性的剧本,如《一个巨人进入舞台》、《做妻子的难处》、《生活艺术化》;讽刺剧《好心人之间的和解》(1949)、《冲突》(1950)和《没有山茶花的绅士》(1953)等。
阿维利奥佩雷拉德阿尔梅达(1906-)是一位善于描绘圣保罗现代社会生活的剧作家。他的剧作语言明朗,剧情简单,内容通俗。例如反映乡村贵族家世没落的《古老的货仓》(1951),描述1932年的革命进程的《圣马塔法布里尔》(1955),表现社会秩序败落的《政教协定的道德》(1956),讽刺竞选运动的《集会》等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恩里克蓬赫蒂(1899-),是二十年代中期跻身巴西剧坛的作家,当时他创办了有名的杂志《一千零二夜》。他的剧作主要有讽刺剧《蒂维里奥》(1932),喜剧《模特儿》(1951),音乐剧《没有心灵》、《没有眼泪的悲剧》等。
豪尔赫安德拉德(1922-)由于剧本《延期付债》(1957)的演出成功而获得大剧作家的盛名。安德拉德原为圣保罗戏剧艺术学校的演员,毕业后从事戏剧活动。他出生在农村,在乡间度过童年,对农民和乡村的生活十分熟悉。他的剧本《望远镜》就反映了圣保罗一个富有的农村家庭的衰败。《延期付债》是一个富有地方色彩的剧目。剧情以1929年到1932年的咖啡危机为背景,反映了一个繁荣时代的结束。他的另一个剧本《心灵的采石场》具有史诗般的故事:在一个荒凉而死寂的世界上,一个女人充当向导,剧中人的经历不同平常,展示了一幅异乎寻常的景象。《得救的道路》以发生在米纳斯热拉伊斯的一桩真实故事为基础,生动描写了移民区的生活情景。一群一无所有的饿殍,因为对当局提了抗议而遭到压制,不得不面对警察的手枪沉默下来。他的作品还有《楼梯》、《银刀盒》、《火灾》和《男爵的骨头》等。
埃尔纳尼福纳里(1899-)是里约格兰德的记者,1938年创作了剧本《没什么!》后,又先后发表了《美丽的**》(1939)、《再生的时候》(1947)、《没有方向》(1951)和《五月初》等。巴西戏剧批评家海梅巴罗斯称赞福纳里说:“福纳里先生以他的重要剧本《没什么!》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又以《美丽的**》为我国的戏剧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典范:如何扎根于我国的历史、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感觉来创造巴西的戏剧。”
埃米洛博尔瓦费利奥是一位戏剧批评家兼导演,他以表现希腊题材的剧本《马戏团里的电光》(1944)开始戏剧创作。此后他写了许多剧本:《没有土地的胡安》(1947)、《神父的母骡》(1949)、《金色的船》(1949)、《三个严厉的绅士》(1950)、《青蛙与星星》(1952)、《一扇朝天开的门》(1952)、《克里克里太太做导演》(1956)等。《神父的母骡》,又名《无头的母骡》,是一出悲剧,描写星期四的夜间,神父的姘妇突然变成了一只强有力的动物,到处奔跑起来,人们看到后十分惊讶。剧本把巴西北方的神话故事同天主教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具有奇特的宗教神话色彩的戏目。这部剧作包括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是通过种植园的工人在夜晚的聚会上的回忆展现的。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对话准确清晰,伴随着歌唱、音乐、舞蹈和叙述故事者的话语。剧情十分生动。
埃德加德达罗查米兰达,生于里约热内卢,曾在美国学习戏剧艺术。他的第一个剧本《到土地富饶的地方去》,故事发生在米纳斯热拉伊斯,正是人们狂热地寻找黄金的时代。写得刚劲有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面貌,具有地方色彩。1954年,他以另一个剧本《西北风》获得圣保罗创建四百周年纪念委员会颁发的奖金。此剧也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剧本的背景是格兰德山区的原野,地处圣保罗的内地。由于长期干旱无雨,一个乡镇变成了一片荒野。一群混血儿、黑人和铜色皮肤的土人,由于可怕的贫困而聚集在一起,他们共同信仰一种原始宗教,但是严酷的环境使他们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望境地。
伊萨克贡丁费利奥生于雷西菲,他以剧本《大旱天气》闻名剧坛。这是一出悲剧,描写巴西东北部发生的干旱为人民带来的灾难。一群贫困交加的农民成了干旱和饥渴的牺牲品,挣扎在死亡线上。在强大的大自然的压迫下,人们显得软弱无力,有的精神失常,有的死死抓住基督教最主要的信条当作逆来顺受的支柱。一幕幕悲惨情景使读者的心情难以平静。贡丁的其他剧作还有《良心的冲突》、《明天继续生活》、《一颗流星》、《聪明的先生》等。
安东尼奥卡拉多(1917-)多年从事新闻工作,为《晨报》撰稿。1941年到1947年侨居伦敦,后赴巴黎,为法国电台工作了九个月。回巴西后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萨尔维亚诺上任》,为剧院写了两个剧本《阿西达德谋杀案》(1954)和《法兰克尔》。关于第一个剧本,剧评家们做过这样的评论:“从情节安排和人物特征上看,《阿西达德谋杀案》扩大和加深了我们对人类现实的认识和经验,无论从个人的意义上还是从社会的意义上讲都是如此。”“从对话的力量、场面的戏剧结构和人物的真实性上看,这个剧目算得上是我国戏剧中最出色、最严肃、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由于这个具有不寻常价值的剧本,安东尼奥卡拉多加强了人们对我国的戏剧和文学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阿里亚诺苏亚苏纳(1927-),出身帕拉伊瓦一个信奉新教的家庭,1950年毕业于雷西菲大学法律系。其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创建了“佩南布科大学生剧团”。1951年开始信仰天主教。此后在雷西菲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并为《佩南布科日报》撰写戏剧评论。1957年他的《慈悲的女人》一剧上演后,他一跃而成为同代剧作家中的佼佼者,备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慈悲的女人》交织着民间故事和天主教色彩。剧中运用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点和通俗内容的歌谣,并且贯穿着强烈的宗教思想,这是该剧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此外,苏亚苏纳还有两个剧本《可疑的婚姻》和《圣灵与母猪》。
拉克尔德克罗斯(1910-),是巴西当代有名剧作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是《灯笼》。剧评家阿尔梅达普拉多谈到克罗斯时说:“在巴西戏剧中,没有哪个作家像拉克尔德克罗斯那样善于描述人物的对话,也没有哪个作家像他这那样能够同时让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用文学语言和自发的语言讲话,而且口齿清晰而自然。”
在众多的当代巴西剧作家中,希安弗朗塞斯科瓜涅里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年轻作家。他的剧本《希母巴》曾在圣保罗上演,并曾在国际戏剧节上演出,后又在罗马搬上舞台。大城市的社会气氛和艰难的生活条件成为这出剧表现的雄辩的社会内容。他的另一个剧本《种子》写的是城市题材,反映了无产者的生活和他们的政治斗争。批评家萨巴托马加尔迪谈到这位剧作家时说:“在年轻剧作家中,希安弗朗塞斯科瓜涅里是唯一获得成功的一个,他的年龄还不到三十岁。”
玛丽亚克拉拉马查多是巴西当代著名的儿童剧作家。她创作的儿童剧《小幽灵普鲁弗》、《小红马》、《抢劫葱头的人》、《善良的小巫婆》等,艺术性很高,在巴西广为流传。马查多作为一位天才的儿童剧作家,为当代巴西戏剧的表演技巧做出了贡献。她把笼罩着幻想、梦境和启示的故事搬上了戏剧舞台。
为了推动戏剧事业的发展,巴西政府对戏剧活动给予了有力的支持。1937年成立了一个官方戏剧组织,名为“国家戏剧局”,附属于文化与教育部。著名作家埃德蒙德穆尼斯曾担任该局局长。他给戏剧活动以巨大的推动。他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剧场,上演了不少巴西剧作家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商业剧团和职业剧团所不敢上演的。在他的领导下,民族音乐学院和国家喜剧团的演出活动也十分活跃。圣保罗市政府每年为在本州从事戏剧活动的剧团拨出资金一千五百万比索,以促进戏剧的发展和传播。“国家戏剧局”为戏剧做出的预算每年达五千万比索。
关于巴西当代戏剧的倾向,一般认为有两种:一是西班牙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加西亚洛尔卡的影响,其代表是佩德罗布洛奇、恩里克蓬赫蒂等剧作家。他们的戏剧语言美丽,富于诗意,戏剧形象丰富、奇特。另一种倾向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表现主义和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的影响,其代表是纳尔逊罗德里格斯、西尔维拉桑帕西奥等。
除了这两种倾向外,还应当指出,描写社会风俗、资产者的生活和无产者的悲剧的题材也在剧作家们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剧作家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这类题材,许多剧作家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创作了取材于巴西现实生活的、吸引人的、有表现力的剧本。
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戏剧、戏剧倾向和戏剧家都对巴西戏剧产生过影响:古典戏剧、新古典戏剧、“艺术喜剧”、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通俗戏剧”、易卡生的戏剧、萨特、米勒、田纳西威廉斯、苏联的戏剧、皮兰德委、布莱希特、萨缪尔贝克特、奥亚尔、萨根、乌戈贝蒂、滑稽剧、具体剧等等。巴西戏剧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它的尝试是勇敢的、大胆的。而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巴西戏剧正处在新的发展、新的繁荣阶段,它的强大生命力与日俱增,在巴西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因为它紧紧地同巴西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事业联结在一起,成为巴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鼓舞着广大民众为争取美好的未来而从事着辛勤的劳动和斗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