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颇富浪漫气息?

为什么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颇富浪漫气息?,第1张

全诗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结尾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贺的诗以浪漫主义为主。

  李贺的诗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世对其评价很高,加上他的自称,他有不少的称呼,其中不少与李贺的生平事迹有关,也有些是对他诗歌成就的赞赏。

李贺字长吉,所以称为李长吉。他祖籍陇西,生于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此他又有了陇西长吉、李昌谷的称呼。此外,李贺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所以他有时也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一生仕途不顺,有三年时间任从九品的奉礼郎一职,这是他后来除军队幕僚外唯一的官职,所以他也被称为李奉礼。他还有一个自称是源于他写的《高轩过》一诗,他在诗中写自己是“庞眉书客”。

以上的称呼都是源自李贺个人的生平,而作为一位诗人,李贺是以诗歌著称,所以他的另几个称呼是对他成就的肯定,在后世更为出名。比如,“鬼才”和“诗鬼”。说李贺是“鬼”有许多原因,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诗歌常常涉及神仙鬼怪,而感情却非旷达清远,多是悲伤苦闷的,因此,李贺可以说是向死而写诗,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间。与他相对的就是,“诗仙”李白,同样是浪漫主义,区别就在于感情色彩上。

此外,李贺也被与李白、李商隐两人并称为唐代三李。三人都姓李,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先于李贺,而李商隐又晚于他。将李贺与这两位诗人并称齐名,本身就对他的肯定和赞誉。李贺是哪个朝代的?李贺生于公元790年,死于817年,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唐诗的风格从中唐到晚唐的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763年才正式平定。而李贺出生那年是贞元六年,在位的唐德宗李适已是唐朝第九位皇帝,而等到他短短的二十七年的生命早逝,也才换了两位皇帝。当时的唐朝虽然已经开始衰败,但也还有将近一百年的国运,对于差不多三百载的大唐而言,现在一般认为唐朝是从836年开始进入晚期,因此李贺是中唐人。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又有“诗鬼”的美称,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几位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但与李贺所处的年代不同。他出生时,李白、杜甫和王维都已经去世几十年,不过他们几位从年代来看也都还是中唐时期的诗人。而李商隐出生时,他又已经离去世不远,李商隐被后世算作是晚唐时期的诗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李贺所处年代属于中唐,也有人称他为中唐最后一位诗人。

当时,唐朝衰败之相已经十分明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贪官污吏,导致朝政十分腐败,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百姓遭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虽然李贺一生为官很小,但也亲眼见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除了许多感慨怀才不遇的诗歌外,有许多借古讽今来揭露现实的诗歌,这些都与他所处的年代是有紧密关系的。

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

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他生当韩、柳、元、白等大诗人竞相辉煌的时代,然而后起的李贺却能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他诗歌的中心内容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有一股抑塞磊落之气。他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为诗歌涂上了一层幽婉冷艳凄戾的色彩。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云"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手法,又对汉魏六朝乐府、萧梁艳体诗、鲍照、李白诗多所汲取,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清人王琦就认为李贺诗"其源实出自楚骚,步趋于汉魏古乐府。"可惜的是,他不幸而短命,因而他留下的诗数量有限,内容自然也就显得单薄一些。而且他刻意标新立异,因而在创造了许多奇意警句的同时,也不免有晦涩和过于雕琢涂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44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