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白“失重”时一个人的每一部分甚至身体的一个细胞都处于这种状态,这时人的各项生理特征会发生变化,如血液在身体的上半部分会分部的更多,脊柱之间的空隙会变大,内脏在体内的位置会发生一些上移等,“超重”时情况会相反。当“完全失重”时这种现象会最明显,在太空中宇航员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宇航员在地面上要进行失重训练(当然也要进行超重训练)。目前为止在飞机里训练失重是最好的方法,当飞机在短时间内自由下落时宇航员可以在飞机里面短时间体验到真实的失重现象;不过缺点是时间太短。在水中训练只是模拟,因为在水中时是靠水的浮力平衡重力,但水的浮力只作用在人体的表面,只是有种类似太空中漂浮的感觉,身体内部的生理特征和在地面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它的优点是时间可以很长。至于在风洞中模拟则更是不行,在风洞中时是由空气的阻力来平衡重力,这时人体的各部分所受阻力不均衡,更不会达到训练的目的。
在小屋中改变引力场的想法是很好,不过没法实现,要知道重力是由地球这个庞然大物产生的,由万有引力定律知,要想平衡引力场只有找一个和地球等质量的物体然后让训练者处在该物体和地球之间以达到引力平衡。如果真能实现的话就不光受训者在训练了,其他和受训者相近的人也失重了。
在太空站里获得重力的感觉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正如上面朋友所说让太空站转起来,这样宇航员也在圆周运动,这就需要一个向心力来完成圆周运动,这个力就是支持面的支持力,当然身体的各部分也一样需要,这样就有了受到重力的感觉,这时只是因为向心力的原因产生了有重力的感觉,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产生重力;不过这时宇航员离转动中心距离不同所需的向心力不同,感觉自然也就不一样。再有太空站转起来后所有的元器件也需要向心力,这样各部件之间就产生了一个拉力,距转动中心越大拉力越大,太空站自身就不安全了。至于**里的场景当然都是假的,那只是导演为了省事就说用了什么高科技可以实现重力,因为在地面上拍摄完全失重的场景是很不容易的,既花钱又费劲,于是干脆用一句话代替了完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