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隧道是目前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开挖这一江底隧道的过程中,成功攻克了五大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 长江武汉段江底地质条件复杂,有黏土、粉土、粉细砂、卵石,还有岩层等13种围岩,其上软下硬的地层结构,是隧道挖掘施工的“天敌”。他说,开挖武汉长江隧道的每一个施工阶段,几乎都伴随着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攻关。 武汉长江隧道的建设施工必须在防洪设施密集、城市建筑众多的中心城区进行,这也决定了这些难题的世界性。这五大难题一是姿态控制,盾构机穿越软硬不均的地质,掘进姿态难以控制;二是高水压,隧道从水面到底部深57米,江水的压力极大,防止隧道透水是最大难点;三是超浅埋,部分地段盾构机离地面只有5至6米,要不“惊动”地面建筑,穿越长江大堤等,难度极大;四是强透水,隧道两岸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一旦透水,后果不堪设想;五是长距离掘进,由于地质变化大,盾构机必须一次性成功穿越2500多米。 盾构机在地底下挖掘,容易引发土壤沉降,造成建筑坍塌。中铁隧道联合体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气垫式泥水平衡技术”,使盾构机掘进时波动很小,保持水压平衡,水土沉降控制在3厘米以内;针对长江武汉段江底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防渗水成为长江隧道施工的又一大难点,中铁隧道联合体采用最新的防水接缝技术,注浆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新材料,为江底隧道的施工开创先河。
是的。备选方案 全程隧道:市民熟知但造价高 最先传出来并为市民熟知的中段方案为全隧道方案,即以全程隧道的方式穿越大东湖。但该方案遭到部分专家的反对。因为据测算,如果建全程隧道,隧道长度将超过6公里,工程造价将过于高昂。而且隧道每年运营费用高达2亿多元,是武汉长江隧道的2倍多。 专家们认为该方案在经济上很不划算。 堤隧组合:投资适中符合实际 于是,有专家又提出“桥-堤-隧-路”组合方案:从起点以拱桥形式跨越东湖子湖烧鸡湖,至美人腿(东湖渔场大门附近)落地,桥长近15公里;接着以堤(矮桥)的形式跨越郭郑湖旁的渔塘,至沙滩浴场,堤全长25公里;从沙滩浴场开始建东湖隧道,穿越郭郑湖湖底,在碧波宾馆附近上岸,继续以浅埋隧道形式前行,过磨山北大门后露出地面,全长2公里,其中湖底段1公里;之后以地面道路的形式直抵鲁磨路。东湖通道全长约12公里。 专家认为该方案投资规模适中,后期运营费用低,符合武汉的实际。 隧隧组合:市政府向上级力荐 本月中旬,东湖通道业主武汉地产集团官方网站的一条消息,透露东湖通道还有一个“桥-隧-隧-路”方案,并已向住建部汇报,这让东湖通道规划方案增添了变数。 该消息透露,3月9日,武汉市政府负责人在北京拜会了国家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就武汉东湖通道建设事宜请住建部给予大力支持。武汉市汇报了东湖通道工程选址方案及方案比选情况,重点介绍了“桥-隧-隧-路”方案的主要特点及建设实施方案。 记者致电武汉地产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欲了解该方案详情,但对方表示目前不便透露。不过,武汉市一位规划专家分析,所谓“桥-隧-隧-路”方案,很可能是将原来中段的全隧道方案改成两段隧道组合、中间以地面道路过渡的一种方案。因为过去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从保护东湖风景区的角度出发,东湖通道中段应尽可能采用隧道方式,因此“堤隧组合”不被这些专家看好。为了提高隧道运行安全性,也方便管理,就把全程隧道一分为二,两条隧道之间则以地面道路衔接。隧道接头处可建人工湖心岛,地面道路位于岛上。更多详情:中国中三角商务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