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蹄在古代又叫元蹄,元也有第一的意思,我们常说的元旦就是一月份,这也是唐朝的事,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有人将来做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题名大雁塔。
2、还有一种就是古代的纪念币,古代叫做花钱,如蟾宫折桂,独占鳌头,康熙花钱“状元及第”,明清时,花钱挂在小孩帐前,用于激励小孩学业有成,能金榜题名。进京赶考的考生也会佩戴这些在胸前或腰际,希望能够金榜题名。
一古代百姓之间送礼
古代的人,没有今天的人那么精明,预备礼品也无非是合理搭配的点心匣子,里面各种点心都有,年节到了,老百姓拎着到处送,有时候,一个匣子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祝福、庆贺类:春卷、鹿肉、“福”字等 三国时期便有记载,大年初一,南方家家户户用大蒜、小蒜、韭菜等味道辛辣之物制作“五辛盘”,互相馈赠亲友、同事食用,一来发五脏之气,二来欢迎新春到来,万物复苏。“五辛盘”后来则逐渐演化为春卷。
清朝,春节前皇帝会赏赐大臣一块鹿肉,上写“福”、“寿”二字,与鹿肉谐音为“福禄寿”;还会赏赐御笔亲书的“福”字,当然,这些“福”字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都由近臣代写。
实用类:荷包、对联、酒肉菜肴、黄历等 送黄历的习俗古已有之,因为黄历是大家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手册。而宋代时,一进腊月,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称为“送年盘”,不计数量多少,价格高低,主要在于祝贺新春之意。
清朝时期,人们到了过年则是送荷包,因为当时荷包是生活的必需品,类似现在的手提包,用来放散碎银钱、熏香、零食等,也含有一种美好祝愿之意。
二古代官员之间送礼
自唐朝开始,正月初一才开始享受假期,据唐六典记载,过年有7天假期。宋代的时候则延续了这个天数,但到了元、明、清3个朝代则缩减成了3天,官员新年休假是可以不上朝不办公的,一般是走亲访友、旅游宴请。
在古代,无论你是几品的官员,春节前大多要忙着送礼和收礼。春节官员之间相互送礼,几乎成了古代官场的一种潜规则。而且这种送礼的潜规则,不是你想送就能送得到的。在古代,下属给上司送礼打通关系,首先要打通的人际关系是:看门的人。
官员送礼不会像普通百姓送礼那么寒酸,即使送物品,也大抵为稀罕玩意,比如鹿脯、飞龙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送银子。过年是大日子,送礼皇帝不禁,平日专门找人茬儿的御史,此时也不好说什么,因此借这个日子巴结上司,是大好的机会。
古代七夕节送的礼物如下:
一、送香囊
香囊自古有之,古人佩戴香囊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先秦时期的年轻男女,见到父母和其他长辈要佩戴香囊以表示尊重。后来渐渐演变成男女之间在七夕节时互送的礼物,原因就是香囊是随身佩戴的送给女孩子,就仿佛自己陪在她的身边,这是古人最开始的浪漫。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思上,女子配香囊意味有所归属,香囊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
二、送同心结
同心节最早是在北宋时期流行的礼物,男人在七夕节送女孩子同心结,意外“永结同心”,同心结是不能轻易送人的,古代男子一旦将同心结送给对方,就是此生唯你不娶他人之意,表示自己对他感情的纯真。
三、送梳子
古人在七夕节送梳子是最普遍的一种情景,梳子本身就代表白头偕老,此志不渝之深意,是不会轻易送人的。而且女子在嫁人之前,娘家都会为女子梳头发,梳子表达爱情幸福,婚姻美满,不仅有男子对女子的倾慕,还有家人的祝福。因此七夕节男子送女子梳子,就是想和他长相厮守。
四、送相思红豆
红豆,在古代长称相思的从名字上也能感受到这小小的红豆里蕴含着无尽的思念,但是这相似豆最早并非是传递男女情谊的物件,而是表达友人不舍的象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赠予好友的一首绝句,红豆象征着对友人无尽的思念,后来人们觉得相思豆外表通红,就像爱情一样热情,便渐渐也有了代表情意绵绵之意。
五、送戒指
戒指虽小,在古代女子心中地位却极高,不同于当代的是在古代女子未成亲之前是不能戴任何戒指的,因此也可以表示如果女子愿意接受男子送的戒指,也就是说明对男子有情。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之前,七夕节的男女流行互送戒指,不光男人送女子,女子通常也要还礼,以示接受之意。而唐代之后渐渐演变成了只是男子送女子的习惯。
女的男的?
女的:扇子(水墨画扇面,团扇,竹工艺等等的)、玉佩、簪子(古典类)、中国结(自己可以去学着打打看,礼轻情意重嘛)、泥人(不晓得还有没有)、镜子梳子(木头和铜做的感觉会好)
男的:玉佩、瓷器(唐三彩、青花瓷……),刺绣(送女的比较好)
说些男女都能送的吧:古装(网上买三四百一套吧)、诗集名著(古代有些书听有意思的)、古代的乐器(像箫)
我想起来一本书,《永乐大典》目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作,因为很全。记载到永乐年间
还有一本《香典》,据说记载了古代很多香料的介绍制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