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 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 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 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马诗》
作者:李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赏析: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小传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人称“诗鬼”,不过在一生仕途失意,27岁就英年早逝。他之后的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因为感慨他怀才不遇,就为他写了《李贺小传》以示同情,这两人加上李白,被称为唐代的三李。
李贺雕像
《李贺小传》只是一篇小传,虽然受篇幅字数限制,只有五百多字,但记述了李贺的几个故事,并对其表达了自己的评价和感慨。李商隐第一段先点明,他人对李贺的记载和描写已经十分详尽,而他在此所写的是李贺的姐姐口头的叙述,在文后他又说她不是胡乱编造来描述李贺的人,所以她说的话是真实所见。
第二段先描写了李贺的外貌,身材瘦弱、连在一起的眉毛、细长的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写。李贺最早是被韩愈所发现和赏识。李贺每天早上和友人出去游玩,从来不先确定题目在写诗。他常常带一书童和一头驴,背以破锦囊,心有所得就写下来扔进锦囊里,回去再补成诗歌。他母亲取出里面的稿子,发现很有多,就感慨:“这孩子要呕出心血才肯罢休。”李贺的诗作有不少,被他的好友带走了。
第三段讲的是李贺死前的故事。据说李贺大白天看到了一个天上的神仙驾着红龙来召唤他,去给天帝新建的白玉楼写记。之后不久李贺就去世了。
最后一段是李商隐的议论,用一连串的问句,说李贺深受天帝的器重,反而不受世上之人的重视。表达的是对李贺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也有对社会的讽刺意味。
李贺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不论是他个人不幸的命运还是他自成风格的诗歌,都值得后世大书特书。因此,李贺的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关于他的人物画像,另一种是后世对他诗歌的书法作品。
李贺
李贺的人物画像,主要突出的就是两点,一是他的相貌,二是他的落魄。李贺从小长相奇特,说不尊重点就是丑陋,他身材纤细瘦弱,连心眉,也就是几乎长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长宛若鸡爪。有些画家在描绘李贺相貌时,出于对他尊重刻意没有画出他的这些丑陋之处,比如眉毛和手指这些细节并不明显,不过他瘦弱的身材还是符合的。
而李贺一生失意、命途多舛,在画像中他也常常只是破旧单薄的素衣一件,一副落魄书生相,的确很像鬼。不过落魄是在李贺相对年长以后的事,年轻成名的他还是比较有生气的,所以画这个时期李贺的里,他也是少年俊才的形象。此外,李贺的画像中有不少是描绘他骑驴背着锦囊寻诗歌灵感,可见他写诗的这一典故流传极广。而李贺的画像,也常常在留白处加上了李贺诗的书法作品,或全诗或某一两句。
李贺的里,也有没有绘画只有书法的。这些书法作品,或草书、或行书、或楷书,有些是古代书法家的大作,有些是现代人的临摹作品,水平有高下,但可以看出,都是出于对李贺本人的尊敬和对他诗歌的喜爱。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李贺生于公元790年,死于817年,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唐诗的风格从中唐到晚唐的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贺画像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763年才正式平定。而李贺出生那年是贞元六年,在位的唐德宗李适已是唐朝第九位皇帝,而等到他短短的二十七年的生命早逝,也才换了两位皇帝。当时的唐朝虽然已经开始衰败,但也还有将近一百年的国运,对于差不多三百载的大唐而言,现在一般认为唐朝是从836年开始进入晚期,因此李贺是中唐人。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又有“诗鬼”的美称,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几位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但与李贺所处的年代不同。他出生时,李白、杜甫和王维都已经去世几十年,不过他们几位从年代来看也都还是中唐时期的诗人。而李商隐出生时,他又已经离去世不远,李商隐被后世算作是晚唐时期的诗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李贺所处年代属于中唐,也有人称他为中唐最后一位诗人。
当时,唐朝衰败之相已经十分明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贪官污吏,导致朝政十分腐败,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百姓遭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虽然李贺一生为官很小,但也亲眼见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除了许多感慨怀才不遇的诗歌外,有许多借古讽今来揭露现实的诗歌,这些都与他所处的年代是有紧密关系的。
李贺简介李贺(公元790年-817年),字长吉,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祖籍陇西,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此得一称号李昌谷。
李贺画像
李贺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不过早已落魄,所以从小家境贫寒。但他的聪慧却不被贫穷掩盖,七岁就会写诗,被认为是神童。长大后又十分刻苦,每日骑驴出门,想到好的诗句就写下来扔进自己背的锦囊里,“呕心沥血”的典故就来源于他,由此虽然年轻在当时颇有诗名,深受韩愈等文学大家的信欣赏。
李贺一生积极入世,可惜一直仕途不顺。先是为父亲服丧而晚参加科举三年,之后又被人妒忌,因父亲名字里的“晋”与进士科的“进”犯忌讳又不能参加。后来虽然经人推荐靠父荫得了一从九品的小官,可是升迁无望。李贺辗转多地以求前途,甚至当过三年幕僚,可最后也还是功名未成,悲愤抑郁之中患上重病,年仅27岁就早夭了。
官场不得已,却不减李贺在诗歌上的成就,他被后世称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齐名。李贺的诗歌以诡异见长,内容上以书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为主,此外也有许多借古讽今的诗,批判唐朝当时的贪官污吏,同情百姓的疾苦。他常常应用中国古老的神仙鬼怪的神话传说,王母、嫦娥、月宫等都时有在诗中出现,极具奔放的想象力。
李贺的诗李贺的诗歌因为他独特的风格而被后世称之为“长吉体”,在诗坛中独树一帜,影响极大。李贺虽然英年早逝,但作品不少。据记载,晚唐时李贺的诗被整理成集,共233首,而宋朝以后流传至今共四卷220首。
《李凭箜篌引》
就内容和题材上来说,李贺的诗可以分为四种。一为借古讽今,他所处的中唐已经开始衰败,藩镇割据、朝 败、百姓疾苦,这样的国家和社会现状,主要是李贺为官时所作,他看在眼中写在诗里;二为发愤抒情,他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因此内心愤懑不满,李贺的这类诗歌既有积极豪迈的也有消极抑郁的;三为神仙鬼魅,这是他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体现,而李贺以此常常抒发神鬼的虚假和生老病死的必然,多写鬼怪也是他不称为“诗鬼”的原因之一;四为咏人或咏物,实则是抒发自己和反映现实。
李贺的诗受到了楚辞、汉乐府诗、李白杜甫诗等人之前诗歌的影响。这一方面,李贺大多写古体诗,尤其是乐府诗,却很少写当时的近体诗,据说流传至今他没有一首七言的律诗。此外,他较少写长篇,多写短篇诗歌。另一方面,李贺的诗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奇特体现在他对神怪的描写以及比喻拟人方式的特别,而瑰丽则是因为他常常可以推敲熔铸自己的语言。
李贺的代表诗有许多,出名的有《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南园十三首》等。
说到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李商隐是不可被忽视的。除了这两个诗人之外,唐代还有一位姓李的著名诗人,他们三个人并称为唐代三李。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诗鬼李贺。
李贺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雁门太守行》。他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也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很可悲的是,这个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寿命只有27岁。
而且在这短暂的生命当中他的,人生经历也备受挫折。虽然出自唐代皇室宗亲,但是血脉已经非常偏远,再加上因为自己父亲名字和皇帝名字同音的缘故,没有办法参加科举考试,内心十分孤苦,所以写下了很多的风格比较孤苦的诗篇。
我们来看一下他流传最广的两首古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雁门太守行》,是李贺最具代表性的唐诗作品。在这首诗歌当中,体现了李贺瑰丽的想象力,表达出了他积极向上的姿态。尤其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堪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是李贺所创作的组诗中的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古诗最亮眼的那是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如此壮丽的景象,在作者的这首诗歌当中得到最完美的展现。
而诗歌所描述的场景,就是英雄们大展身手的场景。李贺的心中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充满着建功立业的热情,所有这些汇聚到他的心中,再加上才华的打磨,才呈现出他诗歌所独有的瑰丽色彩。
1、李贺(唐代诗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3、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4、李商隐(唐朝诗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5、宋玉(战国末期辞赋家)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崇尚老庄,战国时期宋国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
他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那么你知道李贺这位被人尊称为什么如果你想知道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答:诗鬼
诗人介绍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出生在福昌(今河南宜阳)一户贵族家庭。从小聪明好学,7岁就会写诗。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回到故乡以后,李贺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襄,出外寻找 灵感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 传说 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他的诗被后世广为流传,“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 天下 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至今传诵不已,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株奇葩。
宗室王孙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诗词成就
发愤抒情题材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 政治 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 疾病 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华下作》)的消沉情绪,但也有许多诗篇反映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满,表现“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沦,发出“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豪言壮语,更满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赠陈商》、《送沈亚之歌》《野歌》《致酒行》等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神仙鬼魅题材
长吉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河、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尽奇丽谲幻之观。但长吉诗也有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弦曲》),这也是后人称其为“诗鬼”的重要原因。李贺诗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为他极度坎坷的人生有时令他极度的迷茫苦闷,然而更多的是体现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等诗肯定了万事万物的变化,指出了沧海桑田、生老病死的 自然 规律。《神弦》、《苦昼短》等诗更是直接写出神鬼的虚诞,矛头直指不问苍生问 鬼神 的唐宪宗,抨击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荒唐。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叙》),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其诗句如“楚魂寻梦风飕然”(《巫山高》)、“嗷嗷鬼母秋郊”(《春坊正字剑子歌》)、“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纸钱塞鸣旋风”(《神弦曲》)、“回风送客吹阴火”(《长平箭头歌》)等等,乍读只觉鬼气森森,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在作者笔下,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有人说李贺“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定当天。”这种见解未免过于偏狭,李贺写鬼与其说是自感早天之兆,不如说是其逆反心理使然。
1 李贺经典诗词《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2 唐代诗人白居易《村夜》的主要内容
3 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主要内容
4 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主要内容
5 唐朝诗人杜牧《泊秦淮》主要内容
6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主要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