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太会起名了!为何名字都如此诗情画意?

中国航天太会起名了!为何名字都如此诗情画意?,第1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另一点让人可喜的就是中国航天为这些科研成果提供了非常具有诗情画意的名字。

1、我国对月球进行探索的仪器,起了一个非常具有诗意的名字叫嫦娥。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且月亮也在古代常被比作嫦娥。月亮在古代就被人们赋予了皎洁无暇的含义,因此在我们国人看来月亮就是一个含蓄的女子,所以也以嫦娥相称。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发射到了嫦娥五号,对月球的探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2、我国探索行星的仪器名叫天问。这个词在看来比较陌生,但是学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这是来自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他有一篇著作名叫《天问》,这个名字听起来起来非常有诗情画意,首先来说体现了我国探索太空行星的热情,其次也体现出了我国探索真理征途漫漫,在科技上的创新永无止境。他同时也提醒着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的探索一刻也不能终止,虽然现如今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对太空的探索上依然任重而道远。3、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名叫北斗。北斗是由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提出来的,北斗又名北斗星,它能够在夜空中为人指明方向,短短的两个字就能够将我国的导航系统的作用告诉世人。北斗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现如今中国的北斗星依然能够在人们迷失方向的时候,能够为你提供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途径。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航空航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成就之余,我国科学家更是别出心裁为这些科研成果一个又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文字,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登飞来峰的诗意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诗意: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绍兴市区,而峰上更有应天塔,登塔可俯瞰全城,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登太白峰

李白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译文及注释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1、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山峰极高,常有积雪。

2、穷:尽。这里是到顶的意思。

3、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

4、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晋书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5、泠(lng)风:和风。轻微之风。

6、武功:古代武功县,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眉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赏析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应诏入京时,可谓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惆怅与苦闷。这种心情就反映在《登太白峰》一诗上。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你看,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是秦岭著名秀峰,高矗入云,终年积雪,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登高壮观,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谊是多么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啊!李白一向热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的星星,常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诗人好象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朋友问候,共叙欢情。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诗人想象新颖活泼,富有情趣。在这里,李白并没有直接刻划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白却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人时时有新颖之感。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形象是多么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诗人飘飘然有出世之思。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意。但这里用得灵活自然,并不显出斧凿痕迹。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两句的意境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些相似。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迭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然而,李白真的就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吗?看来还不是的: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深深地萦绕在心头。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 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黄鹤楼的诗意

登黄鹤楼的诗意

《登黄鹤楼》

作者:崔灏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诗意: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

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

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

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

(一)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二)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无意中刷微博时,发现这两天正值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的诞辰。如果你有了解三十年前“旅行者一号”拍的第一张 "太阳系全家福",就应该会记住卡尔·萨根的名字——是他说服NASA让“旅行者一号”把相机转向地球,拍下最后一张照片“暗淡蓝点” ,也就是我们的地球。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极致的浪漫之一。

为此,萨根说:“ 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但它却是宝贵的,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 ”,噢~表示内心有被击中。

所有浪漫中,关于“宇宙”的浪漫总是史诗级别。 在宇宙面前,我们所有的信仰与游离、痛苦与喜悦、分别与重聚,原来不过是发生在“一粒悬浮于阳光中的微尘”里,万物渺小,但也伟大。

所以被浪漫击中要害的我,就很想在今天分享关于星球宇宙的海报,而提到这方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NASA海报。

众所周知,NASA不仅会造火箭,在设计宇宙系列海报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不如一起看看这些风格迥异的NASA海报吧。

万圣节“恐怖银河系”海报

就在今年万圣节,NASA也发布了一批复古海报。虽然这几张看上去都充满想象力,但其实都是在真实的天文现象基础上,结合60年代恐怖**的画风描绘而成。当浪漫的宇宙与“恐怖”配对,倒别有一番美感。

太阳系天体海报

去年NASA发布了一系列太阳系天体海报,每一张都没有做多少人工修饰,却因那些星球本身的模样,便拥有令人震撼的美。

太阳系

太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月球

火星

木星

木卫——伊奥

木卫二——欧罗巴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彗星

银河系

火星之旅复古海报

为宣传火星 探索 之旅,NASA制作了一系列饱和度很高的复古海报,来展示火星及其卫星。在酷炫的同时,还隐藏着一丝人类想要拥抱未知的太空的浪漫与勇敢。

星球旅行海报

在2016年初,NASA发布了一批以“星际旅行”为主题的海报,以未来视角,带你看看宇宙中的星球。比如:去木星看极光,去开普勒16b,同时看看两个太阳……脑洞大开,又充满浪漫。

去木星——看极光

去火星——探遗迹

金星——欣赏水星凌日

去恩克拉多斯,看寒冰喷泉

去欧罗巴, 探索 冰下的生命

去开普勒16b,看两个太阳

去开普勒186f,看红色的森林

去PSO J3185-22,感受永远的夜生活

去泰坦,找海怪

去谷神星,找水的踪迹

来地球,拥抱家园

太阳系外行星给我们寄来的贺卡

抓住175年一遇的重力加速发射机会

如果说之前在我们脑海中的宇宙,就是一幅璀璨的星空图的话。那么NASA的这些海报,便是带我们领略了更加光怪陆离又不乏浪漫的多样宇宙。

有恒星的死亡、星尘的飘散,也有宇宙的广袤、星球的绚烂,这些过于宏大的想象,让我们自知渺小,又无畏渺小。

虽然我们的日子多是细碎庸常,悲苦总比欢喜绵长。但幸好有宇宙星空可仰,盛大又寂寥的死亡、孤寂又永恒的旋转、微弱但不停的光芒,都在提醒所有的微不足道,治愈大多的无奈苦楚。

理论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说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的一切都是星辰”。

这些都是宇宙给予的浪漫,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本身就是浪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0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