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字的拼音

筷字的拼音,第1张

kuài

筷kuài〈名〉后起字(会意字。从竹,快声。本义:筷子。也叫“箸”,夹取食物的用具),原本称“箸”,由于各地民间都有些避讳,比如舟行避讳住、翻,故改为筷。字形上边为竹字,表示竹制,下边为快,取其快速方便之意。)

同本义 [chopsticks]。如:筷筒(盛放筷子的器具);筷箧(盛放筷子的小盒);筷笼子(即筷筒);牙筷;竹筷;碗筷

1、筷子谐音“快”。寓意“快快乐乐,快乐一辈子”。

2、传统统上方下圆中式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

3、筷子体现了中国文化倡导“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

送筷子给结婚的新人。寓意:成双成对,合二为一,快生贵子。

送筷子给搬新家的人。寓意:快快发家,乔迁快乐。

送筷子给合作伙伴。寓意:合作而不会争功,表示精诚合作的意义。

送筷子给好朋友。寓意:双木成林,同甘共苦,好事成双,和睦相处,贴心地关怀对方的生活。

送筷子给小孩。寓意:表达“快长快长”的期望。

筷的拼音写法是kuài

一、部首

二、结构

上下

三、笔画

13

四、笔画顺序

撇、横、点、撇、横、点、点、点、竖、横折、横、撇、捺

五、释义

筷子。用竹、木等制作的夹取饭菜等的细长棍儿

六、词语

筷子 筷筒 筷箧 下筷 公筷

七、造句

1很快他用筷子伴着青椒的碎肉,和干炒白菜进嘴里。

2使用筷子时,要把一双筷子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

3当我们今天晚上吃过晚餐之后,她把所有的碗筷都洗了。

4他经常使用筷子吃饭。

5去餐厅给别人夹菜时一定要用公筷。

八、古籍解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夬切,音块。《说文》喜也,从心夬声。《广韵》称心也,可也。《後汉·盖勋传》王允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

又《增韵》爽快也,急疾也。

又《战国策》恭于敎而不快。《注》谓纵逸也。

又《辍耕录》世谓有疾曰不快。《後汉·华佗传》体有不快。

又姓。

又叶窥贵切,音愧。《易·旅卦》心未快也,叶旅于处,未得位也。《扬子·太经》不宴不雅,礼乐废也。拂系绝纗,心诚快也。 本作。俗省作快。

1、筷子 [kuài zi]

2、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

3、《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奈何的两个字的近义词

怎么、如何、若何、何如、怎样

奈何的两个字的反义词

没有相关词语、

奈何的近义词两个字带有解释

如何

[rúhé]

疑问代词。怎么;怎么样:近况~。此事~办理。不要老说别人~~不好。该~处置就~处置。

若何

[ruòhé]

疑问代词。如何:结果~,还不得而知。

何如

[hérú]

1疑问代词。怎么样:你先试验一下,~

怎样

[zěnyàng]

1询问性质、状况、方式等:那是~的一篇小说。你们的话剧排得~了。这两项工作~衔接

怎么

[zěnme]

1询问性质、状况、方式、原因等:这是~回事。这个问题该~解决。他~还不回来

奈何的反义词两个字带有解释

奈何

奈何的词语解释

词语名字: 奈何

词语读音拼音: nài hé

词语解释说明: (1)表示对人或事没有办法,不能把…怎么样:敌人无奈他何。(2)无可奈何:~只得去一趟。

扩展阅读:用奈何写一句话

(1)、哎,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放弃我的实验了。

(2)、春天已经来临了很久,杏花也失去了以往的风采,一片片花瓣从树上纷纷落下,就像下杏花雨一般。蓝天中,一只顽皮的小燕子飞上树枝,唧唧地叫着,使我猛然想起一首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

(4)、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5)、遇到这么蛮不讲理的人,我也是无可奈何。

(6)、由游情高涨到兴趣盎然,由兴趣盎然到索然无味,又由索然无味到无可奈何,再由无可奈何到无所谓。

(7)、我没有忘记,也不可能忘记,不知道到了永生长眠时,我独自踏上奈何桥能不能心甘情愿的接过那碗孟婆汤,干脆利落的将你从记忆中摈除。

(8)、爱和死亡是相似的,它们都是人世间最隆重也是最卑微的,是最无可奈何也是最猝不及防的大事。你无法预料它何时来临,一旦发生就不能回头。

“筷子”的拼音:kuài zi

筷子作为中国人用餐必备的饮食工具,乍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棍,但是却有着大学问。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筷子谐音“快”。寓意“快快乐乐,快乐一辈子”。

一双简单的筷子,有着挑、拨、夹、拌、撅、扒等多项功能。即使是在盛大的宴席上,只要有一双方便而实用的筷子在手,除了汤以外,都可以席卷全桌。

一双筷子,不仅蕴含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西方有学者称赞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是华夏民族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

1、筷的组词:筷子,碗筷,竹筷,木筷,象牙筷,银筷,漆筷,筷笼,筷套,筷筒,筷仙,筷厂,买筷,卖筷。

2、筷拼音:kuài,释义:筷子,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

3、笔顺:撇横捺撇横捺捺捺竖折横撇捺。

4、部首:竹,部首笔划:6。

筷子的拼音:kuài zi。

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公筷亦起源于中国。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中国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关联易理

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用筷子夹菜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

阴阳互动,可得用矣;阴阳分离,此太极不存。这就是对立统一,阴阳互根。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不是永远在下,此为阴阳可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4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