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有几个阶段?

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有几个阶段?,第1张

6个阶段。

1、第一阶段:殖民时期(约1607-1765)

这一时期大约从1607年JohnSmith船长带领第一批移民在北美大陆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Jamestown到1765殖民地人们愤怒抗议英国政府颁布的印花税法。

2、第二阶段:启蒙时期与独立战争时期(1765-18世纪末)

这是北美人民争取独立、建立美利坚和中和国的时期。18世纪30年代,在欧洲启蒙主义和自然神论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上帝的作用大大削弱,清教徒们掀起一场“大觉醒”运动。

18世纪末期,北美大陆的政治形势发展很快,从1765年英国殖民者第一次反对英国政府的印花税到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前途和方向、政府的形式与性质等问题。

3、浪漫主义时期(1800-1865)

19世纪初,美国完全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以独立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政治舞台。民族文学开始全面繁荣,逐渐打破英国文学在美国的垄断局面。

这时期作家们跟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一样,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感情色彩,反对古典主义的形式和观点,歌颂大自然,崇尚个人和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并且寻根问祖,发幽古之思情。特别是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倡导, 这些作家们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摒弃以神为中心的清教教义。

4、现实主义时期(1865-1918)

南北战争(1861-1865)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社会面貌和经济生活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工业化带来了蓬勃兴旺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政治日趋腐败,政界丑闻屡见不鲜,是人们重新认识新的生活和新开发的土地。于是乡土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5、现代主义时期(1918-1945)

自20世纪开始,美国文学进入新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对于自由民主的信念开始动摇,普遍感到迷茫,甚至绝望。他们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而是强调“只争朝夕”,“及时行乐”。

这个阶段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大繁荣时期,大量作品涌现而出,作家们一心寻求能否反映社会分崩离析和道德沦丧的手法技。诗歌上也有很大突破。

6、当代文学(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作家的眼里,历来向往的“美国梦”变成了梦魇;民主的理想、个人的追求、宗教的信仰不复存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失去了作用;现代人和历史失去联系;没有前途和未来,又无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只能永远在孤独异化的困境之中。

这一切反映在文学上,产生了50年代排斥一切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垮掉的一代”(theBeat Generation)作家。60年代后,无论小说还是是个都以人的异化为主题,用夸张的手法、荒唐可笑的情节表现人的困境。“黑色幽默”(BlackHumor)、“荒诞派戏剧”(Theatreof the Absurd)等流派相继出现。

-美国文学

1、社会背景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2、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3、文学传统

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而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浪漫主义史学兴起的背景 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然而,浪漫主义最初却是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浪漫主义历史思想的奠基者们都是反封建的斗士。如果说18世纪初维科在其《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出的历史连续性思想当时还不为人们熟知的话,那么卢梭、康德、赫尔德等人的浪漫主义历史理论却是在当时就曾经引起过极大反响的。可以说,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史学,主要就是在赫尔德的历史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浪漫主义史学从19世纪初开始就取代了理性主义史学而占据西方史坛的主导地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简而言之,它反映了欧洲社会各阶层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和反感,同时又是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法国革命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与革命后的冷酷现实,粉碎了18世纪理性主义者许下的“理性国家”、“博爱社会”、“持久和平”等美好诺言,使得对现实深感绝望的各界群众普遍产生了对理性主义及其宣扬的民主制度的怀疑和厌恶,唤起了人们对中世纪宗法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此同时,大革命中过火的非基督教运动也激起了人们的宗教情绪。所有这些都为浪漫主义思潮的传播与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开始于1792年的法国革命战争、而后在拿破仑时代扩大到整个欧洲全境的长期战争,导致了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使得人们不再相信18世纪理性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世界主义”,于是浪漫主义的民族情绪得以迅速取代流行于18世纪的“世界人性一致”的观念。

  最后、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形势的瞬息万变、以及它所引起的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促使了人们思想方法的转变。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形而上学的、缺乏历史感,它是社会历史发展速度相对平缓的产物。法国大革命极大地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消灭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得整个欧洲的社会面貌大为改观。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们第一次得以目睹社会大变革的始末,亲身体验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性”和“联系性”,而这正是18世纪的人们所根本无法想像的。正如梯叶里所言:“我们19世纪的每个孩子都比……伏尔泰更明了什么是起义和征服,什么是帝国的瓦解、王朝的倾覆和复辟,什么是民主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反动”。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抛弃理性主义者的那种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开始注意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从而更加重视对具体的历史过程展开研究。

  由此可见,进入19世纪以后,浪漫主义思潮之所以来势凶猛、迅速席卷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它适应了欧洲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需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就是对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的反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第一、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第二、强调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第三、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促进了历史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历史进化理论的完善,促进了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促进了国别史研究和历史著作的普及,促进了近代语言学和近代史料学的发展。

1、 历史背景

A 英国工业革命一方面使人对自身的创造力有了认识自信精神人的解放。一方面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人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

B、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一方面是启蒙理想的破灭普遍的失望情绪。一方面是拿破仑的功勋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

2、社会思潮

A、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哲学思潮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B、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利叶、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助长了耽于空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3、扬弃关系

A、继承18世纪文学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特别是法国的卢梭传统都推崇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间的思想。

B、反驳古典主义传统古典主义美学原则束缚了作家的创作文坛希望以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

4、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主观性和抒情性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所以又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表现主义”等提法。

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响应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对抗工业文明将自然视为精神上的避难所。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的传统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对民间文学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上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5、浪漫主义派别

消极浪漫主义代表没落贵族阶级的愿望和情绪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主义歌颂忍耐和驯服美化中世纪。复古倾向。主人公往往是自我陶醉、消极厌世、脱离现实的“幻想家”。

积极浪漫主义正视现实、渴望斗争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朦胧的未来。民主倾向。主人公往往是具有个性、有革命要求的“反抗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47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